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下建筑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地下建筑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一、地下建筑火災的特點1、煙大溫度高。地上建筑由于有門窗和室外相通,一般情況下當火場溫度上升到 280 攝氏度以上時,窗戶就自行破裂,大部分熱煙可由窗戶排走。同時,冷空氣從窗戶或孔洞中進行補充,沖淡火場煙氣濃度,降低火場溫度。而地下建筑火災一般供氣不足(或在開始時與地面建筑物多大差別),溫度開始上升較慢,陰燃時間長,發煙量大。地下建筑無窗,火災時煙不能像地面建筑那樣有 80%可由破碎的窗戶擴散到大氣中去,而是聚集在建筑物中。燃燒物中還會產生各種有毒分解物,都會危害人員的生命安全。地下建筑火災時因熱煙難以排出,散熱就緩慢,內部空間溫度上升快
2、。2、泄爆能力差。地下建筑基本上是封閉題,易燃易爆的物品發生爆炸時,爆炸壓力泄放能力差,易使結構和地面上建筑破壞嚴重。武漢某辦公樓地下室引汽油蒸氣與空氣混合物發生爆炸,使整個建筑結構受到嚴重破壞。3、人員疏散困難。地下建筑全靠人工照明,正常電源照明就比地上建筑的自然照明差?;馂臅r正常的電源被切斷,依靠事故照明,人的逃生完全靠事故照明和指示燈,由于火災時煙霧的減光性,是通道的能見度下降,人看不清通道,無法逃生。地下建筑內部的煙氣造成的缺氧、中毒和高溫,也會使人喪失逃生能力。地下建筑內人員逃生的通道只有樓梯和階梯,而且地下建筑人員逃生方向與煙氣流向一致,人們要脫險就必須逃到地面上。然而,煙氣的擴散
3、速度比人的步行速度快,煙的水平擴散速度 0.51.5m/s。4、撲救困難。主要表現在:地下建筑發生火災時,消防人員無法直接觀察起火部位及燃燒情況。滅火進攻路線少,消防人員需逆煙從地面進入地下,由于能見度底,難于找到或接近著火點;通道窄,拐彎多,門卡多,造成鋪設水帶困難,消防力量難于全面展開。當煙火阻擋出入口時,水槍射流不能直接打擊火源。目前,地下火場與地面的通訊聯系問題還未得到解決,傳統的依靠人來傳遞信息方式,速度慢、差錯多。滅火人員在火場內部發生任何情況,地面指員都很難及時知道,易出現差錯。二、地下建筑火災的撲救技戰術的運用1、火場偵察。地下建筑發生火災后,指揮員應精心組織火情偵察,其偵察的重點是有無人員被困、通道情況和內部消防設施情況。(1) 在偵察方法上應主要采取詢問知情者和深入內部偵察,詢問的對象包括熟悉地下建筑情況的人員、起火后從地下撤出的人員,參加初起火災撲救的人員、該單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