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建八局中建八局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標準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標準一 修編背景二 主要修編原則三 主要修編過程四 主要修編內容目目 錄錄本標準是根據中建八局關于開展局技術標準修編工作的通知(局科字2016334號)的要求,由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和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及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共同編制。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原標準2005年編寫至今,相關規范和標準作了相應修編,增加和刪減了相關章節和內容。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原GB 50300-2001,現行GB 50300-2013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規范GB 50606-2010 新增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原GB 50339-2003,現行GB 5
2、0339-2013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施工及驗收規范均有更新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在編寫過程中,編寫組認真學習和研究了國家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規范、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及各子系統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為方便配套使用,本標準在章節編排上與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339-2013保持對應關系。主要內容包括技術和質量管理、施工工藝和方法、質量標準和驗收三大部分。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根據GB 50339-2013的章節,在新標準中:取消了住宅小區智能化章節;增加了移動通信室內
3、信號覆蓋系統、衛星通信系統、會議系統、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時鐘系統和應急響應系統等章節;將原通信網絡系統拆分為信息接入系統、用戶電話交換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和公共廣播系統;將原信息網絡系統拆分為信息網絡系統和信息化應用系統;將環境調整為機房工程;對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術內容進行了補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日期日期編制情況編制情況2016.7.16啟動啟動編制編制,明確分工明確分工2016.8.31網絡網絡平臺交流平臺交流2016.9.30提交提交初稿初稿2016.10.7濟南濟南二公司集中討論二公司集中討論,完成第一稿完成第一稿2017.3.27上海召開局企業技術
4、標準專家評審會上海召開局企業技術標準專家評審會2017.4.12上海召開局企業技術標準終審會上海召開局企業技術標準終審會2017.7.29局建筑工程系列企業技術標準隆重發布局建筑工程系列企業技術標準隆重發布返回目錄返回目錄章節章節標題標題章節章節標題標題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定4智能化集成系統5信息接入系統6用戶電話交換系統7信息網絡系統8綜合布線系統9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10衛星通信系統1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12公共廣播系統13會議系統14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15時鐘系統16信息化應用系統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1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19安全技術防范系統20應急響應系統21機房工程2
5、2防雷與接地章節情況章節情況返回目錄返回目錄相對于05版所引用的主要標準,本次修編采用的對應標準更新為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339-201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3,新增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規范GB 50606-2010的部分內容,并且對應于各系統的具體施工規范所遵循的技術標準均采用最新版本編寫。1.0.3 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應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所用的材料應按照設計要求選用,并應符合現行材料標準的規定和環保要求,凡本企業首次使用本標準無規定的新材料、新設備應根據產品說明書的有關技術要求(宜通過試驗驗證),制定操作工藝標準,并經法人層次總工程師審批后
6、,方可使用。1.0.4 智能建筑工程實施應包括技術策劃、方案編制、設計或深化設計、安裝、檢測和調試、系統試運行等相關工作,竣工驗收時可根據用戶需求編制運營維護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1、總則、總則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1、術語05版智能建筑施工技術標準中術語部分對于各個系統名詞以及綜合布線系統進行了解釋,修編版本是在保留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339-2013全部術語的基礎上,增加了綜合布線、視頻監控、建筑設備監控等系統中常用術語的名詞解釋。2.1.1 系統檢測system checking and measuring建筑智能化系統安裝、調試、自檢完成并經過試運行后,采用特定的方法
7、和儀器設備對系統功能和性能進行全面檢查和測試并給出結論。2.1.2整改rectification對工程中的不合格項進行修改和調整,使其達到合格的要求。2、術語和符號、術語和符號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1.3 試運行 trial running建筑智能化系統安裝、調試和自檢完成后,系統按規定時間進行連續運行的過程。2.1.4項目監理機構project supervision監理單位派駐工程項目負責履行委托監理合同的組織機構。2.1.5驗收小組acceptance group工程驗收時,建設單位組織相關人員形成的、承擔驗收工作的臨時機構。2.2、符號符號部分列出了本標準正文中出現的英文縮寫,進行了名詞
8、的解釋,與05版本的內容無對應關系。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術語和符號、術語和符號修編版本中基本規定部分的目錄與05版內容基本一致,取消了05版本第14章的目錄層級,把對應內容合并到基本規定部分,內容上對于施工過程中需要保留的資料做了一些規定。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一般規定2、產品質量檢查3、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4、成品及半成品保護措施5、系統檢測6、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7、分部(子分部)工程驗收1、一般規定2、產品質量檢查3、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4、系統檢測5、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6、成品及半成品保護措施05版本修編版本由于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9、 50339-2013相對于GB 50339-2003版本中智能化系統的名稱和數量發生了變化,以及系統的構成上也進行了拆分,修編版本也對于更新后的智能化系統的子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劃分進行了描述。 3.1.2智能建筑工程的子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劃分應符合表3.1.2的規定。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3.1.3 施工企業承擔智能建筑分部工程施工圖紙深化設計及施工時,還必須具有相應的設計資質并建立健全設計的質量管理體系,并且深化設計內容應取得原設計單位的書面同意或簽字認可。3.1.5 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應按“先產
10、品,后系統;先子系統,后系統集成”的順序進行。3.1.7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安全防范系統的檢測與驗收應按相關國家、地方現行標準和國家、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執行,由當地公安(消防)部門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由當地公安(消防)部門負責派員驗收;其他系統的檢測應由省市級以上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專業檢測機構進行。3.1.8 系統試運行應連續進行120h。試運行中出現系統故障時,應重新開始計時,直至連續運行滿120h。3.2.1 本標準所涉及的產品應包括智能建筑工程各智能化系統中使用的材料、器具、硬件設備、軟件產品和工程中應用的各種系
