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養殖場基礎工作規范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4327
2024-09-08
9頁
29.50KB
1、魚類養殖場基礎工作規范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苗種投放管理制度1、魚種質量 放養的魚種應體格健壯,規格整齊,體型正常,體表無傷痕,背部肌肉厚,尾柄粗短,色澤鮮艷,游泳活潑,逆水性強,投苗前應用日常消毒藥物浸浴消毒。2、提早放養 通常在春節前后放養,具體時間依照各地氣候而定,最晚也應在開食前或水溫10左右放養完畢。3、合理放養 在生產中,應根據池塘條件、飼料供應情況、魚種的種類和規格以及管理水平等多方面來決定放養密度,放養魚種的密度直接關系到成魚的產量的高低。4、放養量的確定 在了解了放養魚種的基本要2、求后,根據要求確定具體放養密度。5、根據歷年來的成活率,產量和成魚規格,進行適當的調整,確定放養量。6、計劃產量、養成規格、魚種規格、養殖成活率的有關數據進行計算,確定合理的放養量。飼料管理制度1、飼料來源 投喂的飼料必須來自經檢驗檢疫機構備案的飼料加工企業,并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要求。禁止使用標簽不規范和成份不清的飼料及飼料添加劑。2、飼料運輸 選擇天氣晴朗時運輸,每批次飼料檢驗合格證須帶回備案。3、飼料儲存 應儲存于通風、干燥的倉庫中,倉庫具有防鼠、防蟲、防水等設施。堆放整齊,垛與垛之間保留一定的空隙,確保飼料不發霉、變質。4、飼料使用 根據魚體各生長階段需要,準確使用、避免浪費而污染水3、質。使用遵循先進先用的原則,若有霉變等跡象則不得使用,應另行處理。5做好記錄并建檔保存。投喂管理制度投飼喂養是加速魚的生長和提高其產量的保證,在養殖過程中,為了確保飼料及時供應,合理安排,應做好全年的投飼計劃。投喂飼料的要點是“四定”即:定點、定時、定質、定量。1、定點 定點投飼是魚養成固定位置攝食的習慣,也便于檢查魚吃食情況、清理食場、進行消毒和魚病防治,也對提高飼料效率有很大意義。2、定時 根據對飼料的需要,及時充分的供給,也要根據季節的變化調整投飼時間。春季,投飼時間要早。秋季,投飼時間要晚。在生長季期,天氣正常時,每天投飼應相對固定,一般每天投飼2-3次。放養密度大的池塘,應根據魚類攝4、食情況增加投飼次數。3、定質 基本要求是保證飼料的質量,所投喂的各種飼料必須清潔,無腐敗變質。精飼料不宜浸泡太久,對拌好的混合飼料最好當天投喂。4、定量 定量的基本要求是魚攝食適量、均勻,防止過多或過少。這對降低飼料系數,使魚類正常生長,減少魚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具體投喂數量,應根據魚種大小、重量,水溫高低、天氣變化和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溫差變化較大時,投飼量要減少。如遇魚病發生時,應減少投喂量,病情嚴重時應停止投飼。魚病防治管理制度一、現場調查1、了解魚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2、了解水質和環境情況。3、了解飼養管理情況。二、魚病發生的主要原因1、病原、魚體、池塘、環境四者之間的關系。2、魚病發生5、的因素:a、生物因素b、理化因素C、人為因素d、水質因素e、體質因素。三、魚病的防治方法1、加強養殖場水庫的水質監管。2、提高魚體抗病力。3、控制和殺滅病原體。4、嚴禁使用疾病防治禁用藥(素)。藥品管理制度1、遵守國家有關藥物管理規定,不存放和使用國家、輸入國或地區禁止使用的藥物。2、使用的藥物必須標明其有效成份,禁止使用標簽不規范和成份不清的漁藥。3、藥品必須存放于專設藥品倉庫,并由專人負責保管。4、使用時,養殖技術人員憑處方用藥,藥品由質量監督員發放,并有存放記錄。5、在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正確使用藥品,做好使用記錄。 6、定期對存放的藥品進行檢查,嚴禁使用過期藥品。7、對藥品的包裝物要集6、中統一銷毀,嚴禁到處亂放。8、對意外原因造成污染的水源所生產的產品要通過檢測,并將該產品按次品處理。9、避免用金屬器皿盛裝藥品,使其性質發生變化,降低藥效,發生毒副作用。10、對易燃易爆的藥品要分開存放,注意安全。環境衛生管理制度1、養殖基地場區環境衛生必須符合省檢驗檢疫局及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無污染源,包括工業污水、生活垃圾、廢水、農藥等。2、場區空閑地帶不得堆放有害于養殖場的其他雜物,不得建造有礙養殖衛生環境的設施。3、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進排水按渠道嚴格分開,不斷完善進水、排水、消毒設施。4、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確保水中懸浮物、PH值、溶解氧(DO)、生物耗氧量(BOD)、化學耗氧量(C7、OD),總磷、氨態氮等指標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5、定期對場區周邊環境進行檢查,避免污染源進入養殖區域。6、經常清理養殖場的草叢雜物,保障道路暢通。7、操作人員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投放飼料、藥物人員,生產工具,操作前后應將手進行清洗消毒。8、養殖區和生活區要充分隔離。生產技術操作規程1、嚴格按照國家“無公害養殖技術”操作程序生產。 2、做好苗種放養前的準備工作。3、做好下塘前的苗種消毒工作。4、池塘要提前7天清塘進水。5、按期檢測水質,觀察投餌及生長情況。6、投喂管理要堅持“四消、四定、四看”的原則四消:池塘水體、魚苗魚種、飼料食臺、工具消毒。四定:定點、定位、定質、定量。四看:看季節、看天8、氣、看水質、看食性。7、合理放養,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養殖檔案記錄。8、做好魚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 9、在養殖過程中,出現魚病、死魚要及時撈出,集中處理,避免病原體傳播,使用器具要及時消毒。養殖日志制度1、為確保養殖水產品的質量衛生安全及可追溯性,必須對養殖工作進行日志記錄。2、對養殖水體的魚苗放養情況做好記錄,積極組織開展養殖人員的培訓學習,不斷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和養殖質量。3、質量監督人員定期檢查審核日志記錄,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 4、發現重要疫情等要及時上報相關負責部門,積極制定解決方案,做好防疫準備,并做好詳細記錄。5、生產日志主要內容包括:池塘編號、苗種投放量、天氣、水溫、水深、透明度、飼料投喂量、投喂時間、魚藥的使用和效果。日志要有專人負責記錄,建檔保存。捕撈運輸管理制度收獲前先檢查用藥情況,若使用了藥物,看是否符合停藥期的規定。在運輸過程中,應對運輸車輛、工器具等進行清洗和消毒,禁止使用對人體有害的防腐劑和保鮮活劑,確保水產品不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