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新城文化與大遺址保護展示與旅游規劃方案說明書(19頁).docx
-
資源ID:365580
資源大小:27.06KB
全文頁數:18頁
-
資源格式:
DOCX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秦漢新城文化與大遺址保護展示與旅游規劃方案說明書(19頁).docx
1、秦漢新城文化與大遺址保護、展示與旅游規劃第一章秦漢新城歷史文化沿革概況周稱程伯國,后改名畢郢,再改岐周。春秋時稱渭陽。秦為咸陽。漢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 ,更名新城。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 114 年),改為渭城。晉時設置靈武縣。后趙時更名石安縣。前秦時,將漢劉邦的陵邑長陵邑改為咸陽郡,并轄靈武縣。唐武德元年(公元 618 年),武則天因其母楊氏陵墓順陵在此,改為赤縣。唐神龍元年(公元 705 年),升為次畿。五代、兩宋、金皆稱咸陽。元初,一度將咸陽并入興平,不久又恢復咸陽縣制。明洪武四年(公元 1371 年)將咸陽遷到渭水驛,即現在秦都區所在地。明、清均稱咸陽,屬西安府管轄。夏代開始
2、,咸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殷商時期,咸陽稱做“程”。西周王朝,稱畢國。武王都于鎬京,其地在今長安縣斗門鎮附近。京者,大也。周制:“邦畿千里”,所以畢國當為畿內所屬。秦孝公初期,首都在櫟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 350 年),城咸陽,筑冀闕。秦都九遷西犬丘、西垂、天水、雍、平陽、涀渭之會、涇陽、櫟陽、咸陽),而咸陽為其最后定都之地。秦王朝,首都咸陽。漢高祖(劉邦)元年,被項羽毀了的咸陽得到恢復,取名新城。七年又劃歸長安,所以司馬遷說,長安是原來的咸陽。武帝(劉徹)元鼎三年,始更名渭城(以其地臨近渭水),屬右扶風。西漢早期、中期的七個漢陵,軍沒有陵邑。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葬于長安南原外,其余高祖長陵、
3、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個陵邑都在咸陽原上,所以漢后把咸陽原也叫五陵塬。長陵邑遺址在今市區內韓家灣鄉怡魏村。安陵縣遷來關東倡優樂人五千戶以充陵邑,遺址在白廟村周圍。茂陵縣奉陵邑者六萬戶。 五陵邑當時雖然稱縣,但并不屬郡治理。而是在漢王朝中央部門設有“奉常”這樣一個專門機構,管理陵邑一應事宜。武帝太初元年將長陵、陽陵及所屬塞國更名為左馮翊,將渭城、安陵、茂陵、平陵及所屬雍國更名為右扶風。民國三年(公元 1914 年)廢府設道,咸陽歸關中道管轄,不久廢道直屬陜西省政府。公元一九三七年后,屬咸陽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 年 5 月 18 日咸陽縣解放, 歸咸陽行政專員公署。 1952 年 12 月將咸陽縣的城區建為咸陽市,郊區仍歸咸陽縣管轄,市、縣并列。1984 年 5 月咸陽地區改為省轄市后,原咸陽市易名秦都區。第二章秦漢新城歷史文化遺產現狀及價值評價1 片區文化遺產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