11、統接口。3.2.3 產品功能、性能等項目的檢測應按相應的現行國家產品標準進行,供需雙方有特殊要求的產品,應按合同規定或設計要求進行。3.3.12 軟件產品的質量控制應檢查文檔資料和技術指標,并應符合:1、商業軟件的使用許可證和使用范圍應符合合同要求;2、針對工程項目編制的應用軟件,測試報告中的功能和性能測試結果應符合工程項目的合同要求。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3.2.6軟件產品質量應按下列內容檢查:1商業化的軟件,如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系統軟件、信息安全軟件和網管軟件等應做好使用許可證及使用范圍的檢查;2由系統承包商編制的用戶應用軟
12、件、用戶組態軟件及接口軟件等應用軟件,除進行功能測試和系統測試之外,還應根據需要進行容量、可靠性,安全性、可恢復性、兼容性、自診斷等多項功能測試,并保證軟件的可維護性;3所有自編軟件均應提供完整的文件(包括軟件資料、程序結構說明、安裝調試說明、使用和維護說明書等)。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3.2.7 系統接口的質量應按下列要求檢查:1系統承包商應提交接口規范,接口規范應在合同簽訂時由合同簽定機構負責審定;2系統承包商應根據接口規范制定接口測試方案,接口測試方案經檢測機構批準后實施,系統接口測試應保證接口性能符合設計要求,實現接口規范中規定的各項功能,不發生兼容性及通信瓶頸問題,并
13、保證系統接口的制造和安裝質量。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3.3.3工程實施的質量控制應檢查下列內容:1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2圖紙會審記錄;存在設計變更和工程洽商時,還應檢查設計變更記錄和工程洽商記錄;3設備材料進場檢驗記錄和設備開箱檢驗記錄;4隱蔽工程(隨工檢查)驗收記錄;5安裝質量及觀感質量驗收記錄;6自檢記錄;7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8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9分部(子分部)工程驗收記錄;10試運行記錄。3.3.13 接口的質量控制除應檢查本標準第3.3.6條規定的內容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接口技術文件應符合合同要求;接口技術文件應包括接
14、口概述、接口框圖、接口位置、接口類型與數量、接口通信協議、數據流向和接口責任邊界等內容;根據工程項目實際情況修訂的接口技術文件應經過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接口提供單位和施工單位簽字確認;接口測試文件應符合設計要求;接口測試文件應包括測試鏈路搭建、測試用儀器儀表、測試方法、測試內容和測試結果評判等內容;接口測試應符合接口測試文件要求,測試結果記錄應由接口提供單位、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和項目監理機構簽字確認。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3.3.14項目最終交付用戶時可根據用戶需求提供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包括:1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應與項目實際相符合;2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應
15、全面詳盡,包括各系統使用、運營注意事項、維護說明、簡單的故障處理措施等信息,必要時可列出各主要零部件、系統(子系統)的保修期;3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應編制成冊、合理排版并制作目錄,便于使用;4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列明供貨單位的售后聯系方式及聯系人;5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應對備品備件情況及訂貨周期進行說明。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3.3.14項目最終交付用戶時可根據用戶需求提供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包括:1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應與項目實際相符合;2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應全面詳盡,包括各系統使用、運營注意事項、維護說明、簡單的故障處理措施等信息,必要
16、時可列出各主要零部件、系統(子系統)的保修期;3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應編制成冊、合理排版并制作目錄,便于使用;4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列明供貨單位的售后聯系方式及聯系人;5操作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應對備品備件情況及訂貨周期進行說明。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基本規定、基本規定3.6.1系統檢測應在系統試運行合格后進行。3.6.2系統檢測前應提交下列資料:1工程技術文件;2設備材料進場檢驗記錄和設備開箱檢驗記錄;3自檢記錄;4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5試運行記錄。3.6.4系統檢測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依據工程技術文件和本標準規定的檢測項目、檢測數量及檢測方法編制系統檢測方案,檢測方案應經建設
17、單位或項目監理機構批準后實施;2應按系統檢測方案所列檢測項目進行檢測,系統檢測項目應符合本標準附錄D的規定;3 系統檢測應按照分項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部工程的順序進行,并填寫分項工程檢測記錄、子分部工程檢測記錄和分部工程檢測匯總記錄;修編側重于功能方面的要求:修編側重于功能方面的要求:集中監視、儲存和統計功能;報警監視及處理功能;控制和調節功能;聯動配置及管理功能;權限管理功能;冗余功能;文件報表生成和打印功能4、智能化集成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智能化系統集成智能化集成系統0505版標準版標準1717版標準版標準集成系統設備的集成系統軟件的集成應用軟件的集成人員的集成組織機構的集
18、成管理方法的集成詳細的集成系統方案滿足用戶的功能要求4、智能化集成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測試以達到用戶的需求為依據 4.4.6集成系統測試測試內容包括:1)已建成使用的智能化系統的監視能力的測試。檢查已經完成在統一操作界面上監視所有系統的工作情況。2)各智能化系統的聯動能力的測試。3)測試各種物業管理、設備管理和人員管理系統,應達到設計要求。4)對建筑物信息服務系統測試,必要的信息、資料、數據庫和信息傳輸渠道應達到設計要求。5)用于系統集成的各種通信設備的測試。6)系統安全性能測試。模擬非法用戶、系統入侵等事件,系統安全性能應達到設計要求。返回目錄返回目錄4、智能化集成系統、智能
19、化集成系統3 硬件產品(或設備)檢測的重點內容:4 軟件產品(用戶應用軟件、用戶組態軟件及接口軟件等)檢測的主要內容:1)功能測試應包括容量、可用性、安全性、可恢復性、兼容性等。2)數據傳輸的格式和速率應符合標準規范和雙方約定的要求。3)應保證軟件的可維護性。返回目錄返回目錄4、智能化集成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產品的性能和功能產品的安全性電源與接地可靠性及電磁兼容性返回目錄返回目錄4、智能化集成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系統集成對各專業要求樓宇自控系統樓宇自控系統 通訊方式:通過OPC、Socket、Web Service、API等其中 哪種方式進行通訊,并提供相應的通訊協議。 點位信息:提供對空調、
20、變配電、給排水、排風、照明、冷熱源等系 統所有點的狀態、報警和故障的監視和相應的控制功能的說明。 點位表:提供點位表、編碼表和平面布置圖。視頻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 通訊方式:提供SDK開發包。 點位信息:提供對攝像機、云臺狀態、報警和故障的監視和攝像機畫 面切換、云臺控制功能的說明。 點位表:提供點位表、編碼表和平面布置圖入侵報警系統入侵報警系統 通訊方式:通過OPC、RS232、RS485、Socket、Web Service、 API等其中哪種方式進行通訊,并提供相應的通訊協議。 點位信息:提供控制器、報警探頭狀態、報警和故障的監視功能 點位表:提供點位表、編碼表和平面布置圖。門禁控制系統
21、門禁控制系統 通訊方式:通過OPC、Socket、Web Service、API等其中 哪種方式進行通訊,并提供相應的通訊協議。 點位信息:要求讀卡機和通道門的狀態、故障、報警狀態、監視,提 供門禁開關控制功能,提供刷卡實時記錄及歷史記錄,或開放數據庫結構,提供字段說明。 點位表:提供點位表、編碼表和平面布置圖。返回目錄返回目錄4、智能化集成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4、智能化集成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 通訊方式:通過OPC、Socket、Web Service、API等其中 哪種方式進行通訊,并提供相應的通訊協議 點位信息:提供車庫管理系統中設備讀卡機、控
22、制器、擋車臂、車位 等監視和相應控制功能,提供車輛實時出入記錄及歷史記錄,或開放數據庫結構,提供字段說明。 點位表:提供點位表、編碼表和平面布置圖。電子巡更系統電子巡更系統 通訊方式:通過OPC、Socket、Web Service、API、數據 庫交換等其中哪種方式進行通訊,并提供相應的通訊協議。 點位信息:提供巡更點、巡更線路、巡更人員、巡更狀態等信息,提 供巡更記錄及歷史記錄,或開放數據庫結構,提供字段說明。 點位表:提供點位表、編碼表和平面布置圖 。智能照明系統智能照明系統 通訊方式:通過OPC、Socket、Web Service、API等其中 哪種方式進行通訊,并提供相應的通訊協議
