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房地產開發公司施工圖評審要點示范文本(25頁).doc

  • 資源ID:38551       資源大小:141.75KB        全文頁數:2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房地產開發公司施工圖評審要點示范文本(25頁).doc

1、施工圖評審要點示范文本施工圖評審要點示范文本 文件編號: 修訂記錄 日日 期期 修訂修訂 狀態狀態 修改內容修改內容 修改人修改人 審核人審核人 批準人批準人 一、一、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應符合相關國家設計規范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和制圖標準對 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深度的有關規定。 二、二、 評審要點評審要點 A :A :建筑專業建筑專業 1. 封面 2. 圖紙目錄 3. 設計說明 3.1 設計依據 3.2 項目概況 3.3 墻體工程 3.4 地下室防水工程 應采用取得甲方認可,符合國家及當地標準的防水材料種類。不指定廠 家或品牌。 3.5 屋面工程 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級,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2、,防水材料; 屋面排水組織圖,外排水雨水斗、雨水管的位置、材料及管徑; 斜屋面、瓦屋面的有關標準、說明; 天窗、設備基礎的出屋面風道、管道的構造處理。 3.6 營造做法及室內構造做法表 面層的預留及基層的優化 3.7 消防設計 建筑的防火類別,耐火等級 ; 室外消防說明; 說明防火分區劃分情況或注明見“防火分區、防煙分區示意圖” ; 疏散樓梯間設置情況,消防電梯設置臺數,額定載重量,設置于不同防 火分區; 建筑高度超過 100m 的公共建筑避難層的設置情況; 室內裝修材料應符合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 防火門、防火卷簾的材料、等級說明、產品要求。 3.8 人防工程 本工程人防地下室的設

3、置位置,平時用途,戰時用途,抗力等級,防化 等級; 防護單元、抗爆單元的劃分情況,每個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的面; 每個防護單元的出口數量,室外出口及備用豎井出入口的設置,戰時封 堵的作法及說明; 防護門、密閉門、防爆活門的材料要求,門檻的設置和預留。 3.9 無障礙設計 建筑入口(含輪椅坡道、扶手、平臺、外門) 電梯 衛生間(廁位數量) 其它:輪椅席位、無障礙客房、無障礙停車位、住宅小區無障礙戶型的 配置等。 3.10 門窗 外門窗抗風壓性能等級,氣密性等級,水密性等級,隔聲等級; 門窗立樘位置; 門窗所采用玻璃顏色、材料、開啟形式、使用安全玻璃的部位,以及各 種單塊玻璃的最大允許面積; 外門窗

4、附紗及紗的材料、開啟或固定形式。 3.11 幕墻 應在墻身詳圖中將凹凸線型、厚度尺寸、防火隔斷、熱工指標,繪出并 提給廠家參照設計幕墻。 3.12 電梯 按照甲方提供的電梯產品樣本設計或經甲方同意按常用電梯品牌的最大 尺寸預留井道和機房; 說明所選電梯型號、載重量、速度及停站層數(列表說明)。如有消防 電梯應說明臺數。 4. 平面圖 4.1 平面圖圖紙的編排次序 4.2 平面圖的基本內容 4.3 平面圖的標注 4.5 地下層平面圖 建筑物的地下部分由于室外地面之下,致使采光、通風、防水、結構 處理以及安全疏散等設計問題,均較地上層復雜。此外,為了充分開發空 間,提高地上層(尤其是底層)的使用率

5、,又多將機電設備用房、汽車庫 布置在地下層內,而人防工程又只能位于地下,這些用房均各有特殊的使 用和工藝要求,而此處的優化設計具有重要作用; 地下墻面和底板(含樁基承臺)的防水措施,以及變形縫和后澆帶處 的防水做法,是地下層施工圖設計必須交代的重要內容; 室內地溝、(坑)平面圖 地溝坑的凈寬及定位尺寸、溝深及溝底標高、坡度及坡向應標注齊全, 并與設備專業所提供的資料要求相一致。 地溝(坑)剖面無標準圖可索引時,應繪圖交代清楚(主要是溝壁、 溝底的做法與厚度,地溝跌落、穿墻、穿變形縫、出入口處的構造); 室內暖氣溝建筑僅在底層平面中表示出管溝位置。 4.6 底層平面圖 建筑物的底層:應繪制出室外

6、臺階、坡道、散水、花池、平臺、雨水管 和室內的暖氣溝、人孔等位置以及剖面圖剖切線(宜向上、向左投影); 在各主要出入口的室內、室外應注標高,在室外地面有高低變化時,應在 典型處分別注出設計標高(如:踏步起步處、坡道起始處、擋土墻上、下 處等)。 剖切面應選在層高、層數、空間變化較多,最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部分建筑的底層入口應按相關規范規定的范圍做無障礙入口等無障礙設 計。 4.7 樓層平面圖 4.8 屋面平面圖 重點關注雨水口的位置、數量及和立面的關系; 當一部分室內,另一部分為屋面時,如出屋面樓梯間、屋面設備間、臨 屋頂平臺房間,應注意室內外交接處(特別是門口處)的高差與防水處理。 內排水落

