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微生物采油項目可行性報告(21頁).doc

  • 資源ID:415000       資源大?。?span id="joqzwk4" class="font-tahoma">72KB        全文頁數:2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微生物采油項目可行性報告(21頁).doc

1、微生物采油可行性報告1概述1.1石油開采石油是一種復雜的烴類混合物,這些烴類可能以氣態、液態或者瀝青質的固態存在,它一般在地下的沉積巖層中存在,液態烴俗稱為原油,它存在于儲油巖層的孔隙中,孔隙的大小不同,因而開采時的難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沒有外壓的情況下,孔隙中的原油很難溢出。常規的一次采油是油井建成之后,靠地層壓力將原油壓至地面,能開采出原油量的30%左右;二次采油需加壓、注水、注汽等,靠水或氣體的流動將油從油井驅至地面,能獲得總儲量的1020,剩余在油藏中的石油由于吸附在巖石空隙間難以開采,因此需要用新的方法將其開采出來,這就需要三次開采油。三次采油的主要機理是降低原油黏度,或增加注入水的

2、黏度,縮小油水之間的黏度差,控制水的流動性,提高驅油面積,從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常規的三次采油方法有:熱驅,蒸汽驅油,化學驅油(包括表面活性劑驅油和聚合物驅油)以及微生物采油。常規的化學驅動費用都比較昂貴,而微生物采油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已經向著經濟開采原油的目標邁出第一步。利用微生物開采枯渴的油層是目前最經濟的方法,應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開采出流動的原油,而且可以開采出不動的石油,并能使枯渴井延長壽命。多年以來的研究證明:微生物采油是一種最有前途的強采方法。1.2微生物采油技術概述微生物采油技術,即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術(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g MEO

3、R),是通過將篩選的微生物注入油藏,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動,微生物的代謝產物與油藏中液相和固相的互相作用,對原油/巖油/水界面性質的特性作用等,改變原油的某些物理化學特征,改善原油的流動性質,從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綜合性技術。采油微生物代謝過程中除了產酸,生物表面活性劑和氣體等代謝產物外,還產生聚合物和有機溶劑等,所有這些代謝產物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作用于地層原油,改善原油的性質,以利于原油的開采,微生物采油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成為目前國內外發展迅速的一項提高原油采收率技術,也是21世紀一項高新生物技術。廣義地說,微生物采油方法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利用微生物產品(如生物聚合物和

4、生物表面活性劑)作為油田化學劑進行驅油,也稱為微生物地上發酵提高采油率。目前該技術在國內外已趨成熟;另一類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謝物提高采油率,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地下發酵提高采收率。狹義上得微生物采油技術就是指利用微生物地下發酵提高采收率方法。本報告也將就后者進行重點分析。微生物采油(即地下發酵發)是直接將微生物注入到油層,將儲油巖層作為一個巨大的發酵罐,在其中生長繁殖,代謝出對提高采收率有用的代謝產物或進行原油改良,從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得方法。與其他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相比,微生物采油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施工成本低,二、施工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操作方式靈活多變,容易控制,三、具有不損壞地層,可反復使

5、用,易生物降解,不易污染環境的生態學優勢,四、增產效果持續時間長,五、使用范圍廣。2微生物采油技術的現狀及前景微生物采油自20世紀20年代被提出后,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發展一直很緩慢,20世紀20年代世界石油危機后,各國加速了對細菌采油的研究。最近幾年國外研究微生物采油的大學越來越多,許多大石油公司以及獨立的高科技實驗室也在進行研究和開發,并取得許多可喜的成果。在采油微生物研究初期,主要側重于菌種的篩選,菌種的性能評價,室內模擬試驗,礦廠應用試驗與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微生物采油技術在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其深入研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微生物采油技術與礦廠工程學的深入研究;二是石油微生物菌

