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修繕(向東街兩側及三個入口區域)方案設計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2015 . 7 . 5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總體鳥瞰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透視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
2、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透視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透視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3、(集團)有限公司TJAD6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透視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7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透視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8通濟橋巷主入口透視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
4、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9環城路(水利局)入口透視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0東正街(黨校)入口透視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1通濟橋入口外立面改造透視效果圖大
5、碼頭 55 號(向東街)外立面改造透視效果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2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總平面圖)1:1000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3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6、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4東正街(黨校)入口平面圖環城路(水利局)入口平面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5一、透視效果圖1. 總體鳥瞰圖2. 向東街修繕透視效果圖一3. 向東街修繕透視效果圖二4. 向東街修繕透視效果圖三5. 向東街修繕透視效果圖四6. 向東街修繕透視效果圖五7. 向東街修繕透視效果圖六8. 通濟橋入口改造透視
7、效果圖一9. 通濟橋入口改造透視效果圖二10. 環城路(水利局)入口改造透視效果圖11. 東正街(黨校)入口改造透視效果圖二、設計依據與原則1. 設計依據 2. 工程概況 3. 設計理念 4. 設計目標與原則三、歷史與現狀研究1. 東正街向東街歷史建筑群歷史背景2. 建筑歷史變遷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4. 使用現狀及破損分析5. 典型建筑語言分析6. 修繕設計的重點四、修繕方案設計1. 修繕方案總體構思2. 建筑專業方案設計3. 再利用設計4. 風貌修復的重點5. 典型材料與構造分析6. 暖通空調方案設計7. 結構方案設計8. 給排水方案設計9. 電氣方案設計五、建筑設計圖紙1. 總平面圖2.
8、 向東街沿街立面現狀分析圖3. 向東街沿街立面修繕完成圖4.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一建筑設計圖紙5.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二建筑設計圖紙6.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三建筑設計圖紙7.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四建筑設計圖紙8.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五建筑設計圖紙9.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六建筑設計圖紙10.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七建筑設計圖紙11. 通濟橋入口區域改造建筑設計圖紙12. 環城路(水利局)入口區域改造建筑設計圖紙13. 東正街(黨校)入口區域改造建筑建筑設計圖紙 目錄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9、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61. 設計依據 2. 工程概況 3. 設計理念 4. 設計目標與原則二、設計依據與原則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7二 . 設計依據與原則1. 設計依據1.1 保護法規1)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 524 號)2)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1.2 國家建設工程相關的參考法律、法規、規范、規定文件1) 優秀歷史建筑修繕技術規程(DGJ08-1
10、08-2004)2)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GB50357-2005)3) 婁底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4)4) 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GB50165-92)5)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6)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7)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8) 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GJ67-2006)9) 商店建筑設計規范(JGJ 48-88)10) 旅館建筑設計規范(JGJ62-90)11)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12) 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2005)1.3 其他相關參考文件1)
11、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修繕設計任務書2) 建設用地基地測繪地形圖電子版 1:10003)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測繪圖紙集電子文件4) 湖南新化梅山古鎮保護與開發修建性詳細規劃5) 相關的歷史圖檔資料2. 工程概況 本項目位于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上梅鎮,設計范圍為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及老街三個入口區域,具體包括:(詳見設計范圍圖)1.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包括: 向東街從原東門原址到靠近資江堤壩處(含古城路 138 號至 39 號以及大碼頭路 1 號至 57 號)。該區域建筑總用地面積約 21888 平方米。現狀總建筑面積約為 27763 平方米。2. 老街三個入口包括: 1)通濟橋主入口,從迎賓路 U
12、 優會所及印鴻公司之間的通濟橋巷往北通至向東街;2)水利局大樓附近的城北街次入口,向北通往東正街向東街交匯點。3)天華北路東正街入口的次入口,靠近黨校。三個入口區域改造用地面積為 32795 平方米,涉及到的相關建筑的修繕及改造的建筑面積為37145平方米 (其中歷史建筑修繕或重建的建筑面積約為2282平方米, 需要外立面改造的建筑面積約為35816平方米,新建仿古建筑的建筑面積約為 8946 平方米)。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總平面圖)1:1000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13、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83. 設計理念以保護為原則,以再生為手段,以文化為載體,以發展為目標1)以保護為原則: 向東街是梅山古鎮擁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老街,見證了古城的歷史興衰和歲月鉛華,其街巷兩邊的建筑物更是大多有近百年的歷史,在修繕理念中提出以保護為原則意為應最大限度的保留歷史建筑的原物原件,最大限度的保持歷史建筑的歷史風貌和藝術價值,對建筑立面進行符合原真性的修繕,以新技術為支持,最大限度的呈現歷史建筑的歷史風貌2)以再生為手段: 通過保持建筑外立面風貌的原真性和建筑完整性的基礎上,針對重點保護部位損壞的結構進行加固,修補并更新建
14、筑主體結構,保證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使用效能,并依據識別性原則對已缺失的建筑元素進行復原和再生,并使建筑能夠結合新功能而更“健康”的生存下去,其保護模式也更具經濟可行性和操作性,讓歷史建筑的歷史風貌,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3)以文化為載體: 向東街由于具有悠久歷史,兩側的歷史建筑存留著大量的歷史信息,這些歷史信息無不透露著古鎮曾經的燦爛風華,這些信息便是古鎮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 在歷史建筑的修繕設計中充分保留這些歷史信息, 通過新技術和創新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呈現古鎮的歷史文化和老街的文化個性。4)以發展為目標: 對于業已存在近百年的歷史建筑,通過新技術的運用與合理的保護與再生策略,