7、水口及雨水管布置應與水專業共同商定,在屋面平面中注明 “內排雨水口”。 5. 立面圖 5.1 立面圖上在平面圖無法表示清楚的窗、進排氣口等,; 5.2 立面圖尺寸標注標注平、剖面圖未表示的標高或高度,標注關鍵控制 性標高;同時應注出外墻留洞、室外地坪、屋頂機房等標高。應仔細核對 規劃控制高度,注意標高與總高度的數值差(室內外高差)。 5.3 外裝修用料、顏色; 5.4 立面分格、線腳寬深、做法 6. 剖面圖 6.1 尺寸和標高標注 6.2 剖面圖中涉及到有些需嚴加限定高度的,如頂棚凈高、特殊用房及鍋爐 房、機房、階梯教室等其大梁下皮高度、樓梯休息平臺下通行人 7. 詳圖 7.1 構造詳圖 包括

8、臺階、坡道、散水、樓地面、內外墻面、頂棚、屋面防水保溫、 地下防水等構造做法。另外還有墻身、樓梯、電梯、自動扶梯、陽臺、門 頭、雨罩、衛生間、設備機房等隨工程不同而不能通用的部分,需要建筑 師自己繪制“詳圖”。 7.2 配件和設施詳圖 包括內外門窗、幕墻、欄桿、扶手、固定的洗臺、廚具、壁柜、鏡箱、 格架等。 7.3 裝飾詳圖 一些重大、高檔民用建筑,其建筑物的內外表面、空間,還需做進一 步的裝飾、裝修和藝術處理。 7.4 墻身詳圖 居住建筑應將外墻的節能保溫的構造做法交待清楚,并應繪出墻身 防潮層、過梁等。 7.5 樓梯詳圖 所注尺寸 防煙樓梯的正壓風道及風口尺寸、防煙樓梯前室 7.6 電梯詳

9、圖 電梯的標準層井道平面和機房層平面,機房樓板留洞先暫按業主選定 的樣本預留,同時應繪出廳門立面及留洞圖。 7.7 陽臺、平臺、門頭、雨罩、櫥窗等類詳圖 7.8 局部房間放大及詳圖 一般應與設備、電氣專業共同核對的諸如廁浴、廚房、水泵房、冷 凍機房、變配電室等相關的地溝、水池、配電隔間、玻璃隔斷、墻和頂棚 吸聲構造等詳圖。 8. 門窗立面及門窗表 8.1 門窗立面的畫法 8.2 門窗設計號編號 8.3 門窗表的分類 B :B :結構評審要點結構評審要點 1 結構設計總說明 1.1 自然條件 1.1.1 工程所處場地的自然條件,包括地震設計烈度,工程地質概況,地下水的 埋深及對混凝土有無侵蝕性,

10、凍結深度,各土層的描述及基本耐壓力基礎 等高線及各土層的容許端承力和容許摩阻力等,是否給出了簡要的說明。 與勘察報告,有關部門提供的設計原始資料是否一致。 1.1.2 結合當地的特殊情況而采取的與荷載規范規定不一致的基本風壓、 基本雪 壓,是否有當地氣象部門提供的確切資料。 1.1.3 場地的自然地面標高,設計標高0.000 相當的絕對標高值是否與總平面 圖上標注的一致。 1.2 使用的活荷載 1.2.1 所列設計活荷載取值是否恰當,與規范不一致的是否有根據。 1.2.2 特殊的荷載取值是否有任務書, 初步設計審批文件或工程設計單位正式文 件的規定。 1.3 使用的材料 1.3.1 對本工程所

11、選用的各種結構材料,其品種、規格、型號、標號等是否均已 說明,是否齊全準確。 1.3.2 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特殊要求是否提出,是否必需。 1.4 構造要求 1.4.1 鋼筋混凝土基礎、墻、柱、梁、板等構件的制造方法,如保護層厚度。鋼 筋彎鉤要求,接頭、錨固、節點構造等,是否交代清楚,是否符合規范、 規定。 1.4.2 磚石砌體的砌筑要求、圈梁、構造柱、拉結鋼筋等,是否交代清楚,是否 符合規范、規定。 1.4.3 單獨設計的預制構件、預應力構件、鋼結構的制造、安裝要求是否交代清 楚。 1.5 其他內容 1.5.1 對基礎的施工要求,如挖槽、驗槽、回填等的要求,和對不良地基的處理 措施等是否明

12、確、恰當。 1.5.2 如有冬季施工可能時,是否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1.5.3 對圖中未予交代而要在施工過程中與工藝安裝、設備工種配合預埋、預留 的埋件、孔洞是否提出了配合施工的要求。在一定范圍內的統一埋件和統 一的洞口加筋是否正確。 1.5.4 對施工中應遵守的施工驗收規范是否開列準確無誤。 1.5.5 預制構件目錄中的構件名稱、數量、圖集號、是否準確。 1.5.6 構件代號表中的代號與詳圖中采用的是否一致。 常見的問題:常見的問題: (1) 設計標高0.000 相當的絕對標高值未交代,或和建筑專業的總平面是否 吻合。以致工程地質的描述與設計標高的關系不清楚。 (2) 各部分采用的

13、符號、計量單位和國家規定的不一致。 (3) 常用荷載超過荷載規范的規定又無可靠根據。 (4) 對某些材料提出的要求過低或過高。 如: 防潮層以下砌體所用的材料過低, 約束邊緣構件的箍筋為了滿足體積配箍率的要求盡量采用 HRB335 或 HRB400 鋼筋,避免采用 HPB235 鋼筋。 (5) 構造要求按照一般常規的要求但不符合本工程的具體情況。如:樓板混凝 土保護層厚度符合設計規范的最小要求但不符合防火規范的要求。 2 基礎平面圖基礎平面圖 2.1 基礎平面方向與建筑平面方向是否一致。 2.2 縱橫柱網、承重墻的軸線號是否齊全,與建筑圖是否一致。 2.3 柱距(開間) 、跨度(進深)尺寸,分

