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浦東新區合慶鎮總體規劃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1日創0)(含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頂規劃)COMPREHENSIVE PLAN AND GENERAL LAND-USE PLAN OF HEQING TOWN. PUDONG NEW DISTRICT. 2015-2040 THE SPECIAL PLAN FOR THE NEAR-TERM KEY PUBLIC INFRASTRUCTURES IS INCLUDED. 法定文件浦東新區合慶鎮總體規劃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NOHmtNOAO)前言總則第一節 編制背景第二節 規劃范圍與期限第三節 規劃依據第四節 規劃效力第五節 上位規劃要求第六節
2、 現狀用地情況第一章 空間發展戰略第一節 規劃理念與規劃思路第二節 發展目標第三節 鎮村體系第四節 空間結構第五節 土地使用第二章 土地綜合利用第一節 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第二節 生態保護紅線第三節 城市開發邊界第四節 文化保護紅線目錄GRAPH第三章 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第一節 公共服務第二節 住房保障第三節 公共空間第四章 單元規劃第一節 單元劃分第二節 城鎮單元第三節 郊野單元第五章 近期實施第一節 近期重點發展區域第二節 近期重點建設項目圖紙前言PREFACE合慶鎮由原合慶鎮和蔡路鎮合并而成,位于浦東新區東側,東臨長江入海口。近年來,全鎮的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村莊改造碩果
3、累累,雙增工作實現新突破;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村鎮建設再上新水平;社會保持穩定和諧,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文明水平不斷提升,社會管理取得新成效;政府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群眾得到新實惠。合慶鎮先后被評為“國家級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上海市文明鎮”等榮譽稱號。同時,合慶鎮的發展也面臨嚴峻的考驗,鎮域內大型市政設施的影響以及機場等環境影響的限制,造成環境污染和規劃難以落實等問題。浦東新區合慶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5-2040年) 編制按照市下發的新市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要求和成果規范(試行)。編制過程中充分征詢了市、區、鎮相關部門意見,注重公眾參與,經鎮人大審議通
4、過,最終形成本次浦東新區合慶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5-2040年)規劃成果。第一節 編制背景第二節 規劃范圍與期限第三節 規劃依據第四節 規劃效力第五節 上位規劃要求第六節 現狀用地情況本次合慶鎮總體規劃按照新的編制規范,在文本中加入說明性文字(楷體)和分析類圖紙。本章中除明確規劃范圍、期限等內容外,總結現狀評估主要結論,結合上位規劃要求,以問題為導向,提出重點關注問題,并在后續章節中一一落實。總則GUIDELINES6Guidelines第一節 編制背景一、上海市開展新一輪總體規劃2014年5月,上海市第六次規劃和土地工作會議上,部署了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相關工作安排。20
5、15年底,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綱要獲住建部原則通過。新一輪總體規劃強調發展模式的轉型,在用地規模和人口規模底線約束的條件下,向內涵式發展轉變。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的基礎上,到2040年將上海建設成為卓越性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市。上海將成為一座創新之城、生態之城、人文之城。二、合慶自身發展面臨轉型1. 環境約束倒逼轉型多方面環境資源約束要求合慶鎮轉型發展。資源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條件,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有充裕的資源作為后盾和良好的環境作保證。2. 區域協調有利轉型上海市新一輪總體規劃提出,以生態基底
6、為約束、以重要的交通走廊為骨架,加強城鄉統籌和布局優化,形成“網絡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的大都市區空間體系。過去的發展中,浦東各鎮存在產業同構、同質競爭的現象,且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土地發展碎化、人口不完全城鎮化的現象,整體的發展水平受到限制。因此需要不斷健全市場機制,打破行政區劃的局限,促進生產要素在區域間自由流動,以實現整體共贏。在上海市新一輪總體規劃的初步方案中,合慶未來需要進一步與川沙、唐鎮、曹路實現鎮際協調,方才有利于合慶鎮由郊區傳統鄉鎮向高品質城鎮社區轉型。3. 資源稟賦支撐轉型合慶鎮擁有上海市域范圍較長的生活性濱海岸線資源,特別是G1501以東大量的農用地和一些高品質的農家樂
7、設施為進一步增強“文化體驗+鄉村休閑”的農村內涵提供了可能,有望成為離中心城區最近的郊野公園,而附近的三甲港濱海旅游度假區、華夏旅游文化度假區也提供了良好的休閑旅游資源;鎮域內部還有合慶工業園區、張江光電子產業園、金橋出口加工區南區等產業地塊,光電子、生物醫療等高技術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科技含量和研發比重均較高,有望成為具有一定特色的高科技產業社區。總則7第二節 規劃范圍與期限1. 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包括合慶鎮行政轄區內所有區域,總用地約42.8平方公里。2.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至2040年。其中:近期為2015-2020年,遠期為2020-2040年。合慶鎮區位分析圖8Guidelines第三
8、節 規劃依據1. 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規范、技術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令第146號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1999年)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999年)上海市城鄉規劃條例(2010年)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標準(GB50137-2011)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上海市新市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技術要求和成果規范(試行)(2015年)2. 相關規劃成果及政府文件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綱要上海市基本生態網絡結構規劃(2009-2020)上海市浦
9、東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修改(滬府【2014】16號)上海市浦東新區總體規劃修編(2011-2020年)(上報稿)浦東新區合慶鎮城鎮總體規劃(2010年修改版)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郊野(PDHQ001)單元規劃(2014-2020年)總則9第四節 規劃效力本規劃一經批準應當作為合慶鎮鎮域內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專項規劃等下位規劃的編制依據。下位規劃應當落實本規劃明確的鎮域總體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和公共空間及各項設施安排等,并按照單元規劃的直接指導進行深化。下位規劃應在符合單元規劃確定的整單元用地規模和結構、功能布局、建筑總量、空間形態等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如對上述內容
10、進行跨單元平衡的,需同步編制跨單元平衡方案。下位規劃應當優先保障公共空間、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落地,在滿足配置標準的前提下,可對具體用地布局和建設規模進行深化。10Guidelines第五節 上位規劃要求上海新一輪總體規劃戰略導向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綱要中,未來上海將聚焦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視角,謀劃上海全球城市發展格局,以生態基底為約束、以重要的交通走廊為骨架,加強城鄉統籌和布局優化,形成“網絡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的大都市區空間體系。浦東濱江沿海戰略協同區將加強生態環境改善,強化濱江沿海生態屏障,強化G1501以東地區的上海市級濱
11、江沿海生態屏障。在城鄉空間體系中,規劃建立“主城區新城新市鎮村莊”的城鄉體系,其中主城區由中心城和中心城周邊寶山、虹橋、閔行、川沙4個主城片區組成,主城片區在強化城市生態安全、防止城市蔓延的同時,加強地區的規劃和管理,優化和提升功能和品質,與中心城共同發揮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作用。主城片區中的川沙片區強化國際旅游、休憩等功能,加強和全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總則11建設用地規模超過規劃控制目標。現狀建設用地規模大大超過了合慶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對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24.6平方公里的要求。根據2014年二調用地數據,合慶鎮鎮域面積42.83平方公里,建設用地2