15、使其符合梅山古鎮的發展需求,向東街兩側的歷史建筑作為古鎮歷史風貌核心區的優秀文化遺產而更長遠更“健康”的留存下來,并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實現梅山古鎮的優秀歷史文化更可持續的保存和發展。日本京都意大利佛羅倫薩烏鎮西柵麗江古城蘇州平江歷史街區雅典衛城二 . 設計依據與原則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94. 設計目標與原則1) 設計目標 梅山古鎮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的修繕以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規定為依據,以房屋安
16、全檢測報告、建筑測繪圖紙、搜集的相關歷史資料為基礎,對建筑進行符合原真性和可識別性原則的修繕,旨在通過合理的修繕策略和技術手段,最大程度的保留歷史建筑的歷史風貌和藝術價值,并通過適應性的改造,滿足梅山古鎮歷史風貌核心區的功能需求,提高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實現梅山古鎮優秀歷史文化長久的保存和發展。2) 設計原則a) 原真性原則 梅山古鎮歷史建筑具有優秀的歷史風貌,建筑本身承載著大量的歷史信息和文化記憶,是古鎮優秀歷史文化的見證和象征,在歷史建筑的修繕中充分尊重歷史,使用新技術和創新的修繕策略,最大程度的保留歷史建筑的原真性和歷史建筑作為歷史古鎮的集體記憶和情感價值,充分展現梅山古鎮歷史建筑
17、獨特的歷史風貌和優秀的文化藝術。b) 整體性原則 在歷史建筑的修繕及改造中按照整體性原則對建筑進行整體性的修繕改造策略,通過對歷史資料的研究和考察對于已缺失的建筑元素進行整體性修復,充分還原歷史建筑的歷史風貌和藝術價值c) 通用性原則 充分考慮歷史建筑修繕改造后的使用價值,對建筑今后的功能性需求進行綜合判斷,提出具有通用性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每一棟單體建筑對空間環境及管線設備進行充分預留,滿足老街發展過程中的業態更替,并在建筑單元的空間劃分上具有可拆合性,以滿足不同經營規模的空間需求,從而更好的發揮歷史街區的商業價值。d) 適應性原則 在歷史建筑的修繕改造中,針對歷史建筑的結構承載力、材料及內部
18、空間新功能的選擇提出了適應性的改造要求,并對現有空間進行有序歸并和重組,從而更好的適應商業空間的環境需求,并綜合考慮其歷史價值,功能性及安全性,使歷史建筑在保留歷史風貌的前提下更好的完成適應性再生,從而使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更新更具現實意義。二 . 設計依據與原則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01. 東正街向東街歷史建筑群歷史背景2. 建筑歷史變遷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4. 使用現狀及破損分析5. 典型建筑語言分析6. 修繕設計的
19、重點三、歷史與現狀研究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11. 東正街向東街歷史建筑群歷史背景1) 古鎮建置及歷史沿革 新化地處湘中腹地,東鄰漣源、冷水江市,南連新邵、隆回縣,西接溆浦,北界安化,屬山丘盆地。巍巍大熊山屏障西北,蜿蜒資水流貫全境,境內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山光水色秀麗,素為湖湘矚目之地。據清同治新化縣志載:“新化縣,禹貢職方為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楚地。秦屬長沙郡。漢屬長沙王國,本益陽縣舊梅山地。后漢末置縣,地屬昭陵。晉
20、武帝太康元年(280),改高平為南高平,后復曰高平,距今治百里,隸昭陵。宋、齊、梁俱因之,尋廢。梁末陳初,以昭陽為郡治,省高平,入邵陽。縣志又載:新化地,隋隸潭州,唐入昭州,五代時為蠻獠所據,宋初未置縣,地屬昭陽及“梅山蠻”。宋熙寧五年(1072),湖南轉運副使蔡煜開辟梅山:“東起寧鄉司徒嶺,南抵湘鄉佛子嶺,西及昭陽白沙寨,北至益陽四里河”。以上梅山地置新化縣”,”謂王化之一新也“。隸屬于荊湖南路之昭州, 南宋寶慶元年屬寶慶府。 元屬湖廣行省湖南路宣慰司寶慶路。 明屬湖廣布政使司寶慶府,清屬湖南省長寶道寶慶府。辛亥革命后,民國 310 年(19141921)屬湘江道,民國 1126 年直屬湖南
21、省,民國 2738 年(19381949)屬第六行政督察區。1949 年 10 月 5 日新化解放,21 日成立新化縣人民政府,屬昭陽專區。1977 年屬漣源地區。1982 年漣源地區更名婁底地區,屬婁底地區。2) 古鎮發展概況 縣治今址始于宋代。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始建土城垣。明正德十四年(1519)修建石城墻,周長 760 丈,高 1.8 丈,垛口千余個。城門有四:東為“通濟”,南為“薰和”,西為“永隆”,北為“拱辰”,城門上建樓,左右為營房。城垣面積 0.25 平方公里。此后,在明崇禎、清順治、康熙、道光年間,曾 11 次修整。民國 27 年(1938),城墻已破敗不堪,縣政府在改
22、造拓寬街道時,拆除城樓及墻上石塊用以鋪設街道。民國 36 年(1947),將城墻舊址改造為環城土路。此時縣城面積為 0.75平方公里。1950 年,拆除殘存的南城門石拱。至此,歷時 587 年的城墻消失無存。此后經過 40 年建設,至 1989 年,縣城城建面積達 3.3 平方公里,此外,尚有河東新區規劃面積 2.7 平方公里。 縣城內現存的四條環城路即為古鎮原有城墻遺址,今古城的西,南,北已基本被城市化更新,主要成片的歷史遺跡在原古城東面,天華北路以東,以東正街、向東街等歷史街巷為主,期間保留了大量的歷史古跡和歷史信息。 東正街及向東街是目前歷史風貌保存最為完好的歷史街巷,其中東正街起于老十
23、字街口,止于原東門口,修建年代為明代,長 313 米,寬 6 米,于民國 27 年進行拓寬,街道擴寬為 6.5 米,路面用青石板砌成,目前尚留存部分青石板路段。向東街(東外街)起于原通濟門東口,止于原松山坪,修建年代為民國,長 324 米,寬 6 米,民國 27 年擴寬為 6.5 米,路面用青石板砌成,新中國成立后,改造舊街揭去青石板鋪水泥路面。 現在尚留存的古鎮主體主要由東正街及向東街兩側民居組成,從東正街及向東街兩旁尚留存的歷史建筑中,依稀可以想象當年古街繁盛時期商店林立的景象。向東街所在的位置在歷史上原為東外街,自古是連接資江大碼頭和古城東城門的要道,在明清時期航運是當地主要的商貿運輸手
24、段,往來繁忙的船只和商業活動帶動了向東街(東外街)的興旺繁榮發展并逐漸成為了古鎮最繁華的街道。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有圣德堂,清耀堂,蘭園等,這些建筑都反映了古鎮的歷史風貌和建筑特色。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來源于清同治新化縣志新化縣城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22. 建筑歷史變遷研究1)歷史變遷 古鎮今址始于宋代,宋紹圣年間(1094-1098)便已有十字形街道,縣衙建于正北街,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始建土城垣(今環城路)
25、,明正德十四年(1519)知縣郭轔修建石城墻,至明末,古鎮內建筑已具相當規模,有縣衙建筑群、文廟、武廟、文昌宮、玉虛宮、節孝祠、忠義祠、文場、考棚等,均為磚木結構平房,其中以縣衙建筑群較宏大,從前到后共七進,即:頭門、儀門、教諭坊、大堂、二堂、內宅、神廟,兩側有福德堂、班房、科房、監獄、常平倉、雙桂堂等。 清代、 民國時期, 除文廟保存完整外, 其他均已拆除改造。 同期, 羅氏、 李氏等大姓宗祠相繼建立,由原籍江西、湘鄉、寶慶等地的商戶集資建造的“會館”亦隨之出現,其中位于向東街靠近大碼頭的萬壽宮便是當時江西商戶集資建造而成。民國及以前,古鎮沿街商店鋪多為 23 層磚木結構或全木結構,小青瓦屋
26、面,因受臨街占地面積限制,均為棟列式,合墻連扇,橫窄而縱深,室內潮濕陰暗。商店多為前店后坊或底店樓居, 東正街、 東外街繁華地段, 店店之間的隔墻高出屋脊, 俗稱 “封火墻” ,以防火災蔓延。古鎮內的住宅多為獨門多戶的三合、四合院,以木結構的平房居多,臨街為棟列式鋪屋,商居合一,一般連扇或合墻,進間深長,采光、通風條件差,陰暗潮濕。貧困居民住窩棚土屋,條件更差。少數官紳豪富則單家獨院,自成一體。 19501979 年,古鎮內的許多私宅被人民政府沒收、征收及代管,并劃出部分作為公房給居民以及各行政、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居住,私人房屋也多在原基礎上修補,較少新建。 20 世紀 80 年代,居民因收入
27、逐年增加,新建了大量屋舍,全為兩層以上磚混結構,立面多為瓷磚貼面,安裝配套水電。20 世紀 90 年代起由于城市化的發展以及自然災害的破壞,大部分歷史建筑受人為改建拆除以及遭受火災水災的影響損毀嚴重,僅有東正街向東街等街巷尚留存部分風貌較好的歷史建筑,但大多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此后,由于對歷史街區的保護普遍缺乏重視,一些頗有價值的歷史建筑由于長期缺乏必要的修繕和維護已日漸凋零,僅存的歷史建筑也已破損嚴重岌岌可危,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和有關領導的對于歷史街區保護的關注,才使僅存的優秀遺產得以保存。2)現狀情況 梅山古鎮在整體格局上基本保存了古代城市發展的布局和機理,具備資江沿岸港口城市發展過程
28、中的特殊痕跡。呈現出各個歷史時期風貌混雜、湖湘風格與其他地域風格共融的特點。這些優秀歷史建筑的并置共同形成了梅山古鎮的建筑環境,也體現了各個時期的文化特點,尤其是上述的在歷史上的繁盛時期的一些遺存, 無論技術、 藝術還是文化上均屬上乘, 是古城內不可多得的歷史遺產。 但風貌上也反映了古城區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僅有較少的街巷還完整的繁盛時期的歷史風貌,大部分地塊在解放后已經拆除更新,并至今未曾有過系統的修繕,普遍由居民私自改建搭建,原來建筑格局部分被破壞,并導致了部分建筑風貌較差,惟有通過一些歷史痕跡的辨識,依稀可窺見當年商戶客棧林立、街道巷弄縱橫、港口碼頭繁忙的景象。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新化
29、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31) 建筑形式 梅山古鎮的歷史建筑多以二到三層磚木結構及全木結構為主,主體梁架多為穿斗式,屋頂形式為硬山頂及懸山頂,建筑兩側設封火山墻,內部設庭院或天井院。沿街建筑均為陳列式排列,商居合一,合墻連扇,橫窄而縱深,商店多為前店后坊或底店樓居。 清代后期至民國時期,由于資江航運的發達帶來的商貿繁榮,在新化古城東城門與資江碼頭一線,也就是今天的向東街、東外街區域,一度形成了新化對外貿易極為發達的歷史時期,
