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道疏浚工程環境影響專項報告(報批本)xx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國環評證甲字 第2104號二四年九月目 錄1 總 則11.1 編制目的11.2 編制依據11.3 評價標準21.4 環境保護目標31.5 評價工作等級和范圍42 工程概況52.1 河道泥沙淤積現狀52.2 疏浚工程設計52.3 施工布置及進度72.4 施工總布置152.5 工程占地163 環境現狀評價193.1 影響區環境概況193.2 地下水環境現狀評價213.3 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評價273.4 河道底泥現狀評價293.5 水土流失現狀評價304 疏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324.1 對土壤環境影響324.2 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354.
2、3 疏浚工程對地下水的影響385 疏浚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485.1 土壤環境保護措施485.2 地下水保護措施486 結 論491 總 則1.1 編制目的xx河是xx跨豫、皖兩省的第二大支流,由于引黃灌溉缺少控制泥沙的有效措施,加之本地區水土流失,造成河床嚴重淤積,降低了xx河防洪排澇能力。1991年江淮大水后,針對xx流域防洪體系暴露出的問題,國務院及時召開了治淮治太會議,把xx河近期治理工程確定為19項治淮骨干工程之一。xx河近期治理工程設任務:提高干流防洪除澇能力及沿xx河重要城鎮的防洪標準,形成較完整的防洪屏障,同時兼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xx河河道航運等方面的要求,為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本評價專題編制的目的是在適用的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對工程實施前土壤和底泥環境現狀和工程特性進行調查、分析和評價,全面、準確地預測疏浚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并對工程施工和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出環境保護對策措施,使xx河近期治理工程建設能夠順利進行,并將不利的環境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1.2 編制依據1.2.1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1989年12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九屆全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