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1、防周邊建(構)筑物及房屋開裂事故應急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目 錄一、編制目的1二、編制原則1三、編制依據1四、適用范圍2五、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情況25.1西北旺站25.2永豐南站西北旺站區間35.3西北旺站西馬區間風井(不含)3六、工程概況4七、組織機構和職責57.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57.2防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事故的應急措施67.3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工作職責7組長職責7副組長職責7應急救援各小組的工作職責8八、應急分析98.1應急處置基本原則98.2建(構)筑物裂縫產生原因分析108.3預防措施10建筑物裂縫監測10建筑物傾斜監測11監控量測數據分析與應用12搶險措施1
2、3應急物資準備148.4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事故預防管理措施168.5防建筑物及房屋開裂施工措施17九、危險源監控17十、應急響應1910.1應急響應分級1910.2 響應流程2310.3應急疏散內容2410.3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措施25人員緊急疏散撤離25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圍護結構位移過大26圍護結構缺陷,導致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開挖階段滲漏水甚至涌土、噴砂2610.4緊急通訊聯絡2710.5事故報告程序2810.6消警程序2810.7事故報告內容2810.8資料整理28十、應急組織演練29十一、附表29防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事故應急預案一、編制目的為了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在車
3、站基坑及隧道施工過程中,減少對周圍建筑物或房屋造成的變形影響,使周圍建筑物及房屋避免出現因工程施工造成地面沉降過大而導致其開裂事故發生,以及周圍建筑物或房屋因工程影響出現開裂后的應急搶險措施,特制定本預案。二、編制原則1、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2、堅持確保人員安全優先,減少財產損失優先的原則。3、堅持群防群控,專門機關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4、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的應急處置原則。三、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2、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3、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
4、0-2002)5、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09-2001)6、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7、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01)8、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111-2006)9、人民防空工程設計規范(GB50225-2005)10、北京市標準地鐵工程監控量測技術規程11、軌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程(DB11/581-2008)。四、適用范圍適用本項目所有從事現場施工的員工,在施工現場周邊建(構)及房屋發生開裂坍塌事故時,承擔保護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傷害緊急救護的責任和義務。本項目主要為標段所屬施工區域。五、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情
5、況5.1西北旺站(1)工程地質本工程場地勘探范圍內的土層劃分為人工堆積層、第四紀全新世沖洪積層、第四紀晚更新世沖洪積層三大層。有關各土層的分布及各層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詳見“2.3.1-1 巖土物理力學性質統計表”。(2)水文地質根據勘察資料,擬建場地勘察 度范圍內觀測到地下水主要為松散沉積物孔隙水,地下水的賦存介質主要為砂土和粉土,類型為潛水(二)、層間潛水(三),詳細情況如下:潛水(二):水位埋 約7.0m左右,水位標高為37.442.5m,主要含水層為粉土層、粉砂3層。層間水(三):水位埋 約15.0m左右,水位標高為28.1032.54m,主要含水層為粗砂3層。本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有微
