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工傷認定知識培訓目錄concents01工傷及工傷保險概述02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03工傷認定要點工傷及工傷保險概述01工傷及工傷保險概述工傷是指企業職工在生產崗位上,從事與生產勞動關系,或由于勞動條件、作業環境所致引起的人身傷害事故和職業病。工傷保險是指國家和社會為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遭受意外傷害、患職業病以及因這兩種情況造成的死亡、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給予勞動者及其親屬必要的醫療救治、生活保障、經濟補償、醫療康復、社會康復和職業康復等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工傷及工傷保險概述工傷構成的三要素地點必須是發生在履行工作職責所涉及的區域內時間必須是履行工作職責而引起的原
2、因必須是發生在履行工作職責的時間界限之內,即通常所說的上班時間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02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事故發生用人單位30內提出申請受傷職工或者直系家屬、工會組織1年內提出申請提交材料受理審查材料不完整補正材料完整不受理受理調查核實作出認定工傷認定一般流程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需在什么期限內提出申請用人單位一方的申請時限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
3、延長。特別注意: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如果單位沒有這30日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勞動者一方的申請時限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按照本辦法第四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特別注意:工會組織也是可以申請的!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超過1年申請期限的特別規定需在什么期限內提出申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由于不屬于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內。有下列情
4、形之一耽誤申請時間的,應當認定為不屬于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不可抗力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屬于用人單位原因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登記制度不完善當事人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申請仲裁、提起民事訴訟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需提交什么材料根據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并提交下列材料:勞動、聘用合同文本復印件或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人事關系的其他證明材料;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后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12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社保部門多長時間受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后,應當在15日內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材料完整
5、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材料不完整的,應當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申請人提交的全部補正材料后,應當在15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決定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出具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多長時間作出工傷認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出具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于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
6、出之日起20日內,將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送達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并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不服工傷認定結論怎么辦職工或者其近親屬、用人單位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或者對工傷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特別提醒: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是可以選擇的,這里的行政復議不是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實務中有些單位為了拖時間通常選擇先復議再訴訟,勞動者為了省時間應當不復議直接訴訟。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基于工傷保險條例相關規定及最新統計數據歸納總結,供實務中參考。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
7、、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十級傷殘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如下:1-10級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級傷殘二級傷殘三級傷殘四級傷殘五級傷殘六級傷殘七級傷殘八級傷殘九級傷殘十級傷殘本人工資27個月本人工資25個月本人工資23個月本人工資21個月本人工資18個月本人工資16個月本人工資13個月本人工資11個月本人工資9個月本人工資7個月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
8、工資的60%計算(下同)。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1-6級傷殘津貼(按月享受)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規定,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六級傷殘的,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如下:一級傷殘二級傷殘三級傷殘四級傷殘五級傷殘六級傷殘本人工資90本人工資85本人工資80本人工資75本人工資70本人工資60說明:1)1-4級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2)5-6級傷殘津貼由用人單位在難以安排工作的情況下支付,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5-10級一次性工傷
