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青稞生產基地規劃方案文本報告(58頁).doc
-
資源ID:255597
資源大?。?span id="bug5p4y" class="font-tahoma">292.54KB
全文頁數:58頁
-
資源格式: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青海省青稞生產基地規劃方案文本報告(58頁).doc
1、第一章總論第一節項目概要一、項目名稱:青海省青稞生產基地規劃書二、項目主管單位:三、項目建設地點:青海省海北州、青海省海西州、青海省海南州、青海省玉樹州、青海省黃南州、青海省海東地區、青海省西寧市。四、項目實施時間:20032005 年五、項目技術依托單位:六、項目投資:項目總投資 4830 萬元,分三年實施,平均每年 1610 萬元,其中申請中央投資 1400 萬元、地方配套 210 萬元,國家總投資為 4200 萬元、地方配套 630 萬元。第二章項目背景和必要性第一節項目提出的背景青稞,屬禾本科,大麥屬,裸大麥。大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世界各主要農業區的農事記載和考古發現中,幾乎
2、無一例外地涉及到大麥文字論述或實物收錄。特別是因其具有耐旱、耐瘠薄、生育期短、適應性強、產量穩定、易栽培等優異種性,使大麥在人類社會文明和農業科技較原始的過去,以及生態、生產條件仍相當不良的邊遠地區,成為被人們所普遍承認的先鋒作物而廣泛種植,對人類的自身健康和社會的文明與發展起到重要的開拓性作用。盡管在 17 世紀以后,大麥在世界范圍內的主食地位逐漸被小麥所取代,但由于大麥所獨具的早熟性、強適應性多用途,至今仍就是部分地區和國家,如前蘇聯、歐洲和美洲等到北部地區,以及土耳其、伊拉克、蒙古等國局部地區的主要食用作物。大麥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地區遼闊,但青稞的種植則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青海、西藏兩省
3、區及甘肅、四川緊靠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區。青海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古屬羌地,以牧為主,農業生產規模小而不發達。但在青海兩大古文明遺址樂都柳灣遺址和諾木洪遺址出土的遺物中皆發現青稞籽粒,距今約 4160-2980 年,足見當時的先民已開始種植和食用青稞。在青海境內。南自玉樹藏族自治州的娘囊欠縣(北緯約 3211) ,北到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連縣(北緯3811) ,西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阿拉爾(東緯 9031) ,東至民和縣下川口(東徑 10256) ,地跨 6 個緯度,12 個徑度,海拔 1650-3900 高差范圍皆可種植青稞,即凡有種植業的地方,就可進行青稞栽培,甚至海拔 3700米以上地區,絕大部分作物均不能栽培,而青稞卻能正常生長成熟。 目前, 青海青稞栽培面積長期保持在 80100 萬畝,僅次于小麥、油菜而居第三位,是青海六大作物之一。因此,在青海種植業中,作為種植結構和產品構成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