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目錄一、工程概況二、地質概況三、施工方法四、技術措施五、施工質量保證措施六、施工工期七、現場施工管理機構八、勞動力組織計劃九、施工機具計劃十、安全措施十一、現場文明施工措施十二、材料用量計劃表十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2 賀 龍 體 育 場 樁 基 施 工 方 案一、工程概況:見設計圖1、賀龍體育場改擴建工程,南邊為勞動路,東邊為芙蓉路,西邊為白沙路。2、此工程樁基為人工挖孔樁,南向S1S25 軸線設計總樁數94根,其中 800 為 30 根, 1200 為 49 根, 1400 為 3 根, 2500為 12 根,其他樁詳見設計圖。樁端持力層設計為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層,進入持力層 1.52.
2、5 米。設計護壁砼C20 礫 2,樁芯砼 C25 礫 3。南看臺部分在( F)軸方向原有鋼筋砼基礎,此處設計有人工挖孔樁,施工前應拆除原有結構挑出部分,并在原樁基礎鉆樁孔。在西向白沙路有白沙古井,施工時須采取措施。二、地質概況:根據地質資料,場地各地層特征由上往下依次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 Qml)主要有粘性土及不均勻含30%的砂石、磚塊等建筑垃圾組成。結構松散,層厚0.413.5 米。2、第四系新進沖積(Q4al)含有機質粘土:褐灰色,夾褐黃色,含少量石英砂粒,呈很濕,軟塑可塑狀態,層厚0.300.60 米。3、粘土( Qal) :褐紅色,褐黃色,具網紋結構,含少量碎石及鐵錳質結核,稍濕,
3、硬塑堅硬狀態,厚層2.0011.40米。4、粉質粘土( Qal) :褐紅色,夾灰白色,呈花斑狀,底部為褐黃色,含 20%左右石英砂粒和褐色鐵錳質氧化物,呈濕,硬塑狀態,分布于整個場地,層厚為0.44.5 米。5、中粗濤;黃褐色,主要成分為石英質,不均勻夾15%左右的3 粘性土,底部含礫砂,漸增多,呈很濕,中密密實狀態。分布于整個場地,層厚0.503.40 米。6、卵石:褐黃色,主要分成為石英質,不均勻夾30%左右的礫砂及粘性土,卵石大小不一,粒徑一般24 厘米,最大者15 厘米,呈亞圓狀,呈很濕,中密密實狀態,局部呈稍密狀態,各鉆孔均遇見,揭露厚度為0.75.20 米。7、第四系殘積( Qel)粉質粘土:褐紅色,紫紅色,系泥質粉沙和泥質礫巖殘積風化而成,呈濕,硬塑狀態,局部呈可塑狀態,揭露厚度為 3.505.90 米。8、第三系( E)強風化泥質粉砂巖:褐紅色,紫紅色,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