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古窯村文化旅游項目甘泉古窯村文化旅游項目 一、甘泉村基本概況一、甘泉村基本概況-0303 二、歷史建筑的現狀評價二、歷史建筑的現狀評價-1010 三、總體保護實施方案三、總體保護實施方案-2525 四、分區保護實施方案四、分區保護實施方案-3333 五、歷史建筑具體保護方案五、歷史建筑具體保護方案-4848 六、工程系統實施方案六、工程系統實施方案-5959 七、實施管理方案七、實施管理方案-6161 2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一、甘泉村基本概況 3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陶瓷文化歷史悠久,經歷由盛至衰的演替 史
2、自五代,以燒制民用陶瓷產品聞名遐邇,稱為“碗窯嶺”“小洛陽” 五代時期 村落初具規模, 瓷業逐漸興起 宋清 制瓷業達到頂峰,瓷品遠 銷外地,交易市場繁榮 民國1993年 燒瓷業繁榮昌盛,名噪一 時,瓷業持續發展 90年代至今 瓷業衰敗,古窯荒廢, 煤礦興辦,村落建筑破壞, 采空區遍布村落 甘泉村位于河南洛陽河洛地區西北部的邙山腳下,北依黃河,南臨畛水,西連246省道,東繞小浪底。 甘泉村(曾叫碗窯嶺)有上百座瓷窯遺址,曾是豫西地區最主要的日用陶瓷生產基地,有上千年的制陶歷史,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古陶村”。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制陶業慢慢衰落,制陶人紛紛轉行,村里只剩下為數不多的手藝人繼續以制陶
3、為生。 采煤業興起,出現大片采空區,古村傳統民居建筑出現塌陷、裂縫等狀況,很多已失去居住功能。 4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甘泉村陶瓷史衰落,時光輾轉,世代變遷 古窯址、古民居為代表的歷史建筑僅成為甘泉村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記憶 古瓷窯遺址105處:包括宋元時期兩座、明清至民國時期103座。 古民居建筑233座:包括蔣家大院、燕家大院、王家大院、雷家大院、民國新安甘泉區公所、武家車院、官道南北門大 小民居設施建筑等。 古瓷窯建筑古民居建筑 5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保護現狀堪憂傳統村落保護政策發展被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 地方保護規劃滯后,保護
4、資金缺乏,管 理力量不足。 重利用輕保護的現象嚴重,一些富有價 值特色的古建筑和歷史環境風貌遭到不 同程度的破壞。 2016年11月9日,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 公布了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名單,將洛陽市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列 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甘泉村內歷史 建筑及古窯址保護情況得到重視 2012年4月,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啟動 了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隨著新農村建 設及城鄉一體化工作的不斷推進,歷史 文化名村及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研究工作 逐漸被重視。 2016年列入中國第四批傳統村落 為甘泉村迎來機遇,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更是成為重中之重 6 河南省新安
5、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甘泉村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地形復雜,基地內 山、坡、谷等各類地形較多。 山坡山谷相間,呈川字型。嶺坡連綿,溝壑縱橫, 地勢起伏,切割嚴重,多為黃土覆蓋。 甘泉村分為新村和老村兩部分。 老村: 主要占據兩山之間的山溝,呈U形,地勢 低洼,易形成匯水面; 新村:位于山腰及山頂,分布相對集中,略顯凌 亂。但地勢優越,視線較好。 對于現狀古村低洼的地形,防災設計在古村 的改造中尤顯重要。 現狀坡度場地內東西向坡度陡峭,還存 在多處東西向陡坎。 現狀坡向紅線內坡向以南向、東西向為主。現狀徑流古村南北向沖溝明顯,是雨季 的匯水廊道。 地勢地質復雜、建筑疊層錯落的地
