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全國優秀村鎮規劃案例集 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 2 目錄 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優秀案例集 山西省晉中市祁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上海市嘉定區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1 2 7 11 16 19 22 25 31 36 48 41 42 44 49 53 56 60 65 70 76 8
2、0 84 85 86 87 89 92 93 96 101 105 107 特色小鎮規劃優秀案例集 遼寧省大連市瓦房店市謝屯鎮總體規劃 江蘇省蘇州市震澤鎮總體規劃 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總體規劃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總體規劃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西張莊鎮總體規劃 湖北省荊門市漳河鎮愛飛客特色小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鎮設計 湖南省汝城縣熱水鎮總體規劃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發展建設規劃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總體規劃 陜西省寶雞市湯峪鎮太白山產業新區總體規劃 村莊規劃優秀案例集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城陽鄉楊坪村村莊規劃 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王家岔連片村莊村莊規劃 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白石山鎮插
3、箭嶺村村莊規劃 重慶市開州區臨江鎮毛埡村村莊規劃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下莊鎮大倉村委會六組、七組村莊規劃 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革新村村莊規劃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巖溪鎮高瀨村村莊規劃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三卿村村莊規劃 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德新鎮四寨村谷撒苗寨美麗鄉村村莊規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縣孫扎齊牛錄鎮孫扎齊牛錄村村莊規劃 1 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 優秀案例集 2 山西省晉中市祁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項目概況 編制機制 編制內容 祁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山西省中 部,太原盆地南端,太岳山北麓,汾河中游 東岸。 全縣行政區劃為 6 鎮(昭馀鎮、東觀鎮、 城趙鎮、賈令鎮、古縣鎮、來遠鎮
4、)、2 鄉 (西六支鄉、峪口鄉)、3 個城區管委會(丹 楓、麓臺、昌源)、經濟開發區(祁縣經濟 開發區)、154 個行政村,289 個自然村, 縣城駐地昭馀鎮。 實施政府主導、部門協調、村民參與的編制機制 鄉村建設規劃目標 鄉村體系規劃:多維度的鄉村體系 根據各個村人口預測、醫療設施、養老設施、教育設施、 商業活動頻率及公共交通覆蓋范圍,綜合確定鄉村體系 結構。 平川區體系 縣城重點鎮(東觀)一般鎮 / 重點村中心 村 / 特色村基層村 丘陵區體系 一般鎮中心村基層村 山區體系 一般鎮基層村 / 特色村自然村 管理機制 鄉鎮政府全過程的對接與管理機制(參與決策方案協調實施); 鄉鎮政府工作職責
5、鄉村規劃分類許可管理; 鄉鎮政府工作職責監督檢查。 反饋機制 建立定期校核和動態調整機制。 祁縣在晉中市域空間結構中的區位 政府主導部門協調村民參與 縣、鄉鎮、村相應成立農村 規劃建設工作小組,主要負 責協調、督查、調度縣規劃 關于縣域規劃和管理方面決 定事項的推進落實工作 各部門在農村規劃建設工作 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按照 一致的協調措施和原則,形 成部門聯動行動計劃,實現 各部門協調配合規劃建設工 作 積極發展協商民主,增強村 級組織的行動力,鼓勵村民 對村莊公共事務決策力,提 高村民參與管理的程度,建 立健全村務公開制度 產業層面 中國玻璃器皿之都 山西省現代農業發展基地 文化層面晉中特
