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州綠地城際空間站C地塊規劃及建筑設計方案Planning Design Of XuZhou Business City For GreenLand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CONTENTS目錄基地分析效果展示規劃設計單體設計設計說明Chapter 1基地分析區位分析ANALYSIS基地SITE徐州東站徐州汽車客運南站徐州站三環徐州汽車客運總站淮徐高速徐海路高鐵站區老城中心新城中心二環城東新區徐州位于淮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連接全國東西、南部重要的特大型城市基地距市區10.5公里,毗鄰徐州東站,西接老城區,東接城東新區,是城市向東發展的支點
2、區位分析ANALYSIS基地SITE中央大道和平大道鯤鵬路徐州東站站前廣場金龍湖景區綠地繽紛城宕口公園長安大道徐海路綠地之窗項目環球港奧特萊斯 用地位于高鐵站前廣場對面、形象軸中央大道的沿線位置且最靠近站前廣場;是出站后的第一 展示位置;商務性較強基地概況分析ANALYSIS【基地核心引力】基地要做徐州高鐵站前區最具有吸引力的公建綜合體:創意、商品、人氣、財富、智慧、夢想東側臨高鐵站點有市政綠化帶,不設置機動車出入口;另外三邊按不同業態分設出入口,緩解城市干道交通壓力,避免對站前交通造成擁堵狀況流動人群由各高校大學生引領的年輕消費群體半流動人群固定人群未來周邊高端住宅區的常住人口休閑餐飲中高端
3、消費住宿生活品補給特色消費休憩旅游餐飲休閑娛樂宴請家庭游玩生活品補給約會聚會場所無目的消費娛樂閑逛散步未來周邊及本地塊辦公的白領階層進出高鐵站的交通人流往來京滬高鐵沿線城市的中高端商務、政務、旅游人群;出入徐州的過路市民基地人群分析ANALYSIS基地人群分析ANALYSIS流動人群常住人群半流動人群基地商業性由外至內逐漸減弱,需要對應主要人流,打造一條發展軸,吸引人流擴展體驗,強化人流動線的內引性上位規劃解讀ANALYSIS“一軸兩翼” ,高鐵站前形象片區結構明晰用地位于高鐵站前廣場對面,是出站后的第一展示位置;商務性較強商業商辦綜合片區商業商辦綜合片區站前形象景觀軸高鐵站前廣場C地塊構建城
4、市休息廳,形成多功能的城市綜合廣場,成為高鐵乘客及市民工作、購物、休閑娛樂等聚集地。策略一:打造徐州東站的城市休息廳西班牙大臺階紐約時代廣場Canal City策略一:打造徐州東站的城市休息廳舒適的商業空間、自由的內街、活動豐富的廣場,餐飲、娛樂齊備的一站式城市綜合體,能夠聚集更多的人氣,提升整個地區的經濟活力。自由的內街齊全的配套主題豐富的廣場開放的建筑姿態開放開放廣場、酒店廣場、酒店策略二:打造高品質商務休閑娛樂一站式城市綜合體區域鳥瞰圖鳥瞰圖站前廣場人視圖站前廣場夜景圖東賀路珠山路交叉口人視圖Chapter 2規劃生成延續結構延續“一軸兩翼”的規劃結構,打造高鐵站前中央軸線兩側特色城市界
5、面。雙軸并續打造地塊內部空間,并使得同一側三地塊的內部空間連貫有序,形成軸線。主題引入賦予南側地塊歷史主題,北側地塊未來主題,歷史與未來和諧共存。空間構成合理布局點式高層建筑,使得地塊內的空間劃分更加豐富合理。 空間構成立足于城市規劃設計邏輯形成本項目地塊的具體方案設計區域鳥瞰圖城市空間分析 從城市規劃設計角度出發,沿中央大道多地塊統一考慮;營造一張一弛、收放有序的空間格局; 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商務區品質。C地塊中 央 綠 軸站前廣場中心景觀中心景觀站前整體形象分析沿站前路一側設置120m超高層塔樓,中央大道一側設置160m超高層塔樓,雙塔裙房整體聯通設計,在保證城市界面完整性的同時打造城
6、市門戶形象,形成站前廣場的視覺中心;高低錯落的天際線,也彰顯出城市無限的包容性與活力。160m120m100m城市空間分析沿中央大道車行為主,超高層在西端最為醒目;提升了商務區的第一印象高鐵站城市天際線分析C地塊成為超高層與站房之間的連接橋梁,使商務區與高鐵站房城市關系柔和過度,且避免沖淡站房的標志性,方案的天際線變化更為豐富立體,且面向站前廣場的120m塔樓高聳挺拔,更能體現城市魅力;160m120m200m120m100m鳥瞰圖站前廣場人視圖站前廣場夜景圖東賀路珠山路交叉口人視圖Chapter 3規劃設計規劃條件ANALYSIS依據:江蘇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1版)3.8.1條:停
7、車設施限制供應區域的調控系數可取0.5-0.9。 徐州市規劃局文件 徐規字201175號徐州市建筑物配建停車設施設置標準與準則,第十七條提到大型綜合性公共建筑,其配建車位數量應按各類建筑性質及其規模分別計算后累計確定。其中總建筑面積在5萬平米以上的商辦建筑,次功能建筑面積占總面積20%的以上的,在充分考慮車位共享的可能后車位總數可按各類建筑性質配建車位需求總和的85%計算。規劃條件ANALYSIS用地紅線H24米控制線圖例:H 50米控制線24H50米控制線C地塊規劃用地面積:32958平米規劃計容建筑面積: 131832平米-148311平米 容積率: 4.0-4.5建筑密度: 50%綠地率
8、: 20%建筑高度:100m-200m規劃地鐵線路地鐵5米退距線地鐵10米退距線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總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總體指標ANALYSIS徐州C地塊指標項目數值單位備注總用地面積32958平方米商辦用地總建筑面積198603.43 平方米地上不計容建筑面積417.06 平方米其中外墻保溫面積417.06 平方米地上計容建筑面積148110.93 平方米其中辦公面積62268.25平方米機動車:2輛/100平方米; 非機動車:3.5輛/10