30、其商業發展到了高峰,成為東西南北商賈來往的集散地,其商業的繁盛,促成了流動人口的大規模增加,各種建筑文化在這里交融,建筑工藝博采眾家之長,集南北之憂,融當地不同民族習俗,形成獨具特色的本地商業建筑風格,這種風格,既有北方商業建筑的凝重、鮮艷風格,又不同于江南商業建筑的繁復、華麗。同時本身由于地貌氣候存在明顯差異,導致建筑格局也有所不同。上梅古城的向東街、東正街沿街而建的商鋪與普通民居基本相同,為一開間至三開間,門面一至二進的為多。進深10-15 米。店鋪一般兩層至三層,下層營業,上層供居住及儲藏。為擴大使用面積為目的,利用挑廊、挑陽臺、挑樓梯等懸挑式結構來爭取建筑空間。 商人們在吸取本地苗族,
31、 侗族,土家族傳統捆綁結構、穿斗結構建筑優點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竹木等材料重量輕、彎曲性能良好等特點,在建筑中廣泛采用這種手法。 當地民居中的庭院天井是根據南方的氣候條件及生活習慣來處理的,庭院天井成為了不可缺少的生活空間。小天井的布置成為當地民居中一個重要的空間處理手法,使得在房屋很密集的情況下,不占用更多的基地而解決室外生活及通風、采光、排水、遮陽等問題。民居多采取對外封閉的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庭院天井是住宅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建筑密度很大的情況下,通過種種巧妙地安排,使庭院天井不僅解決許多功能的需要,同時創造出了一個舒適美觀的空間環境。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新化縣梅山
32、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4五花山墻(五跺馬頭墻)三花山墻(三跺馬頭墻)小馬頭墻(山形山墻)貓弓背(弓形山墻)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2) 山墻形式 沿街店鋪鱗次櫛比,形成連排鋪面,為了防火,中間設有封火山墻分隔,多采用穿斗式構架。封火山墻是硬山屋面的山墻的一種做法,當地傳統民居廣泛使用封火墻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防火。在城市中或在村鎮的民居密集地區, 因房屋緊挨, 且屋頂采用木構架, 火災隱患很大,采用封火山墻可以
33、阻止火勢的蔓延;第二,美觀。當地傳統民居多采用小青瓦面自由降排水形式,這樣就要求屋頂的坡度必須足夠大,當房間進深很大時,屋脊勢必升得很高,對于只有一屋的房屋來說,就不免有點頭重腳輕,比列失調。勞動人民發揮了無比的智慧,打破陳規,隨著房屋進深不同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封火山墻形式,成為實用與美觀、技術與藝術統一的范例。 封火山墻的形式隨房屋面大小而定。進深淺,屋面小時一般采用一字式普通硬山形式;稍大的則采用品字式、貓弓背式、彎弓式等。封火山墻的裝飾集中在墻頂、墻身或為清水面或稍加粉飾,這種平淡的處理更可以與其頂部形成強烈的對比,使頂部的裝飾能夠鮮明突出。墻頂的裝飾方式大致與屋脊、屋面裝飾相同。 梅山古
34、鎮的歷史民居建筑其封火山墻最常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五花山墻(五跺馬頭墻);三花山墻(三跺馬頭墻);小馬頭墻(山形山墻);貓弓背(弓形山墻)。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5精美脊飾(4)磚作 梅山古鎮內的民居古建筑山墻大都為空斗墻,是用磚側砌或平、側交替砌筑成的空心墻體。具有用料省、自重輕和隔熱、隔聲性能好等優點,適用于 1 3 層民用建筑的承重墻或框架建筑的填充墻。明代以來已大量用來建造民居和寺廟等。 空斗墻的砌筑方法
35、分有眠空斗墻和無眠空斗墻兩種。側砌的磚稱斗磚,平砌的磚稱眠磚。梅山古鎮內的傳統民居空斗墻基本為一斗兩眠的砌法。上下皮磚的豎縫錯開,以保證墻體的整體性,剖面上眠磚高低交錯搭接,墻體內為空心只是所用青磚較厚,中間空心部位很小,在端頭部位會用一塊特制的小方磚收頭。斗磚眠磚(3)脊飾墻飾古鎮內的民居建筑色調素雅,通常是青石勒腳,灰青磚砌就灰瓦屋面,在屋脊,檐下、墻頭、梁架等重點部位做一些裝飾,尤其注重山墻的脊飾和墻飾,常做一些灰塑及彩畫作品,在古鎮內常能在山墻上看到精美的藝術作品。墻內為空心魚鱗紋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
36、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6(5). 屋頂懸山頂 懸山式屋頂 和硬山式屋頂一樣,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和硬山式屋頂不一樣的是,懸山式屋頂在兩側靠山墻處得屋頂是挑出山墻以外的。這部分伸出山墻以外的屋頂是由下方伸出的桁(檁)條所承托的。所以,懸山頂不僅有前檐和后檐的出挑,而且兩側也是出檐,因而“懸山”又稱“挑山”。 古鎮內的民居有部分建筑為懸山式做法。硬山頂 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只有前后兩坡,而且屋頂在山墻墻頭處與山墻平,沒有伸出部分,山墻裸露無變化。最大的特點是樸素簡單。他是等
37、級比較低的一種形式的屋頂,因此,屋面都是使用青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梅山古鎮內大部分民居為硬山頂,兩側砌封火山墻。屋面 中國古代建筑中將屋面構造分為基層(望板、望磚、葦箔等)、墊層、結合層(坐瓦灰)、面層(瓦等)幾個部分。 在湖南地區的民居上的做法相對簡單很多,由于大多不做防寒的處理, 所以墊層的做法并不常見,當地民居的做法一般是以檁上承椽板,然后上鋪小青瓦,中間用砂漿作粘結材料。屋脊 屋脊在中國傳統建筑中有著重要的美學意義,在梅山古鎮最常見的屋脊裝飾是用瓦直接堆疊而成,中間堆砌簡單的裝飾物,最常見的屋頂正脊疊瓦形式為“品字形”疊瓦。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新化
38、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7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6). 門窗“過梁式”院門 “過梁式”又叫簡支式,是在垂直砌筑的院墻上預留開口,達到入口所需的一定高度后,在院墻上橫向放置青石板,形成方形通道。通常這樣的砌筑方式會與門樓相結合設計,梅山古鎮內的大部分院落式歷史民居建筑為過梁式院門,兩側刻字為魏碑體。拱圈 拱券式是院落民居院門的常用形式之一。門洞起券時,先支模,即預先搭建具有一定弧度且能承重的構筑物,將石材沿
39、建筑物邊緣由兩邊向中間砌筑,利用石材本身的重力和石材與石材之間的側向壓力將力分解為水平推力傳遞給兩邊的石材,通過力的傳遞達到力的均衡,最后撤去預支模。根據所選用石材的不同,用相同的砌筑方法完成的院門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在古鎮內拱圈式的院門其拱圈的裝飾頗有西式風格。門罩門楣、窗罩建筑入口裝飾非常富有特色,一是表現在門楣上的匾額,另一個就是門楣的裝飾,民居門楣上的匾額,它與民居相輔相成,猶如畫龍點睛,表達著家室或主人的愿景,同時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書法作品,令人賞心悅目,門楣的裝飾豐富多樣,有石材的,也有木框的,多將門頭上的過梁雕飾一番, 在過量下的門框交界處也施以雕飾,不論是石雕還是木雕,都非常精美
40、,裝飾手法可以分為雕刻、灰塑、彩繪三種,三者也可以混合使用,例如可以先用灰塑塑形,再上面施以彩繪。民居中的雕刻最常見當屬木雕、 石雕、 磚雕這 “三雕”。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8隔扇 隔扇的構造就是先做出一個門扇框,橫的為“抹頭”,其中分成三種不同部分:安裝透光的通花格子或者說“窗欞”的上部,稱為“格眼”或者“花心”;下部多半是實心的木板,宋時叫“障水板”,清則叫“裙板”;花心和裙板之間常另加一條宋稱“腰花板”,清叫“
41、絳環板”的腰帶。上、中、下三部均用“抹頭”來分間,假如隔扇特別高長,則分別在裙板之下以及格心之上再加絳環板, 絳環板增多也就是抹頭增多, 因而隔扇就有 “四抹” 、 “五抹”、及“六抹”不同的類別,其實就是以抹的數量在代表它的形式。 新化的歷史建筑其隔扇類型多見于“四抹”及“五抹”,照片攝于新化西江灣鎮一處古宅。窗欞 窗欞是漢族傳統木構建筑的框架結構設計,使窗成為漢族傳統建筑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成為建筑的審美中心。窗欞即窗格(窗里面的橫的或豎的格)。 窗子的傳統構造十分考究,窗欞上雕刻有線槽和各種花紋,構成種類繁多的優美圖案。透過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不同景觀,好似鑲在框中掛在墻上的一幅畫。
42、 在傳統的漢族房屋建筑中,常會出現一些形狀不同的窗欞。如仙桃葫蘆,福壽延年,石榴蝙蝠,扇狀瓶形等等,極富裝飾趣味,然而更多的讓人在窗子中漫游移步觀景,猶如在畫廊中賞畫。 在新華地區窗欞式樣眾多,除常見的萬字紋、碼三箭、燈籠錦、拐子錦等還有一些具有當地少數民族色彩的圖案樣式。木塞板門古城臨街建筑由于大多用于商業用途,多以經營日雜、百貨、餐飲為主,通常內設曲尺柜臺,整個門面使用裝卸靈活的木板門,開鋪是商店呈現完全敞開的狀態,店內空間與街道貫通一體,經營活動則完全在店內進行。每開間門基本4-8扇, 每扇門由簡單的模板拼成, 考究的店面也會將門扇做上吊事,但與普通民居不同,為防盜搶,門扇基本是實的,很
43、少有鏤空窗,而且開店時需一塊塊插裝拼卸,雖然麻煩,卻十分安全。也有在臨街一面砌筑石臺或木臺以便形成固定柜臺,臺上設可裝卸的木板,旁邊裝木門。其經營商品內容單一或數量少,一般在店內加工商品在店外賣,歇業后同樣可以封上柜臺窗口。 抹邊梃花心腰花板裙板腰花板花心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29(8). 間壁對于木構架結構的住宅,室內分隔墻一般有兩種做法:一種稱為“板壁”,即隔墻直接用杉木板制成
44、;另一種俗稱為“織壁”,即編夾泥墻,梅山地區多見于“織壁”粉灰墻。織壁粉灰墻是一種比較原始和簡單的間隔墻體,常用于房內間隔,及山墻,由于能靈活編制粉刷,且刷上石灰又是白色的高調,所以又用于梁枋,童柱之間和變形裝飾構件間的填充,與構架形成不同質感對比和顏色反差的效果,把構件和裝飾件的形體烘托出來。這種竹筋織壁粉灰墻材料來源方便,施工簡單且經濟耐用,現存多見于明代民居。(7)柱礎民居官廳、祠堂柱下皆有柱礎石,且柱礎石形狀多種多樣,鼓形、方形、八角形、六角形、凳子形、花瓶形,有的可以疊置兩層,一般較高,防止潮氣上吸。柱礎石雕刻是一大特色,花色繁多,具有一定的識別性。石雕多為花崗石,也有的石雕采用紅砂
45、石。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0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3. 建筑形制分析(9). 紋飾雕刻 木雕民居多為木結構,木雕作品非常豐富,大多分布在隔扇門窗、梁枋、雀替、撐栱、欄桿等處,雕刻手法有淺浮雕、圓雕、鏤空雕。石雕與石刻一般民居采用石雕裝飾的部位最常見的為柱礎、門枕石、護角石、門楣和其他部位。如在門照、柱礎等處雕刻諸如象征吉祥的鳳凰、麒麟、龍、仙鶴等動物圖案,又有松、竹、梅、蘭、菊等