14、段尺寸,總尺寸是否齊全,與建筑 圖是否一致。 2.4 墻體厚度, 柱子大小與軸線關系與建筑圖是否一致, 與結構詳圖是否一致。 2.5 鋼筋混凝土、柱墻號是否齊全,與結構詳圖是否一致。 2.6 管溝布置、蓋板、人孔的布置和型號是否準確。 2.7 管溝穿處墻身的留洞,洞頂過梁,管溝轉角處過梁,上部有墻橫跨管溝處 的過梁是否標注清楚、準確。 2.8 各設備基礎、地坑的平面尺寸,與軸線的關系是否注清。在平面上和埋深 標高上和房屋基礎有無矛盾。當埋深低于建筑物基礎時,是否符合該處土 層允許的放坡尺寸不符合時是否采取了相當的措施。 2.9 當與相鄰子項建筑物緊挨時, 兩個子項在相連處的基礎在平面、 埋深方

15、面 有無矛盾、當采用公共基礎時,有關的軸線號、尺寸、柱墻尺寸、編號是 否注明、無誤。 2.10 當為混合結構采用條形基礎時: 2.10.1 縱橫向每條墻下條形基礎的寬度,與軸線的關系是否標注齊全,與計算 書是否一致。 2.10.2 當埋深不在同一標高時,平面上是否表示了淺到深放坡的臺階尺寸。平 面圖旁是否有剖面示意埋深的變化。放坡尺寸是否符合該土層的允許 值。 2.10.3 各工種要求的防潮層以下的預留洞,預埋管是否標注清楚。留洞尺寸, 中心距軸線距離,洞底標高,洞頂過梁是否標注準確。 2.10.4 如有構造柱時,構造柱的位置,尺寸、編號是否與上部結構平面、詳圖 表示的一致,與建筑圖表示的是否

16、一致。 2.11 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獨立基礎時: 2.11.1 各獨立基礎、聯合基礎的編號、基礎底標高是否標注齊全、準確。 2.11.2 每種編號的基礎在其第一次出現時是否注明了平面尺寸, 與軸線的關系, 與詳圖是 否一致。 2.11.3 不同厚度的墊層在平面圖上是否已表示清楚。相鄰不同深度的基礎其埋 深變化是否符合該種土層的允許放坡尺寸。 2.11.4 當有基礎拉梁時,梁的編號、尺寸、與軸線關系是否標注齊全、準確, 兩個方向的拉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是否畫出了小剖面并注明了梁底標 高。 2.11.5 在獨立基礎間夾有條形基礎時,除按條形基礎要求外,在與獨立基礎相 接的一段,在標高、做法方面有

17、無詳圖交代。 2.12 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筏基、箱基時: 2.12.1 縱橫方向各墻的厚度,柱、梁尺寸,編號,與軸線關系是否齊全、準確。 2.12.2 兩個方向是否畫出了小剖面注明標高、墊層厚度、底板厚度。 2.12.3 底板上的坑、溝、其平面尺寸是否標注清楚,是否都有小剖面或另有剖 面詳圖表示各部分的尺寸。 2.12.4 各墻上門洞位置與建筑圖是否一致。洞中下過梁編號是否齊全、準確。 2.12.5 各柱下的細部尺寸是否標注清楚。 2.13 當為樁基時: 2.13.1 樁的平面布置,中心尺寸,與軸線的關系,樁承臺的尺寸是否齊全,是 否符合樁基構造要求。 2.13.2 樁端進入持力層的深度與

18、要求是否符合規范和勘察資料。 2.13.3 基巖頂面等高線是否與正式勘察資料一致。 2.13.4 場地有否斷裂帶或擠壓帶,其傾角及位置是否表示。 2.13.5 當采用標準設計的預制樁時,選用的標準圖集號、樁號是否正確。 2.13.6 當地層復雜,樁尖埋深不同時,是否有必要的剖面圖表示埋深的變化。 剖面圖與勘察報告是否一致。 2.13.7 對預制樁的單樁承載能力或打樁時的貫入度要求是否交代清楚。 對端承 灌注樁樁端進入硬持力層的最小要求是否交代清楚,是否符合規定。 2.14 附注說明 2.14.1 設計標高0.000 相當的絕對標高數與總平面圖是否一致。 2.14.2 基礎持力層所在的標高,其土

19、層性質,地下水情況,地基承載能力與勘 察報告提供的是否一致。 2.14.3 關于驗槽,遇到特殊情況的處理是否交代清楚。 2.14.4 基礎材料的選用是否恰當。 2.14.5 如有各工種配合施工要求的是否交代清楚。 2.14.6 如有沉降觀測要求時,觀測的要求,測點的布置是否交代清楚。 2.14.7 有施工后澆帶時,后澆帶的位置是否恰當,后澆的時間,施工要求,混 凝土的質量是否交代清楚,是否恰當。 2.14.8 有關樁基的設計要求都應詳細注明, 如護壁圖構造?最后三陣每陣貫入 度?樁端擴大頭等。 常見的問題:常見的問題: (1) 墻、柱尺寸與軸線關系與建筑圖不一致。 (2) 管溝穿墻留洞未表示,