6、色民俗文化旅游區 建設層面山西省美麗鄉村宜居示范區 以兩年至五 年作為動態 期 限, 對 重 點規劃建設 內容進行評 估校核 在規劃期限內,非重大調 整可由編制單位調整后向 審批部門上報,組織規劃 更新 對于重大工程建設對區域 造成較大的影響、和項目 有較大變更的情況,重新 組織規劃編制 編制祁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進行定期動態維護 縣域鄉村體系規劃圖 3 鄉村重要基礎設施和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 鄉村用地規劃 城鄉建設用地現狀規劃增減:根據祁縣土地 利用規劃與本次鄉村用地規劃進行協調。 根據土地利用規劃規劃,城鎮建設用地比現 狀增加 0.85%,村莊建設用地減少 1.02%, 工礦用地增加 0
7、.78%。至 2030 年,城鎮 建設用地增加 1.7%,村莊建設用地減少 1.89%。 縣域污水工程規劃表 縣域污水工程規劃 污水工程建設分區 按照排放標準,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 染排放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標準(山西 省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 ) 。 按照村莊規模、 連片程度,分為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模式。 結合祁縣實際, 分為一級分散型、 一級集中型、 三級分散型和不做處理型。 縣域鄉村用地規劃圖 縣域污水工程規劃圖 村莊 類型 主要范圍建設方案典型村莊 一級分 散型 主要針對昌源河在山 區和丘陵地區沿岸的 村莊,村莊人口少, 居住分散,處于昌源 河沿岸,要達到一級 排放標準。 規劃每個村
8、莊建設至少一 座村莊污水處理設施,污 水通過管網收集后送入污 水處理設施,處理出水應 達到一級標準,出水優先 用于農田灌溉,在滿足灌 溉的前提下,剩余出水排 入河道中。 北關、來遠、團城、谷峪口、盤陀、磨支、 左家灘、子洪 一級集 中型 主要是針對平川區和 核心區部分村莊,村 莊居住集中,形成村 莊連片格局,設置兩 個一級集中區:縣城 一級集中區和經濟開 發區一級集中區 縣城一級集中區主要依托 現狀污水處理廠,盡量能 夠收集多的村莊污水,并 考慮污水處理廠的擴容改 造。經濟開發區一級集中 區:將污水處理廠建設于 長頭村,沿G208國道修建 一條污水主干管,向南一 直延伸到東觀。就近收集 沿路村
9、莊的污水。 (1)縣城一級集中區:北谷豐、豐澤、 秦村、高村、圪垛、王村、永興莊、南社、 西六支、城趙莊、南谷豐、常家堡、九汲。 三合、祁城、韓家莊、谷村、下申、南莊、 張名、申村、小韓、大韓、溫曲。 (2)牛家堡、大義、程家堡、曉義、麻 家堡、東沙堡、張北、張南、喬家堡、西 砲、東砲、東觀、西管。 三級分 散型 三級分散型的村莊主 要是位于平川和丘陵 區內除了前兩種類型 的村莊,平川區的這 些村莊由于地形高差、 距離較遠、村莊規模 較小等原因沒有納入 集中處理。 此類村莊采用分散型污水 處理方式,每個村莊不建 設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每 戶設置一座三格化糞池, 出水用于灌溉,沉淀糞便 用于農田施
10、肥。在農田用 水量小的季節可存于蓄水 池。 北馬堡、苗堡、豐固、里村、修善、思賢、 原東、原西、城趙、固邑、西建安、西韓、 西白圭、樸村、高城、鄭家莊、雅安、北 左、后營、夏家堡、南左、左墩、西高堡、 前營、西陽羽、東陽羽、李家堡、范公、 賈令、沙堡、吳家堡、姜家堡、谷戀、塔 寺、代家堡、長頭、張家堡、小賈、白圭、 瓦屋、大賈、東高堡、馬家堡、東六支、 楊家莊、永安、官廠、加樂、梁家堡、劉 家堡、河灣、武鄉、西王喬、東王喬、榆 林、南圐圙、北團柏、澗村、南團柏、王 喬堡、牛居、段家窯、魯村、王家嶺、侯 家莊、峪口、拗坡村、天居、中梁、東城、 閆名、榮仁堡、任何堡、大桑、小桑、蒲 桑、閆漫、魚池
11、、古縣、上古縣、下閆燦、 上閆燦、孫家河、北建安、南建安、元臺 溝、王賢、許子溝、北崗頭、任村、胡累、 澗法、梁村、上八洞、洛陽、郜北。 不做處 理型 這些村莊主要位于山 區,居住分散,人口 較少,經濟條件也相 對較低。 對于此類村莊,不做污水 處理要求。 新寨、神堂頭、伏坪、下王莊、生茂、閆 家莊、東山、東魚溝、南風溝。 污水工程建設分區: 按照排放標準,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染排放分為一 級、二級和三級標準(山西省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 按照村莊規模、連片程度,分為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模式。 結合祁縣實際,分為一級分散型、一級集中型、三級分散 型和不做處理型。 縣域污水工程規劃表 1 4
