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Conceptual Planning and Core Area Design of Xindu North District成果提交城城匯智慶元匯智慶元QingYuan Intelligence Centralized City3概念規劃7項目進程回顧項目進程回顧 1 1月月0505日日_ _初期溝通初期溝通 1 1月月2626日日_ _中中期溝通期溝通 3 3月月0101日日_ _終期匯報終期匯報 4 4月月2626日日_ _成果提交成果提交ISA方案方案ATKINS于2009年12月踏勘現場后,在一周時間內形成不同設計概念與業主進行了初步的
2、交流。在對工業集中區進行整體梳理得基礎上,提出引領片區升級的整體觀點,塑造濱水公共空間。以六大規劃理念為引領提出完整的空間解決方案,并塑造出有魅力的中心空間形態。結合其他單位的優點,并多次與相關單位進行溝通,最終形成指導下步規劃編制的可實施性成果。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關鍵問題解析關鍵問題解析理清內在邏輯與重點理清內在邏輯與重點理清內在邏輯與重點理清內在邏輯與重點背景研究發展戰略功能策劃概念規劃城市設計p區域協調:區域協調:根據城市的發展戰略、功能和目標,協調基地與周邊區塊的功能關系,為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將基地與周邊區域進行無縫銜接。p推動轉型:推動轉型:統籌產業布
3、局,分析現有的產業園布局,理順各產業園本身的定位及產業園之間的關系,以造鎮的視點,提出產業區未來轉型的目標,從而為配套服務區的定位提供更全面依據。p優化空間:優化空間:挖掘利用優勢資源,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交通、環境以及鄰里空間,創造完善的空間結構。強化空間形態的控制、軸線的塑造、制定概念性方案。p塑造形象:塑造形象:重點地區空間研究等重點問題的研究,確定新城城市風貌,選取核心地區進行重點設計,確定核心區的城市風貌,打造慶元湖畔的都市港灣以及研發、商務集聚的創智天地。15背景研究n區位交通n成德棉城市發展帶n成都空間發展格局n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n相關規劃解讀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
4、城市設計 2010年,成都戰略調整,城市戰略定位確定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內涵主要包括:世界級國際化城市,西部地區現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與自然和諧相融、城鄉一體的田園城市。以新的戰略定位為指導:全市總體功能分區確定:劃分為生態保護和旅游發展區、約束型發展區 、優化型發展區 、擴展型發展區。其中新都大部分地區屬于擴展型發展區,小部分屬于約束型發展區。新的產業功能區劃確定:劃定新都所轄范圍內市級產業功能區兩個:北部新城、198現代服務業綜合功能區,以及區級產業功能區4個,包括機電裝備制造產業、西部家具物流中心,西部公路物流樞紐(北區)和現代農業 。幾大區域協作:分成德綿、成
5、資遂、成眉樂、成雅和成阿五個板塊,區域合作規劃展開。 成都城市戰略成都城市戰略背景研究1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產業形態重構新 都社會形態構建空間形態引導 世界現代田園城市世界現代田園城市-“-“九化九化”要求要求環境田園化環境田園化功能復合化功能復合化城鎮集約化城鎮集約化產業高端化產業高端化 布局組團化布局組團化配套標準化配套標準化交通網絡化交通網絡化風貌多樣化風貌多樣化空間人性化空間人性化 背景研究1成都城市戰略成都城市戰略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成都世界田園城市的要素解讀成都世界田園城市的要素解讀新都對世界田園城市的關鍵要素實現與戰略角色認
6、知新都對世界田園城市的關鍵要素實現與戰略角色認知世界田園城市示范區1 1 區域一體化的樞紐與觸媒區域一體化的樞紐與觸媒成德綿產業物流樞紐平臺成德綿產業交易樞紐平臺成德綿產業現代服務樞紐平臺3 3 商貿集成服務的復合產業功能商貿集成服務的復合產業功能引領成都商貿物流服務的產業高端化2 2 成都北部副中心成都北部副中心田園城市群落中的北部田園新城超大型城市新增人口和功能主要承載區“超大型”的發展規模“國際性”的區域樞紐“現代化”的產業支撐區域合作角色產業分工角色城市功能角色關鍵要素實現成都城市戰略成都城市戰略背景研究1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9背景研究1區位交通區位交通40
7、KM25KM10KM基地的1小時交通圈覆蓋了成都地區的主要交通樞紐。1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背景分析1成德棉城市發展帶成德棉城市發展帶p四川全省經濟與城鎮發展形成“K”字形主軸線格局p以成都為中心的“樂成綿”軸帶型發展區p北向的成(都)德(陽)綿(陽)經濟產業帶p青白江新都片區地處成德綿經濟產業帶發展主通道上p北向城市連綿帶的雄厚產業基礎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p通過兩區連片發展和產業經濟整合,有機會成為成都經濟向德綿輻射、德綿經濟向成都融合的重要承接點和成德綿經濟發展的配套協作區。1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經濟增長及城市化重心向二圈層轉移,副中
8、心形成p二圈層崛起p四大新城連接一二圈層,作為成都城市副中心,是接力城市能級和規模進一步擴張的關鍵點集心階段 集心擴大 初期離心 離心 離心擴大關關鍵:副中心形成:副中心形成(四大新城)(四大新城)(二圈(二圈層)成都空間發展格局成都空間發展格局11背景研究11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現代制造業商貿物流商貿物流健康休閑健康休閑高新技術高新技術p四大新城的定位推動了城市產業分工再建p區域性商貿物流及區域性交通樞紐重心北移。重點發展商貿(批發)、物流(鐵路、公路)以及配套商務服務業,建成西部最大的鐵路物流樞紐和商品交易集散功能區。 青白江和新都
9、連片發展區是北部新城承接成都中心城區產業轉移的主要地區。成都空間發展格局成都空間發展格局12背景研究11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經濟發展階段已進入創新驅動階段,但現狀產業結構發展相對滯后,產業服務業的發展滯后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不均衡,p產業服務發展已開始提上戰略重點成都市服務業發展規劃(2008-2012)成都市物流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2) 建設兩都(中國服務外包和商務會展之都、中國文化創意之都),三中心(西部商貿和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到2012年,基本實現建設西部現代服務業基地的目標可持續發展的服務業體系先導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信息服務業物流業商務
10、服務業金融業旅游業商貿業教育培訓業體育產業醫療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房地產業13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產業服務體系背景研究11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中心城區產業發展趨勢(成都市服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展規劃劃2008-2012 )成都市服務業的核心功能地域,是服務功能的主要承擔者和服務業的主要集聚區重點發展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推動商貿業和都市旅游業提檔升級,積極培育教育培訓、醫療服務等行業,著力提升國際化服務功能,打造中西部服務業發展核心區。 機遇:1)借勢:軌道交通直接輻射區域內,隨中心城區發展密度的增大,利用生態居業
11、環境,吸引中心城職能的外溢。成都市服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展規劃(劃(2008-2012)機遇:2)錯位:中心城以商務服務和金融、信息服務等高端產業服務為主;連片區則可利用大學城的科技力量和周圍產業園區的聚集發展R&D服務,實現主導產業錯位14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中心城區產業外溢背景研究11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成都市“一區一主業”工業園區布局以電子信息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以機械制造(含汽車)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以冶金建材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以醫藥為主導的產業集群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的產業集群p成都市十大產業集群n 成都基本形成電子信息、
12、機械、醫藥、食品、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六大主導產業和家具、制鞋、航空航天、光伏光電四大特色產業集群。其中新都與青白江的工業集中發展區為以冶金建材為主導的產業集群p 制造業集聚指數與工業增加值份額的增速顯著正相關,表明產業集群化趨勢將有力提升地區經濟的競爭力p 成都十大產業集群的基本成型有利于加速形成二三產互動發展的良性格局2003-2007四川省制造業集聚與工業空間演化15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工業制造業背景研究11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21個市重點工業集中發展區 n 項目基地產業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冶金工業、建材、機械制造、農副食品加工等產業n 新