23、。 點位信息:設備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狀態,燈組控制模式(開關、 可調光),場景等。 點位表:提供點位表、編碼表和平面布置圖。能源管理系統能源管理系統 通訊方式:通過OPC、Socket、Web Service、API等其中 哪種方式進行通訊,并提供相應的通訊協議。 點位信息:水表、電表、氣表等設備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狀態, 各點位實時數值,歷史數據、趨勢等。 點位表:提供點位表、編碼表和平面布置圖。章節單列,適用于信息接入系統的施工、檢測、驗收;適用于對銅纜接入網系統、光纜接入網系統和無線接入網系統等信息接入系統設備安裝場地的檢查;信息接入系統的檢查和驗收范圍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機房的凈
24、高、地面防靜電、電源、照明、溫濕度、防塵、防水、消防和接地等應符合通信工程設計要求;預留孔洞位置、尺寸和承重荷載應符合通信工程設計要求。5、信息接入系統、信息接入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信息接入系統設備安裝信息接入系統設備安裝5、信息接入系統、信息接入系統一、依據2013版驗收規范增加了本章內容,本章適用于:用戶電話交換系統、調度系統、會議電話系統、呼叫中心二、關于本系統的檢驗要求系統的檢測要求1)系統檢測應包括系統的業務測試、信令方式測試、系統互通測試、網絡管理及計費功能測試等檢測結果,并填寫檢測記錄和編制檢測報告;2)設備及軟件的配置參數和配置說明應文檔齊全。電話交換系統的檢驗
25、要求1)系統的交換功能應達到通話正常;2)系統的維護管理功能應達到系統提供的功能均可檢測、可管理、可修復;3)系統的信號方式及網絡網管功能應達到信令正確、網管功能符合設計要求;6、用戶電話交換系統、用戶電話交換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用戶電話交換系統設備安裝用戶電話交換系統設備安裝6、用戶電話交換系統、用戶電話交換系統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本系統包含計算機網絡系統和網絡安全系統,相較2005版施工標準做了如下修訂: 取消了機房環境、場地、電源及接地等要求、 將“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必須具有公安部計算機管理監察部門審批頒發的銷售許可證”及“如果與因特網連
26、接,智能建筑網絡安全系統必須安裝防火墻和防病毒系統”2項強條改為一般條款。 增加了無線線局域網的檢測條款。 明確了網絡安全系統檢測的依據國家標準GB/T22239。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7.3.1 防火墻和防病毒軟件等產品必須通過公安部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并具有公安部公共信息安全監察局頒發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特殊行業有其它規定時,還應遵守行業的相關規定。7.4.3系統配置1根據用戶的功能需求和生產廠家提供的安裝手冊,編寫相關配置表。通過控制臺或仿真終端對網絡設備進行配置,保存配置結果。2系統配置時,應按以下要求進行網絡安全
27、保護:1)防火墻的設置。應阻擋外部網絡的非授權訪問和窺探,控制內部用戶的不合理的流量,同時可屏蔽內部網絡的拓撲細節,便于保護內部網絡的安全。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代理服務器的設置。應保證局域網用戶可以安全地訪問Internet提供的各種服務而局域網無需承擔任何風險。3)網絡中要有備份與容錯。4)對網絡安全防御的其它手段,加密與網絡防護等均應一一檢查。5)應檢查“系統安全策略”內容是否符合實際要求。對于信息系統管理還應包括安全協議、E-mail系統維護協議和網絡管理協議等,確保所有的系統管理人員能夠及時報告問題和防止超越權限。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
28、目錄7.4.4 連通性檢測應符合如下要求:1)根據網絡設備的連通圖,網管工作站應能夠和任何一臺網絡設備通信。2)各子網(虛擬專網)內用戶之間的通信功能檢測:根據網絡配置方案的要求,允許通信的計算機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不允許通信的計算機之間應無法通信;保證網絡節點符合設計規定的通訊協議和適用標準。3)根據配置方案的要求,檢測局域網內的用戶與公用網之間的通信能力。4)連通性檢測方法可采用相關測試命令進行測試;或根據設計要求使用網絡測試儀測試網絡的連通性。5)路由檢測方法可采用相關測試命令進行測試;或根據設計要求使用網絡測試儀測試網絡路由設置的正確性。路由器的路由表配置出錯,漏配或錯配遠
29、程路由器的IP地址,都會導致找不到遠程的路由器(或是路由循環),使得IP包在兩個路由器之間循環傳遞而找不到線路遠程的主機。應采用有效的方法和軟件,診斷出路由循環故障的位置,及時排除。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7.4.5 網絡管理網絡管理軟件測試軟件測試1軟件的版本及對應的操作系統平臺與設計(或合同)相符。2配置一臺網絡管理軟件所需的計算機,并安裝好網絡管理軟件所需的操作系統。3按照網絡管理軟件的安裝手冊和隨機文件,安裝網絡管理軟件,并符合設計要求。網絡管理軟件應具備如下管理功能:1) 網管系統應能夠搜索到整個網絡系統的拓撲結構圖和網絡設備連接圖。2) 網絡系統應具備自診斷功
30、能,當某臺網絡設備或線路發生故障后,網管系統應能夠及時報警和定位故障點。3) 應能夠對網絡設備進行遠程配置,檢測網絡的性能,提供網絡節點的流量、廣播率和錯誤率等參數。4網絡管理軟件功能測試,應符合設計和合同要求。確認網絡管理軟件能夠監測所需管理的設備的狀態和動態地顯示網絡流量,并據此設置這些設備的屬性,使網絡系統得到優化。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7.4.6 系統安全性測試1信息安全性測試應滿足以下要求:1)辦公網絡應能抵御來自防火墻以外的網絡攻擊,使用流行的攻擊手段進行仿真攻擊,不能攻破的判為合格。2)辦公網絡能夠根據需求控制內部終端機的互聯網(Internet)連接請求
31、和內容,可使終端機用不同身份訪問Internet的不同資源,符合設計要求判為合格。3)辦公網絡與控制網絡必須實施安全隔離,測試方法可采用相關測試命令進行測試,保證做到未經授權,從辦公網絡不能進入控制網絡。4)檢測防病毒系統的有效性,將一個含有當前已知流行病毒的文件(病毒樣本)通過文件傳輸、郵件附件、網上鄰居等方式傳播,各個位置的防病毒軟件應能正確地檢測到該含病毒的文件,并執行殺毒操作。5)安裝了入侵檢測的系統,使用流行的攻擊手段進行仿真攻擊,這些攻擊應被入侵檢測軟件發現和阻斷。6) 互聯網行為管理系統,應嘗試訪問若干受限網址,測試系統的訪問控制功能。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
32、錄2應用系統安全性應滿足以下要求:1)身份認證:管理用戶帳號,要求用戶必須使用滿足安全要求的口令。2)訪問控制:在身份認證的基礎上根據用戶及資源對象實施訪問控制;用戶能正確訪問其獲得授權的對象資源,同時不能訪問未獲得授權的資源。防止未授權用戶的非法訪問,保護應用系統資料的安全。3)資料安全應符合下列要求:資料完整性:保證資料在網絡傳輸過程中,無丟失、損壞、修改、亂碼產生。數據保密性:保證資料在網絡傳輸過程中,不會被非法用戶獲得。資料在網上傳輸時,根據設計要求應使用必要的加密措施,并采用會話密鑰、數字簽名、時間戳等安全技術,保證傳輸資料的完整性和保密性;通過截取傳輸的資料包,發現密文傳輸漏洞。4
33、)安全審計:用戶對應用系統的訪問,應有必要的審計記錄。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操作系統安全性應滿足以下要求:1) 使用符合安全強度要求的操作系統。2) 使用安全性較高的文件系統。3)管理操作系統的用戶帳號,用戶必須使用滿足安全要求的口令。4) 服務器應只提供必需的服務,其它無關的服務應關閉,對可能存在漏洞的服務或操作系統,應更換或升級。5) 設置并正確利用審計系統,對一些非法的侵入嘗試必須有記錄。模擬非法嘗試,審計日志中應有正確記錄。7.6.1計算機網絡系統檢測1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檢測可包括連通性、傳輸時延、丟包率、路由、容錯功能、網絡管理功能和無線局域網功能檢測等。采用
34、融合承載通信架構的智能化設備網,還應進行組播功能檢測和QoS功能檢測。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7.4.7設備容錯測試設備容錯測試容錯功能的檢測采用人為設置網絡故障的方法,檢測系統正確判斷故障及自動恢復的功能,切換時間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測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具備容錯能力的網絡系統,應具有錯誤恢復和隔離功能,主要部件應有備份,并在出現故障時可自動切換。2有鏈路冗余配置的網絡系統,當其中的某條鏈路斷開或有故障發生時,整個系統仍應保持正常工作,并在故障恢復后應能自動切換回主系統運行。3信息網絡系統在安裝、調試完成后,應進行不少于1個月的試運行,有關系統自檢和試運行應符合本標
35、準第3.3.8條和第3.3.10條的要求。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網絡互連模型ISO/OSI參考模型:物理層:提供相鄰設備間的比特流傳輸。利用物理通信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一個物理連接,通過物理連接透明地傳輸比特流。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兩個相鄰的節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為網絡層提供一個看似不出錯的鏈路。網絡層:網絡層數據的傳送單位是分組,網絡層的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使發送站的傳輸層發下來的分組能夠正確無誤的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目的站的傳輸層。傳輸層:將數據進行分段并重組為數據流。它提供端到端的數據傳輸服務,在發送主機和接收主機間建立一個邏輯連接
36、。會話層:會話層負責在表示層實體之間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還對設備或節點之間的對話進行控制。表示層:向應用層提供數據,并負責數據轉換和代碼格式化(比如:數據壓縮解壓縮、數據加密解密)。應用層:直接為應用程序提供服務(比如:HTTP為瀏覽器提供WEB服務)。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需明確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網絡服務器、工作站和網絡終端等設備相互之間的連接關系。2、需明確核心層與接入層交換機之間、接入層交換機與工作站之間的鏈路速率。3、所有計算機網絡設備的安裝數量及安裝位置應明確。4、核心交換機至少需明確的內容:背板帶寬、引擎數量、電源冗余、電接口板數量、光接口板數量
