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管學院工程管理經管學院工程管理 090110403090110403 鄭磊鄭磊工程保險制度在建設工程中的作用及發展途徑在今天,工程建設在我國發展得如火如荼,作為大力新興的行業,政府給了足夠的關注,并且投入相當的一部分資金鼓勵發展工程建設。建設工程項目大多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大、技術要求高、參建單位多等特點,而且建設施工中不可預見因素較多,這使得建筑行業成為了受財產、人身和責任等風險影響的高風險行業,同時也決定了風險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的難度。一般而言,風險管理技術包括控制性和財務性兩種,而財務性風險管理技術則又包括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兩種。工程保險是風險轉移中的保險轉移,
2、即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支付一定的保險費,將風險向有專門管理技術和人才的保險公司轉移。改革開放以后,工程保險制度被引入我國并逐步得以推廣和落實。隨著我國建筑業和保險業的發展,工程保險在國內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為我國建筑市場的繁榮和健康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與蒸蒸日上、快速發展的建筑業相比,我國工程保險業的發展卻不盡人意,亟需大力拓展。工程保險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項目是國家的,項目資金來源于國家投資。建設單位是政府或其下屬,施工單位也是政府有關行政部門所屬的施工企業。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工程遭受不可抗力的破壞時,雙方都不會承擔損失,而是由國家最終負責。即主要建筑材料隨投資向各工
3、程項目按需調撥。既然風險無損自己的利益,工程保險就顯得無關重要了。但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合資、獨資、國有企業等多種經濟成分及多種經營方式同時存在,多層次經濟結構的諸多組織同時濟身于開放的建設市場中。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對于發包方而言,雖然投資者均以追求最大利益為目的;但投資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對于承包方而言,企業與政府脫鉤,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甚至一些施工企業的所有制形式都發生了變化,這樣,如果發生損失,發包方和承包方都是直接的受害者。因此發包方和承包方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就要想方設法地轉移或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工程保險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1.1 工程保險可以減少風險的不確定性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這包含了風險事件的發生與否不確定,發生于何時不確定,發生的原因不確定,和損失的結果不確定。例如,在建工程可能會失火,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預測何時發生;而失火的原因也有多種可能,不能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