12、8.12平方公里,農用地10.80平方公里,未利用地3.91平方公里。合慶鎮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圖(注:資料來源于地籍處2014年二調用地數據)第六節 現狀用地情況12Guidelines合慶鎮土地利用現狀表(2014年)用地分類現狀面積(公頃)鎮域城市開發邊界內城市開發邊界外農用地耕地752.08197.48554.60 林地158.7633.52125.24 其他農用地169.1033.92135.18 小計1079.94264.91815.03 建設用地商服用地258.80233.4725.33 工礦倉儲用地839.29487.10352.19 公共設施、建筑用地571.04360.6721
13、0.37 城鎮住宅用地162.40131.8230.58 農村宅基地694.41242.77451.64 交通運輸用地232.79105.34127.45 水利設施及特殊用地53.0014.8738.13 小計2811.731576.051235.68 未利用地河流水面349.5677.73271.83 其他未利用地41.316.4834.83 小計390.8784.21306.66 合計4282.541925.17 2357.37 注:本表根據全國土地分類(試行)(國標)中的城鄉用地分類。表中數據來源于地籍處2014年二調用地數據,反映土地權屬性質。與地面建筑物的實際使用性質存在一定差異。總
14、則13合慶鎮土地使用現狀分析圖根據土地使用情況調查,合慶鎮建設用地26.41平方公里,水域及未利用地3.28平方公里。現狀建設用地中,城鎮建設用地20.64平方公里,農村居民點5.77平方公里,農用地13.13平方公里。14Guidelines合慶鎮土地使用現狀表(2014年)注:本表根據上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技術準則中的城鄉用地分類及代碼。表中各類用地反映所見的實際使用性質。斜體顯示的各項用地比例為占建設用地的比重,其他比例為占總用地面積的比重。用地性質城規用地代碼鎮域范圍鎮域范圍城市開發邊界內城市開發邊界內城市開發邊界外城市開發邊界外用地面積(公頃)用地比例(%)用地面積(公頃)用地比例(%
15、)用地面積(公頃)用地比例(%)建設用地城鎮建設用地居住用地R169.52 6.4149.35 9.620.17 1.9其中住宅組團用地Rr125.00 114.00 11.00 社區服務設施用地RC25.07 16.88 8.19 基礎教育設施用地RS19.45 18.47 0.98 公共設施用地C206.21 7.8153.91 9.952.30 4.8其中行政辦公用地C11.89 1.59 0.30 商業服務設施用地C296.51 89.87 6.64 文化娛樂用地C30.00 0.00 0.00 體育活動用地C40.00 0.00 0.00 醫療衛生用地C50.69 0.69 0.00
16、 教育科研用地C623.72 12.54 11.18 文物古跡用地C70.00 0.00 0.00 商務辦公用地C877.85 48.42 29.43 其他公共設施用地C95.55 0.80 4.75 工業用地M692.53 26.2385.68 24.7306.85 28.4倉儲用地C65142.65 5.494.25 6.048.40 4.5對外交通用地T186.05 7.085.20 5.5100.85 9.3道路廣場及交通設施用地 S28.94 1.121.20 1.47.74 0.7市政設施用地U214.50 8.1209.88 13.54.62 0.4綠地G170.67 6.581
17、.61 5.289.06 8.2其中公共綠地G135.41 7.47 0.527.94 2.6特殊用地D37.74 1.45.21 0.332.53 3.0在待建用地215.05 8.1213.60 13.71.45 0.1城鎮建設用地小計2063.86 78.11399.89 89.8663.97 61.4農村居民點用地E6577.16 21.9159.46 10.2417.70 38.6建設用地小計2641.02 61.71559.35 81.01081.67 45.9農用地農用地小計1313.45 30.7287.79 14.91025.66 43.5水域和未利用地河湖水域305.25
18、65.66 239.59 灘涂葦地6.53 5.08 1.45 其他未利用土地16.29 8.12 8.17 水域和未利用地小計328.07 7.778.86 4.1249.21 10.6總計4282.54 100.01926.00 100.02356.54 100.0總則15合慶鎮兩規合一現狀分析圖合慶鎮兩規合一現狀用地分析表( 2014年)二調更新為建設用地,現二調更新為建設用地,現狀調查為非建設用地狀調查為非建設用地二調更新為非建設用地,二調更新為非建設用地,現狀調查為建設用地現狀調查為建設用地二調與城規建設用地性質二調與城規建設用地性質不一致不一致用地面積(公頃)用地面積(公頃)170
19、.71170.71233.64233.64404.35404.35注:本表根據上海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技術準則和全國土地分類(試行),對兩規合一中存在差異的用地比對,主要體現在綠地、道路交通用地、對外交通用地、設施農用地、市政用地等幾類。根據上海市新一輪總體規劃綱要,主城區范圍外擴,浦東東部地區將圍繞川沙一體化發展。合慶鎮將承接川沙的功能輻射,合理確定未來發展方向,優化鎮域空間布局,明確城鄉體系、功能片區的發展要求,促進地區協同和城鄉統籌發展。第一節 規劃理念與規劃思路第二節 發展目標第三節 發展規模第四節 鎮村體系第五節 空間結構第六節 空間布局第一章 空間發展戰略CHAPTER ONE SPA
20、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18Chapter On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第一節 規劃理念與規劃思路一、踐行生態優先,錨固生態網絡格局和城市增長邊界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綱要,合慶鎮域范圍內涉及濱江沿岸生態屏障和多條重要生態廊道,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在合慶鎮總體規劃編制中需秉承“生態優先”的規劃理念,錨固生態網絡格局和城市增長邊界,進一步提升生態空間的品質并加強環境保護和整治,治理大氣、水、土壤等污染。二、立足區域視野,促進功能定位提升和空間布局優化按照區域一體,城鄉統籌的原則,全市形成“一城四翼、多心開敞”的
21、市域空間布局結構。合慶鎮位于中心城周邊地區,要進一步提升城鎮化質量,融入主城區,成為中心城周邊地區的高品質小鎮。三、聚焦更新轉型,引導產業轉型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推進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優化功能布局是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重大課題。加強產業與生活的空間融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為導向,形成“產業基地-產業城區-產業社區”+“零星工業用地”的“3+1”的產業園區空間體系。順應全市總規導向,實現合慶工業區及光電子產業園向產業城區和產業社區轉型,增加居住、商業、辦公等城市功能;升級現有產業,形成產、學、研、居功能復合的城市社區。注重老鎮區的城鎮更新,構建以人為本的社區生活圈。逐步構建步行15分鐘可達、適宜的城鎮
22、社區生活圈網絡,平均規模約3-5平方公里,服務常住人口約5-10萬人,配備生活所需的文教、醫療、體育、商業等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生活圈內設置社區中心,作為生活圈內的綜合服務和公共活動中心。以500米步行范圍為基準,配置滿足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基本需求的日常生活服務設施。構建無障礙、網絡化的步行系統,串聯居住區、公交站點、若干服務中心以及就業集中點,形成安全、舒適的慢行環境。鄉村社區結合村莊布局,集中配置符合農村生活生產特點的各類服務設施,構建社區生活圈網絡,提升鄉村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第一章空間發展戰略19四、強化特色塑造,培育郊野公園和濱水空間風貌營造作為浦東東部的濱海特色
23、鎮,需要進一步強化其特色塑造。G1501以東地區是合慶鎮重要的生態屏障,濱海特色顯著且能較好體現浦東中東部農村郊野風貌,有潛力打造為濱海特色的城市郊野公園,結合附近的三甲港海濱旅游度假區、華夏文化旅游度假區等旅游休閑設施,可形成浦東中東部重要的休閑組團。G1501以西地區圍繞新鎮區城市空間的落實,應充分依托川楊河和浦東運河,引導新鎮區的特色空間塑造。因此,在新鎮區規劃中要進一步研究總體城市設計及川楊河和浦東運河濱水空間,營造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公共空間品質較高的新鎮區。在產業園區的轉型過程中亦需要注重張家浜、浦東運河濱水空間的打造,將綠地系統向產業區進行滲透。川楊河兩畔綠地九段沙濕地三甲港海濱
24、樂園20Chapter On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第二節 發展目標一、功能定位合慶鎮規劃成為浦東新區東北部以生態休閑功能為主導的宜居型濱海特色鎮。其中G1501以東地區強化生態主導功能,錨固生態空間,形成市級濱江生態屏障,適當發展郊野游憩、農業觀光等功能。二、發展目標通過“兩個減量”(發展規模減量化、環境影響減量化)、“兩個提升”(效率提升、品質提升)引領合慶鎮整體轉型,打造浦東新區中遠郊城鎮轉型發展示范區,即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區、城鎮化模式轉型示范區和產業轉型發展示范區。其中,通過環境綜合整治和郊野公園建設打造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區,通過城市更新(老鎮區、產