37、、光模塊數量及類型等。5、接入交換機至少需明確的內容:背板帶寬、接口數量及類型、接口速率等、上行光模塊數量。6、路由器至少需明確的內容:包轉發率、背板帶寬、接口數量及類型等。7、明確無線AP工作信道,避免信道干擾;由于WLAN信號在空間內衰減較快,故還應明確無線AP的安裝方式和設備參數。8、為使圖紙能指導施工和調試,需對網絡地址進行初步規劃。7、信息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安裝安裝防火墻和防病毒防火墻和防病毒系統系統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本章修編主要依據為GB/T 50312-2016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范。修編的主要技術內容有: 在原規范內容基礎上,對建筑群與建筑
38、物綜合布線系統及通信基礎設施工程的驗收要求進行補充與完善; 增加光纖到用戶單元通信設施工程的布放與驗收要求; 完善了光纖信道和鏈路的測試方法與要求。 增加了7類、7A類模塊插座連接及驗收技術要求;完善光纖種類,增加了OS2單模光纜技術要求。 明確了對各類布線系統測試儀器精度的要求。8、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布線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8、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布線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光纜類型光纜類型靜態彎曲靜態彎曲室內外光纜室內外光纜15D/15H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纜微型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纜10D/10H且不小于30mm管道入戶光纜管道入戶光纜蝶形引入光纜蝶形引入光纜室內布線光纜室內布線光纜G.652
39、D光纖10D/10H且不小于30mmG.657A光纖5D/5H且不小于15mmG.657B光纖5D/5H且不小于10mm表表 8.4.3-1光纜敷設安裝的最小曲率半徑光纜敷設安裝的最小曲率半徑注:D為纜芯處圓形護套外徑,H為纜芯處扁形護套短軸的高度。8、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布線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8、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布線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施工配合要點1、為避免后期開孔剔鑿對結構造成影響,智能化與電氣專業需提前要做好電井內管槽布置,在樓板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做好洞口預留工作。2、為保證綜合布線線纜不被破壞和預留合適長度,弱電間內機柜安裝工作宜在水平子系統線纜敷設之前施工。故在管槽敷設基本完成時,
40、弱電間內地面找平層需要完成,乳膠漆墻面底漆需要完成。3、綜合布線水平子系統(含機柜內配線架、水平線纜、網絡插座)全部施工完成后進行鏈路測試工作,鏈路測試不合格的信息點位需更換整條水平線纜,故走廊內吊頂隱蔽需在綜合布線鏈路測試合格后進行。因綜合布線施工工藝需求,裝飾專業吊頂的隱蔽的順序需為先房間后走廊。4、綜合布線線纜不同于配電電纜,人員的踩踏、潮濕的環境、線纜的彎折扭曲均容易造成綜合布線鏈路測試不合格,各個專業施工人員均需要注意。5、信息機房是設備的集中地,機房設備安裝不到位直接影響所有智能化子系統的調試工作,故機房裝修需開始在管槽敷設基本完成之前。8、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布線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
41、錄圖紙深化要點1、綜合布線是各智能化子系統通信的基礎,綜合布線線纜、光纜的選型和敷設應滿足各智能化子系統的需要。舉例如下:1)對于短距離的通信,一般設計中多選用多模光纜做為綜合布線的主干光纜。有線電視系統HFC傳輸網絡中光纖的需求類型為單模,故采用上述設計方案時應注意單獨設計一根單模光纜以滿足有線電視系統HFC網絡的需求。2)現在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網絡核心層與接入層的千兆鏈路逐漸升級為萬兆鏈路,同樣是六百米多模光纜能滿足千兆鏈路的需求卻不能滿足萬兆鏈路的需求。2、為讓深化設計達到指導施工的目的,圖紙需達到以下深度:1)綜合布線平面圖中點位的編號需要明確、機柜編號需要明確。2)綜合布線平面圖
42、中線管規格、管內線纜數量需要明確。3)綜合布線大樣圖中,各機柜(或交接箱)內配線架、尾纖、跳線、模塊、PDU等數量需要明確。4)綜合布線設計中還需要明確工作區跳線配置數量。返回目錄返回目錄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布線系統7 7類、類、7A7A類類模塊連接模塊連接8、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布線系統本章相較于2005版為新增獨立章節,其主要驗收內容是對移動通室內信號覆蓋系統的場地檢查,注意下面兩點:1.從以往的工程實際來看:通信運營商的設備一般體積不大,對安裝場地的要求并不嚴格,可單獨設置或與弱電進線間合用。2.對于本系統場地的要求建議參考GB 50311-2016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中對電信間和設備間
43、的要求實施。9、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9、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移動通信系統信號覆蓋單元安裝場地要求移動通信系統信號覆蓋單元安裝場地要求1 安裝環境1) 天線安裝位置周圍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5mx5m范圍內無墻壁,樹木,機器等障礙物,以便于天線及衛星室外設備的安裝。2) 為避免衛星天線和衛星站室外設備遭受雷擊而損壞。衛星天線必須安裝在避雷有效區內。因此天線安裝場地附近應有避雷設施,沒有避雷設施的單位可找專業避雷施工單位按照國家標準做好避雷。3) 天線正南方向偏東及偏西45內無障礙物,周圍無大功率發射器,天線
44、所在位置應盡量避開風高所在位置,天線面正對方向避開航線。10、衛星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天線安裝基礎為固定天線的活動鋼架基礎,要建如圖所示水泥方墩基礎,方墩大小依從設計規范,鋼架四腳固定于水泥方墩內。10、衛星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3、材料質量控制產品性能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規定,產品附有銘牌(或商標),檢驗合格證、“CCC”認證標識、產品使用說明書、各種部件的規格、型號、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產品外觀應無變形、破損和明顯脫漆現象。選用的設備和部件的輸入輸出標稱阻抗、電纜的標稱特性阻抗均為75。有源部件均應通電檢查。4、系統檢測及驗收通電之前檢查設
45、備安裝及線纜連接,確保每個設備安裝合適,接線正確,然后接通電源。當地方標準有統一規定時,按當地標準執行。當地方無統一標準時,衛星通信系統分項工程驗收記錄表參照本標準附錄表格執行。10、衛星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一、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2、主要材料準備3、主要機具準備4、作業條件二、材料質量控制1、保證外觀完好,產品無損傷、無瑕疵,品種、數量、產地符合要求;2、設備和軟件產品的質量檢查做到位;3、依規定程序獲得批準使用的新材料和新產品除符合本條規定外,尚應提供主管部門規定的相關證明文檔;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4、天線選擇:電視
46、接收天線選擇,應根據不同的接收頻道、場強、接收環境以及共用天線電視系統的設施規模來選擇天線,以滿足接收電視機圖像清晰、色彩鮮明的要求,并有產品合格證;5、分配器選擇:分配器有二分、三分、四分、六分等分配器,應按設計要求選擇線路放大器、均衡器、分支分配器、電視電纜等。表表11.3.311.3.3- -1 1 分配器損耗分配器損耗分配器分配損耗dB反射損耗dB相互隔離dB載流VHFUHFVHFUHFVHFUHFA2分配*3.7*41610201833分配*5.8*6.54分配*7.5*8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表表11.3.311.3.3- -2
47、 2 分支器損耗分支器損耗分支器插入損耗dB分支損耗dB反射損耗dB相互隔離dB反問隔離dBVHFUHFVHF/UHFVHFUHFVHFUHFVHFUHF13.54.58161022181813246、電視電纜主要技術要求:頻率特性要平坦;饋線損耗要小;傳輸穩定性要好;抗干擾性強,回路電阻小。表表11.3.311.3.3- -3 3 電纜參數電纜參數饋線型號特性阻抗 V電容pF/M衰減量dB/100m30MHZ200MHZ800MHZSYWV-75-5753767.821.1SYWV-75-77535.114.0SYWV-75-97523.610.4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
48、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三、施工操作工藝天線安裝系統前端及機房設備的安裝干線傳輸部分的安裝分支傳輸網絡的安裝系統測試四、系統調試1、客觀測試應包括下列內容,且檢測結果符合設計要求應判定為合格:1)應測試衛星接收電視系統的接收頻段、視頻系統指標及音頻系統指標;2)應測量有線電視系統的終端輸出電平。2、模擬信號的有線電視系統主觀評價應符合質量驗收要求中的相關規定。3、數字信號的有線電視系統主觀評價的項目和要求應符合表11.6.3-3的規定。且測試時應選擇源圖像和源聲音均較好的節目頻道。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序號項目名稱測 試 頻 道主觀