13、都重點發展機械制造、農副食品加工n 青白江重點發展冶金和建材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工業制造業背景研究11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7p二、三圈層區域在發展普通型住宅的同時,大力發展高品質住宅地產,適度開發商務地產;p彭州市、新都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及金堂縣積極發展為工業服務的商業地產,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營造良好的工業發展環境;p在龍門山旅游帶和龍泉山旅游帶適度發展休閑度假地產等旅游地產。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成都經濟產業發展格局- 房地產業房地產業背景研究11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8相關規劃解讀2青白江青白江-新都區域發展
14、戰略新都區域發展戰略p青白江區區域城鎮空間布局呈倒“V”字型點軸式布局。p新都區區域發展戰略為“一主兩翼、南擴北控,走1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9相關規劃解讀2p區域發展機遇青白江青白江-新都區域發展戰略新都區域發展戰略溝通南北兩大主城區,建立區域東西向發展連接p眾多快速路皆拉近了新都與成都中心城區的距離,使新都區成為成都中心城區輻射德陽、綿陽等城市的紐帶上的一環。p高速路、快速路皆南北向貫通新都區,必須充分利用快捷的南北交通,加強新都東東西干線路網的建設。2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20相關規劃整合相關規劃整合青白江與新都在北部新城、工業連片發
15、展區層面尚未形成統一規劃背景研究1相關規劃解讀相關規劃解讀2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21相關規劃整合相關規劃整合由于用地歸屬,與基地相關規劃都出現在新都區各項規劃內背景研究1相關規劃解讀相關規劃解讀2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青白江分區與新都分區規劃青白江分區與新都分區規劃未來青白江將加強南北向聯系,新都加強東西向聯系,工業連片區處于空間核心位置兩片區在分別向兩端需求發展空間,工業連片區隨著自身產業更替,成為帶動中部發展的核心動力背景研究1相關規劃解讀相關規劃解讀222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23新都工業集中發展區控制性詳細
16、規劃新都工業集中發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p新都工業集中發展區的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一軸、一區、一帶”,使規劃區形成功能合理、特色鮮明的有機整體。(1)“一軸”:沿規劃區南北向的中心大道為工業發展軸,是創造高標準、高起點的現代工業區形象載體。(2)“一區”:即新都工業集中發展區,包括四個特色工業小區(制造產業區、電子產業區 、醫藥產業區、食品產業區)。(3)“一帶”:結合毗河風光帶,規劃與工業區配套的生活和公共服務用地。p新都區中部的工業東區緊鄰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在空間形成成規模的發展模式,但在工業業態上,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以冶金、建材、機械、化工、物流等傳統工業為主導,新都區工業東區以電子、
17、醫藥、機械、食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業為主導,以高科技高附加值工業向青白江輻射。p形成“兩軸、一帶、多區兩軸、一帶、多區”的結構(1)兩軸:規劃區東片與西片沿同濟大道、龍虎大道各形成一條工業發展軸。(2)一帶:規劃區中部沿緯五路兩側形成一條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帶。(3)多區:根據不同產業定位,形成多個特色產業園區。青白江青白江-新都工業區集中連片發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青白江部分)新都工業區集中連片發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青白江部分)青白江與新都工業集中發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青白江與新都工業集中發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滲透融合滲透融合產業聯動產業聯動背景研究1相關規劃解讀相關規劃解讀24新都北部新區總
18、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24新都工業區生活配套區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新都工業區生活配套區區控制性詳細規劃p規劃定位:新都工業區生活配套區,以居住為主,積極配合與推動新都工業區的生產建設。p根據規劃目標和原則,形成“兩軸、兩心、一環、一帶”的規劃結構。(1)“兩軸”:規劃區中心東西向的公共服務軸,以布置配套居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為主,強調服務職能;沿龍虎大道的空間發展軸,強調南北向空間的貫通性。(2)“兩心”:以慶元湖為中心的自然核心,以水體和綠化為主,強調自然與休閑;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社會核心,強調公共與服務職能。(3)“一環”:沿規劃區周邊的綠化帶隔離綠環,阻擋周邊道路與工業區的不利影響。
19、(4)“一帶”:南流河的綠化休閑帶,主要服務于居住區的內部居民,提供休憩、游玩的場所。背景研究1相關規劃解讀相關規劃解讀25發展戰略(新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n產業分析n產業體系構建n產業發展策略n產業發展用地及人口規模配比n道路交通分析n空間發展戰略22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基地與兩條區域骨架道路相接,交通條件良好。對外交通對外交通p“九縱、六橫” 骨架公路 “九縱”石龍路、成青路、成綿高速、蜀龍大道、川陜大件路、貨運大道、商貿大道、成德大道、成彭高速?!傲鶛M”利清路、都市環線、新新路-馬新線、香城大道-新石路、興城大道-新三木路、石木路。發展戰略226道路交通
20、分析道路交通分析2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27城市干道系統城市干道系統p成綿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等級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四川省南北向的一條主要經濟干線。該高速公路從成都至綿陽全長92公里,為雙向8車道,途經廣漢、德陽,穿越川西平原經濟發達區。p大件路又名川陜公路、108國道,為貨運道路,是陜西進川的重要通道, 連接著成都市和西安市;p成金快速路為成都至金堂的城市快速路。p川陜復線(貨運大道)新都段全長約15公里,目前新都段新都物流園區部分已經完工,整個工程預計2010年6月建成通車該路段建成通車后,將大規模分流川陜路貨運車輛,有機聯系成都北部商城、新都物流中心、西
21、南最大集裝箱集散基地。基地與快速路體系通過新都大道收費站進行銜接。p該地區城市主干道系統為三橫四縱的結構,東西向為貨運大道、緯七路、新石路,南北向為龍虎大道、青江路、工業大道、同心大道;p其中龍虎大道、青江路、緯七路經過該地區。道路交通分析道路交通分析發展戰略22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貨運交通系統貨運交通系統該地區貨運交通應盡量避免貨運交通進入基地p該區域貨運交通于貨運大道、同心大道、大件路及新石路組織疏散;p該區域貨運交通通過成綿高速公路的新都大道收費口與成綿高速相勾通。發展戰略228道路交通分析道路交通分析2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新都站新
22、都站鐵路:p成綿樂城際鐵路分為大站直達列車和站站停列車兩種,大站直達列車的目標時速為250公里/小時,從綿陽直達成都只需30分鐘左右。 于基地南側4公里處設置新新都站。p成達鐵路于基地北側設置鐵路貨運站?;嘏c鐵路站點通過龍虎大道、緯七路以及站前路進行銜接。貨運站貨運站對外交通對外交通發展戰略229道路交通分析道路交通分析3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軌道交通軌道交通三號線三號線新都紅星站新都紅星站p軌道交通 3號線為東北至西南向骨干線,東北起自規劃紅星車站附近,通過成都市中心,南止于板橋南站,線路全長為49.28km。 可與 4號線換乘到達金堂機場或與 1號線及機場線換乘
23、到達雙流機場?;嘏c軌道交通3號線新都紅星站通過龍虎大道、緯七路銜接基地基地發展戰略230道路交通分析道路交通分析3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新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分析發展戰略2p區域產業協同分析 連片區的西北為80萬噸乙烯和100萬噸大型煉油的石化產業)連片區的東側為核動力及核電成套裝備產業連片區以南為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汽車工業和大型工程施工設備為主)連片區以西為成都市區(中心區)項目處于四川最有活力的成綿經濟帶(青-新連片區)德陽:發電成套設備綿陽:軍工、電子連片區的東北為機電產業(發電輸變電成套設備及電子軍工產業)n 青白江-新都連片區處于四川最有活力的
24、成綿經濟帶n 產業選擇應順應區域產業發展邏輯,同時考慮區域內產業協同,與東側核動力及成套設備、南側汽車工業及大型工程設備、西南側中心城區、東北側機電產業、西北側石化產業形成區域互補,錯位協同313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依托成都鐵路樞紐散貨站(大彎火車站),在大彎、紅陽和祥福建設成都散堆貨物物流園區-成都青白江物流園區,規劃面積2500畝,以處理鐵路大宗散堆貨物為主要業務,年處理能力達100萬噸p成都市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公路物流中心新都物流中心已完成一期項目建設,2009年5月20日投入運營,成為四大物流中心中第一個投入運營的項目,這也標志著我市現代化公路物流項目將從
25、實施階段正式進入實現階段p預計到2010年,整個新都物流中心公路貨運集散區將達到2100萬噸的公路貨運年處理能力,輻射半徑500公里至800公里的中西部,成為成都現代物流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公路港”新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分析p物流體系建設 物流園區物流中心n 新都物流中心的運營味著貨物的運轉流通速度將成倍提高,公路運輸成本至少下降40%左右,徹底改變貨物的配載效率n 新都承擔著成都市區城市配送和成都周邊二級城市城際配送及產品分撥的重任,成為成都重要的城市、城際配送與分撥基地n 新都物流中心的運營以及擬建的青白江物流園區將助推連片區產業進一步積聚和發展,成為連片區產業導入的最佳契機發展戰略