20、或洞頂過梁安排和選型不當,或洞底標高與基礎有 矛盾。 (3) 管鉤上有橫跨的隔墻,其作用于管溝板上的荷載超過蓋板的承載能力而未 安排過梁。 (4) 管溝轉角處蓋板的支承情況不明,過梁未設或安排不當,過梁的底標高與 設備工種有矛盾。 (5) 相鄰子項的基礎與本子項有矛盾,基礎尺寸,軸線位置墻柱位置有錯。 (6) 基礎有不同砌深時,高差超過土層放坡規定,未作處理,或放坡臺階尺寸 未表示。 (7) 設備專業的預留洞與基礎,圈梁等的位置矛盾。 (8) 箱基、筏基底板上的溝、坑只有平面尺寸,沒有剖面,或剖面圖中溝、坑 的壁周墊層直上直下無法施工。 (9) 施工后澆帶的澆灌時間沒有按照不同的要求區別對待。

21、 3 3 基礎詳圖基礎詳圖 3.1 磚墻下條形基礎 3.1.1 條形基礎各詳圖的剖面號,剖視方向與基礎平面圖中表示的是否一致。 3.1.2 條形基礎寬度的分尺寸,總尺寸,上部墻體厚度分尺寸,大放腳每步的高 寬尺寸,基礎厚度,0.000 到基礎的尺寸,圈梁的位置是否標注齊全、 準確。 3.1.3 當為剛性基礎時,基礎臺階的寬高比是否符合剛性基礎的要求。 3.1.4 剖面所在位置是否有管溝。如有,各部分尺寸是齊全、準確,蓋板面到室 內面留出的尺寸與建筑地面做法是否一致。 3.1.5 當有防潮層,防潮層所在的位置是否已在剖面圖上示意,標高是否在剖面 上注明,或在附注中說明。如室內地面有幾種不同標高時

22、,防潮層位置的 變化是否與建筑圖一致。 3.1.6 當與相鄰子項基礎相連或緊挨時, 有關的剖面是否已將相鄰子項的基礎表 示出來。各部分尺寸和標高有無矛盾。 3.1.7 管溝蓋板,過梁如采用標準構件,所有的標準圖集號是否已有說明。如為 單體設計的,則詳圖所在圖號是否已有說明。 3.1.8 附注中對基礎的材料,防潮層以下墻砌體的磚標號,砂漿標號,圈梁的混 凝土標號,鋼筋鋼號是否已有說明,選用是否恰當。 3.2 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聯合基礎或條形基礎 3.2.1 鋼筋混凝土基礎的各部分尺寸,配筋是否標注齊全。 3.2.2 基礎預留的柱,墻插鐵與上部結構詳圖的平面尺寸,標高,鋼筋直徑、 根數、排列、伸

23、上高度是否一致。 3.2.3 預留插鐵在基礎內的錨固長度是否足夠,是否安排了足夠的箍筋以固定 扦鐵的位置。 3.2.4 當為按構造時,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3.2.5 當與相鄰子項共用一個基礎時,其軸線關系,柱、墻尺寸,標高、插鐵 與子項的詳圖是否一致。 3.2.6 各不同截面和配筋的基礎梁的配筋是否均有表示,構造規定有無矛盾。 當僅用剖面表 示時,鋼筋的錨固要求是否有交代。 3.2.7 附注中對基礎的材料是否有交代,選用是否恰當。 3.3 鋼筋混凝土筏基、箱基 3.3.1 筏基底板,箱基底、頂板的配筋,是否符合有關規范規定的構造要求。 3.3.2 底板有地坑、地溝時,兩個方向的配筋是否都有交代

24、,頂板有留洞時,洞 口加筋是否符合要求。 3.3.3 墻的剖面圖中,其剖面號,剖視方向,截面尺寸與平面圖是否一致,沿高 度方向的尺寸,標高標注是否準確。預留插鐵與上部結構是否一致。 3.3.4 當不繪制墻的立面圖時, 墻的剖面數量是否足以表示各種不同類型墻的截 面和配筋,墻中洞口加筋或上下過梁的配筋是否交代清楚。 3.3.5 當繪制墻面的立面圖時, 其軸線尺寸與平面圖是否一致, 高度方向尺寸, 標高是否準確,門窗洞尺寸、標高與建筑圖是否一致,各部分的配筋是 否標注準確。 3.3.6 筏基的梁一般應按上部結構梁同樣的要求繪制,當僅用剖面表示時,各 支座處梁的錨固要求是否表示清楚。 3.3.7 附

25、注中對材料要求是否恰當。 3.4 樁基 3.4.1 樁詳圖各部分尺寸,配筋數量與深度是否標注齊全。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3.4.2 樁頭插入承臺的深度,鋼筋的錨固是否符合要求。 3.4.3 樁臺各部分尺寸,配筋是否標注齊全,當有預留插鐵時,插鐵的錨固,與 上部結構是否一致。 3.4.4 附注中對材料的要求, 預制樁的打樁要求。 灌注樁的成孔要求是否恰當。 常見常見的問題的問題: (1) 基礎剖視方向與平圖圖不一致,室內外方向反置。 (2) 軸線關系與平面圖不一致。 (3) 剛性基礎挑出尺寸不符合材料剛性要求。 (4) 管溝支承處挑舌尺寸,配筋不符合構造要求,管溝板下未留出坐漿厚度, 蓋板面上留出