49、評測標準1系統輸出電平(dBV)系統內的所有頻道60802系統載噪聲比系統總頻道的10%且不少于5個,不足5個全檢,且分布于整個工作頻段的高、中、低段無噪波,即無“雪花干擾”3載波互調比系統總頻道的10%且不少于5個,不足5個全檢,且分布于整個工作頻段的高、中、低段圖像中無垂直、傾斜或水平條紋4交擾調制比系統總頻道的10%且不少于5個,不足5個全檢,且分布于整個工作頻段的高、中、低段圖像中無移動、垂直或斜圖案,即無“竄臺”5回波值系統總頻道的10%且不少于5個,不足5個全檢,且分布于整個工作頻段的高、中、低段圖像中無沿水平方向分布在右邊一條或多條輪廓線,即無“重影”6色/亮度時延差系統總頻道的
50、10%且不少于5個,不足5個全檢,且分布于整個工作頻段的高、中、低段圖像中色、亮信息對齊,即無“彩色鬼影”7載波交流聲系統總頻道的10%且不少于5個,不足5個全檢,且分布于整個工作頻段的高、中、低段無背景噪聲,如絲絲8伴音和調頻廣播的聲音系統總頻道的10%且不少于5個,不足5個全檢,且分布于整個工作頻段的高、中、低段無背景噪聲,如咝咝聲、哼聲、蜂鳴聲和串音等表表11.6.3 11.6.3 - -1 1 模擬電視主要技術指標模擬電視主要技術指標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項目技術要求備 注圖像質量圖像清晰,色彩鮮艷,無馬賽克或圖像停頓符合本標準第5
51、.3條第2款要求聲音質量對白清晰;音質無明顯失真;不應出現明顯的噪聲和雜音唇音同步無明顯的圖像滯后或超前于聲音的現象節目頻道切換節目頻道切換時不能出現嚴重的馬賽克或長時間黑屏現象;節目切換平均等待時間應小于2.5s,最大不應超過3.5s包括加密頻道和不在同一射頻頻點的節目頻道字幕清晰、可識別表表11.6.3 11.6.3 - -3 3 數字信號的有線電視系統主觀評價的項目和要求數字信號的有線電視系統主觀評價的項目和要求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六、系統驗收當地方標準有統一規定時,按當地標準執行。當地方無統一標準時,衛星數字電視及有線電視系統分項
52、工程驗收記錄宜附錄中相應表格。檢查項目檢查要點天線(1)振子排列、安裝方向正確;(2)各固定部位牢固;(3)各間距合乎要求天線放大器(1)牢固安裝在豎桿(架)上;(2)防水措施有效。饋線(1)穿金屬管保護安裝;(2)電纜與各部件的接點正確、牢固、防水豎桿(架)及拉線(1)強度夠;(2)拉線方向正確,拉力均勻避雷針及接地(1)避雷針安裝高度合適;(2)接地線合乎施工要求;(3)各部位電氣連接良好;(4)接地電阻4表表11.7.1 11.7.1 系統質量、避雷、安全和接地檢查系統質量、避雷、安全和接地檢查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
53、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前端(1)設備及部件安裝地點恰當;(2)連接正確、美觀、整齊;(3)進、出電纜符合設計要求,有標記傳輸設備(1)按設計安裝(2)各連接點正確、牢固、防水;(3)空余端正確處理,外殼接地用戶設備(1)布線整齊、美觀、牢固;(2)輸出口用戶盒安裝位置正確、安裝平整;(3)用戶接地盒、避雷器按要求安裝;電纜及接插件(1)電纜走向、布線和敷設合理、美觀;(2)電纜彎曲、扭轉、盤接不過分;(3)電纜離地高度及與其他管線間距離要求合適;(4)架設、敷設的安裝構件選用合適;(5)接插部件牢固、防水、
54、防蝕續表續表11.7.1 11.7.1 系統質量、避雷、安全和接地檢查系統質量、避雷、安全和接地檢查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1、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一、一般規定一、一般規定1、本章適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公共廣播系統的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系統檢測和工程驗收。2、公共廣播系統可包括業務廣播、背景廣播和緊急廣播。檢測驗收的范圍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3 3、當緊急廣播系統具有火災應急廣播功能時,應檢查傳輸線纜、槽盒和導當緊急廣播系統具有火災應急廣播功能時,應檢查傳輸線纜、槽盒和導管的防火保護措施。管的防火保護措施。二、施工準備二、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2、主要材料準備3、主要機具
55、準備12、公共廣播系統、公共廣播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三三、施工工藝流程:、施工工藝流程:1、機房設備安裝1)廣播室設備的安裝應考慮到維修方便,設備間不應過分密集,控制臺與機架間應有較寬的通道,與落地式廣播設備的凈距一般不宜小于1500mm,設備與設備并列布置時,應保證間隔便于通行,不宜小于1000mm。2)設備安裝完畢,應對其垂直度進行調整,垂直誤差不大于1.5。2、線路敷設1)音頻信號輸入的饋電應用屏蔽軟線。2)功率輸出的饋電是指功放輸出至揚聲器(箱)之間的連接電纜,視距離遠近進行截面及高或低阻抗的選擇。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2、公共廣播系統、公共廣播系統3)供電線路選擇(單相、三相、自動穩壓器
56、),宜用隔離變壓器(1:1),總用電量10kVA時,用三相電源再分三路輸出220V供電。電壓波動超過+5或-10時,應采用自動穩壓器,以保證各系統設備正常工作。4)接地與防雷應按標準規范要求進行安裝敷設。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2、公共廣播系統、公共廣播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2、公共廣播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公共廣播系統揚聲器單元公共廣播系統揚聲器單元四、系統測試1 1、當緊急廣播系統具有火災應急廣播功能時,應檢查傳輸線纜、槽盒和導管的防火保、當緊急廣播系統具有火災應急廣播功能時,應檢查傳輸線纜、槽盒和導管的防火保護措施。護措施。公共廣播系統檢測時,應檢測緊急廣播的功能和性能,檢測結果符合設計要求的應判
57、定為合格。當緊急廣播包括火災應急廣播功能時,還應檢測下列內容:1)緊急廣播具有最高級別的優先權;2)警報信號觸發后,緊急廣播向相關廣播區播放警示信號、警報語聲文件或實時指揮語聲的響應時間;3)音量自動調節功能;4)手動發布緊急廣播的一鍵到位功能;5)設備的熱備用功能、定時自檢和故障自動告警功能;6)備用電源的切換時間;7)廣播分區與建筑防火分區匹配。12、公共廣播系統、公共廣播系統12.4.512.4.5系統測試系統測試1、系統檢測包括以下內容:1)系統的輸入輸出不平衡度、音頻線的敷設和接地形式,保證安裝質量符合設計要求,設備之間阻抗匹配合理。2)放聲系統應分布合理,符合設計要求。2 2、功能
58、、功能檢測檢測1)公共廣播系統可包括業務廣播、背景廣播和緊急廣播。檢測驗收的范圍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2 2)當緊急廣播系統具有火災應急廣播功能時,應檢查傳輸線纜、槽盒和導當緊急廣播系統具有火災應急廣播功能時,應檢查傳輸線纜、槽盒和導管的防火保護措施。管的防火保護措施。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2、公共廣播系統、公共廣播系統3)公共廣播系統檢測時,應打開廣播分區的全部廣播揚聲器,測量點應均勻布置,且不應在廣播揚聲器附近和其聲輻射軸線上。一、一般規定本章適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會議系統的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系統檢測和工程驗收。二、 材料質量控制1、控制室設備、音頻擴聲設備、視頻顯示設備、視頻會議設備、電源的各
59、項技術參數應符合設計和產品技術要求,均應提供生產廠的生產營業執照及相關測試證明。2、各類線纜及設備具有出廠合格證等質保資料。13、會議系統、會議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三、施工操作工藝1、視頻設備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 會場視頻信號的采集區照明條件應滿足下列規定:光源色溫為3200K;主席臺區域的平均照度宜為500lx800lx,一般區域的平均照度宜為500lx,投影電視屏幕區域的平均照度宜小于80lx。2)攝像機的布置應使被攝人物收入視角范圍之內,宜從多個方位攝取畫面,并應能獲得會場全景或局部特寫鏡頭;3)監視器或大屏幕顯示器的布置,宜使與會者處在較好的視距和視角范圍之內;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
60、3、會議系統、會議系統2、系統測試系統測試應包括:1)會議系統的音視頻線的敷設和接地形式,保證安裝質量符合設計要求,設備之間阻抗匹配合理。2)會議聲學系統應分布合理,符合設計要求。3)會議視頻設備的等技術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功能檢測應包括:1)會議音頻設備拾音、擴音功能完全,唇音同步、聲音延遲及回聲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2)視頻設備清的晰度、色彩、明度滿足會場要求。3)會議系統配套軟件功能完全。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3、會議系統、會議系統四、系統檢測會議擴聲系統的檢測應符合下列規定:聲學特性指標可檢測語言傳輸指數,或直接檢測下列內容:最大聲壓級;傳輸頻率特性;傳聲增益;聲場不均勻度;系統總噪聲級會議
61、視頻顯示系統的檢測應包含下列指標:顯示屏亮度;圖像對比度;亮度均勻性;圖像水平清晰度;色域覆蓋率;水平視角、垂直視角。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3、會議系統、會議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3、會議系統、會議系統會議系統應具備擴聲單元、顯示系統、控制系統會議系統應具備擴聲單元、顯示系統、控制系統其他系統的檢測應符合下列規定:1 )會議同聲傳譯系統的檢測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紅外線同聲傳譯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 50524的規定執行;2 )會議簽到管理系統應測試簽到的準確性和報表功能;3 )會議表決系統應檢測表決速度和準確性;4 )會議集中控制系統的檢測應采用現場功能演示的方法,逐項進行功能檢測;5 )會議錄播系統