6、種的生物學特性的基礎研究。為了給微生物采油技術提供性能優良的菌種,采油微生物菌種的基礎研究十分活躍,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微生物生理學研究,石油微生物遺傳學研究,者熱菌,耐溫菌的基礎研究,石油微生物酶的研究,石油微生物的分類鑒定。目前大部分微生物采油現場實驗均是含蠟量高的輕質油中進行的,而膠質、瀝青質含量高的黏油微生物缺乏足夠的資料。顯然,原油黏度越高,通過微生物生命活動降低其黏度,增加其流動性也越困難。目前,高黏油微生物采油技術報道極少,高黏油的微生物開采現場實驗層有成功報道,但為數不多。高膠質、瀝青質含量也給高黏油的微生物開采帶來了不少困難,但是通過篩選高黏油優良菌種,進行高黏微生物開采

7、礦場實驗,探討高黏油微生物采油機理,是目前世界上亟待解決的一項技術難題。3可行性分析31微生物采油的機理微生物采油利用以蠟為碳源的耐氧厭氧菌對原油的作用和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輕組分及代謝產物有機酸、醇和表面活性劑來改善原油的流動性、改善油水、界面狀況和流動關系,以增加油井產油量,提高油田開發效果,通過細菌對地層的直接作用,以及細菌產生的各種代謝產品對油層的作用,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細菌對油層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3.1.1微生物的直接作用通過在巖石表面上的生長繁殖,占據孔隙空間,用物理方法驅出石油,改變碳氫化合物的餾分。微生物能黏附則巖石表面,在油膜下生長,最后把油膜推開,使油釋放出來。3

8、.1.2改變原油的組成通過降解原因,使其變成低黏的原油。微生物以石油中正構烷作為碳源而生長繁殖,從而改變了原油的碳鏈組成,使原油黏度降低而變得容易流動。微生物不斷老化,改變了石蠟其原油的物理性質,影響了原油液或固相的平衡,降低了石蠟其原的臨界溫度和壓力。微生物的增加能大大減少儲存、井眼和設備表面原油石蠟的溫度和壓力。微生物生長時釋放出的生物酶,可降解原油,使原油碳鏈斷裂,高碳鏈原油變為低碳鏈原油,使重組分減少,輕質組成增加,凝固流和黏均可降低。不僅改善原油在油層中的流動性,而且會使原油層質得到改善。3.1.3改變原油的驅油環境3.1.3.1生物表面活性劑提高采收率微生物所產生的表面活性劑會降低

9、油水界面張力,減少水驅油主管張力,提高驅替毛管數。同時生物表面活性劑會改變油藏巖石的潤濕性,從親油變成親水,使吸附在巖石表面上的油膜脫落,油藏成余飽和度降低,從而提高采收率。3.1.3.2生物氣提高采收率大多數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都產生氣體,如CO2,H2,CH4等。這些氣體能夠使油層部分增壓并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動能力;溶解巖石中的碳酸鹽,增加滲透率;使石油膨脹,其體積增大,有利于驅出原油,增加產量;同時氣泡的賈敏效應還會增加水流阻力,提高注入水波及體積。3.1.3.3產生酸及有機溶劑提高采收率微生物產生的酸主要是相對低分子質量的有機酸(甲酸、丙酸),也有部分無機酸(硫酸)。它們能溶解碳酸

10、鹽,一方面增加孔隙度,提高滲透率;另一方面,釋放二氧化碳,提高油層壓力,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動能力。產生的醇,有機酯等有機溶劑,可以改變巖石表面性質和原油物理性質,使吸附在孔隙巖石表面的原油被釋放出來,并易于采出地面。研究結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原油主要產生乙酸、丙酸,另外還有其他幾種短鏈有機酸。與此同時,微生物還產生兩種未知醇類,這些都是微生物在發酵原油過程中的代謝產物,它們有利于改善原油黏度,類似輕度酸化,增加巖石孔隙度,從而提高原油量。發酵液中的有機酸分析表明,細菌的生命活動加速了石油的分解,它能代謝石油烷烴而產生脂肪酸,隨著發酵時間的增長,有機酸含量也同時增加。經細菌發酵過的發酵液,P

11、H明顯下降,一般可將發酵液的PH由7.0降低到6.05.5。3.1.3.4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微生物在油藏高滲透區生長繁殖及產生聚合物,能夠有選擇地堵塞大孔道,增大掃油系數和降低水油比。在水驅中增加水的黏度,降低水相的流動性,減少指進和過早的水淹,提高波及系數,增大掃油效率。在地層中產生的生物聚合物,能在高滲透地帶控制流度比,周整注水油層的吸水剖面,增大掃油面積,提高采收率。3.1.4綜合作用(表1)表1 微生物代謝產物對油層的作用微生物代謝產物對油層的作用溶劑表面活性劑酸氣體生物量聚合物32.微生物采油的應用方案3.2.1單井周期注入微生物采油單井周期注入法,又稱單井吞吐法。為了提高低產油井

