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環境保護應急預案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限公司 目 錄一、環境保護應急處理組織二、應急處理器材的配備三、人員培訓四、通訊聯絡五、發生環境保護緊急事件注意事項六、環境應急預案可行性評審附件1 大氣污染事故的應急方案一、事故報告二、大氣污染的處理三、施工現場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四、吸入毒氣急救附件2 水污染的應急方案一、事故報告二、廢水處理技術三、施工過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附件3 噪聲污染的應急方案一、事故報告二、施工現場噪聲的控制措施附件4 固體廢物處理方案一、事故報告二、施工現場固體廢物控制措施 環境保護應急處理預案一、環境保護應急處理組織成立環境保護應急處理小組,成員包括:組長
2、: 副組長:成員: 其中項目經理負責現場指揮,項目總工向文錦、執行經理、分管副經理協助指揮,安全環保部、責任工長、設備物資部負責配合。財務部長負責落實應急處理資金及時到位。其他人員負責具體環境保護應急處理。 環境保護應急預案小組 (通 訊 錄)序號職務姓名聯系方式備注1組長2副組長3副組長4副組長5副組長6小組成員7891011二、應急處理器材的配備根據施工現場特點(常見環境影響因素有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固廢物等),項目部配備相應的基本應急器材,以確保施工現場應急處理工作的有效及時進行。1 防塵口罩 50個,2 分貝儀 1個,3 吸氣罩 1個,4 手電筒 若干,5 電工組合工具 1套,6
3、鐵鍬 10把,7 鐵絲300 公斤,8 擔架 1副 可用木板代替。注:工區每月定期對應急處理器材進行檢查,對應急處理器材及時更新補充,以確保使用。應急處理器材的檢查由設備物資部主任駱忠良負責。三、人員培訓項目部通過組織相關人員學習現場基本救護知識,掌握常用應急救護方法。必要時可請有關醫療機構、環保機構等其他機構專業人員給予現場指導。四、通訊聯絡周邊可利用的聯系電話 序號周 邊 資 源聯系電話聯系人用 途備 注1火警119火災報警救援2匪警110治安事件報警救援3氣象121氣象信息4查號臺114電話號碼查詢5急救中心120人員傷亡急救五、發生環境保護緊急事件注意事項1、遇到環境保護緊急意外傷害發
4、生時,不驚慌失措,保持鎮靜,并設法維持好現場的秩序,人員有組織有次序的疏散。2、在發生氣體中毒事件時立即將中毒人轉移至通風良好之處。3、暫不給傷病員喝任何飲料和進食。4、如發生意外,而現場無人時,向周圍大聲呼救,請求來人幫助或設法聯系有關部門,不單獨留下傷病員無人照管。5、遇到嚴重事故、災害或中毒時,除急救呼叫外,由救援組組長向上級單位、有關政府、衛生、防疫、公安等部門報告,報告時說明現場在什么地方、病傷員有多少、傷情如何、都做過什么處理等。6、根據傷情對病員邊分類邊搶救,處理的原則是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近后遠。7、對呼吸困難、窒息和心跳停止的傷病員,從速置頭于后仰位、托起下頜、使呼吸道暢通
5、,同時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復蘇操作,原地搶救。8、對病情穩定,估計轉運途中不會加重傷情的傷病員,迅速組織人力,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分別轉運到附近的醫療單位急救。9、現場搶救一切行動必須服從有關領導的統一指揮,不可各自為政。10、遇到對環境有污染的緊急事件,立即將其制止或將其處理為正常狀態。六、環境應急預案可行性評審發生環境應急事故后應及時對應急預案實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審,并及時修改完善。附件:附件1 大氣污染的應急方案附件2 水污染的應急方案附件3 噪聲污染的應急方案 附件4 固廢物污染的應急附件1 大氣污染事故的應急方案一、事故報告環境氣體污染時,人往往會出現以下癥狀:刺激眼睛,引起流淚,
6、咽喉不適、疼痛,濃度高時,可引起人的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等急癥。環境氣體污染事故發生后,首先要做的第一條就是打開門窗,保持空氣的流通,傷者或知情人立即向救援小組組長報告,報告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進行。救援小組孟永強、謝樂攀組織人員保護現場處理,如有中毒者同時聯系醫院搶救。對于重病人員由胡世文直接叫救護車進行救護。發生重大事故,由救援組組長在24 小時內向相關部門報告。二、大氣污染的處理1、除塵技術在氣體中除去或收集固態或液態粒子的設備稱為除塵裝置。主要種類有機械除塵裝置、洗滌式除塵裝置、過濾除塵裝置和電除塵裝置等。工地的燒煤茶爐、鍋爐、爐灶等選用裝有除塵裝置的設備,工地其他粉塵可用遮蓋、
