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綠色建筑節能施工方案(20頁).pdf

  • 資源ID:419411       資源大小:2.77MB        全文頁數:20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 2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綠色建筑節能施工方案(20頁).pdf

1、2016.03 目錄綠色建筑設計專篇1、設計依據.122、項目調研.253、綠色建筑策劃.564、綠色設計表.7115、綠色建筑主要設計內容.1216節能設計專篇1、設計依據.162、工程概況.163、建筑節能設計16174、給排水節能設計.175、暖通節能設計.17186、電氣節能設計.187、動力節能設計.1812016.02綠色建筑設計專篇1、 設計依據1.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2.福建省綠色建筑評價規范DBJ/T13-197-20143.福建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T13-118-20144.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5.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T5

2、0118-20106.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20137.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8.建筑外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T7106-20089.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201010.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20081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12.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13.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1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1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16.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1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

3、B50007-20111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19.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20.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21.關于執行新版消防技術規范有關問題的通知公消【2015】98號文件22.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923.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20142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525.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112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1127.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28.采光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29

4、.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30.單元式空氣調節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9576-200431.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32.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33.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3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35.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36.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201137.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200-9438.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200739.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GB500348-200422016.0240.火災

5、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41.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能專篇建筑(2007)42.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能專篇結構(2007)43.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能專篇給水排水(2007)44.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能專篇暖通空調動力(2007)45.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能專篇電氣(2007)46.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47.國家及福建省其他現行的有關設計規范、規程、規定、標準和統一技術措施2、項目調研1)、場地條件作為中國東南沿海商務重地,泉州素有“中國品牌之都”、”民營特區“之稱。歷史上泉州也是中國文化出口的重要

6、港口城市,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方案主要取材于”風帆,珍珠與貝殼“與延綿起伏茶園的對話,希望將更加當代的形態和語境,圍繞“山水城市”理念,用極簡的建筑設計的方式進行表達,注入到當下多民族文化融合、以及包容的城市環境以及迅猛發展的經濟環境之中。除了以上“風帆、珍珠、貝殼與茶園”四種元素以外,如何將自然情感,與泉州的文化傳承有機結合,保持地標性建筑的開放性(有如泉州城市文化),以及強調建筑本身可持續性,綠色建筑,成本案設計的出發點。鑒于本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基地條件,對于大體量功能排布和流線控制屬于方案重點。項目位于泉州東海片區潯埔商務中心,屬于環泉州灣核心功能區。在城

7、市發展的主方向,瀕臨東海,鄰近歷史文化街區和影視城。城市交通性主干道豐海路經過基地,基地東側未來規劃道路經十四路 70m,西側規劃道路15m。距市區 5 分鐘車程、沿海大通道至東海行政中心 5 分鐘車程。2)、氣候條件32016.02泉州市位于福建省東南部,北緯24302556,東經1172511905,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征是:春季暖和濕潤多雨,夏季炎熱,多熱帶氣旋影響,秋冬季干燥少雨,沿海風大。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9.521.0(僅西北部的山區低于18),最熱月平均氣溫達 2629 ,最冷月也有 913 。全年無霜期長,沿海地區基

8、本無霜。 10 的有效積溫為 56107250。年日照時數為18002200小時。全市年降水量為10001800毫米,干、濕季甚為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為濕季;102月僅占全年的20%。福建廈門氣候分析圖 福建廈門相對濕度與干球溫度 春季風向玫瑰圖 夏季風向玫瑰圖秋季風向玫瑰圖 42016.02 冬季風向玫瑰圖 3)、區域資源(1)、太陽輻射根據氣象統計,泉州市全市太陽總輻射量為 120140KJ/cm2,年平均日照 18002200h。由于地理位置特點,太陽輻射呈現出南向太陽輻射夏季較低,春、秋、冬季較高,與建筑采暖、空調需求相匹配,可充分利用太陽輻射降低建筑采暖、空調能耗。而東

9、西向太陽輻射夏季較大,會增大建筑空調負荷。 福建地區太陽輻射 考慮空氣熱惰性,“西曬”對建筑空調影響尤為明顯,應采取合理遮陽措施,降低夏季空調能耗。太陽輻射能小于 3MJ/d 的區域需要種植吸陰性植物,太陽輻射介于 3MJ/d 和 6MJ/d 直接的區域適合種植中性植物,太陽輻射高于 6MJ/d 的區域適合種植喜陽性植物。建議本項目均可種植喜陽性或中性植物。泉州市設計用室外氣象參數如下列表格:泉州市(參廈門)設計用室外氣象參數設計用室外氣象參數單位數值冬季空調室外設計干球溫度6.60夏季空調室外設計干球溫度33.50冬季通風室外設計干球溫度12.50夏季通風室外設計干球溫度31.30冬季采暖室