6、形地貌 給歷史建筑的保護利用帶來了挑戰,增加了難度 現狀高程整個村莊坐落山嶺上,古村在由北至 南的”U”字形山谷內,南北最大高差達到88米。 7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近幾年煤炭等地下資源的開采,導致地下結構穩定性差,民居房出現塌 陷、裂縫,影響到村民的生活,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安置。 塌陷區范圍甘泉古村以南,車馬站以北區域,東西向跨度800米,南北 向約500米,整個塌陷涉及面積約0.4平方公里。開采區位于地下80米 以下處,開采厚度約2-3米。 古村基本位于限建區,局部位于禁建區。 結論: 在塌陷區進行保護,和安全提示。 盡量避免塌陷區建設。 塌陷區地表水處理統一
7、采用防滲工程。 地勢地質復雜、建筑疊層錯落的地形地貌 給歷史建筑的保護利用帶來了挑戰,增加了難度 8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因此,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與保護并行” 下,甘泉村面臨歷史性難題 如何保護與利用甘泉村歷史建筑, 探尋千年古窯村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之路 ? 9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二、歷史建筑的現狀評價 10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一)甘泉古窯村村落格局 古村歷史建筑集中,經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總建筑面積達18640平方米,有 233棟1000余間傳統民居,占甘泉村(新村+古村)建筑面積
8、的60%。古村布局得 體、錯落有致,整體風貌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依嶺而居,嶺村一體 甘泉村古村選址依嶺而居,層層疊進。老村主要占據兩嶺之間的山溝與山腰處, 新村位于山頂,分布相對集中,略顯凌亂。 甘泉古村呈“非”字型結構,豫晉古道從溝底縱穿南北,形成村莊主通道,村中 部民居坐北朝南,東西兩坡上的民居面朝村中部,依山就勢,梯次布局。 古窯古村,文化濃厚 現甘泉村內有105處古窯遺址,最早可追溯到五代;甘泉村內有河南至山西的豫 晉古道;村內現狀存在:奶奶廟、藥王廟、關帝廟等眾多廟宇,制窯技藝一直流 傳至今。 村南部和西部以瓷器燒制建筑為主,近代陶瓷作坊、瓷窯星羅棋布,保存良
9、好。 村內七大家族相對聚居,生產生活設施既相對獨立,又互聯互通,形成完整的村 落布局。 村落格局明晰,民居建筑層次突出;古窯遺址星羅棋布,文化氛圍濃厚 11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二)歷史建筑整體風貌 甘泉村歷史建筑多以匣缽建筑為主 甘泉村瓷窯遺址及古民居群歷史悠久,陶瓷燒制的生產建筑散布村中,建筑年 代沿續連貫,歷宋、元、明、清各朝,為甘泉人農耕生活的理想家園。其規模 龐大、氣勢雄渾、布局有律、空間組合奇異、裝飾精美絕倫、使用功能齊全, 其文化底蘊深厚,個性鮮明,建筑藝術精妙。 建筑材料:匣缽砌墻,石板為瓦 匣缽建筑造型簡樸,色彩和諧,冬暖夏涼,透氣性強且隔音
10、效果好。墻體為匣 缽及轉石建造,屋頂用瓦片或匣缽鋪就,建筑其他構件多為木材或石材構筑。 穿斗式木構架支撐,磚石等材料維護或覆蓋;木料穿隼作屋架 建筑格局:典型的北方院落式格局 同一大院房屋形制、規模一致,橫向高矮相同,每座房屋大門開同一方向,檐 廊兩兩相對與耳門一線串通,使院落整齊劃一,呈方形布局,體現出我國中規 中矩的傳統尊卑的道德思想。 蔣家大院 雷家大院 1、歷史建筑特點 12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二)歷史建筑整體風貌 甘泉村瓷窯遺址及古民居群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空間組合奇異,文化底蘊 深厚,個性鮮明,建筑藝術精妙,是甘泉人農耕生活的理想家園。歷史建筑
11、風貌整體保存較好,通過本次的規劃應繼續加強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和對影響 傳統風貌的建筑進行改造。 歷史建筑主要類別一覽表 建筑名稱類別簡介 獨院式住宅 獨院式住宅是指純粹以居住為主的住宅形式,這種住宅沒有商業店鋪,也 不考慮作坊加工。功能比較單純,一般為同姓氏宗族群居大院,如蔣家大 院、趙家大院等。其建筑形式有三合院等形式。建筑選址位于以居住為主 的街巷,或村頭街尾,有自己相對獨立的院落環境。建筑布局較為講究, 大門開啟注重方位朝向。 宗族祠堂 祠堂又稱宗祠,祠室,家廟,是村內祭祀祖先的場所。 記錄著家族的輝煌 與傳統,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征與標志。 廟宇因村民精神信仰需要而產生
12、的祭拜建筑,是村內的精神承載地。 客棧車院 客棧是提供過往商旅短暫居住或貿易交往的傳統空間場所,其建筑形式類 似于店宅結合式的空間布局,及家庭居住與客人居住為一體的空間模式, 如武家車院。 加工作坊 傳統的手工業建筑,如酒加工的槽坊、鹵肉鋪、醬油鋪、鐵匠鋪等加工作 坊,反映了傳統的地方經濟文化特色,其建筑的空間形式也獨具傳統手工 業建筑特征。 部分歷史建筑保存狀態良好,歷史原真感強烈,環境風貌依舊 2、歷史建筑保存狀況 13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3、歷史建筑高度現狀 古村內民居建筑大部分為一層,有些有作為存儲功能的二層,但層高較 低,且窗洞口較小。也有居住功能的