7、灑水等措施防治。2、氣態污染物治理技術大氣中氣態污染物的治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吸收法:選用合適的吸收劑,可吸收空氣中的SO2、HS2、HF2、NOx 等。吸附法:讓氣體混合物與多孔性固體接觸,把混合物中的某個組分吸留在固體表面。催化法:利用催化劑把氣體中的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燃燒法:是通過熱氧化作用,將廢氣中的可燃有害部分,化為無害物質的方法。冷凝法:是使處于氣態的污染冷凝,從氣體分離出來的方法。該法特別適合處理有較高濃度的有機廢氣。如對瀝表氣體的冷凝,回收油品。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過程把廢氣中的氣態污染物轉化為少害甚至無害的物質。該法應用廣泛,成本低廉,但只適用于低濃度污染物
8、。三、施工現場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1、 施工現場垃圾渣土要及時清理出現場。高大結構物清理施工垃圾時,使用封閉式的容器或者采取其他措施處理高空廢棄物,嚴禁凌空隨意拋撒。2、 施工現場道路指定專人定期灑水清掃,形成制度,防止道路揚塵。對于細顆粒散體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白灰等)的運輸、儲存注意遮蓋、密封,防止和減少飛揚。車輛開出工地做到不帶泥砂,基本做到不灑土、不揚塵,減少對周圍環境污染。3、除安裝符合規定的裝置外,禁止在施工現場焚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樹葉、枯草、各種包裝物等廢棄物品,以及其它會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機動車安裝減少尾氣排放的裝置,確保符合國家標準。4、工地茶爐盡量
9、采用電熱水器。若只能使用燒煤茶爐和鍋爐時,則選用消煙除塵型茶爐和鍋爐,大灶應選用消煙節能爐灶。使煙塵降至允許排放范圍為止。5、在容許設置攪拌站的工地,將攪拌站封閉嚴密,并在進料倉上方安裝除裝置,采用可靠措施控制工地粉塵污染。6、拆除舊建筑物時,適當灑水,防止揚塵。四、吸入毒氣急救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氫等超過允許濃度時,均能使人吸入后中毒。如發現有人中毒昏迷后,救護者千萬不要冒然進入現場施救,否則會導致多人中毒的嚴重后果。遇有此種情況,救護者一定要保護清醒的頭腦,首先對中毒區進行通風,待有害氣體降到允許濃度時,方可進入現場搶救。救護者施救時切記,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將中毒者抬至空氣
10、新鮮的地點后,立即通知救護車送醫院救治。 醫院救治路徑圖 附件2 水污染的應急方案一、事故報告水被污染的現象:水體產生生難聞的氣味、惡臭,水體混濁,不清澈,不透明。人處于此種水體散發的氣味之中往往會出現以下癥狀:刺激眼睛,引起流淚,刺鼻,咽喉不適、疼痛,濃度高時,可引起人的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頭暈等急癥。環境水體污染事故被發現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截斷水體污染源,保持水體污染不再加重。知情人立即向應急處理小組組長報告,報告可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進行。應急處理小組范廉明、張玉民組織人員保護現場并作應急處理,使水體污染不再擴散。然后按應急預案,研究有關水污染的有關處理措施,不同污染不同
11、對待。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由應急處理組組長在24 小時內向相關部門報告。二、廢水處理技術廢水處理的目的是把廢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清理分離出來。廢水處理可分為化學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學方法和生物法四種。1、物理法:利用篩濾、沉淀、氣浮等方法。2、化學法: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分解污染物,或使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處理方法。4、物理化學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反滲透法,電滲析法。5、生物法: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將廢水中成溶解和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降解,并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水得到凈化。三、施工過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禁止將有毒有害廢棄物作土方回填。2、施工現場攪拌站廢水,必須經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
