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業管理有限公司ZHONGHAI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編號:ZHP版本:C程序文件編制:一體化推行小組 日期:2003年4月18日審核: 楊育紅 日期:2003年4月20日批準: 日期: 文件受控章聲明:程序文件未經許可,不得翻印。責任部門:質量管理部序號編號標 題12.3文件控制程序22.4記錄控制程序33.1管理方針控制程序43.2法律法規控制程序53.3服務要求的評審控制程序63.4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控制程序73.5危險源識別及風險評價控制程序83.6目標及指標控制程序93.7服務過程策劃控制程序103.8管理方案控制程序114.2-01人力資源管理及
2、培訓控制程序124.2-02基礎設施控制程序134.2-03工作環境控制程序144.3信息溝通控制程序154.5-01采購控制程序164.5-02供方控制程序174.6-01物業項目拓展控制程序184.6-02物業前期介入控制程序194.6-03物業接管入伙控制程序204.6-04日常服務控制程序214.6-05服務計劃控制程序224.6-06設備管理控制程序234.6-07給排水控制程序244.6-08清潔綠化控制程序254.6-09裝修管理控制程序264.6-10公共設施管理控制程序274.6-11安保管理控制程序284.6-12社區文化控制程序294.6-13會所管理控制程序304.6-
3、14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314.6-15顧客財產控制程序324.6-16物品防護控制程序334.7-01安全管理控制程序344.7-02消防管理控制程序354.7-03資源節約控制程序364.7-04廢水/廢氣控制程序374.7-05噪聲控制程序384.7-06固體廢棄物控制程序394.8-01緊急情況控制程序404.8-02化學危險品控制程序414.8-03臺風/暴雨控制程序424.8-04火災控制程序435.2過程的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445.3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455.4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465.5顧客/員工滿意控制程序475.6內審控制程序486.1不符合控
4、制程序496.2數據分析控制程序506.3事故報告/調查/處理控制程序516.4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526.5管理評審控制程序1.0 目的通過對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控制管理,確保其有嚴格的分類、編號、審核、批準、發放、管理和更改的規定。2.0 范圍 適用于所有管理體系文件、資料的管理和控制。各單位是指各部門和各管理處的統稱。3.0 職責3.1 公司總經理負責批準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3.2 公司主管領導負責批準相關的作業指導書。3.3 質量管理部負責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的發放和存檔,負責指導監督各單位一體化管理體系文件的控制。3.4 各單位文件管理員負責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接收、分類、編號、整理
5、、存檔、更改及發放等工作。3.5 各部門負責定期對本部門相關手冊進行評審、修改。3.6 各部門負責將發放的作廢手冊收回、標識。3.7 各部門應將相關手冊交質量管理部審核備份。3.8 質量管理部負責對文件管理控制實施檢查。4.0 程序4.1 策劃4.1.1 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并確保文件是充分與適宜的;4.1.2 必要時對文件進行評審與更新,并再次得到批準;4.1.3 確保文件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4.1.4 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有關版本的適用文件;4.1.5 確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識別;4.1.6 確保外來文件得到識別,并控制其分發;4.1.7 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
