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新校區圖書館建筑設計方案(26頁).pdf
-
資源ID:333506
資源大小:22.42MB
全文頁數:26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
2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新校區圖書館建筑設計方案(26頁).pdf
1、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新校區圖書館方案設計匯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TJADRI2010.4.22效果圖篇A說明篇B建筑與環境圖書館坐落于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大興新校區的中心地塊上,在新校區被看成一個學校的象征,是學院師生的一座精神殿堂。場地擁有一種景觀特質水,校區原為一片沼澤地,在圖書館北側依然保留著一彎湖水。場地因為其在新校區的中心性,將不可避免的被校園的人流穿越。水以及人流可以看做一個能量場,將方正的建筑切割、打磨,雕琢,猶如一座知識的百寶箱,浮于場地之上。傳統的影響通過建立圖書館與基地的關系,圖書館旨在表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結合,而這正是中國文化形成的基礎。五行是傳統中國的一種物質觀,認為大自然由五
2、種要素組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使大自然產生變化,進而影響人的命運。依方位,五行的排列為西金、東木、北水、南火、中土,轉譯到圖書館的各個立面上,賦予了圖書館基于傳統的文化的探索精神覆蓋在建筑外表面的構架借用了源于傳統園林亭臺中的抽象自然圖案組成遮屏。這一圖案化得表面其自身單元的變化讓人聯想起北京漫天飛舞的沙燕和中國北方的剪紙藝術。由此,圖書館根植于傳統中國文化與北京當地文化的熏陶中,并促使其使用者更積極的,更深入的去發掘其特質。沙燕風箏剪紙藝術漏窗傳統的影響可持續性設計圖書館將作為建筑可持續性設計的典范,以承擔起其對于建筑院校的教育功能。使用適當定位的智能化建筑表皮對應太陽光照,懸挑裝置為玻
3、璃表面提供遮陽作用,通過其大小變化,使陽光可控的射入室內空間。景觀水景在夏季具有蒸發冷卻建筑表面功能以減少空調能耗。中庭在夏季可利用其撥風效應將室內熱量帶走,在冬季利用其儲熱作用,將太陽能儲存起來,在過渡季節可加強自然通風。智能化表皮中庭的作用水池降溫的作用雨水回收利用冬天利用地暖夏天利用地冷可持續性設計建筑的環境系統將被設計為低能耗、低碳和低資源系統,太陽能加熱系統,雨水回收及再利用,以及地熱采暖和冷卻系統,將被使用以達到這一目標。立面設計圖書館外立面由兩種墻體體系組成。建筑的基座為透明的玻璃幕墻,以展示內部的大堂,展廳,咖啡廳等公共空間的活力。建筑的主體部分為經過仔細包裹的玻璃立面,有兩個構造層次,外層為變化的遮屏,它的表面是灰色的GRC,與內層平滑的玻璃幕墻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臻g的體驗建筑底層為向南北西開放的大廳,使讀者從西面和南面都可以方便的進入圖書館。來到大廳,讀者立刻會被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