62、應對現場視頻、音頻、計算機數字信號的處理、錄制和播放功能進行檢測,并檢驗其信號處理和錄播系統的質量;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3、會議系統、會議系統6 )具備自動跟蹤功能的會議攝像系統應與會議討論系統相配合,檢查攝像機的預置位調用功能;7) 檢測結果符合設計要求的應判定為合格。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為新增加系統,主要對材料質量的控制、施工工藝及系統檢測等做了詳細闡述。施工操作工藝主要描述了系統的構架及屏體施工、控制系統施工、二次接線安裝、系統設備安裝、系統軟件安裝及系統調試等工序。系統檢測主要檢測系統功能和圖像質量主觀評價。其中以系統功能檢測為主。14、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
63、錄14、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信息導引及發布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信息引導發布及信息引導發布及攝像機的預置位調用功能攝像機的預置位調用功能時鐘系統為新增系統,主要對系統組成、施工工藝及系統檢測等做了詳細描述。時鐘系統組成:中央管理服務器、管理客戶端、中心母鐘、時間服務器、GPS接收單元、天線、各類子鐘、系統軟件等。時鐘系統核心設備如中心母鐘、時間服務器、監控計算機、分路輸出接口箱應安裝于機房的機柜內并符合相關規定。15、時鐘系統、時鐘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時鐘系統前端設備子鐘子鐘安裝應牢固;壁掛式子鐘的安裝高度宜為2.3m2.7m;吊掛式子鐘的安裝高度宜為2.1m2.7m;應安裝在實心墻體上或者進行
64、加固,不應在空心磚墻上安裝膨脹螺栓。天線應安裝于室外,至少應有三面無遮擋,且應在建筑物避雷區域內。大型室外鐘的安裝應符合規范要求的相關規定。施工工藝還有系統軟件安裝和系統測試。安裝及測試應符合規范要求。時鐘系統的檢測主要以接收及授時功能為主,其它功能為輔。15、時鐘系統、時鐘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5、時鐘系統、時鐘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時鐘時鐘系統前端設備子鐘子鐘安裝應牢固;壁掛式子鐘的安裝高度宜為系統前端設備子鐘子鐘安裝應牢固;壁掛式子鐘的安裝高度宜為2.3m2.3m2.7m2.7m;吊掛式子鐘的安裝高度宜為;吊掛式子鐘的安裝高度宜為2.1m2.1m2.7m2.7m;應安裝在實心墻體上或者進;
65、應安裝在實心墻體上或者進行加固,不應在空心磚墻上安裝膨脹螺栓。行加固,不應在空心磚墻上安裝膨脹螺栓。15、時鐘系統、時鐘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時鐘時鐘系統組成:中央管理服務器、管理客戶端、中心母鐘、時間服務器、系統組成:中央管理服務器、管理客戶端、中心母鐘、時間服務器、GPSGPS接收單元、天線、各類子鐘、接收單元、天線、各類子鐘、系統軟件。系統軟件。信息化應用系統是由原有的信息網絡系統拆分而來的。施工工藝流程為安裝機柜系統配置連通性測試網絡管理軟件測試系統安全性測試設備容錯測試信息化應用系統可包括專業業務系統、信息設施運行管理系統、 物業管理系統、通用業務系統、公眾信息系統、智能卡應用系統和信
66、息安全管理系統等,檢測和驗收的范圍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16、信息化應用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信息化應用系統安裝信息化應用系統安裝16、信息化應用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信息化應用系統安裝信息化應用系統安裝16、信息化應用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一、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暖通空調系統施工工藝:現場設備定位安裝DDC控制器安裝線槽管線安裝接線系統調試現場設備定位安裝主要介紹前端各類傳感器、電磁閥、電動調節水閥、電動風閥、電動風門驅動器等前端設備的定位及安裝施工工藝。DDC控制器安裝應符合規范要求。系統調試必須配備專業人員負責調試,組成調試班子,其中包括負責現場施工的
67、技術質量人員。調試步驟及內容應符合規范要求。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建筑設備監控系統采用分布式系統和多層次的網絡結構。管理網絡層:負責完成系統集中監控和各種系統集成。控制網絡層:負責完成建筑設備的自動控制。現場設備網絡層:負責完成末端設備控制和現場儀表設備的信息采集和處理。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冷卻水及冷凍水系統熱交換系統采暖通風機空氣調節系統給水與排水系統供配電系統公共照明系統電梯與自動扶梯系統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
68、、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空調機組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二、變配電系統設備監測系統工藝流程電量變送器安裝線槽敷線、配管穿線DDC控制器安裝校接線系統調試系統試運行三、公共照明系統設備監測系統工藝流程DDC控制器安裝線槽敷線、配管穿線校接線系統調試四、電梯和自動扶梯系統設備監測系統工藝流程DDC控制器安裝線槽敷線、配管穿線校接線系統連接、調試五、建筑設備監控系統中央管理工作站與操作分站安裝工藝流程中央管理工作站與操作分站設備安裝線槽敷線、配管穿線設備連接BAS系統調試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
69、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檢測應以系統功能測試為主,系統性能評測為輔。相關功能檢測符合規范要求。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質量通病與預防部分設備或系統無法提供樓宇控制接口(1)原因:A 電氣圖紙設計深度一般不提供配電箱二次回路圖,成套廠家技術水平良莠不齊致樓宇控制接口缺失。B 部分成套給排水暖通設備自帶控制箱,電氣圖紙一般不繪制此類控制箱系統圖,易造成樓宇控制接口缺失。C 對于新風機組的控制,部分工程采用RS485總線接口將機組納入樓宇控制系統,一般電氣和暖通圖紙中并不對新風機組的控制器做詳細說
70、明,易出現采購的控制器不帶通信接口的情況,也易出現采購的控制器關掉其電源后通訊節點掉線的情況。(2)預防措施:A加強樓宇控制專業技術人員與其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間的溝通、協調。在設備招標和訂貨前將專業間的接口和界面整理清楚。B加強與工程設計人員溝通、協調,將新風機組控制器等技術要求編入圖紙內容。17、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施工配合要點1、電氣專業在配電箱招標前需智能化專業配合核對預留配電箱內樓宇控制接口,建議智能化專業參與編寫招標文件中對配電箱柜的技術要求。2、智能化專業需提前與電氣、給排水、暖通專業復核樓控具體的取點位置。3、電氣專業在配電箱采購前,需要求配電箱成套供
71、應商提供二次回路圖紙,二次回路圖紙由電氣和智能化專業共同會審確認。4、冷水機組的啟動控制、狀態反饋一般通過Modbus協議取點。設備采購前需冷水機組廠家提前提供協議,以保證樓控功能的實現。5、部分工程采用聯網型風機盤管和聯網型新風控制器,相關專業需提前提供協議,保證樓控功能的實現。需要注意,部分廠商控制器帶加密,無法與樓控通信。部分廠商關掉控制器后控制器掉線,造成樓控無法控制。本標準配合(GB50166-2007)執行,同時(GB50116-2013)有了重大變化,在火災報警系統聯動調試要求需按設計最新要求。一、一般規定一、一般規定1 本章適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工程實施、系統檢測
72、和工程驗收。2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的監測內容應逐項實施,檢測結果符合設計要求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3 3 火災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在交付使用前必須經過驗收。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在交付使用前必須經過驗收。4 4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施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施工, ,應按照批準的工程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標準進應按照批準的工程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標準進行行施工施工。不得隨意更改。確需更改設計時,應由原設計單位負責更改。不得隨意更改。確需更改設計時,應由原設計單位負責更改。5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子分部、分項、子分項工程應按附錄F表F.0.1劃分。6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施工必須由具有相應資質等級
73、的施工單位承擔。1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二、施工準備二、施工準備1 技術準備2 要材料準備3 主要機具準備4 作業條件三、三、 材料質量控制材料質量控制1、設備、材料及配件進入施工現場應有清單、使用說明書、質量合格證明文件、國家法定質檢機構的檢驗報告等文件。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的強制認證(認可)產品還應有認證(認可)證書和認證(認可)標識。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前,應對設備、材料及配件進行現場檢查,檢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主要設備應是通過國家認證(認可)的產品。產品名稱、型號、規格應與檢驗報告一致。1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返回目錄