12、的產量,需要將所篩選的采油微生物和其培養液、營養液從單口采油井高壓泵入油層;關井數日成數周,使微生物在油層中生長繁殖,并產生代謝產物,微生物可運動到油井周圍直徑10m左右的儲油巖層;通過微生物及其產物的作用,疏通被堵塞的油層孔隙通道,增加原油的流動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關井時間視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情況而定,這主要取決于油層的溫度。開井后,采油微生物可被反排出來,故稱單井吞吐法。周期性的微生物采油,增油期維持時間較短,一般為半年或數月。為了保持高產,待采油量降低后,需要再次循環注入采油微生物,有一定局限性。在同一地區重復進行了周期性注入時常出現生物凈化作用。周期性微生物采油機理見圖1。微生物單井吞

13、吐采油的選井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產能低,滲透率低的油井不適應單井吞吐。易出砂井,不宜采用單井吞吐。黏土含量高的油層不宜采用。高溫、高壓井不宜采用微生物開采。微生物注入量,注入周期確定要合理。菌液用量與處理頻率是否是最佳最優,是影響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一般不宜超過六輪。微生物單井吞吐采油應在含水70%90%時進行,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微生物單井吞吐是小斷塊,連通狀況差,地層溫度低的“土豆 ”油藏的很好的增產措施。3.2.2微生物驅油微生物驅油是指將篩選到的采油微生物與其營養物從注水井高壓泵入儲油層。微生物隨注入水在油層內遷移,直至運動到儲油層深部。微生物在油層內生長繁殖,

14、并產生多種代謝產物。細胞和代謝產物分別作用于原油,發揮出各自的驅油功能,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的流動性。驅替原油從油井中采出,從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微生物驅油是所有的微生物采油方法中真正提高原油采收率并且效果最好,顯效最長的微生物顯油技術。微生物驅替原油機理見圖2。篩選采油所用微生物菌種的一般方法步驟見圖3。取樣現場厭氧富集菌落 試驗裝置 富集裝置加壓 加壓微生物篩選溫度 壓力 礦化度 產物 油分散體驅油 微型填礦柱油氣高溫高壓 放大巖樣試驗MEOR巖芯試驗結果 機理研究結果 油田現場試驗第一步是現場取樣,從準備用微生物處理的油藏原油、水中分離菌中。從油藏中分離出的微生物應用與其油層條件類似的油

15、藏效果較好。第二步是厭氧富集。從現場采集的油、水樣品裝入加壓厭氧的菌管中或試驗裝置、富集裝置中進行樣品富集厭氧培養。第三步是微生物篩選。將厭氧的培養物置于將進行微生物處理的油藏條件下,考慮新黏試驗,從中篩選適于油藏條件的微生物。然后進考察菌種與注入水的配伍性。取污水處理站及注水井的水樣,進行室內試驗,觀察注入水對菌株的傷害,選擇抗傷害能力強的菌株。注入水對菌體的傷害是由于水處理藥劑所致,尤其是殺菌劑更為嚴重。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可停止加入水處理藥劑。第四步是驅油模擬實驗。用微型填礦柱做巖芯模型,飽和原油和氣態烴,模擬油藏高溫、高壓、高礦化度條件,用篩選的微生物菌種做室內驅油試驗。在微型巖芯模擬試

16、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做放大巖芯模擬試驗,根據驅油效果確定微生物菌種。在做驅油巖芯模擬試驗時,應同時對篩選的菌種做驅油機理的研究。將篩選的菌種在相應的條件下做原油降黏效果分析及產酸,產氣定量分析,根據微生物的作用效果進一步確定采油現場應用的微生物菌種。當微生物采油法用于開采深層高溫油井時,從自然界分離到的微生物很少能夠滿足所有的要求。因此,應當通過遺傳操作來改造現有菌種及構建符合特殊要求的微生物菌侏。3.2.3激活油藏微生物群落驅油油藏中存在著天然的微生物群落,但是由于某些營養物質的貧乏,使原先微生物的數量少,活性低。如果從注水井中將微生物生長缺乏的營養物注入油層,激活油藏內的天然微生物群落,使其