26、厚度與建筑地面做法要求厚度不一致。人孔蓋板板面做法不 符合建筑要求。 (5) 防潮層未表示,或與建筑要求不一致。 (6) 緊挨著的相鄰子項基礎未表示,或有矛盾。 (7) 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挑出尺寸大于750毫米, 獨立基礎尺寸大于3000毫米, 鋼筋未按要求切斷一部分造成浪費。 (8) 預留插鐵在基礎內錨固長度不夠,插鐵伸出分部與上部結構有矛盾。 (9) 短柱基礎配筋不符合構造要求,或未經計算。 (10) 箱基頂、底板、筏基底板支座配筋未按要求部分連通配置,或不適當地全 部拉通配置。 (11) 樁頂鋼筋錨入樁臺長度不夠。 4 結構布置圖結構布置圖 4.1 結構平面圖的方向與建筑圖的平面方向是否

27、一致。 4.2 縱、橫柱網,承重墻的軸線號是否齊全,與建筑圖是否一致。 4.3 柱距(開間) 、跨度(進深)尺寸,分段尺寸,總尺寸是否齊全,與建筑圖 是否一致 4.4 墻身(承重墻)厚度,柱子尺寸與軸線關系是否標注清楚,與建筑圖是否 一致。 4.5 鋼筋混凝土墻、柱編號是否齊全,與基礎平面圖是否一致。 4.6 平面的縱、橫方向是否都有小剖面,所注標高是否與建筑圖的毛面標高一 致。 4.7 樓板標高有變化處是否都有小剖面表示標高變化情況,所注標高、板的輪 廓范圍與建筑圖是否一致。 4.8 所有預留洞、預埋件是否已標注清楚、準確。凡需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工種 配合施工預留、預埋的,是否已在附注中或總說

28、明中交代清楚。 4.9 當采用現澆板結構時: 4.9.1 現澆板的編號 (當有相同的其他板要引用時) 、 板厚是否標注清楚、 準確。 4.9.2 板配筋的編號有無重號、缺號。 4.9.3 各洞口的加筋是否已表示,是否正確。 4.9.4 分布鋼筋的直徑間距是否有交代,是否正確。 4.10 樓梯間詳圖是否已注明圖號。在詳圖和平面圖中所交代的有沒有重復, 漏缺和矛盾的。 4.11 陽臺、雨篷掛板等的位置標高與建筑圖是否一致,構件尺寸與標準圖集是 否一致。 4.12 伸縮縫、沉降縫、抗震縫的位置、尺寸是否交代清楚,與建筑圖是否一 致。 4.13 當為磚混結構時: 4.13.1 如有構造柱時,構造柱的編

29、號、尺寸與建筑圖是否一致,與基礎平面圖 是否一致,構造柱的詳圖是否已有交代。 4.13.2 如樓層有圈梁時,圈梁平面示意圖與詳圖是否一致。 4.13.3 門窗洞的位置、 大小與建筑圖是否一致。 所選用過梁的承載能力是否足 夠,選用的形式與建筑立面要求是否一致。 4.14 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 4.14.1 梁的編號是否已標注齊全、準確。梁的截面尺寸、寬度與軸線的關系 是否已表明、準確。 4.15 附注中對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標號、鋼筋等級、未表明的鋼筋錨固長度、 通長鋼筋的接頭要求等是否均已交代無誤。 常見的問題常見的問題: (1) 門窗洞口尺寸與建筑圖不一致,所選用過梁的承載能力與上部結構受力

30、不 一致,過梁形式與建筑要求不一致。 (2) 樓板面標高與建筑毛面標高不一致。 局部升高或降低樓板的標高、 范圍 (如 廁所、過梁、陽臺等)與建筑圖不一致。 (3) 樓板面標高變化處板的負筋未斷開,仍按標高相同的平板處理。 (4) 各構造筋如板的端支座負筋,板非受力方向梁上負筋等配筋過多。 (5) 統一注明的板分布鋼筋不符合某些配筋很大的板的要求。 (6) 統一的洞口加筋不符合某些受力大的板的要求。 (7) 陽臺、雨蓬和其他挑板的板厚不夠,撓度有問題,鋼筋在支座內的錨固不 夠或構造不當,傾復不夠或構造不當。對模板支撐能拆除的時間沒有提出 要求。 (8) 構造柱、圈梁截面的配筋不當,一般是截面過

31、大,配筋過多。 (9) 樓梯間處的配筋與樓梯間詳圖所表示的不連續,有矛盾。 5 柱詳圖柱詳圖 5.1 柱縱剖面圖中對柱每層樓板面標高,高度的分段尺寸,鋼筋接頭位置、長 度、鋼筋的錨固要求,沿高度方向各區段的箍筋直徑、間距、尺寸范圍等 是否標注齊全、準確。 5.2 節點區的尺寸與柱子各方向相交梁的尺寸是否一致。 5.3 柱子每層是否都有相應的剖面表示截面尺寸、配筋,與平面圖表示的是否 一致,節點區的箍筋形式是否另有交代。 5.4 縱向鋼筋的布置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箍筋的形式、 (是否有抗扭箍要求) 間 距是否符合構造要求。短柱的箍筋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5.5 鋼筋的編號有無重復、缺號。 5.6