74、返回目錄四四、施工操作工藝、施工操作工藝消防設備定位布線消防設備安裝、接線系統接地系統測試注:布線強條注:布線強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單獨布線,系統內不同電壓等級、不同電流類別的線路,不應布在同一管內或線槽的同一槽孔內。1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五、系統測試五、系統測試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測試,應在系統施工結束后進行。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測試前應具備本標準第18.4.1條所列文件及調試必需的其它文件。3 測試單位在測試前應編制測試程序,并應按照測試程序工作。4 測試負責人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具體包括以下裝置的測試具體包括以下裝置的測試 :火災報警控制器、點型感
75、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紅外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通過管路采樣的吸氣式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消防聯動控制器、區域顯示器(火災顯示盤)、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可燃氣體探測器、消防電話、消防應急廣播設備、系統備用電源、消防設備應急電源、消防控制中心圖型顯示裝置、氣體滅火控制器、防火卷簾控制器1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火災報警需要測試的火災報警需要測試的裝置如下圖所示:裝置如下圖所示:1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六、系統檢測六、系統檢測18.7.6 檢測消防控制室向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傳輸、顯示火災報警信息的一致性檢測消防控制
76、室向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傳輸、顯示火災報警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檢測與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接口、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對火災報警的響和可靠性,檢測與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接口、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對火災報警的響應及其火災運行模式,應采用在現場模擬發出火災報警信號的方式進行。應及其火災運行模式,應采用在現場模擬發出火災報警信號的方式進行。18.7.9 新型消防設施的設置情況及動能檢測應包括:新型消防設施的設置情況及動能檢測應包括:1 早早用煙霧探測火災報警系統;用煙霧探測火災報警系統;2 大大空間早期火災智能檢測系統、大空間紅外圖像矩陣火災報警及滅火系統;空間早期火災智能檢測系統、大空間紅外圖像矩陣火災報警及滅火系
77、統;3 可燃氣體泄漏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可燃氣體泄漏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18.7.11 安全防范系統中相應的視頻安防監控(錄像、錄音)系統、門禁系統安全防范系統中相應的視頻安防監控(錄像、錄音)系統、門禁系統、停車場(庫)管理系統等對火災報警的響應及火災模式操作等功能的檢測,應、停車場(庫)管理系統等對火災報警的響應及火災模式操作等功能的檢測,應采用在現場模擬發出火災報警信號的方式進行。采用在現場模擬發出火災報警信號的方式進行。1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七、工程驗收七、工程驗收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竣工后,建設單位應負責組織施工、設計、監理等單位進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78、竣工后,建設單位應負責組織施工、設計、監理等單位進行驗收。驗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驗收。驗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工程驗收時應按要求填寫相應的記錄。3 對系統中下列裝置的安裝位置、施工質量和功能等進行驗收。4 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 設計的各項系統功能進行驗收。5 系統中各裝置的安裝位置、施工質量和功能等的驗收數量應滿足本標準的要求。1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一、一般規定一、一般規定1、在安全防范系統設備安裝、施工測試完成后,經建設方同意可進入系統試運行,試運行周期應不少于1個月;系統試運行時應作好試運行記錄。2、技術
79、質量控制要求:(1)對電(光)纜敷設與布線應檢驗管線的防水、防潮,電纜排列位置,布放、綁扎質量,橋架的架設質量,纜線在橋架內的安裝質量,焊接及插接頭安裝質量和接線盒接線質量等;(2)對接地線應檢驗接地材料、接地線焊接質量、接地電阻等;(3)對系統的各類探測器、攝像機、云臺、防護罩、控制器、輔助電源、電鎖、對講設備等的安裝部位、安裝質量和觀感質量等進行檢驗;(4)同軸電纜的敷設、攝像機、機架、監視器等的安裝質量檢驗應符合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的有關規定;(5)控制柜、箱與控制臺等的安裝質量檢驗應遵照建筑電氣工程施工技術標準ZJQ08-SCJB303中有關規定執行。19、安
80、全技術防范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9、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試運行記錄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試運行記錄二、施工準備二、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2、主要材料準備3、主要機具準備4、作業條件三、質量材料控制三、質量材料控制分項子系統質量材料控制要求:1、視頻安防監控系統2、入侵報警系統3、電子巡查系統4、出入口控制系統5、停車庫(場)管理系統19、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19、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安全技術防范安全技術防范分項子系統分項子系統綜合平臺綜合平臺四、施工操作工藝四、施工操作工藝安裝標
81、準與要求:1、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工藝流程線纜敷設攝像機安裝控制箱(臺)、監控臺安裝系統調試2、電子巡查系統工藝流程線纜敷設巡查點設備安裝系統調試3、入侵報警系統工藝流程線纜敷設探測報警器安裝監控臺安裝系統調試4、出入口控制系統工藝流程線纜敷設讀卡機(IC卡機、磁卡機、感應式讀卡機等)安裝監控臺安裝系統調試5、停車庫(場)管理系統工藝流程線纜敷設前端設備(讀卡機、閘門機、車輛出入檢測裝置、信號指示器等)安裝監控室主機等設備安裝系統調試19、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一、一、一般規定一般規定應急響應系統為本標準的新增系統。1、建立統一的視頻指揮調度系統,實現具有單向遠程視頻監
82、控及音、視頻雙向交互視頻指揮調度平臺。實現各區域實施應急可視化指揮調度和日常值勤管理指示的下達和下級情況的匯報。2、視頻指揮調度系統應具有視頻監控系統接入能力,實現對監控點可視和可控,實現對重要目標、重要場所、危險地段進行動態監視,隨時了解現場情況,以便采取相應的預防和補救措施確保社會的安定。3、提供圖像信息接口,平臺應提供與省、市政府應急指揮平臺的圖像信息接口,滿足其他系統的圖像調用和接入。二、施工準備二、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2、主要材料準備3、主要機具準備4、作業條件20、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響應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三、三、材料材料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本標準增加了應急響應系統的材料質量控制章節,
83、主要包含以下小節:1、有序列號的設備必須登記設備的序列號;2、網絡設備開箱后通電自檢,查看設備狀態指示燈應正常,設備啟動應正常;3、資料存儲設備、防火墻、交換機等產品按本標準產品質量檢查的規定執行。4、軟件應符合下列內容檢查:(1)商業化的軟件,如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系統軟件、信息安全軟件和網管軟件等應做好使用許可證及使用范圍的檢查;(2)由系統承包商編制的用戶應用軟件、用戶組態軟件及接口軟件等應用軟件,除進行功能測試和系統測試之外,還應根據需要進行容量、可靠性,安全性、可恢復性、兼容性、自診斷等多項功能測試,并保證軟件的可維護性;5、防火墻和防病毒軟件等產品必須通過公安部計算機信息
84、系統安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并具有公安部公共信息安全監察局頒發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特殊行業有其他規定時,還應遵守行業的相關規定。20、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響應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四、施工操作工藝四、施工操作工藝本標準將工程實施細細化為工藝流程,并對每個工序提出具體的安裝標準與要求:1、應急響應系統工藝流程視頻指揮調度系統安裝網絡控制設備安裝監控前端設備安裝用戶終端設備安裝調度發言系統安裝系統調試2、視頻指揮調度系統3、交換控制設備安裝4、監控前端設備安裝5、用戶終端設備安裝6、調度發言系統安裝7、系統調試20、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響應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五五、 成品保
