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園為本教研制度建設項目的研究簡 報二OO八年第六期(總第19期) 2008年6月 上海市教委基教處 主辦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園本教研項目組 承辦 編者按:在園本教研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區縣的教研員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園本教研項目的實施過程不僅推進了區縣以及幼兒園教研的有效性,也促使廣大幼教教研員加速提升專業水平。在園本教研中提升教研員的專業素養 金山區教師進修學院 謝海英在倡導以園本教研建設為基點的今天,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全新的教研之窗,使我們教研員和教師共同經歷觀念的碰撞和行為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地遇到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沖擊著我們傳統的教研角色、改變著我們已有
2、的教研思路,挑戰著我們固有的教研方式,促使我們用研究的眼光不斷地反思和調整自身的教研過程。一、我們的問題從我們在園本教研中親歷的事件所引發的思考 故事:“聽的時候很有道理,做的時候卻不知道怎么去做”。一天,我們參加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活動主題為:學習與游戲的整合。教師就 “區角活動如何體現游戲性”的困惑進行求助。通過案例分析,大家一致認為,要在區角活動中體現游戲性,關鍵點在于材料的投放。那么,怎樣的材料能讓幼兒體驗游戲的快樂呢?經過了同伴合作和專家引領,達成的教研共識是:區角活動的材料投放要注重低結構化(讓幼兒可以探索、替代、自發練習、自發表現)。過了一段時間再到這所幼兒園,發現上次研究過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觀和變化,區角活動中的材料依然以高結構為主、活動中游戲性還是缺失。當再次和教師交流的時候,她們嘆出了自己的苦惱:“研討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做的時候卻不知道怎么去做”、“理念很新,但是在化為具體行為時又不知道怎么去化”。 思考:在園本教研中,我們要“有什么”、該“做什么”?教師的無奈觸動了我們教研深處的“痛”:教師為什么不會做、教師不會做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我們有沒有從教師的角度關注“你需要什么?”、我們有沒有從自身的角度思考“我有什么?”、我們有沒有和教師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