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蓮果植株目錄 學名及其生物學特性 食用方法及產品 營養成分與功效 種植 栽培技術 編輯本段學名及其生物學特性雪蓮果,學名“yacon”(亞貢,或者阿貢),即“神果”之意,屬菊科,葵花屬植物,故又稱為菊薯,原產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是當地印第安人的一種傳統根莖食品,已有500年歷史。雪蓮果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生長,圓形而中空,呈紫紅色;葉對生,闊葉形如心狀,葉上密生絨毛,葉基部各著生有一個腋芽,植株貌似菊芋,可生長到2-3米高。花頂生,有五朵,形如黃色,形如葵花煞是可愛,蒴果,但不結籽。雪蓮果特別適應于生長在海拔10002300m之間的沙質土壤上,喜光照,喜歡濕潤土壤,生長期約200
2、多天,生長適溫在2030,在15以下生長停滯,不耐寒冷,遇霜凍莖枯死。 雪蓮果是長日照作物,在長日照條件下促進生長和開花,但不結種籽,以塊種無性繁殖為主。 編輯本段食用方法及產品 根塊雪蓮果的食用部分為根塊,形似甘薯。薯塊多汁,不含淀粉,生食、炒食或煮食,口感脆嫩、味甜、爽口。薯塊和葉可加工制作飲料。用于繁殖的芽塊位于根頸處,形似姜塊。頭狀花序,花序邊緣生有黃色舌狀花瓣。食用方法,既可以洗凈削皮生吃,也可以燉雞或排骨煲湯。日本科研人員正在開發雪蓮果作為提取低聚果糖的原料,研發一系列加工產品,如腌制品、風干片及糖果。雪蓮果片或條在烹飪過程中可以保持脆性,因此有潛力成為爆炒菜肴中的一員。 編輯本段
3、營養成分與功效國際馬鈴薯中心的資料表明,雪蓮果含豐富的帶有甜味的低聚果糖,人體內沒有酶可以水解這種碳水化合物,因此難以被人吸收,糖尿病患者亦可使用。 雪蓮果的果寡糖含量是干物質的60-70%,其含量是所有植物中最高的,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及鈣、鎂、鐵、鋅、鉀、硒等微量元素。日本研究并發現,每天服用3-6g的果寡糖,3周之內,人的糞便中有毒致癌化合物的含量可減少百分之40以上。雪蓮果碳水化合物很少為人體吸收,因此很適合糖尿病人及減肥者食用。果寡糖具有:進消化,調理胃腸道;是腸內有益菌叢的促生劑,產生雙歧因子;調理血液,清除高血脂,有效地控制膽固醇和糖尿病;通便、防治下痢;降火清毒、防治面皰、暗瘡;
4、提高免疫力。負作用:性大寒,腸胃不好者慎食。大量食用后會出現胃寒,便湯等癥狀.需要注意的是,雪蓮果含有一種化學成分單寧,又稱鞣質。雪蓮果被切開和去皮后,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變成褐色。變色的原因是由于氧化作用,單寧中的酚類產生醌的聚合物形成褐色素,也就是黑色素。為了防止變色,可將去皮切開的雪蓮果放在清水中浸泡,使其與空氣隔絕,可防止氧化變色。 編輯本段種植雪 整株蓮果已在世界許多國家種植,各國的名稱各不相同。引進中國后也有幾種叫法,如雪蓮果、菊薯、雪蓮薯、地參果、雅貢積亞貢等。其中雅貢、亞貢的叫法,可能是來源于當地名稱yacon的譯音。雪蓮果屬于菊科植物,使用部分形式薯塊,我們認為學名叫作“菊薯”比
5、較合適,并將其歸屬于薯芋類蔬菜。1985年日本琦玉縣引種成功,近年來通過多種途徑進入我國,目前已在云南、福建、海南、貴州、湖南、湖北、山東、河南、河北引種栽培成功。生產示范面積逾96公頃。產品多用于出口,部分進入超市。 編輯本段栽培技術一、整地與起壟:選擇排灌方便的沙壤最好地,每畝施20003000公斤的農家肥,撒施均勻后深耕,不施化肥,也不打農藥,采用行距1米,株距0.6米,每畝定植1111株,定植前要開溝起壟,將雪蓮果種塊定植在壟背上,為防止地下害蟲的危害,可在定植穴內施入適量的生石灰進行預防。二、定植:定植時期各地不同,一般春季當5厘米地溫穩定在1415時即可定植,保護地栽培可提前定植,
6、定植方式可以大田直接栽植種塊,也可用營養缽或營養袋在大棚內育苗后再栽入大田,夏季也可將分枝和地下萌生的側枝進行扦插定植。三、管理:栽植后當苗高20厘米時要澆水保墑,并結合除草,對植株進行培土,如定植前施肥量不足,此期要再適量施土雜肥補充,注意不要施化肥、農藥和除草劑,土壤干旱要澆水,雨后要及時排水,當莖桿生長到1米左右時,會在基部生出分蘗枝,如生長旺盛造成田間郁蔽可掰除分蘗枝,對長勢一般的可適當選留1-2個分蘗枝生長,為了擴大繁殖,對掰下的分蘗枝可作為繁殖材料進行扦插,生長到晚秋將有大量的種球收獲。四、果實的收獲:到10月前后,植株莖尖的束狀的花朵開始凋謝,葉片開始黃化即開始采挖果實,南方可以留在地里越冬,隨時采挖出售,北方應在霜凍前采挖后入窖貯存,好像紅薯一樣保存,莖桿可做優質飼料,葉片和花朵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曬干泡茶或加工再利用,一般每株產果實3公斤,最高株產10公斤,畝產達30004000公斤。五、留種:雪蓮果采挖后,將果實上部的種球切下,將傷口涼干,用1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分鐘,撈出后用濕沙埋于地窖或無凍害的室內,來年春季即可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