12、放,最好將沉淀水用于工地灑水降塵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3、現場存放油料,必須對庫房地面進行防滲處理。如采用防滲混凝土地面、鋪油氈等措施。使用時,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以免污染水體。4、施工現場100 人以上的臨時食堂,污水排放進可設置簡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5、工地臨時廁所采取防滲漏措施。中心城市施工現場的臨時廁所可采用水沖式廁所,并有防蠅、滅蛆措施,防止污染水體和環境。化學用品,外加劑等妥善保管,庫內存放,防止污染環境。附件3 噪聲污染的應急方案一、事故報告當環境中對人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不良影響的聲音稱為噪音,人長期處于噪聲環境中會產生如下不良反應:噪音使人耳聾、使人產
13、生頭痛、腦脹、昏暈、耳鳴、多夢、失眠、心悸、和全身乏力、影響人的心理狀態與情緒、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頭暈等急癥。噪音污染事件被發現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截斷噪音污染源,停止噪音污染。知情人立即向應急處理小組組長報告,報告可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進行。應急處理小組范廉明、張玉民組織人員保護現場并作應急處理。然后按應急預案,研究有關噪音污染的有關處理措施,不同污染不同對待。二、施工現場噪聲的控制措施控制技術可從聲源、傳播途徑、接收者防護等方面來考慮。1、聲源控制從聲源上降低噪聲,這是防止噪聲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代替高噪聲設備與加工工藝,如低噪聲振搗器、風機、電動空
14、壓機、電鋸等。在聲源處安裝消聲器消聲,即在通風機、壓縮機、燃氣機、內燃機及各類排氣放空裝置等進出風管的適當位置設置清聲器。2、傳播途徑的控制在傳播途徑上控制噪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中。 吸聲:利用吸聲材料(大多由多孔材料制成)或由吸聲結構形成的共振結構(金屬或木質薄板鉆孔制成的空腔體)吸收聲能,降低噪聲。 隔聲:應用隔聲結構,阻礙噪聲向空間傳播,將接收者與聲源分隔。隔聲結構包括隔聲室、隔聲罩、屏障、隔聲墻等。 消聲:利用消聲器阻止傳播。允許氣流通過的消聲降噪是防治空氣動力性噪聲的主要裝置。如對空氣壓縮機、內燃機產生的噪聲等。 減振降噪:對來自振動引起的噪聲,通過降低機械振動減小噪聲,如將阻尼材料涂
15、在振動源上,或改變振動源與其它剛性結構的連接方式等。3、接收者的防護讓處于噪聲環境下的人員使用耳塞、耳罩等防護用品,減少相關人員在噪聲環境的暴露時間,以減輕噪聲對人體的危害。4、嚴格控制人為噪聲進入施工現場不得高聲喊叫、無故甩打模板、亂吹哨,限制高音嗽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擾民。5、控制強噪聲作業的時間人口稠密區進行強噪聲作業時,須嚴格控制作業時間,一般晚10 點到次日早6 點之間停止強噪聲作業。確系特殊情況必須晝夜施工時,盡量采取降低噪聲措施,并會同建設單位找當地居委會、村委會或居民協調,出安民告示,求得群眾諒解。6、 施工現場噪聲的限值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 1252
16、390)的要求,對不同施工作業的噪聲限值見表。在工程施工中,要特別注意不得超過國家標準的限值,尤其是夜間禁止打樁作業。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 (dB)施工階段主要噪聲源噪聲限值晝間夜間土石方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7555打樁各種打樁機等85禁止施工結構攪拌機、振搗棒、電鋸等7055裝修吊車、升降機6555附件4 固體廢物處理方案一、事故報告當施工中產生建筑渣土、廢棄的散裝建筑材料、生活垃圾、包裝材料等垃圾時,如不妥善處理,將會對環境造成重大危害,如對土壤污染、對水域污染、對大氣污染,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固廢物產生被發現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讓固廢物擴散。知情人立即向應急處
17、理小組組長報告,報告可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進行。應急處理小組、蔣忠新組織人員保護現場并作應急處理。然后按應急預案,研究有關的有關固廢物處理措施,不同固廢物不同對待處理。二、施工現場固體廢物控制措施1、施工工地上常見的固體廢物施工渣土:包括磚瓦、樁機鉆碴、渣土、砼碎塊、廢鋼鐵、廢屑、廢飾材料等。廢棄的散裝材料包括散裝水泥、石灰等。生活垃圾:包括炊廚廢物、丟棄食品、廢紙、生活用具、玻璃、陶瓷碎片、廢電池、廢舊日用品、廢塑料制品、煤灰渣、廢交通工具等。設備、材料等的廢棄包裝材料。2、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危害固體廢物對環境危害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侵占土地:由于固休廢物的堆入,直接破壞土地和植