46、植物圖案,形象生動。如柱礎的石刻,民居官廳、祠堂柱下皆有柱礎石,且柱礎石形狀多種多樣,鼓形、方形、八角形、六角形、凳子形、花瓶形,有的可以疊置兩層,一般較高,防止潮氣上吸。柱礎石雕刻是一大特色,花色繁多,具有一定的識別性。石雕多為花崗石,也有的石雕采用紅砂石。 磚雕磚雕俗稱“硬花活”,通常是使用特制的水磨青磚進圖案雕刻,具有刻畫細膩, 造型逼真的特點。 磚雕的團可以再一塊磚上雕刻, 也可以在多塊磚上雕刻,最后拼裝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型磚雕作品,例如照壁、門樓等。磚雕的手法主要有陰刻、平雕、浮雕、立體雕,一般用于入口門樓、照壁、大門翼墻下堿、檻墻、花堿、屋頂、墀頭、門楣等處。 灰塑(泥塑)灰塑又稱泥
47、塑,是當地民居建筑中一種常用的裝飾手法,一般以灰泥為主要材料。灰塑可塑性強,制作相對簡單,既可在現場直接制作,也可預制再在現場裝配, 并且成本也較低, 因此在應用較廣泛, 常在主要廳堂前天井間的兩側,山墻頂端、門額窗框、屋檐瓦脊、亭臺牌坊等建筑物上雕塑造型、堆塑出人物、動物、花草等。 (彩)畫作彩畫有施于木構之上的,也有繪與墻身抹灰層之上,在當地民居中,木構大部分保持木本色,即使上色,也多以厚重的栗、黑為主。少數祠堂、戲臺等會施以較炫燦的色彩,或用金粉勾畫花草、幾何圖案。繪于墻身抹灰層之上的主要見于入口門樓、 墻身檐口、 山墻博風、 墀頭等處。分為彩繪和墨繪兩種。見于墀頭、馬頭墻檐下等處的彩畫
48、,多為黑白圖案,墨線淡彩退暈, 再以其他彩色點綴, 格調較為淡雅、 平和, 題材主要是花草、 動物、幾何紋飾、吉祥物等,主要表達某種寓意,多起裝飾作用。 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14. 使用現狀及破損分析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4.1 歷史建筑現狀評述(1) 歷史風貌退化,遺產要素缺失上梅古城經過歷史上數次或天災或人為的破壞,現存的文物和歷史建筑數量不多,且年代大多為民國建筑,僅有個別建筑年代可追溯到明清時期,占古城內的主
49、流的普通建筑,多是 50 年代以后建的一些簡易住宅,不僅質量較差,風貌也不盡人意;向東街兩側的歷史建筑,城市格局及肌理雖在,反映上梅古城特色的文化內涵以及商儒雜處的城市景觀已大部分損毀,老街傳統商業沒落,老字號不豐,重要的空間節場也幾乎無存。(2)建筑良莠不齊,安全質量堪憂 現存建筑特別是木結構建筑,整體來看質量低下,局部損毀嚴重,斷裂,腐朽,蟻食, 霉變隨處可見,地基下沉,梁柱歪斜,屋架缺失嚴重,部分建筑岌岌可危,存在嚴重的結構缺陷和安全隱患,部分老舊建筑受到洪水浸泡及火災影響幾乎無法居住,防火設施缺失,基礎設施也較差,急待改造。(3)空間布局混亂,環境雜亂無序人為搭建改建對空間的胡亂分割導
50、致建筑內部空間混亂,缺乏實用性,室內外環境雜亂無序,街巷雖有較濃的商業氣氛,但多數環境較差,特別是向東街作為菜市場的一段,“臟亂差”現象較為嚴重。(4)生活品質低下,配套設施落后 老街歷史建筑內部空間橫窄而縱深,室內環境陰暗潮濕,缺乏自然采光通風,導致室內墻體存在霉變,建筑屋面屋瓦缺失,屋面排水功能較差,導致雨天普遍存在漏雨現象,此外相應的衛生設施缺乏,無燃氣管線,電線私接亂搭極為混亂,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老街商業的消費體驗。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
51、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24. 使用現狀及破損分析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4.2 歷史建筑破損分析類別使用及破損現狀圖示1. 沿街立面1、人為改建加建2、人為涂料覆蓋3、建筑立面構件缺失4、立面板壁開裂破損5、店招店牌混亂6、外掛設備混亂類別使用及破損現狀圖示2. 建筑山墻1、局部墻體損毀2、部分脊飾缺失3、墻體人為涂抹4、墻體傾斜開裂5、磚墻污損霉變6、磚塊酥化粉化3. 建筑屋頂1、屋頂瓦片缺失類別使用及破損現狀圖示2、屋脊歪斜3、屋脊脊飾損毀4、屋面排水簡陋4. 門窗及門窗罩 1、門窗缺失2、窗欞圖案破損3、人為封堵門窗洞4、門窗罩破損5. 扶手欄桿1、扶手欄桿破損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
52、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3類別使用及破損現狀圖示6. 建筑結構1、主體梁架歪閃2、屋架部件缺失3、建筑局部坍塌7. 內部空間1、空間布局混亂,缺乏實用價值2、內部空間陰暗潮濕,缺乏自然采光通風3、樓梯狹窄陡直無法滿足商業空間的環境需求以及國家制定的建筑防火規范,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4、 部分樓層層高較低影響空間使用8. 內部設施1、缺乏衛生設施類別使用及破損現狀圖示2、無燃氣管線3、電線混亂9. 經營環境1、經營空間狹小2、業態種類單一4.
53、使用現狀及破損分析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4.2 歷史建筑破損分析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45. 典型建筑語言的分析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 分類圖示照片資料1. 山墻 (1) 山 墻形式小馬頭墻三花山墻(三跺馬頭墻)五花山墻(五跺馬頭墻)弓形山墻(貓弓背)(2)脊飾(3)磚作有眠空斗墻2. 屋頂 (1) 屋 頂形式懸山頂硬山頂(2)屋面材料:小青瓦(3) 屋 脊裝飾“品”字形疊瓦形式 分類圖示照片資料3. 門窗 (1)“過
54、梁式”院門(2)“拱圈式”院門(3) 門 罩窗罩 門罩形式窗罩形式(4)隔扇(5)窗欞 (6)活動門板分類圖示照片資料4. 板壁 (1)織壁粉墻(2)杉木板壁5. 柱礎6. 紋飾雕刻(1)書法(2)彩繪(3)石雕(4)磚雕(5)灰塑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56修繕設計的重點三 . 歷史與現狀研究6.1 歷史風貌的恢復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是梅山古鎮歷史風貌核心區,建筑的主要沿街立面及山墻為重點保護部位,需按照歷史原貌進行
55、修復,并對于屋面裝飾,立面門窗及建筑細部等的裝飾元素,如雕飾,彩畫等進行符合歷史樣式的模仿修復,在外觀修復時的材料選用上充分利用現有的舊磚舊瓦,及原有建筑構件,充分保留建筑立面的歷史元素,歷史信息,做到“修舊如舊”,對于部分更新的材料選用仿古材質及做舊工藝,充分其歷史風貌。6.2 主體結構的更新 根據建筑的結構狀況,對原有結構進行更新,內部結構更新為框架混凝土結構,并使用鋼筋混凝土重構建筑屋面,按歷史樣式上鋪小青瓦,恢復屋面裝飾,建筑立面采用與在保證建筑外部風貌的同時整體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安全性及建筑質量,改善歷史街區人們的生活品質和消費體驗。6.3 內部空間的整合 歷史建筑內部空間橫窄而縱
56、深,內部環境陰暗潮濕,空間局促,無法滿足現代商業的空間需求, 對此需對修繕的歷史建筑內部空間進行縱向及橫向的梳理,聯結,重組,在不影響建筑立面風貌及古鎮肌理的前提下,創造頗具規模的商業環境及良好的消費體驗。6.4 商業環境的塑造 通過內部空間的重組,重塑適應現代商業功能的商業環境,并將老街的特色業態及當地特色產業注入更新的商業空間中。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61. 修繕方案總體構思2. 建筑專業方案設計3. 再利用設計4
57、. 風貌修復的重點5. 典型材料與構造分析6. 暖通空調方案設計7. 結構方案設計8. 給排水方案設計9. 電氣方案設計四、修繕方案設計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7四、修繕方案設計1. 修繕方案總體構思1.1 外觀修復,結構更新 在梅山古鎮的保護與開發中,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是整個梅山古鎮歷史風貌的核心區域,從歷史形象到商業價值,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在空間環境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對此在修繕改造中通過各項保護修繕舉措,
58、 以歷史圖檔、建筑測繪圖和現狀建筑上的遺留痕跡、結構和材料的檢測數據為依據,對建筑外立面進行謹慎和符合原真性的修復;并改善長期以來的功能變遷和過度使用給歷史建筑帶來的空間無序、 立面污損和結構破壞的狀況, 并更新建筑主體結構,改善建筑安全性與實用性,提升生活品質。在功能使用上結合修繕改造賦予建筑新的功能,讓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為梅山古鎮營造一個具有文化底蘊的古鎮形象。1.2 單元歸并,功能再生 針對原有建筑空間狹小,局限性較高,使用性較差無法滿足現代商業空間的環境需求等現狀特點進行改善,將鱗次櫛比的歷史建筑群根據建筑立面,層數,形制,空間布局,權屬情況等因素對其內部空間進行縱向及橫向的梳理、整
59、合、聯結,并對功能區域重新劃分,使原本 110 余戶門戶重組為 30 個建筑單元,每個單元建筑面積約 400 至 1400 平米不等,以滿足不同業態下的功能需求,形成頗具規模的商業環境,使老街歷史上曾經商店林立熙熙攘攘的繁榮景象在現今得以再生。1.3 空間重組,靈活拆合 結合老街得天獨厚的商業價值,采取適應性及通用性原則賦予原有建筑空間新的組合形式, 對于內部空間的功能性進行系統化通用性的考慮, 預留空間功能,使建筑單元具有靈活拆合的特性,能夠在今后的使用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經營規模和需求進行單元拆合。 1.4 管線預留,業態通用 在建筑的改造修繕中,以通用性為原則,充分考慮建筑使用過程中的業態更
60、替,對于燃氣等管線進行充分預留,以滿足各類業態的使用需求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8四、修繕方案設計2.1 總體布局(1)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是梅山古鎮歷史風貌核心區,是本次修繕設計的重點區域,具體包括:向東街從原東門原址到靠近資江堤壩處(含古城路 138 號至 39號以及大碼頭路 1 號至 57 號)。該區域修繕用地面積約 21888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 27763 平方米。修繕后總建筑面積 22
