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載轉載 中國古建筑的等級制度中國古建筑的等級制度轉載中國古建筑的等級制度 2011 年 09 月 27 日一、建筑形式等級殿式 即宮殿的樣式,為帝王后妃起居之處。佛教建筑中的大雄寶殿,道教中的三清殿等也屬此類。殿式建筑的特點是宏偉華叩,瓦飾、建筑色彩和繪畫都有專門寓意。大式 比殿式級別低,但又有別于民間建筑,它是各級官員和富商縉紳的宅第。該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飾也有嚴格規定。小式 為普通百姓住房或衙署廟宇次要建筑的規格。屋面的等級第一等級:重檐廡殿。廡殿是一種屋頂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并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的建筑,廡殿在宮殿廟宇中級別最高,若加重檐則最為尊貴,用于皇宮、宙宇的主殿,如北京
2、故宮太和殿、乾清官等。第二等級:重檐歇山。歇山是廡殿和懸山相交而成的屋頂結構,它是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組成,又名九脊殿。歇山若加上重檐,級別也十分高。(如天安門)第三等級:單檐廡殿頂。(如故宮弘義閣,華英殿)第四等級:單檐歇山頂。(如故宮東西六宮)第五等級:懸山頂。它有兩面坡,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懸出山墻外。(如故宮保和殿兩廡)第六等級:硬山頂。屋頂兩面坡,但不懸出山墻外。(如故宮保和殿兩廡)第七等級:四角攢尖頂。屋頂陡,無正脊,幾條垂脊交于頂,其上為寶頂,如故宮中和殿即是。第八等級:孟(1u)頂。平頂四周加一圈外沿。第九等級:卷棚頂。兩面坡相交處成弧形曲面,無明顯正脊,廟宇祠堂享殿前
3、多為卷棚式建筑。二、開間的等級開間,多以單數命名,其尺寸多以明間為最大。從等級制看,開間愈多,等級愈高,而九、五僅是帝王專用,即皇宮大殿 9 開間,5 進深(即所謂九五之尊)。現存北京故宮太和殿,在清時由 9 開間為 11 間,這更顯示了“皇威”。清朝規定,公候府第大門 3 間,有金漆獸面錫環,前廳、中堂、后堂各 7 間。一二品官廳堂也是 7 間,三品至五品廳堂 5 間,六品至九品廳堂 3 間,門為黑色,有鐵環。百姓的建筑正房則不得超過 3 間。三、彩畫的等級和璽彩畫 等級最高,如故宮的三大殿,乾清官、交泰殿等皆用之。其特點是用兩個形象如書名號的線條括起,其間用龍和風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并大面積的瀝粉貼金,較少用暈,又以藍綠色相間形成對比并襯托金色圖案,顯得金碧輝煌。旋子彩畫 這種彩畫應用范圍較廣?,一般的官衙、廟宇主殿和宮殿、壇廟的次要殿堂都用。其特點是主要畫面用書名號的圖形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