10、外設計干球溫度8.30夏季空調室外設計濕球溫度27.50冬季空調室外設計相對濕度%79.00冬季室外平均風速m/s3.30夏季室外平均風速m/s3.10冬季室外大氣壓力pa100650.00夏季室外大氣壓力pa99450.0052016.02(2)、被動技術夏季,泉州地區室外溫度有部分時間處于人員舒適區范圍,這意味著可在滿足衛生條件的前提下適當進行自然通風。泉州地區出現極端氣候的時間不多,并且采暖、空調度日數都不長,自然通風的節能潛力較大。空調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利用自然能,如采取新風比例自動控制、過渡季全新風運行等。在滿足室內人員舒適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被動式技術能降低建筑能耗。夏季,采用自然通

11、風與建筑遮陽可使人員舒適小時數百分比提高 20%以上。過渡季,合理利用建筑內部得熱與自然通風等被動式技術,可使人員舒適小時數百分比提高 40%左右。被動技術利用原理被動技術節能潛力 (3)、目標定位綜合平衡環境質量、經濟質量、社會文化及功能質量、技術質量、過程質量等各部分的權重,強調建筑全生命周期內的環境影響(LCA)和成本計算(LCC),以運營為先導,注重建筑能耗分項計量和實時監控,加強建筑用能側需求管理,整合運用多種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主被動建筑技術,建設可持續、可體驗、高性能、低成本的“簡能”綠色建筑。3、綠色建筑策劃1)、規劃構想及設計目標節能降耗的宣傳普及與強制要求,使人們認識到

12、建筑節能的必要性。在倡導采用降低建筑能耗設計及使用的意識下,人們對建筑本身的特性使用功能,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低能耗、高舒適的建筑設計方案應運而生,這也符合建筑的發展歷程,從簡單的建筑節能到綠色建筑,再到零能耗建筑。在本項目設計過程中貫徹“四節一環保”的綠色建筑理念,積極應用低碳、環保和智能建筑技術。2)、綠色建筑設計思路綠色與節能技術體系設計也就是以“環保與節能”為核心,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生態原則的綠色設計。因此,應從綠色建筑的高度上、結合節能建筑的具體要求來制定其準則。必須同時考慮功能、技術、經濟等傳統設計因素和節能、生態、環保、健康等可持續設計因素。設計思路如下:(1)功能適用性功能

13、適用性是面向全壽命周期的節能建筑設計的前提。建筑功能包括基本使用功能、建筑物理性能、視覺藝術效果及室外環境性能,應方便實用、靈活可變、高效率、無冗余。(2)技術先進性技術先進性是面向全壽命周期的節能建筑設計的條件。全壽命周期的節能建筑強調在其全壽命周期中的每一環節采用先進的技術,從技術上保證建筑安全、可靠與高效地實現其各項功能和性能、保證建筑壽命周期全過程具有很好的節能特性。(3)環境協調性62016.02環境協調性是全壽命周期的節能建筑設計中的關鍵因素,它主要包括節能、生態、環保、健康等內容,設計時應遵守下列原則:能源消耗最少原則:有限度地位用常規能源,盡可能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在

14、建筑全壽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中全方位地采用有效的節能技術,減少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效率,使其在全壽命周期中的耗能量最少。資源最佳利用原則: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盡可能減少不可替代資源的耗費,控制可替代和可維持資源的利用強度,保護資源再生所需的環境條件。尤其要注重節地、節水,充分使用可循環、可重復和可再生材料。環境負荷最小原則:減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固體與氣體污染物、污水等廢棄物最少,帶來的環境負荷最小。“零損害”原則:建筑全壽命周期中對生產者、直接和間接使用者的損害趨于“零”。生產條件應安全、衛生,使用環境應健康、舒適。尤其要選用無害化、無污染的綠

15、色環保型建材,保證室內環境品質。(4)經濟合理性經濟合理性是全壽命周期的節能建筑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即以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實現必要的功能,獲得豐厚的壽命周期經濟效益。所謂壽命周期成本是指整個壽命周期過程中研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建設費用、使用維修費用、殘值及清理費用等。以上四條準則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只有在設計過程中將功能適用性、技術先進性、環境協調性和經濟合理性融合為一個整體,才能創作出綠色與節能技術體系優化設計方案。3)、綠色建筑體系(1)建筑專業選址合理、土地節約利用、鄉土植物復層綠化、綠地率和集中綠地、無障礙設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風光熱環境優化設計、透水地面、構件隔聲、圍護結構保

