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2012-2020)設計方案文本報告說明書(17頁).doc
-
資源ID:255590
資源大小:370.04KB
全文頁數:1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2012-2020)設計方案文本報告說明書(17頁).doc
1、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洛陽市東、西南隅歷史文化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 (2012-2020)規劃設計說明書規劃設計說明書一、項目概況1.1 洛陽城市概況洛陽市位于豫西中部山區,地處東經 11808-11259,北緯 3339-3505之間。東西長 170 公里,南北寬 169 公里。土地總面積為 15229.83 平方公里,2005 年末人口 641.7 萬人,占全省的 6.56%,其中農村人口 397.8 萬人,城鎮人口 243.9 萬人,城鎮化水平 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65%) ,平均人口密度 422 人/平方公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5 人/平方公里) 。洛
2、陽市是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發展旅游業得天獨厚。著名人文景觀有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佛教“祖庭”白馬寺、夏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1.2 洛陽老城歷史變遷洛陽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譽。今洛陽老城歷史悠久,為金興定元年(1217)在隋唐城遺址上興建而成,時為金中京城,距今已有 794 年歷史。自建成后至解放前城池基本未變,故稱“老城”,是洛陽迄今尚存的唯一一座古代城池, 也是洛陽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座古城, 現城墻遺址以內面積約 2km2。據元河南志宋城闕古跡載:“金初仍宋制。正大初,
3、以河南為中京,改河南為金昌府。筑城東拒瀍河,南接東城之南郭,西亦因東城之西郭,北縮于舊(城)一里。”這段敘述清楚地說明了老城與隋唐舊城遺址的關系,亦表明了今日所見洛陽老城的四至。另據 1989 年編寫的洛陽市老城區志 ,老城城墻在金元時期仍為夯土結構,至明洪武六年(1373)始包砌城磚,至此老城輪廓最終確定。明初城墻周廻八里三百四十五步,墻高四丈,環城共設觀敵臺39 處,城開四門:東建春門,西麗景門,南長夏門,北安喜門。四門外均有月城,上建闕樓。城外開鑿城壕,壕闊三丈,寬五丈,引瀍河及澗河水入其中。明清以來,老城一直是河南府治或洛陽縣治所在地,是洛陽及豫西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明代曾分別封伊王、福王于洛,其王府遺址尚存。民國時期的河洛道尹公署、豫西行政長官公署等均設于洛陽。自 1920 年起吳佩孚就在洛陽號令天下,并于 1923 年 8 月遷河南省長公署至此,改洛陽為河南省會。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