6、留作廢文件時,對這些文件進行適當標識。4.2 實施:4.2.1 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制定、審核、批準公司所有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制定、審核、批準按下列規定執行:序號文件名稱文件級別制定及修改審核批準1管理手冊一級質管部質管部經理總經理2程序文件二級一體化推行小組質管部經理總經理3作業指導書部門管理手冊三級各部門質管部主管領導管理處工作手冊三級各管理處質管部主管領導4記錄表格四級相關單位質管部主管領導5法規標準等外來文件五級外部機構質管部主管領導4.2.2 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發放:A、 管理手冊的文件發放名單由總經理審批,由質管部建立發放記錄。B、 程序文件的發放名單由質管部確定,并建立發放記
7、錄。C、 作業指導書由相關制定單位確定發放名單, 并建立發放記錄。D、 工程類標準、技術圖樣等由工程部建檔、編號,設備標準、圖紙等由工程部負責管理。法規和條例由質管部控制,蓋受控章發放,文件管理人員建立文件發放的記錄。E、 法律法規類文件由質管部負責收集,對收集到的文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識別,確定其時效性和發放范圍等。對標準類文件的管理應進行編號,妥善保存并填寫五類文件清單。F、 確保與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有效運行起重要作用的場所,得到并使用現行有效版本的文件。G、 以上文件的發放情況應由相關單位人員填寫發放記錄,各部門只需在發放記錄上簽字即可,管理處應在收文后2日內填寫收文記錄。H、 文件
8、使用人員必須使用封面加蓋紅色受控章的受控文件。4.2.3 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保管A、 管理手冊、程序文件、部門的工作手冊、項目管理方案、質量記錄表格及法規、國家及行業標準類(工程、設備標準類文件除外)文件的原件,由發出部門專人保存,并在質管部備案一份復印件。文件保管人與持有人應妥善保管文件,不得隨意損壞、復印、拷盤及丟失。B、 對各級文件的管理,各單位均應建立相應的文件清單,其內容應及時更新。C、 存檔作廢文件在封面加蓋“作廢章”。4.2.4 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有效性控制A、 為確保公司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有效性能夠得到控制,對其采用版本號、修改狀態號控制最新版本。版本號用A、B、C表示第
9、一、第二、第三版;用0、1、2表示未經修改、第一、第二次修改。當本冊內容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章節發生修改或運行三年后,在本冊文件需更改的即由A版升B版、B版升C版等依次執行。B、 相關部門在文件更改后,將最新更改頁及修改記錄發放至受控文件部門,并將原頁蓋作廢章收回,保留一份存檔,其余銷毀。4.2.5 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更改A、 文件的更改可由公司各級人員根據文件實施情況向有關部門提出更改意見,責任部門主管確定更改意見并執行,填寫文件修改記錄報主管領導審批。B、 管理體系文件和資料的更改一般由原審批人批準,如因特殊情況必須獲得審批的需提供依據的背景資料,以保證更改的適宜性。4.2.6 管理體系文件
10、和資料的分類和編號管理手冊:ZHM 物業:ZHPM程序文件:ZHP 作業指導書:WI作業指導書編號:WI/(單位代碼)(三位自然數序號)(文件名稱),如人事工作管理手冊中WI/R001“人力資源部職責”。部門單項工作手冊:WI/(相關文件簡稱),如工程部的建筑裝飾管理手冊為WI/G02。標書:ZHPMBS/(單位代碼)(名稱)管理方案:ZHPMFA/(單位代碼)(文件名稱)技術圖樣:ZHPMJT/(單位代碼)(名稱)圖紙:ZHPMTZ/(單位代碼)(名稱)標準:ZHPMBZ/(單位代碼)(名稱)法規:ZHPMFG/(單位代碼)(名稱)程序文件記錄表格:MR(程序編號)(兩位自然數序號)各單位記
11、錄表格:MR(三位自然數序號)(單位代碼)4.2.7 文件借閱A、 根據工作需要,經單位主管批準后本公司人員可以借閱有關文件,借閱人應在借出方的借閱記錄上簽字,并注明借閱期限,一般文件借閱期為一周。B、 文件管理人員和借閱人有責任在雙方協議期內溝通,并辦理相關歸還手續。C、 對借閱文件應妥善保管,不得損壞或私自復制。4.2.8 公司內部往來文件控制A、 由公司下發的文件,辦公室建立發放記錄,各單位領用時需在發放記錄上簽名;B、 各單位收到文件后,文件管理員應在2日內填寫收文記錄,并盡快將文件交單位主管批示(確定文件傳閱范圍和事項處理的負責人等),有關人員傳閱后簽名,交文件管理員存檔。C、 中心
12、管理處、拖管管理處以及各班組之間的文件傳遞應及時準確,收發記錄齊全。D、 對于各類文件應建立文件登記簿、主要清單或索引,確保文件易于檢索。E、 每年應對文件作一次歸檔整理。F、 對于網上發布的公告或電子郵件各單位也要填寫收文記錄,并注明文件類型(電子郵件或公告),同時在收到后2日內以電子郵件形式回復。4.2.9 公開文件的控制A、 公開文件是指公司面向顧客公布或發放的各類文件,如業主公約、住戶手冊、住戶須知、收費標準、通知、公開信等。B、 公開文件的內容和標識的控制由負責編制或收集的單位負責。C、 公開文件的標識應結合實際管理,如業主公約、住戶手冊等印刷品不必有狀態標識,但在文件清單中應有明確
