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眉山市丹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2021-2025年)(64頁).doc

  • 資源ID:419734       資源大小:262.50KB        全文頁數:6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眉山市丹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2021-2025年)(64頁).doc

1、眉山市丹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二O一O年十月目 錄第一章 前言1第一節 規劃目的1第二節 規劃任務1第三節 規劃依據1第四節 規劃范圍3第五節 規劃期限3第二章 規劃背景4第一節 丹棱縣概況4第二節 土地利用的有利及不利條件5第三節 土地資源利用的現狀和特點6第四節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8第五節 土地利用未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8第六節 社會經濟發展趨勢10第三章 規劃目標10第一節 規劃的指導思想10第二節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則11第三節 規劃目標12第四章 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調整16第一節 土地利用結構調整16第二節 土地利用布局調整19第五章 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23第

2、一節 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狀況23第二節 控制耕地減少和加大補充耕地力度的措施24第三節 基本農田數量保護、質量建設和保護的措施24第六章 建設用地調控24第一節 城鎮村發展目標、用地規模、空間布局安排24第二節 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調控24第三節 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及管制措施24第四節 重點建設項目用地規模、布局及用地時序24第五節 災后重建情況24第七章 土地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24第一節 各類基礎性生態用地的規模和布局24第二節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用地安排24第三節 保護和改善土地生態環境的其他措施24第八章 土地綜合整治24第一節 土地綜合整治、保護、開發項目規模與布局安排24第二節 相關重

3、點項目實施計劃24第三節 項目資金落實、技術保障及管理措施24第九章 土地用途分區管制24第一節 基本農田保護區24第二節 一般農地區24第三節 林業用地區24第四節 城鎮村建設用地區24第五節 獨立工礦用地區24第六節 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24第十章 鄉鎮土地利用24第一節 鄉鎮土地利用控制指標24第二節 鄉鎮土地利用管制要求24第三節 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重點24第十一章 近期規劃24第一節 上級下達指標24第二節 近期規劃目標24第三節 近期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安排24第四節 土地整治、復墾、開發近期任務24第十二章 規劃實施措施24第一節 行政措施24第二節 經濟措施24第三節 法律措施24第四

4、節 技術措施24附表24第一章 前言第一節 規劃目的本輪規劃的目的是在土地利用結構的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對丹棱縣土地資源的需求、土地資源的供給狀況、土地的人口承載潛力和土地利用戰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規劃年需實現的土地利用目標。總體目的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保持全縣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明顯改善,土地產出率和綜合利用效益有比較明顯的提高,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土地保障。第二節 規劃任務1、根據丹棱縣社會經濟條件和眉山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以下簡稱“上級規劃”)的要求,綜合研究、確定規劃期間土地利用

5、的方針、目標和調控措施,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丹棱縣土地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落實上級規劃任務,協調上下級規劃在土地利用政策、各業用地上的矛盾;調整耕地和基本農田、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規定土地用途區,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對建設用地規模進行總量控制,統籌安排城鎮村建設用地,保障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用地及其他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用地,確定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的規模和范圍;分解下達鄉鎮土地利用調控指標,控制和引導城鄉土地利用。第三節 規劃依據(一)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3、基本農田保護條例;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

6、法。(二)國家政策1、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2、國土資源部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的通知;3、國土資源部關于開展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試點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2189號)及有關要求;4、國土資源部關于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和修編前期調研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133號);5、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于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532號);6、國土資源部關于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對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5182號);7、國土資源部辦

7、公廳關于印發市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指導意見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0951號)。(三)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審查辦法;2、市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指導意見;3、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4、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試行);5、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試行);6、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試行);7、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試行)。(四)相關規劃1、四川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2、眉山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3、眉山市城鎮體系規劃(20042006年);4、丹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

8、五”計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5、丹棱縣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6、丹棱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第四節 規劃范圍丹棱縣行政范圍內的所有土地,面積450.5平方公里,包括5個鎮(丹棱鎮、雙橋鎮、仁美鎮、楊場鎮、張場鎮)和2個鄉(石橋鄉和順龍鄉)。 第五節 規劃期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并與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本規劃期限為:規劃基期:2005年;規劃期:20062020年,其中近期規劃20062010年,遠期規劃20112020年。第二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丹棱縣概況(一)自然條件丹棱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岷江以西,青衣江以東,總崗山脈南麓,

9、眉山市中部偏西,東與東坡區比鄰,東南與夾江縣接壤,西南和洪雅縣相連,西北與名山縣相連,北與蒲江縣連接。所以丹棱縣地處成都、樂山、雅安的結合部,在成樂經濟帶的邊緣,是眉山十字型主骨架的重要節點,是宜賓、樂山通往雅安的必經之路。地跨東經1031410335,北緯29523008之間,縣域東西寬61公里,南北長33公里,幅員面積450.5平方公里。縣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向東逐漸低平,全縣山區、丘陵和平壩的比例為2:7:1。全縣無大河過境,但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33毫米,氣候屬于亞熱帶氣候,四季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干春旱、夏洪秋雨、陰天偏多,日照偏少。(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到2005