16、溫、地下空間 CO 監控等。(2)結構專業地基基礎、結構體系及構件優化、抗震性能化設計、采用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采用工廠化生產的建筑預制構配件、合理使用高強度鋼筋及高強度鋼材、合理采用高耐久性結構材料、使用可再循環化和可再利用材料等。(3)給排水專業水系統規劃、合理設計給排水系統、給水系統減壓限流、高效節水管材及附件、節水器具、非傳統水源利用、水質安全保障措施、用水分項計量等。(4)暖通專業高效節能空調設備、集中新風機組設置 PM2.5 過濾裝置、新排風熱回收裝置等。(5)電氣專業高效節能光源、節能變壓器、公共部位節能照明及智能控制、能耗分項計量。2016.0274、綠色設計表綠色設計簡表節

17、地與室外環境控制項綠色建筑措施項目選址應符合所在地城鄉規劃,且符合各類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的控制要求場地安全,無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無危險化學品等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險源的威脅,無電磁輻射、含氡土壤等有害有毒物質的危害場地內無超標污染物排放建筑規劃布局滿足日照標準,且不降低周邊建筑的日照標準一般項 土地利用內容綠色建筑措施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公共建筑的容積率 R3.5場地內合理設置綠化用地公共建筑的綠地率 Rg40%,公共建筑的綠地向社會公眾開放室外環境內容綠色建筑措施建筑及照明設計避免產生光污染1 玻璃幕墻可見光反射比不大于 0.2.2 室外照明設計滿足現行行業標準城市夜景照明設計

18、規范JGJ/T163 關于光污染控制的相關要求場地內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 的規定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1 紅線范圍內戶外活動場地有喬木、構筑物遮陰措施的面積不小于15%. 2 超過 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陽輻射反射系數不低于 0.4.交通設施與公共服務內容綠色建筑措施場地與公共交通設施具有便捷的聯系場地出入口 800m 范圍內設有 2 條或 2 條以上線路的公共交通站點(含公共汽車站和軌道交通站)場地內人行通道均采用無障礙設計合理設置停車場所1 自行車和摩托車停車設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陽防雨和安全防盜措施。2 采用錯時停車方式向社會開放,提高停車場

19、(庫)使用效率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務1)2 種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設置,或公共建筑兼容 2 種及以上的公共服務功能2)配套輔助設施設備共同使用、資源共享3)建筑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4)室外活動場地錯時向周邊居民免費開放場地設計與場地生態內容綠色建筑措施2016.028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對場地雨水實施外排總量控制 場地設計控制雨量不低于 10mm,,但低于 18mm 合理選擇綠化方式, 科學配置綠化植物 1 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并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種植區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滿足植物生長需求, 2 屋面綠化面積占屋面可綠化總面積的比例不小于 40% 節能與能

20、源利用 控制項 綠色建筑措施 建筑設計符合國家、行業和福建省的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的規定 不采用電直接加熱設備作為空調系統的熱源和空氣加濕熱源 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進行獨立分項計量 各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 規定的現行值 一般項 建筑與圍護結構 內容 綠色建筑措施 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對建筑的體形、朝向、樓距、窗墻比等進行優化設計 通風與空調 內容 綠色建筑措施 供暖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均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 的規定以及現行有關國家標準能效限定值的要

21、求 空調室外機位置和風口等設施布置合理,冷凝水單獨有組織排放;室內氣流組織設計合理 通風空調系統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 的規定, 合理選擇和優化通風與空調系統 通風和空調系統能耗降低幅度不小于 5%,但小于 10%, 采取措施降低過渡季節通風、空調與供暖系統能耗 采取措施 降低部分 負荷和部 分空間使 用下的通 風與空調 系統能耗 1 區分房間的朝向,細分空調區域,對空調系統進行分區控制, 2 合理選配空調冷、熱源機組臺數與容量,設置空調監測與控制系統,制定實施根據負荷變化調節制冷(熱)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調冷源的部分負荷性能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

22、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 的規定, 3 利用空調監測與控制系統實現水系統、風系統變流量運行,且采取相應的水力平衡措施, 照明與電氣 內容 綠色建筑措施 走廊、樓梯間、門廳、大堂、大空間、地下停車場等場所的照明系統采取分區、定時、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 照明功率密度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 規定的目標值 所有區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均不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 規定的目標值, 合理選用電梯和自動扶梯,并采取電梯群控、扶梯自動啟停等節能控制措施 合理選用節能型電氣設備 1 三相配電變壓器滿足現行國家標準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 20

