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臨時道路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白龍港城市污水處理廠于 1999 年建成旱流處理規模 172 萬 m3/d預處理廠,并在 2004 年續建了 120 萬 m3/d 的一級強化設施, 通過混凝沉淀的物化法工藝去除大部分有機污染物, 然后經出水泵房提升后深水排放入長江。由于目前實際旱流污水量已達 150180m3/d 超過設計處理能力,必須對其進行擴建。擴建工程位于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廠區南側圍堤兩側。場地原為長江口潮間灘,現狀為白龍港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時圍堤促淤形成的荒地,除東南角(水廠南側圍堤外)地塊為養草場及西瓜大棚外,其他地段水塘、溝渠縱橫分布,野草、蘆葦叢生。場區內
2、除南側大堤附近地勢較高外(標高約8.00m 左右),其他地段較平坦,地面標高一般在 4.00m 左右。二、總體布置:本工程施工場地是原灘涂圍成, 施工道路結合擴建工程中擬建道路的位置以及新建建、 構筑物的位置, 我們設想將擬建的位于擴建工程區域南側的緯十路作為施工主干道, 道路鋪設過程中, 道路的路基做法完全按照設計要求, 路面采用 200 厚 C20 砼作為臨時面層, 待擴建工程結束后再根據設計要求重新鋪設面層瀝青。 同時,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對緯十路下預埋的雨水管線也同期修筑鋪設完畢, 并于廠區排水系統相連,施工期間作為主要排水渠道。另外,根據施工需要, 與緯十路垂直分別向北側鋪設施工臨時
3、道路,貫穿于整個擴建工程區域,施工主要道路寬7m,施工便道按重型便道修筑,保證大型施工機械的行走,便于現場設備、材料的運輸和通行;下層鋪 50cm 厚塊石,局部薄弱處在塊石層下鋪50100cm 厚三合土,做為道路基層,中間層鋪300 厚粉煤灰三渣,用壓路機碾壓密實后,上層鋪20cm 厚 C20 砼作為臨時面層。臨時道路做法見施工道路剖面示意圖。施工道路沿線設置醒目的指示標志,確保車輛安全順利通行。施工期間做好臨時施工道路的維護和保養工作。為了便于管理,我們將緯八路用臨時圍墻與升級工程隔開。對于需要進行沉井施工的區域,出水泵房、污水泵房、雨水泵房四周布置環形施工便道, 沉井環道需二次鋪筑, 下沉后須對便道進行二次鋪設或修正;對于東西兩個生物反應沉淀池,面積較大,故在AAO 區域與二級沉淀池之間增設施工次要道路。施工道路最后與廠區內原有道路及壩堤相連。施工道路布置位置見施工道路平面示意圖 。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