32、附注中對混凝土標號、鋼筋種類是否有交代或已在總說明中說明。 5.7 豎向鋼筋焊接要求。 常見的問題:常見的問題: (1) 節點區尺寸未按所有與柱相交梁的最大尺寸考慮。 (2) 縱向鋼筋布置、箍筋形式間距不符合構造要求。 (3) 縱向鋼筋接頭不符合構造要求。 6 梁詳圖梁詳圖 6.1 梁縱剖面中,軸線號、軸線間(或支座間)的長度、支座寬度是否標注齊 全、準確,與結構平面布置圖是否一致。 6.2 沿縱剖面凡鋼筋布置有變化是否都有相應的橫剖面。 6.3 各橫剖面中梁的高、寬尺寸與平面圖上所注是否一致。 6.4 縱向鋼筋的布置、箍筋的形式(有否抗扭鋼箍)腰筋,拉結筋的布置是否 符合構造要求。 6.5

33、縱剖面中下部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上部負筋在端支座的錨固長度是 否已有統一交代或已標注清楚,是否正確。對于統一交代的,在個體梁中 所表示的鋼筋形狀是否與統一要求中的一致。 6.6 負筋的長度、負筋與跨中上部鋼筋的搭接長度是否標注清楚、正確。 6.7 彎筋、吊筋的位置、直段長度是否已注明或有統一交代。 6.8 各區段的箍筋直徑、間距是否標注清楚,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6.9 鋼筋編號有無重號、缺號。 6.10 附注中對混凝土標號、鋼筋種類是否有交代或已在總說明中說明。 6.11 水平鋼筋焊接要求及位置。 常見的問題:常見的問題: (1) 縱剖面中漏畫對橫向鋼筋(箍筋、吊筋)有要求的次梁。 (2)

34、 梁負筋長度未考慮荷載和跨度(彎矩包絡圖)而任意定為 1/3 本跨凈跨, 使負筋長度不夠。 (3) 鋼筋布置過密,下部鋼筋單排或兩排布置時凈距小于 25mm,上部鋼筋凈 距小于 30mm。 (4) 與主梁, 鋼筋混凝土墻、 柱整體相連的次梁支座構造負筋不符合構造要求, 如面積不夠,錨固不夠、長度過長。 (5) 簡支于磚墻上的次梁支座設置了不必要的負筋。 (6) 次梁與主梁同高時,支座處鋼筋未說明錨固要求。 (7) 梁橫剖面上表示的板、挑舌等與實際不符。 (8) 平面圖上梁各跨頂面有高差,梁詳圖中畫成同一標高。 7 剪力墻詳圖(包括電梯井剪力墻)剪力墻詳圖(包括電梯井剪力墻) 7.1 剪力墻平面

35、圖中墻與軸線的關系、 門洞、 墻垛的尺寸是否和建筑平面一致。 暗柱尺寸是否和暗柱詳圖一致,暗柱布置是否合理。 7.2 剪力墻立面圖中對墻每層樓板面標高,高度的分段尺寸,門洞尺寸是否標 注齊全、準確。設備預留洞(預埋管)的尺寸,標高是否和設備提供的資 料一致。 7.3 剪力墻立面和平面圖中相應構件的截面尺寸,配筋表示是否與平、立面一 致。 7.4 剪力墻縱橫向鋼筋的布置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橫向筋伸入暗柱的形式) 變 截面處的鋼筋的錨固、搭接是否交代清楚,是否符合構造要求。 7.5 連梁剖面圖中的鋼筋是否和剪力墻立面圖中表示的相符,連梁縱向鋼筋的 布置方式和錨固長度是否符合構造要求,連梁箍筋是否

36、已交待清楚或已在 總說明中說明。 7.6 當剪力墻立面圖分段繪制時,各段相連處有無矛盾。尢其應注意剪力墻與 基礎相連處有無矛盾。 7.7 當剪力墻上開洞錯開暗柱上,下對不齊時,墻體削弱部位是否已有加強措 施,預留洞、預留管處是否已有暗柱或鋼筋加強或已在總說明中說明。 7.8 當剪力墻比較簡單,僅畫平面時,應注意墻上留洞尺寸,標高是否交待清 楚準確無誤。連梁截面尺寸及標高與留洞尺寸是否矛盾。 7.9 附注中對混凝土標號,鋼筋種類是否有交代或已在總說明中說明。 常見的問題:常見的問題: (1) 剪力墻立面圖中多個標準層合并時,樓層標高與分段尺寸不一致。 (2) 剪力墻立面圖與平面圖或剖面詳圖中的鋼

37、筋編號不一致、配筋變化層不明 確。 8 樓梯詳圖樓梯詳圖 8.1 樓梯的平面尺寸、開間、進深、軸線號等與建筑樓梯圖是否一致, 與 結構平面圖是否一致。 8.2 剖面圖各部分標高、尺寸是否齊全、準確。各休息平臺處和樓層處的標高 與建筑毛面是否一致。 8.3 跑板、樓梯梁、柱、休息板的配筋構造是否合理、正確。 8.4 樓梯扶手、預埋件、預留洞等是否交代清楚,與建筑詳圖的要求是否一致。 8.5 附注中對混凝土標號、鋼筋等級是否有交代或已在總說明中說明。 常見的問題:常見的問題: (1) 樓梯平面圖的數量不夠,平面圖相應于什么標高處往下看不明確。 (2) 樓板、跑板、休息板的面層厚度往往各不相同,在計

38、算標高時未予區別, 使標高與建筑不一致。 (3) 跑板上下鋼筋在彎折處構造不當,鋼筋受力后產生外崩。 (4) 休息板與跑板厚度相差懸殊,跑板負筋過大。 (5) 樓層處休息板鋼筋與樓層平面圖中表示的鋼筋有矛盾,不銜接。 (6) 分布筋截面、數量不夠。 (7) 最下一步踏步平面與建筑圖不一致。 C :C :電氣評審要點電氣評審要點 1. 圖紙的全面、完整性 1.1 設計文件是否滿足國家有關規范規定、設計合同、公司設計標準、設計任 務書的設計范圍及設計深度。 1.2 圖紙的表示方法、圖例、符號、標注符合規定。 1.3 設計圖紙齊全、表述清楚;無錯誤、矛盾和遺漏等問題。 1.4 設計參數計算正確。 2