12、 鄉村生活圈規劃 鄉村風貌規劃 因為地形交通的影響, 局部地區一、 二級活圈難以形成, 因此將基本生活圈服務范圍由1000米擴大到2000米。 配置調整:如原一次生活圈配置的小學適量在擴大的 基本生活圈內配置,即多個基層村共享一個小學。 山區難以覆蓋三次生活圈,以二次生活圈替補。 傳統村落風貌控制 控制要素規劃指引 民居 整體要求 建筑應保持或恢復原四合院、三合院或多進院落。 建筑的形式與尺度要同周邊傳統建筑在體量、風貌、材料、色彩 上相協調。 原則上建筑整治后不應超過現狀高度與體量,局部加建擴建不得 突破院落圍墻范圍。 屋頂 屋頂形式必須采用本地屋頂、 假瓦房平屋頂或悶房平屋頂中之一。 坡屋
13、頂坡度應與傳統做法一致。 坡屋頂必須采用青瓦;平屋頂可采取傳統磚鋪、夯土、啥事屋面 或瀝青、暗灰色瓷磚防水屋面;不允許使用彩色磚瓦、琉璃瓦,彩 鋼頂或其它耀眼的金屬、塑料或其他人造材料。 屋頂排水采用傳統做法和磚、瓦、陶、石等傳統排水構件,不允 許采用塑料或亮色金屬排水管。 門窗 門窗應使用傳統木門窗或塑木門窗,并使用透明玻璃。 不允許使用亮色的鋁合金、不銹鋼門窗以及有色、帶圖案的玻璃。 圍墻 高度厚度 墻體高度應保持現高,或參照周邊歷史墻體確定高度。墻體厚度 原則上應與傳統墻體相同,或至少外皮與相鄰接墻面平齊。院墻頂 部應參照傳統樣式垛口或其它裝飾,避免平直單調。 材料色彩 墻體外觀材料應采
14、用塊石、夯土、土坯磚、青磚、石灰抹面、草泥 抹灰等種類,外圈層墻立面可使用青磚,但禁止使用黏土紅磚、瓷 磚、拋光石材、塑料或金屬 開放空間 指村莊內部的開場空間。各類空間由村民宅院圍合而成為村莊開敞空間,提 煉晉中民居歷史文化精髓,是之在環境中體現出來,延續傳統、保持鄉土。鋪 地勾縫材料使用透水材料或者當地泥土,使之可以時間推移逐漸生長草木,使 鋪地更加貼近自然。 以建筑和圍墻界定的空間界面處建議使用多層次的綠植作為分隔,打造豐富 的視覺景觀效果。 街巷 整體要求 既要滿足交通功能,又要結合鄉村道路特征,體現鄉村風味。影 響道路改造景觀的元素包括兩側的建筑物、路面、路燈、圍墻、綠 化等都是凸顯
15、街景與聚落改造景觀的重要元素。必須將道路系統作 為一個整體來處理。 鋪面材質 處村莊外環道路采用水泥路面,其余村莊內部道路均采用古樸而 富有質感的石材、青磚鋪設。 寺廟戲臺 廣場建設結合寺廟、戲臺等歷史建筑,打造具有濃郁古色古香的集散、觀演 空間。 具備多種用途,作為集散功能也作為節慶廣場、戲曲表演觀賞場地、廟會集 貿商業場地等。滿足人流集散的要求不宜設置大量休閑設施。可在廣場外圍的 建筑外立面裝飾富有濃郁傳統特色的燈籠、壁畫等。 晉商民居文化、古村古廟古戲臺 控制類型地塊區位階段目標管控要素 風貌控制區、 界面及傳統 村落風貌控 制 點傳統村落風貌控制 風貌延續保護 傳統村落的完整性, 并提
16、高宜居性能 村莊激勵、建筑高 度、水域生態保護、 古建筑保護、古村 落保護 線 公路林帶景觀風貌 控制 風貌控制打造 沿線鄉村建筑特色, 整治沿線景觀、生 態環境 林帶綠化、建筑退 距和廣告招牌 河道綠化景觀風貌 控制 生態保護、河道坡 岸、建筑形式 面 山地聚落風貌片區 特色提升按照 五大管控要素,提 升鄉村風貌水平, 起到風貌整治重點、 示范作用 建筑形式、建筑材 料、肌理布局、鄉 土環境 山區河谷風貌片區 丘陵田園風貌片區 現代村莊風貌片區 鄉村風貌分區 傳統村落風貌控制:晉商民居文化、古村古廟古戲臺 現代村莊風貌片區:美麗現代、宜居宜業 丘陵田園風貌片區:鄉村田園、果林花叢 山區河谷風
17、貌片區:河谷丘陵、依山傍水 山地聚落風貌片區:村落掩映、綠樹青山 城鎮建設集中片區:活力集聚、產業繁榮 縣域鄉村生活圈規劃圖 縣域鄉村風貌規劃圖 點線面結合的鄉村風貌引導 鄉村風貌分區指引 鄉村風貌分區指引表 1 【點】 5 公路林帶景觀風貌 控制要素規劃指引 林網綠化 工程建設 建設東南部生態林、中部經濟林、平川田園林網,結合建成綠色 農業生態體系。,以沿路林帶和昌源河流域濕地公園包括其它河 流為“線”,以三大區域為“面”,將生態系統建設與城鎮建設、 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形成生態良好、產業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的 發展局面。 綠化林網 工程 以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道為重點,與河流水系綠化相連 通
18、,形成林路相依、林水相依、溝通內外的生態網絡。一是提升 道路沿線景觀質量,強化城市主要出入口綠化美化,根據山、垣、 田道路特點和不同區段沿線的景觀特色確定適宜的綠化類型,盡 量展現沿線鄉土自然景觀,將道路林帶建成疏密有度、景色怡人 的流動景觀線。二是結合河流防護要求和綠色產業發展,加強河 流水系岸帶植被恢復與保護,形成林水相依的自然濱水林帶環境。 圍繞祁縣主要通道、河流、城市隔離帶、重要交通走廊建設 生態防護林帶。沿大西高鐵、東外環至濕地公園、縣城至喬家大 院、東夏線等鐵路和道路建設綠化帶。在門戶區和高速公路主要 出入口進行綠化美化,彰顯“生態祁縣”形象。在綠色的本底基 礎上,突出春天和夏秋景