23、052 的節能評價值要求 2 水泵、風機等設備,及其他電氣裝置滿足相關現行國家標準的節能評價值要求 2016.029能量綜合利用內容綠色建筑措施排風能量回收系統設計合理并運行可靠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控制項綠色建筑措施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統籌利用各種水資源給排水系統設置合理、完善、安全,充分利用市政水壓,降低生活給排水系統能耗采用節水器具一般項節水系統內容綠色建筑措施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 中的節水用水定額的要求建筑平均日用水量小于節水用水定額的中限值、不小于下限值要求采取有效 措施避免 管網漏損1 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閥門、設備,使用耐腐蝕、耐久性能好的管材

24、、管件,2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3 設計階段根據水平衡測試的要求安裝分級計量水表;運行階段,提供用水量計量情況和管網漏損檢測、整改的報告,設置用水計量裝置1 按照使用用途,對廚房、衛生間、空調系統、游泳池、綠化、景觀等用水分別設置用水計量裝置、統計用水量,2 按照付費或管理單元,分別設置用水計量裝置、統計用水量,節水器具與設備內容綠色建筑措施使用較高用水效率等級的衛生器具1.用水效率等級達到三級綠化灌溉采用高效節水灌溉方式1.采用節水灌溉系統;在此基礎上設置土壤濕度感應器、雨水關閉裝置節水自動化控制措施,集中空調的循環冷卻水系統采用節水技術1.循環冷卻水系統設置水處理措施,采

25、取加大集水盤、設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卻水泵停泵時冷卻水溢出2.運行時,冷卻塔的蒸發耗水量占冷卻水補水量的比例不低于 80%非傳統水源利用內容綠色建筑措施合理使用非傳統水源綠化灌溉、道路沖洗采用非傳統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總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 80%結合非傳統水源利用設施進行景觀水體設計,且采用生態水處理技術保障水體質用于景觀水體補水的雨水儲存量大于景觀水體的總水量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控制項綠色建筑措施不采用國家和福建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2016.0210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采用不低于 400MPa 級的熱軋帶肋鋼筋 建筑造型要素簡約,無大量裝飾性構件 一般項 節材

26、設計 內容 綠色建筑措施 擇優選用建筑形體 屬于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規定的建筑形體不規則, 對地基基礎、結構體系及構件進行優化設計,達到節材效果, 公共建筑中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隔斷(墻) 可重復使用隔斷(墻)比例不小于 30%但小于 50%, 材料選用 內容 綠色建筑措施 選用本地化生產的建筑材料 施工現場 500km 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 60%Rlm70%, 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 建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 砂漿全部采用預拌砂漿 合理采用高強建筑結構材料) 混凝土結構 400MPa 級及以上受力普通鋼筋達到總量的 70

27、%, 室內環境質量 控制項 綠色建筑措施 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主要功能房間的外墻、隔墻、樓板和門窗的隔聲性能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建筑照明數量和質量指標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 的規定 采用集中空調系統的建筑,房間內的溫度、濕度、新風量等設計參數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 的規定 在室內設計溫、濕度條件下,建筑圍護結構內表面不結露 屋頂和東、西外墻隔熱性能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 的要求

28、室內空氣中的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污染物濃度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 的有關規定 一般項 室內聲環境 內容 綠色建筑措施 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優于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 中的低限標準 噪聲級達到或低于高要求標準的數值 主要功能房間的隔聲性能良好 1 構件及相鄰房間之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高于高要求標準限值 2 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低于低于高要求標準限值 采取減少噪聲干擾的措施 建筑平面、空間布局合理,沒有明顯的噪聲干擾問題 2016.0211室內光環境與視野 內容 綠色建筑措施 建筑主要功能房間具有良好的戶外視野 公共建筑主要功能

29、房間能通過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觀,無明顯視線干擾 主要功能房間的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 的要求。 公共建筑:根據主要功能房間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 要求的面積比例,按表 8.2.6 的規則評分 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 主要功能房間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 內區采光系數滿足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不低于 60%, 室內熱濕環境 內容 綠色建筑措施 供暖空調系統末端現場可獨立調節 供暖、空調末端裝置可獨立啟停的主要功能房間達到 90% 室內空氣質量 內容 綠色建筑措施 氣流組織合理 公共建筑的重要功能區域通風與空調工況下的氣流組織滿足熱環境