26、2323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新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分析p新都區經濟基礎分析 p從產業結構上看,新都區第二產業所占GDP比重偏高,占比超過63%;第三產業比重偏低,僅為28.9%p從具體產業層次上看,第二產業保持穩定快速增長,近幾年平均增速達到28.8%p第三產業增速相對加為緩慢,且在連續6年的三次產業結構占比有所下滑n 新都區工業導向明顯,第二產業對經濟發展起到主導作用n 第三產業經濟貢獻度偏低,并且存在較為明顯的波動性,說明工業生產(二產)與產業服務(三產)之間的依存度不高n 需要在保持二產相對優勢同時,規劃三產集中發展片區,承載并強化二三產業聯動,提升區
27、域內部產業依存度發展戰略2333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本次規劃紅線內面積為2.76平方公里,屬于新都區用地范圍,基地占整個工業連片區39.3平方公里的7.02%。屬于生產性服務業范疇?;馗艣r基地概況新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分析發展戰略2343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2008年工業區內規模以上企業101戶,2007年機械制造業所占比例為36.55%,電子產業占17.26%,食品產業占5.08%,醫藥產業占5.08%,其它占35.53%p工業集中發展區目前已形成機械制造業、機械電子、精密機械加工等優勢行業,機械制造業約占總量的40% 20
28、07年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分布比例 n 目前,新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主要集中在機械制造行業,涵蓋機械制造、精密機械加工以及機械電子制造等細分行業;機械制造產業布局集中度較好,但其他產業規模偏小,沒有形成明顯的集聚區n 新都需要順延片區產業發展邏輯,進一步強化機械制造這一比較優勢產業,并逐步精簡區域產業細分門類工業集中發展區20052007各類數據 新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分析機械制造及金屬壓延加工(3.1平方公里)機械食品醫藥包裝(0.5平方公里)機械電子制造(3.7平方公里)精密機械加工(4.8平方公里)產業布局現狀產業布局現狀p新都工業集中發展區 發展戰略23536新都
29、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新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分析p青白江區經濟基礎分析 n 與新都區類似,青白江區工業導向明顯,第二產業對經濟發展起到主導作用n 與新都區類似,第三產業經濟貢獻度偏低,并且存在較為明顯的波動性,說明工業生產(二產)與產業服務(三產)之間的依存度不高n 基于新都區和青白江區經濟發展態勢、區域產業特征以及地理屬性,二區首先需要立足優勢產業,擴大產業規模;形成連片發展的現代服務業核心,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和經濟比重p從產業結構上看,青白江區第二產業所占GDP比重偏高,占比超過69%;第三產業比重偏低,僅為23.7%p從具體產業層次上看,第二產業保持穩定快速增
30、長,發展速度遠高于第一及第三產業p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相對滯后,2008年的增加值不足34億元發展戰略2363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經濟基礎2007年,青白江區有規模以上企業122戶,完成工業增加值67.1億元,增長26。冶金建材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41.2億元,占全市的33%;主營業務收入147.1億元,占全市的30%;實現利稅13.08億元,占全市的36%p產業發展近年來,臺玻成都玻璃公司、巨石集團成都公司、成都無縫鋼管公司等大型企業和成都東調企業相繼入駐,目前工業集中發展區內規模以上企業達118家,冶金、化工、建材等產業已初步形成集約化、規?;?。p發展目標青白江工業
31、集中發展區已被四川省列為第一批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目前正在爭取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園n 青白江工業區已經基本形成冶金、化工、建材等材料產業的集聚區。n 考慮到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青白江區區位,產業發展由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轉型,重點可以向節能環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精細化工材料等方向轉型,成為成都未來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物流集中發展區已建成工業園已建成工業園區區在建工業園區在建工業園區規劃工業園區規劃工業園區規劃工業園區規劃工業園區新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分析p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 發展戰略2373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 現狀工業企業分類新都
32、-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分析n 從基地內工業企業分布現狀來看,青白江區冶金、化工、建材等產業分布區塊明顯,基本形成集聚區形態n 新都區工業企業分布相對較為分散,缺乏統一的規劃,未來發展需要明確發展方向,突出優勢機械制造產業地位,逐步摒棄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產業p基地內工業企業現狀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基地范圍內企業名錄倉儲業成都市九橋物流化學纖維制造業*華明家具制造業朗度沙發鑫利達東美紡織萬昌包裝J輝華版材時豐彩印合興包裝李茂食品成都元陽食品亨裕食品飲料制造業華潤藍劍千百潤新亨藥業北 京同仁堂協豐醫藥鐘氏蟲草萬昌包裝J輝華版材時豐彩印合興包裝唯特友光榮塑料美美蠟燭澳 達金荷成都望江化工*川化
33、*玉龍*米高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紡織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食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冶金、化工、建筑等材料產業集聚區機械、通用及專業設備等制造業集中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基地范圍內企業名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西昌廣豐四川蘭得高科萬興銅材藍宇材料耕藝美術偉業建材四川大金港府裝璜*臺玻*巨石*瀚江*巨石中國鋁業 10 萬噸雙零箔項目配套產業園萊特新材料閩誠鋼構東方電力恒博鋼構上海寶鋼制罐詹氏門窗*攀成鋼*成鋼*三洲*望暉大西洋焊條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發展戰略2383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川化成鋼攀成鋼臺玻玉龍王牌巨石三
34、洲瀚江HSC巨石華明天保天馬望暉天馬米高p 新都區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門類較多,布局較為混雜,缺乏統籌。規劃建議理清現狀產業,淘汰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落后企業p 青白江產業以攀成剛為首的冶金工業占地規模較大,布局較為集中規整,但現狀存在大量化工企業,考慮到基地位于成都主城區的上風向,將帶來較高的污染風險,規劃建議在規劃中予以調整p 機械制造與冶金建材業在產業布局中占地較廣,同時分布也較為分散,但目前產業附加值較低,規劃建議產業群聚式發展,形成規模優勢,服務周邊,延伸產業價值鏈,提高產品附加值p 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現有工業集中發展區內幾無生產性服務業分布。區域在夜間將成為一座空城,規劃建議導入現
35、代服務業,促進人口在區域內的沉淀,增強區域活力保稅物流中心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大宗散裝物流園區p 現狀工業企業布局分析新都-青白江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分析發展戰略2394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區域產業分析小結核心層基礎層成都市產業集群及工業布局規劃 青白江區以冶金建筑材料、新都區以機械制造為發展重點1 12 23 34 45 56 6成都市產業集群及工業布局規劃內 在 訴 求 解 析連片區產業發展連片區現狀工業企業分析成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分析 新都經濟發展趨勢及工業集中區分析連片區區域產業協同分析312456青白江經濟發展趨勢及工業集中區分析連片區現狀工業企業分析 青白江
36、區以冶金建筑材料、新都區以機械制造為發展重點新都經濟發展趨勢及工業集中區分析 工業主導,第三產業經濟貢獻度偏低 二產與三產之間的依存度不高 工業企業分布相對較為分散,缺乏統一的規劃;機械制造產業具備相對比較優勢青白江經濟發展趨勢及工業集中區分析 工業主導,第三產業經濟貢獻度偏低 二產與三產之間的依存度不高 冶金、化工、建材等材料制造業布局驕傲為集中,但產業附加值不高成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分析 項目基地產業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冶金工業、建材、機械制造、農副食品加工等產業連片區區域產業協同分析 產業選擇需要與機電產業、動力及成套設備、大型工程設備形成區域互補、錯位協同n 新都區、青白江區雖主導產業各異