17、生長繁殖,并產生多種代謝產物,作用于原油,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實踐證明,在油藏條件下存在著本源微生物,本源微生物嚴格厭氧的單獨存在,從油藏種類的發展來看,由于微生物生理特性的作用,在礦場經歷著自然的選擇,也可能涉及它們進入地層的地質時期,這些厭氧微生物幾乎總是與發酵、硫酸鹽還原、甲烷細菌結合在一起。這微生物可以利用原油中的烴炭作為碳源,從而使用微生物方法采油變得更加簡單。3.2.4微生物選擇性封堵微生物封堵油層的機理是:將形體較大且產生表面黏稠物質的微生物菌種從注入井中注入,微生物可以送移到大孔道或有溶洞的儲油巖層部位,通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代謝作用,產生大菌體細胞和細胞分泌

18、的表面黏稠物質,在地層的巖石表面形成一層生物膜,有效地封堵大孔道或溶洞,降低地層的滲透率。因為微生物胞外多糖對細胞的親和力大于對裸露巖石的表面親和力,所以注入的微生物細胞向封堵部位的生物膜聚集,形成更大的封堵層。細菌產生的機械封堵會使驅油液從高滲區轉向未波及區,提高波及斤數,防止注入水“指狀”流動,提高原油采收率。3.2.5微生物壓裂液壓裂將在厭氧條件下大量產生有機酸的微生物及營養物高壓注入孔隙度甚小,滲透率很低的儲油層,微生物生長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可以溶解巖層使之形成縫隙,提高滲透率,利于原油流動,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微生物壓裂液壓裂地層技術施工時,需先將所用的菌株及營養物注入地下油層,

19、再用凝膠填充油管和產層附近的空間,然后加壓,當壓裂后,油層的壓力降低,并井數月后,再次開采,此時的產油量大大增加。4.采油微生物的注意事項4.1采油微生物應具備的生物學特性采油微生物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和油巖石界面的張力,降低原油黏度,由此改變原油的性質。因此,注入油層的采油微生物必須具備如下的基本生物特征。厭氧或兼性厭氧。在地層無氧條件下能生長繁殖并進行厭氧發酵,在地上有氧條件下也能生長繁殖。在油層高溫、高壓、高鹽等極端環境下能生長繁殖并代謝,且生長速度比油層中本來存在的微生物生長速度快。采油微生物最好能以油層中存在的烴類作碳源,能以儲油層內的無機鹽作為氮源或營養元素,以減少成本。采油微生物必須

20、與其注入油層的環境條件相配伍相適應。能在油層內運移,能生長繁殖,并產生有機、氣體、表面活性劑、生物聚合物、有機溶劑等多種代謝產物。能在50C以上的溫度及缺氧條件下生長的中度嗜鹽細菌,是用于微生物采油的最有力的競爭者。4.2菌種的選擇及營養物的配制4.2.1菌種的選擇不同的微生物適應地層中各種條件的能力及產生的代謝物不同。另外,不同的生物工程目的所需的微生物代謝產物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據地層條件和生物工程目的合理選擇菌種是工程獲得成功的關鍵。地層條件中,著先需要考慮的是地層溫度,因為不同的微生物耐熱能力不同(表2)。 第一步是現場取樣,從準備用微生物處理的油藏原油、水中分離菌中。從油藏中分離出的

21、微生物應用與其油層條件類似的油藏效果較好。第二步是厭氧富集。從現場采集的油、水樣品裝入加壓厭氧的菌管中或試驗裝置、富集裝置中進行樣品富集厭氧培養。第三步是微生物篩選。將厭氧的培養物置于將進行微生物處理的油藏條件下,考慮新黏試驗,從中篩選適于油藏條件的微生物。然后進考察菌種與注入水的配伍性。取污水處理站及注水井的水樣,進行室內試驗,觀察注入水對菌株的傷害,選擇抗傷害能力強的菌株。注入水對菌體的傷害是由于水處理藥劑所致,尤其是殺菌劑更為嚴重。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可停止加入水處理藥劑。第四步是驅油模擬實驗。用微型填礦柱做巖芯模型,飽和原油和氣態烴,模擬油藏高溫、高壓、高礦化度條件,用篩選的微生物菌種做