9、0平方米酒店面積64270.88平方米機動車:0.3輛/每客房; 非機動車:0.5輛/每客房商業面積20224.07平方米機動車:0.4輛/100平方米; 非機動車4輛/100平方米物業用房796.5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0.4%;機動車:2輛/100平方米; 非機動車:3.5輛/100平方米消控室99.24平方米機動車:2輛/100平方米; 非機動車:3.5輛/100平方米開閉所134.89平方米變配電室217.72平方米公共廁所99.3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50075.44平方米不計容其中地下車庫48628.44平方米非機動車面積1447.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8164.57平方米容積率4.50
10、4.0-4.5建筑密度30%小于等于50%綠地率20%大于等于20%機動車數量1494輛大于5萬 次要功能占比大于20% 0.85折非機動車數量3152輛地面1705輛大于5萬 次要功能占比大于20% 0.85折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方案亮點一ANALYSIS分區明確,動靜適宜次動區動區靜區圖例:中心共享區超高層辦公區酒店區酒店區酒店區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方案亮點二ANALYSIS張弛有度,收放自如簡約商務開放院落院落圍合共享空間圖例:都市簡約商務圍合空間都市簡約商務圍
11、合空間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裙房分布圖ANALYSIS特色共享區辦公裙房商業區圖例:酒店裙房商業區酒店裙房商業區3F酒店裙房商業區2F城市公園城市公園城市公園辦公裙房商業區4F酒店裙房商業區2F城市公園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塔樓分布圖ANALYSIS辦公酒店圖例:酒店18F酒店26F辦公35F酒店18F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交通分析圖ANALYSIS城市軌道交通城市道路圖例:地下車庫出入口非機動車庫出入口基地出
12、入口規劃主干道中央大道珠山路站前路東賀路地鐵隧道范圍線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消防分析圖ANALYSIS消防登高場地消防環線消防出入口圖例: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配套設施分布圖ANALYSIS消防控制室(1F)物業管理用房(4F)圖例:公共衛生間(1F)開閉所(1F)消防控制室(1F)開閉所(1F)物業管理用房(4F)變配電室(1F)變配電室(1F)公廁(1F)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停車分析圖ANALYSIS商業
13、區機動車停車計算:商業區面積:20224.07,0.4輛/100商業區停車數量:20224.07*0.4輛/100=81輛辦公區機動車停車計算:辦公區面積:62268.25,2輛/100辦公區停車數量: 62268.25*2輛/100=1245輛酒店區機動車停車計算:酒店區客房數:1376間,0.3輛/每客房酒店區停車數量: 1376間*0.3輛/每客房=413輛配套區機動車停車計算:配套區面積:796.55 (物業面積)+99.24(消控室)=895.79,2輛/100配套區停車數量: 895.81 *2輛/100=18輛機動車停車總數:商業區(81輛)+辦公區(1245輛)+酒店區(413
14、輛)+配套用房(18輛)=1757輛實際配建機動車停車總數:合計: 1757輛*0.85=1494輛(總建筑面積大于5萬,次要功能占比大于20%,停車可按85%配建)商業辦公酒店地下車庫范圍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建筑間距分析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豎向分析圖ANALYSIS6-6剖面圖5-5剖面圖4-4剖面圖3-3剖面圖2-2剖面圖1-1剖面圖設計原則:1、場地標高是根據道路最高點標高設計的,便于各類市政管線的接排;2、臨站前路、珠山路高差較大處,采用坡地
15、的處理方式;沿地庫范圍邊向用地 紅線按6%8%做找坡設計,使得基地與周邊道路的高差控制在1米以內;3、高差較小處,可采用坡道形式;高差較大處,可采用景觀臺階形式;臨站前路、珠山路地庫范圍內按平地處理,地庫與紅線之間做坡地非地庫區找坡41.980坡度7%坡度7.5%41.00041.98041.98041.00041.00041.730(比基地場地低0.25M)41.556(比基地場地低0.424M)41.98041.000坡度6%446633140.9881225540.000地庫范圍線找坡方向圖例:33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現狀道
16、路標高分析ANALYSIS1、高差最小處2、高差最大處4 41 1. .7 73 30 04 40 0. .9 98 88 84 41 1. .5 55 56 612東賀路站前4 41 1. .7 73 30 0坡坡度度2 2. .7 7% %坡坡度度5 5% %坡坡度度7 7. .2 2% %4 41 1. .5 55 56 64 41 1. .9 98 80 04 40 0. .9 98 88 84 40 0. .0 00 00 04 41 1. .0 00 00 04 41 1. .0 00 00 04 41 1. .0 00 00 04 41 1. .9 98 80 04 41 1.