13、編號和狀態號;通知則應按公司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標識。D、 各類公開文件在得到相應權限的批準后方可發放給顧客,審批記錄應留用備查。4.3 檢查4.3.1 各部門針對相關業務活動和人員變化定期對文件進行評審和修改,確保文件的適宜和有效。4.3.2 質量管理部在月檢中對各管理處文件管理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記錄。4.3.3 質量管理部通過組織內審對文件的制定和各單位文件運行情況進行檢查。4.4 改進4.4.1 各單位對在月檢及內審中出現的問題,應積極整改,盡快消項。4.4.2 針對公司內外部情況,如公司組織架構的改變、管理內容的深化、法律法規的變化、行業要求、管理評審結果、融入先進管理理念等,
14、文件應適時作出修改和改進,確保其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競爭力。4.4.3 在文件實施運行過程中,各單位要及時對文件要求與實施運作不適合之處進行改進。5.0 相關文件與記錄MR-2.3-01 文件發放名單 MR-2.3-02 文件清單MR-2.3-03 文件修改記錄 MR-2.3-04 發放記錄MR-2.3-05 收文記錄 MR-2.3-06 借閱記錄MR-2.3-07 五類文件清單 MR-2.3-08 文件傳閱記錄單 1.0 目的使管理體系記錄完整、準確、清晰,能夠為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及服務達到規定的要求提供證明,為持續改進提供依據。2.0 范圍適用于公司各類記錄和表格的管理。3.0 職責3.1 質
15、量管理部負責記錄管理程序的執行。3.2 各單位負責與各自有關記錄的建立和檢查。4.0 程序4.1 策劃4.1.1記錄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4.1.2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限和處置進行控制。4.2 實施4.2.1 記錄包括能夠直接或間接地證明管理體系要素運行的有效性,服務滿足規范要求、法規要求和合同要求的全部證據,分類如下:A、 管理體系實施方面的記錄。如文件收發記錄、合同評審記錄、項目分包方檔案、設備管理記錄、糾正措施記錄、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檢定記錄、糾正預防措施記錄、客戶投訴處理記錄、員工培訓記錄等。B、 服務質量驗證方面的記錄。 如內審記錄、進貨物資驗證記錄、管理評
16、審記錄、服務的標識和可追溯性記錄等。4.2.2 表格的分類編號質量表格采用以下形式分類編號:A、程序文件質量記錄表格編號: ZHPM-MR-表格序號,從01開始依次排列要素編號 質量記錄標志 公司名稱 B、各單位質量記錄表格編號: ZHPM-MR- 單位代碼,一個或三個字符 表格序號,從001開始依次排列 表格標志C、單位代碼與單位名稱對應如下:公司領導:董事長01 總經理兼管理者代表02 副總經理03 總會計師04 助理總經理(一)05 助理總經理(二)06 助理總經理(三)07助理總經理(四)08 助理總經理(五)09 部門代碼:質量管理部M 工程部G 社區環境部B 教育培訓部E 商務部T
17、 人力資源部R 藝術團A 社區服務部J 財務審計部C 辦公室O 會計部K 顧問管理部WG 信息中心X 超市運營部Y管理處代碼:海麗HLG、海濱HBG、海連HLA、怡海YHG、麗苑LYG、中銀ZYG、商城SCG、碧荔BLG、世貿SMG、江南JNG、福德FDG、東和DHG、辛誠XCG、景發JFG、鵬都PDG、居雅JYG、百草園HWG、新浩城XHC、碧云天BYT、東港DGG、棕櫚泉ZLQ、聚豪園JHY、逸翠園YCY、浪琴嶼LQY、陽明山莊YMS、怡翠山莊YCS、中城康橋ZCK、東湖豪庭DHH、華庭ZHH、陽光四季YGS、共和世家GHS、楓丹雅園FDY、建工賓館JGB、駿庭名苑JTM、世濠SHG、陽光
18、棕櫚園YGZ、新天國際XTGJ、海洋之心HYZX、碧海藍天BHLT、深圳灣畔SZWP管理處各班組代碼:維修班WXB、護衛班HWB、清潔班QJB、財務室CWB、車庫崗CKB、大堂崗DTB、道口崗DKB、巡邏崗XLB、消防中心XFB、服務中心FWB、會所HSB、超市CSB。4.2.3 體系文件分發號的控制A、管理手冊(ZHM)、程序文件(ZHP)由質管部發放。發放號:ZHM單位代碼、ZHP單位代碼。如發放給海麗管理處的管理手冊的發放號是:ZHMHLGB、部門的作業指導書由該部門負責發放。發放號:作業指導書編號單位代碼。如社區環境部安全保衛管理手冊(WI/B01)給海麗的發放號是:WI/B01HLG
19、C、各項工作的作業指導書由相關部門負責發放。發放號:WI/相關部門代碼相關文件簡稱單位代碼。如教育培訓部2001年培訓計劃發放給海麗,則相應文件發放號為:WI/EPXJHHLG。D、管理處負責將文件發放給各班組、相關人員。發放號:該文件編號班組代碼/人員工作牌代碼。如海麗將建筑裝飾管理手冊發放給維修班的發放號為:WI/G02WXBE、單位發放文件以1年為一次記錄周期,文件發放的記錄為:發放號:物業單位簡稱(四位年份)第00X(X為自然數)號 文件名稱。如質管部2003年的第2號文件關于改版一體化作業指導書的通知發文記錄為:物業質字(2003)第002號 關于改版一體化作業指導書的通知。F、上述
