重慶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方案說明書(2007-2020年)(21頁).doc
-
資源ID:242912
資源大小:47.04KB
全文頁數:2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重慶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方案說明書(2007-2020年)(21頁).doc
1、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之市域城鎮體系規劃(2007-2020 年) 一、人口與城鎮化城鎮化發展方針:堅持分類指導原則,著力建設都市區,加快培育大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和有條件的建制鎮,推進城鎮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鎮化發展道路:走土地集約、綜合承載能力強的集約型城鎮化發展之路。堅持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序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村人口城鎮化。人口與城鎮化水平:規劃至 2010 年,全市總人口 3000 萬人,城鎮人口 1615 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 53.8%;至 2020 年,總人口 3100
2、萬人,城鎮人口 2160 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 70%左右。二、區域協調發展市內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構建“一圈兩翼”的區域空間結構,即以都市區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以萬州為中心的三峽庫區核心地帶為渝東北翼,以黔江為中心的烏江流域和武陵山區為渝東南翼。與周邊省的協調發展:建立健全區域協作機制,構建成渝經濟區,強化與南貴昆經濟區、漢中經濟區、武漢城鎮群等的區域合作,進一步發揮重慶在長江上游經濟帶中的區位優勢和增長極優勢,發揮中心城市的戰略支撐、對外交流和輻射帶動功能,推動西部地區的整體發展。三、城鎮體系城鎮體系結構:市域城鎮分為市域中心城市(都市區)、區域性中心城市(萬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
3、江)、次區域性中心城市(長壽等 25 個區縣(自治縣)政府所在地城鎮)、中心鎮(規劃 95 個)和一般鎮(規劃至 2020 年, 400 個左右)五個等級。規劃至 2020 年,形成 1 個特大城市、6 個大城市、25 個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 個左右小城鎮的城鎮體系。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村莊建設:規劃形成以各級城市為中心、鎮鄉為節點,各級中心村、基層村有機結合、結構完整、規模適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鎮體系。村莊的發展模式分為集中擴建、保留整治、撤并三類。新農村公共服務設施:中心村設置“一校三室一園一場”,即村小學、辦公室、衛生室、文化活動室、五保家園、運動場地;基層村設置“三室一場”,即辦公室、衛生室、文化活動室、運動場地。新農村基礎設施:結合區縣(自治縣)域城鎮體系規劃、鎮(鄉)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和適度集中布置各項基礎設施,實現共建共享,保護與預留區域性基礎設施用地和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