61、952 平米 建筑物沿向東街兩側呈陳列式排列,橫窄而縱深,并緊鄰環城路,通濟橋巷及地塊北側,東側規劃道路。 修繕改造后的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共劃分為 7 個組團共 30 個建筑單元,每個建筑單元建筑面積 400 至 1400 不等,以滿足不同業態的經營需求,其內部功能主要為餐飲,旅館,展示體驗,商業購物等。(2)通濟橋主入口區域 通濟橋入口是梅山古鎮老街的主入口,位于老街南側通濟橋巷靠近迎賓路,改造用地面積約 16270 平米,現狀建筑面積約 11397 平米,改造后建筑面積為9675 平米,其內部功能主要為精品酒店、民俗餐飲、特色商業等;對原誠信人家及其周邊占地約 3733 平米的區域在一期
62、建設中改建為臨時停車場。(3)東正街(黨校)次入口區域 東正街(黨校)次入口位于東正街靠近天華北路,該區域涉及的相關建筑的修繕及改造的建筑面積為 8886 平米(其中需要外立面改造的建筑面積約為13763 平方米,新建仿古建筑的建筑面積約為 465 平方米),建筑物緊鄰東正街兩側布置,改建后的建筑功能包括游客服務中心,精品酒店,特色商業等。(4)環城路(水利局)次入口區域 環城路(水利局)次入口位于環城路迎賓路路口,是梅山古鎮老街的次入口,該區域涉及的相關建筑的修繕及改造的建筑面積為 16862 平米(其中歷史建筑的修繕或重建 1002 平方米,需要外立面改造的建筑面積約為 17803 平方米
63、,新建仿古建筑的建筑面積約為 2054 平方米,),建筑物位于環城路兩側,南鄰迎賓路,北接向東街,其內部功能包括精品酒店,客棧別院,休閑健身會所,民俗餐飲,文化體驗,特色商業等。2. 建筑專業方案設計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總平面圖)1:1000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39四、修繕方案設計2.2 功能定位(1)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是梅山古鎮歷史風貌核心區,而向東街是梅山
64、古鎮最具特色的歷史街巷,因此將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規劃為古鎮的核心商業街區,內部功能包括餐飲,特色商業,展示體驗,民宿等;向東街為商業步行街。(2) 通濟橋入口區域 通濟橋巷步行街是通往梅山古鎮老街的主入口,將原藍色港灣所在區域在一期建設中改造為主入口廣場,并將四都節孝牌坊整體搬遷于此,通濟橋巷西側二層建筑為精品酒店,東側為特色餐飲;主入口南側六層建筑在一期建設中改造為精品酒店,主入口廣場西側的歷史建筑修繕改造為文化茶館,作為古鎮入口區域的休憩場所。(3) 環城路(水利局)入口區域 環城路(水利局)入口是從迎賓路通向老街的次入口,原水利局大樓改建為精品酒店,迎賓路南側原體育局大樓改建為休閑健身
65、會所,環城路兩側的建筑改建后內部功能包括民宿客棧,文化茶館、特色餐飲、手工藝品等。(4) 東正街(黨校)入口區域 東正街(黨校)入口區域是從天華北路通向老街的次入口,原黨校大樓在一期建設中改建為游客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綜合旅游服務,西側緊鄰天華北路的兩棟住宅建筑改建為精品酒店,原黨校南側建筑改造為特色商業。2. 建筑專業方案設計東正街(黨校)入口平面圖環城路(水利局)入口平面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02.3 向東街歷史
66、建筑單元劃分 針對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的修繕改造,將向東街兩側建筑劃分為七個組團,并為改善老街商業空間的經營環境對建筑立面,層數,形制,布局,權屬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將原本 110 余戶門戶通過內部空間的梳理、合并,共重組為30 個建筑單元,其中向東街北側為單元 02-24(雙號),南側為單元 01-39(單號),每個單元建筑面積約 400 至 1400 平米不等,以滿足不同業態下的功能需求,使每個建筑單獨立形成頗具規模的商業環境。四、修繕方案設計2. 建筑專業方案設計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
67、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1四、修繕方案設計2. 建筑專業方案設計2.4 向東街業態規劃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的業態類別主要為手工點心,特色熟食,手工豆腐,烘培糕點,特色餐飲,面食粉皮,手工藝品,文化茶館,休閑酒吧,客棧別院。業態布局原則: 尊重現狀、相對集中、少量穿插、總量平衡、多元復合、彈性發展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22.5 修繕策略 對于歷史建筑的修繕主要采取四種不同的
68、修繕措施:(1) 針對歷史風貌保存完好,建筑質量較佳的歷史建筑保存其山墻及外立面,修補立面上缺失的建筑元素,并對山墻進行結構加固,更新內部結構,重建屋面及樓地面,重組建筑內部空間格局。(2) 針對歷史風貌尚存但建筑質量較差的建筑進行拆除,并尊重歷史樣式重建。(3) 針對部分外立面不協調且建筑質量較好的建筑按照歷史風貌進行外立面改造,并對建筑內部空間進行重新劃分以符合古鎮的使用需求。(4) 針對外立面不協調且建筑質量較差的建筑予以拆除并按歷史樣式新建仿古建筑。四、修繕方案設計2. 建筑專業方案設計2.6 綜合修繕措施表 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69、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3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4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5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
70、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62.6 消防設計1)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的消防設計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修繕改造在消防設計方面盡可能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的基礎上,參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GB50357-2005)進行。 該區域建筑為二至三層的商業建筑,建筑物沿向東街兩側呈陳列式布置,建筑物緊鄰的城市道路向東街,環城路,通濟橋巷及北側規劃道路均可作為消防通道使用,道路中心線間距不大于 160 米,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長度均不大于 150 米,總長度不大于 220 米
71、。并且兩側建筑物背面均可聯通疏散巷道,建筑與周邊建筑的防火間距均滿足防火規范要求。 此外每個建筑單元均設有兩個以上疏散出口及兩部疏散樓梯,各個安全疏散距離符合規范要求,樓梯間均在首層出口處設置了耐火極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墻和乙級防火門隔開,并設有明顯標志,在首層均設有通向室外的出口。建筑內部防火分區按規范要求及功能平面的布置合理劃分, 每個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不大于規范規定的要求,由于歷史建筑群彼此相連且規模較大, 因此需要分隔成多個防火分區,每個分區均小于 2000 平方米。2) 老街三個入口區域的消防設計 老街三個入口區域內的建筑均毗鄰城市道路及規劃道路,通濟橋入口處的新建仿古建筑
72、毗鄰通濟橋巷, 迎賓路及迎賓路東側規劃道路,水利大樓次入口區域改造及新建建筑毗鄰環城路及迎賓路, 東正街 (黨校)次入口毗鄰東正街及天華北路,均可作為消防車道使用,道路中心線間距不大于 160 米,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長度均不大于 150 米,總長度不大于 220 米,建筑與周邊建筑的防火間距均滿足防火規范要求,建筑內的各個通道、疏散門、疏散樓梯寬度均經過測算滿足規范要求。2.7 停車設計 為滿足一期建設區域的停車需求,在近期改造中將原誠信人家所在區域占地面積約 3733 平米作為臨時停車場,可停放機動車 63 輛。2.8 環境保護專項設計(1) 噪聲處理 為保護建筑內外環境噪聲控制, 本工程設
73、備系統設消音和避震措施,以減少其噪音震動干擾;(2) 設備選型各機電設備在保證正常運轉前提下,優先選擇質量優良、參數較高的品牌產品;(3) 垃圾處理 作為商業功能用途,每日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垃圾,垃圾應集中堆放、集中處理,按照使用功能配置垃圾處理能力。2.9 建筑節能 由于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為梅山古鎮的優秀歷史建筑,外立面是重點保護部位,因此在保證建筑立面風貌符合原真性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滿足建筑節能標準,建筑室內空間均可對外開窗,修繕改造后的建筑將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風能力,修繕后的木窗可通過更換雙層low-e 玻璃改善熱工性能。四、修繕方案設計2.10 總體經濟技術指標2. 建筑專業方案設計新化縣
74、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73. 再利用設計3.1 再生目標(1) 歷史建筑群的風貌價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彰顯(2) 充分滿足老街的發展需求,發揮其核心商業價值,滿足當代功能需求3.2 價值解析(1) 沿街立面頗具特色的建筑元素(2) 隨著歷史的演進和地方生活形態逐步形成的城市肌理(3) 歷史變遷及時代發展遺留的歷史印記3.3 設計策略(1) 歷史風貌的可識別性(2) 空間功能的通用性(3) 當代商業業態的融入3.4 設計方法(1)
75、 保留立面元素,重構建筑結構(2) 保留古鎮肌理,重組內部空間(3) 保留特色業態,重塑商業環境四、修繕方案設計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84. 風貌修復的重點4.1 沿街立面的修繕 修繕的歷史建筑沿向東街兩側呈陳列式排列,建筑的沿街立面具有較為重要的風貌價值,對于建筑沿街立面的修繕本著原真性原則對其外立面進行尊重歷史原樣的修復設計具體的針對性修繕措施:(1) 拆除立面附加物(2) 去除立面涂料覆蓋(3) 拆除局部改建部分
76、并按歷史樣式復原(4) 按歷史樣式修復缺失門窗(5) 保留立面梁柱等構件作為立面裝飾性元素 4.2 建筑山墻的修繕 建筑山墻是梅山古鎮歷史風貌最為典型的建筑語言,也是營造古鎮歷史氣息最為顯著的視覺符號,對此對與建筑山墻的修繕嚴格按照建筑的歷史樣式及材質,砌法進行修繕和復原。(1) 山墻造型復原 部分建筑山墻局部破損,后經居民的自行改造已失去原本的山墻造型,對此根據歷史圖檔資料及現場調研分析,恢復山墻的原始造型。(2) 磚墻的修繕 建筑山墻為清水磚墻,磚墻面為空斗砌法,磚墻面保存質量較為一般存在各種各樣的破損,針對這些破損在建筑測繪及前期調研的過程中進行了初步、直觀的分析和記錄,據此我們提出了針
