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新生鄂倫春民俗旅游區旅游總體規劃方案(71頁).pdf
-
資源ID:337495
資源大小:1.98MB
全文頁數:71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黑河市新生鄂倫春民俗旅游區旅游總體規劃方案(71頁).pdf
1、第一章、旅游發展規劃總論第一章、旅游發展規劃總論 一、規劃范圍與性質 (一)規劃范圍(一)規劃范圍 本規劃以黑河市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民族鄉為基礎,根據鄂倫春族原始部落遷徙游獵、逐水而居的生活特點,選取以刺爾濱河為主干線,以周邊森林、濕地、野生動物資源為載體,進行規劃及策劃。新生鄂倫春民族鄉坐標為北緯 5031、東經12647,面積為 1700 平方公里。規劃中,選取鄂倫春民族鄉鎮為中心,以刺爾濱河從新生鄉鎮至象山水庫的 10 公里的范圍為主干線,設計核心旅游產品。以索爾奇干河、山體、濕地等拓展區域,作為產品的延伸。在旅游發展中遠期,可以將發展范圍拓展到鄉內更廣泛的區域。 (二)規劃性質(二)規劃
2、性質 本規劃按照國家標準旅游規劃通則 (GB/T 18971-2003)進行景區的總體規劃,并側重于對景區的項目策劃,以民族風俗和自然景觀為基礎,在保證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通過合理化規劃、布局,融人工設施、自然景觀于一體,將該旅游景區建設成以民俗體驗為核心,集自然觀光、科學考察、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度假區。 二、規劃依據 (一)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一)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84 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 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9 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84 年;
3、 國家旅游局旅游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1994 年; 黑龍江旅游局黑龍江省旅游業發展“十五”規劃和 2020 年遠景目標綱要,2001 年。 (二)技術規范(二)技術規范 國家標準旅游規劃通則(GB/T 18971-2003); 國家標準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 17775-2003); 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 國家標準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GB/T 10001.1-2000); 國家標準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 國家標準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 國家標準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 黑河旅游局黑河市旅游業總體規劃,2002 年; 新生鄂倫春民族鄉新生鄂倫春民族鄉志,2003 年。 三、規劃理念 (一)明晰系統結構,完善區塊功能(一)明晰系統結構,完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