13、二樓。新村內二層及以上建筑較多 ,有的作為臨街商鋪,有的用來居住,新村內有一棟六層高的居民樓。 村中一層建筑占95.2%95.2%,二層建筑占4.8%4.8%。 (二)歷史建筑整體風貌 古村以一層歷史建筑為主,新村以二層及以上的建筑為主 14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較好建筑:建筑主體結構完好、穩固,墻體、窗戶、屋頂完 好無損,不存在建筑內外結構質量問題。 一般建筑:建筑主體結構質量尚可,但建筑局部結構質量存 在一定問題,屋頂、墻體、門窗部分等建筑局部有所破損, 缺乏日常維護的建筑,這類建筑需要進行局部維修加固。 較差建筑:主體結構尚存,但已嚴重損壞,屋頂和墻體破損
14、 程度較大或完全破壞,已瀕臨廢棄或存在可能倒塌破壞的安 全隱患的建筑。 (二)歷史建筑整體風貌 3、歷史建筑質量評價 10%歷史建筑質量較好;90%缺少維護、破壞嚴重,其中15.9%坍塌嚴重,可考慮復建 15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三)重點歷史建筑現狀 傳統民居:武家車馬院、蔣家大院、王家大院、雷家大院、燕家胡同 辦公建筑:新安縣第四區甘泉區公所 古廟宇:關爺廟、奶奶廟 客棧車院:武家車院 古瓷窯遺址:散落的古瓷窯遺址共計107處(包含4處為市級文保單位) ,規模龐大,設計周密,規劃科學,布局規整。 山谷溝壑 山林地 武家車馬院 雷家大院 王家大院 蔣家大院 第
15、四公所 古廟宇 趙家大院 南門遺址 燕家大院 甘泉村歷史建筑相關核心資源包括:傳統民居、辦公建筑、古廟 宇、客棧車院、古瓷窯遺址。其中4處市級文保單位,均為古瓷窯 遺址。 16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瓷窯遺址分為古窯與陶器貨倉兩部分: a.古窯 甘泉古窯遺址是甘泉古村歷史上重要的生產建筑,富有特色和創 意,形成甘泉傳統村落的地標,豐富著特定的文化內涵。甘泉瓷 窯遺址的突出特征是,充分利用地形環境,創造生產功能建筑及 場所空間環境。瓷窯遺址多采用磚石/匣缽壘砌的筑臺手法,臺地 與上部建筑墻體在同一垂直面上,形成高大的建筑尺度;建筑簡 練而富于輪廓變化,造型大方而有層
16、次感,構成甘泉村的精神空 間場所。 b.陶器貨倉 貨倉即是瓷窯旁堆放各種商品物資的空間場所,以貨倉為特色的 功能建筑也隨陶瓷產業沒落逐漸廢棄,個別村民將貨倉作為雞舍 使用。 古窯貨倉 古窯 古窯 1、古瓷窯建筑現狀 (三)重點歷史建筑現狀 17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現遺存古窯遺址有32處保存良好,46處保存狀況一般,27處保存狀況較差。其中有四處為市級保護文保單位,保存現狀較差。 建筑形式上依地形層級而上,布局精巧緊密,富有層次感和韻律感;立面匣缽和耐火磚砌筑。 功能上于60年代前燒制陶瓷,60年代后逐漸廢棄。 重點保護古瓷窯建筑現狀情況一覽表 序號名稱 文物級
17、 別 年代保存現狀規模( ) 1古瓷窯-宋68處保存較好 68處 (傳統村落內共計105處,其中37處只留廢墟) 2 文保 單位 小南凹宋代瓷窯遺址市級宋保存較差169.4 李元溝宋代瓷窯遺址市級宋保存較差188.36 北嘴元代瓷窯遺址市級元保存較差208.8 元瓷窯遺址市級元保存較差207.92 1、古瓷窯建筑現狀 (三)重點歷史建筑現狀 18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其他重點保護歷史建筑現狀情況一覽表 序號建筑名稱保護等級 建筑 年代 搬遷前使用狀況現存情況 建筑規 模( ) 1關爺廟-元代 因精神信仰需要而產生的祭 拜建筑 保存較好100 2奶奶廟-清 因精神
18、信仰需要而產生的祭 拜建筑 保存較好100 3燕家胡同-元代家族住宅巷道 基本結構完整,內側墻體微有塌陷, 屋面小青瓦屋面有局部受損, 匣缽外墻體被風化和酸雨腐蝕。 174 4蔣家大院-元代蔣氏家族住宅 基本結構完整,內側墻體微有破損, 屋面小青瓦屋面有局部受損, 匣缽外墻體被風化和酸雨腐蝕。 674 5雷家大院-清雷氏住宅 懸山頂門樓,拱圈門; 墻面紅磚砌筑,整體風貌較好 263 6王家大院-清王氏住宅 用廢棄匣缽、耐火磚砌成的墻面,有肌理感,墻體較厚,利于保溫, 冬暖夏涼。房屋構造簡單,常年無人居住,屋頂出現破損。685 7武家車院-明末古官道車馬店 保存一般,結構尚存,風化較嚴重, 字跡
19、模糊不清。四周雜草叢生。 575 8 新安縣第四區 甘泉區公所 -民國初年新安縣第四區區公所辦公地保存較好2000 歷史建筑群目前的形式仍比較完整,但依然面臨兩大問題: 部分房屋破舊,急需維修; 建設性的破壞拆舊磚用于新建、居民自行改造房屋、舊窗換成現代門窗等行為對古建筑風貌破壞較大。 2、其他重點歷史建筑現狀 (三)重點歷史建筑現狀 19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1、建筑規模與布局 規模龐大,設計周密,規劃科學,布局有韻律感 甘泉村80%的古民居建筑,規模龐大。古時趙家大院三排九院房 屋成為一個整體建筑,占據甘泉村的一角,無論從占地面積還是 空間形象,都顯得氣勢非