6、腐蝕性;對鋼結構有微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環境中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有微腐蝕性。5.2永豐南站西北旺站區間(1)工程地質根據鉆探資料及室內土工試驗結果,按地層沉積年代、成因類型,將本工程場地勘探范圍內的土層劃分為人工堆積層、新近沉積層、第四紀全新世沖洪積層、第四紀晚更新世沖洪積層四大類。本段沿線按地層巖性及其物理力學性質進一步分為14個大層。(2)水文地質本次初步勘察孔最大 度60m,在勘察 度范圍內,實際測量到三層地下水,地下水類型分別為上層滯水(一)、潛水(二)和承壓水(三),各層地下水詳細情況如下:上層滯水(一):水位埋 5.86.8m,水位標高38.6440.75m,無明顯含水層。潛水
7、(二):水位埋 11.312.9m,水位標高32.3035.30m,主要含水層有粉土層、粉質粘土1 層。承壓水(三):水位埋 17.622.8m,水位標高23.9527.85m,主要含水層有粉土2層、粗砂3層。5.3西北旺站西馬區間風井(不含)線路位于北京城區西部平原地區,線路橫穿永定河沖洪積扇的中上部,為沖洪積平原地貌。大部分線路位于古清河故道、古金溝河故道、古漯水河道及無定河故道上。該段沿線表層普遍分布有新近沉積土層,其下部的第四紀沉積層以粘性土和粉土為主,局部夾砂土層。人工堆積的填土一般厚度約0.93.0m,結構較松散,含有物較復雜,物理力學性質較差;人工堆積層以下為新近沉積的粘性土和粉
8、土層、局部為砂層,密實程度不高,物理力學性質不好;再往下為第四紀沉積的粘性土、粉土、砂土互層,土質均勻,物理力學性質相對較好。在關帝廟附近基巖埋 較淺,以石英砂巖為主,棕紅色肉紅色,強風化、中等風化,為硬巖、完整、結構面間距0.1m、巨塊狀整體結構。(2)水文地質根據提供勘察資料,擬建場地勘察 度范圍內觀測到地下水主要為松散沉積孔隙水,地下水的賦存介質主要為砂土和粉土,類型為上層滯水(一)、潛水(二)及層間潛水(三)。詳細情況如下:上層滯水(一):水位埋 6.1013.2m,水位標高37.442.55m,主要含水層有粉細砂3層。潛水(二):水位埋 6.0m,水位標高37.442.50m,主要含
9、水層有卵石層、粉土2層及細中砂3層。層間潛水(三):水位埋 32.10m,水位標高18.50m,主要含水層為卵石層。六、工程概況北京地鐵16號線工程土建施工06合同段包括一站二區間,西北旺站、永豐南站西北旺站區間(以下簡稱永西區間)、西北旺站西馬區間風井(不含)(以下簡稱西西區間),即右K11+181.300至右K14+314.600。其中,西北旺站為地下島式車站,雙層三跨框架結構,車站起訖里程為右K13+056.798右K13+292.800,總長236.6m,標準段寬21.1m;車站頂板覆土范圍3.75.4m,中心里程處頂板覆土厚度為4.0m,底板埋 18.65m;車站共設置4個出入口通道
10、及2個風亭。車站主體采用明挖法施工,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安全防護是本工程的重點卡控部位。永豐南站西北旺站區間起訖里程為右K11+181.300右K13+046.798,區間總長為1865.5m,本段區間采用盾構法施工。區間設有附屬結構三處:包括聯絡通道兩處(分別位于里程右K11+700.000和右K12+750.000),中間風道兼泵房一處(里程為右K12+278.403)。均采用暗挖法施工。西北旺站西馬區間風井(不含)起訖里程為右K13+292.800右K14+314.6,長約1021.8m(雙線延米),本段區間采用盾構法施工。區間在里程右K13+870設置聯絡通道一處,采用暗挖法施工。七
11、、組織機構和職責7.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領導小組組長:馬文科領導小組副組長:仇志龍、王濤、解清超、李雙全搶險救援組:廖大才、井紅光、周成全、吳斌、溫文兵、柳林、張廣井、崔永亮安全保衛組:喬磊、閆浩工程技術組:吳斌、黃水靈物資保障組:陳安民、王文玄醫療救護組:任國榮、王蓓、楊振川成立應急救援專業領導小組,由組長統一負責指揮現場施工應急救援,由項目專職電工負責指導臨電專業救援。7.2防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事故的應急措施1、當險情發生時,第一發現人要及時通知應急救援組成員,并組織現有力量進行搶救。應急救援組組長及時趕赴現場指揮并與上級聯系組織搶險,并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撥打緊急電話。2救援組及時
12、接通應急照明燈具,保證夜間搶險工作能順利進行,現場指揮要掌握災情狀況,以便于正確指揮。3、安全員立即承擔疏散引導的責任,要首先對人員進行疏散,把需要疏散的人員立即疏散到事故現場以外的安全地帶,要做到不丟下一人,確保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另外,還要組織對財物損失在最低限度。4、應急救援組人員在接到報警命令之后,必須立即趕赴到事故現場,首先對事故現場被掩埋覆蓋人員進行救援。5、醫療救援小組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對處于危險中的人員進行救護,在必要時撥打120急救中心,使傷員得到及時救護。7.3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工作職責7.3.1組長職責(1)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制定本項目的防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事