30、參數設計要求 避免衛生間、餐廳、地下車庫等區域的空氣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間或室外活動場所 主要功能房間中人員密度較高且隨時間變化大的區域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 1 對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并與通風系統聯動, 2 實現室內污染物濃度超標實時報警,并與通風系統聯動, 地下車庫設置與排風設備聯動的一氧化碳濃度監測裝置, 2016.02125、綠色建筑主要設計內容1)、規劃專業(1)、項目選址項目位于泉州東海片區潯埔商務中心,屬于環泉州灣核心功能區。在城市發展的主方向,瀕臨東海,鄰近歷史文化街區和影視城。城市交通性主干道豐海路經過基地,基地東側未來規劃道路經十四路 70m,西側規劃道路

31、 15m。距市區 5 分鐘車程、沿海大通道至東海行政中心 5 分鐘車程。本項目包含一個大型展覽建筑泉州會展中心(高層裙房及多層),一棟酒店和會館(超高層),一棟寫字樓(高層),以及一棟 5A 甲級寫字樓(高層)。其中,會展中心內還包括一些沿街商業。會展中心的綠色屋頂同時還是對外開放的城市公園。此外,項目還設有整體地下室。總建筑面積約 332427.5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約 248517.5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 75350 平方米。場地建設時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 的規定。(2)、建筑間距及停車位規劃建筑設計時需注意建筑間距,避免遮擋,并確保人行區風速不高于 5m

32、/s,不影響室外活動的舒適性和建筑通風。由業主提供周邊建筑的輪廓、高度等信息,進行 CFD 模擬,滿足要求。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設計時應符合現行泉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3 年版修訂稿)相關規定。場地選址合理,交通組織設計合理。周邊有多條公交線路。(3)、綠化配置綠化物種設計時應選擇適宜福建省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且采用包含喬、灌木的復層綠化。泉州市位于福建省東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呈現季風性、海洋性氣候特征。本項目種植適宜福建氣候特點的植物。例如:香樟、櫸樹、香柚、白蘭花、王棕等。太陽輻射能小于 3MJ/m2d 的區域需要種植喜陰性植物,太陽輻射介于 3MJ/d 和 6MJ/

33、d 之間的區域適合種植中性植物,太陽輻射高于 6MJ/d 的區域適合種植喜陽性植物。建議,本項目均可種植喜陽性植物或中性植物。(4)、地下空間利用本項目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地下建筑一層,建筑面積為 76800,主要功能為機動車停車庫、非機動車停車庫和設備用房,機動車停車位共 1764 輛,其中無障礙停車位 36 輛(滿足 2%)。(5)、屋頂綠化本項目設計屋頂花園,在裙樓的屋頂區域適宜位置種植綠化,除去屋頂天窗、過道、設備區等位置外的其他面積 50%以上設計屋頂綠化,實現屋頂花園與建筑一體化改善景觀的同時,該設計可以優化微氣候,利于整個項目的室外空氣質量。2)、建筑專業(1)、圍護結構設計圍護結

34、構熱工性能指標符合福建省現行建筑節能相關標準要求。詳見節能設計專篇。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墻,玻璃幕墻可見光反射系數不大于 0.15,幕墻設計有可開啟部分。夜景照明不對周邊建筑物及道路造成光污染。詳見節能設計專篇。2016.0213在自然通風條件下,房間的屋頂和東、西外墻隔熱性能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 的要求。建筑外窗氣密性等級應不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監測方法GB/T71062008 中規定的 6 級;玻璃幕墻的在設計時,氣密性等級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幕墻GB/T210862007 中規定的 3 級要求。詳見節能設計專篇。建筑圍護結

35、構設計時內部和表面無結露、發霉現象。對熱橋部位進行結露計算,根據以往項目經驗,窗框部位是結露較為嚴重的地方,本項目采用隔熱型材的窗框來改善窗框部位結露問題。詳見節能設計專篇。(2)、建筑單體設計項目合理設置幕墻及外窗,采光系數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 的要求,天然采光均勻性較高。項目內部商業、展覽、辦公等室內空間可以變換功能,重復使用,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隔墻和隔斷,如矮隔斷、玻璃幕墻隔斷或者輕鋼龍骨隔斷。項目內部設置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室外活動場地錯時向周邊免費開放。(3)、建筑室外設計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動空間在設計設有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設計符合

36、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施設計標準GB507632012 的要求。平面圖、立面圖中有相應的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入口、無障礙電梯等表示,設計說明中也有相關無障礙設施的文字內容。在室外適當部位設置綠地、植草磚和透水混凝土地面。綠地向社會公眾開放,合理選擇綠化方式,科學配置綠化植物。種植適應福建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并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且種植區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滿足植物生長需求,并采用屋頂綠化的方式。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保護場地內原有的自然水域、濕地和植被,采取生態恢復措施,充分利用表層土。3)、暖通專業(1)、暖通空調系統分析區域冷熱源系統備注會展中心集中冷水機組3

