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下疏浚工程4.3.1 工作內容本工程開挖出來的拋棄物或淤泥運輸到業主、監理指定拋棄點棄卸。4.3.2 施工程序取水口底流槽疏浚分二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采用勾機船從海側往岸邊開挖,挖至-2.0m,第二階段:采用抓斗船從海側往岸邊開挖,挖設計標高-9.80m。工藝流程圖:施工準備船機定位定點分層開挖泥駁運泥、拋泥測量驗收合格下一個工作面抓斗船施工工藝抓斗船施工工藝4.3.3 施工方法(1)準備工作建立測區的控制網,并進行相應的調試和測試;在施工區域附近設立施工水文尺,并配備向挖泥船通報水位的裝置,水尺的零點應與設計所采用的深度基準面一致。定期觀測水位并記錄成冊。開挖前首先進行施工區域水下地形測
2、量,水下地形測量采用 GPS 測量系統和測深儀配合測量,業主、監理現場監測。組織施工人員認真領會圖紙要旨, 查勘現場, 掌握地形、 地質、 地貌情況。用泥駁將淤泥、土方運至拋泥區內拋填。(2)挖泥測量控制測量包括疏浚前,施工過程及竣工測量三個階段。各階段的測量方法和要點如下:疏浚前測量及施工放線a 平面控制測量:測量所采用的控制點及其坐標,必須為業主提供、監理復核過的準確的控制點。采用極坐標法測量放樣,測量出施工范圍邊線樁,拋設浮標,挖泥船在設計的施工范圍內按計劃的分塊進行施工,移位按一定順序進行。在施工過程中,航道邊線樁浮標必須經常性校核。b 高程控制測量:施工高程控制將根據業主提供的控制點
3、為起算點,采用電磁波三角高程對向觀測分別向岸邊幅射布設三個控制點,作為本工程高程控制點。設計高程利用即時水位高程控制,施工過程中設立施工水尺,由此確定水下開挖的浚深:浚深 = 即時水位高程 設計開挖高程 + 施工富裕水深通過對施工水尺的觀測,及時掌握水位情況,尤其是水位變幅較快的漲、退潮時間;施工期間每日的 8 時、16 時(或針對當地漲、退潮時間)對水尺進行觀測記錄。 水尺的零點高程應經常檢查校核, 防止水位的誤讀, 影響施工準確性。c 在開挖前,先對原始地形進行測量,以取得全部疏浚區施工前的原始面標高(水深),這些數據經監理工程師核實和承認,并繪制成平面和斷面圖,圖紙經施工單位和監理工程師簽字。d 施工放樣,根據施工圖標出開挖的邊界線。放樣測站點的高程精度不得低于五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施工過程測量施工過程測量是為確保正在開挖的區域的工程質量和進度,在挖泥作業期間, 保持每周至少一次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