9、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1)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2)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上述兩金標準,根據傷殘等級確定,工傷保險條例未規定統一標準,具體標準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一般是按照本人工資一定倍數計算??梢栽诟魇〉墓kU條例或工傷保險辦法中查閱(江蘇省的規定比較特別,采取定額標準,參見以下)。舉例:廣東省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標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五級傷殘六級傷殘七級傷殘八級傷殘九級傷殘十級傷殘本人工資10個月本人工資8個月本人工資6個月本人工資4個月本人工資2個月本人工資1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五級傷殘六級傷殘七級傷殘八
10、級傷殘九級傷殘十級傷殘本人工資50個月本人工資40個月本人工資25個月本人工資15個月本人工資8個月本人工資4個月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五級傷殘六級傷殘七級傷殘八級傷殘九級傷殘十級傷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五級傷殘六級傷殘七級傷殘八級傷殘九級傷殘十級傷殘江蘇的規定比較特別,采取定額標準江蘇還特別規定,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且解除勞動關系時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照下列標準執行:不足5年的,按照全額的80%支付;不足4年的,按照全額的60%支付;不足3年的,按照全額的40%支付;不足2年的,按照
11、全額的20%支付;不足1年的,按照全額的10%支付,但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除外。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的,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20萬元16萬元12萬元8萬元5萬元3萬元9.5萬元8.5萬元4.5萬元3.5萬元2.5萬元1.5萬元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注:實踐中主流做法是按照工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確定。計算停工留薪期原工資福利
12、時是否包括加班費,實務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比如,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待遇案件的裁判指引第14條規定,停工留薪期原工資福利待遇按勞動者工傷前十二個月的包含加班工資在內的平均工資福利待遇標準確定。上海高院民一庭調研與參考(201415號)傾向認為,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不應包含加班工資。停工留薪期工資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停工留薪期護理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如果單位未安排護理,則由單位支付護理費。護理費標準如何確定?各地并無統一做法。比如,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間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所在單位
13、未派人護理的,應當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向工傷職工支付護理費。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評殘后的護理費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社平工資50社平工資40社平工資30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食宿費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
14、標準醫療費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超出目錄及服務標準的醫藥費該由工傷職工還是用人單位承擔,目前實踐中各地處理存在不同做法,多數地區的做法是用人單位不承擔。比如:浙江高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二)十六、用人單位已依法為勞動者繳納了工傷保險,勞動者工傷醫療費超出社?;饒箐N目錄范圍的費用,如何承擔?答:用人單位已依法為勞動者繳納了工傷保險,勞動者工傷醫療費超出社?;饒箐N目錄范圍的費用原則上不應由用人單位承擔,但超出目錄范圍的費用經用人單位同意或者認可的除外。深圳2016年全市社會保險爭議疑難問題研討會紀
15、要三、用人單位已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勞動者以實際支出的工傷醫療費高于社保部門償付的醫療費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補足的,不予支持。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康復費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輔助器具費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需注意的是,輔助器具一般應當限于輔助日常生活及生產勞動之必需,并采用國內市場的普及型產品。工傷職工選擇其他型號產品
16、,費用高出普及型部分,由個人自付。輔助器具費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工傷復發待遇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享受工傷醫療費、輔助器具費,停工留薪期工資。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全年(2017年度數據尚未公布),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這個數據,直接影響工亡待遇。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因工死亡待遇標準說明:如果用人單位已參加工傷保險,則上述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如果未參加工傷保險,則全部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認定
17、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故員工因工死亡的,近親屬可獲得三項費用,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三項費用標準如下:1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這個標準每年都會變化,一般每年至少增加數萬元。公式: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依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6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故2017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33616元20=672320元。因工傷保險條例在全國統一執行,故2017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全國統一標準為672320元,相比上年度的623900元,增加了48420元。這個標準沒有地域之分,全國