13、故應急救援預案。(2)組織并督促項目部人員做好在日常生產活動中的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隱患排查工作。(3)組織應急救援小組進行應急演練,并做好應急救援培訓的監督工作。(4)對應急救援所需資金、物資進行審核,并保證應急救援所需的資金、物資準備充足。(5)收到事故報告后,宣布啟動應急預案。(6)在預案啟動后,立即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制定并下達救援行動方案,組織并領導應急救援各小組實施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7)在事故救援結束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事故的調查、處理與總結。7.3.2副組長職責(1)編制本項目的防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應急救援預案。(2)審批應急救援所需的采購計劃,
14、組織相關部門購買并應滿足使用;組織定期檢查救援設施的運行情況及維修、保養記錄,保證設備的完好,并且在事故發生時調用項目部一切物資和設備。(3)協助組長組織項目部人員進行應急救援演練。(4)負責對全體項目部管理人員及各工隊工人進行預防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及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相關知識的培訓工作。(5)在事故發生時負責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報告事故情況。(6)在應急救援過程中配合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做好相關協調工作,領導并監督各救援分組救援工作的順利實施。(7)在事故救援結束后,參與進行事故的調查、處理與總結。7.3.3應急救援各小組的工作職責(1)搶險救援組:服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領導,負
15、責實施領導小組下達的救援行動方案,及時對產生事故的危險源進行處理或控制,并且對傷亡或被困人員進行營救,協調有關部門的搶險行動,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搶險進展情況。(2)安全保衛組:服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領導,在事故發生后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阻止非搶險救援人員進入現場,負責現場車輛疏通,維護治安秩序,負責保護搶險人員的人身安全。(3)物資保障組:服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領導。負責應急救援物資、設備的采購工作,并做好對應急救援物資設備進行日常檢查、維修及保養。在事故發生后負責提供物資設備,確保搶險物資充足。負責解決全體參加搶險救援工作人員的食宿問題。(4)醫療救護組:服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
16、組長領導,負責對遇險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并將遇險傷員護送到醫院進行治療。(5)工程技術組:服從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領導,在事故發生后,立即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協助領導小組成員編制救援行動方案。八、應急分析8.1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事故對人員的人身安全及機械、財產、交通安全均可能造成極大損害,因此該事故應急處置應當把保障周邊居民及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2)預防為主、防消結合、依法規范建立健全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塌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完善各項工作機制,運用信息化手段,使
