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樁基礎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樁基礎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一、工程概況1工程特點1-1樁數量:共 183 根,其中900mm 樁 117 根,1100mm 樁 59 根,1200mm 樁 7 根。1-2樁身砼及配筋:樁身砼為 C30,鋼筋籠通長配筋。1-3護壁:素混凝土結合鋼筋混凝土護壁,砼等級為 C20。1-4樁端持力層:持力層為微風化石灰巖,入巖深度為 500mm。1-5樁深:平均深度為 5.0 米。2施工條件2-1場地內巖土層分布欠均勻,原地面下 4.00 米為人工填土及河、湖相沉積層淤泥等,結構 松散,透水性強。2-2場地地下水位高,且施工正值春雨季節,各地質層含水較豐富,尤其是軟塑粘土與灰巖層含極
2、豐富的巖溶裂隙水、溶洞水,且其攜帶沖刷能力極強。其主要影響是:其一、施工降排水大,對周邊建構筑物易產生不均勻沉降危害;其二、其水頭壓力及沖刷力極易沖垮土體,降低土體抗剪強度,形成空洞垮方,給成井護壁帶來了極大難度。給施工降水帶來較大困難。2-3灰巖巖溶較發育,主要表現為溶溝、溶槽和溶洞,溶洞大多為軟流塑含碎石粘土全充填,基巖埋深起伏較大。溶洞充填物開挖時極易流動垮方。而且基巖巖溶發育,給入巖嵌巖帶來了相當困難。2-4當然,本樁基工程施工也有其有利條件,主要表現為。2-5基巖埋深較淺。2-6交通方便,場地“三通一平”己完成,有利于材料供應。二、施工方案1樁井探巖(注漿)1-1 探巖由于巖溶發育的
3、隨機性及不可預測性,本工程在樁井開挖前須先進行探巖工作,用以檢測巖體臨空面走向以便確定樁的嵌巖位置。理由是:先探巖可了解本樁井各巖土層分布埋藏情況,指導樁井開挖;若發現巖溶異常情況及時報設計、監理會審,以便準確定樁井開挖終孔深度,確保樁基穩定;探巖時遇巖石裂隙發育部位較深的樁,在入巖工作量太大而不便施工時,須采用注漿充填膠結裂隙,用以提高巖體的抗拉、抗剪強度及其整體性,以防樁體傾覆;若發現樁基巖埋深較深 、且地下巖溶極其發育,采用人工挖孔無法成樁或采用注漿仍難以滿足樁基承載力要求時, 便可及時調整施工成樁方案(采用沖擊成孔灌注樁)。探巖為一樁一探,探巖深 度為土層 6 米,入巖 4.0 米(若遇巖溶裂隙發育則加深入巖深度)。1-2 注漿針對本樁基工程巖土層工程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條件,單純靠提高護壁工藝水平及采取積極的降排水等措施是很難完成全部樁井成孔的,尤其是對于樁深較深,軟流塑粘土埋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