20、凡,十分壯觀。 各屋選用優質木材做梁柱,墻全用紅磚或匣缽平鋪砌成,墻腳一 米高全用料石,且砌了絆墻石等以解決柱高不穩固的問題。 同一大院房屋形制、規模一致,橫向高矮相同,每座房屋大門開 同一方向,檐廊兩兩相對與耳門一線串通,使院落整齊劃一,呈 方形布局,體現出我國中規中矩的傳統尊卑的道德思想。 (四)歷史建筑保存價值評析 20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民居上的磚雕廢匣缽筑砌的墻體民居照壁 磁磚建造的窯頂女兒墻 古民居地面磁磚 古民居門樓磚雕 地域化特征明顯,民俗文化與陶瓷文化交融 匣缽紅磚墻、小青瓦、陶罐墻頭,是甘泉村建筑 的普遍性材料特征。而大小尺度搭配石砌踏步、
21、 匣缽路面鋪地、石砌建筑墻裙,樸實大方、堅穩 牢固,構成甘泉村濃厚的建筑構成要素;而明清 特色的空斗磚砌封山墻,既體現了甘泉民俗和陶 瓷文化的交融,又展示了特有的歷史文化特征。 (四)歷史建筑保存價值評析 2、建筑材料地域特征 磚雕滴水民居大門廢匣缽建成的民居 21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門窗墻體 項目區內古民居建筑風貌保存相對較好。 建筑單體文化內涵較為豐富。 匣缽作為建筑材料的利用方式較多。 作為主房建設用地匣缽多是完整的排布較為整齊。 院墻的匣缽多是破碎殘缺的,且較為凌亂。 (四)歷史建筑保存價值評析 3、歷史建筑的構件 22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
22、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層層跌落的臺地式院落,筑臺退臺的建筑法 甘泉村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形態,是依附山脈形成的臺地式院落。 山地臺地院落既體現了人們為生存而創造的精神,又展現了中國 歷史建筑優秀構筑技術手法,從而構成甘泉村最具特色的建筑風 貌特征。這是甘泉村的建筑建筑價值所在。 獨具魅力的三合院 正房平整水平展開,前面是開場的院壩,正房兩側廂房垂直向外 延展,最后一開間(稍間)凸出院壩臺地;兩廂山墻批檐式屋頂 (類似歇山屋頂)作結束處理,并有連續出挑的通廊環通,具有 特色的民俗建筑風貌特色。 歷史建筑風格特色突出,具有較強的地域性 4、建筑形式的地域特征 (四)歷史建筑保存價值評析 23 河南省新
23、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五)歷史建筑現狀與評價總結 建筑群落綜合布局完整,整體結構清晰 古窯址數量可觀,地域文化特征明顯,但呈散落分布,保存現狀參差不齊 民俗地域建筑特色風格特征明顯,材質與構件精美獨特,但由于年代久遠、管理措施不完善,部分建筑損壞嚴重,風貌 較好建筑相對集中于老村,新村部分新建建筑與整體建筑風貌相違和,建議整治或重建 甘泉村村落結構完整, 以瓷文化為代表的特色文化底蘊深厚, 作為甘泉村文化的主要載體, 歷史建筑的保護工作對甘泉村的文化傳承和經濟復興意義深遠, 甘泉村巨大的旅游發展潛力有待挖掘! 24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三
24、、總體保護實施方案 25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一)總體保護策略 1、保護方法 1)建立歷史建筑制度:根據村莊歷史建筑的現狀情況,明確 歷史建筑的保護等級,配合文物、文化等部門做好歷史建筑的 統計和調查工作,建立完整的歷史建筑檔案。 2)制定專門規劃控制引導:通過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 對村莊內的建設活動進行控制和引導,制定統一的建設審批機 制,確保先規劃后建設。 3)啟動專項工程搶救保護:對瀕危歷史建筑進行搶救性保護 ,對受損建筑進行及時的修繕。突出重點,強化管理,堅決制 止盲目拆建;加強村內基礎設施和防災設施建設,搶救保護瀕 危歷史建筑物。 4)確定有序路徑漸
25、進實施:控制整治利用。被確定 為歷史建筑之日起,應嚴格控制村莊的建設活動,同時嚴令不 得擅自拆除傳統村落的古窯遺址和歷史建筑、不應在傳統村落 新建與歷史風貌不協調的建筑、不得隨意遷出生活在傳統村落 里的農民。通過村莊歷史建筑的修繕和村莊綜合環境的整治, 滿足村民的現代化生活需求。同時對歷史建筑進行合理的規劃 和利用,保證歷史建筑的活態傳承。 2、保護目標 通過全方位保護好歷史建筑群、古村落格局,保護和傳承甘泉古村的 歷史文化與瓷窯文化,為其未來的發展保留不可再生的資源。 3、保護措施 1)對村莊建設規模進行控制,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應按照控制性詳細 規劃進行合理建設,不得出現與歷史建筑不協調的建筑