37、,但存在三產規模小、經濟貢獻度低、二三產依存度差等產業發展弊端共性,具備連片發展和形成服務核的基礎n 產業上,青白江區初步形成區域集聚態勢,需要向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精細化工材料等領域延伸n 新都區產業門類較多、布局混亂,需要明確主導方向,建議在發揮機械制造比較優勢基礎上,考慮導入特種車輛、專業機械、精密數控機械等細分產業,形成動力裝備產業集群發展戰略2404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制造業和服務業聯動體現繁榮繁華展現區域活力強化優勢產業發揮優勢規避風險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群p“2X+1”產業體系支撐服務動力裝備產業 集群材料制造產業集群振興區域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38、提升競爭力2主導產業集群1配套產業集群支撐n 冶金 新型金屬合金材料n新建材 新型建筑節能材料 熱反射、吸熱等新型玻璃材料n 動力產業(專用車輛、專用設備及零部件)n 機械裝備產業(工程機械、特種機械)n 現代物流n 商業商貿n 專業服務提升鞏固彌補產業體系構建X重點項目若干個重點項目n 化工材料產業n 軸承類通用設備n 高端機電裝備產業平衡兼顧短期和遠期利益平衡短期利益緩解發展壓力發展戰略2414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散裝水泥車混凝土泵車建筑工程專用車輛工程類專用機械市政環衛專用車輛清掃車牽引機械p 2大主導產業集群(材料制造和動力裝備)產業體系構建群群內內群群間間
39、集集成成+ +孵孵化化內內生生聯聯構構主主導導產產業業建筑新型金屬材料新型玻璃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材料制造產業集群專用車輛及 機械專用設備及零部件工程及特種 機械玻璃冶金群間集成群間集成群內集成群內集成動力裝備產業集群集成輸出孵化內生n 低合金結構鋼 n 非調質鋼 n 超塑性合金 n 綠色環保材料 n 聚合物合成材料 n 鈦化玻璃 n 吸熱、熱反射玻璃 混凝土攪拌車清障車旋挖鉆機發展戰略242特種專用機械牽引機械4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 1大配套產業集群產業體系構建構建核心突出、結構合理、功能全面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生產性服務業與消費性服務業融合現代物流商業商貿*業生產性服
40、務業消性服務費專業服務*科教研發休閑娛樂市政公用“核心層”“中間層”“外圈層”n 生產性服務業:以現代物流為核心,提升連片區生產性服務業實力n 消費性服務業:以商業商貿為核心,引導連片區消費性服務業升級高端服務業與中低端服務業融合說明:商業商貿涵蓋房地產;專業服務涵蓋中介服務、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發展戰略2434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產業密集區主體功能區產業聚合區功能轉型拐點功能轉型拐點產業集聚邏輯曲線產業聚合邏輯曲線產業耦合邏輯曲線功能轉型階段2015年2016-2020年2021年以后時間n 冶金、建材、機械等優勢產業帶動材料制造、動力裝備產業集聚n 動力裝備和新型
41、戰略兩大主導產業集群實現區域群內和群間集成,主導產業價值凸顯n 區域功能實現轉型,連片區成為成都市域的主體功能區n 實現產業門類之間的“橫縱”雙向耦合,產業融合驅動區域經濟發展n 基本形成主體突出、功能全面、結構合理的 “縱橫”一體化產業體系p 功能轉型階段論產業發展策略發展戰略2444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 經濟貢獻度定量目標單位:億元產業發展用地及人口規模配比發展戰略2454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n 由線性外推,2015、2020、2030年成都地均GDP達7304.5、13324.5、44337.9萬元/km2n 考慮到新都北部新區既
42、有高水平規劃建設的后發優勢,亦有產業導入和城市建設相對滯后的后發劣勢,結合功能區通常為區域平均水平4-12倍經驗值,取2015年是成都平均水平6倍標準,2020年是成都平均水平8倍標準,2030年是成都平均水平12倍標準,產業用地規模分別折算為約27.38km2、26.27km2、22.55km2n 統籌考慮項目配套,兼顧區域結構調整與功能轉型,2015年按1:0.1的比例設置配套用地,2020年按1:0.2比例設置配套用地用地、 2030年按1:0.5比例設置配套用地,連片區用地總規模為30.12km2、31.52km2、33.83km2產業發展用地及人口規模配比p 模型基于產業發展趨勢測算
43、(縱向測算)新都北部新區產業集聚規模土地和人口配置標準成都市經濟發展態勢用地規模人口規模新都&青白江經濟發展態勢發展戰略2464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n 按比較靜態測算, 2015年、2020、2030年用地總規模約需30.12km2、31.52km2、33.83km2n 產業用地總體上體現集約用地理念;前期重點滿足材料制造產業用地,并為動力裝備產業用地“留有余地”n 中后期重點滿足動力裝備產業用地,材料制造產業用地逐步集約n 配套產業用地在中后期持續膨脹,體現連片區區從產業集聚區向功能區和城區轉型單位:km2p 用地規模測算產業發展用地及人口規模配比n 同樣由線性外
44、推2015、2020、2030年程度人均GDP分別為7.38萬、12.67萬、37.29萬n 考慮到新都北部新區高水平規劃建設的后發優勢,在人口導入方面尤其注重高素質人才引進,同時考慮區域覆蓋廣大城鄉結合部與農村地區基本現狀,按2015年人均GDP是成都平均水平的1.5倍,中遠期是成都平均水平的2倍,則產業人口規模分別約為11.74、18.55、22.79萬人n 考慮產業配套和區域轉型,2015、2020、2030年分別按1:0.2、1:0.3、1:0.5的比例導入產業服務人口,則新都北部新區總人口分別為14.09、24.11、34.19萬人n 按比較靜態測算, 2015年、2020、2030
45、年新都北部新區人口總規模約為14.09、24.11、34.19萬人n 建設初期,產業發展處于扶持階段,產業人口和配套人口規模比理論測算值低n 伴隨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功能轉型,不僅人口數量增加,人口結構亦發生調整,產業人口增加幅度趨緩,產業服務人口增加幅度逐步加大,由功能區向城區轉型p 人口規模測算發展戰略2474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n 一般標桿園區的單位土地增加值在1.372.92億元/km2之間,單位工業用地總產值在3.369.91億元/km2之間n 考慮到新都北部新區高水平規劃建設的后發優勢,同時考慮短期內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假設2015年單位土地增加值達到標
46、桿園區平均水平1.94億元/km2;考慮到宏觀調控日趨嚴格與規范,新區未來投資密度逐步提升,土地產出能力必將大幅提升,假設與工業總產值15%增長率持平,2020、2030年單位土地增加值分別為5.67、27.28億元/km2,產業用地規模分別折算為25.66、24.73、23.16km2n 統籌考慮項目配套和區域配套用地,2015、2020、2030分別按1:0.1,1:0.2,1:0.5的比例設置配套用地,則新都北部新區用地總規模為分別為28.22、29.67、34.74km2產業發展用地及人口規模配比p 模型模型基于國內標桿城市參照系測算(橫向測算)基于國內標桿城市參照系測算(橫向測算)改
47、革試點城市(天津)第一等級中心城市(上海)東部沿海城市(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集聚規模用地規模與人口規模用地規模人口規模與標桿城市和重點產業的差距四類標桿城市中部城市群(武漢、長沙、合肥)發展戰略2484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n 按比較靜態測算,按比較靜態測算, 2015年、年、2020、2030年用地總規模約需年用地總規模約需28.22km2、29.67km2、34.74km2n 從近期來看,材料制造產業用地規模占比較大,但在中遠期從近期來看,材料制造產業用地規模占比較大,但在中遠期動力裝備產業和配套的用地規模將迅速上升,近期開發應在產動力裝備產業和配套的用地規模將迅速
48、上升,近期開發應在產業用地上留有余量業用地上留有余量n 材料制造產業用地會隨著時間推移,用地規模呈下降趨勢,材料制造產業用地會隨著時間推移,用地規模呈下降趨勢,體現產業發展土地集約理念;動力裝備產業在中期快速發展,體現產業發展土地集約理念;動力裝備產業在中期快速發展,用地需求凸顯;用地需求凸顯; 配套用地會逐步膨脹,體現新都連片區從產業配套用地會逐步膨脹,體現新都連片區從產業集聚區向功能區和城區轉型集聚區向功能區和城區轉型單位:km2p 用地規模測算用地規模測算產業發展用地及人口規模配比p 人口規模測算人口規模測算n 考慮到新都北部新區高水平人才引進的后發優勢與發展基礎薄弱的先發劣勢,假設新區
49、2015年人均產值達到標桿園區下限水平10.63萬元n 考慮未來的產業升級態勢和人員素質提升,假設2015-2030年間人均產出水平以總產值平均增速15%增長,2020、2030年人均產出分別約為21.38、66.41萬元n 考慮到上述過程主要推算總人口規模,考慮到上述過程主要推算總人口規模,2015、2020、2035年分別按照年分別按照1:0.2、1:0.3、1:0.5的比例配置服務業和生活人口,工業人口的比例配置服務業和生活人口,工業人口規模分別為規模分別為11.76、19.79、22.09萬人,萬人, 建設初期,產業發展處于扶持階段,產業人口和配套人口規模比理論測算值低建設初期,產業發
50、展處于扶持階段,產業人口和配套人口規模比理論測算值低n 伴隨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功能轉型,不僅人口數量增加,人口結構亦發生調整,產業人口規模在中期階段后膨脹速度會出現明顯下降,伴隨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功能轉型,不僅人口數量增加,人口結構亦發生調整,產業人口規模在中期階段后膨脹速度會出現明顯下降,配套人口規模將大幅增加,由功能區向城區轉型配套人口規模將大幅增加,由功能區向城區轉型發展戰略2495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n 兩種測算方式雖然依據不同,但趨勢相同兩種測算方式雖然依據不同,但趨勢相同n 綜合兩種測算結果,綜合兩種測算結果,2015年用地規模為年用地規模為29.17k