18、被。 污染土壤:固體廢物的堆積,有害成分易污染土壤,并在土壤中發生積累,給作物生長帶來危害;部分有害物質還能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喪失腐解能力。 污染水體:固體廢物遇水浸泡、溶解后,其有害成分隨地表徑流或土壤滲流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此外,固體廢物還會隨風飄遷進入水體造成污染。 污染大氣:以細顆粒狀存在的廢渣垃圾和施工材料在堆放和運輸過程中,會隨風擴散,使大氣中懸浮的灰塵廢棄物提高;此外,固體廢物在焚燒等處理過程中,可能產生有害氣體造成大氣污染。 影響環境衛生:固體廢物的大量堆放,會招至蚊蠅滋生,臭味四溢,嚴重影響工地以及周圍環境衛生,對施工人員和工地附近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3、固體廢物的處
19、理和處置固體廢物處理的基本思想是采取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的處理,對固體廢物產生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固體廢物的主要處理方法如下: 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是對固體廢物進行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施工渣土可視情況加以利用。廢鋼可按需用做金屬原材料。 對廢電池等廢棄物應分散回收,集中處理。 減量化處理:減量化是對已經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分選、破碎、壓實濃縮、脫水等減少其最終處置量,減低處理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減量化處理的過程中,也包括和其它處理技術相關的工藝方法,如焚燒、熱解、堆肥等。 焚燒技術:焚燒用于不適合再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處置的廢物,尤其是對于受到病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可以用焚燒進
20、行無害化處理。焚燒處理應使用符合環境要求的處理裝置,注意避免對大氣的二次污染。 穩定和固化技術:利用水泥、瀝青等膠結材料,將松散的廢物包裹起來,減少廢物的毒性和可適移性,使得污染減少。 填埋:填埋是固體廢物處理的最終技術,經過無害化、減量化處理的廢物殘渣集中到填埋處進行處置。填埋場應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盡量使需處置的廢物與周圍的生態環境隔離,并注意廢物的穩定性和長期安全性。(二),職業病危害的應急救援預案1、編制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安全生產法以及上級職業衛生主管部門的要求和本項目部實際情況,本著“反映迅速、處理得當、減少損失”的原則,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2
21、,編制總則(1)應急預案編制目的A、提高項目部保障生產安全和處置突發職業危害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職業危害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職工的生命健康安全;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發生,保護勞動者健康及相關權益;維護項目部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項目部全面、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B、為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完善項目部應急管理,迅速有效控制和處置可能發生的事故,保護項目部職工人身安全。C、一旦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后能及時有效地控制危險源,避免事故擴大,可能的情況下予以消除。D、抑制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擴大,盡可能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財產損失以及事故對環境的危害。E、做好現場事故
22、情況記錄,分析總結危害事故的起源,不斷完善應急救援控制系統,為本工程在以后的緊急事故發生和控制中提供經驗。(2)應急預案編制原則A、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職業安全衛生的方針,把職業病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關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預教、預測、預想、預報、預警、預防的遞進式事故隱患預防體系,改善安全狀況,預防安全事故。B、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高效協調和持續改進。C、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要切合實際,做到事故發生后物資用的上、人員拉得出,真正起到消除職業病危害,降低損失的目的。3、職業危害辨識與評價本項目部在施工生產工作中存在的職業危害主要有:粉塵、噪聲、高溫等。職業病