25、業區)、公共服務與公共空間提升打造城鎮化模式轉型示范區,通過促進農業規模化、工業提能轉型以及休閑度假產業繁榮壯大等方式打造產業轉型發展示范區。同時充分發揮現有的濱海岸線資源優勢,打造上海東部的濱海特色鎮。三、發展方向鑒于市政項目以及浦東國際機場新建跑道的負外部性影響,鎮域范圍內可供發展的用地較為有限,特別是老鎮區周邊已無拓展空間。同時,西南方向川沙新鎮的能級和地位進一步提升,可為合慶鎮提供高等級的城鎮服務。因此,合慶鎮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為西南向。第一章空間發展戰略21二、用地規模上海市浦東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修改(滬府【2014】16號)中,合慶鎮至2020年建設用地總
26、規模控制在2460公頃以內。其中,集中建設區內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096公頃以內。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40)綱要中提出貫徹土地利用“總量鎖定、增量遞減、存量優化、流量增效、質量提高”的總體原則,按照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要求,浦東新區目前劃定的“瘦身”后城市開發邊界方案中,合慶鎮的城市開發邊界規模為1926公頃。22Chapter On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第三節 鎮村體系一、現狀鎮村體系:一主一副多點合慶鎮現狀鎮村體系以合慶鎮區為“一主”,蔡路集鎮為“一副”,鎮域范圍散布的29個行政村為“多點”的鎮村體系。G1501西側的農村居民點
27、以靠近東川公路集聚建設;G1501以東地區的農村居民點相對較為分散,平均占地規模也更大,同時受G1501和滬通鐵路影響較大。合慶鎮鎮村體系現狀圖勝利居委向陽村勤奮村朝陽村前哨村向東村青四村友誼村春雷村勤昌村建光村海塘村勤儉村營房村華星村益華居委蔡路居委躍進村勤益村蔡路村大星村青三村慶星村永紅村東風村躍豐村共一村奚家村慶豐村紅星村直屬村益民村合慶居委慶南居委慶東居委合慶鎮區蔡路社區居委村莊圖圖 例例第一章空間發展戰略23二、村莊布點規劃原則合慶鎮的村莊發展受周邊負外部性市政設施影響較大,在合慶鎮向生態休閑功能為主導的濱海特色鎮轉型過程中,村莊布點也要順應這一趨勢。通過識別合慶鎮村莊發展的主要問題
28、和特征,結合村莊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演化趨勢,將29個行政村劃分為保留整治和集中居住兩種,其中保留整治村分為一般村和特色村。合慶鎮規劃鎮村體系人口規模規模等級規模等級名稱名稱人口規模人口規模( (萬人萬人) )新市鎮鎮區新鎮區(合慶南社區)4老鎮區1.3社區蔡路社區0.2川沙北社區2產業園區集中居住點勝利居委0.5保留整治村一般村永紅村、躍豐村、友誼村、青四村特色村直屬村村莊區位條件農村居民點分布人口與社會結構農村產業用地農村風貌與環境主要問題與特征識別村莊發展的外部環境村莊內部演化趨勢村莊布點導向及規劃一般村集中居住村特色村合慶鎮村莊布點規劃技術路徑保留整治村24Chapter One: S
29、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合慶鎮鎮村體系規劃圖三、規劃目標:集聚發展、特色引導考慮到本地農民較強的城鎮化意愿,以及遵循節約集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和鄉土文化特色的原則,23個行政村的農民進鎮區居住;5個行政村保留整治(含1個特色村)。城市開發邊界內規劃人口7.5萬,外圍農村0.5萬,整體實現城鎮化率93.75%。保留村注重保護、延續原有的鄉土風情、風貌、文化,適當修復,持續更新。四、規劃鎮村體系:兩主兩副多點形成“兩主兩副多點”的規劃鎮村體系。其中“兩主”為合慶老鎮區和合慶新鎮區,具有服務鎮域的綜合職能;兩副為蔡路社區和川沙北社區,其中蔡路社區維持原老鎮區服務周邊村居
30、的綜合服務功能,川沙北社區以居住職能為主,多點為配套產業園區的勝利新社區和部分村莊。新市鎮鎮區社區集中居住點村莊合慶老鎮區合慶新鎮區川沙北社區蔡路社區勝利新社區直屬村青四村友誼村永紅村躍豐村圖圖 例例第一章空間發展戰略25第四節 空間結構一、規劃空間結構:三軸、四帶、五組團規劃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同時強化浦東運河、張家浜、川楊河三條線型生態廊道(50-100米),形成合慶鎮域疏密有致的“城鎮-生態-濱海”的空間發展格局。具體形成“三軸、四帶、五組團”的鎮域空間結構,功能組團式發展,強化濱江沿海生態屏障。三軸為“G1501發展軸、高科東路發展軸、龍東大道發展軸”;四帶為“川楊河濱水綠帶、浦東運河濱
31、水綠帶、張家浜濱水綠帶和防護綠帶;五組團為“產業城區、城鎮綜合區(含新鎮區、老鎮區、蔡路社區和川沙北社區)、郊野游憩區、農業生態區以及市政協調區”。合慶鎮規劃空間結構圖新鎮區老鎮區川沙北社區蔡路社區26Chapter On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二、重點地區分區發展指引1. 城鎮綜合區1.1 新鎮區(合慶南社區)(1)功能定位生態和諧、環境優美、設施完備、活力高效的高品質生活社區。(2)規劃導向注重浦東運河和川楊河濱水生態空間的打造;承接川沙的功能輻射,在交通聯系和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加強與川楊河以南地區的聯接共享。1.2 川沙北社區(1)功能定位屬于川沙新
32、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單元,主導功能為居住和社區服務配套。(2)規劃導向注重濱水生態空間的打造;配套設施統籌考慮合慶實際居住人口和川沙臨近居民的需求。1.3 老鎮區(原合慶集鎮)(1)功能定位以城鎮居住、商貿會展、旅游休閑功能為主、注重有機更新的城鎮社區。(2)規劃導向注重老鎮區的城鎮更新,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構建社區生活圈;增加綠地開敞空間,構建無障礙、網絡化的開放空間系統,提升公共空間品質;逐步推進有機更新,注重老舊住區的綜合提升改造策略。第一章空間發展戰略271.4 蔡路社區(原蔡路集鎮)(1)功能定位保留老鎮區的居住和服務功能,規模適當縮減的城鎮居住社區。(2)規劃導向加強與新鎮區設施共享互
33、通;逐步推進有機更新,注重老舊住區的綜合提升改造策略;增加綠地開敞空間,提升公共空間品質。2. 產業城區(1)功能定位順應全市總規導向,實現合慶工業區及光電子產業園向產業城區和產業社區轉型,增加商業、辦公等城市功能;升級現有產業,形成產、學、研功能復合的產業社區。(2)規劃導向強化張家浜、浦東運河兩側生態廊道的控制。產業發展上:都市型產業區調整產業結構,強調內涵提升。整體上加強園區的公共服務配套,打造產城融合的都市型產業園;研發型產業區打造成以研究創新為特色的,以光電子、生物醫療為主導產業的研發區,適當引入商業辦公等城市功能。在空間上形成由內向外分別為研發型產業-都市型產業-綜合整治區-傳統居
34、住區的圈層式格局。3. 郊野游憩區(1)功能定位水上云林,海濱綠舟,充滿綠野生機的濱海生態型森林郊野公園。(2)規劃導向G1501東側,規劃重點強化生態空間和農林旅游休閑功能,在立足建設市級濱江生態屏障、“張家浜、川楊河、浦東運河”三條生態廊道和高科東路以南生態綠心的基礎上,將結合華夏文化旅游區、林克司地塊等現狀設施,統籌郊野地區農業生產、旅游休閑、生態保護和公共設施建設,打造形成以生態、休閑、旅游為特色的濱海生態型森林郊野公園。28Chapter On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4. 農業生態區(1)功能定位結合村莊歸并和基本農田規劃,在高科東路以北、東川公
35、路以西形成規模化的農業生態區。(2)規劃導向根據上海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理念,以及浦東新區對農業發展的有關要求,合慶鎮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為實現規模化、高效化和生態化的農業生產。該區域將以水稻種植為主,蔬菜種植為輔。并結合現有的生態公益林、河流水域等生態資源,加強生態保護,強化浦東運河兩側生態廊道的控制,塑造良好的農業生態景觀。涉及到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復墾為耕地,特別是劃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要注重復墾耕地質量。5. 市政協調區(1)功能定位圍繞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與周邊其他市政設施協調布局,保證生態安全 。(2)規劃導向根據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專項規劃 ,規劃在現狀白龍港污水處
36、理廠的西北和西南部各新增一處提標改造用地。另外,在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東北部規劃一處張家浜東泵閘,在張家浜北側為已批的上海建材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其他用地作為發展備用地,后續將統籌安排用地功能和布局。該區域應落實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周邊300米防護林帶的控制要求,同時強化張家浜兩側生態廊道的控制。第一章空間發展戰略29第五節 土地使用規劃至2040年,合慶鎮總建設用地2197.7公頃,其中城市開發邊界內建設用地1833.7公頃,占比為83.4%;城市開發邊界外建設用地364公頃,占比為16.6% 。規劃至2040年,居住用地面積為368.2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17%;工業、研發類用地面積333.3公
37、頃,占總建設用地的16%,城市開發邊界外198用地全部減量;綠地面積245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11%;市政用地面積270.2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12%,其中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用地約260公頃。另外,城市開發邊界外保留22.5公頃的宅基地。規劃城鎮發展備用地(留白)用地109.1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5%,主要位于張家浜北側、G1501以東地區。城鎮發展備用地為功能待定區域,需在后續相關規劃中予以明確。城市開發邊界外建設用地364公頃,扣除道路、市政、特殊用地和綠地外,村莊建設用地規模45.3公頃,共涉及東風、勤奮、海塘和向東四個鄉村單元。本次規劃各鄉村單元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和海濱路線型為示意性,在