51、m2左右,左右,2020年年用地規模為用地規模為30.60km2左右,左右,2030年用地規模為年用地規模為34.29km2左右左右n 綜合兩種測算結果,綜合兩種測算結果,2015年人口規模為年人口規模為14.10萬人左右,萬人左右,2020年年人口規模為人口規模為24.92萬人左右,萬人左右,2030年人口規模為年人口規模為33.66萬人左右萬人左右n 區域產業集聚采取區域產業集聚采取“ “留有余地留有余地” ”發展,為今后發展與區域轉型預發展,為今后發展與區域轉型預留空間留空間p 總用地規模與人口小結總用地規模與人口小結產業發展用地及人口規模配比n 材料制造產業集群屬內生性產業集群,產業橫
52、縱向耦合效用明顯,材料制造產業集群屬內生性產業集群,產業橫縱向耦合效用明顯,產業用地將呈現階段性集約現象,產業用地將呈現階段性集約現象,近期約需近期約需11.37km2,遠期約需,遠期約需9.42km2n 動力裝備產業集群屬導入性產業集群,中前期需要積聚,產業同地需求將呈現階段性上升現象,但遠期膨脹速率明顯下降,近期約需9.47km2 ,遠期約需遠期約需11.26km2n 重點項目平衡連片區短期發展利益,重點項目平衡連片區短期發展利益,隨著主導產業的積聚和內生孵化,其用地需求呈現快速下降趨勢p 細分產業用地規模小結細分產業用地規模小結發展戰略2505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
53、計 空間發展戰略一空間發展戰略一 縫合縫合p通過與新都、青白江主城區錯位發展的公共設施,吸引人流,提升地區影響力,帶動工業連片區整體升級,參與到區域發展體系中。p在39.3平方公里的工業連片區形成 “一帶兩片多組團”的產業空間布局。東拓西聯南滲北融發展戰略2515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空間發展戰略二空間發展戰略二 造鎮造鎮NEW TOWN以城市住區發展模式為基礎,力圖使現代生活的各個部分重新成為一個整體,即居住、工作、商業和娛樂設施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緊湊的、適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區域。p尺度:從TND到TOD的轉變中,建筑以及街道尺度更加適意步行的尺度p氛圍:整體建筑
54、風格以及商業模式p肌理:組團的合理規模及生活道路的密度 p開發:開發商與政府職能部門的關注p混合:住宅、商業、工作等混合用途共同打造趣味空間發展戰略25253功能策劃n案例借鑒n總體定位n主導功能n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35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54案例案例1 哈默比湖城哈默比湖城Hammarby可持續性新鎮的典范可持續性新鎮的典范p哈默比湖城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中心城區以南,總用地面積200公頃,一座擁有1萬套公寓、20萬平方米商業面積的生態新城。整個新城將于2015年全部建成。p在哈默比湖城項目中存在一個由政府驅動的生態環境規劃,包括土地凈化、工業污染地利用、公
55、共交通系統、降低能源消耗、水和垃圾的循環使用等。土地利用:清理污染土壤,將工業污染地重新開發為美麗誘人的居住區,建設風景優美的公園和綠色開敞空間。在整個規劃與實施階段,哈默比湖城擁有自己獨立的環境質量計劃,其總體目標是比普通標準提高1倍。能源:采用可再生燃料、沼氣和余熱回收,提高建筑能源使用效率。水:生產盡可能潔凈,使用盡可能高效,采用新技術用于節水和污水處理。垃圾:采用可行的垃圾分類系統,盡可能進行循環利用。交通運輸:快速公共交通,小汽車合用,自行車專用道,減少私人小汽車的使用。建筑材料,綠色建材:盡量采用干作業,低噪音。1 lake2 tramline3 park4 schools5 of
56、fices6 green bridge7 ski slope8 waster water & biogas plant功能策劃35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55案例案例1 哈默比湖城哈默比湖城Hammarby圍繞圍繞“水水”的主題擴展城市中心的主題擴展城市中心p空間規劃:在規劃初期,哈默比湖城已考慮了一個城市中心又是濱水地帶如何可持續發展,同時又是一個老工業區和港區如何轉變成現代城市。p目前哈默比湖城是個傳統高密度城市中心區和更加開放的現代城區。老城市中心區的街道尺度、街區長度、建筑高度、密度以及混雜的功能與現代的寬闊視野、水景、公園、陽光和諧地組織在一起。嚴格限定的建筑
57、進深、舒展的雨蓬、多層公寓、大面積的陽臺和露臺、大玻璃窗、平屋頂以及面向睡眠的灰白色立面、都表明現代建筑語匯已經進入議程。功能策劃35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作為英國第三代新城的代表,沃靈頓新城于作為英國第三代新城的代表,沃靈頓新城于19681968年開發年開發 ,交通發達、境內有地鐵通過,交通發達、境內有地鐵通過與唐鎮有較強可比性的第三代新城70年代中期50年代末期60年代中期過于拘泥居住功能,形成臥城隱患強調轉移工業的入遷,人為本的初衷被工業尺度所扭曲恢復近人尺度,形成了宜居宜業的豐滿體系“居住人居住人”尺度尺度工業尺度工業尺度“社會人社會人”尺度尺度人的基礎需要人
58、的基礎需要工業異化工業異化人的高層級需要人的高層級需要英國50年新鎮開發歷程之總結螺旋回歸螺旋回歸的趨勢的趨勢第一代新市鎮周邊環繞綠地,周邊環繞綠地,以限制發展以限制發展都市中央為大公都市中央為大公園園住宅區密度低住宅區密度低住宅區采用鄰里住宅區采用鄰里單位劃分單位劃分功能分區明顯功能分區明顯第二代新市鎮取消鄰里單元取消鄰里單元取消次中心及鄰里中取消次中心及鄰里中心心呈長方形的發展呈長方形的發展人行道與車道部分分人行道與車道部分分離離多層的市中心,住宅多層的市中心,住宅密度分級密度分級工業區分散工業區分散第三代新市鎮恢復使用鄰里單恢復使用鄰里單元、次中心的構想元、次中心的構想使用大方格之干使用
59、大方格之干道系統道系統以步行者為主要以步行者為主要考慮對象考慮對象中心恢復集中,中心恢復集中,功能分區適當模糊功能分區適當模糊化處理化處理案例案例2 2 沃靈頓新城沃靈頓新城Warrington Warrington 英國第三代新城在英國第三代新城在“近人尺度近人尺度”上的揚棄上的揚棄總體發展策略55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將城市的活力帶給田園將田園的寬裕帶給城市在新鎮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沃靈頓的居住、工作和工商業增長迅速,城市功能逐漸豐滿:現已成為英國南北交通的補給點與重要貿易中心;每年七月第一周沃林頓步行日,已經成為整個區域的節慶盛會;商業設施齊備,沃靈頓大學聞名遐邇
60、沃靈頓在引進城市功能的同時,保留了田園的宜人風貌:對于“鐘樓”這一區域原有傳統空間符號的運用和發揮;通過適宜尺度BLOCK的分割,在宜人尺度上強調模糊功能分區的“拼圖式”空間布局案例案例2 2 沃靈頓新城沃靈頓新城Warrington Warrington “田園城市田園城市”精神本質的回歸精神本質的回歸5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結合田園與大都會的優點,既提供宜人居住環境改變以往著重開發區建設所造成的工業尺度空間意向,營造具有一定空間交流密度的近人尺度提倡用地功能的混合,創造多彩空間案例啟示案例啟示定位與開發實施與片區發展尤其是主導產業的發展緊密集合5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
61、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帶動工業片區整體升級的帶動工業片區整體升級的 核心引擎產業鏈拓展、生產性服務業聚合的產業鏈拓展、生產性服務業聚合的 先導區產業與城市功能共融發展的和諧新城產業與服務功能共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高地新都城市、人文、生態協同發展的集聚核總體定位總體定位功能策劃36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新都新都城城匯智慶元匯智慶元QingYuan Intelligence centralized City總體定位總體定位6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產業的集聚以及大量人口的導入對區域的商產業的集聚以及大量人口的導入對區域的商務與商業服務形成強大
62、的需求效應:產業園務與商業服務形成強大的需求效應:產業園區的外溢辦公需求,企業的區域性總部,滿區的外溢辦公需求,企業的區域性總部,滿足社區需求的文化、娛樂、餐飲、酒店等服足社區需求的文化、娛樂、餐飲、酒店等服務性設施的完善。務性設施的完善。便利的城市交通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置業便利的城市交通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置業選擇的主要優勢:高端生態住區、周邊工業選擇的主要優勢:高端生態住區、周邊工業園區企業高管和高級白領的高端居所以及周園區企業高管和高級白領的高端居所以及周邊居住的置業。邊居住的置業。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充足的發展空間為發展新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充足的發展空間為發展新型公共服務和產業類型提供了更
63、多的可能:型公共服務和產業類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導產業的進一步拓展和提升,區域研發機主導產業的進一步拓展和提升,區域研發機構和特色服務業的集聚。構和特色服務業的集聚。將重點承接產業區的商務與研發功能,將重點承接產業區的商務與研發功能,并結合現有資源條件開發休閑娛樂及生態居住功能并結合現有資源條件開發休閑娛樂及生態居住功能定位及功能策劃6主導功能主導功能6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以產業鏈外延為驅動引擎驅動引擎聯動商務、房地產等核心產業核心產業促進休閑等配套產業配套產業共融協同發展主導功能主導功能動力裝備動力裝備高新技術高新技術產業配套休休閑閑服服務務行政辦公企業總部企業
64、咨詢系統集成共享設施食行購培訓服務商商貿貿體體驗驗體驗展示酒店購物休閑居住休閑娛樂餐飲游文化居住商務引擎引擎復合復合拓展拓展物流生態居住交易研發近期中期遠期配套服務 產業服務 現代服務功能策劃36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都市都市港灣港灣 City Harbor 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商業休閑商業休閑功能策劃36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商業休閑商業休閑功能策劃36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新城的經營性商業設施在未來將成為中心,不僅為本項目內的居新