22、室內驅油試驗。在微型巖芯模擬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做放大巖芯模擬試驗,根據驅油效果確定微生物菌種。在做驅油巖芯模擬試驗時,應同時對篩選的菌種做驅油機理的研究。將篩選的菌種在相應的條件下做原油降黏效果分析及產酸,產氣定量分析,根據微生物的作用效果進一步確定采油現場應用的微生物菌種。當微生物采油法用于開采深層高溫油井時,從自然界分離到的微生物很少能夠滿足所有的要求。因此,應當通過遺傳操作來改造現有菌種及構建符合特殊要求的微生物菌侏。3.2.3激活油藏微生物群落驅油油藏中存在著天然的微生物群落,但是由于某些營養物質的貧乏,使原先微生物的數量少,活性低。如果從注水井中將微生物生長缺乏的營養物注入油層,激

23、活油藏內的天然微生物群落,使其生長繁殖,并產生多種代謝產物,作用于原油,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實踐證明,在油藏條件下存在著本源微生物,本源微生物嚴格厭氧的單獨存在,從油藏種類的發展來看,由于微生物生理特性的作用,在礦場經歷著自然的選擇,也可能涉及它們進入地層的地質時期,這些厭氧微生物幾乎總是與發酵、硫酸鹽還原、甲烷細菌結合在一起。這微生物可以利用原油中的烴炭作為碳源,從而使用微生物方法采油變得更加簡單。3.2.4微生物選擇性封堵微生物封堵油層的機理是:將形體較大且產生表面黏稠物質的微生物菌種從注入井中注入,微生物可以送移到大孔道或有溶洞的儲油巖層部位,通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代謝

24、作用,產生大菌體細胞和細胞分泌的表面黏稠物質,在地層的巖石表面形成一層生物膜,有效地封堵大孔道或溶洞,降低地層的滲透率。因為微生物胞外多糖對細胞的親和力大于對裸露巖石的表面親和力,所以注入的微生物細胞向封堵部位的生物膜聚集,形成更大的封堵層。細菌產生的機械封堵會使驅油液從高滲區轉向未波及區,提高波及斤數,防止注入水“指狀”流動,提高原油采收率。3.2.5微生物壓裂液壓裂將在厭氧條件下大量產生有機酸的微生物及營養物高壓注入孔隙度甚小,滲透率很低的儲油層,微生物生長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可以溶解巖層使之形成縫隙,提高滲透率,利于原油流動,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微生物壓裂液壓裂地層技術施工時,需先將所

25、用的菌株及營養物注入地下油層,再用凝膠填充油管和產層附近的空間,然后加壓,當壓裂后,油層的壓力降低,并井數月后,再次開采,此時的產油量大大增加。4.采油微生物的注意事項4.1采油微生物應具備的生物學特性厭氧或兼性厭氧。在地層無氧條件下能生長繁殖并進行厭氧發酵,在地上有氧條件下也能生長繁殖。在油層高溫、高壓、高鹽等極端環境下能生長繁殖并代謝,且生長速度比油層中本來存在的微生物生長速度快。采油微生物最好能以油層中存在的烴類作碳源,能以儲油層內的無機鹽作為氮源或營養元素,以減少成本。采油微生物必須與其注入油層的環境條件相配伍相適應。能在油層內運移,能生長繁殖,并產生有機、氣體、表面活性劑、生物聚合物

26、、有機溶劑等多種代謝產物。能在50C以上的溫度及缺氧條件下生長的中度嗜鹽細菌,是用于微生物采油的最有力的競爭者。4.2菌種的選擇及營養物的配制4.2.1菌種的選擇不同的微生物適應地層中各種條件的能力及產生的代謝物不同。另外,不同的生物工程目的所需的微生物代謝產物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據地層條件和生物工程目的合理選擇菌種是工程獲得成功的關鍵。地層條件中,著先需要考慮的是地層溫度,因為不同的微生物耐熱能力不同(表2)。表2 微生物生長的溫度范圍類別生長溫度/C舉例最底最適最高低溫微生物中溫微生物高溫微生物-51051025401020154045652530455070100活性淤泥梭狀芽孢桿菌黃單

