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亳州市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探析亳州市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探析夏玲 1 洪健 1 陳得才 2 楊麗平 2(1 亳州市防汛抗旱辦公室 2 亳州市譙城區水務局亳州 236800)【摘要】文章闡述了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對亳州市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的范圍、步驟與原則,進行了探析?!娟P鍵詞】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探析1 開展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亳州市地處安徽省西北部,轄渦陽、蒙城、利辛和譙城三縣一區,國土面積8374km2,耕地面積 49.54*104hm2。境內有渦河、西淝河、包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主要河流。堤防長度 479Km,小型水閘
2、 500 多座,小型機電灌溉站 2800處裝機 7*104Kw,萬畝以上灌區 19 處,萬畝以下灌區 30 處,村塘 1 萬多口,機電井5.3 萬眼,農村飲水供水工程 660 處。這些小型水利工程大多是國家、集體投資,群眾投工投勞建成的,為亳州市防洪、除澇、工農業及城鎮生活供水,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落實,農業生產由集體經營轉變為家庭經營,原來屬于國家、集體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與農村分戶經營的模式不相適應。由于農村水利體制改革的步伐,嚴重滯后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一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管、用相互脫節,導致很多小型水利工
3、程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水利資產閑置、工程老化失修和效益衰1減問題十分突出。具體表現在:一是“重建輕管”思想嚴重;二是一些工程管理權責不清、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三是工程缺乏科學分類,公益性效益難以發揮,經營性效益銳減,致使水利工程管理機制不活;四是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經費不足,工程設備老化失修,積病成險;五是供水價格與收費機制沒有形成。盡管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制結構,在一定歷史時期,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為大部分地區解決溫飽問題創造了物質基礎,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所有制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正面臨嚴重萎縮的局面,該市數百億元的小型水利工程資產正在流失、衰減。因此,開展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對于引導小型水利工程步入建、管、用的良性循環軌道,促使這些工程保值增值,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分布于廣大農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