65、城的經營性商業設施在未來將成為中心,不僅為本項目內的居民提供商業服務,而且輻射整個新都區的一部分。民提供商業服務,而且輻射整個新都區的一部分。力求通過差異化經營,成為未來新城級商業中心的主要部分。力求通過差異化經營,成為未來新城級商業中心的主要部分。根據國家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根據國家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32003要求,居住人口要求,居住人口30000-5000030000-50000的居住區級居住區要求設置功能的標準。的居住區級居住區要求設置功能的標準。規劃指標法測算出的結果是本項目公建配置的最低標準,作為新的居住新城,經營盈利類公建規模適當高于規范規劃指標法測算出的結果是本項目公
66、建配置的最低標準,作為新的居住新城,經營盈利類公建規模適當高于規范標準的標準的1010。根據前面產業研究,到根據前面產業研究,到20202020年產業服務人口將達到年產業服務人口將達到7.57.5萬人左右??紤]到一定的環境容量因素,建議本片區規劃人萬人左右。考慮到一定的環境容量因素,建議本片區規劃人口為口為7 7萬人。萬人。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商業休閑商業休閑6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商業規模主要由項目定位為服務居民的區域性商業中心進行商業體量測算。區域商業中心輻射以項目為核心周邊3公里以內為核心區域,35公里為次輻射區域。假設未來居住區
67、內絕多大多數人在項目商務區內就業。*注:1)主體客群比例及人均零售消費額意愿數據來源參見消費者需求分析部分;2)零售合理地效取成都類似區域人均消費額意愿同比計算;通過項目的核心輻射區和次級輻射區內兩類消費客群綜合測算得到,本項目站體區內商業體量建議在65000平方米左右。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商業休閑商業休閑功能策劃36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水畔水畔家園家園 Garden Residential 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居住居住功能策劃36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
68、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居住居住功能策劃36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居住居住功能策劃37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由以上推算,住宅開發量初步建議在由以上推算,住宅開發量初步建議在300-340300-340萬平米左右。萬平米左右。根據地塊所屬區位、周邊產業規模、城市人口未來導入方向(市場需求)、以及地塊自身條件,我們來測算項目能吸納的居住人口數量和適合開發的住宅物業體量。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居住居住功能策劃37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功能
69、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居住居住功能策劃37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創智創智天地天地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商務商務 High-tech Business Incubator 功能策劃37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根據之前通過兩種方法測算大區域在2020年的產業人口預計在25萬人,我們通過用地規模同比例測算,預計在本項目的產業人口為大區域的20%,約為50000人左右。生產性服務業人數:按2020年就業人口總數,國際標準生產性服務業占比30%計算。結合片區就業人口、生產性服務業就業人口百分比,以及
70、人均辦公面積計算商務辦公樓開發規模:人均辦公樓面積:目前衛生管理部門尚未實施辦公室人均實際辦公密度標準,參照建設部和環保部的要求,人均6-10平方米應是最低標準,發達國家人均商務辦公面積在20平方米/人左右,考慮區域未來發展能級,假設該地區未來人均辦公面積在15平方米/人。商務辦公體量預測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商務商務7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酒店規模分析與建議綜合考慮本項目有17萬20萬平方米的商務辦公樓,動力裝備研發、專業服務、商貿流通會帶來大量的商務往來,這些商務往來將會帶來大量酒店住宿需求。根據測算,本項目建議四星級酒店一座,共35
71、000平方米;經濟型酒店3家,共25000平方米。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商務商務功能策劃37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功能板塊項目建議與規模分析商務商務功能策劃376項目概況0概念規劃n現狀用地分析n中期階段成果調整方向n規劃理念n功能板塊對接n用地布局規劃n規劃分析n調整建議47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77現狀用地分析現狀用地分析123454621365p周邊建設情況沿龍虎大道兩側以工業用地占主導,主要以汽車零部件、自動化機械、鋁箔生產、鋼管加工等高科技產業為主??傮w發展策略578新都北部新
72、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78p民居較為零散分布基地其中,現有商業服務配套位于基地南側?,F狀用地分析現狀用地分析總體發展策略47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79路南側為一中學安置區北面為規劃安置區,目前還未開發p該區為龍虎鎮行政商業服務中心,為該鎮居民提供配套服務。現狀用地分析現狀用地分析總體發展策略58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80p慶元湖現狀為魚塘,是在原修成綿高速路后天然形成,占地100余畝,p目前水質較差,四周有硬質駁岸,塘底未作防滲處理,水深達10余米,不流通?,F狀用地分析現狀用地分析總體發展策略58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
73、核心區城市設計 81p基地西南角有個規劃的35kv變電站,且有110KV高壓電穿過;p南側規劃一塊安置區供龍虎鎮居民作為拆遷安置;p安置區旁有一條中石油輸油管線,近期內會作為保留?,F狀用地分析現狀用地分析總體發展策略48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概念規劃4規劃理念規劃理念1-視覺中心p由于基地被成棉高速的隔離,需要一個清晰的、和高度突出的核心地標,它會成為區域強有力的視覺中心,起到未來統領基地與東側片區形成整體發展,提升片區的被關注度。p一個強有力的視覺中心強化了焦點和獨特性,間接的影響了區域潛在的商業投資,提升經濟發展。8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74、83概念規劃4規劃理念規劃理念2-混合開發p在三個不同的層面形成混合開發:在整體功能布局上整合不同的功能區域形成混合發展。在每個功能片區,相關聯的功能形成混合開發,并分布于不同街區的重疊區域。在垂直都市的核心區域和一些建筑內部也形成垂直方向的功能混合。p平面和立體的混合使用將減少不同功能區之間的交通需求(如居住、工作、商業服務等),從而減少碳排放。8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84概念規劃4規劃理念規劃理念3-蘭綠交融p藍綠交織 的公共空間為創造趣味性的開放空間,使濱水區活動向內陸延伸,將開放空間活動與周邊功能聯系起來(辦公、居住、娛樂和商業),整合各個時段不同的活動在同一
75、開放空間中,避免出現無生氣的開放空間。p通過在緊鄰工作和居住場所提供多樣化的開放空間,推動社會融合、市民交流、戶外健康運動等。8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85概念規劃4規劃理念規劃理念4-景觀均好景觀均好p從南流河的生態水系、慶元湖的湖光、中央公園的休閑綠地、濕地公園的園景以及人工水系整體所形成的綜合景觀等考慮,在每一片區的開發均有相應的環境特色,帶動土地開發。p以景觀為主導決定公共空間體系構建。8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鄰里單元”著重于營造一個舒適、方便、安全、寧靜和促進團體生活與地方鄰里精神的自供自足的居住環境。要有基本的公共服務設施,舒適
76、便捷的聯系網絡,以便上學、休閑、日常購物與服務等基本活動能在步行距離內進行。對高端商務租用型居民,更注重安全性及品質;對長期居住或租用型居民,更偏重社區配套及綜合服務。在鄰里單元設計中,其公共空間的配置將決定鄰里氛圍的營建、配套設施的合理分布以及社區安全性的保障。p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定義鄰里單元:1) 行政管轄:同居住組團接近,隸屬于居住小區;2) 美學特征:具有明顯識別性的形態特征或特定建設時期的美學標準;3) 社會層面:本地居民應有強烈的區域認同感和地域自豪感;4) 功能界定:復合功能滿足居民不同需求,公共設施服務半徑基本涵蓋主要區域;5) 環境影響:寧靜、安全、舒適、和諧是優質生活環境的主
77、要指標。規劃理念規劃理念5-綜合配套綜合配套86概念規劃48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p鄰里單元根據城市規劃資料集城市居住區規劃的描述,鄰里單元在尺度上接近住宅街坊:由城市道路或居住道路劃分,用地大小不固定,無固定規模的住宅用地。它的規模一般介于居住組團和居住小區之間。服務設施一般根據需要設置,通常沿街建造商業服務設施,內部建住宅和公共綠地。p鄰里中心公交站點的服務半徑根據其設施質量以及途經區域的不同將有所差別。從城鎮中心區的300米到郊區的600米不等。通常公交站點的服務半徑可以確定為400米,超過這個距離選擇步行交通方式的居民比例將會大幅下降,對私家車的依賴會急劇增加