20、文件范圍除ZHM、ZHP、WI、MR系列以外的資料,MR系列發放不需填寫發放號,只需填寫發放記錄。4.2.4 記錄的填寫記錄的填寫力求真實、準確、完善和字跡工整,不得有造假和亂涂亂改現象。4.2.5 記錄的收集保管記錄的收集保管由各單位指定專人負責,并在收文2日內填寫記錄表格清單。要求記錄清晰完整,不允許有破壞殘缺,簽字手續應齊全。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記錄,相關人員不予接收。在記錄有效期內,文件管理人員必須保證相關記錄完整無缺。4.2.6 記錄的借閱根據工作需要,經單位主管批準,本公司人員可借閱存檔的記錄,應填寫借閱記錄。借閱期一般以三天為限,文件保管人員負責辦理借閱手續并監督相關人員按期歸還,文
21、件歸還時,應確保完整無損。4.2.7 記錄表格清單的內容包括序號、編號、名稱、狀態、對應文件、責任部門、保存期限等。4.2.8 失效記錄的處理:超過保存期或失效的記錄或表格,由各單位保管人員在接到新表格記錄后負責銷毀。4.3 檢查4.3.1 質量管理部在樓檢中對各管理處記錄填寫情況進行檢查。4.3.2 內審時對各部門及管理處文件管理控制情況進行檢查。4.4 記錄的改進4.4.1 各管理處每次對質量管理部檢查的問題進行消項驗證,并填寫樓檢記錄;4.4.2 各單位在每次內審后,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糾正措施。4.4.3 各單位對在樓檢及內審中出現的問題,應積極整改,盡快消項。5.0 相關文件與記錄MR-
22、2.4-01 記錄表格清單MR-2.3-04 發放記錄MR-2.3-05 收文記錄MR-2.3-06 借閱記錄MR-5.1-01 樓檢記錄1.0 目的公司制訂管理方針,以闡明對持續改進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績效的承諾。2.0 范圍在公司內部及相關方之間得到傳達、理解和溝通。3.0 職責3.1 一體化推行小組負責管理方針的制定。3.2 最高管理者負責管理方針的確定和頒布并確保貫徹執行。4.0 程序4.1 策劃管理方針的內容要求:4.1.1 綜合考慮公司管理、服務、活動等對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造成的影響;4.1.2 考慮公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的結果;4.1.3 保證遵守相關質量/環境/職業健康
23、安全法律、法規的要求;4.1.4 體現污染預防的原則;4.1.5 承諾實施并不斷改進組織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4.1.6 承諾并不斷改進使顧客滿意。4.2 實施4.2.1 管理方針的制訂A、 管理方針向全體員工征集,由一體化推行小組研討制定,總經理批準。B、 管理方針的陳述應切合實際,在公開聲明前,公司應確保可獲得任何必要的財力、技術等資源支持。C、 公司各有關部門必須配發最新版本的管理方針,一體化推行工作小組成員有責任利用各種會議及各種活動向員工宣傳管理方針。4.2.2 管理方針的宣傳A、 在公司內可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宣傳管理方針,對外可以采用宣傳手冊的形式積極地宣傳本公司的管
24、理方針。B、 本公司相關方和顧客均有權獲知本公司的管理方針。4.3 檢查4.3.1 管理方針應定期評審,一般情況是1次/年,但在法律、法規標準范圍內外部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或相關方提出要求的情況下,由公司總經理作出修正決定。4.3.2 每年的管理評審會議應評審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方針的適宜性,評審是否符合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的標準、有關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相關方的要求和本公司的實際執行情況。4.4 改進4.4.1 管理方針的修改是本公司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基本原則的修改,必須經過總經理批準,根據實際運作作出修改決定。4.4.2 管理方針修改應考慮
25、以下方面: 內部審核結果相關方的要求社會期望值的增加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目標、指標的可達程度遵守環境法律、法規的承諾公司事業活動的變化管理方針修改后,公司總經理應在一定時間內對所修正的內容重新確認。5.0 相關文件與記錄ZHM1.8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針1. 0 目的為了獲取、建立并保持適用的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和其他要求,確認其符合性并跟蹤其變化以及時更新,評估法規符合情況,努力改善不合法之處。2. 0 范圍本程序適用于公司一體化管理體系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其他要求的控制。3. 0 職責3.1 各部門、管理處負責收集與本部門相關的物業管理/環境/
