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工程質量管理的制度創新文/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 姚兵工程質量是行業整體發展水平的綜合反映, 屬于多因一果: 個體失律、 行業失范、 市場失靈、政策失效都將導致工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近年來發生的鳳凰橋坍塌、杭州“11.15”地鐵塌陷、上海“樓脆脆”等事故,直接原因表現為有關操作人員不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深層次分析無不是包工頭、承包商(包括勘察設計單位) 、建設單位甚或主管部門受利益驅使,一味搶工期,壓造價,違反法定程序,違反技術標準,導致事故發生。歸納起來,影響工程質量安全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技術因素,包括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 二是責任體系因素,
2、包括責任劃分是否合理、 責權利是否對等。 因此,治理工程質量,也需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工程質量管理制度現狀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 質量安全管理方面計有“1 法 3 條例 11 項部令” ;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工程質量監督制度、施工安全監督制度、施工圖審查制度、超限高層審查制度、抗震新技術核準制度、安全生產許可制度、施工安全三類人員考核任職制度、 檢測機構許可制度、 竣工驗收備案制度、 工程質量保修制度等。使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對規范工程建設活動起到了積極作用,為確保大規模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提供了制度保證。但問題還是存在的。當前我國工
3、程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突出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雖有較大幅度下降,但事故總量仍然較大,且事故下降幅度趨緩;村鎮住宅建設缺乏相應的技術保障,安全性、適用性較差,村鎮建設事故時有發生;隨著一些不成熟材料、技術的大量應用,城鎮住宅建設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質量通病;隨著越來越多的深基坑、大跨度、超高層建筑的出現,技術風險進一步凸顯,地鐵、橋梁等工程事故時有發生;一些政府投資工程違反科學規律,盲目壓縮工期,配套措施跟不上,導致工程事故時有發生。此外,建材市場魚目混珠,勘察設計深度和精度不足,施工承包層層轉包與無證掛靠猖獗,一線工人質量意識和操作技能長期得不到提高,監理人員形同虛設,都制約著行業整體質量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這些情況都折射出當前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存在著諸多不適應、不符合問題,都可以歸結到制度層面存在的缺陷。制度創新的基本要求仔細分析以上問題可以發現,制度建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