38、總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結合后續的合慶鎮郊野單元(郊野公園)規劃作實調整。合慶鎮土地使用規劃圖根據未來合慶鎮的人口規模和空間布局,統籌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公共空間、道路交通、市政公用等的配置要求,健全完善各系統網絡,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打造城鄉風貌特色。第一節 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第二節 生態保護紅線第三節 城市開發邊界第四節 文化保護紅線第二章 土地綜合利用CHAPTER TWO COMPREHENSIVE LAND USE32Chapter Two: Comprehensive Land Use基本農田和建設用地管制圖第一節 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一、基本農田保護依據區(縣)、鎮(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
39、劃(2010-2020年)調整完善工作方案中關于基本農田的相關要求和浦東新區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調整完善初步方案,合慶鎮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358公頃,其中A類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52公頃,B類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06公頃。合慶鎮現狀耕地面積752.08公頃,由于城市開發邊界調整,約有197.26公頃耕地位于城市開發邊界內,其中74公頃為浦東新區于2014年上報的永久基本農田。根據合慶鎮未來發展需求、郊野公園建設、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擴建、村莊遷并、道路建設等,結合基本農田劃示最新要求,規劃對2014年已上報且位于城市開發邊界外的永久基本農田圖斑進行保留,納入A類基本農田,并在城市開發邊界
40、外補劃了74公頃A類基本農田,主要為合慶鎮西側的現狀耕地(下圖中的02、03、08區域),另劃定106公頃B類基本農田。第二章土地綜合利用33二、耕地保護合慶鎮現狀耕地規模752公頃,至2040年合慶鎮耕地規模932公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52公頃。根據規劃方案,預計建設占用耕地484.82公頃。通過土地整理、復墾等綜合整治手段,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促進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按照耕地“占一補一”的原則,通過土地整治可補充耕地的量為664.82公頃,其中土地整理補充耕地2.69公頃,土地復墾補充耕地661.41公頃,主要為城市開發邊界外的現狀宅基地和198工業用地。合慶鎮基本農田保護區共
41、15片,總面積為556公頃,位于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A類基本農田面積為203公頃,占A類基本農田總面積的80%。34Chapter Two: Comprehensive Land Use三、農業生產布局根據上海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理念,以及浦東新區對農業發展的有關要求,合慶鎮農業發展的主要目標為實現規模化、高效化和生態化的農業生產,發展多功能都市現代農業。在農業生產布局上將以水稻種植為主,蔬菜種植為輔,局部發展火龍果等區域特色經濟作物種植,農林苗圃和養殖等產業。并結合現有的生態公益林、河源水域、灘涂葦地等生態資源,以及郊野公園建設,發展休閑農業,加強生態保護,改善局部生態環境,塑造合慶良
42、好生態景觀。鎮域內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復墾為耕地,特別是劃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要注重復墾耕地質量。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加強農林水聯運布局考慮,為現代農業發展打好基礎。農業生產布局規劃圖休閑觀光農業區水果蔬菜生產區糧食種植區第二章土地綜合利用35生態紅線保護區圖第二節 生態保護紅線一、生態紅線劃定合慶鎮現狀生態用地包括林地、河湖水域、灘涂葦地等,面積分別為158.76公頃、349.56公頃、34.40公頃。合慶鎮遵循“以生態空間錨固城市開發邊界”原則,擬將城市開發邊界外區域全部劃定為二級生態紅線保護區,面積共計2357公頃,主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市級生態間隔帶、市級近郊綠環、灘涂。二級生態紅
43、線保護區內嚴守基本農田保護管控規則,結合白龍港污水處理廠防護林帶建設、生態環境改善、郊野公園建設等要求增植林地,并對河流水域進行整理、疏浚,提升整體生態環境品質。二級生態紅線保護區內應逐步實現工業用地減量、零星農村宅基地搬遷,其他建設用地相應進行減量。新增建設用地項目應為資源消耗低、環境影響小的用途,并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和用地功能,避免對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合慶鎮新增建設用地主要用于道路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宅基地歸并、郊野公園配套服務等。36Chapter Two: Comprehensive Land Use第三節 城市開發邊界一、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合慶鎮遵循建設用地總規模、城市
44、開發邊界“瘦身”的原則,結合合慶鎮空間布局、未來發展需求,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城市開發邊界范圍內為城鎮工礦用地區,面積為1926公頃,邊界范圍外以基本農田保護區、其他農地區和其他建設用地區,共計2357公頃。近期,建設用地總規模不得超過2380公頃,人均建設用地(可比)控制在177.9平方米以內;遠期,建設用地總規模不得超過2198公頃,人均建設用地(可比)控制在157.3平方米以內。城市開發邊界內,近期建設用地規模不得超過1638公頃,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可比)控制在127.2平方米,遠期建設用地規模不得超過1834公頃,人均城鎮建設用地(可比)控制在132.7平方米;城市開發邊界外,近期建設用
45、地不得超過742公頃,遠期建設用地規模不得超過364公頃。劃定城市開發邊界范圍的同時,劃定現狀已建區、規劃新增區、限建區,無禁建區。管制分區圖第二章土地綜合利用37劃定城市開發邊界范圍的同時,劃定現狀已建區、規劃新增區、限建區,無禁建區。二、現狀已建區合慶鎮現狀已建區主要位于城市開發邊界內,現狀以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市政設施用地、城鎮居住用地、道路為主。開發邊界外零星布局少量現狀已建用地,主要為交通運輸用地、軍事用地、宅基地和科研用地。現狀已建區的面積共1809公頃,其中城市開發邊界內1532公頃,城市開發邊界外277公頃。三、規劃新增區合慶鎮規劃新增區主要位于白龍港污水處理
46、廠擴建區域及鎮域西北側新鎮區內,現狀以耕地和林地為主。規劃新增區面積共389公頃,其中城市開發邊界內302公頃,城市開發邊界外87公頃。減量用地主要位于城市開發邊界外,現狀以“198”工業用地和農村宅基地為主。四、限建區限建區是合慶鎮域內位于生態紅線二級保護區中除去現狀已建區和規劃新增區以外的區域,現狀主要為農用地、農村宅基地和工礦倉儲用地。限建區總面積為1993公頃,該區域的控制要求應根據生態紅線二級保護區的相關要求執行。38Chapter Two: Comprehensive Land Use合慶境域成陸約在元末明初,早期外地居民陸續移居至此,以煮鹽為業,明代中期以后,鹽業生產日趨衰落,農
47、業成為重要的經濟門類。合慶鎮現狀歷史文物古跡中保存完整的較少,分散布局于各村。名稱名稱地址地址年代年代保護等級保護等級使用現狀使用現狀陶家宅一號王橋路999號(金橋出口加工區南區)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中邦會所所在地連宏生民宅華星村七隊67號民國13年(1924年)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第五批(PD-J-014-V)民宅合慶鎮主要文物古跡分布一覽表名稱名稱年代年代名稱名稱年代年代公濟第一橋清躍進村陶家宅清合慶周氏住宅清合慶龍王廟明連秀山住宅民國外龔天主堂清華星村連宅民國若瑟善終堂清華星村顧宅民國達民老堂清小楊房子民國四福大橋民國永紅路薛家住宅民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列表(
48、合慶鎮)通過梳理現狀文物古跡,加強各點間的聯系,以保護歷史風貌,促進文化傳承,同時提升空間品質,增強文化活力。一方面要拓展保護對象和保護范圍,從整體保護的角度對歷史文物古跡及其周邊區域進行保護修繕,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于歷史文物古跡和文化活動的結合發展,提升鎮區的空間品質,積極探索創新的文物保護和利用方式。根據浦東新區優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和預保留建筑資料匯編,目前已明確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正在劃定的第五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一處,但兩處均未劃定保護紅線。另外還有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的名單。這些單位的文化保護紅線的劃示和具體管控內容,將以后續相關專項規劃中的要求為準。第四節 文化保護紅線第二章