19、觀,打造不同類型道路的景觀特色和城 市防護林帶,重點建設縣域內“一環六橫四縱”的平原綠網: 一環:縣城環城林帶。 六橫:東夏線、縣城-喬家大院、汾河沿線、大西高鐵、南同 蒲鐵路、東觀太谷。 四縱:東外環濕地公園、昌源北路龍城高速、縣 城大西高鐵、大運高速。 【線】【面】 鄉村風貌分區指引表2鄉村風貌分區指引表3 1 丘陵田園風貌片區 控制 要素 規劃指引 建筑 形式 保持村民傳統的住宅形式和民居風格,根據建筑質量和建筑風貌綜合評定, 將現狀建筑分為兩級建筑控制。對農房建筑風貌較好的民居予以保留。風貌 一般的主要以整治改造為主,參照村磚整治技術規范中的相關管理要求 進行控制。區內新建建筑應體現鄉
20、土風貌以及人文特色,充分發掘晉中建筑 風格的內涵和精髓,遵循傳統院落式布局,提煉當地傳統建筑符號。主要以 一至二層硬山坡屋頂建筑為主。 建筑 材料 建筑材料以青磚、涂料為主,色彩以青色、白色、土黃色為主;屋面材料以 青瓦、黑色彩鋼瓦為主;門窗材料以木材、塑鋼為主,色彩以深紅,木色為 主;院墻材料以青磚、石材為主,大門采用傳統門頭設計。 肌理 布局 維持現有村莊縱橫交錯的方格網肌理格局,局部空置宅基地探索宅基地置換 補貼等方式,改造成為村莊內部次一級的公共綠地活動空間。 建設 控制 劃定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嚴格控制村莊建設用地的無序拓展,禁止占用耕地 或隨意改變耕地用地性質的建設行為,嚴格按照用地
21、規劃要求實行 田園 風格 保護農田縱橫交錯的阡陌肌理,修建田園風光綠道,農作物以生產功能為主, 可兼顧觀光、體驗旅游功能。 發展 策略 加大小流域治理,實現區域內梨果經濟全覆蓋;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畜 牧養殖業,構建循環經濟體系,實現園林水肥一體化,建設立體、循環的生 態農業。根據產業布局特點,重點建設提升以古縣鎮為核心的萬畝酥梨觀光 區,完善果園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觀光采摘園的果品質量和服務品質。 將一季采摘服務延長經營周期,將采摘為主體消費模式改為多方位的消費模 式,提升觀光采摘園區的綜合經營收入。結合現有觀光果園、生態防護帶, 重點建設集種植生產、果品采摘休閑、科普科研、民俗文化為一
22、體的采摘型、 科普型、休閑型的特色觀光園。以“山野”、“原生態”為特點,探索生產 和觀光相結合的道路,實現古縣鎮產業由“梨園”到“公園”跨越式發展, 推動園林綠化功能從生態景觀向休閑服務升級,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強的休 閑觀光采摘體驗需要。 鄉村田園、果林花叢 公路林帶景觀風貌 控制要素規劃指引 林網綠化 工程建設 建設東南部生態林、中部經濟林、平川田園林網,結合建成綠色 農業生態體系。,以沿路林帶和昌源河流域濕地公園包括其它河 流為“線”,以三大區域為“面”,將生態系統建設與城鎮建設、 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形成生態良好、產業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的 發展局面。 綠化林網 工程 以鐵路、高速公路、國省
23、干道為重點,與河流水系綠化相連 通,形成林路相依、林水相依、溝通內外的生態網絡。一是提升 道路沿線景觀質量,強化城市主要出入口綠化美化,根據山、垣、 田道路特點和不同區段沿線的景觀特色確定適宜的綠化類型,盡 量展現沿線鄉土自然景觀,將道路林帶建成疏密有度、景色怡人 的流動景觀線。二是結合河流防護要求和綠色產業發展,加強河 流水系岸帶植被恢復與保護,形成林水相依的自然濱水林帶環境。 圍繞祁縣主要通道、河流、城市隔離帶、重要交通走廊建設 生態防護林帶。沿大西高鐵、東外環至濕地公園、縣城至喬家大 院、東夏線等鐵路和道路建設綠化帶。在門戶區和高速公路主要 出入口進行綠化美化,彰顯“生態祁縣”形象。在綠
24、色的本底基 礎上,突出春天和夏秋景觀,打造不同類型道路的景觀特色和城 市防護林帶,重點建設縣域內“一環六橫四縱”的平原綠網: 一環:縣城環城林帶。 六橫:東夏線、縣城-喬家大院、汾河沿線、大西高鐵、南同 蒲鐵路、東觀太谷。 四縱:東外環濕地公園、昌源北路龍城高速、縣 城大西高鐵、大運高速。 【線】【面】 鄉村風貌分區指引表2鄉村風貌分區指引表3 1 鄉村風貌分區指引表 2鄉村風貌分區指引表 3 6 村莊整治指引 依據人口狀況、交通便利程度、特色資源與經濟發展狀況,將城鎮建設 規劃區范圍外的村莊 118 個行政村、186 個自然村分類成為綜合整治 型(A+B+C)、專項整治型(A+B)、基本保障
25、型(A)三類整治類型。 縣域鄉村生活圈規劃圖 類型整治方向整治內容 基本保障型(A) (75 個) 改造農村危房 保障飲水安全 安全防災整治、農房建筑整治、 基礎設施整治給水、道路交 通整治 專項整治型(A+B) (88 個) 垃圾 污水等專項整治 環境衛生整治、農房建筑整治、 基礎設施整治、公共服務設施、 道路交通整治 綜合整治型(A+B+C) (23 個) 保護整體風貌 道路整治 完善設施 特色產業發展、村莊風貌整治、 歷史文化鄉土特色保護、環境衛 生整治、農房建筑整治、基礎設 施整治、公共服務設施、道路交 通整治 村莊分類整治表 分項整治措施表 環 境 整 治 措 施 公園廣場 公園、廣