17、.9 98 80 0坡坡度度6 6. .5 5% %坡坡度度6 6% %4 41 1. .9 98 80 04 41 1. .9 98 80 0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豎向分析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綠地分析圖ANALYSIS綠地范圍 綠地率20%ABCDEFGHIJKLMNOPQ綠綠地地編編號號面面積積()A A1 10 09 9. .5 50 0B B1 14 48 8C C3 34 41 1. .0 01 1D D1 17 78 8. .8 80 0E
18、 E4 41 19 9. .8 85 5F F3 33 37 7. .2 26 6G G2 25 55 5. .3 35 5H H2 26 62 2. .1 19 9I I8 87 7. .3 32 2J J3 32 24 4. .2 24 4K K5 51 15 5. .0 09 9L L2 22 26 6. .6 68 8M M7 70 09 9. .8 85 5N N3 35 54 4. .0 08 8O O9 96 6. .4 47 7P P8 87 74 4. .1 11 1Q Q1 17 73 32 2. .9 91 1總總綠綠地地面面積積:6972.845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
19、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海綿城市分析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海綿城市分析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海綿城市分析圖ANALYSIS預制方案-預制疊合板Z1-疊合板裝配式建筑:本項目根據省、市相關政策文件的要求進行裝配式建筑設計。1#、2#、3#三層以上采用新三板,即疊合樓板、預制內隔墻板、預制樓梯板。疊合樓板采用60mm預制底板+70mm厚現澆層,內隔墻配式陶粒輕質混凝土條板(JHC),標準層樓梯采用預制樓梯
20、,三板綜合比例不小于60%。預制方案-預制疊合板Z1-疊合板預制方案-預制樓梯Z1-預制樓梯預制方案-預制樓梯Z1-預制樓梯預制方案-陶粒混凝土輕質板Z1-陶粒混凝土輕質板單體設計Chapter 4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地庫二層平面圖ANALYSIS地下二層建筑面積:25037.72停車位:743輛汽車坡道汽車坡道汽車坡道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地庫一層平面圖ANALYSIS地下一層建筑面積:25037.72停車位:752輛非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汽車坡道汽車坡道汽車
21、坡道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1#一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1#二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1#三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1#標準層平面圖ANALYSIS標準層建筑面積:1087.84標準層客房數:26間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1#
22、屋頂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1#南、北立面圖ANALYSIS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空調百葉香檳金色鋁板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空調百葉香檳金色鋁板南立面圖北立面圖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1#西立面圖ANALYSIS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空調百葉香檳金色鋁板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1#東立面圖ANALYSIS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空調百葉香檳
23、金色鋁板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1#剖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2#一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2#二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2#三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2#四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
24、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2#低區標準層平面圖ANALYSIS標準層建筑面積:1954.25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2#高區標準層平面圖ANALYSIS標準層建筑面積:1954.25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2#屋頂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2#南立面圖ANALYSIS2#南,北立面圖ANALYSIS南立面圖北立面圖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香