39、. 高、低壓變配電系統 2.1 符合國家及當地供電部門關于變配電設施的建設標準和規定。 2.2 變配電室設計符合供電方案的要求,深入負荷中心。 2.3 系統圖參數標注全面。 2.4 變配電設備選型采用性能及技術參數較先進、環保節能產品,經濟合理。 2.5 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已經經過實踐驗證;設備安全、可靠、運行靈活, 便于維護。 2.6 應根據工程的性質、負荷容量及當地供電部門要求考慮是否設置自備電源, 如需設置,根據所需負荷容量和經濟成本在 EPS 和柴油發電機組之間綜合考慮。 3. 動力及照明配電系統 3.1 低壓系統在滿足規范要求下減少配電級數。系統簡明。 3.2 設備間及豎井的設置在

40、滿足規范和使用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面積 3.3 暗裝配電箱、弱電箱所在墻體厚度滿足箱體厚度,避開結構墻柱。 3.4 配電系統圖標注詳細。 3.5 夜景照明和景觀照明的預留。 3.6 物業收費的供電計量安裝預付費電度表。 3.7 管線、橋架布置經濟、合理,表述完整。 3.8 戶內電氣配置合理,符合家具平面布置。插座、燈位、開關、空調溫控器等 滿足要求,位置合理,尤其是廚房等電器較多的地方。各種功能插座的高度。避 免強弱電位置上的沖突。 4. 防雷接地系統 4.1 防雷措施。 4.2 接地要求。 5.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5.1 消防控制室的位置平面布置。 。 5.2 系統配置、選型符合整體建筑的市場

41、定位。 5.3 系統圖全面詳細,標注出所有器件數量。 5.4 根據探測器保護半徑設置探測器。 5.5 與其他系統的接口方式及聯動關系。 5.6 管線、橋架布置經濟、合理,表述完整 5.7 滿足當地消防要求。 6. 通信系統(綜合布線) 6.1 機房的位置。 6.2 進線(路由)及內部管線。 6.3 容量。 6.4 戶內配置是否合理,符合家具平面布置。電話、信息等滿足使用要求。 6.5 設置家居智能箱。 7. 有線及閉路電視系統 7.1 機房的位置。 7.2 進線(路由)及內部管線。 7.3 節目源的選擇。 7.4 戶內配置合理,符合家具平面布置。電視插口滿足使用要求。 8. 建筑智能化系統 8

42、.1 智能化控制室位置,結合當地消防部門要求,可否與消防控制室共室。 8.2 機房的平面布置。 8.3 系統配置、選型符合整體建筑的市場定位。 8.4 系統先進、系統圖詳細。 8.5 平面圖全面完整。 8.6 室內對講機位置合理,操作方便。 8.7 管線、橋架布置經濟、合理,表述完整。 8.8 滿足當地管理部門的特殊要求。 9. 其他 9.1 各系統之間的接口到位。 9.2 電梯的土建設計條件滿足所選用電梯的要求,設計須與電梯廠家確認。 9.3 管線綜合做到各專業管線布置合理,滿足凈空高度的要求。 9.4 與其他專業配合、協調,無沖突。 D :D :景觀評審要點景觀評審要點 1圖紙的全面、完整

43、性 1.1 設計圖紙需滿足國家及地方有關規范規定、設計合同、公司設計標準、設計 任務書的設計范圍及設計深度。 1.2 圖紙的表示方法、圖例、符號、標注符合規定。 1.3 設計圖紙齊全、表述清楚;有無錯誤、矛盾和遺漏等問題。 1.4 設計參數計算正確。 2總體設計 景觀設計包含種植設計、豎向設計、道路設計、水體噴泉設計、駁岸擋土墻壘石 設計、給水排水設計、照明設計以及花壇、欄桿、游戲設備等設計。 21 種植設計 211 種植設計以植物造景為主,按功能分區,各分區需有機結合;面積大的 綠地需有花卉培育設施。 212 種植設計應選用適宜于生長的植物,并應符合綠地功能的要求。植物栽 植地位及標高應符合

44、植物的生長習性。 樹木與建筑物及管線間的距離, 應按照 北 京市綠化栽植規程的規定辦理 213 種植設計應形成人工植物群落,喬木與灌木、落葉樹與常綠樹、地被植 物及草坪配置適宜,四季有不同景色,并應不裸露表土。新設計種植的樹木,不 得影響原有綠化樹種的生長。 214 植物配置除觀賞外,應考慮游人遮蔭需要。遮蓋在步行道上的樹枝應高 于 2m,車行道上應高于 35m。 215 道路旁及兒童園內不得種植帶刺植物;兒童園內不得種植有毒植物;綠 地范圍邊緣種植不得影響鄰近建筑物的合理使用。 216 屋面綠化及垂直綠化 2161 屋面綠化必須根據屋面及建筑整體的允許荷載進行設計。 2162 屋面綠化不得導

