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第一章 規劃背景.2第二章 規劃總則.4第三章景區概況.5(二)氣候.5(三)水文.6(四)生物.6第四章旅游資源及其評價.6第五章旅游產品與旅游市場分析.11第六章旅游開發條件分析.16第七章景區定位、規劃目標與發展戰略.17第八章功能分區與總體布局.19第九章分功能區項目規劃.20(一)資源特色和優勢.23(二)開發思路.23(一)資源特色和優勢.25(二)開發思路.25第十章旅游基礎工程規劃.28第十一章旅游服務設施規劃.33(1)農家樂旅游接待基地.33(3)玨山賓館旅游接待基地.33(4)石澗溝旅游接待基地.33(5)一家莊旅游接待基地.33注明: “其他”是指沿途臨時設置的風味
2、餐飲點的餐飲服務,主要針對不留宿的游客,也可為團體及散客服務,是輔助性餐飲服務點;農家樂不計算就餐面積。.34(三)游客服務中心規劃.34(四)景區服務管理設施規劃.341、旅游商品要突出地方特色.342、注重旅游商品的深加工.344、積極引進在全國熱銷的其他旅游商品.34(三)購物設施規劃.35第十二章旅游安全與防災減災規劃.35第十三章旅游形象與市場營銷.36第十四章環境容量與資源保護規劃.40第十五章開發時序與效益分析.42第十六章景區開發保障條件.44第一章第一章 規劃背景規劃背景一、地方社會經濟狀況山西澤州玨山景區(以下簡稱景區)所屬的澤州縣地處山西省東南部,東與陵川縣相鄰,西與陽城
3、縣、沁水縣接壤,南與豫北平原的濟源、沁陽、博愛、焦作交界,北連高平市。是“晉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門” ,史稱“河東屏翰” 、 “冀南雄鎮” 。全縣轄10鎮16鄉,639個行政村,1204個自然村,總面積2023平方公里,總人口51萬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回族。除此之外,還有為數不多的蒙、滿、朝鮮、布依、苗、白、土、壯等民族。早在20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澤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遷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戰國后期,秦始皇嬴政統一中國,這里為高都縣。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設晉城縣。新中國成立后至1983年,晉城縣先后歸山西省長治專區、晉東南專區管轄。1983年,晉城縣改為縣級市。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改革,縣級晉城市劃分為城郊兩區。從原縣級晉城市的30個鄉(鎮)中劃出26個鄉(鎮)組成晉城市郊區,歸新建的晉城市管轄。1996年8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晉城市郊區撤區設為澤州縣。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