25、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東立面圖西立面圖2#南立面圖ANALYSIS2#東,西立面圖ANALYSIS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2#剖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3#一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
26、zhou,3#二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3#標準層平面圖ANALYSIS標準層建筑面積:1196.07標準層客房數:26間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3#屋頂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3#東、西立面圖ANALYSIS西立面圖東立面圖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空調百葉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空調百葉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
27、Conceptual design Xuzhou,3#南、北立面圖ANALYSIS南立面圖北立面圖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空調百葉香檳金色鋁板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空調百葉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3#剖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5#一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5#二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
28、l design Xuzhou,5#標準層平面圖ANALYSIS標準層建筑面積:956.08標準層客房數:23間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5#屋頂層平面圖ANALYSIS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5#南立面圖ANALYSIS仿金屬涂料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空調百葉香檳金色鋁板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5#北立面圖ANALYSIS仿金屬涂料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空調百葉香檳金色鋁板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
29、ceptual design Xuzhou,5#東、西立面圖ANALYSIS仿金屬涂料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仿金屬涂料藍灰色Low-e中空玻璃香檳金色鋁板西立面圖東立面圖徐州綠地之窗C地塊項目規劃建筑設計Conceptual design Xuzhou,5#剖面圖ANALYSIS設計說明Chapter 5綠地徐州商務城 規劃及建筑設計方案綠地徐州商務城 規劃及建筑設計方案 設計說明 設計說明第一章 建筑設計第一章 建筑設計一)總則一)總則1)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2.城市規劃編制法3.江蘇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1年版)4.江蘇省設計標準 DGJ32/J26-
30、20065.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GJ 67-20066.旅館建筑規范JGJ 62-20147.商業建筑規范JGJ 48-20148. 甲方提供的設計任務書9.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10.車庫建筑設計規范 JGJ 100-20152)規劃范圍)規劃范圍本次規劃的基地位于高鐵徐州區東站西側,徐州綠地之窗項目C地塊;西側為主城區,東側為東部新城,項目所處區域為連接主城區與新城區的橋梁作用,基地區位較為重要。地塊地理位置優越,規劃用地占地約49.43畝,境內地勢平坦。3)工程建設規模)工程建設規模規劃總用地面積32958.00,規劃總建筑面積198603.43。其中地上計容建筑面積1
31、48110.93,地下不計容建筑面積50075.44 。容積率4.5,綠地率20.00%,建筑密度30.00%;機動車停車位1494輛。二)土地使用控制1)用地現狀)用地現狀規劃用地內部分地塊基地的形狀比較規整,呈矩形。基地整體地勢比較平整。根據規劃,多層退道路紅線5米,高層退道路紅線15米;南側受地鐵影響,退地鐵線10米,局部15米;2)道路規劃控制)道路規劃控制與本規劃相關的城市道路:道路規劃控制具體見表一道路規劃控制一覽表道路規劃控制一覽表道路名稱紅線寬度建筑物后退道路紅線中央大道15m多層5m高層15m東賀路30m珠山路30m站前路20m三)規劃布局構思與公共規劃三)規劃布局構思與公共
32、規劃1)設計理念)設計理念 針對前期的分析,我們認為應該根據其上位規劃的定位進行整體式的規劃,通過設計上的手法,將辦公區,商業區與酒店區相互融合。在保證辦公質量,酒店檔次,和商業活力的同時,能夠發揮地塊的區位價值,揚長避短,打造出高檔次、高質量、具有活力的商業,酒店,辦公為一體的綜合社區。2)規劃布局)規劃布局地塊為商辦用地,北側沿城市主干道為160米辦公;東側、西側與南側布置70米-120米酒店;地上為35層辦公,酒店為15-26層;形成空間上的二個圍合,外圍是由辦公、酒店塔樓組成的對外商務展示性的環,內圍是以商業及廣場組成的城市活力環。環道路為連貫式的商業,基地臨四周道路除東側外各開一個出
