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產開發報建流程土地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劃要點批復階段1土地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劃要點批復階段土地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劃要點批復階段土地證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這兩個證,加上規劃要點批復,是進行房地產開發的前提.但是,這幾樣東西領取的先后順序,非常的有學問。有經驗的同志,一看這幾樣東西的發出時間,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出地塊背后的故事。這三樣東西涉及到國土部門和規劃部門曠日持久的權力斗爭。 目前我國法律也沒有很好的規范這個問題。恩,簡單的說一下,土地證由國土部門頒發,是土地權屬證明,載明了土地用途及使用期限(只是載明);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由規劃部門頒發,是核定土地用途及用地界線的法
2、律依據;規劃要點批復由規劃部門頒發,是確定土地使用強度指標的法律依據, 如容積率啊建筑密度啊停車位配置要求啊這些指標都在這個批復里體現出來,包括現在的那個小戶型比例限制要求,也會在這個文件里體現出來。一般來說,一塊地,必須要由規劃部門核定規劃要點,頒發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以下簡稱地規證)之后,才能領取土地使用權證。這絕對應該是必須的程序。 因為國土部門必須依據規劃部門核定的土地功能及土地使用強度,才能計算出土地出讓金,才能在土地證上載明土地用途及年限。但是呢,在現實中呢,這個想法只能是理想狀態。因為首先,很多地方的國土部門在出讓土地的時候,根本不考慮規劃,直接就整塊出讓了。然后給人家辦出商住
3、用地土地使用權證。這種讓人無法理解的土地出讓模式一度非常盛行。然后受讓了土地的開發商,再去規劃部門軟磨硬泡,無論是修改規劃也好,還是根本沒有規劃都好,反正,我的土地出讓金是已經交了,剩下的事情你規劃部門得給我搞定。我不是批評這種土地出讓模式容易滋生腐敗。要知道,我國正式搞土地出讓也只不過是從 1990 年開始的,而以公開交易的形式搞土地出讓,甚至都只是從1997 年才正式開始。 而北京第一塊公開交易的土地, 是到 2000 年之后才上市的。我只不過是說, 我國在這個問題上缺乏經驗, 國際上也沒有什么可供借鑒的模式。因為我國的房地產管理體系那絕對是全世界獨有的。 憤青們不要在這里給我指三道四。我在這個行業浸了這些年了,起碼我個人覺得,把我放到 90 年代的背景里面去,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土地交易模式。城市規劃這個概念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深入人心,更何況當時呢。不過無論如何,這種土地交易模式現在已經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