77、對磚墻的修繕方案。磚墻面的修復策略 :a 對磚墻破損的狀況及分布進行全面調查b 去除磚墻上的添加物和殘留物c 對磚墻污損部位進行分析,并對清除辦法進行方案比較與實驗后進行清洗d 對磚墻破損部位,破損程度不大的,使用磚石修復粉料進行修復e 對破損嚴重的磚塊進行整塊替換對于局部已經被砂漿覆蓋的墻面,采取以下措施處理:a. 采用機械方法清理出原清水磚墻面, 現場施工時采用扁平鑿子, 先鑿至接近磚墻面, 然后用小的扁平鑿子,輕輕敲擊出墻面,應盡量不破壞原本來的清水磚墻;b. 為提高機體的強度并增加粘結,采用巖石增強劑整體淋涂,養護一周;c. 青磚修補的外形應在原有磚塊基礎上進行,磚石修補采用磚石修復粉
78、料,磚灰縫采用專用嵌縫材料勾縫砂漿,窗拱線腳采用制模修補;d. 為防止墻面受雨水侵蝕并增加耐久性,采用巖石增強劑整體淋涂,并根據外墻灰縫做平色處理。(3) 山墻紋飾復原 對于山墻原有的紋飾,灰塑采用現代工藝進行復原,通過歷史圖檔資料及現場調研分析,歸納總結當地灰塑紋飾的表現題材、表現手法及色彩運用,使山墻的紋飾恢復符合原真性。(4) 山墻歷史信息的保留 梅山古鎮許多歷史建筑的山墻都遺留有大量的歷史信息,部分山墻面留有歷史事件的記錄,磚墻的砌筑年代,以及在山墻墻基處留有古宅擁有者的家族姓氏,以此來區分建筑的權屬,這些都是極為寶貴的歷史信息和歷史記憶,是梅山古鎮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修繕過程中需要進
79、行保留和維護。4.3 屋面裝飾的復原 建筑屋面裝飾是歷史建筑外觀修復的重點,在修繕過程中更新原有建筑屋面構造,采用混凝土屋面,上鋪小青瓦,并按歷史樣式修復屋脊脊飾,在保證外觀風貌的前提下提升房屋的整體使用性能,提升安全性及舒適度。 具體措施:(1) 屋面按歷史樣式鋪設小青瓦(2) 按歷史樣式修復屋脊脊飾4.4 門窗及門罩窗罩的修繕 門窗及門罩窗罩是影響外立面歷史風貌的重要元素,原則上按歷史樣式保留和修復,對具有歷史價值的門窗分析其漆面層次和曾經的色彩質感,并結合中空玻璃技術進行復原性替換處理,針對影響風貌及質量較差的門窗按歷史樣式重新設計并替換。 具體修繕措施:(1) 根據對現有具有歷史價值的
80、門窗分析,按歷史樣式設計門窗并替換(2) 修復和保存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門窗(3) 恢復被磚墻填充的門窗(4) 恢復缺失破損的門窗5. 典型材料與構造分析5.1 材料分析 在建筑外觀的修繕過程中盡可能采用現有建筑的舊磚舊瓦及建筑構件,做到“修舊如舊”,部分更新的建筑部位采用與歷史樣式尺寸及材質相近的材料進行構筑。 建筑山墻為清水磚墻,采用青磚砌筑,青磚尺寸 240*140*60; 屋面裝飾在混凝土屋面上鋪設小青瓦,并修復品字形疊瓦屋脊,建筑立面板壁采用杉木板壁,立面裝飾梁柱采用當地杉木制成,建筑入戶臺階采用與青石板路面相同的青石板材質鋪設。5.2 構造分析1. 山墻砌法梅山古鎮山墻砌法為空斗砌法
81、,空斗墻為一斗兩眠砌法。上下皮磚豎縫錯開,以保證墻體的整體性,剖面上眠磚高低交錯搭接,墻體內為空心只是所用青磚較厚,中間空心部位很小,在端頭部位用方磚收頭。2. 立面構造建筑沿街立面保留歷史建筑原有的梁柱,及裸露在外的屋架構件,但不承擔建筑主體結構作用,建筑主體結構采用框架混凝土結構,并隱藏在內部空間不影響外部立面風貌,對于個別需要設置于建筑立面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在構件外部覆蓋具有傳統風貌的裝飾性材質。3. 屋面構造 建筑屋面采用混凝土屋面,及保溫層、防水層,屋面上鋪設小青瓦 , 屋脊裝飾采用傳統材料堆砌,并按歷史樣式修復。四、修繕方案設計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
82、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496. 暖通空調方案設計6.1 設計依據1) 業主的設計任務書,各主管部門的政策和對本項目的意見等2)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3)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4)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02)5)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6) 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7) 全國民用建筑設計技術措施 暖通空調動力 (2009 年版
83、)6.2 設計范圍 本工程暖通空調專業設計的范圍是:舒適性空調系統、機械通風系統、防排煙系統。6.3 設計參數1) 室外設計參數(參照湖南省長沙市)2) 室內設計參數3) 機械通風設計參數6.4 設計內容1) 空調設計 根據建筑物的功能特點、業主要求及平面布局,本工程酒店及辦公空調形式建議采用變冷媒流量多聯空調(俗稱VRF)系統,該系統使用靈活,可按區域獨立控制管理,部分負荷能效比較高,適用于中等規模的公共建筑。多聯空調機組有較為成熟的控制系統,空調主機可根據負荷變化變頻控制各壓縮機的出力。酒店客房和辦公小空間區域采用 VRF 室內風管機加新風系統。 餐飲、銷售等商業區建議采用分體空調,預留分
84、體空調室外機位置及配電,提高未來招租的靈活性。 2) 通風設計 水泵房、變配電房等設機械送風、排風系統,通風量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衛生間設獨立的機械排風系統,經豎井至高空排放。內區房間及展示等人員密集場所設機械排風系統。3) 防排煙設計 超大房間采用自然排煙,可開啟窗面積大于房間面積的 2%,且滿足規范規定的 30 米要求。無法滿足自然排煙條件的走道和房間設機械排煙系統,中庭均設機械排煙系統。 無法滿足自然防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及合用前室分別設置機械正壓送風系統,全部采用常閉多葉送風口,火災時打開相應風口。 所有通風及空調系統均采用不燃、難燃的設備和材料,空調通風管道采用玻鎂風管,保溫材料達到難
85、燃級以上,排煙管道采用高溫排煙型玻鎂風管等。排煙風機和風管軟接頭均要求能在 280下運行 30min。 在通風系統和空調系統中風管穿越防火墻、防火隔斷處均設有防火調節閥,這些消防用閥門均可手動或自動復位,所有防排煙系統的相關風機,防火閥,多葉排煙口等均與電氣消防報警系統聯鎖。6.5 暖通節能專篇 本工程采取局部分散式冷熱源的型式,可根據情況靈活控制使用。空調系統自帶完善的控制系統,可根據負荷變化適時自動調節冷、熱量的供給,以節約能量。 另本工程均采用保溫鋼板風管作為空調系統風道,不采用土建風道,以減少系統的冷熱損失。 選擇空調、 通風系統的風機時, 計算其單位風量耗功率, 所選風機的單位風量耗
86、功率不高于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表 5.3.26 的對應規定值。選擇多聯機組的能效比滿足相關節能規范的要求。在較大的系統中空調風機可選用變頻機組,以實現運行節能。 空調風管采用 48K 離心玻璃棉保溫,絕熱層的最小熱阻 0.81m2K/W,防潮層采用復合鋁箔。冷凍水管熱水管保溫采用難燃 B1 級橡塑保溫材料,厚度為 20mm50mm,冷凝水管保溫層厚度為 15mm,保溫材料性能應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 四、修繕方案設計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
87、)有限公司TJAD50 6.7 暖通環保專篇 所有空調和通風設備均采用低噪聲環保產品,所有設備均配置消聲、隔聲、減振、隔振的設施,如為主機及空氣調節機組配置減振基座,吊裝的空調和通風機組均設置彈性減振吊架,在機組水管進、出口設置可曲撓型橡膠軟接頭,在風機進、出口設置非燃性的軟接頭等;所有空調機組均設有專用空調機房,較大的通風機組均設有專用風機房,冷凍機房、空調機房、通風機房四壁和頂面內貼消聲吸音材料;空調送風管、回風管、新風管均在必要處進一步設置消聲靜壓箱、消聲器;風管和水管穿越墻壁和樓板處均在管道和洞壁間采用柔性材料(如玻璃棉)嚴密填充,以減少振動和隔聲;在室內允許噪聲標準下,嚴格控制風管及
88、送、回風口風速,并采用性能較好的低噪聲送、回風口。總之綜合采取各種措施以滿足環保部門和設計規范有關室內外噪聲控制的要求。 所有水泵選用小振動、低噪聲臥室單級端吸水泵,同時所有水泵設置減振基礎,進出水管設置可曲撓橡膠接頭,以降低水泵的噪聲。7. 結構方案設計7.1 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于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上梅鎮, 設計范圍為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及老街三個入口區域, 具體包括: (詳見設計范圍圖)1)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包括:向東街從原東門原址到靠近資江堤壩處(含古城路 138 號至 39 號以及大碼頭路 1號至 57 號)。該區域建筑總占地面積約 15489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 27763
89、平方米。需要修繕設計的歷史建筑面積為 14310 平方米。擬按照歷史風貌新建的仿古建筑面積約為 7062 平方米。需要進行外立面改造的建筑面積約為 1596 平方米。2) 老街三個入口包括:1)通濟橋主入口,從迎賓路 U 優會所及印鴻公司之間的通濟橋巷往北通至向東街;2)水利局大樓附近的城北街次入口,向北通往東正街向東街交匯點。3)天華北路東正街入口的次入口,靠近黨校。這三個入口區域占地面積為 21667 平方米,涉及到的相關建筑的修繕及改造的建筑面積為 37145 平方米(其中歷史建筑修繕或重建的建筑面積約為 3774 平方米,需要外立面改造的建筑面積約為 24230 平方米,新建仿古建筑的
90、建筑面積約為 5253 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積為 9141 平方米)。7.2 設計依據1)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規范、規定:a) 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2001)b)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 50009-2012)c)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0-2010)d) 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 (GB 50367-2013)e) 砌體結構加固設計規范 (GB 50702-2011)f) 碳纖維片材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CECS146:2003)g) 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h)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11)i) 鋼筋阻銹劑使