33、入口,高層辦公的入口設置在北側和南側,西側為酒店出入口,地面設置臨時停車位,方便就近使用。內部設置商業主力店及開放商業廣場,作為廣場的活力源。整個地塊通過東北角的開放廣場與高鐵站北廣場相呼應,形成空間上、視覺上的滲透,同時也避免了出站后高層塔樓對視線的遮蔽感,兩個廣場之間由通道相互連通,也成為了項目主要的人流來向,再通過項目內部的開放商業廣場及連廊系統,成為了南側住宅地塊的回家便捷流線。3)規劃策略)規劃策略策略一強化高鐵站旁的區位優勢,增強辦公酒店和商業的品質和定位;策略二整合辦公空間與商業界面。利用主要的人流方向和成熟的商業界面,合理布置該地塊的商業界面和格局,創造出豐富靈動,合理嚴謹的規
34、劃空間。4)道路交通)道路交通交通組織做到了合理組織人流、車流和車輛停放,創造安全、安靜、方便的空間環境。把車庫出入口盡量設置在塔樓建筑出入口附近;地面設置臨時停車位,方便就近使用.通過以上的設計方法做到車輛分流為地面和地下平臺兩個交通系統,這樣大大增加了交通系統的安全性車行交通車輛直接進入地下車庫,從而達到人車分行的目的。車輛通過地庫坡道進入基地后被分流,靜態交通組織避免干擾酒店,辦公,整個停車方式是保證所有車輛都停在地下(地面臨時停車),避免機動車對各建筑的影響。每幢高層均設有一個長邊的消防撲救面和不小于15米X8米登高場地。步行交通沿城市道路布置商業,強化最直接的商業流線,同時主要的公共
35、步行軸沿商業周圍展開。在地塊內合理組織交通流線,使商業、辦公、酒店相對獨立且分開布置,避免了人流交叉,提高了交通使用效率,在最大化創造商業人流的同時,營造花園式辦公環境。5)綠化系統)綠化系統建筑布局結合規劃路,以及商業裙房入口廣場處,布置了景觀綠化,并通過東側的景觀中心綠化,將整個地塊景觀延伸串聯在一起,保證辦公擁有良好的景觀,提高環境層次,改善酒店,商業質量。同時使南側水系成為公眾的交流活動中心,因地制宜。四)建筑設計四)建筑設計設計原則設計原則建筑設計要為商業,酒店,辦公建設創造優良的環境和配套建設,滿足不同行為活動的需求。設計標準在滿足國家現行有關法規、標準的基礎上,要有適當提高,具有
36、超前性和引導性。設計要點設計要點設計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通風條件。各功能空間利用合理。設計貫徹節能、節地、節材的原則,合理確定開間和進深尺寸,節約土地。設計與本地區氣候特點和生活習慣相適應。合理組織功能空間,動靜分區、潔污分區,合理處理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商業空間和生活空間關系。各功能空間具有適宜的尺度,避免房間形態上的比例失調。室內交通組織短捷,符合人的生活行為規律。商業辦公酒店等公共場所滿足疏散寬度的要求,疏散樓梯和安全出口應該按照江蘇相關規范規定執行。造型設計造型設計由于該項地塊規劃結構為商辦性質,且基地東側面臨徐州東站及站北廣場,而北面為區域的形象道路中央大道,所以如何在辦公、商業與酒
37、店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是本案造型設計的難點。設計在系統分析周邊造型元素,通過辦公,酒店立面公建化的基礎上,尋找造型平衡點。考慮容積率的要求,建筑形體較為豐富且復雜,在進行立面設計時,創造一立面元素母體,結合功能需求,進行演進與變化,由此營造出一個有序、統一的建筑群。 五)消防五)消防設計依據及設計標準A 高層民用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45-2005 )B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防火規范(GB 50067-97)C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本地塊建筑為一,二類建筑物和耐火等級為一,二級設計。總體基地設計環形消防車道,主要車道寬4.5米,消防車轉彎半徑12米。高層建筑有
38、足夠登高面寬及場地。各棟樓之間的距離均滿足規定的消防間距。防火分區地下車庫均小于4000平方米劃分防火分區,同時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及不低于以及耐火等級的消防器材間,另外還設有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燈。商業裙房均小于5000平方米劃分防火分區,同時設計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高層辦公每棟每層總面積小于1000平方米,每層都可分為一個防火分區。每500平方米設置防煙分區,防煙分區不跨越防火分區。地上和地下的不同部分分別設計可開啟窗戶進行自然排煙和設置機械排煙設備。六)人防六)人防人防設計待方案確定后與人防部門協商,具體事項待施工圖設計階段確定。七)豎向設計七)豎向設計整個基地
39、地勢平坦,綜合考慮基地排水、周邊道路標高及地下室抬高等因素, 將地塊場地的絕對標高設計為42.98。八)無障礙設計八)無障礙設計公建的主要出入口都設有殘疾人坡道,設置殘疾人專用公共廁所。人行道路與車行道交叉口都設有殘疾人坡道。地下室設置專用殘疾人停車位。第二章 結構設計第二章 結構設計一)設計依據一)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頒布的有關設計規范、規程。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 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GB50223-200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年版) GB50009-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50011-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
4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 3-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02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2008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 JGJ 6-99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 JGJ 13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 GB50108-20082.江蘇省及徐州市相關法規及規定。3.地震相關參數: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4.荷載取值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取用,輕質隔墻荷載根據實際情況按規范要求取用。二)結構設計二)結構設計:1、結構安全等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及使用年限:本工程結構安全等級均為二級,結構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