26、職業健康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其他要求的獲取及適用性確認。3.2 質量管理部負責對各部門、管理處收集的物業管理/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和其他要求進行匯總,并對符合性進行檢查、評估。3.3 各部門負責保存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原件。3.4 各部門負責將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培訓、傳達給全體員工并遵照執行。4. 0 程序4. 1 策劃法律法規控制主要過程包括以下方面:4.1.1 收集范圍4.1.2 收集獲取方法、途徑4.1.3 選擇、確定其適用性4.1.4 匯總整理法律法規4.1.5 法律法規的發放4.1.6 法律法規的培訓、傳達、學習4.1.7 法律法規的檢查評審4. 2 實施4.
27、2.1 各部門收集法律法規的范圍主要涉及:國際公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部門及地方規章、行業標準、公司內部相關標準。4.2.2 各部門可從政府機構、認證機構、報紙、雜志、書店、專業出版社、網絡及上級有關部門等渠道獲取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4.2.3 各部門應根據公司管理和行業特點,識別與本部門相關的法律法規并確認物業管理/環保/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和其它要求的適用性,主要是判斷哪些有關,哪幾條有關,進行摘錄整理,建立五類文件清單。4.2.4 各部門應將收集、更新的五類文件清單及相關法律、法規樣本及時交質量管理部,質量管理部進行綜合匯總。4.2.5 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相關內容,由
28、各部門傳達給相關方。4.2.6 各部門對本部門保存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記錄在案,以備查閱。4.2.7 質量管理部應將更新的五類文件清單通過網絡或郵件或文件的形式向各部門、管理處進行發放,確保為各部門、管理處所獲取。4.2.8 各部門通過部門培訓將適用的法律法規標準向部門員工進行傳達。4. 3 檢查4.3.1 各部門通過對管理處的例行檢查來監控對法律法規遵循情況。4.3.2 內審、管理評審中對遵循法律法規情況進行評審。4. 4 改進4.4.1 各部門應每季度對部門收集的五類文件清單進行評審、更新。4.4.2 當現行的法律、法規、標準和其它要求及標準更新時,應重新確認。4.4.3 質量管理部應每
29、半年對公司總的五類文件清單進行更新。5. 0 相關文件和記錄ZHP3.3 服務要求的評審控制程序WI/E 教育培訓管理手冊MR-2.3-07五類文件清單MR-4.3-04會議簽到表相關法律/法規/標準1.0 目的 公司在提供服務之前,通過對服務要求的評審,準確理解顧客及委托方的要求,確保顧客的合理要求的到滿足,體現公司具有提供服務的能力。2.0 范圍適用于公司在向顧客提供服務的承諾或簽定合同之前,對已識別的顧客要求及分別規定的附加要求實施的評審。3.0 職責3.1 總經理負責指導和批準標書或重大物業管理合同要求的評審。3.2 公司片區領導負責組織相關單位對新入伙的物業管理方案進行評審。3.3
30、商務部負責組織相關單位對標書或重大物業管理合同進行評審,并負責填寫相關記錄。各單位對簽署的合同進行評審后報主管領導批準后生效。3.4 部門主管、各管理處主管負責顧客口頭定單要求的評審。3.5 質管部負責組織對顧客要求的識別、評審進行檢查。4.0 程序4. 1 策劃4.1.1 商務部在對標書和合同評審前要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開展市場調查,與委托方保持良好溝通,真正了解對方的需求,以便確定服務的需求。4.1.2 各管理處要經常了解顧客的需求和潛在需求,根據顧客的要求做出服務要求評審計劃。4.1.3 各單位在確立評審要求計劃時,要明確公司對服務的要求,根據公司新的要求作出評審。4.1.4 各單位在確立評
31、審要求時,要先明確服務過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規要求并要關注其變更情況。42實施4.2.1 商務部在標書送交前、合同簽定前,要組織相關部門對標書及合同進行服務要求的評審,報主管領導審批,對評審結果以標書評審記錄、合同評審記錄形式保存。4.2.2 公司分管領導組織相關人員對一般合同要求進行評審,填寫合同評審記錄。4.2.3 各單位主管人員組織相關人員對顧客口頭的要求進行評審,要保留相關評審記錄。43檢查4.3.1 質管部在組織審核和檢查時,要對顧客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檢查,查各單位是否根據顧客的合理要求進行評審。4.3.2 公司分管領導在審核標書和合同時,要對標書、合同的現行法律、法規要求的符合性進行檢查