78、。p教育設施教育設施在服務半徑200-400米范圍內設置幼兒園,在400-800米范圍內設置小學校,在800-1500米范圍內設置中學校。p公共空間公共空間在不同的服務半徑內應設置不同尺度的公共空間:在居住單元附近(100米半徑)設置幼兒游戲場;在半徑為200-400米范圍內布置兒童活動場地、小型綠化空間或公園;在鄰里單元范圍內(半徑400-800米),應設置中型活動場地以及面積在2公頃以上的公園。一個典型的鄰里單元其半徑約為一個典型的鄰里單元其半徑約為500米,面積約為米,面積約為60公頃公頃 規劃理念規劃理念5-綜合配套綜合配套87概念規劃48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79、 88概念規劃4規劃理念規劃理念5-綜合配套綜合配套p整個基地劃分為4個鄰里單元,以公共服務中心、社區中心(教育醫療)、鄰里中心形成三級進行配套服務體系。8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規劃理念規劃理念6-低碳減排低碳規劃及城市設計低碳規劃及城市設計 低碳建筑和實施低碳建筑和實施低碳運營低碳運營/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低碳基礎設施低碳基礎設施目標目標方法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貫徹能源節約的經營管理最少的基地元素構成整合土地使用和交通規劃可持續的城市設計減少工程中和操做過程中的碳排放支持低碳工藝和技術將零碳或低碳能源,水使用凈化和廢物處理相結合居民顧問規劃師和城市設計師開發商政府責任人
80、責任人低碳城市低碳城市低碳建筑住宅建筑商業建筑減少能源消耗智能計量/ 建筑管理系統CHP和區域供熱/制冷熱泵小規模可再生能源生物質鍋爐低碳交通交通方式道路交通步行/自行車取代汽車公共交通取代私有汽車高速鐵路取代飛機燃油效率提升混合動力車電瓶車生物燃料低碳能源低碳工業提升燃油效率開發可再生能源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核能建筑改進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燃油替代品提升能源效率提升燃油效率能源再利用開發在能源依賴產業中改進燃油替代品航空交通提高燃油效率航空交通管理機艙重量對于城市規劃,碳排放最主要來自于交通和建筑對于城市規劃,碳排放最主要來自于交通和建筑89概念規劃49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81、 90總體發展策略4規劃理念規劃理念6-低碳減排9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碳關鍵設計將在本項目中得以實施目標和原理 為了順應全球要求大幅減少碳排放的要求,阿特金斯提出零碳設計方法,從而避免在經濟、社會和環境各方面引起氣候的急劇變化。 目的是在我們項目的生命周期內所有方面的工作中減少碳排放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為理念和行為特征、政府公務管理層以低碳社會為建設標本和藍圖的城市。 【注】:阿特金斯倡導之“碳關鍵設計”對于城市規劃,碳排放最主要來自于交通和建筑,也包括其內部的使用者。9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
82、核心區城市設計 碳關鍵設計碳高效(低碳)策略,更加適合本項目針對新都項目,可以采取以下三類策略以有效減少碳排放: 碳高效 (低碳)Carbon Efficient (low carbon) 碳中和 (零碳)Carbon Neutral (zero carbon) 碳吸收 (負碳)Carbon Absorption (carbon negative)9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93概念規劃4規劃理念規劃理念6-低碳減排低碳交通低碳交通(碳關鍵碳關鍵)完善低碳運輸系統,以減少私家車使用,倡導公共交通;通過混合使用緊湊型集群盡量減少班次,通過多樣性的公共空間增強可行走性,鼓勵步
83、行交通及自行車交通;電車的行駛路線使得其成為低碳運輸領域的先鋒,有利于形成特色低碳行人專用區;低碳鄰里發展低碳鄰里發展在每個中心設置行走帶用以滿足每日交通需求和提供服務,減少鄰近區的交通需求;在鄰近區中心通過合作提供就業,與低碳交通網絡的連接;通過小街坊、高密度、低高度的空間形態創造步行化的環境、適宜節能的建筑群體,在樞紐交通站點高密度發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并盡可能利用近距離輸送,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納入整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排水系統(SUDS)和綠色建筑;綠色網絡綠色網絡除了生態走廊之外,還應輔以道路的綠化帶與點狀的生態公園,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綠色網絡,加大對碳的吸收
84、。9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94概念規劃4概念構想概念構想形成“一軸、兩心、兩廊、兩環”的整體結構框架:p一軸:以低碳城市展示為依托的新城市發展軸;p兩心:濱湖地區形成的集商業、管理、娛樂、文化、居住以及休閑等功能與一體的公共活動中心,沿經七路北側形成的科研、會議、商務等功能與一體的產業服務中心。p兩廊:由水體向東延展形成中央綠地的綠色廊道,沿慶元路形成現代服務業的廊道。p兩環:外部的起到隔離功能的綠環,內部生態交通環,并由內外兩環構筑網絡化的綠色景觀體系。9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95概念規劃5用地規劃布局用地規劃布局9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
85、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概念規劃49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概念規劃4道路交通分析道路交通分析9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概念規劃4公交系統分析公交系統分析p經三路聯系成綿高速、成金快速路組織區域間公共交通的銜接;p經七路為基地與新都區主城向銜接的主要公交廊道;p龍虎大道為基地提供與周邊工業區及北部青白江區主城區的公共交通銜接;p電車環線連接各個鄰里中心以及綠地廣場節點。 9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低碳發展的四個階段 根據“碳高效”策略,將各類原則有針對性地付諸實施 這些原則必須與實際開發的操作有明確關系,我們將其分成4個階
86、段概念規劃410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低碳發展的實施方法概念規劃410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低碳規劃和城市設計Low carbon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3. 低碳建筑和景觀Low carbon buildingsand landscapes4. 低碳管理和生活方式Low carbon operation/lifestyles2. 低碳基礎設施建設Low carboninfrastructure 各階段遵循的詳細原則交通管理交通管理 Traffic management(1)緊湊的方便步行的混合緊湊的方便步行的混合
87、型社區型社區 Compact mixed-use walkable communities可再生和低碳能源可再生和低碳能源 Renewable and low carbon energy(2)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 Provision of sufficient employment(3)綠色交通體系綠色交通體系 Green transport systems(4)布局和朝向布局和朝向 Form and orientation(5)景觀系統景觀系統 Landscape system用水供給用水供給 Potable water supply廢水系統廢水系統 Waste water
88、system市政工程市政工程 Municipal engineering綠色建筑綠色建筑 Green buildings適宜碳吸收的景觀設計適宜碳吸收的景觀設計Landscape design for carbon absorption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 Low carbon lifestyles概念規劃410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緊湊的方便步行的混合型社區 居住區步行400米之內均可到達社區服務中心。舒適的步行距離將增加徒步和自行車的使用,減少汽車碳排放。沿公交站點布置較高密度的社區服務中心,提高公共交通服務的人群數量,提升土地的開發價值及為其它地塊增加綠地面
89、積創造機會,改善區域內部整體的綠色生態環境。根據適當的步行半徑設置社區服務中心;沿公共交通站點布置高密度社區,增加受惠人群并為其它區域創造更多綠色空間居住區及商住混合區 Residential & Residential Commercial Mix-Used Community概念規劃41. 低碳規劃和城市設計10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緊湊的方便步行的混合型社區 小學和中學 Primary & Secondary School學校1000米的服務半徑覆蓋幾乎所有居住區。通過環境友好型的綠色交通即步行或公共交通均可便捷到達?;貎炔季种行W用地,滿足區內需要,減少長距
90、離接送的日常通行所造成的碳排放根據綜合考慮后的布局,選取服務半徑適中,周邊交通環境安全便捷性最適合的區域學校的具體布局是經過對道路系統、基地內部用地性質、服務輻射半徑等因素綜合考慮后所選定的區域。避免了主干路,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性,但同時周邊能有適宜的步行系統及公交站點,方便家長和學生的通勤。概念規劃410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緊湊的方便步行的混合型社區 步行系統及自行車系統 Pedestrian & Bike-Route核心區打造人性化的全步行街區,方便的公交換乘系統降低小汽車的使用在區域次干路、支路建立步行路徑及自行車路徑,提供四通八達的線路,盡量避免與城市主干路有
91、交集,所造成交通組織上的混亂和不必要的擁堵,影響能源的高效利用。倡導人行優先,自行車優先的道路網略,覆蓋全部發展地塊,營造休閑環境減少在主干路出現機非混行情況、避免擁堵混亂及提高安全性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概念規劃410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主要就業用地 Key employment land uses 商業(辦公 零售 餐飲)Commercial (office / retail / F&B) 商業 零售 服務 Commercial / retail / service 行政中心 Administration centre 旅游休閑娛樂 Tourism and recre