26、物、構筑物。 2)控制周邊山體與甘泉古村落之間的視線通廊,控制建筑高度與風 貌。 3)歷史建筑按照歷史文化名城村域名村保護條例要求進行保護 并改善設施,設置歷史建筑標識牌,明確保護措施。不改變外觀風貌 的前提下,根據實際要求采取維護、修繕、整治等措施并改善設施。 4)其他建筑根據對村落風貌的影響程度,按照本規劃分別采取保留 、整治、改造等措施。 5)原則上各歷史環境要素均應加以妥當的保護,除非對村民的生產 生活、村莊建設造成重大的不利影響,否則不應拆毀、消除。 6)對重要的歷史建筑和歷史環境要素,可根據其實際情況,申請文 物保護單位,按照文物保護的要求加以保護,采取現狀維護、局部恢 復、全部恢
27、復等措施。 26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一)總體保護策略 4、保護控制規定 1)保持甘泉村傳統村落的村莊格局,不得改動核心保護區內的建設用地規模 保持核心保護范圍內整體的街巷空間尺度和建筑高度。 保護核心保護范圍建筑的傳統風貌。 保護核心保護范圍內重要空間界面的特征。 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更新改建和新建項目,應該延續傳統村落的傳統肌理、空間尺度、布局特征。 保護村莊內的古井、傳統路面鋪裝、陶罐匣缽砌筑物等歷史環境要素。 2)重要界面保護 重要界面是指能表現甘泉村傳統村落特色的空間界面。 保持現有的尺度和多樣性。 不允許改變核心保護區現有的界面邊界、立面輪廓線,嚴格控
28、制新建、改建建筑的性質、高度、體量、色彩及形式。 3.建筑高度控制規定 歷史建筑的建筑高度應保持現高。 相鄰建筑高度控制規定:與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相鄰的新建、改建和擴建建筑的建筑高度,不得高于前后左右相鄰的歷史建筑和傳 統風貌建筑。 27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二)高度控制建議 1、歷史建筑的建筑高度應保持現高 不能隨意改變現有歷史建筑的高度 2、相鄰建筑高度控制規定 與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相鄰的新建、改建和擴 建建筑的建筑高度,不得高于前后左右相鄰的歷史 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 28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三)建筑風貌分類
29、建筑風貌一類:指建筑保存反映古村落歷史文化特征的外觀面 貌完整或修復性保護良好,細部構件裝飾精美的歷史建筑。 建筑風貌四類:指外觀損壞嚴重,房屋變形,或用新材料大面積 替換原有構建,以至風貌幾乎喪失的歷史建筑。 建筑風貌二類:指建筑保存反映古村落歷史文化特征的外觀面貌 完整或修復性保護一般,局部存有破損,但細部構件裝飾仍保留 歷史文脈肌理的歷史建筑。這類建筑需要對外觀進行局部維修 建筑風貌三類:指外觀面貌已殘損的建筑。這類建筑必須對外 觀進行整治。 29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三)建筑風貌分類 30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四)保護
30、整治規劃方案 為了保護好甘泉村的空間格局,在充分考慮現狀的基礎上,遵循可操作性 的原則,對甘泉村傳統村落的建筑及空間提出明確的保護和改造措施。 1.保護修繕 對甘泉村核心保護區內歷史建筑質量和風貌都較好的建筑物,對個別構 件加以更換和整理,修舊如舊,以求如實反映歷史遺存。 2.保留 民國時期至二十世紀 80 年代建造的具有傳統風貌的建筑,應予以保留, 并進行適當的修繕加固。二十世紀 80 年代以后新建的磚混結構建筑中, 質量較好、與環境沖突不大的,可維持現 狀,對其立面進行整飾,達到與村莊傳統風貌相協調。 3.改善 對保護區內需要修繕改造的歷史建筑,在修繕改造過程中,保護建筑的 格局和風貌,治
31、理外部環境,并重點對建筑內部加以調整改造,配備衛 生設施,電、水等基礎設施。 4.整治改造 對傳統風貌影響較大的建筑,采取大力度的改造,采用新建等方式使其 與歷史建筑整體風貌相協調。 31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五)保護層次劃分 規劃通過對現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歷史構筑和遺產自然環境的調 查和分析,綜合考慮的建造年代、保存質量、建筑高度和風貌狀況,并按 照文物保護有關法規條例,將其保護范圍分為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和 風貌協調區。 核心保護區保護古窯村傳統的歷史文化風貌、保護文物古跡和歷 史建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劃定實施重點保護的區域。核心保護區為居 民遷
32、出后的甘泉古村北起入口廣場,南至關帝廟。此區域古建筑、古窯 址、街巷空間的特色明顯,歷史文化價值高。 建設控制區基本為甘泉古村外圍的甘泉新村部分區域。以保護甘 泉古窯村的視覺景觀為主要依據。此片區改造整體建筑風貌,達到與核 心保護區的風貌統一,對建筑立面進行改造,整治周圍環境。 風貌協調區指在建設控制地帶之外,劃定以保護自然地形地貌為 主要內容的區域。此片區保護項目為控制和引導村民建設活動,保護山、 水、地形、地貌等環境。 保護范圍面積(公頃) 核心保護區18.81 建設控制區9.73 風貌協調區50.77 總計79.31 32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四、核心區保