32、。4.3.3 各單位負責人在對服務要求進行評審時,要對是否具有能力滿足要求進行檢查。4.3.4 各單位負責人要定期對顧客口頭要求的評審情況進行檢查。44改進4.4.1 商務部在組織市場調查時,通過與相關方積極溝通,不斷根據市場要求、顧客要求及委托方要求改進部門的工作。4.4.2 管理處在調查顧客的需求時,不斷改進管理方式,不斷推行適合顧客愿望的服務措施,得到管理創新。4.4.3 質管部通過定期對各單位的檢查,及時糾正不合格項達到對服務要求評審的持續改進。5.0 相關文件WI/T 市場拓展管理手冊1. 0 目的識別、評價公司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它能夠控制,以及希望對它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和
33、評價,確定公司重大環境因素,以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2. 0 范圍公司活動、產品、服務中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更新與管理。3. 0 職責3.1 各部門負責所轄區域內環境因素的辨識和重大環境因素判定的基礎工作。3.2 質量管理部負責組織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活動。對環境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判定重大環境因素的組織領導工作3.3 最高管理者負責重大環境因素審核批準。4. 0 程序4. 1 策劃4.1.1 環境因素識別依據A、 環境因素辨識范圍應覆蓋公司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控制和可能對其施加影響的各個方面。B、 識別時主要考慮3種狀態(一般、異常、緊急),3種時態(過去、現在、未來)、7種污染類型(大氣排放
34、、水體排放、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對社區的影響、其他地方性環境問題)4.1.2 環境因素的描述通常是采用一個“動詞+名詞”或“名詞(或名詞性詞組)+(的)+動詞”等形式來描述,(如排放廢水)4.1.3 重大環境因素評價依據A、 與法規符合性:超標或違法即為重大環境因素B、 與設計值對比:如耗能值等指標超過設計要求的,可判為重大環境因素。C、 國家重點控制的危險化學品使用、危險廢棄物處置直接判斷確定為重大環境因素。D、 造成重大環境污染,污染物排放指標接近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直接判斷確定為重大環境因素。E、 顧客、相關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F、 各類環保裝置或其他裝置發生故障、
35、停用等,以致排污增加G、 會造成緊急事件H、 耗用不可再行資源的程度I、 可能發生火災、爆炸、大規模泄漏等事故的4.1.4 環境因素評價方法公司在識別評價環境因素時采用是評估法M=A+B+C+D+E,即:M為環境因素得分;A為環境因素發生的頻次;B為環境因素影響范圍及程度;C為環境因素影響的持續性或逆轉性;D為環境因素的影響為公眾關注程度;E為環境因素的影響與排放標準之比值(法規符合性)環境因素等級的確定(M)M值級別危險程度15級高度環境影響,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1015級一般環境影響因素,必要時采取措施控制10級稍有環境影響,可以接受不必要控制環境因素發生的頻次(A)值的設定:分值評分說明5
36、連續發生每日一次4每日一次每周一次3每周一次每月一次2每月一次每年一次1一年以上發生一次環境因素影響范圍及程度(B)值的設定:分值評分說明5國家及至全球性嚴重影響4省或市的嚴重影響3鎮區附近較嚴重的影響2單位附近較輕微的影響1單位內部影響環境因素影響的持續性或逆轉性(C)值的設定:分值評分說明5一年以上可恢復或不可恢復4半年以上一年內恢復3一周以上半年內恢復2一天以上一周內恢復1一天內恢復環境因素的影響為公眾關注程度(D)值的設定:分值評分說明5國際高度關注4國內高度關注3地區性關注2單位附近一般性關注1不為關注環境因素的影響與排放標準之比值(法規符合性)(E)值的設定:分值評分說明5超標(或
37、屬違法行為)480%100%350%80%220%50%120%4. 2 實施4.2.1 各部門由以下方面識別本部門的環境因素:有害氣體的排放;污水的排放;廢棄物的輸出;對土壤的影響;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噪聲和振動;本地區對本組織在環境方面的要求等。各部門在確定環境因素時必須結合本公司的實際、覆蓋過去、現在、將來及正常狀態、異常狀態和緊急狀態。各部門、管理處將識別出的環境因素應填寫環境因素識別表。并根據重大環境因素評價方法和依據進行初評。4.2.2 質量管理部應及時收集各部門、管理處識別的環境因素及重大環境因素評價表,組織各部門對識別出來的環境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確定重要環境因素,填寫重大環境