26、場景觀整治 以整體、美觀、節約為原則,通過專業景觀設計,采用綠化小品進行精心打造,形 成面積較大,景觀優美的公共綠地,提升村莊整體品位,體現時代特色預測值地方 特色。 組團節點景觀整治 以生態、自然、節約為原則,主要利用分散在村莊各處的現有閑置地,種植當地特 色植物,改善村莊人居環境。 水環境 水系走向 保留現有水系,對村莊內的河道整治應以清淤疏通為主,并進行必要的整治和疏通, 改善水環境。 駁岸設計 河道駁岸盡量隨岸線自然走向,宜采用自然斜坡形式,并以生態駁岸形式為主。因 功能需要采用硬質駁岸時,硬質駁岸不宜過長。在斷面形式上宜避免直立式駁岸, 可采用臺階式駁岸,并通過綠化等措施加強生態效果
27、。但水體岸邊需要安全防護措 施時,在考慮形式、造價等因素的同時,應滿足相關設計規范要求。 濱水景觀環境 濱水景觀設計以自然、生態、地域化為原則,豐富綠化層次,對風貌不協調的植物 配置和種植設計進行調整。盡量保持河塘岸邊原有的自然綠化,結合親水設施安排, 以親水植物和水生植物為主,采用自然生態的形式,營造自然式濱水植物景觀。 農田環境 現代化農田環境整治 以現代、高效、集聚為原則,依照線型和規則多邊形布局,斑塊的大小、密度和均 勻性進行調整。農田環境集約化、田面平整化、田塊規則化和設施配套化與智能化。 生態農田 以自然、原生態、分散為原則,依照傳統小塊農田布局,分散和形狀不規則。 景觀農田 以整
28、體、自然為原則,景觀構圖幾何化與物種種植單純化。 山體環境 山體環境整治以自然、生態為原則,盡量保持原有山地森林景觀和自然植被作為村 莊生態景觀背景。 村莊建設不能破壞山體生態微循環系統。 重要景觀控制點及觀景點可靈活使用對景和借景的方法。 7 上海市嘉定區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項目概況 編制機制 嘉定區 , 位于上海市西北部距上海 市中心約 30 公里。 相關部門決策統籌 統籌嘉定區、鎮 / 功能區、職能部門十三五規劃 56 項 統籌嘉定區已啟動的道路、污水、燃氣等專項規劃 協調部門建設 建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庫 對建設項目實行入庫管理,分步實施; 探索涉農財政專項資金統籌使用機制, 整合項目和資
29、金, “零 錢”化為“整錢”,重點項目建設與示范。 確定近期建設項目清單 確定項目實施管理主體 綜合項目為抓手統籌建設 微單元綜合建設項目 公交走廊綜合建設項目 突出建設決策先行,完善建設統籌機制 羅店 太倉 昆山 安亭 花橋 南翔 江橋 30km 50km 嘉定 區位圖 協調部門建設表 項目類型建設內容建設目標 實施 管理 主體 村宅 更新 集中完成1.20萬戶農民集中居住 征地10000戶;宅基地置換 2000戶 集中居住區建 設 完善農民集中居住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 和生態環境配套 完成2.4萬戶 保留村宅改造 自然村宅實施翻新或修繕,改善農村居民 房屋居住條件 完成2.5萬戶村宅農委
30、示范村建設每年2-3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 規土 局 道路 交通 村莊道路改造村莊道路拓寬和路面改造 小于3.5米的道路所占比例下降 至49%,瀝青路面鋪裝道路所占 比例提升至30% 農委 公共交通建設村級公交站點建設行政村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 建管 委 市政 基礎 設施 配套 污水處理 56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和2萬多戶自然村宅 進行污水納管或分散式處理 基本實現改造村莊的農村生活污 水處理率達到100%。水務 局 給水管網建設 徐行、安亭、工業區、外岡鎮共2152戶 村宅自來水管網改造 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飲用水質量 燃氣管網建設 除56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全面覆蓋外,對 2-3個自然村進行試點
31、 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生活水平 建管 委 產業 發展 一產項目 高水平糧田3.6萬畝、設施菜田0.25萬畝、 8-10個區域特色農業生產基地 農委 2個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 小型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建設10850畝高水 平糧田水利設施配套建設14485畝(外岡、 華亭、工業區);設施菜田水利配套設施 建設1010畝, 進一步提高農田灌排能力,完善 農業生產條件。 水務 局 二產項目 低效、高能耗、高污染工業用地減量 19.50平方公里 規土 局 三產項目 霜竹公路農業旅游集聚帶項目、瀝江農家 園接待中心、釀造坊等配套設施建設、萬 金觀賞魚休閑園、外岡臘梅園、馬陸葡萄 藝術村、菊園百果園項目建設。 農委