49、土地綜合利用39文化保護紅線規劃圖為層層落實總體規劃的管控要求,保障公共產品的供應,強化規劃的可操作性,鎮級總規強調與地方發展的緊密協同,強調對公共產品的剛性保障,強調對未來具體建設的彈性預留。規劃編制單元圖則,確定長遠功能引導,同時兼顧近期重點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布局要求,實現規劃的剛柔并濟,遠近結合。在街、鎮層面分解落實區(縣)總規明確的各項規劃目標與要求,明確下位規劃在實施區(縣)總規中的職責,是指導下位規劃的直接依據。第一節 公共服務第二節 住房保障第三節 公共空間第三章 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CHAPTER THREE GUARANTE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50、 INFRASTRUCTURES42Chapter Three: Guarante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s第一節 公共服務一、規劃原則與策略城市規劃作為一項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是提供并保障具有一定品質的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合慶鎮現狀公共服務設施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合慶鎮在歷史上受到地區整體發展水平限制,存在公共服務產品供給不足的現象,如文化、體育類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給有明顯短板;二是合慶鎮將進一步受到浦東機場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未來拓展受限,部分公共服務設施考慮逐步退出的可能;三是合慶鎮川沙北社區原屬于川沙新市鎮范圍,川沙新市鎮控規將較
51、多的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安排在川沙北社區,布局和服務半徑較不合理。本次合慶總規將大力彌補公共服務設施的歷史欠賬,改進現狀問題,并遵循以下規劃原則:基本網絡覆蓋原則完善新鎮公共服務設施等級結構,形成等級明確,分工合理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分區差異設置原則突出老鎮區、新鎮區的不同發展需求,明確差異化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導向。強聚焦補短板原則重點在文化、體育、生態等方面加強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和服務水平的提升,以居民實施需求為導向,并兼顧對村莊的服務延伸。優化資源配置原則突出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導向,強化公共資源統籌配置,充分發揮各類設施集中設置的綜合效應。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城鎮服務設施體系保障鄉村
52、基本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構建應對未來需求的多元化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市民全年齡段的健康服務完善智慧安全的社區服務完善公平多元的公共服務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策略圖第三章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43二、發展規模與總體布局合慶鎮屬于鎮域面積較大、居民區較分散的鎮,規劃人口規模不大。在進一步完善基本必配設施的基礎上,規劃宜根據地區發展和自身基礎條件,按需選配較高能級的設施項目,體現郊區生活的現代化、品質化需求,同時為郊區居民提供就業創業的空間場所。合慶鎮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以“區域級設施鎮級設施社區級設施村級設施”四級進行配置*。其中:區域級設施配置主要是結合自身條件,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既有的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鎮
53、級設施配置主要是通過完善基本必配設施,促進各類資源的集聚聯動,形成城鎮復合設施網絡。鎮級設施指每鎮必配1處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鎮區結構分散的可考慮設置分中心;社區級設施配置是以15分鐘生活圈形成的社區單元為依據,配備生活所需的文化、教育、醫療、商業等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基本實現社區單元公共服務半徑全覆蓋;2014年,合慶鎮鎮域現狀公共設施用地面積2.06平方公里,占建設用地比例僅為7.8%,人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16.25平方米。現狀基礎教育設施用地面積19.45公頃,社區服務設施用地面積25.07公頃,人均基礎教育設施用地和社區服務設施用地分別是1.53平方米/人和1.98平方米/
54、人。1515分鐘生活圈分鐘生活圈:逐步構建以人為本、步行15分鐘可達、適宜的城鎮社區生活圈網絡,平均規模約3-5平方公里,服務常住人口約3-5萬人,配備生活所需的文教、醫療、體育、商業等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生活圈內設置社區中心,作為生活圈內的綜合服務和公共活動中心;以500米步行范圍為基準,配置滿足老人、兒童、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基本需求的日常生活服務設施;構建無障礙、網絡化的步行系統,串聯居住區、公交站點、若干服務中心以及就業集中點,形成安全、舒適的慢行環境。文化500平米的文化活動站500-1000米服務半徑布局一處鄉村社區生活圈建議配置示意綜合600平米的綜合服務用房每個行政村設置
55、一處300平米的體育健身點每個行政村設置一處體育park3000平米的社區公園每500米服務半徑布局一處社區公園,面積不小于3000平米。4平米/人的社區公共空間包括社區公園、小廣場、街角綠地等,實現人均4平方米的規劃目標。public社區生活圈建議配置示意44Chapter Three: Guarante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s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村級設施配置應形成以行政村為單位,以自然村為服務主體的基礎性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重點完善提升“三室兩點”基本必配保障設施,根據村莊發展基礎按需增加或提升發展性設施。規劃合慶鎮鎮域內公益性公共服
56、務設施用地面積共計231.09公頃,主要包括行政辦公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教育科研設施、基礎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其它公共服務設施等七類。設施類型現狀用地面積(公頃)規劃用地面積(公頃)現狀人均指標(平方米/人)規劃人均指標(平方米/人)行政辦公設施8.965.070.710.63文化設施12.5731.000.993.88體育設施0.85133.890.0716.73醫療衛生設施2.753.530.220.44教育科研設施23.9912.391.891.55基礎教育設施19.4540.071.535.01其它公共服務設施6.015.140.470.64公共服務設施現狀與規劃用地指標表第
57、三章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45第二節 住房保障一、 發展規模與總體布局合慶鎮現狀城鎮住宅組團用地面積為125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為6%,人均城鎮住宅組團住宅用地面積11.7平方米。目前,合慶鎮現狀住宅組團用地主要分布在老鎮區、蔡路社區和川沙北社區。在未來中心城周邊地區人口嚴控的導向下,在重要節點引導住宅開發類型與強度,提升地區的公共配套服務和交通支撐體系水平,強調住宅用地的多樣化開發、環境舒適和配套設施齊備。規劃原則:首先,推進城鎮化進程,滿足本地發展需求,保證合理的住宅開發量與居住人口,引導適宜的人口密度,確保地區活力。其次,切實調整住房供應結構,滿足包括農民安置、動遷和商品房開發等多重
58、需求。規劃新增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新鎮區和川沙北社區,至2040年新增居住用地約200.5公頃。城鎮住房建筑面積總量約423萬平方米,其中新增城鎮住房建筑面積約348萬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積56.4平方米,其中農民安置和動遷房的人均住宅面積60平方米,新建商品房的人均住宅面積35平方米。二、保障性住房合慶鎮保障性住房包括農民置換房、動遷安置房,主要為G1501以東農村居民點拆遷安置、新鎮區范圍內現有農民安置和滬通鐵路等交通、市政設施動遷安置,總計需要安置戶數約1.1萬戶。至2040年,新增保障性住房用地100公頃,主要集中在新鎮區和川沙北社區。新增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積約198萬平方米,新增保障性住房
59、總套數約1.1萬套。46Chapter Three: Guarante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s第三節 公共空間一、城鎮空間景觀骨架本次規劃在立足城鎮空間發展結構的基礎上,以河流水系為依托,結合高速公路、主要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綠化軸向,形成“雙核四廊四軸六片”的城市景觀格局,提升地區整體景觀風貌和環境品質。“雙核”是指G1501兩側的城市重要功能節點,分別是以新鎮區浦東運河川楊河交匯處為主的休閑宜居綠核和以林克司為主的郊野游樂綠核。“四廊”是指以重要水系為依托的生態走廊,分別是張家浜生態走廊、浦東運河生態走廊、川楊河生態走廊和濱海生態走廊