92、ation 低碳規劃展示區 Low carbon planning exhibition 醫療衛生 Medical Care內外就業區域的交通聯系詳見“綠色交通”章節。減少長途通勤帶來的碳排放Internal and external employment areas are linked with external transport connections as shown in Green Transport.Reduces need for long distance commutes and reduces carbon footprint概念規劃4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 106新都北部
93、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道路系統Road system僅限居住者、訪客和后勤車輛通行Restricted access for residents, guests, and services綠色巴士線路在基地內部構建一條綠色巴士環線,提供滿足區內內部通勤需要,以電車形式為主。綠色巴士通行路線Green transport service限制性通行道路在基地內部構建一定的限制性、彈性通行道路,以調節谷峰時段區域交通流量的快速通達,提高道路的使用率及能源的利用效率。概念規劃410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青白江原規劃工業區本次規劃新都工業區新都原
94、規劃工業區本次規劃青白江工業區綠色交通 Green transport systems新都工業園區 Main industrial areas of Xindu本次規劃青白江工業區青白江原規劃工業區本次規劃范圍Xindu (our site)本次規劃青白江工業區概念規劃410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青白江主城方向 新都主城方向 成都主城方向建議巴士公司提供相關的交通服務,以避免在城內部增設巴士停車站場及維護設施。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bus services are provided by city transport companies
95、 to avoid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bus parking and bus terminus requirements. 內部外部線路巴士換乘中心往主要就業區的公交連接 Linkage to key employment areas綠色交通 Green transport systems主要居住區金堂縣方向 龍泉縣方向概念規劃410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布局和朝向Form and orientation通過規劃調整部分建筑的朝向,使這些建筑不必按照道路的走向。從而獲得更多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風。 Building orientation a
96、djusted where there is no need to align with the road in order to enhance natural light and ventilation. 調整后的建筑朝向正南方 Orienta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to the south調整朝向的區域 Orientation of whole buildings towards the south概念規劃411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自然通風及降溫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綠地、濕地、水體及海陸風
97、能為微環境制造涼爽空氣,建筑及街道朝向的巧妙設計,高密度的綠色廊道,大面積的濕地,保證了基地內的自然通風,在夏季能時能改善城市的微氣候,達到降溫的目的;并且足夠寬度綠色廊道在冬季時能阻隔寒風綠色防風屏障Shelter belt as wind barrier 夏季自然風穿透SUMMER BREEZES INFILTRATING遮擋冬季冷風 SHELTER BELT AGAINST WINTER WINDS水體 Water body綠色防風屏障Shelter belt as wind barrier城市生態綠地Urban ecological green space微氣候流通示意Indicati
98、ve micro-climate circulation水體 Water body概念規劃411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11概念規劃4調整建議調整建議p道路方面:形成內外交通分離的路網形態。緯四路南移以北部濱水社區空間,經三路向沿湖方向彎曲,以引導公共活動向湖邊積聚。在南流河一側增加濱水道路,是的河流景觀以及濱水公共設施為公眾所享。降低龍虎大道的通過性交通功能。p功能方面:充分利用慶元湖的景觀資源,打造濱水公共活動區域,公共活動重心西移。沿經三路形成城市發展主要軸線。p用地方面:提高混合用地的比例,為發展建設提供一定的彈性;提高集中綠地比例,形成生態環境良好的新城區。
99、中小學從基地中部移至基地北部,從而形成更為合理的服務半徑。112項目概況城市設計n都市港灣n創智天地511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13概念規劃5城市設計位置城市設計位置都市都市港灣港灣核心區核心區本次概念規劃選取了兩個片區進行城市設計,位于慶元湖周邊的地區,這是片區的公共核心,是公共生活的重要集聚區。經過分析研究以及方案的比選,最終我們決定將慶元湖打造成半開放的濱水地區,并且在空間上由地標酒店進行統一引領。創智天地創智天地啟動區啟動區考慮到交通的便捷性、與主城的聯系性等因素,選取基地西南作為本項目的啟動區,設置為環境優越的企業辦公區以及為前期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100、。通過主力買場的引入為區域提供的購物新選擇,并為地塊的開發提供人氣以及夸大影響性、知名度11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1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1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都市都市港灣港灣城市設計511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17功能布局功能布局休閑會所高檔社區星級酒店養生休閑特色商業水上碼頭商業綜合體林蔭步道生態公園水景廣場社區商業綜合辦公管委會大樓會議接待高檔住宅濱水步道酒店式公寓青年公寓123456710111512891314161718215城市設計511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
101、核心區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511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5功能分區功能分區 12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20步行線路步行線路道路系統道路系統城市設計512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5慶元湖岸線利用慶元湖岸線利用12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22城市設計5酒店公寓商業綜合體商務樓親水平臺12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5123加州別墅社區會所親水廣場12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24城市設計5游艇碼頭商務辦公風情商業街125新都北部新區
102、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5慶元湖岸線剖面慶元湖岸線剖面生態綠階式駁岸: p鄰水設置綠色階梯,定期將湖水抽調到矮墻水槽中,經過三層綠階中的水生植物凈化后排入河中。p綠階不僅凈化水體,也是視線焦點。p道路地坪和水面高差約0.9-2米。12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5慶元湖岸線剖面慶元湖岸線剖面濱水廣場式駁岸: p結合濱水商業建筑設置親水廣場,增加商業氣氛。并且可以設置公共的游船碼頭。p廣場與水面高差約0.9-1.2米。p鄰水可點綴一些小體量的商業建筑及平臺,但是高度大小都應嚴格控制。 12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5景觀
103、系統景觀系統 128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城市設計5城市天際線城市天際線129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29城市設計5咖啡店休閑小店餐廳游船碼頭婚慶廣場風貌社區觀光河道陽光草坪有機食品室外休閑平臺健身會所餐廳130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創智天地創智天地城市設計5131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31城市設計5功能布局功能布局綜合商務廣場變電站專業實驗室服務平臺咨詢扶持機構小型會議中心總部基地休閑綠地科技廣場商務辦公商業服務街頭綠地商業廣場林蔭步道酒店物流信息平臺餐飲休閑中心綜合商業中心鐘樓2345671115128913141611111110101011917181811132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32城市設計5133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34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34城市設計5功能分區功能分區135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35城市設計5交通組織交通組織136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36城市設計5景觀系統景觀系統 137新都北部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 137城市設計5景觀系統景觀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