37、臺 1300RT+1 臺 650RT僅設置冷源5A 甲級寫字樓集中冷水機組3 臺 700RT 離心機組變頻機組僅設置冷源寫字樓多聯機系統酒店冷水機組+鍋爐 3 臺 500RT螺桿機組;冷水機組考慮熱回收機組;鍋爐配置見動力專業;會館多聯機系統每層設置室外機商業多聯機系統本項目內部各建筑空調形式見上表。2016.0214泉州屬于夏熱冬暖地區,除酒店及會館、寫字樓采用冷熱空調,其余的區域僅設置夏季制冷。同時在滿足衛生條件的前提下適當進行自然通風。空調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利用自然能,如采取新風比例自動控制、過渡季全新風運行等。在滿足室內人員舒適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相關技術能降低建筑能耗。夏季采用自然通風

38、與建筑遮陽可使人員舒適小時數百分比提高 20%以上。過渡季,合理利用建筑內部得熱與自然通風等被動式技術,可使人員舒適小時數百分比提高 40%左右。(2)、暖通空調綠色節能措施選擇較高性能系數(COP)和較高能效比(EER)的中央制冷機組及分體式空調機,以減少制冷能耗;選擇較高水輸送系數(WTF)的循環水泵和較高空氣輸送系數(ATF)的風機,以減少輸送能耗;采用集中供冷,合理搭配各制冷機組,以保證部分負荷時,效率不過分下降;對水系統進行除垢處理,以減少輸送能耗;選擇較高性能變頻(VSD)冷凍水水泵、空調箱;辦公空調送排風采用熱交換機組,節約了空調能耗;全空氣系統采用可變新風比,在過渡季最大新風比

39、達到 70%;選用高效的保溫材料,減少冷熱能量的損失;地下車庫,利用 CO 濃度探測器以控制和調節送、排風機高低速的運行,節約運行費用。主要功能房間中人員密度較高且隨時間變化大的區域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對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數據采集、分析,以實現室內污染物濃度超標實時報警,并與通風系統聯動。項目外窗設置開啟扇,通過外窗開啟可以有效改善過渡季自然通風,降低過渡季節供暖空調能耗。本項目常規暖通設計配置,房間內的溫度、濕度、新風量、風速等參數設計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 的規定。4)、電氣專業(1)、電氣系統分析室外泛光照明及景觀照明設計滿足現行行業標準城市夜景

40、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12 關于光污染的控制的相關要求,并避免夜間室內照明產生溢光。照明系統合理分區,公共區域控制、定時、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建筑燈具選型考慮布置合理,控制統一眩光值,室內照度、統一眩光值、一般顯色指數等指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的規定。(2)、電氣綠色節能措施a.供配電三相配電變壓器滿足現行國家標準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20052 的節能評價值要求。2016.0215選用快接、節能、輕質、高強度電纜橋架。實現承載和耐腐蝕性能的提高,通風效果優異,提高線纜載流量。b.電梯選型合理選用電梯,根據業態劃分,合理規劃電梯數量及轎廂大小

41、,且設置能量反饋措施。c.分項計量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應進行獨立分項計量。(3)、智能化及 BA 系統本項目為商業建筑,針對部分人員較為密集的場所增設 CO2 監測系統,與新風進行聯動,保證室內空氣質量。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時應定位合理,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 規定及建筑功能需求。智能化設計按照常規設計,滿足智能化建筑設計標準,例如通信網絡、智能卡管理、辦公自動化、背景音樂、可視電話等。建筑通風、空調、照明等設備自動監控系統技術設計合理,系統高效運營。本項目對建筑內的通風、空調、照明等設備進行有效監測,此條通常指 BA 系統,通過對各用能設備的計量,通過

42、網絡反饋到機房主機內進行數據讀取,并且通過機房可以控制各設備的開啟。5)、給排水專業(1)、給排水系統規劃本項目水系統規劃方案包括:用水定額、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給排水系統設計、節水器具與管網漏損、用水安全。給排水系統設計合理,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 的規定;管材、管道附件及設備等供水設施的選取和運行不對供水造成二次污染,有限采用節能的供水系統;設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設施;根據地形、地貌等特點合理規劃雨水排放渠道、滲透途徑或收集回用途徑,保證排水渠道暢通,實行雨污分流。本項目選用高效低耗的設備如變頻供水設備、高效水泵等;采用管道涂襯、管內襯軟管、管內套管道