85、護成品保護1、現場設備均需要做好保護,以免損壞或接觸不良。2、應急響應系統安裝設置完成,系統應添置密碼防止外人觸碰修改或者誤操作。3、所使用的系統軟件應注意保管,以免損壞。20、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響應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應急響應系統結構應急響應系統結構20、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響應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0、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響應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六六、系統系統檢測檢測1、應急響應系統檢測應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和其他關聯智能化系統等通過系統檢測后進行。2、應急響應系統檢測應按設計要求逐項進行功能檢測。檢測結果符合設計要求的應判定為合格。3、應按照幕布的位置調整投影
86、機,調試到合適的位置后應進行定位;應調整投影的焦點、梯度等直至圖像清晰、正確;4、視頻指揮調度信息處理系統通過矩陣可對多路視頻信號、數據信號實現快速切換,圖像應穩定可靠;5、視頻指揮調度記錄系統應能將會場實況進行存儲,并可隨意調用播放;6、經調試后,系統的圖像清晰度、圖像連續性、圖像色調及色飽和度應達到設計指標要求。七七、工程驗收工程驗收本標準新增加了應急響應系統的工程驗收,主要包含以下小節:1、應對各系統進行檢測,并填寫檢測記錄和編制檢測報告;2、設備及軟件的配置參數和配置說明應文檔齊全。3、應對系統的本機軟件的操作界面所有菜單項,顯示準確性、顯示有效性的功能進行逐項檢驗;4、應對系統的音視
87、頻播放控制、系統配置管理、日志信息管理的聯網功能進行逐項檢驗;5、應對系統終端設備的安裝、供電傳輸線路進行驗收。20、應急響應系統、應急響應系統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一、一、一般規定一般規定1、機房專指為集中放置和充分利用電子信息系統設備并能保證正常運行環境的場所。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其中的一部分,包括主機房、輔助區、支持區和行政管理區等。2、機房工程宜包括供配電系統、防雷與接地系統、空氣調節系統、給水排水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監控與安全防范系統、消防系統、室內裝飾裝修和電磁屏蔽等。3、機房工程實施的質量控制除應符合本標準第 3 章的規定外,有防火性能要求的裝飾裝修材料還應檢查防火性能證明文件和產品合格
88、證。二、二、施工準備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2、主要材料準備3、主要機具準備4、作業條件21、機房工程、機房工程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三三、材料質量控制材料質量控制1、機房工程的材料質量控制的質量要求:(1)應符合設計要求;(2)應有產品合格證;(3)應有進場檢驗記錄。2、安裝的設備和裝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設備和裝置的名稱、型號、數量和技術參數應符合設計要求;(2)設備和裝置應開箱檢查外觀,附件、備件,技術文件應齊全、無誤,并應做記錄。3、工程所用材料、設備和裝置的裝運方式及儲存環境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規定。21、機房工程、機房工程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四四、施工操作工藝施工操作工藝1、工藝流程基礎裝修施工
89、(墻地頂基層)設備排布定位管線安裝設備基礎及支架安裝設備安裝接線系統連接、調試2、供配電系統3、防雷與接地系統4、空氣調節系統5、給水排水系統6、綜合布線系統7、監控與安全防范系統8、消防系統9、室內裝飾裝修10、電磁屏蔽系統21、機房工程、機房工程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五、五、系統檢測系統檢測機房系統的檢測:1、溫度、相對濕度2、空氣含塵濃度3、照度4、噪聲5、電磁屏蔽6、接地電阻8、供電電源質量9、無線電騷擾環境場強和工頻磁場場強10、綜合布線系統21、機房工程、機房工程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六、六、工程驗收工程驗收1、驗收要求(1)按照本標準的規定完成綜合測試工作,測試結果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2
90、)電磁屏蔽工程應驗收完畢并合格。(3)工程施工的技術資料應完整。2、工程驗收程序(1)工程項目具備工程驗收條件后,施工單位應向建設(使用)單位提交工程驗收申請報告。(2)建設(使用)單位收到工程驗收申請報告后,應組織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及時辦理工程驗收。(3)參加驗收的單位應對工程做出正確、公正、客觀的評價并簽署驗收結論,并應按相關要求進行和記錄。(4)經驗收合格的工程,建設(使用)單位與施工單位應及時辦理交接手續。21、機房工程、機房工程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1、機房工程、機房工程機房工程系統驗收機房工程系統驗收一一、一般一般規定規定(1)在智能化系統防雷與接地系統檢測
91、中除執行本標準外,還應執行國家強制性條文所要求的檢測和驗收項目,并應查驗有關電氣裝置的質量檢驗、認證等相關文件。(2)各智能化系統的防雷與接地系統的檢測,可作為分項工程,在各系統檢測中進行;也可綜合各系統防雷與接地系統進行集中檢測,并由相應的檢測機構提供檢測記錄。(3)防雷與接地系統的檢測和驗收應包括建筑物內各智能化系統的防雷電入侵裝置、等電位聯結、防電磁干擾接地和防靜電干擾接地等。(4)防雷與接地系統中采用的器材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并應有合格證書。(5)防雷與接地系統施工人員應持證上崗。22、防雷與接地、防雷與接地返回目錄返回目錄二、二、施工準備施工準備22、防雷與接地、防雷與接地
92、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施工準備技術準備電子設備安裝情況引下線的情況主要材料準備主要機具準備施工機具測試機具作業條件施工空間及環境接地前后關聯工序三、三、材料質量控制材料質量控制1、智能建筑工程防雷接地裝置的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浪涌保護器、防雷器等的產品資料(包括硬件及其軟件)應完整,質保資料齊全,主要設備應提供主管部門規定的相關證明文件、質量合格證、檢測報告及安裝、使用、維護說明書等文件資料,進口產品還應提供原產地證明和商檢證明,所有設備及附件產品均應符合設計要求。2、進場設備及附件的外觀應完好,型號規格、數量、產地應符合設計(或合同)要求。3、緊固件、接線端子應完好無損,且無污物和銹蝕。4、
93、設備的附件齊全,性能符合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22、防雷與接地、防雷與接地返回目錄返回目錄四、四、施工操作工藝施工操作工藝1、工藝流程22、防雷與接地、防雷與接地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接地極制安防雷引下線施工等電位箱安裝等電位連接浪涌保護器安裝系統連接、測試2、防雷工程安裝包含接閃功能、分流影響、均衡電位、屏蔽作用、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線等六項,均應達到設計要求。3、接地工程安裝浪涌保護器安裝浪涌保護器安裝綜合管線的防雷與接地綜合管線的防雷與接地安全防范系統的防雷與接地安全防范系統的防雷與接地綜合布線系統的防雷與接地電信設備的接地機房接地屏蔽接地與防靜電接地4、質量控制(1)采用建筑物共用接地裝置時,接
94、地電阻不應大于1;(2)采用單獨接地裝置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4)接地裝置應連接牢固、可靠;(5)鋼制接地線的焊接連接應焊縫飽滿,并應采取防腐措施;(6)室內明敷接地干線,沿建筑物墻壁水平敷設時,距地面高度宜為30mm,與建筑物墻壁間的間距宜為10mm15mm;(7)接地線在穿越墻壁和樓板處應加金屬套管,金屬套管應與接地線連接;(8)等電位連接線、接地線的截面積應符合設計要求。22、防雷與接地、防雷與接地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2、防雷與接地、防雷與接地返回目錄返回目錄防雷接地系統結構圖防雷接地系統結構圖五、系統檢測五、系統檢測系統檢測要求:1、智能建筑的防雷與接地系統檢測前宜檢查建筑工程的防雷
95、工程質量驗收記錄。2、智能建筑的防雷與接地系統檢測應檢查下列內容,結果符合設計要求的應判定為合格。3、智能化系統的防過流、過壓組件的接地裝置、防電磁干擾屏蔽的接地裝置、防靜電接地裝置的檢測,其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連接可靠。六、六、工程驗收工程驗收防雷與接地系統的工程驗收應對系統檢測結論進行復核,并做好與相關智能化系統的工程交接和接口檢驗,系統檢測復核合格并獲得相關智能化系統工程驗收確認后,防雷與接地系統工程驗收合格。22、防雷與接地、防雷與接地返回目錄返回目錄22、防雷與接地、防雷與接地返回目錄返回目錄防雷接地系統驗收防雷接地系統驗收23、附錄、附錄返回目錄返回目錄本標準在正文后面,根據智能建筑工程過程控制及質量驗收要求以附錄形式提供了各種參考規范、檢查記錄表等,主要包括:順序順序名稱名稱附錄A參考的規范、標準、規程匯總表附錄B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附錄C工程實施的質量控制記錄附錄D檢測記錄附錄E分部(子分部)工程驗收記錄附錄F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質量控制記錄附錄G智能建筑工程竣工驗收資料一覽表中建夢八局夢科技夢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