33、護實施方案 33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1)核心保護區歷史建筑相關保護內容 (1)甘泉村的空間格局(包括村莊輪廓線、建筑群體特征等)以及歷史空間機理和環境; (2)歷史建筑:保存完好的古瓷窯遺址建筑群、匣缽砌筑古民居建筑群; (3)陶瓷技藝的傳承場所和場地聯系; (4)村莊內具有特色生活情境的庭院及構筑物。 2)保護原則 (1)盡量保護歷史遺存的原物,保護歷史信息的真實載體。 (2)重點突出整體風貌特色的保護。 (3)保護和合理使用相結合。 (4)提倡并鼓勵村民保護參與歷史建筑保護工作。 (5)保護工作有重點、有目標,保護方式采用“微循環式”,分期分批,堅持不懈。
34、 (一)保護內容與控制要求 34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3)核心保護區保護控制要求 在核心保護范圍內,根據建筑的歷史價值和風貌特色分別予以保護: (1)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傳統村落應整體保護,保護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 的自然景觀和環境; (2)在傳統村落核心保護區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但是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除外。 (3)在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的要求,不得損害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得對其傳統格局 和歷史風貌構成破壞性影響; (4)在保護傳統風貌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原
35、有的設施條件,逐步提高人居生活環境質量; (5)保護歷史建筑以及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保護街巷空間比例和尺度;控制建筑形式、高度、體量、材料、色彩及比 例、尺度;確保村落外觀風貌; (6)保護范圍內的用地一般是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廣場和綠化四類建筑用地,不允許安排生產建筑用地; (7)保護區內的供水設計和排水系系統,歷史延續至今的庭園綠地應嚴格保護。 4)核心保護區歷史建筑控制規劃 在核心保護區內,除對歷史建筑進行必要的修繕和恢復外禁止其他建設活動。建筑的修繕和恢復應與歷史建筑風貌一致,不得影響歷 史建筑的保護和防護。 (一)保護內容與控制要求 35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
36、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1)文物保護單位不得拆除。其保護與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文物保 護法的規定,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恢復窯址的完 整性,采取“修舊如舊”的原真性保護原則,在對其測繪鑒定的 基礎上,進行全面的保護修復設計,并以此指導保護修復的實施 。 2)不得改變古窯的規模、范圍、布局和分布;不得改變建筑的結 構、形式和主要材料;不得改變古窯所展現的內容、表現形式和 藝術手法;不得改變古窯周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依據樹木的危害性和美觀決策遺址邊保留樹木的種類和數量。 防止排水沿山體及墻磚非排水系統的位置落下。古窯封土邊腳下 的落葉和植物應清除。 1、古窯址保護規劃 (二)分類保護規劃 36
37、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A.保護窯區 1)保護類瓷窯遺址不得拆除。恢復窯址 的完整性,采取“修舊如舊”的原真性保 護原則,在對其測繪鑒定的基礎上,進行 全面的保護修復設計,并以此指導保護修 復的實施。 2)不得改變古窯的規模、范圍、布局和 分布;不得改變建筑的結構、形式和主要 材料;不得改變古窯所展現的內容、表現 形式和藝術手法;不得改變古窯周邊的自 然和人文環境。 3)依據樹木的危害性和美觀決策遺址邊 保留樹木的種類和數量。防止排水沿山體 及墻磚非排水系統的位置落下。古窯封土 邊腳下的落葉和植物應清除。 1、古窯址保護規劃 (二)分類保護規劃 37 河南省新安縣