41、丙類。地下車庫配置了無障礙車位。2、上部結構體系:(1)高層辦公: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2)多層酒店: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3)地下車庫: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頂板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3、地基基礎:由于目前尚無擬建場地的工程地質資料, 參考相鄰地塊地勘資料,并結合本工程特點,擬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第三章 暖通設計第三章 暖通設計一)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規劃用地性質為商辦用地。設計內容應包括:各建筑的空調通風及防排煙系統設計。二)設計依據二)設計依據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019-2003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版)全國民
42、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動力(2009版)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J32/J96-2010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三)設計參數三)設計參數四)空調系統設計四)空調系統設計1綜合配套:采用分體式風冷熱泵型空調機組,室內機組采用壁掛式,室外機組由建筑配合外立面設計預留擱板,并統一設置空調冷凝水排放系統及接管的預留洞。設計配合預留電源,設備由業主自理。2.銷售餐飲:250平米以下采用分體空調系統,250平米以上采用多聯機空調系統,考慮預留空調室外機位并預留空調電源。3電梯機房采用風冷式單冷型分體空調機,預留電源。4消防控制中
43、心采用風冷式熱泵型分體空調機,預留電源。五)通風設計設備用房:變配電間及水泵房等設備用房設置機械通風系統。車庫:地下室汽車庫及自行車庫均設置機械送排風系統。六)消防設計六)消防設計通風的防火、防煙分區服從于建筑的防火、防煙單元。凡穿越不同防火分區、沉降縫、通風機房等火災危險性較大房間的隔墻或樓板處的通風管道,均裝防火閥。垂直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裝防火閥。通風及防排煙風管及保溫均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住宅樓的合用前室及防煙樓梯間采用正壓防煙方式。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配套建筑合用前室及防煙樓梯間均按要求設置正壓送風系統。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配套等用房按要求設置機械排
44、煙系統。不具備自然排煙的內走道設置機械排煙系統。地下車庫設置平時通風兼火災排煙系統。七)環保設計七)環保設計通風、空調設備等均采用低噪聲型。空調通風設備設橡膠隔振墊或減震器,防止固體傳聲。通風機房等設備用房的圍護結構作吸聲處理。衛生間排風集中至屋頂排放。八)節能設計八)節能設計選用低噪音、高效率的各類設備。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減少空調采暖運行時的冷熱損失。空調通風系統采用自動控制,提高使用的舒適性,防止因超溫和不合理運行造成的浪費。空調的室外機設置在通風條件較好的位置。設置新、排風熱交換器,回收部分排風能量。第四章 燃氣設計第四章 燃氣設計一)設計依據一)設計依據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
45、B50028-2006二)設計內容二)設計內容1、燃氣氣源:本工程氣源采用天然氣,根據城區規劃,由市政中壓天然氣管道接入。主要燃氣用戶為商業,配套及配套餐飲低壓用氣。2、調壓站設置:本工程設一座煤氣調壓柜,調壓后的低壓燃氣供應居民用氣。配套餐飲用氣采用戶式調壓箱提供低壓供氣。3、輸配管網中壓煤氣管網經調壓站調壓后枝狀敷設。燃氣調壓設施及管道考慮有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燃氣管網上設置必要的控制與檢修閥門、壓力測量點以提高供氣安全可靠性。4、管道敷設方式煤氣管網采用地下直埋方式敷設,敷設坡度不小于0.003。管頂覆土深度:車行道下不小于1.0m,人行道下不小于0.6m,管道穿越道路時應加套管保護。
46、鋼套管內徑應比燃氣管道外徑大100mm以上,套管兩端應密封。所有管道敷設時盡量考慮與其它公用設施相協調。5、室內管道餐飲低壓用氣用氣經煤氣表房計量后接入。第五章第五章 給排水設計給排水設計一、設計依據一、設計依據1、甲方提供的有關設計原始資料2、建筑專業提供的條件圖3、國家頒布的有關現行規范、標準及有關部門的規定(1)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 50013-2006)(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年版】(4)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5)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