23、危害因素種類、分布、危害程度及衛生標準如下: (1)粉塵 A、產生的原因:粉塵主要是在生產、運輸、破碎過程中出現,固體物質的破碎或機械加工;如鉆孔、爆破和粉碎等。B、危害程度:粉塵進入人體后主要可引起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長期接觸高濃度粉塵可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如:塵肺、呼吸系統腫瘤、粉塵性炎癥等;對上呼吸道粘膜、皮膚等部位產生局部刺激可引起相應疾病。C、職業健康衛生標準含有10以上的游離二氧化硅的礦塵衛生標準2mg/m3含有10以下的游離二氧化硅的礦塵衛生標準10mg/m3D、主要涉及崗位:運輸崗位、掘進崗位、裝載崗位。(2)噪聲A、產生原因:主要來源于各設備在運轉過程中由
24、于振動、碰撞而產生的機械聲和由風管、氣管中介質的擴容、節流、排氣、漏氣而產生的氣體動力噪聲以及磁場交變運動產生的電磁性噪聲。主要有混凝土攪拌機、發電機、空壓機、給水泵等。B、危害程度:給人帶來煩惱,影響人們工作、學習、休息。長期接觸強噪聲會引起聽力下降、神經性衰弱綜合癥等病癥。C、衛生限值 職業接觸8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5dB(A);職業接觸4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8dB(A);職業接觸2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1dB(A);職業接觸1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4dB(A);職業接觸0.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7dB(A);職業接觸0.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
25、允許標準100dB(A);職業接觸0.1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103dB(A);最高不能超過115 dB(A)。D、主要涉及崗位:混凝土攪拌、機械設備等崗位。(3)高溫A、產生原因: 施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的部位有:焊接、暑期施工現場等。B、危害程度:體溫調節產生障礙、水鹽代謝失調、循環系統負荷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增多、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腎臟負擔加重。當作業場所氣溫超過34時,即可能有中暑病例發生。中暑是高溫環境下發生的急性疾病,按其發病機理可分為:熱射病、日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C、衛生標準表1 工作地點的夏季空氣溫度規定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工作地與室外溫差()22及22以下不
26、得超過102328 相應不得超過92932 相應不得超過 333及33以上相應不得超過2 表2 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分鐘)工作地點溫度/輕度勞動中等勞動重度勞動30328070603234706050343660504036385040303840403020404230201042442010104、事故分級按一次職業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的嚴重程度,職業病危害事故分為三類:A、一般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下的;B、重大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以下的,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下的;C、特大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發生職業性炭
27、疽5人以上的。5、醫療設施及外部醫療機構本項目地處城市中心,附近500米內有多家醫院。本項目部設置藥品室,配有常規非處方藥和外傷藥品等。6、應急救援體系及職責(1)、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機構A、本項目部設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其組成如下:B、本項目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于安全質量環保部 (2)、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職責 A、認真貫徹執行預防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的各項安全生產法規和制度、標準。B、負責設置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織,并按要求配備充實專(兼)職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素質。C、深入現場了解掌握職業病危害發展狀況,組織學習職業衛生