18、統一。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2喪葬補助金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標準同樣每年會有變化。公式:當地社平工資6;比如,北京目前社平工資為7706元,則喪葬補助金為7706元6=46236元。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工傷待遇計算標準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公式:配偶:死者本人工資40%(按月支付);其它親屬:死者本人工資30%(
19、每人每月);孤寡老人或孤兒: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初次核定時上述撫恤金之和應職工月工資(按月計算)。工傷認定要點03工傷認定認定要點認定工傷的七種法定情形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法定情形有七種: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受到傷害,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沒有證據證明是非工作原因導致的,亦可認定為工傷。1【認定要點】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認定要點】所謂“預備性工作”,是指在工作前的一段合理時間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準備工作。諸如運輸、備料、準備工具等。所謂“收尾性
20、工作”,是指在工作后的一段合理時間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收尾性工作,諸如清理、安全貯存、收拾工具和衣物等。工傷認定認定要點認定工傷的七種法定情形3【認定要點】4【認定要點】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中的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是指受到的暴力傷害與履行工作職責有因果關系?;悸殬I病的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可直接認定工傷。工傷認定認定要點認定工傷的七種法定情形5【認定要點】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
21、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因工外出期間包括1、職工受用人單位唱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場所以外從事與工作職責有關的活動期間;2、職工受用人單位指派外出學習或者開會期間;3、職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動期間。職工因工外出期間從事與工作或者受用人單位指派外出學習、開會無關的個人活動受到傷害,不能認定工傷。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工傷認定認定要點認定工傷的七種法定情形6【認定要
22、點】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上下班途中”包括:1、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2、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3、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4、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責任”事故包括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和非本人主要責任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和火車事故?!敖煌ㄊ鹿省笔侵傅缆方煌ò踩ǖ谝话僖皇艞l規定的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事件。“車輛”是
23、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固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工傷認定認定要點視同工傷的三種法定情形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視同工傷的情形有三種: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認定要點】“突發疾病”包括各類疾病,不要求與工作有關聯。“48小時”的起算時間,以醫療機構的初次診斷時間作為突發疾病的起算時間。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認定要點】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無需符合工作時間、工作地點、
24、工作原因等因素。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菊J定要點】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的職工在用人單位舊傷復發,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不再享受,但其它工傷保險待遇均可享受。工傷認定認定要點最高法院司法解釋中認定工傷的四種情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以下四種情形可認定為工傷: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受到傷害,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沒有證據證明是非工作原因導致的;職工參加用人單位組織或者受用人單位指派參加其他單位組織的活動受到傷害的;在工作時間內,職工來往于多個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工作場所之間的合理區域因工受到
25、傷害的;其他與履行工作職責相關,在工作時間及合理區域內受到傷害的。1234工傷認定認定要點國務院法制辦有關答復中認為可認定工傷的三種情形(一)國務院法制辦對關于職工違反企業內部規定在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傷害能否認定為工傷的請示的復函(國法秘函2005315號)中認為,職工所受傷害只要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規定,就應當認定為工傷。(二)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安徽省政府法制辦公室關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適用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國法秘復函2008375號)認為:職工李某從單位宿舍至其父母家的情形,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的“在上下班途中”
26、,認定為工傷。(三)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關于職工參加單位組織的體育活動受到傷害能否認定為工傷的請示的復函(國法秘函2005311號)認為,作為單位的工作安排,職工參加體育訓練活動而受到傷害的,應當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中關于“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的規定,認定為工傷。工傷認定認定要點不能認定工傷的9種情況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非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這就是所謂的“三工”?!叭ぁ敝凶詈诵牡囊蛩厥恰肮ぷ髟颉?,是構成工傷的充分條件,“工作場所”和“工作時間”更多的是證明工作原因