47、084-2001)【2005年版】(6)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7)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9)民用建筑水消防系統設計規范(DGJ32/J92-2009)二、設計內容二、設計內容1、本次設計包括用地紅線范圍內的給排水設計、消防設計。三、給水設計三、給水設計1、水量、水壓:(1)用水量標準的采用:辦公:250 L/人天,戶均1.5人。每日使用24時,小時變化系數2.5。汽車庫地面沖洗水:2L/次。綠化用水:2L/d。道路場地澆灑用水:2L/d。2、給水系統:(1)給水方式:地下室、配套用房、建筑1-4層以及持有配套1層生活用水利用
48、市政水壓直接供水。100米以下建筑除上述部位外,均采用地下水池-水泵恒壓變頻供水的方式供水,其中:酒店、辦公(百米以下部位)分別采用分區給水泵變頻供給,地下水池單獨設置;酒店,辦公以及持有配套分別設置變頻泵組恒壓變頻供水,持有配套地下水池單獨設置。辦公100米以上部分采用地下水池-轉輸泵-中間水箱-高區給水泵-屋頂生活水箱的聯合。供水方式上行下給供各用水點,系統采用減壓閥進行豎向分區。地塊內所有用水點均保證最不利用水點供水水壓在0.1-0.35MPa之間(2)給水管網:以市政給水管網作為水源,就近從2條市政路上各引入一根DN200市政給水管,在基地內形成環網,生活及消防用水均接自此環網。(3)
49、室內給水:、持有配套、辦公、等公共建筑分別在室外設埋地總水表進行計量;辦公分別在樓層公共管井內設分戶表計量。、室內給水橫干管及立管均采用鋼塑復合管,支管采用給水聚丙烯管道(PP-R)。四、熱水設計:四、熱水設計:熱水管均采用熱水用聚丙烯管道(PP-R)。五、排水設計:五、排水設計:1、排水方式:辦公、酒店及持有配套等公共建筑室內污、廢水合流排出室外,污水經化糞池后匯流入市政污水管,由市政進行統一處理。餐飲部分含油廢水管經室外隔油池隔油處理后排入室外廢水管。室外雨、污分流。室外雨水分地塊匯合后排向河道。地下車庫沖洗地坪排水經潛水泵提升后再排入室外雨水系統。2、污、廢水排水量:最大日排水量最大小時
50、排水量排放管管徑排放口數量3588 m3/d 357.3m3/h DN300 23、雨水排水量:10579(1+0.828 lgP)按公式q=(t+46.4)0.99Q=Fq(公式中重現期P住宅取2年,配套取3年)計算得出:設計秒流量排放管管徑排放口數量高層辦公413 ls DN600 1配套用房地塊712 ls DN700 1室外雨水管道采用增強聚乙烯加筋管。4、室內排水:(1)酒店、辦公、持有配套等公共建筑室內污、廢水合流排出。(2)外廊排水與屋面雨水排水分開設置。(3)除辦公外,室內污、廢水管、雨水管均采用U-PVC管;辦公室內污、廢水管、雨水管均采用離心澆鑄球墨鑄鐵管,承插柔性連接。(
51、4)高層衛生間設置專用通氣管。六、消防設計六、消防設計地下室內設置消防水池,服務于高層辦公及其附屬配套用房、車庫,儲存2小時室內消火栓用水量及1小時噴淋用水量,考慮火災時的補充水量,有效容積170m3。1、消火栓系統:室內消火栓用水量: 20L/s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15L/s所有建筑均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消火栓系統采用臨時高壓系統,10分鐘火災初期消防水量18噸設于最高建筑屋頂,泵房設于地下車庫內。消火栓系統設置地上式水泵接合器2套。2、自噴淋系統:本工程地下車庫及配套用房均設置噴淋系統保護,火災危險等級為中危險II級,用水量為28L/s。噴淋系統由控制閥、濕式報警閥、延遲器、壓力開關、水力
52、警鈴、系統檢驗裝置、壓力表、信號閥和水流指示器等組成。噴淋末端均設有檢驗用泄水裝置。噴淋豎管最高點設置自動泄氣裝置。第六章第六章 綠色建筑設計專篇綠色建筑設計專篇一、設計依據一、設計依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GB50378-2014建筑采光設計標準 GB50033-2001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2004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 GB50176-93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 GB50555-2010建筑幕墻 GB21086-2007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建筑外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7106-2008國家、省、市現行的相關建筑節能法律、法規建 設 目
53、 標 及 關 鍵 綠 色 設 計 指 標建設目標國家星級一星 二星 三星關鍵綠色設計指標建筑節能率非傳統水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環材料利用比例三三、綠色建筑設計技術措施匯總一、規劃設計技術措施12. 本項目選址符合國家相關的安全規定,避開各種危險和危險源。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進行土壤氡濃度檢測,確認場地內無含氡土壤的威脅,選址周圍土壤氡濃度符合國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的規定。自選說明內容1.合理設置機動車停車設施。(1)采用地下停車庫方式節約用地。(2)采用錯時停車方式向社會開放,提高停車場(庫)使用效率。技術措施:本項目停車
54、位供商業用戶和消費者共同使用,根據使用時間不同提高停車庫的使用效率。(3)合理設計地面停車位,不擠占步行空間及活動場所。技術措施:停車位不占用步行空間及活動場所。二、建筑設計技術措施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務。公共服務設置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中的2項以上:(1)2種及以上公共建筑集中設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種及以上公共服務功能;(2)配套輔助設施設備共同使用,資源共享;(3)建筑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4)設有對社會公眾開放的室外活動場地。 技術措施:(1)本項目公共建筑有辦公和商業等,滿足上述要求中的第一項。(2)本項目設備用房提供項目內建筑共同使用,滿足配套輔助設施設備共同使用,資源共享
