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61頁).doc
-
資源ID:294329
資源大小:374.54KB
全文頁數:60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灌區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61頁).doc
1、*省 2005 年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可可 行行 性性 研研 究究 報報 告告項目名稱: *市*自灌項目區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優質稻米)項目執行單位名稱:項目負責人:姓名:職稱、職務:書記項目性質:(新建、改建、擴建)新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承擔單位(公章):可行性研究總負責人:職稱、 職務: 局長經濟負責人:職稱、職務:副局長技術負責人:職稱、職務:科長項目建設書批準單位:項目建議書批準文號:二五年四月目錄第一章項目概要1第二章項目區概況4第三章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4第四章總體規劃19第五章主要單項工程設計24第六章投資概算和資金籌措27第七章綜合效益分析30第八章組織實施和運行
2、管理32第九章結論和建議33*市*灌區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第一章第一章項目概要項目概要一、項目背景*位于*省中部,地處蘇中平原,江淮交匯之處,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之一。*自灌區位于京杭大運河東側、 南水北調東線第一個用水口, 建于五十年代, 設計灌溉面積 20.16 萬畝,灌區的建設為農業的增產增收發揮了很大作用, 曾為國內先進灌區之一。但由于水情、工情的變化,加之原有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全,老化失修,以及運行管理的問題,工程效益逐年下降,水源浪費嚴重。為改善*自灌區的水利條件,確保各類灌溉工程的安全正常運行,節約用水,促進該區域農業及其它產業的可持續
3、發展,迫切需要對灌區進行配套改造。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 和全國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暨財務工作會議精神及*省 2005年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計劃編制要點 ,按照“堅持突出重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集中資金,實行規模開發;堅持效益優先,擇優立項”的原則,切實貫徹把開發的重點轉向農業主產區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的農業開發思想,編制本項目可研報告。二、項目范圍、規模、內容與工期2005 年*市*自灌項目區位于*市北部, 京杭大運河東側,屬于*自灌區的一部分。具體界址為自灌區一干渠以東, 五支渠以北, 鎮通北路以西, 北至高郵分界。項目區涉到*鎮的京杭、北祥、紅嶺、運東、淥洋、露筋 6 個村, 項目區總面積 3.4 萬畝, 其中耕地面積 2.21萬畝,本項目開發規劃面積 2 萬畝。項目區以發展優質商品糧基地為目標,突出圍繞稻、麥、油生產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