27、胞桿菌其他需要考慮的地層條件有礦化度、滲透率、PH和地層水化學組分等。通常,做一頂有關地層流體和所用的微生物之間的配伍性試驗,即能檢驗出微生物能否適應這些條件,從而大體上預測出應用這種微生物能否獲得增產效果。這種配伍性試驗可用試管進行。方法是將八種微生物配方分別在地層流體(有時還要用地層巖石)中進行培養。對微生物的生長狀況和代謝產物的生成情況進行測試,以便確定出最佳條件。用這種方法確定的標準可用來為具體的油藏條件選擇出在用的微生物配方。根據微生物工程目的選擇菌種時可參考表3中列出的微生物處理類型 表3 微生物地層處理類型微生物采油工藝生產問題所用的微生物類別微生物增產處理地層壓力不足;注入能力

28、問題;有毛管力造成的束縛油通常使用能產生表面活性劑、氣體、酸和醇類的細菌微生物洗井結蠟問題使用能產生乳化劑,表面活性劑和酸的微生物,能降解烴類的微生物微生物強化水驅有毛管力造成的束縛油通常使用能產生表面活性劑、氣體、酸和酶的微生物微生物改善滲透率波及效率低使用能產生聚合物或產生大量生物的細菌生物聚合物驅油注井入突進,不利的流度化使用能產生聚合物的微生物微生物堵水高水油比使用能產生聚合物或大量生物質的微生物4.2.2營養液的配制對注入地層的微生物必須提供營養液。營養液的配制主要根據選用的菌種、地層條件和工程目的來確定。通常,菌種不同,所需的營養物質也有所不同。微生物培養實驗有助于確定微生物的最優

29、營養配方組分。微生物一般都需要磷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碳化合物,硫,各種微量元素,氫、維生素、二氧化碳等。地層中可能會缺乏這些營養物質中的一種或數種。因此,營養液的組分主要包括地層中缺乏的營養物質,利用從地層中取得的巖樣,通過原子吸收先 法、離子層析法,由感耦合等離子體等技術可以額定出地層中缺乏的營養物質。所選用的各種營養物質應當是在地層條件下具有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的,而且不會與地層流體中的無機鹽反應而形成沉淀物,以免堵塞地層。另外,在含黏土的地層中,營養液應不至于引起地層黏土膨脹和微粒遠移。為了增強微生物配方的效果,可選擇某種化學試劑作為微生物配方的增效劑。增效劑可直接添加到菌種配方中,也

30、可用作微生物增產處理液的前置液。增效劑可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劑,也可采用工業合成化學劑。當增效劑作為前置液使用時,可通過巖石表面吸附來提高微生物細胞及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傳遞速度。當增效劑直接添加到微生物配方中時,可產生協同效應。另外,某些化學劑能促進微生物產生大量代謝產物,或通過改變微生物細胞的代謝途徑而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對于單井處理,在靜壓頭下使菌種流入井內即可??稍谧⑺习惭b一個旁通的接頭,由此注入的菌種即被注入水沖入地層。在水驅開發中大規模處理時,最好用大罐裝微生物和營養液,再通過分流管線泵入各注入井。4.3適合微生物采油工程的油藏篩選標準和篩選程序油藏是由固、液、氣三相構成的,其物理化學

31、性質對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和代謝活動都有決定性影響。并非所有油藏皆適于用微生物采油。根據大量的研究,油層的深度、壓力、溫度、地層水的化學組分、礦化度、PH和原油密度等參數對微生物的生存和代謝活動都有具體限制作用。只有這些參數的值在適當的范圍內時,應用微生物采油技術才能獲得增產效果。美國國家石油和能源研究所制定出了微生物采油的油藏篩選標準(表4)油藏參數評價范圍含鹽度溫度深度微量元素含量地層滲透率地層固有微生物原油重度原油類型殘余油飽和度單井控制面積根據油藏中對微生物有限制作用的各種參數,制定了以下油藏篩選程序(表5) 表5油藏篩選程序油藏參數篩選程序選用的菌種確定提高原油產量的潛在機理礦化度應用