60、。“四軸”是指以高速公路、主要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綠化走廊為主的生態軸,分別是南北向東川公路生態軸、東西向龍東大道生態軸、東西向高科東路生態軸和東西向華夏東路生態軸。“六片”是指G1501以東的郊野公園片區、城市環保景觀片區、以合慶工業園為主的現代產業景觀片區、以新老鎮區為主的現代居住景觀片區和美麗鄉村景觀片區。第三章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47二、公共開放空間網絡1. 水系規劃合慶具有較好的水系環境,鎮域內河道縱橫交錯,河網密度較高。但隨著城鎮的發展,小河道斷頭河較多,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對水質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城鎮建設過程中未將道路建設、公共設施等與水系統籌考慮,導致目前水系在生態環境中未能較
61、好的發揮正面效果,水系景觀的可達性不高。鎮域現狀水域面積349.6公頃,水面率8% ,城市開發邊界內水域面積65.7公頃。規劃原則:對鎮域內水系進行整體優化,保證水系暢通,增加水體交換,開展河道生態修復工作,達到“面清、岸潔、有綠”的河道整治要求,全面恢復河流水體的生態效應;同時,增加親水空間的可達性,打造濱水綠道,連接鎮區內重要公共服務設施與交通站點,形成水綠相融的親水空間。規劃水系形成“三縱三橫”網絡,以川楊河、浦東運河、張家浜、沈沙港、隨塘河為合慶鎮水系主脈,向鎮域延伸多條次干及支線水系,形成網狀布局。其中,沈沙港同時承擔鎮域內部縱向及橫向水系功能。至2040年,規劃鎮域可落圖的水域面積
62、約471.1公頃,鎮域水面率約11%。按照新區水利規劃中的要求,合慶鎮水面率需達到13%,后續將在郊野公園及大型綠地中增加約85.7公頃的湖泊等來實現水面率13%的要求。規劃水系分為四個等級:主干水系、一級水系、二級水系、三級水系。對于不同層級的水體,采用不同的規劃管理方法進行生態保護和管理控制。主干水系包括川楊河、浦東運河、張家浜,為市級主干河道;一級水系包括沈沙港、隨塘河,為市級次干河道;二級水系主要為合慶港、水閘港等鎮級河道;三級水系主要為東橫江、頭門港、蔡路友誼河、向陽河等村級河道。 主干水系兩側需設置15米以上綠化帶,其他等級水系兩側需設置6米以上綠化帶。水環境治理和保護應實現主干河
63、流水質提升至標準以上。河流名稱河流名稱境內長度(公里)境內長度(公里)河口寬度(米)河口寬度(米)河道等級河道等級浦東運河5.185主干川楊河6.660100主干張家浜5.66873主干沈沙港5.940一級隨塘河9.232一級合慶鎮規劃主干河道情況表48Chapter Three: Guarante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s2. 綠地規劃合慶鎮現狀綠地總面積170.7公頃(土地實際使用),占城鎮建設用地比重8.4%,人均用地面積13.5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面積為35.4公頃,人均公共綠地2.8平方米,生產防護綠地面積為135.3公頃。現
64、狀綠地以沿路線性綠地為主,塊狀公園綠地較少。規劃原則:結合合慶水網特色,構建地區級社區級公共綠地體系,實現公共綠地服務半徑全覆蓋目標,提升鎮區生態環境品質,營造城鎮景觀特色。至2040年,規劃綠地面積245公頃,人均綠地面積達到30.6平方米。規劃公共綠地面積110.2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約13.8平方米。規劃新增3處地區級公園和9處社區級公園。至2020年,綠地面積不低于183公頃,其中公共綠地不低于55.4公頃,推進新鎮區浦東運河與川楊河河口地區公共綠地建設。(1) 公共綠地規劃設置“地區級社區級”兩級公共綠地體系,規劃地區級公園共3處,社區級公園9處。地區級公園分別是合慶公園、城鎮公園
65、A、城鎮公園B,其中,合慶公園規劃用地面積2.8公頃,位于慶榮路與慶利路交叉口,城鎮公園A規劃用地面積2.3公頃,位于新鎮區內川楊河與浦東運河交匯處,城鎮公園B規劃用地面積10.5公頃,位于郊野公園內隨塘河與高科東路交匯處。總計10公頃以上公園1處,2-10公頃公園6處,0-2公頃公園5處,對鎮區覆蓋范圍可達到90%以上,基本滿足居民對公共綠地的需求。第三章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49(2) 防護綠地規劃防護綠地面積134.8公頃,主要作為市政、交通廊道兩側防護功能為主。防護綠地主布局于高速公路、重要道路、河流及高壓走廊沿線。在G1501、東川公路、龍東大道、高科東路、華夏路等兩側各規劃15-3
66、0米的防護綠地。在張家浜、浦東運河、川楊河兩側各規劃寬度不少于50米的防護綠地。高壓架空線走廊結合生態綠地系統布置,控制寬度為70米。高壓走廊的綠化植物應以低矮灌木及宿根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為主,成片狀群植。(3) 慢行綠道通過梳理水系、綠地、公共活動中心和公共交通系統,在道路兩側或單側以及濱水空間設置綠道,寬度不小于2.5米,構建連貫成網絡的慢行空間,串聯城鎮公共活動(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城鎮公共中心、學校等公共活動集中的設施)與公共交通站點(公交樞紐、公交車站、公共停車場、自行車租賃點、自行車停放點)等,形成更為安全、高效、舒適的慢行交通網絡,并結合健身步道和健身設施,形成公共活動的聯系紐帶
67、,提升地區活力和魅力。慢行綠道主要沿張家浜、川楊河、隨塘河和匯慶路-塘西中心路設置一級綠道,在新鎮區、老鎮區和合慶工業園內設置二級綠道。3. 岸線規劃充分發揮合慶鎮濱海岸線資源優勢,優化配置和整合岸線資源,合理劃分產業岸線、生態岸線和生活岸線,統籌引導濱海岸線及鄰近區域的功能布局。全方位實施海岸的生態整治修復,構建沿海生態走廊。加快低效利用產業岸線的更新轉型,提高生活生態岸線占比。加強岸線整體風貌景觀設計,確定風貌景觀重點營造和提升區域,打造舒適宜人的濱海公共開放空間。充分發揮各類岸線資源優勢,整合陸域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依托郊野公園,發展濱海休閑和生態旅游。50Chapter Three
68、: Guarante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s三、重點區域郊野公園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十三五”期間,將重點推進G1501以東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和老港再生資源項目,建設包括合慶郊野公園在內的幾處重要生態景觀節點,保護近海灘涂濕地,努力構筑“水清、岸綠、田美、林幽、人適”的沿海生態廊道。推進G1501以東地區成為沿海生態廊道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以生態建設引領地區環境治理和城市更新的示范區域。1. 功能定位依托鎮域綜合環境整治,大幅提升公園內各類林地比重,塑造林田相間、林水相依、林村相融的空間肌理,以十里人民塘
69、為生態紐帶,串聯萬畝七彩林田,營建一處充滿綠野生機的濱海生態型森林郊野公園。2. 空間格局以人民塘為界,以西形成生態郊野地區,以東形成生態綜合提升地區。生態郊野地區即郊野公園核心區,突出綠色生態保育、鄉村風貌保留、休憩項目組織等特征。規劃以“生態眼”為特色交通紐帶,串聯森林保育區、林田觀賞區、海濱休閑區。生態綜合提升地區為填埋場、污水廠等集中地區,規劃以國際化生態型場地為目標,提升技術標準與方法,提高綠化種植,減少影響,加速生態轉型。第三章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51林田觀賞生態水林密林探險科普展示海濱樂園川楊碼頭人民塘林克司魅力張家浜科普展示喜來農莊林田觀賞綜合服務4. 游憩線路設計人文游覽徑
70、:人文游覽徑:依托南部的喜來春農莊、科學研究所等設施,開展集林田觀賞和科普展示于一體的人文游覽路線。水上休閑徑:水上休閑徑:以張江浜、川楊河、人民塘為主要水路,開展皮劃艇、休閑碼頭等綜合水上活動。森林徒步徑:森林徒步徑:以北部森林生態保育區為核心,開展密林探險、水林觀賞等徒步活動,沿張家浜北岸設置。3. 空間意向北部森林保育區:廣種樹、遍植林,塑造景觀林地、采摘林、生態防護林、疏林草地等不同特征林地,改善北部地區的生態環境。中部林田觀賞區:充分依托現狀農林水網肌理,保留、保護鄉村風貌,開展農林體驗、科普等活動,形成大地景觀集中展示區。南部海濱休閑區:以川楊河為媒介,聯動河灣兩岸、三甲港海濱區旅
71、游休閑功能,形成特色民宿、文化展示、民居參觀的集中服務區域。空間意向圖(初步方案)游憩線路設計圖(初步方案)52Chapter Three: Guarante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s四、古樹名木根據浦東新區古樹名木及后續資源保護規劃,合慶鎮范圍內共有5棵古樹,沒有名木。根據上海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保護條例規定,古樹名木的保護區內地上與地下空間禁止進行建設開挖活動,不得新建、改擴建建筑物和構筑物,保護區范圍內現狀建筑物對樹木生長造成影響的應進行局部改造或拆除另建;古樹名木的控制區內地面開挖活動不超過1米的深度。控制區內新建建筑必須滿
72、足樹木生長的日照、通風、排水以及地上地下生長空間的需求,同時嚴禁設置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污染氣體、液體、固體(酸、堿、鹽等)以及產生強烈振動、強光輻射的建構筑物或設施。編編號號樹木編樹木編號號古樹古樹名稱名稱保護保護等級等級古樹地址古樹地址X X坐標坐標Y Y坐標坐標古樹年古樹年齡齡( (年年) )生長狀生長狀況況保護區直保護區直徑徑( (米米) )控制區直控制區直徑徑( (米米) )10063銀杏一級大星村23934.62-1175.15500良好183820772廣玉蘭二級中邦頤道養生會所內21903.72-2415.60100一般173530773廣玉蘭二級中邦頤道養生會所內21880.86