38、因素/危險源登記表。4.2.3 重大環境因素的確定:根據環境因素評估法“M=A+B+C+D+E”當M15即為重大環境因素。4.2.4 質管部將重大環境因素/危險源登記表報總經理審核批準。4.2.5 總經理批準的重要環境因素由質量管理部負責傳達到相關部門。4.2.6 重大環境因素的控制管理,通過制訂目標、指標以及管理方案進行控制,或通過制訂管理程序的方式對其進行運行控制,對因經濟狀況、技術條件等原因造成的暫時無法實施的,將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4.2.7 各部門/管理處應根據重大環境因素制定相應環境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并予實施保持。4. 3 實施檢查4.3.1 質量管理部在每月的月檢中對管理處環
39、境因素的控制情況進行檢查。4.3.2 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相關的環境因素控制落實。4.3.3 質量管理部組織內審對公司環境因素控制進行綜合評審。4. 4 改進4.4.1 在法律法規變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開發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動、服務,以及相關方要求等情況下,要及時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重新識別、評價環境因素。4.4.2 質量管理部組織公司各部門、管理處應每年進行一次環境因素的更新識別與重大環境因素的更新評價。4.4.3 當服務、活動發生較大變化或法律及其它要求更新時,質管部應在一個月內組織相關部門、管理處應及時對環境因素進行補充識別,及時報質量管理部評價以重新確定重大環境因素。5. 0 相關文件和記錄M
40、R-3.4-01環境因素識別表MR-3.5-02重大環境因素/危險源登記表MR-3.8-02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一覽表1. 0 目的辨識及評價公司范圍內活動、產品、服務或運行條件中的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的危險源,評價其危險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險,從而進行有效控制。并確定更新重大危險源,以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從而取得良好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達到持續改進。2. 0 范圍公司活動、產品、服務或物業管理活動中危險源的識別、評價、更新與管理3. 0 職責3.1 管理者代表負責危害辨識和危險評價的組織領導工作;3.2 各部門、管理處負責危害的辨識和危險評價的基礎工作。3.3 質量管理部負責危害辨識及危險評價工作
41、。對公司所有的危害進行分析、歸納,并進行危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評出重大危險源。3.4 最高管理者負責重大危險源的批準。3.5 各部門、管理處針對相關的重大危險源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和方法(方法包括設定目標、管理方案進行控制、采用運行控制、應急準備與響應程序進行控制以其他方法等),并落實減少或防范風險的措施。3.6 職能部門、管理處負責應適時測量和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3.7 各部門負責對風險控制措施計劃實施評審。3.8 部門主管領導負責對風險控制措施進行審核。4. 0 程序4. 1 策劃4.1.1 公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包括步驟: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制定風險控
42、制措施方法。4.1.2 危險源的辨識A、 按能量分類: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機工程因素(生理、心理)B、 根據GB/T13861-1992生產過程危險和危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危害因素分為6類:n 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設備、設備缺陷、防護缺陷、電危害、噪聲危害、振動危害、電磁輻射、運動物危害、明火、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粉塵與氣溶膠、作業環境不良、信號缺陷、標志缺陷、其他。n 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質、自燃性物質、有毒物質、腐蝕性物質、其他。n 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其他。n 心理、生理性危險、危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