32、 環境 整治 景觀綠化建設四旁林和村莊綠化建設 森林覆蓋率達到15.76;集中居 住型和分散居住型村莊綠化覆蓋 率分別達到30%和20%以上 綠容 局 環衛設施建設 完善“農村垃圾由村統一收集、 街鎮統一轉運、區統一處理”的 生活垃圾處理機制 環保 局 水系 整治 河道治理 骨干河道綜合整治(婁塘河、雞鳴塘、孫 浜等) 100公里 水務 局 重點污染河道專項治理100公里 中小河道區域化整治200公里 中小河道輪疏450公里 水系溝通 水系溝通5公里 瓶頸疏拓100處 公共 服務 鎮級商業設施 北部地區鎮級購物中心建設,打造農村居 民“15分鐘生活圈”(外岡、徐行、華 亭和工業區) 規土 局
33、村級公共服務 設施(“一場 一點一室”工 程,及“一居 (村)(企) 一站”工程) 健身場地建設 實現戶籍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 平方米以上,常住人均體育場地 面積0.9平方米以上 體育 局 衛生室建設 原則上按照3-5個村、居委會的 地域或1-2萬常住人口設一個社 區衛生服務站或村衛生室,實現 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 衛計 委 協調部門建設表 1 8 編制內容 鄉村建設規劃目標 鄉村用地規劃 鄉村重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 鄉村體系規劃 探索都市近郊鄉村建設路徑 建設全球城市的美麗新郊區 新社區 復合發展的新社區,農業、兼業、養老、創業等多元人群聚 集居住,具有獨特的社區文化特征 新生
34、活 便利多元的出行選擇,完善的公共服務配套,親近自然、更 加自由舒適的慢生活體驗 新業態 都市農業特色化、休閑化的升級發展,教育培訓、藝術創作、 田園養老等創新業態蓬勃發展 新風貌 水鄉風貌保護與新社區新功能營造,形成傳統“鄉愁”與現 代生活方式交融的特色化郊區新景觀 構建更加扁平化的鎮村結構 新市鎮小集鎮(社區)行政村 構建網絡化村莊發展格局 劃定鄉村統籌發展片區 鎖定鄉村建設總量 鄉村地區建設用地為 53 平方公里; 農居點約 15 平方公里,其他建設用地 38 平方公里。 分類引導農村居民點發展和工業用地轉型 分三種類型引導農居點發展,提出適用村莊與規劃策略; 分四種類型引導工業用地利用
35、與轉型,提出適用范圍與發展方向。 引導鄉村建設用地向快速公交走廊和微單元中心集聚 嚴格保護生態建設用地,執行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線 優先快速公交建設 規劃 9 條公交廊道,串聯鄉村微單元中心,快速高效對接嘉定 3 大軌交樞紐。 地鐵 11 號線設置嘉定北站、安亭站和南翔站公交樞紐。 鄉村主路對接區域骨干路網, 滿足機動化出行需求 村級主路路面寬度 5.5-9 米,單側設置自行車道,自行車道寬 2-3 米。 鄉村微單元多種交通組織 公交對接區域,汽車便捷入村,慢行景觀體驗,水上交通體驗。 鎮村體系規劃圖公共交通規劃圖生態建設用地保護規劃圖 軌道交通 鐵路 微單元 公交站點 發展廊道 9 多中心
36、網絡式鄉村服務體系 鄉村風貌規劃 對接城鎮管網,優化鄉村地區燃氣及排水管網建設 規劃“鄉村社區鄉村鄰里村莊設施點” 多中心網絡式鄉村服務體系。構建生態網絡格局 以水為脈, 臨水而居, 整治河道, 修復生態,營造景觀。 延續田林水宅肌理特征 保護沿河線型、圩水組團型、夾 水組團型三種村莊肌理。 河道治理 骨干河道綜合整治。 實施婁塘河、 雞鳴塘、孫浜、橫瀝等骨干河道 綜合整治工程,長度 28 公里。 中小河道區域化整治。結合近期 重點整治村莊對華亭鎮、 徐行鎮、 工業區北部、外岡鎮西部開展中 小河道整治,長度 72 公里。 微單元內河道疏浚。根據嘉定 區鎮村級河道輪疏規劃,對 24 個近期重點整
37、治村莊以微單 元為核心進行河道疏浚。 建立鄉村垃圾分類收集制度; 結合微單元完善公廁和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建設; 結合村莊公共設施布局,按 50-100 米服務半徑配建公共廁所。 設施類別 鄉村鄰里中心村莊設施點 行政辦公設施村委 文化教育設施活動室、幼兒園活動室 體育設施綜合運動場地健身點 醫療衛生設施衛生室、 社會保障設施托老所 商務商業設施菜場、便利店、村民食堂便民服務點 市政公用設施公交站點、公共廁所垃圾收集點、公共廁所 設施類別 設施內容 行政辦公設施居委會、治安聯防站 文化教育設施文化活動室、閱覽室、幼兒園、小學 體育設施公共活動綠地 醫療衛生設施社區衛生中心、藥店 商務商業設施零售商
38、業、銀行、餐飲、郵政 市政公用設施公交站點、公共廁所 社區生活圈服務人口可達距離 (新市鎮)鄉村社區 -15 分鐘 2-5 萬人2000-3000 米(交通工具) 鄉村鄰里 -10 分鐘 2000-5000 人500-1000 米(慢行) 村莊級 -5 分鐘 300-500 人200-300 米(慢行) 鄉村生活圈結構體系 鄉村社區中心配套設施一覽表 鄉村微單元配套設施一覽表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 建筑風格控制導引 建筑風格控制 10 (2)村民建房指引 (六)村莊整治指引 近期實施建設行政村一覽表 近期重點整治行政村規劃圖 村莊重點整治措施 近期重點整治行政村規劃圖 村莊重點整治措施 重點整治措