91、用技術規程 (YB/T9231-98)j) 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 145-2004)k) 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 (JGJ 116-2009)l) 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混凝土結構加固構造(06SG 311-1)m) 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磚混結構加固構造(03SG 611)n) 國家和湖南省其它的相關設計條文和規定、相應的房屋質量檢測報告和地基勘察報告(詳 勘)2) 50 年一遇的基本風壓值為 0.30kN/m2,地面粗糙度取 B 類。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
92、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13) 50 年一遇的基本雪壓值為 0.40kN/m2。4) 本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5) 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結構重要性系數取 1.0,本工程設計后續使用年限為 30 年。6) 主要的樓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 廚房: 2.0 kN/m2 餐廳: 2.5 kN/m2 走廊、門廳: 2.53.5 kN/m2 商業: 3.5 kN/m2 樓梯間: 3.5 kN/m2 廁所(坐廁): 2.5 kN/m2 廁所(蹲廁): 8.0 kN/m2 廁所(有浴缸):4.0 kN/m2 強弱電間: 5.0 kN/m2 電梯機房: 7.0 kN/m2
93、車庫: 4.0 kN/m2 屋頂花園: 3.0 kN/m2 上人屋面: 2.0 kN/m2 不上人屋面: 0.5 kN/m2 種植屋面: 3.0 kN/m27.4 新建工程材料選用1) 主體結構混凝土采用 C30 級,過梁、構造柱、欄板等后澆附屬結構采用 C20 級,基礎墊層采用 C15 級。2) 填充墻:外墻采用 200 厚頁巖空心磚;內墻采用 200(100)厚加氣混凝土砌塊。3) 鋼筋采用 HPB300、HRB335、HRB400 熱軋鋼筋。4) 鋼構件采用 Q235B 級、Q345B 級。7.5 加固工程材料選用1) 混凝土:采用 C35 級 MR-SC 特種加固混凝土。2) 植筋膠:
94、采用 A 級植筋膠,潮濕環境下采用適用于潮濕環境的植筋膠,并由廠家提供證明文件。植筋膠應滿足焊接、抗震性能等要求并提供相關測試報告。相關指標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 中的相關要求。3) 碳纖維布:采用高強度 I 級碳纖維布(CF300)。4) 砂漿:修補砂漿采用專業高強修復砂漿,粘結強度不小于 2.5Mpa,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漿。5) 裂縫處理采用環氧樹脂灌注膠。6) 鋼構件采用 Q235B 級、Q345B 級。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
95、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28. 給排水方案設計8.1 設計依據1)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2)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42006(2014 版))3)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 版))4)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0974-2014)5) 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6) 其他有關的設計規范、規程和設計文件7) 業主的有關設計任務書。8.2 設計范圍 基地范圍內的給水系統、消防系統和排水系統。8.3 系統設計8.3.1 給水系統1) 水源和計量 本工程生活用水水源由市政給水管網供水
96、并設單獨計量表。2) 供水方式 生活用水利用市政壓力直接供水。3) 用水定額和用水量 a)住宅: 200 升 / 人日 b)餐飲: 50 升 / 人次 c)綠化用水: 2 升 /m2日 d)未預見用水: 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0%8.3.2 熱水系統1) 餐飲廚房每戶獨立設置容積式燃氣熱水器供應。8.3.3 消防系統統1) 消防水源 本工程室內外消防用水由市政兩路 DN200 的給水管網提供。室外消防給水管道呈環狀布置,以保證消防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消防設施配置和用水量 a)室外消火栓滅火系統其用水量為 30 升 / 秒 b)手提式滅火器一般場所其危險等級按中危險級 A 類火災計8.3
97、.4 排水系統1) 室內生活污廢水采用分流制,室外生活污廢水采用合流制,合流后的生活污廢水通過化糞池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內。2) 屋面雨水和地面雨水經雨水斗及路旁雨水口收集后通過管道有組織地排入市政雨網。屋面雨水重現期為 10 年,基地雨水的重現期為 3 年。8.3.5 管材、配件、連接方式1) 室外埋地的市政給水管小于 DN100 采用公稱壓力不低于 1.0MPa 的埋地硬聚氯乙烯管道及配件,承插式橡膠密封圈連接,埋地的市政給水管大于等于 DN100 給水管和市政消防供水管道采用公稱壓力為 1.0MPa的給水球墨鑄鐵管及配件,管內壁防腐水泥沙漿襯里。2) 室內給水管均采用公稱壓力為 1
98、.0MPa 的內襯塑熱鍍鋅鋼管,絲扣連接。衛生間內的冷水管采用 PP-R給水管。3) 室外埋地污廢水和雨水管采用采用埋地增強聚丙烯(FRPP)排水管及配件,承插式橡膠圈連接。4) 室內污、廢水排水管道采用 UPVC 塑料排水管及配件,承插粘接。5) 室外明露雨水管采用符合紫外光老化性能標準的建筑排水塑料管及配件,采用 R-R 承口橡膠密封圈連接。室內雨水管采用 UPVC 塑料排水管及配件,承插粘接。8.3.6 節能和環保措1) 衛生器具采用節水型產品。2) 帶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 50mm。四、修繕方案設計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
99、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39. 電氣方案設計9.1 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于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上梅鎮,設計范圍為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群及老街三個入口區域,具體包括:(詳見設計范圍圖)1) 向東街兩側歷史建筑包括:向東街從原東門原址到靠近資江堤壩處(含古城路 138 號至 39 號以及大碼頭路 1 號至 57 號)。該區域建筑總占地面積約 15489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 27763 平方米。需要修繕設計的歷史建筑面積為 14310 平方米。擬按照歷史風貌新建的仿古建筑面積約為 7062 平方米。需要進行
100、外立面改造的建筑面積約為 1596 平方米。2) 老街三個入口包括:1) 通濟橋主入口, 從迎賓路U優會所及印鴻公司之間的通濟橋巷往北通至向東街;2)水利局大樓附近的城北街次入口,向北通往東正街向東街交匯點。3)天華北路東正街入口的次入口,靠近黨校。這三個入口區域占地面積為 21667 平方米,涉及到的相關建筑的修繕及改造的建筑面積為 37145 平方米(其中歷史建筑修繕或重建的建筑面積約為 3774 平方米,需要外立面改造的建筑面積約為 24230 平方米,新建仿古建筑的建筑面積約為 5253 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積為 9141 平方米)。9.2 設計依據1) 相關專業提供給本專業的工程設計資
101、料。2) 建設方提供的設計任務書。3)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標準及法規: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 16-2008)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2005 ) 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 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200-94)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 (GB50348-2004)4) 其它有效的相關規范及標準。9.3 變配電系統1) 負荷估算:2) 供配電及計量方式:a) 供電電源:本工程由供電部門由室外電業變電站引入供電電源,電源采用埋管或架空線纜形式引入 220V/380V用戶電源。.b) 計量方式:
102、本工程電業計量由供電部門提供電業表。c) 功率因數:低壓側集中設置無功自動補償裝置。補償后的功率因數達到 0.9 以上。9.4 備用及應急電源系統:1) 電話數據機房、消防控制中心電源等處采用 UPS。2) 疏散誘導標志燈及備用照明等,采用帶可充電的 EPS 裝置或自帶充放電電池作為備用電源,其持續供電時間不少于 180 分鐘。9.5 照明系統1) 照明照度標準及照明功率密度:2) 光源及燈具:本工程均采用高效節能的熒光燈。熒光燈采用電子鎮流器或節能型電感鎮流器自帶電容補償。高大空間采用金鹵燈,所有金鹵燈均采用就地單燈補償。四、修繕方案設計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