55、,滿足上述要求中的第二項。(3)辦公和商業向社會開放,滿足建筑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滿足上述要求中的第三項。(4)本項目所有公共室外場地均向社會開放,滿足上述要求中的第四項。三、給排水設計技術措施1.供水系統:地下一層至地上二層由室外市政管網直接供給;地上三層至十層,由變頻泵組供給;地上十一層及以上,由避難層的高位水箱重力供水。2.污水排放處理措施:生活排水重力流排至室外污水管道,經化糞池處理后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表4三級標準和CJ343-2010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A等級后,除部分優質雜排水排至中水處理站經處理回用于道路灌溉及綠化澆灑外,其余均排至市政污水管網
56、。3.雨水排放處理措施:室外停車場采用蜂窩式六邊形開孔磚鋪設,空間種植草皮,人行道路全部采用多孔材質面磚,雨水管采用穿孔管,增大雨水滲透量,補充地下水;場地內雨水盡量入滲地下,多余部分通過雨水口收集排入雨水管網建筑電氣設計技術措施建筑電氣設計技術措施設計依據:1.1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1.2: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DB50189-20151.3: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J112-20101.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1.5: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能專篇(電氣)(2007)1.7國家、省市現行的相關節能法律、法規供配電系統的節能:2.1:變配電房設置:
57、區域變配電房設計在地下室負荷中心,以減少低壓側線路長度,2.2:變壓器選型:區域配置的變壓器選用低損耗、低噪聲的節能干式變壓器,滿足三相配電變壓器能耗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20052所規定的能將限定值,并應達到目標能將限定值,變壓器接線型式為D,yn11,長期負載率不大于85%。2.3功率因素補償:區域變配電房低壓側采用集中自動補償方式,補償后的功率因數大于0.9,對容量較大,負載穩定且長期運行的功率因數較低的用電設備采用并聯電容器就地補償。2.4諧波治理:區域變配電房低壓側配置抗諧波裝置。2.5配電系統的主干線路:采用銅芯電纜或密集性封閉母線等阻抗較小的配電線路,配電線路采用三相電纜,當選用
58、單芯電纜時,采取呈品字形捆綁敷設方式,降低線路損耗。3、電氣照明的節能:3.1本項目照明設計采用高光效光源。室內照度、統一眩光值、一般顯色指數等指標應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中的有關要求,各主要功能用房照明設計要求如下表,二次裝修照明功率不應大于設計現行值要求照明控制:建筑物功能照明的控制:每個房間均采用開關就近控制。走廊、門廳等公共場所的照明控制:采用感應式自動控制開關控制。其他照明控制:套房空間,業主根據需要采用調光開關控制。天然光的利用:各房間均設置外窗采光,大廳、指揮室采用大開窗,半地下室采用開窗。暖通設計技術措施暖通設計技術措施本項目辦公部分采用分體空調,商鋪采用
59、商用空調,新風均由門窗縫隙自然滲透。本工程辦公空調冷指標為160W/,商鋪空調冷指標為180W/。1) 施工單位需制定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計劃;2) 施工單位需提供環境保護結果自評報告;3) 施工單位需做好現場環境保護措施取證工作,如相應記錄表及照片。2.綠色施工對廢棄物的管理的要求1) 施工單位需編制廢棄物管理計劃;2) 施工單位需按建筑施工、舊建筑拆除和場地清理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分類處理,并盡量將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環材料回收和再利用;3) 施工單位需按廢棄物管理技術做好現場取證工作,如相應記錄表及照片。3. 綠色施工室內空氣質量管理的要求1) 施工單位需制定室內空氣品質管理計劃;2) 施
60、工單位采購材料需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中的有關規定;3) 室內施工現場保證良好自然通風或采取強制排風措施。4) 施工單位需做好室內空氣質量管理措施取證工作,如相應記錄表及照片。第七章第七章 海綿城市設計海綿城市設計1、透水地面、透水地面傳統城市開發建設中道路占據了城市面積的10%-25%,而傳統的道路鋪裝材料也是導致雨水滲透性差的重要隱私之一,除了景觀鋪裝方面可以通過透水鋪裝實現雨水滲透之外,還可以將園區道路、居住區道路、停車場鋪裝材料改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滲透量,減少地表徑流,2、透水屋面、透水屋面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適的屋面打造綠色屋頂,利于屋面完
61、成雨水的減排和凈化。對于不適用綠色屋頂的屋面,也可以通過排水溝、雨水鏈等方式收集引導雨水進行貯蓄或下滲。3、延緩短時間內形成的雨水徑流量、延緩短時間內形成的雨水徑流量在園林綠地中種有樹木或灌木的低洼區域,由樹皮或地被植物作為覆蓋。它通過將雨水滯留下滲來補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徑流的洪峰,還可通過吸附、降解、離子交換和揮發等過程減少污染。4、雨水收集、雨水收集4.1 遵循可持續建筑設計理念,對城市資源再利用。4.2具體措施:收集建筑屋頂及場地的雨水并儲存用于日常非飲用水.5、多余雨水的排放、多余雨水的排放利用城市豎向與工程設施相結合,排水防澇設施與天然水系河道相結合,地面排水與地下雨水管渠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一般排放和超標雨水的排放,避免內澇等災害。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