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銀發時代:獨立自主的居住與生活德國城市老年住宅的啟示SENIOR HOUSING-INDEPENDENT LIVING IN THE CITY INSPIRATIONFROM GERMANY2013年12月29日 建筑學1003 沈珊珊 201004150315 授課老師:趙小龍一、德國老年居住建筑發展情況(一)德國人口特征及社會養老模式現階段,德國過低的出生率和高齡人口的不斷增長使得德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更加嚴峻,與家人同住的老人僅占老年家庭總數的 1/4;截止到 2002 年,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已占德國總人口的 24%。德國主要的養老模式是社會養老,家庭養老相對比較少見。2001
2、年的調查顯示,德國24的老人選擇獨居,66的老人與配偶共居,只有7的老人選擇與子女同居。德國的老年人幾乎都希望住在自己獨立的住宅和熟悉的環境里安度晚年,即使在體能下降,行動不便,需要照料和護理的情況下也不例外。大部分的德國老年人選擇在宅養老,因此全德約95的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只有5的老年人住在養老院、老年人護理中心等養老機構里。20世紀90年代德國倡導“照料護理式住宅”,并迅速發展為德國老年住房的主要模式,德國“護理式”老年2人居住模式也是當今世界比較先進的老年人居住模式之一。(二)德國政府對老年住宅市場的政策支持政府通過“四大支柱”保證了老年人養老的權益:第一支柱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障;第二支
3、柱是私人養老金計劃;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第四支柱是援助計劃。德國的養老制度被譽為“世界上最慷慨的養老制度” 。早在19世紀末,當時的宰相俾斯麥就設立了養老保險。和其它經濟領域一樣,德國聯邦政府原則上不直接介入老年住區市場的開發。但政策上的支持是積極的。其主要表現在財政上對于需護理老人的支持,在稅務上對于護理企業的支持。二、德國老年居住建筑現狀(一)德國老年住區開發模式和運營服務模式及經驗目前德國需護理的老人約230萬人。其中150萬人以居家養老為主,并結合親戚朋友鄰居的幫助,他們的年齡平均在80歲以下。另80萬人選擇機構養老,通常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遠在于80歲以上。所以,需護理老人的第一階段以居家養老結合社區服務為主,第二階段進入機構養老。1 1、居家養老(結合社區服務)、居家養老(結合社區服務)居家養老主要是以傳統居家上門護理為主,日間照料中心和短期托老所為輔所組成。居家上門護理護理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