28、安全技術,推廣職業衛生先進的安全技術和管理方法,制定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置預案。D、定期召開職業衛生安全專題會議,及時研究和解決出現的突出問題。E、依照規定組織項目部職業安全健康評估、評價工作。F、結合項目部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如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通報信息、布置、檢查、落實各項救援預防措施;確保各項應急救援措施落實到位;G、職業病事故發生后,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相關情況,并按照當地政府的統一部署,抓好搶險救災和事故原因的調查取證工作,力爭最大限度減少危害造成的損失,確保我公司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H、各救援預備隊伍,要組織落實人員、物資到位;I、執行救
29、援任務時,確保救援人員和物資在規定時間內結集完畢,迅速投入到救援中去;J、救援過程中,各救援隊伍要聽從命令、服從指揮,注意保護好現場、注意自身安全。K、事故調查結果出來以后,責成職業病危害管理領導小組對事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改正措施,認真填寫事故報表、事故調查等有關處理報告,并上報有關部門。(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分設以下幾小組:A、現場指揮組:B、信息聯絡組:C、醫療救護組:D、事故調查組:由安全部負責日常性事務工作。E、應急后勤保障組:由設備物資部負責日常性事務工作,并負責在項目部成立應急救援小組。根據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命令,投入搶險。(4)、有關部門在應急救援中的職責與分工 A、應
30、急救援領導小組:是應急救援的最高指揮機構,負責應急救援工作中的人力、物力和經費等資源,由安全部負責日常性事務工作。B、現場指揮組:負責事故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指揮,對搶救方案和搶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蔓延措施的決策。負責事故現場傷員、設備的緊急搶救,將事故現場人員和設備及時疏散到安全地點,保護事故現場,嚴禁搶救過程中的違章指揮和冒險作業,避免事故擴大和搶救中的傷亡及損失。 C、信息聯絡組:負責對內、對外事故快報的信息聯絡。發生事故后及時通知項目經理部領導、各相關部門、地方有關部門(公安、交警、安監局、消防)業主、監理單位和上級主管單位,保險公司等。 D、事故調查處理組:負責調查事故經過
31、,做好調查記錄,繪制現場圖,拍攝現場照片或錄像,收集現場資料,分析事故原因,為事故處理提供原始依據,為保險索賠提供相關憑證。E、應急救援后保障組:負責應急救援所需生活用品和物質供應,保障急救傷員的車輛,包含聯系醫療救護車。F、安全部:負責事故現場的保護,拍攝現場照片,繪制事故現場圖,收集事故現場資料,調查事故經過,做好調查筆錄,分析事故原因,為事故處理提供原始依據,為保險索賠提供相關證據,按事故報告的有關規定,負責監理、業主、當地有關部門和屬上級有關部門的快報工作。G、工程技術部:負責制定有關職業病防治技術措施,擬訂應急救援方案,防止事故擴大的技術措施。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時組織搶險人員、調配
32、設備,人員疏散引導和對受傷人員進行搶救,并負責落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安排的其它工作。 H、綜合辦公室:負責安撫傷員家屬、各種費用的賠付和善后處理工作;保證急救傷員的運輸車輛和急救組人員的交通。負責現場警戒、維護現場秩序,嚴禁閑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協助地方有關部門對防火防爆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I、勞財部:負責保險理賠,保證應急處理的急需資金,特殊情況下可先支付現金后補辦手續。J、發生事故單位:及時向項目經理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和安全部報告,無條件地服從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和安排,提供所需的人員、設備和急救物品,積極參加事故救援搶救,最大限度的減少事故中和財產損失。7、應急預案實施程序(1)、速