43、等以及選用性能高的閥門、零泄漏閥門等措施避免管道滲漏。項目水系統合理設計,采取以下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閥門、設備,使用耐腐蝕、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等;合理設計供水水壓,避免供水壓力持續高壓或壓力聚變;做好室外管道基礎處理和覆土,控制管道埋深,加強管道工程施工監督,把握好施工質量關;水池、水箱溢流報警和進水閥門自動聯動關閉。(2)、非傳統水源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合理確定雨水調蓄、處理及利用方案。本項目內部設置雨水收集系統,收集地塊內屋面、綠地、硬質鋪裝上雨水徑流,經過回收過濾、凈化、消毒處理后,用作綠化澆灑、道路沖洗及景觀補水。基于低影響開發理念,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項

44、目內部設置雨水收集系統,結合項目內地面透水性能及景觀水景,對場地雨水實施外排總量控制。(3)、節水灌溉本項目采用噴灌等節水灌溉,減少水資源浪費。2016.0216(4)、分項計量本項目設計三級水表,根據使用功能及管理收費單元設置水表計量;按照使用用途對廚衛、綠化等用水分別設置用水計量裝置、統計用水量。6)、結構專業(1)、地基基礎、結構體系及構件優化根據塔樓與會展的受力情況的不同,采用不同樁型或不同樁長,樁型的選擇應符合項目所在地的實際地質情況與施工技術水平;根據各單體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結構體系,比如:會展中心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5A甲級寫字樓與甲級寫字樓采用混合框架核心筒結構,酒店采用鋼結

45、構框架核心筒結構,等等。各構件設計時,應根據其受力情況與重要性確定合理的應力控制范圍,精細化設計構件的斷面。(2)、抗震性能化設計本工程各個單體,體型均存在不規則現象。為達到抗震設計的三水準要求,必須采用抗震性能化設計,確定合適的性能目標,以確保結構的安全,同時又可以保證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經濟性。(3)、建筑材料現澆混凝土全部使用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合理使用高強度鋼筋及高強度鋼材。400MPa 級及以上受力普通鋼筋達到總量的 70%, Q345 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占鋼材總量的比例不低于50%。鋼管混凝土柱子中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C50。本工程大量采用鋼結構,大量構件可以在工廠中生產,也屬于可

46、回收的綠色材料。節能設計專篇1、設計依據: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建筑外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T7106-2008國家和福建省其他相關規范及規定2、工程概況:本項目包含一個大型展覽建筑泉州會展中心,一棟酒店和會館,一棟寫字樓以及一棟5A甲級寫字樓。會展中心內還包括一些沿街商業。會展中心為多層建筑,酒店和會館為超高層,寫字樓和5A甲級寫字樓為高層建筑。城市:泉州(北緯=24.93,東經=118.58)氣候分區:夏熱冬暖節能軟件:PBECA20151.00版3、建筑節能設計:本方案節能設計嚴格按照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

47、準(GB50189-2015)相關規定執行,建筑設計考慮體型盡量規則,控制體形系數,盡量減少外表面積以減少建筑能耗。采用性價比高的節能材料使建筑全年能耗值不大于參照建筑全年能耗值。2016.0217采用變頻電梯,兩臺及以上電梯設計與同一區域時應設置群控,并采取轎廂無人自動關燈技術;扶梯采取變頻、感應啟停等。本工程建筑外墻保溫采用幕墻專用巖棉保溫系統,燃燒性能均為A級。屋面和架空樓板采用擠塑聚苯板保溫系統。燃燒性能均為B1級。本工程外門窗和幕墻選用鋁合金低輻射中空玻璃窗6+12A+6遮陽型。具體節能設計措施及相關數據詳單體節能計算書。1)、抗風壓性能等級不應低于現行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

48、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7106-2008中規定的4級(2.5P31.0;單位面積分級指標值4.5q23.0);3)、水密性能等級不應低于現行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7106-2008中規定的4級(350PqL0.5;整體分級指標值1.2qA0.5);2)、水密性能等級不應低于現行建筑玻璃采光頂JG/T231-2007中規定的3級(固定部分分級指標值1000P1500;可開啟部分分級指標值500P700);3)、抗風壓性能等級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的規定計算確定;4、給排水節能設計:1)利用空氣源熱泵制備熱水;2)收集雨水作為綠化、水景、地面沖洗等;3)