27、的輔助因素,同時也對工作原因起補強作用。根據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受到傷害,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沒有證據證明是非工作原因導致的,則推定為工作原因,亦可認定為工傷。當然,如果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員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受到傷害并非因工作原因導致,則不能認定為工傷。工傷認定認定要點不能認定工傷的9種情況二、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不是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可認定為工傷,包括兩層含義,一層是指職工因履行工作職責,使某些人的不合理的或違法的目的沒有達到,這些人出于報復而對該職工進行的暴力人身傷害
28、;另一層是指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職工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的意外傷害,諸如地震、廠區失火、車間房屋倒塌以及由于單位其他設施不安全而造成的傷害等?!耙蚵男泄ぷ髀氊熓艿奖┝Φ纫馔鈧Α睆娬{的是受到的傷害與履行工作職責之間存在有因果關系。如果員工因個人利益、個人私怨等原因受到暴力傷害,顯然無法認定為工傷。工傷認定認定要點不能認定工傷的9種情況三、因工外出期間從事個人活動受到傷害的因工外出期間一般包括以下情形:1、員工受用人單位唱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場所以外從事與工作職責有關的活動期間;2、員工受用人單位指派外出學習或者開會期間;3、員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動期間。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因工外出期間
29、,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應當認定為工傷,這里強調的是“工作原因”。如果員工在因工外出期間從事個人活動,則不能認定為工傷。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對此亦進行了明確,“職工因工外出期間從事與工作或者受用人單位指派外出學習、開會無關的個人活動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認定為工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工傷認定認定要點不能認定工傷的9種情況四、在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但本人負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上下班交通事故是工傷認定的常見類型,但并非所有在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都能認定為工傷,這里需考慮員工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大小。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上下班途中受到“
30、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可認定為工傷,“非本人主要責任”如何理解?具體是指“無責任”、“次要責任”、“同等責任”。如果交警部門出具的事故認定結論為員工個人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則不能認定為工傷。工傷認定認定要點不能認定工傷的9種情況五、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在48小時后死亡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巴话l疾病”包括各類疾病,不要求與工作有關聯。實務中較為常見的病是心臟病、腦出血、心肌梗塞等突發性疾病?!?8小時”的起算時間,以醫療機構的初次診斷時間作為突發疾病的起算時間。員工雖然是在工作
31、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但經過搶救無效48小時之后才死亡的,不屬于視同工傷的情形。有些童鞋說這條規定無人性,是“催人早死”法,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思考,條例中規定的是“視同工傷”,也就是說本來不屬工傷的,將其視為工傷,這樣想想是不是會釋然一些?工傷認定認定要點不能認定工傷的9種情況六、非因工作原因對遇險者實施救助導致傷亡又未經有關部門認定為見義勇為的工傷保險條例第15條第(二)項規定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視同工傷,這里需注意司法實踐中的做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非因工作原因對遇險者實施救助導致傷亡的情形是否認定工傷問題的答復(【2014】行他字第2號)中意見如下:非因工作
32、原因對遇險者實施救助導致傷亡的,如未經有關部門認定為見義勇為,似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視同工傷情形??紤]到請示所涉案件中張詩春舍身救人的行為值得提倡,建議你院與下級法院協調當地有關部門,盡可能通過其他方式做好相關安撫工作,以妥善化解爭議。工傷認定認定要點不能認定工傷的9種情況七、故意犯罪導致傷亡的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一)故意犯罪的;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井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社會影響惡劣,對國家、社會和公民的財產、利益等損害較大,本著引導公民遵紀
33、守法的精神,對于故意犯罪的惡劣情形,法律設定了不利后果,將其排除在工傷保險制度之外,不予認定工傷。“故意犯罪”的認定,應當以刑事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的生效法律文書或者結論性意見為依據。需特別注意的是,過失犯罪導致的傷亡不影響工傷認定,比如交通肇事罪、重大責任事故罪。工傷認定認定要點不能認定工傷的9種情況八、醉酒或者吸毒傷亡的法律將因醉酒導致傷亡的情形排除在工傷認定的范圍之外,主要是考慮國家的一些法律規定禁止醉酒后工作、醉酒后駕車等,因此,由于醉酒導致行為失去控制而引發的各種事故不能作為工傷處理,這樣規定也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職工酒后工作,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吸毒在醫學上多稱藥物依賴和
34、藥物濫用,吸毒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損害,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毒品交易活動加劇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擾亂了社會治安,給社會穩定帶來巨大威脅。相比醉酒,吸毒在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社會危害性等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借鑒國際公約相關規定,我國亦將吸毒排除工傷認定范圍之外。工傷認定認定要點不能認定工傷的9種情況九、自殘或者自殺的“自殘”是指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傷害自己的身體,井造成傷害結果的行為?!白詺ⅰ笔侵竿ㄟ^各種手段和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有的自殘或者自殺是員工精神狀態導致的,但也有的不能排除是為了獲得工傷待遇導致的,自殘或者自殺與工作沒有必然聯系,員工應對其主觀故意承擔責任,因此,不能認定工傷。實務中比較難做得到的是怎么證明員工是自殘或者自殺?畢竟不是人人都會留下遺書的,這個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感謝您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