38、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保護窯區 A.保護窯區 1、古窯址保護規劃 (二)分類保護規劃 38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B.修繕窯區 古窯修繕采取“修舊如舊”原則,在對其測繪 鑒定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原貌修復性整飾, 整治周邊環境。修復古窯的同時復燒古窯,復 燒不僅恢復了它的物質形體,而且還組織了燒 制生產的展示,使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 遺產同時獲得保護。 1、古窯址保護規劃 (二)分類保護規劃 39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C.改造窯區 將已塌陷古窯進行修復性重建并重新利用,作為茶座、 咖啡、紀念品等服務商業空間使用,
39、作為古窯遺址展 示的另一種方式。制定所有改造窯址新添元素的設計 規劃,包括:標識系統、現代服務設施、垃圾桶、座 椅、石地板保護設施、飲水點等。 1、古窯址保護規劃 (二)分類保護規劃 40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1)重點建筑保護與利用方式 重點歷史建筑應采取利用和維護相結合的原則,以賦予其新的活力: (1)繼續它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如關爺廟,維修整治后仍作為關爺廟,供村民祭拜。 (2)作為博物館使用。 (3)作為行政、文化機構的辦公地使用。 (4) 作為參觀旅游的對象及茶館休閑場所,如武家車院作為瀏覽點和休憩場所使用。 2)重點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要求 (1)進行任何
40、設計和工程實施之前,必須進行妥善的記錄和現狀評估。 (2)對于重點歷史建筑應采取利用和維護相結合的原則,以賦予其新的活力。其建設活動應經過主管部門審批,在協調統一原則下,對建筑內部進行功 能改造,以適應新的居住、展覽與商業等功能。 (3)禁止對建筑主體結構和外觀進行其特征的改動,如挑廊、批檐、門窗、柱礎等,對建筑物破損構件應進行原貌修復性整飾。加建建筑物和構筑物應 與原建筑尺度相和諧。 (4)清除屋頂墻壁和踏跺上蔓生的雜草樹木。 (5)移除有害樹木后,重建倒塌的墻壁,防止損傷擴大。檢測殘存在墻中的根部,注意它的新生或收縮。考慮填充或修復除根部造成的縫隙。 (6)監控建筑下層拱券的建筑結構,必要
41、時修復磚石。修理墻上的匣缽和磚,加固二層圍墻(垛口墻和宇墻),出于安全考慮在垛口墻開放處架設金屬 桿。 (7)修復通向建筑的臺階巷道,包括側墻局部排水設施,清除樹木,勾縫、加固墻壁墻頂,修復臺階本身和扶手。 (8)建立局部排水系統,以保證所有的水流順利排出鋪裝區域。 (9)分析結構的穩定性和裂縫,加以監測。 (10)可以考慮在破損的地方為展示建筑工藝,設計木構件外露。 2、其他重點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 (二)分類保護規劃 41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重點保護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建議一覽表 序號建筑名稱 保護 等級 建筑 年代 現存狀況保護與修繕 1關爺廟-元代保存較好
42、 屋頂修補、房屋主體加固、外立面整治、院落鋪裝修復、院落綠 化 2奶奶廟-清保存較好 屋頂修補、房屋主體加固、外立面整治、院落鋪裝修復、院落綠 化 3燕家胡同-元代 結構基本完整,內墻微有塌陷, 屋面局部受損,外墻腐蝕風化 內側墻與屋頂修補、房屋主體加固、外立面整治、院落鋪裝修復、 院落綠化、門窗修繕、內部裝修、改水、老化電線改造、改廁、 消防器材配置。 4蔣家大院-元代 結構基本完整,內墻微有塌陷, 屋面局部受損,外墻腐蝕風化 內側墻與屋頂修補、房屋主體加固、外立面整治、院落鋪裝修復、 院落綠化、門窗修繕、內部裝修、改水、老化電線改造、改廁、 消防器材配置。 5雷家大院-清保存較好 內側墻與
43、屋頂修補、房屋主體加固、外立面整治、院落鋪裝修復、 院落綠化、門窗修繕、內部裝修、改水、老化電線改造、改廁、 消防器材配置。 6王家大院-清 房屋構造簡單,常年無人居住, 屋頂破損。 內側墻與屋頂修補、房屋主體加固、外立面整治、院落鋪裝修復、 院落綠化、門窗修繕、內部裝修、改水、老化電線改造、改廁、 消防器材配置。 7武家車院-明末 保存一般,主體結構不良, 風化嚴重,雜草叢生 外立面整治、院落鋪裝修復、院落綠化梳理、消防器材配置。 8 新安縣第四區 甘泉區公所 -民國初年保存較好 屋頂修補、房屋主體加固、外立面整治、院落鋪裝修復、院落綠 化 不改變外觀風貌的前提下,根據實際要求采取維護、修繕
44、、整治等措施并改善設施。 2、其他重點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 (二)分類保護規劃 42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武家車院緊鄰北門,為古官道車馬店,古村陶瓷產業興盛時期的典 型代表建筑。 建筑形式:建筑保留良好,空間布局錯落有致,分兩層退臺式的 布局結構。 修繕措施:立面進行整治修繕,重點處理建筑環境。 景觀營造:庭院使用古壇子、木質桌椅、石凳等古村元素點綴布 置,形成更加濃郁的古院落的氛圍。 2、其他重點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 A.武家車院修繕方式 (二)分類保護規劃 43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王家大院為群組建筑,前后高低錯落,東西兩進,南北