49、綠化用水等采用回用雨水作為水源;4)綠化灌溉采用微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5)對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單位的供水分別設置用水計量水表;6)生活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符合現行用水器具相關節水評價值的等級;7)水泵、冷卻塔等設備均選用高效節能設備;8)供水水壓超過0.2MPa時設支管減壓閥;9)含油污水需經隔油處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網;10)經常運行的水泵采用高效低噪音的水泵,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水泵、冷卻塔采取隔振基礎、進出水管設置可曲繞橡膠接頭,以及加設彈性吊架、彈性托架、隔振支架等措施。11)生活水池存水不超過24小時,并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生活用水二次污染;12)從市政生活給水管道引入消防給水管

50、時,在接市政給水管道的起點設置倒流防止器。5、暖通節能設計:1)選擇較高性能系數(COP)和較高能效比(EER)的中央制冷機組及分體式空調機,以減少制冷能耗;2)選擇較高水輸送系數(WTF)的循環水泵和較高空氣輸送系數(ATF)的風機,以減少輸送能耗;3)采用集中供冷,合理搭配各制冷機組,以保證部分負荷時,效率不過分下降;2016.02184)對水系統進行除垢處理,以減少輸送能耗;5)選擇較高性能變頻(VSD)冷凍水水泵、空調箱;6)辦公空調送排風采用熱交換機組,節約了空調能耗;7)全空氣系統采用可變新風比,在過渡季最大新風比達到70%;8)選用高效的保溫材料,減少冷熱能量的損失;9)地下車庫

51、,利用CO濃度探測器以控制和調節送、排風機高低速的運行,節約運行費用;10)主要功能房間中人員密度較高且隨時間變化大的區域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系統,對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數據采集、分析,以實現室內污染物濃度超標實時報警,并與通風系統聯動。6、電氣節能設計:1)合理布置配變電站,以減少電纜線路損耗。2)合理確定變壓器容量,變壓器采用D,yn11型結線、低損耗、低噪聲非晶合金干式變壓器,采用大干線配電的方式,減少線損,同時合理選用配電形式減少配電環節。3)無功功率因數的補償采用集中補償和分散就地補償相結合的方式,變電所低壓處設置集中補償,補償后的功率因數不能小于0.9。熒光燈選擇電子鎮流器或節能

52、型高功率因數電感鎮流器,熒光燈單燈功率因數不小于0.9。當采用合理的功率因數補償及諧波抑制措施后,可減少軟起動器、電子整流器、IT設備電源裝置等電子設備對低壓配電系統造成的諧波污染,提高電網質量,降低對上級電網的影響,并降低自身損耗。4)根據照明場所的功能要求確定照明功率照明密度值,且不高于建筑照明設計標準50034-2013所要求的目標值設計。5)采用高光效光源、高效燈具。一般工作場所采用細管徑直管熒光燈和緊湊型熒光燈。6)采用建筑設備監控管理系統對給排水系統、采暖通風系統等機電設備進行測量、監控、達到最優運行方式,取得節約電能的效果。7)選用綠色、環保且經國家認證的電氣產品。在滿足國家規范

53、及供電行業標準的前提下,選用高性能變壓器及相關配電設備,選用高品質電纜、電線降低自身損耗。8)計量與智能化:設置建筑物能耗監測系統。根據建筑的功能、歸屬等情況,按照公共建筑用能監測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規定的二級子項進行設計,對照明、空調末端、電梯、給水排水等系統的用電能耗進行分項、分區、分戶計量,計量裝置集中設置,并對給水和燃氣總耗量進行采集,數字水表精度等級應不低于2.5級,電子式電能計量裝置等級應不低于1.0級,數字燃氣表精度等級應不低于2.0級。用能監測系統的計量裝置采用相同的通信接口,優先選用RS-485標準串口通信接口。系統配置向本市建筑能耗監管信息系統的數據上傳功能模塊,該模塊基于IP協議承載的有線或無線方式,實現與本市建筑能耗監管信息系統的連接。本市建筑能耗監管信息系統提供的通信協議有TCP和WebService。7、動力節能設計:選擇較高效率的熱水鍋爐(效率)92),以減少供熱能耗。


注意事項

本文(綠色建筑節能施工方案(20頁).pdf)為本站會員(木**)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务川| 内江市| 葫芦岛市| 英吉沙县| 贡嘎县| 汝阳县| 通化市| 封丘县| 扎鲁特旗| 池州市| 北京市| 偏关县| 常熟市| 东乡县| 商水县| 衡东县| 龙里县| 万盛区| 平邑县| 乌什县| 桑日县| 湖南省| 东明县| 高雄县| 靖安县| 会泽县| 苍溪县| 贵港市| 东明县| 方山县| 昂仁县| 湛江市| 泗阳县| 盘锦市| 图木舒克市| 西藏| 石河子市| 富顺县| 尉氏县| 澜沧|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