39、施 (2)村民建房指引 (六)村莊整治指引 近期實施建設行政村一覽表 近期重點整治行政村規劃圖 村莊重點整治措施 村莊整治指引 近期重點整治行政村規劃圖 村民建房指引 村莊重點整治措施 近期實施建設行政村一覽表 11 應對大都市近郊空間發展特征,創新性提出鄉村微 單元建設模式 以交通廊道引導微單元建設,強化區域網絡化特征。 以微單元為核心,建設 15 分鐘鄉村基本生活圈。 便捷交通組織,實現 30 分鐘進新城進園區的生活 通勤圈。 以微單元中心為載體,實現鄉村資源的定向優化配 置,引導農居點精明縮減。 以“減量化”為目標,優化鄉村土地集約利用 規土融合。對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強化生 態保護
40、紅線,明確城市開發邊界,鎖定鄉村建設用 地總量 53 平方公里,占城市開發邊界外總用地的 22.3%。 多規融合。結合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 2040)、 嘉定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規劃、 上 海市嘉定區土地整治規劃、郊野單元規劃、上海市 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工作安排、基礎設施、基本農田保 護等專項規劃和研究等成果, 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 建立近郊地區傳統村莊發展導向評價體系,以集中 建設區、三高及重大基礎設施、基本農田、生態空間、 道路交通、市政配套為評價因素進行權重分析,分類 引導村莊減量集約發展。 創新情況 鄉村 (基本生活) 慢行 15 min 城鎮 (日常通勤) 快速公交 30
41、min 上海市區 (大都市通勤) 軌道交通 90min 嘉定區城市開發邊界示意圖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項目概況 編制機制 安吉縣位于浙江北部,地處長三角區 域生態保障地區,是太湖流域重點保 護的生態源頭,是長三角區域山地資 源最豐富區域,山地生態景觀資源優 勢明顯,“七山一水二分田”具有良 好的大環境生態基底。 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加強長效管理機制(長效基礎設施投入機制、長效基礎設施管理機制) 引入設施評估機制 其他建議 完善標準體系:完善法律法規,盡快出臺相關規劃標準規范。 明確管理事權:明確不同部門和層級政府的規劃管理事權。 創新管理模式:劃定城市化地區和非城市化地區,對鄉村
42、地區采 取不同規劃管理模式。 完善鄉村體系:以縣為單位統籌構建鄉村規劃編制體系。 強化鄉村自制:以鄉村自治為基礎,創新規劃編制與管理方式。 創新管理手段:以新技術手段支持村鎮規劃編制與管理。 安吉縣區位圖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縣域鄉村建設規劃 一、項目概況 安吉縣位于浙江北部,地處長三角區域生態保障地區,是太湖 流域重點保護的生態源頭,是長三角區域山地資源最豐富區域,山 地生態景觀資源優勢明顯,“七山一水二分田”具有良好的大環境生 態基底。 二、編制機制: 1、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2、加強長效管理機制(長效基礎設施投入機制、長效基礎設施管理機 制) 3、引入設施評估機制 4、其他建議 (1)完善標
43、準體系:完善法律法規,盡快出臺相關規劃標準規范。 (2)明確管理事權:明確不同部門和層級政府的規劃管理事權。 (3)創新管理模式:劃定城市化地區和非城市化地區,對鄉村地區采 取不同規劃管理模式。 (4)完善鄉村體系:以縣為單位統籌構建鄉村規劃編制體系。 (5)強化鄉村自制:以鄉村自治為基礎,創新規劃編制與管理方式。 (6)創新管理手段:以新技術手段支持村鎮規劃編制與管理。 安吉縣區位圖 財政投入機制、多層次供給運行機制指導的PPP基礎設施建設模式 政府、集體 項目實施機構 政府平臺公司 (轉型優化) PPP基金/信 托計劃 金融機構 社會資本 PPP項目公司 基礎設施公用事業 1 此圖縮小 財
44、政投入機制、多層次供給運行機制指導的 PPP 基礎設施建設模式 政府、集體 金融機構 社會資本 ppp 基金 / 信托計劃 ppp 項目公司 基礎設施公用事業 項目實施機構 政府平臺公司 (轉型優化) 12 鄉村建設規劃目標 按照近期、中期、遠期分別制定各階段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的發展目標。 近期(2016-2020):階段性城鄉融合,需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縣域鄉村自我發展能力 培育特色產業, 大力發展鄉村經濟;鄉村土地綜合整治, 改善人居環境;鄉村勞動非農轉移, 推進城鎮化;完善土地制度,實現城鄉“同地同價”完善鄉村組織管理體系。 中期(2021-2015):城鄉融合,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空間結構 完