45、三 組套院,院落之間互相連通,各有遠門,布局巧妙。設計 進行原址原貌修繕改造。保留完善院落的布局模式,重點 進行加固處理,里面修飾要體現古村特色,建筑的女兒墻 使用匣缽壘砌,匣缽可采用不同的壘砌方法,在視覺上形 成匣缽的層層排列,富有秩序感。 2、其他重點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 B.王家車院修繕方式 (二)分類保護規劃 44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1)部分重建已塌陷的院墻,以恢復庭院原格局。原應裸露的墻體斷面現有抹灰覆蓋的應清除。重建工作建議用匣缽和磚,但不施抹 灰。 2)清出庭院中原覆蓋鋪裝的泥土,清理歷史地面鋪裝,記錄研究。 3)加固鋪地,尤其鋪地邊緣,必要時替補
46、和更換鋪地磚石。 4)清除危及建筑物的樹木。防止新樹的生長,進行景觀設計,制定未來樹木種植的規劃。 5)移除/修剪阻礙重要視廊的樹木。 6)研究、挖掘、記錄、保存、展示庭院中現有的所有配套歷史建筑和元素的遺跡。 7)制定所有新添庭院元素的設計規劃,包括:標識系統、現代服務設施、垃圾桶、座椅、石地板保護設施、飲水點等。界定哪些內 容不得進入庭院。 8)清潔和恢復庭院所有排水系統,包括排水渠和出水口。 3、一般歷史建筑保護利用 (二)分類保護規劃 45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大院高墻,內有菜園 正房 廂房 屋頂可開放供游客做屋頂茶座 也可做農家小菜園使用 雨水花園 庭
47、院花園 3、一般歷史建筑保護利用 A.模式一:典型大院 (二)分類保護規劃 46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T型院落,簡單緊湊,典型的甘泉傳統農家院 落樣式 庭院花園 正房 廂房 屋頂可開放供游客攀爬體驗 作為農家特色屋頂平臺供游客休息品飲 雨水花園 3、一般歷史建筑保護利用 B.模式二:典型小院 (二)分類保護規劃 47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五、歷史建筑具體保護方案 此章內容由城建院補充完善 48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一)歷史建筑保護方案 A.屋頂 現有老民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形,部分漏雨。改造要保證
48、屋架安全,對 屋面重做防水處理,貼灰色屋面瓦。 屋架改造與加固的主要做法有嵌補加固法、鐵件加固法、支頂加固法、構 建更換幾種常見做法。 嵌補加固法 適用情況當粱裂縫不大或輕微糟朽時可以采用嵌補加固法。 鐵件加固法 鐵件加固法通過采用扁鋼承擔構件的部分拉、壓、彎、剪力,有效提高了 梁的力學性能。 支頂加固法 目的可有效改善木梁內重力分布,降低木梁跨中擾度和彎矩,提高木梁的 受力性能。 構件更換 適用情況:若梁出現劈裂折斷、地步斷裂或糟朽深度較大時,說明構件底 部承受垃圾斷面減少,對剩余完整斷面需要進行力學計算,如超過允許應 力20%以上,應考慮更換。更換時,宜選用與原構件相同樹種的干燥木材 ,并
49、預先做好防腐處理。 49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B.門窗 該類建筑基本為70年代左右房屋,門窗損壞 較為嚴重。個別保護較好的木門窗,經過表 面處理,打磨后刷原木色。 對損壞嚴重門窗,以相同材質的木門窗進行 更換,保留原有建筑風貌。 保留村莊各個時期院門形式,對大門局部進 行抹平、勾縫處理,延續村莊老民居個性和 形式多樣性。 不建議在傳統老民居大門上進行貼磚處理。 (一)歷史建筑保護方案 50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C.墻體 土墻改造與加固: 山墻高厚比(墻高和墻厚之比)大于10時應設置山墻扶壁墻垛 ,如圖6-1。 該類房屋多為土石結構
50、、土木結構,土坯墻體應在外墻轉角設 置構造柱(磚或石),構成柱截面不小于240mm240mm, 與土坯咬搓砌筑,且沿墻高每500mm左右配置鋼筋、荊條、 木條等伸入墻體內750mm或至洞口邊。 圍墻根據房屋位置,材質可以采用石頭、灰磚、木籬笆,建議使 用半高圍墻(1.4米左右),豐富村莊層次空間。 D.圍墻 (一)歷史建筑保護方案 51 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甘泉村歷史建筑保護規劃 一、總則 (一)歷史建筑保護方案 院內景觀:現狀大樹進 行修剪雜亂、壞死枝干 建筑:建筑墻頂進行修復,去除枯枝爛葉,擺 放當地窯罐,加強歷史肌理 院內景觀:增加景觀氛圍燈, 突出空間效果 建筑:對現有建筑的門窗修 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