73、-2425.23100一般183541443瓜子黃楊二級中邦頤道養生會所內24500.932428.42100一般1620515-025櫸樹三級(后續保護資源)合慶鎮勤奮村24173.90-1914.5280衰弱726合慶鎮古樹名木及后續資源保護名錄表古樹分布圖12354城市開發邊界鎮界古樹第三章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532. 高度分區控制合慶鎮規劃建筑高度分區包括一級高度分區、二級高度分區、三級高度分區、四高度分區級共四類。其中,G1501以東地區以一級高度分區為主,可結合郊野公園最終方案局部提高;合慶工業區和老鎮區以二級高度分區為主,局部三級;合慶南社區和川沙北社區以三級高度分區為主,局部
74、可達四級。分區分區一級分區一級分區二級分區二級分區三級分區三級分區四級分區四級分區五級分區五級分區建筑高度(m)H1010H2424H5050H100H100建筑高度分區表 *I I級強度區級強度區II II級強度區級強度區III III級強度區級強度區住宅組團用地基本強度1.21.2-1.6(含1.6)1.6-2.0(含2.0)特定強度1.62.02.5商辦用地基本強度1.0-2.0(含2.0)2.0-2.5(含2.5)2.5-3.0(含3.0)特定強度2.53.04.0其它城鎮容積率指標表 *3. 強度分區控制合慶鎮規劃強度分區包括一級強度分區、二級強度分區、三級強度分區共三類。其中,G1
75、501以東地區以一級強度分區為主,可結合郊野公園最終方案局部提高;合慶工業區和老鎮區以二級強度分區為主,局部三級;合慶南社區和川沙北社區以三級強度分區為主。用地性質容積率強度區強化規劃的可操作性,鎮級總規強調與地方發展的緊密協同,強調對公共產品的剛性保障,強調對未來具體建設的彈性預留。規劃編制單元圖則,落實鎮級總規中的各項規劃目標與要求,是指導下位規劃的直接依據。第一節 單元劃分第二節 城鎮單元第三節 郊野單元第四章 單元規劃CHAPTER FOUR UNIT PLANNING56Chapter Four: Unit Planning第一節 單元劃分單元劃分以功能為導向,參考現行編制單元劃分模
76、式,根據新的城市開發邊界重新劃定。合慶鎮域內共劃分16個單元。其中,城鎮單元12個,鄉村單元4個。城鎮單元中有7個在合慶鎮內為整單元,其他5個涉及川沙、曹路或唐鎮范圍。單元劃分單元劃分單元名稱單元名稱單元編號單元編號單元面積(平方公單元面積(平方公里)里)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城鎮單元合慶工業區單元PDP0-06013.39產業研發功能合慶南社區單元PDP0-06022.69居住生活功能合慶集鎮單元PDP0-06031.88居住商務功能蔡路社區單元PDP0-06040.27居住生活功能張江光電子產業園單元PDP0-06050.78生產研發功能川沙北社區單元PDP0-07031.89居住生活功能川沙城
77、廂社區單元PDP0-07020.20居住生活功能金橋南區單元PDP0-04070.66產業研發功能白龍港污水廠單元PDP0-06062.61市政配套功能林克司綜合發展區單元PDP0-06072.89體育休閑功能華夏文化旅游區單元PDP0-07110.41文化旅游功能曹路G1501以東單元PDP0-03101.59生產服務功能鄉村單元東風村鄉村單元PDHQ001-16.35農業生產功能勤奮村鄉村單元PDHQ001-25.55生態保育功能向東村鄉村單元PDHQ001-36.65生態休閑功能海塘村鄉村單元PDHQ001-45.03農業生產功能合慶鎮單元劃分一覽表第四章單元規劃57合慶鎮單元劃分圖58
78、Chapter Four: Unit Planning第二節 城鎮單元一、合慶工業區單元(PDP0-0601)本單元涉及三個控制性詳細規劃。浦東合慶工業園區(A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于2007年獲得批復,規劃園區以光電子、汽車及零部件、醫療器械產業為主導產業,加快整體工業布局調整,構筑區域工業經濟優勢。園區引導、鼓勵工業企業向匯仁路以東、川南奉公路以西區域集聚,形成塊狀經濟和區域優勢,平衡大區域發展。園區總建筑規模為217.31萬,其中工業和倉儲用地容積率在1.0-1.5之間,建筑面積為194.19萬,商業辦公及產業配套建筑面積為19.03萬。上海張江高科技產業東區現代醫療器械產業園控制性詳細
79、規劃調整于2007年獲得批復,規劃圍繞產業功能發展需求,以工業、研發、培訓、行政管理及綜合服務等功能為主。園區總建筑規模為116.63萬,其中工業用地容積率在1.3-1.5之間,建筑面積為92.38萬,產業配套建筑面積為23.43萬。合慶鎮工業小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于2001年獲得批復,規劃以工業用地為主,合理布置管理辦公,商業、餐飲、維修服務、市政、綠地等各類用地,提高單位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節約城市用地。園區總建筑規模約251萬,其中工業和倉儲用地容積率為0.8,建筑面積為219.27萬,公建用地容積率為1.5,建筑面積為31.2萬。單元功能類型以產業研發為主,促進轉型,提升產業能級,推動傳
80、統產業園區向產業城區和產業社區轉型,增加商業、辦公等城市功能,形成產、學、研功能復合的產業城區。強化浦東運河、張家浜沿線濱水生態廊道的建設,控制50-100米寬的綠帶,在此基礎上適當縮減合慶工業園區規模,并兼顧近期建設需求,未來應加強合慶工業區園區的整體轉型提升。單元建設用地規模約325公頃,產業研發用地規模約196公頃,平均開發強度1.5。二、合慶南社區單元(PDP0-0602)本單元是新劃定的建設用地,之前沒有編制過控制性詳細規劃。本單元面積2.69平方公里,是合慶鎮本次城市開發邊界調整后新增加的編制單元,也是未來合慶主要的居住生活中心。單元功能類型以居住為主,人口規模約4萬人,建設用地規
81、模約251公頃,居住用地規模約128公頃。因本單元緊臨浦東運河和川楊河,應注重濱水生態空間的打造。同時,承接川沙的功能輻射,在交通聯系和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加強與川楊河以南地區的聯接與共享。單元內新增有獨立用地的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包括:社區行政中心1處、文化中心(兼博物館)1處、體育中心(兩館一場)1處、社區醫療中心1處、養老院1處。新增基礎教育設施包括: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學1所、幼兒園3所。第四章單元規劃59三、合慶集鎮單元(PDP0-0603)合慶集鎮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于2008年獲得批復,規劃以居住功能為主,其次為商貿綜合用地,主要功能包括商貿賓館、會務展覽、旅游休閑等,依托其與港區、
82、機場和旅游度假區之間的便利交通,發展與旅游休閑、現代農業相關的拓展業。規劃總人口約2.7萬人。現狀保留住宅建筑面積75萬,規劃新建住宅建筑面積56.6萬,新增住宅地塊容積率1.5。本次規劃整體功能定位不作調整。單元內保留有獨立用地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合慶鎮政府、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合慶派出所、工商所、合慶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保留基礎教育設施包括:合慶中學(初中)、鎮中心小學、慶華小學、合慶幼兒園和海達幼兒園。四、蔡路社區單元(PDP0-0604)蔡路社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于2006年獲得批復,規劃以以塘東路為中心、南北充實,在川南奉公路東側形成一片完整的住宅區,配以集中綠地及公建用地。規劃人口0.
83、85萬人。規劃總建筑面積41.81萬,其中住宅37.05,保留現狀住宅約7萬;公建建筑面積4.76萬,保留3.1萬。本次規劃整體功能定位不作調整。單元內保留有獨立用地的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包括:蔡路派出所、合慶鎮市民文化中心、合慶圖書館、合慶鎮社區醫療衛生中心分中心。保留基礎教育設施包括:蔡路中學(初中)、逸夫小學、蔡路幼兒園。五、張江光電子產業園單元(PDP0-0605)張江光電子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于2009年獲得批復,規劃以凌空路、慶達路為界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部地塊以產業用地為主;中部地塊包括工業用地、中試研發用地、市政用地和備用地;西部地塊以公建、研發用地和工業用地為主。園區總建筑
84、規模為148.66萬,其中工業用地容積率以1.5和2.0為主,建筑面積為96.73萬,教育科研和商業娛樂綜合用地容積率為2.0,建筑面積為17.32萬。本次規劃對張江光電子產業園范圍進行縮減。對該單元的整體功能定位不作大的調整,單元功能類型以產業研發為主,推動傳統產業園區向產業城區和產業社區轉型。產業研發用地規模約50公頃,平均開發強度1.5。60Chapter Four: Unit Planning六、川沙北社區單元(PDP0-0703)川沙北社區在合慶鎮內非整單元。單元PDP0-0703涉及合慶和川沙兩鎮范圍,大部分用地位于川沙范圍內。川沙新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以居住用地為主,強化居住、
85、休閑、生態等綜合功能。規劃總建筑面積1263.0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965.71平方米,保留現狀住宅約366萬平方米;公建建筑面積187.11萬平方米;容積率0.6。2012年批準的川沙新市鎮城東社區(“十二五”保障房)控制性詳細規劃局部調整,總用地面積192.47公頃,規劃居住用地面積89.45公頃,規劃總建筑面積151.67萬,其中住宅建筑面積106.75萬。川沙北社區單元面積1.89平方公里,單元功能類型以居住為主,人口規模約2萬人,建設用地規模約119公頃,居住用地規模約50公頃。本單元緊臨浦東運河和川楊河,注重濱水生態空間的打造。建議后續結合川沙總體規劃的編制,統籌安排公共服務設施等
86、。七、川沙城廂社區單元(PDP0-0702)川沙城廂社區在合慶鎮內非整單元,涉及用地很少,建議后續對整單元進行修編。八、金橋南區單元(PDP0-0407)金橋南區單元在合慶鎮內非整單元。金橋出口加工區南區關外產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于2007年獲得批復,功能定位以工業用地為主,其中,川沙路兩側依托現有大型企業,同時對區內企業進行調整,形成具有一定規模效應的工業園區,西片主要發展制造、電子、建材、醫藥等產業,東片主要發展制造、電子、醫藥等產業。規劃總建筑面積279.89萬。其中工業用地容積率1.5-2.0,工業建筑面積274.26萬;公建建筑面積5.62萬,容積率1.2。金橋南區單元規劃范圍0.