45、致屋面漏水或滲水。 2163 垂直綠化不得影響建筑物墻身強度及屋面排水。 2164 室內需要保持干燥的建筑物,應有防潮措施,否則不宜種植攀緣植 物。 217 在道路彎道上、交叉口以及銜接道路的各種出入口種植樹木,必須滿足 行車的安全視距。 種植在道路分車帶、 分車島上的地被植物或灌木不得高于60cm, 回車道中心島種植物必須保證行車所需的安全視距。 22 豎向設計、擋土墻及駁岸 221 豎向設計必須整體連續,用地邊緣必須與周圍標高相銜接,內部應和路 面及水體密切配合,并有利于排水。 222 設計的地面標高必須保證擬栽植物能生長良好,保留樹木的原地面標高 不得更改,并需有良好的排水條件。 223

46、 設計地面坡度應穩定,不穩定的土坡應設擋土墻及駁岸。 224 設計的土方填挖量應內部平衡,并應利用原地形,減少土方工程量。原 地面標高過低,可進土加高。原地面土壤不適宜于種植應予調換,并應落實廢土 去向。 225 表面不規則的駁岸、擋土墻,其最小截面必須滿足結構要求。在常水位 以下的駁岸,宜采用規則的截面。 23 道路設計 231 綠地內道路以步行道為主。步行道最小寬度宜允許兩人交叉通過。寬闊 步行道應設置路障不允許車輛通行。 232 凡因養護或服務需要,綠地內部份道路可允許通車,該部份路面結構及 彎道半徑必須滿足通行的車輛要求,不能環行的車行道路必須有回車場地。 233 彎曲道路應有適當措施

47、、避免游人截彎取直,破壞草皮、地被植物或灌 木。 234 道路表面宜平整抗滑。道路標高應和地面相適應,并宜略低于兩旁地面。 235 道路縱坡應符合輪椅通行要求。 236 凡采用自然塊石作側石時,側石邊線及側石面標高須基本平整,不得有 銳利尖角凸出。塊面短邊大于 20cm 時,側石面標高允許有高差,但塊石頂面需 平整。 24 給水、排水及照明 241 給水設計 2411 綠地給水進水管位置及用水量須取得有關單位同意。用水量包括生 活、服務、灌溉及噴泉等所需用水。 2412 接入綠地內水體的給水管水嘴必須高于水體的常水位。接至封底水 體中部的管道應設在封底層上部。 242 排水設計 2421 雨水

48、及污水管道接人市政管道須取得有關單位同意。 2422 連接市政管道的雨水管道必須設閘門。綠地內水體出水管道接雨水 管必須設閘門。污水雨水合流管道的匯合點必須在水體出水管道閘門的下游。 2423 綠地排水應盡量采用地面排水及明溝排水。明溝溝底不得低于附近 高水位。 2424 通入水體的雨水管道,管頂不宜超過水體的常水位。 2425 封底水體出水口應設在池壁附近。 243 照明設計 2431 用電量包括生活、管理、服務、生產、灌溉、噴泉、照明以及節日 彩燈用電。 2432 晚間不開放的公共綠地,仍應設照明設施,但可適當降低標準。 2433 綠地照明應均勻;燈桿、燈型應與環境相協調,每根燈桿宜只裝一

49、 燈,燈具宜采用定型產品。 3施工圖深度要求 31 圖紙目錄需包含景觀設計所有施工圖紙。 32 總平面布置圖需包含 1) 、城市坐標網、場地建筑坐標網、坐標值 2) 、場地四界的城市坐標和場地建筑坐標(或注尺寸) 。 3) 、建筑物、構筑物等隱蔽工程定位的場地建筑坐標(或相互關系尺寸) 、名稱 (或編號) ; 4) 、道路和明溝等的控制點(起點、轉折點、終點等)的場地建筑坐標(或相互 關系尺寸)和標高、坡向箭頭、平曲線要素等; 5) 、指北針、風玫瑰; 6) 、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城市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的名稱、城市坐標網 與場地建筑坐標網的相互關系、補充圖例、施工圖的設計依據等 3.3

50、豎向設計圖包含 1) 、地形等高線和地物; 2) 、場地建筑坐標網、坐標值; 3) 、場地外圍的道路、鐵路、河渠或地面的關鍵性標高; 4) 、道路和明溝的起點、變坡點、轉折點和終點等的設計標高(道路在路面中、 陰溝在溝項和溝底) 、縱坡度、縱坡距、縱坡向、平曲線要素、豎曲線半徑、關 鍵性坐標; 5) 、擋土墻、護坡或土坡等構筑物的坡頂和坡腳的設計標高。 6) 、用高距 0.10-0.50 米的設計等高線表示設計地面起伏狀況,或用坡向箭頭表 明設計地面坡向。 7) 、說明欄內,尺寸單位、比例、高程系統的名稱、補充圖例等。 34 土方工程圖包含 1) 、地形等高線、原有的主要地形、地物; 2) 、


注意事項

本文(房地產開發公司施工圖評審要點示范文本(25頁).doc)為本站會員(大寶)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榕江县| 龙口市| 新宁县| 奎屯市| 吴江市| 惠水县| 彭州市| 平塘县| 兴宁市| 永仁县| 民和| 德州市| 类乌齐县| 科尔| 广灵县| 闸北区| 建始县| 丰都县| 兴义市| 丹凤县| 石家庄市| 五大连池市| 六安市| 辽宁省| 莲花县| 宁乡县| 武城县| 云浮市| 宾阳县| 余江县| 泰来县| 玉屏| 临夏市| 稻城县| 衡阳县| 宁夏| 义马市| 东海县| 天全县|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