33、報時限要求項目部所屬施工和居住區域內發生特大型、大型事故后,由項目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在2小時內速報上級單位、監理、業主及地方政府縣級或州級安監部門。發生中、小型事故后,由項目部地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副組長在0小時內速報地方政府縣級或州級安監部門。(2)、速報內容事故速報內容主要包括事故出現的地點和時間、事故類型、規模、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對已發生的事故,速報內容還要包括傷亡和失蹤的人數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根據應急預案的要求,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配備緊急情況發生時所需應急、物資、機械設備及設施,重點險工險段的備用搶險物資應運抵現場,以應急需。(3) 、應急預案響應流程(應
34、急預案流程圖附后)災害發生現場報告應急救援總指揮呼叫安全部、辦公室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安全部搶險行動組通訊聯絡組安全救護組救護車輛組現場保護及調查研究進行搶險向120救援現場傷員救護現場待命隨時運送傷員4、響應步驟 A、 發現緊急事故后,由現場值班人員、巡查人員或路過人員及時向安全部孟永強和辦公室駱東報告事故發生的地點及基本情況;B、接報后,由孟永強通知應急救援車輛立即送安全總監唐朝陽、安全部孟永強趕到現場,組織現場保護和調查研究工作;C、確定常險情存在后,由孟永強分別向總指揮曾永紅和副指揮向文錦報告,由駱忠良立即按照分工安排通知相關的部門和搶險人員做好搶險準備。D、總指揮曾鵬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后,
35、宣布啟動應急預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防止災害進一步惡化。E、現場指揮組組織各施工區轉移危險區域內的設備、人員至安全地點。 F、醫療救護組安排醫務人員和救援車輛趕到事發現場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搶救,并根據傷情立即將重傷員送往醫院進行治療。G、信息聯絡組安排該組成員了解災害情況,及時向項目部以及監理、設計、業主和當地政府發布事故情況說明,以此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恐慌。H、事故調查組在事故有效控制之后,由組長組織安全、技術、施工、質量、設備物資等相關部門進行事故的調查,并形成相應的調查報告。I、后勤保障組組織綜合辦公室、設備物資部等相關人員定安排人員提供應急物資供應;做好搶險現場照明工作;安排搶險車輛及
36、設備到達搶險現場投入工作;8、各類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粉塵所致矽肺事故應急救援預案A、作業現場呼吸性粉塵濃度超過接觸濃度管理限制10倍以上,立即停止作業并向施工片區負責人匯報,負責人及時通知有關領導進行分析并處理。B、按照職業健康查體周期,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查體,發現疑似塵肺病人,應及時進行復查確診并調離粉塵崗位。確診后應及時上報并進行治療。(2)、有毒有害氣體中毒應急救援預案A、預警信息的發布與報告:人工系統監測人員負責測定施工片區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一旦發現超過規程規定,立即報告,并通知作業區所有人員撤離工作地點。B、信息報告程序:發生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時,距離災區最近的人員
37、必須立即向施工片區負責人匯報;施工片區負責人負責記錄中毒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人數等詳細情況,并立即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相關人員匯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根據應急預案迅速作出處理,并在規定的時限內向公司、監理、業主及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匯報。C、應急處置(A)施工片區負責人當接到中毒事故的報告后,應立即責令撤出災區所有人員,并立即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根據災情程度,確定響應等級并啟動相應預案,并立即向上級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匯報,分析災情,派遣救援隊員進入災區探查和實施救援。(B)發生中毒事故時的緊急措施:a)若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時,應先救人,后救災。立即將中毒者移至新