87、6平方公里,對該單元的整體功能定位不作大的調整,單元功能類型以產業研發為主,增加商業、辦公等城市功能。產業研發用地規模約37公頃,平均開發強度1.5。建議后續對整單元進行修編,統籌考慮產業園區轉型等問題。九、白龍港污水廠單元(PDP0-0606)本單元各類控制指標以白龍港污水廠專項規劃為準。第四章單元規劃61十、林克司綜合發展區單元(PDP0-0607)林克司綜合發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于2007年獲得批復,地塊分東、西兩片區。東區是高爾夫球場和北美風格高級休閑別墅有機結合的住宅用地;西區是以森林綠化景觀,公共體育設施、森林體育公園、會議度假中心等為主的公共設施用地。居住用地1176.8公頃,占建
88、設用地的29.5%;其余包括公共設施用地367.2公頃,占總用地的24.48%等。規劃總建筑面積47.6萬,其中住宅22.38萬;公建建筑面積17.76萬,容積率0.18。本次鎮總體規劃的用地規劃圖中該區域表達為示意性,建議后續結合郊野公園規劃和整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深化、細化本單元內部功能和用地布局。十一、華夏文化旅游區單元(PDP0-0711)本單元在合慶鎮內非整單元。華夏文化旅游區涉及合慶、祝橋兩鎮,其中大部分位于祝橋鎮。華夏文化旅游區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于2009年獲得批復,規劃分為三個區:北區、中區、南區,北區為規劃一路以北區域;中區為規劃一路以南、規劃三路以北區域。南區為規劃三路
89、以南區域,規劃設置大型城市公共綠地,旅游集散中心和配套商業服務設施。規劃總用地385.68公頃,其中旅游用地38.86公頃,占建設用地的11.9%;其余包括居住用地21.15公頃,占總用地的6.5%等。規劃總建筑面積67.78萬,其中旅游設施建筑面積26.3萬;公建建筑面積0.46萬。本次鎮總體規劃的用地規劃圖中該區域表達為示意性,建議后續結合郊野公園規劃和整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深化、細化本單元內部功能和用地布局。十二、曹路G1501以東單元(PDP0-0310)本單元在合慶鎮內非整單元。涉及合慶、曹路兩鎮,其中大部分位于曹路鎮。曹路G1501(A30)繞城高速公路以東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于
90、2011年獲得批復,功能定位以港口、物流、倉儲為主要功能,以工業、市政為輔助功能的濱江產業發展帶。規模容量:綠地134.6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6.8%;其余包括產業倉儲用地94.76公頃,工業用地51.31公頃等。本次對已明確的產業用地(上海建材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之外的其他用地,作為發展備用地,建議后續對整單元進行修編,統籌安排各類用地功能和布局。62Chapter Four: Unit Planning第三節 鄉村單元本次規劃共涉及東風、勤奮、海塘和向東四個鄉村單元,各鄉村單元內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和海濱路線型為示意性,在總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結合后續的合慶鎮郊野單元(郊野公園)規劃作
91、適當調整。一、東風村鄉村單元(PDHQ001-1)東風村鄉村單元規劃面積6.35平方公里,涉及東風村、永紅村、躍豐村、青三村、慶星村、共一村、益民村、躍進村、勤益村、紅星村、勝利居委會等,單元主要功能為農業生產。本單元現狀建設用地324.48公頃,規劃建設用地70.70公頃,除道路、市政用地外,主要為現狀保留的農村居民點用地和公共基礎設施用地。本單元內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206.81公頃,涉及A類基本農田圖斑92.72公頃,B類基本農田圖斑14.47公頃,新增耕地面積139.10公頃,來源于建設用地復墾。單元總體控制指標一覽表單元編號PDHQ001-1功能定位農業生產功能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
92、公頃)206.81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6.35 A類基本農田面積(公頃)92.72 人口規模(萬人)0.06 B類基本農田面積(公頃)14.47 人口凈密度(人/公頃)0.94 新增耕地面積下限(公頃)139.10 建設用地規模(公頃)70.70 農林復合整備用地面積下限(公頃)357.49 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8.93 文化紅線范圍(公頃)0.07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6.00 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下限(平方米)-第四章單元規劃63單元總體控制指標一覽表單元編號PDHQ001-2
93、功能定位生態保育功能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公頃)185.11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5.54 A類基本農田面積(公頃)64.89 人口規模(萬人)0.01 B類基本農田面積(公頃)32.26 人口凈密度(人/公頃)0.18 新增耕地面積下限(公頃)149.09 建設用地規模(公頃)76.40 農林復合整備用地面積下限(公頃)292.49 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3.27 文化紅線范圍(公頃)-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1.00 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下限(平方米)-二、勤奮村鄉村單元(PDHQ00
94、1-2)勤奮村鄉村單元規劃面積5.54平方公里,涉及勤奮村、朝陽村、前哨村、奚家村、向陽村、慶豐村等,單元主要功能為生態保育、農業生產。本單元現狀建設用地242.84公頃,規劃建設用地76.40公頃,主要為道路、市政用地和公共基礎設施用地。本單元內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185.11公頃,涉及A類基本農田圖斑64.89公頃,B類基本農田圖斑32.26公頃,新增耕地面積149.09公頃,來源于建設用地復墾。本單元因涉及郊野公園,其中建設用地布局結合郊野公園方案具體落地。64Chapter Four: Unit Planning單元總體控制指標一覽表單元編號PDHQ001-3功能定位生態休閑功能基本
95、農田保護區面積(公頃)60.79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6.65 A類基本農田面積(公頃)55.02 人口規模(萬人)0.34 B類基本農田面積(公頃)22.76 人口凈密度(人/公頃)5.11 新增耕地面積下限(公頃)202.68 建設用地規模(公頃)141.97 農林復合整備用地面積下限(公頃)462.24 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30.18 文化紅線范圍(公頃)0.04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30.00 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下限(平方米)-三、向東村鄉村單元(PDHQ001-3)向東村
96、鄉村單元規劃面積6.65平方公里,涉及向東村、青四村、友誼村、春雷村、大星村、直屬村等,單元依托林克斯和郊野公園,主要功能為生態休閑。本單元現狀建設用地386.51公頃,規劃建設用地141.97公頃,除道路外,主要為配合郊野公園建設的保留農村宅基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市政用地。本單元內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60.79公頃,涉及A類基本農田圖斑55.02公頃,B類基本農田圖斑22.76公頃,新增耕地面積202.68公頃,來源于建設用地復墾。本單元因涉及郊野公園,其中建設用地布局結合郊野公園方案具體落地。第四章單元規劃65單元總體控制指標一覽表單元編號PDHQ001-4功能定位農業生產功能基本農田
97、保護區面積(公頃)103.55 用地規模(平方公里)5.03 A類基本農田面積(公頃)39.44 人口規模(萬人)0.09 B類基本農田面積(公頃)36.92 人口凈密度(人/公頃)1.79 新增耕地面積下限(公頃)173.95 建設用地規模(公頃)74.97 農林復合整備用地面積下限(公頃)324.48 村莊建設用地上限(公頃)2.92 文化紅線范圍(公頃)-總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8.00 商業商辦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積上限(萬平方米)-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面積下限(萬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積下限(平方米)-四、海塘村鄉村單元(PDHQ001-4)海塘村鄉村單元規劃面
98、積5.03平方公里,涉及海塘村、建光村、勤昌村、蔡路村、營房村、勤儉村等,單元主要功能為農業生產。本單元現狀建設用地281.80公頃,規劃建設用地74.97公頃,除道路、市政用地外,主要為現狀保留的農村居民點用地和公共基礎設施用地。本單元內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103.55公頃,涉及A類基本農田圖斑39.44公頃,B類基本農田圖斑36.92公頃,新增耕地面積173.95公頃,來源于建設用地復墾。本單元因涉及郊野公園,其中建設用地布局結合郊野公園方案具體落地。總體規劃在設定遠景發展目標的同時,更需要關注城鎮的近期建設發展,高效指導城鎮走向合理的發展軌道。合慶鎮近期將圍繞G1501以東的環境綜合整
99、治項目,推進宅基地置換和新鎮區啟動,改善城鎮面貌和生態環境水平。第一節 近期重點發展區域第二節 近期重點建設項目第五章 近期實施CHAPTER FIVE RECENT IMPLEMENTATION68Chapter Five: Recent Implementation第一節 近期重點發展區域1. 合慶南社區 (新鎮區)合慶南社區作為合慶鎮主要的居住片區,近期將解決積壓已久的住宅建設需求,和G1501以東的環境綜合整治和宅基地置換帶來的農民安置配套需求。2. 商貿城高科路以北、東川路以東的合慶商貿城目前已有部分在建,規劃結合合慶鎮產業調整,提升產業能級配套,并承接川沙功能區的輻射帶動。第二節
100、近期重點建設項目一、公共服務設施1. 行政設施近期建設合慶南社區(新鎮區)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2. 教育設施近期將新建幼兒園2所、小學1所、初中1所,位于合慶南社區(新鎮區)。3. 文化設施近期建設合慶南社區(新鎮區)的市民文化中心。4. 體育設施近期建設合慶南社區(新鎮區)的體育中心(兩館一場)。5. 社區服務設施近期建設合慶南社區(新鎮區)的兩處社區服務設施,配建菜場、商業等。第五章近期實施69項目類型個數項目名稱用地面積(公頃)所在區域行政1社區事務受理中心0.87合慶南社區教育2幼兒園1.37合慶南社區1小學2.47合慶南社區1初中1.97合慶南社區文化1市民文化中心1.00合慶南社區體育1體育中心1.85合慶南社區社區服務設施2社區商業3.00合慶南社區近期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情況表二、交通基礎設施1. 道路系統近期將建設凌空路及合慶南社區內部分支路,完善內部道路,加強道路聯通。2. 公共交通近期結合全市新一輪總體規劃,優化常規公交線網,提高常規公交站點覆蓋率。3. 交通設施近期建設合慶內規劃公交樞紐。圖紙GRAPH1. 土地使用規劃圖2. 四線管控圖3. 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