32、配伍性試驗評價微生物的生長與代謝活動溫度/深度在地層條件下用配伍性試驗評價微生物的生長與代謝活動微量元素應用配伍性試驗確定出對微生物生長和代謝活動有害的影響地層滲透率如果進行各井微生物處理,應進行單井注放能力試驗和巖芯驅潛研究地層中固有微生物在地層條件下應用配伍性試驗評價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活動5產品工藝流程基因修飾試驗分析分離純化初篩選厭氧富集取樣再篩先密封灌裝貯存配制營養液6. 成本核算微生物采油的成本低,它不需要復雜的地面設施和昂貴的原材料,其本設施僅有裝有制備細菌接種物所需的浸液加熱器和注入泵,而且這些設施在許多注入場地均可使用。因此,進行微生物采油的成本如下(表6): 表6 成本核算

33、(以年產10000m3菌液計)項目費用(人民幣/萬元)廠房發酵罐分裝機基本科研分析設備固定資本合計2000150304002580基質(糖蜜或糖)電子勞力(科研經費)后勤費用包裝運行資本合計80100100070101260總合計38407. 經濟效益分析微生物采油可運用于現有全部適用于微生物采油的油藏,無需特別增加采油設施,可能需要重新鋪設管線及鉆注入井(一次性投資),但就其成本仍要低于其他驅油方法(較化學驅油而言,微生物驅油成為約為其1/22/3左右),且石油開采為國家壟斷行業,無需特別增加市場營銷方面的費用。參考國內外相關產品的價格,定每立方米菌液售價9.13億元,年收入9.13億元。產

34、品固定資產2580萬元,運行成本1260萬元/年,廠房設備折舊費120萬/年,不可預見費50萬/年,稅收3652萬元/年,小計5082萬元/年。產品凈利潤8.6218億元,當年收回成本。此后每年投資回報率1696.5%。8. 微生物采油中存在的問題微生物采油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對于高溫(89C)或高含鹽量( 10%)的地層通常不能適用;營養基中有時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離子,可能對微生物有副作用;某些細菌能產生黏性滲出液即菌膠團,堵塞地層;鋼套管、油管及泵受到硫酸鹽還原菌產生的腐蝕性化學物質的侵蝕,能使低硫原油性能破壞;由于硫酸鹽還原產生的H2S在地層中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黑色沉淀,經常堵塞污染

35、生產管線;有些微生物能導致用于泵油工藝的化學劑降解。目前研究的微生物只能在適中的溫度,鹽含量及壓力下存活。如果地理條件多變,這些微生物的有效利用會受到限制。然而,有顯著的證據可以說明石油儲存庫不像一些實驗室研究所表明的那樣是微生物經受不住的環境,事實上微生物能從深的儲存庫中得到分離,并且它們可能已發展了專門的機制來克服低氧。一些不需氧的微生物已被分離了。對這些微生物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會利于石油工業中有用微生物的開發。另外,也可對現有采油微生采用基因修飾等手段以克服其局限性。9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9.1結論與建議根據前面各節的研究分析結果,對項目在技術上、經濟上進行全面的評價,對建設方案進行總結,提出結論性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有:9.1.1對推薦的擬建方案的結論性意見對推薦的擬建方案建設條件、產品方案、工藝技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影響的結論性意見。9.1.2對主要的對比方案進行說明9.1.3對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建議9.1.4對應修改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提出修改意見9.1.5對不可行的項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意見9.2可行性研究中主要爭議問題的結論


注意事項

本文(微生物采油項目可行性報告(21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安县| 武陟县| 江西省| 喀喇沁旗| 达州市| 孟连| 昌江| 湄潭县| 毕节市| 沁阳市| 巢湖市| 陈巴尔虎旗| 南木林县| 河源市| 铅山县| 临汾市| 嵊州市| 高雄县| 德昌县| 徐闻县| 云和县| 聂拉木县| 临澧县| 吉林省| 银川市| 甘洛县| 磴口县| 清涧县| 苍南县| 靖远县| 隆回县| 广灵县| 芒康县| 双城市| 商洛市| 扶余县| 平远县| 金塔县| 苍山县| 沁源县|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