103、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43) 照明智能控制系統:本工程公共區域設置獨立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能實現定時開關、場景預設以及遙控等功能。以達到控制照度、節約能源的作用。對公共場所照明、室外照明等實施 BA 控制,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4) 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應急照明設計包括備用照明、疏散照明。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燈,采用帶可充電的 EPS 裝置或自帶充放電電池作為備用電源,當正常電源故障時,可繼續維持供電時間不少于 90 分鐘。5) 建筑總體照明:本工程擬設置建筑立面照明、節日照
104、明,在室外的道路和綠化上設置道路照明和景觀照明。9.6 防雷與接地系統 :1) 本工程按二類防雷建筑設計。2) 防直擊雷:屋面采用 25*4 熱鍍鋅扁鋼環狀避雷帶作為接閃器,屋面上應裝設避雷網格,網格應不大于 10m*10m 或 12m*8m。利用柱內兩根不小于 16 主筋做引下線,以樁基、結構地梁及基礎內的鋼筋作為接地體。引下線上部和屋面避雷針避雷帶焊接連通,下部和基礎鋼筋網及樁基鋼筋焊接連通成一整體的接地裝置。突出屋面的金屬構件、管道及設備應和屋面避雷帶可靠聯接。建筑物內鋼構架和鋼筋混凝土的鋼筋互相連接;利用鋼柱或鋼筋混凝土柱子內鋼筋作為防雷裝置引下體;將建筑物內的各種豎向金屬管道及金屬門
105、窗等每層與圈梁的鋼筋可靠聯接一次。3) 防雷電感應:建筑物內的設備、管道、構架等主要金屬物 , 應就近連至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或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上。4) 防雷電波侵入:在入戶端將電纜的金屬外皮、各種金屬管道及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與防雷接地裝置相連。5) 防雷擊電磁脈沖:在低壓側各相上設置避雷器。在電子信息系統的低壓配電系統中按信息系統等級采用相應的多級電涌保護器,同時在信號線路上設置適配的電涌保護器。6) 接地型式:本工程配電系統采用 TNS 接地方式。7) 等電位聯結:所有金屬管道、 電纜金屬護套和金屬保護管, 在防雷界面處做等電位聯結。 當垂直敷設時,從上至下多處與就近的避雷裝置做金屬性連
106、接。弱電機房內安裝環型接地帶并形成網格。總等電位聯結通過總接地端子板接地。潮濕場所如衛生間設置局部等電位聯接以保證安全8) 共用接地裝置:本工程防雷接地、保護接地和功能性接地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其接地電阻不大于 1 歐姆9.7 5A 智能化 5A 智能化包括:自動化消防報警系統、保安報警系統、監控系統。消防控制中心位于一層,消控中心機房內包括安保主機,電視監控設備,消防報警主機設備等設備。電信機房均設于一層進線間,機房包括電話交接設備。9.7.1 消防報警系統:1) 本系統按一級保護對象要求設計,采用集中報警系統,設置智能型總線制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2) 在一層設置消防控制中心。 3)
107、設置樓層顯示器、手動報警按鈕、警鈴、感煙探測器和感溫探測器。4) 本系統具有聯動控制功能:火警發生后,消防中心在接到自動報警信號并確認火災后,能聯動相應設備,并接收其反饋信號。9.7.2 自動化巡更系統: 安保主機設定巡更時間和巡更路線,在巡更路線上設巡更按鈕,主機上記錄巡更情況,如有意外馬上通知有關人員和公安部門。9.7.3 自動報警聯防系統 安保中心設安保主機接收周界報警、聯防報警信號,并將報警信號傳送至公安局 110 報警中心。9.7.4 監控系統: 主要進出口、主要通道、各樓電梯轎箱、地面停車場等區域設固定和帶云臺攝像頭,記錄有關情況,并與安保主機聯網。9.7.5 通信系統:1) 于地
108、下一層設置公共通信網接入間,實現從公共網路由引入光纜或銅纜。2) 布線系統: a) 本系統設置雙孔五類信息插座。并按建設方要求設置光纖信息插座。 b) 本系統分為建筑物主干布線子系統、水平布線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工作區布線。9.7.5 電纜電視系統: 電纜電視系統包含接收城市有線電視網信號和衛星電視信號,系統網絡采用 1000MHz 全頻段雙向網絡傳輸技術信號經雙向光工作站和雙向放大器放大,以分支分配方式分配到用戶,用戶終端電平為 683dBV,。總體的有線電視線纜管線由有線網絡有限公司設計、施工。衛星電視接收的星位,及衛星節目的設置由甲方確定,衛星電視的接入需有廣電部門的批準。新化縣梅山古
109、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59.8 電氣節能篇9.8.1 供配電系統節能設計:1) 配電間設置在靠近負荷中心及大容量的用電設備附近,以縮短低壓供電線路的長度,節約 有色金屬損耗及降低今后電費的運營成本;2) 0.4KV 低壓側設電容器補償,以減少無功損耗;3) 在 0.4KV 側于各功能分區對照明、動力等負荷分別裝設內部計量表計,為業主實現內部經濟核算提供參考依據。9.8.2 照明系統節能設計:1) 采用高效節能型的照明光源及燈具,熒
110、光燈均采用高效節能 T5 系列三基色燈管,并配節能型諧波含量較低的電子鎮流器。高大空間采用金鹵燈,所有金鹵燈均采用就地單燈補償。2) 公共場所照明、室外照明采用智能集中控制方式,大廳采用照明調光控制方式,并按建筑使用條件和天然采光狀況采用分區、分組控制措施。沿外窗的燈具單獨設置回路,采用光敏控制,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3) 公共區域 大空間場所設置獨立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能實現定時開關、場景預設以及遙控等功能,以達到控制照度、節約能源的目的。 4) 各類房間或場所的照度及照明功率密度值均達到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的要求。9.9 電氣環保篇1) 對于建筑內部固定安裝的主要電磁干擾源設施,如配電設施以及非
111、線性用電設備,為降低對人員的影響,對輻射源采取屏蔽保護設施及抑制措施。2) 建筑內固定安裝的主要電氣和電子設備,應經國家電磁兼容性認證。3) 采用低煙無鹵清潔型電纜和導線,以提高人員在火災發生緊急疏散時的安全性。4) 工程設計上盡可能降低供配電系統及動力設備所產生的電磁干擾。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6五、建筑設計圖紙1. 總平面圖2. 向東街沿街立面現狀分析圖3. 向東街沿街立面修繕完成圖4.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一建筑設
112、計圖紙5.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二建筑設計圖紙6.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三建筑設計圖紙7.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四建筑設計圖紙8.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五建筑設計圖紙9.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六建筑設計圖紙10. 向東街歷史建筑組團七建筑設計圖紙11. 通濟橋入口區域改造建筑設計圖紙12. 環城路(水利局)入口區域改造建筑設計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7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總平面圖)1:1000新化
113、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8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59東正街(黨校)入口平面圖環城路(水利局)入口平面圖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60新化縣梅山
114、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向東街北立面現狀照片拆除按歷史樣式新建仿古建筑向東街北立面現狀測繪圖歷史風貌較好,保留山墻,立面復原,結構更新。拆除改為規劃道路按歷史樣式進行外立面改造按歷史樣式新建仿古建筑拆除拓寬菱角塘支路按歷史樣式進行外立面改造空 地 新 建仿古建筑原六層住宅拆除為規劃道路拆除按歷史樣式重建拆除按歷史樣式重建部分拆除為規劃道路拆除按歷史樣式重建拆除按歷史樣式重建保留山墻,修復立面,結構更新。保留山墻,修復立面, 結構更新。修復立面,結構更新。拆除按歷史樣式重建保留山墻,修復立面,結構更新。保留山墻,修復立面,結構更新。TONGJI ARCHITECTUR
115、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61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向東街北立面現狀照片向東街北立面現狀測繪圖保留山墻,立面修復,結構更新拆除為巷道,西側新建仿古建筑保留山墻,立面修復,結構更新拆除拓寬通濟橋巷保留山墻,立面修復,結構更新按歷史樣式進行外立面改造保留山墻,立面修復,結構更新拆除按歷史樣式重建保留山墻,立面修復,結構更新按歷史樣式進行外立面改造拆除為規劃道路拆除按歷史樣式重建按歷史樣式進行外立面改造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
116、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62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向東街修繕后北立面向東街修繕后南立面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63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環城路改造后東立面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64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環城路改造后西立面新化縣梅
117、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2組團二沿街立面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7組團四沿街立面圖新化縣梅山古鎮老街歷史建筑(向東街兩側及老街三個入口)方案設計TONGJI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TJAD13組團六沿街立面圖?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