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產房應設置在與母嬰室和新生兒科(室)臨近,環境清潔、安靜,周圍無污染源,便于管理的相對獨立區域。二、產房的設施、環境條件與手術室要求基本相同。環境、物品的消毒管理及感染控制執行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的相關規定。三、布局合理,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區域之間標志明確,有實際屏障。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四、應設置隔離待產室(床)和隔離分娩室(床)。一個分娩室內最多設2張產床,每張產床使用面積不少于16m2.。五、配備流動水等手衛生設施,刷手間應臨近分娩室,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滅菌。新生兒使用的吸痰管等,應一嬰一用一滅菌,吸痰用0.9%氯化鈉注射液一嬰一瓶,
2、不得共用。六、建立感染控制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相關診療、護理技術規范、操作流程,并嚴格落實。七、凡進入產房人員必須先換鞋、更衣、洗手,外出更換外出服;助產人員按外科刷手法洗手。八、對患有或疑似傳染病的產婦,應隔離待產、分娩,按隔離技術規范進行護理和助產,使用后房間及所用物品嚴格進行終末消毒,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斷臍后的新生兒應用無菌巾保護,并直接送隔離嬰兒室或母嬰室隔離處理。九、醫務人員在診療、助產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手術預防醫院感染的措施,實施標準預防,并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和無菌操作技術。十、配備空氣消毒裝置,每日對空氣、地面、物體表面等進行清潔消毒,遇污染隨時消毒。地面濕式清掃;產婦分娩后及時進行室內清潔消毒。待產床、產床等床單元及平車每次使用后更換所有物品。十一、環境清潔,每日消毒,有記錄。按規定定期進行環境衛生學檢測。十二、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認真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轉運、交換、登記等工作。胎盤按病理性醫療廢物處置,低溫存放。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