45、善的鄉村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提高 農業效益;規模經營,基地化、專業化種植模式;保障鄉村農民發展權益。 遠期(2026-2030):城鄉等值,新城鄉關系、城鄉空間格局的構建 結合各自特色,發展農家樂、精品民宿、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線,帶動農村發展;城鄉要素 資源有序流動;鄉村自我發展能力得到根本提升;城鎮化健康發展,優化城鄉居民點體系、 城鄉空間格局。 鄉村用地規劃 非建設空間發展指引 建設空間與非建設空間并重;非建設空間內預 留建設用地指標;定量不定位,彈性控制。 多規合一落實“五合一” 鄉村重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 分區控制 以地形地貌和村民
46、生活習慣為主要考慮因素,將服務設施的布局分為三種類型: 平原網絡供給區:依托現有城鎮供給體系,完善各基本服務設施網絡。 山地分散供給區:山區村莊分布散,面積廣,網絡覆蓋投入壓力大,需根據村莊分布具 體進行分散布局。 川谷帶狀供給區:縣域南部村莊多沿山谷分布,設施布局應結合村莊特點,帶狀布局基 本服務設施。 編制內容 鄉村體系規劃 【城鎮體系 + 村莊體系】【群落發展動力機制】 【城鄉體系結構】 【城鄉體系】 群落公社 - 城鎮社區 - 特色村莊 - 一般村莊 城鄉體系規劃圖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圖 土地利用規劃圖 13 分類控制 服務設施的分類方式不盡相同,根據提供 設施服務內容的角度,可分為公益性
47、社會服 務設施、生活性市政基礎設施;根據設施的 服務規模等級,可分為城市級、鄉鎮級、村 莊級三類。規劃根據設施服務的供給方式和 運營特點,分為服務半徑型設施、網絡系統 型設施兩類。 分級控制 四層服務圈 結合生活圈理論, 根據不同人群的活動距離, 劃定基本服務圈、一次服務圈、二次服務圈 和三次服務圈四層服務圈; 設施集約 對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實施分級控制,促進服 務設施利用集約化。 分效控制 區分市場性和公益性,劃分規劃公共服務合 理邊界,鼓勵經濟較好地區的市場化調節。 公益性項目:通過多種融資渠道實現設施 建設,如土地批租、公私合營、私人經營以 減輕目前過重的財政壓力; 市場性項目:引入市場機
48、制,如銀行貸款、 有償轉讓經營權基礎設施信托、影子收費、 市政債券等方式,運營市場性設施。 基本服務設施配置服務半徑型設施 三次、二次服務圈設施布局對比現狀更加 完善,一次服務圈和基本服務圈的服務設施 已經覆蓋各鄉鎮,設施更加完善。 群落公社的建立進一步加強了各鄉鎮間公 共服務設施的聯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基本服務設施配置網絡系統型設施 縣域村莊排水模式:城鎮輻射,入網處理 靠近城區、鎮區市政管網的村莊,滿足市政 排水管網接入要求, 就近接入城鎮管網系統, 由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區域型集中處理 村莊農戶較集中,人口規模較大的村莊,宜 敷設污水管網,采用生態處理、常規生物處 理等方法,集
49、中處理污水。 聯戶型處理 個別戶污水不能統一收集,需幾戶作為一個 污水處理點。 分戶型處理 個別單一戶污水不能統一收集,單戶進行污 水處理。 四層服務圈示意圖縣域污水設施規劃圖服務設施半徑示意圖 14 (五)鄉村風貌規劃 生態保護型群落:遠溪塢青山綠水與我為鄰 鄉愁風貌類型控制要素 田園 牧歌 田生產方式 鄉村生活居民占70%以上。以林地經濟主導產業。引導農田整理,污水處 理系統 依山 傍水 水空間格局 觸須型樹枝狀分布。 阡陌 交通 路道路交通 路網形態:樹枝型路網 道路材質:一般路水泥,特色路石板卵石 寬度:6-12米 芳草 鮮美 庭公共空間 村主題:世外桃源 落入口:特色展示 鄰里空間:
50、社區公園、濱河公園 庭院空間:村民私密空間 歸田 園居 居建筑形式 建筑肌理:地形起伏小的村莊可采用密度較高的建筑肌理理;地形起伏 大的村莊可采用建筑密度較低的建筑肌理。 建筑風格:有機自然風格 建筑材料:用本地的竹子、木等材料,表現出地域特色 建筑色彩:暖色調為主 建筑高度:三層以下 建筑元素:傳統元素 廳堂 宗廟 文民俗風情 文化習俗:春節、清明、中秋節日活動 存留用地:供養老人果蔬,兒童活動場地 文化禮堂:祭祀活動,紅白喜事 鄉愁風貌類型控制要素 田園 牧歌 田生產方式旅游服務居民占70%以上。以民宿經營為主導產業。 依山 傍水 水空間格局族群型塊狀分布。 阡陌 交通 路道路交通 路網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