17、“測、報、防、抗、救、援”六個環節緊密銜接,形成整體合力,提高對突發坍塌事故綜合預測分析和應急處置能力。(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科學管理在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統一組織協調下,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實行行政領導責任制。充分發揮地方專業救援隊伍的作用,努力提高內部救援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救援裝備,切實增強應急救援能力,確保應急救援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4)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建立內部現場救援隊伍與地方專業救援力量聯動協調制度,充分發揮項目區域合作優勢,是確保周邊建(構)及房屋開裂坍
18、塌事故中受害人員生命安全的根本保障。8.2建(構)筑物裂縫產生原因分析本標段土層主要以粉質土層為主,開挖過程中容易引起局部塌方,全線兩側鄰近居民建筑物較多,且西北旺明挖車站距離中海楓漣山莊小區、百旺茉莉園小區距離只有21米,區間盾構下穿永豐路等多處交通要道,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局部鄰近高層建筑物或下穿管線及一些構筑物基礎時會引起其沉降,進而產生裂縫,影響其使用壽命。8.3預防措施針對由建(構)筑物沉降產生的裂縫,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建(構)筑物沉降及原有裂縫監控量測,通過對建(構)筑物監測數據的分析,采取相應措施(如加強超前、初期支護或加強背后注漿等),使其危害影響降低到最低。8.3.1建筑物裂縫監測
19、(1)測點埋設如圖用兩塊白鐵皮,一片取150mm150mm的正方形,固定在裂縫的一側,并使其一邊和裂縫的邊緣對齊。另一片為50mm200mm,固定在裂縫的另一側,并使其中一部分緊貼相鄰的正方形白鐵皮。當兩塊白鐵皮固定好以后,在其表面均涂上紅色油漆。(2)監測方法1)首先了解建筑物的設計、施工、使用情況及沉降觀測資料,以及工程施工對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響;記錄建筑物已有裂縫的分布位置和數量,測定其走向、長度、寬度及 度;分析裂縫的形成原因,判別建筑物的發展趨勢,選擇主要裂縫作為觀測對象。2)當裂縫繼續發展,兩白鐵片將逐漸拉開,露出正方形白鐵片上原被覆蓋沒有涂油漆的部分,其寬度即為裂縫加大的寬度,可
20、用尺子量出。3)定時進行觀測,觀測頻率按兩次觀測間裂縫發展不宜大于0.10.5mm及裂縫所處位置而定。8.3.2建筑物傾斜監測當在建筑物出現不均勻沉降時,才有必要進行建筑物的傾斜測量。建筑物傾斜監測,用差異沉降法推算建筑物傾斜的方法既能達到反映建筑物的傾斜變化情況又切實可行。方法如圖 = h/ L 推算的傾斜度h相對沉降差 L兩監測點水平距離 AB為變形前兩監測點的相對位置,當建筑物發生傾斜時,B點將變化到B點位置,由此即可按上式推算建筑物傾斜度和判斷傾斜方向。相對沉降差h與沉降監測結果相結合。監測點間的水平距離L用經鑒定的鋼卷尺丈量兩次。量距相對中誤差不大于1/2000。8.3.3監控量測數
21、據分析與應用現場量測數據處理,即及時繪制位移時間曲線(或散點圖),一般選用這兩種方法中的任意一種。位移(u)時間(t)關系曲線的時間橫坐標下,應注明施工工序和開挖工作面距離量測斷面的距離。將現場量測數據繪制成ut時態曲線(或散點圖)和空間關系曲線。(1)當位移時間關系趨于平緩時,進行數據處理和回歸分析,以推算最終位移和掌握位移變化規律;(2)當位移時間關系曲線出現反彎點時,則表明地層和支護已呈不穩定狀態,此時應密切監視地層動態,并加強支護,必要時應立即暫停開挖,采取停工加固并進行支護處理。 (3)根據位移時間曲線的形態來判斷地層穩定性的標準巖體變形曲線分三個區段,圍巖巖體蠕變曲線見圖:1)基本
22、穩定區段:主要標志是變形速率不斷下降,即du2/dt20,為一次蠕變區,表示地層趨于穩定,其支護結構是安全的;2)過渡區段:變形速率較長時間保持不變,即du2/dt2=0,為二次蠕變區,應發出警告,及時調整施工程序,加強支護系統的剛度和強度;3)破壞區段:變形速率逐漸增加,即du2/dt20,為三次蠕變區,曲線出現反彎點,表示地層已達到危險狀態,必須立即停工加固。地層穩定性判別標準比較復雜,在評定地層穩定程度時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采用上述三種標準綜合分析反饋于設計及施工應用。8.3.4搶險措施(1)在施工過程中充分考慮地面沉降問題,以減少施工中地面沉降變化過大。(2)施工監測反饋信息指導施工:
23、在開挖中依據監測數據分析結果,采取各種措施控制地層變形量,如果發現周邊建筑有較大的沉降或傾斜趨向,立即采用注漿加固保護措施。并在開挖中改變開挖順序,放慢開挖速度,加強支撐等措施,加大觀測頻率直至建筑物變形得到控制。(3)制定應急措施:當周邊建筑物沉降或變形趨勢劇烈,接近或超過控制標準時,立即采用應急措施,對人員進行疏散,掌子面停止開挖,加強監測及洞內支撐,將情況向有關部門匯報,召集有關專家和專業單位進行研究處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處理,直至沉降或變形得到糾正。8.3.5應急物資準備明挖工程、暗挖工程應急物資準備以滿足沉降變形險情的緊急處置為原則,以做到在第一時間內有效處理險情為目的。應急物資準
本文(防周邊建(構)筑物及房屋開裂事故應急預案(32頁).docx)為本站會員(木**)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