38、鮮空氣處或地面。在搬運途中,如仍受有害氣體威脅,急救者一定要戴好自救器,對被救人員也要戴好自救器。將中毒者口中一切妨礙呼吸的東西如假牙、粘液、泥土除去,將領口及腰帶松開,并使患者保暖。b)等撤至安全地點以后,立即電話報告應急領導小組災區情況。包括災區人數、中毒人員、災區情況,撤出人數等。c)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還沒有停止呼吸或呼吸雖已停止但心臟還有跳動,要立即給中毒者聞氨水解毒,并解開衣服, 搓摩他的皮膚,使他溫暖以后,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如果心臟也停止了,就要迅速進行體外心臟按摩,同時進行人工呼吸。d)如果是二氧化碳窒息,情況也不太嚴重,只要把他抬到新鮮風流中稍作體息后,就會蘇醒。假如室
39、息時間較長,就要進行人工呼吸。在進行人工呼吸前,先要搓擦他的皮膚。e)在救護中,急救人員一定要沉著,動作要迅速。在進行急救的同時,可請求市急救中心派醫生來救治。f)對于接觸二氧化碳造成窒息的昏迷患者注射呼吸興奮劑,給予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CO2結合力下降者,靜脈滴注碳酸氫鈉或乳酸鈉;四肢痙攣者,可給較大劑量的鎮靜劑;有肺水腫、腦水腫者,可進行相應的對癥處理。g)對一氧化碳輕癥急性中毒者,立即轉移至新鮮空氣中,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吸入新鮮空氣,可很快恢復;對中度和重度中毒者,除上述處理外,呼吸停止者,應進行人工呼吸和加壓給氧,注射呼吸興奮劑;昏迷不醒者,可給以普魯卡因靜脈點滴,改善腦部血液循環,
40、并積極采取措施防止腦水腫。要注意預防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3)高溫中暑應急救援預案A、輕癥中暑的患者,讓其迅速離開高溫或日照作業環境,到通風良好或陰涼處,適當吹風并給以清涼飲料,稍休息可恢復正常;頭痛、頭暈、惡心等癥狀明顯者可給以消暑藥物,可很快恢復正常。B、重癥中暑者,應送醫院搶救治療,根據病情分別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為主;昏迷者應積極處理昏迷,并要注意預防休克和腦水腫的發生。(4)噪聲應急救援預案A、如果設備發生故障,出現異常噪音或噪音指標超過國家最高標準時,要立即停止設備運行,開啟備用設備并通知相關負責人。B、定期體檢發現職工聽力嚴重下降或出現嚴重煩躁情緒,應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9、應急結
41、束根據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進展和危害因素的消除,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適時提出預案實施終止的建議。終止的條件為:(1)、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消除,事故得到完全控制。(2)、中毒人數不再增加,恢復正常生產。(3)、其他由于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等引起的職業衛生突發事件己得到有效控制,不再對職工健康造成損害,礦區秩序恢復正常。10、應急救援設備(1)干粉滅火器:4公斤 20具 8公斤 6具;(2)防毒面具5套,醫用氧氣瓶5個,氧氣包10個;(3)擔架一副;(4)防護服2套;(5)應急車輛2輛,(24小時值班);(6)手持式對講機10部;11、 應急要求(1) 各救援預備隊伍,要做到領導
42、重視,組織落實,人員、物資到位; (2) 執行救援任務時,確保救援人員和物資在規定時間內結集完畢,迅速投入到救援當中去; (3) 救援過程中,各救援隊伍要聽從命令、服從指揮,注意保護好現場、注意自身安全。12、事故預防(1)、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我項目部成立職業健康管理領導小組,逐步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各項管理制度、責任制和各項操作規程,用制度來規范作業人員的不作為行為,從源頭上抓好職業病防治工作。(2)、把職業病防治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按照規定要求提取職業病防治管理經費,以確保在職業病管理和職業病危害突發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使用。(3)、對職工進行經常性職業病防治安全教育,使每個職工都熟知本崗位的職業病危害,以及防治職業病危害的防治措施和辦法,把損失和危害降到最低。(4)、搞好職業病危害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A、我項目部每月組織一次檢查職業衛生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B、班組每班進行安全檢查,對不安全因素及時處理,對發現重大不安全因素立即上報。(5)、項目部在進行重大事故救援演練時,同時將職業病防治演練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演練,通過演練做到杜絕違章作業,讓職工學會自救、互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