10、年,轄7個鄉鎮, 71個村,491個村民小組,5個城區委員會。2005年末,全縣共有人口1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萬人。2005年,全縣GDP達10.5億,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億,第二產業增加值4.0億,第三產業增加值2.8億。堅持工業強縣戰略,經過多年努力,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全縣三次產業比值調整為34.9:37.9:27.2,由“一、二、三”的產業格局變為“二、一、三”,齒輪機械、芒硝化工、陶瓷建材已成為全縣三大支柱產業。第二節 土地利用的有利及不利條件(一)有利條件1、丹棱縣的屬亞熱帶氣候,四季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6.5,無霜期314天,為農業生產創造了有

11、利條件。2、區位條件較好,與成都市浦江縣接壤,處于一小時成都經濟圈范圍內,與眉山市中心城區東坡區僅半小時里程。3、丹棱縣礦產資源豐富,鈣芒硝探明儲量達到250億噸,開發條件好,利用該礦生產的精制元明粉(無水硫酸鈉)遠銷全國各地,并部分出口國外。礦泉水探明儲量17億噸以上,屬優質礦泉水。頁巖資源豐富,是瓷磚企業的理想原料基地。4、生態環境優越,綠化率達94.9%,森林覆蓋率32%,是城區近郊少有的生態型“天然氧吧”,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四川省園林縣城。5、近年來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契機。(二)不利條件1、丹棱縣面臨同域同質性競爭壓力大,與周邊相鄰的東坡、蒲江等

12、區縣的經濟對比,經濟實力總體還存在一定差距。2、丹棱縣經濟增長速度快,但運行質量不高,農業生產率、組織化程度不高,整體競爭力弱,經濟結構對丹棱縣的長期發展有滯后效應。第三節 土地資源利用的現狀和特點(一)土地資源利用現狀根據2005年丹棱縣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資料(國控數據),進行規劃基數轉換后,2005年全縣土地總面積45046.9公頃。土地利用以農用地為主,面積為40436.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9.8%;建設用地次之,面積4022.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9%;未利用地最少,僅有587.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各類土地數量及比重如下:1、農用地全縣土地利用以農用地為主,到20

13、05年末農用地總面積為40436.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4389.6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35.6%;園地面積4488.5公頃,占農用地的11.1%;林地面積13809.8公頃,占農用地的34.2%;其他農用地面積7748.7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19.2%。2、建設用地(1)城鄉建設用地全縣城鄉建設用地面積3449.9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5.8。其中建制鎮用地501.1公頃、農村居民點用地2703.9公頃,采礦用地244.9公頃,分別占城鄉建設用地的14.5%,78.4%和7.1%。(2)交通水利用地交通水利用地面積439.4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2.3,以水庫水面為主,面積276.9

14、公頃,占交通水利面積的63.0%。其他如:公路用地138.9公頃,水工建筑用地23.7公頃,分別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積的31.6%和5.4%。(3)其他建設用地其他建設用地面積133.5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3.7。3、其他用地全縣其他用地587.5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3%。其中水域面積264.0公頃,自然保留地323.5公頃,分別占其他用地面積的55.1%和44.9%。(二)土地資源利用特點丹棱縣面積雖小,但土地利用類型多樣,呈現“一多兩少”的格局,即農用地多,占土地總面積的89.77%,建設用地少,占總土地面積的8.93%。其他用地更少,占土地總面積的1.3%,形成以大農業為主的土地

15、資源利用格局。(1)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后備土地資源數量較少。2005年全市農用地和建設用地面積共44459.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8.7%,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未利用地面積僅有587.5 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2)土地利用以農用地為主,土地墾殖率低。一般以耕地和園地面積之與土地總面積的比作為土地墾殖率,2005年丹棱縣土地墾殖率為41.9%。土地墾殖率受地貌影響較大,以平原墾殖率最高,丘陵次之,山地墾殖率最低,丹棱縣處于丘陵向低山的過渡區域,墾殖率處于全市相對較低的水平。(3)土地產出率低。土地產出率是指現狀土地利用水平下,土地的生產能力,反映土地利用狀況的經濟效益。2005年丹

16、棱縣土地產出率為2.3萬元/公頃,處于眉山市較低水平。第四節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可開發耕地后備資源匱乏。2005年末,未利用地中荒草地有277.4公頃,灘涂42.4公頃,僅占總面積0.7%。耕地占補平衡壓力大。2、中低產田較多,糧食安全壓力大根據眉山市統計的耕地質量情況,丹棱縣中低產田占總耕地面積的67.8%,超過總耕地面積的2/3。3、農村居民點用地粗放2005年,丹棱縣農村居民點總面積2538.2公頃,人均占地193.1平方米,超過國家要求的最高人均占地150平方米的要求。4、交通用地少,制約地方經濟發展從地均GDP的情況看,交通用地總量小一定程度上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第五節 土地

17、利用未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現行規劃實施已經9年,相比規劃之初,社會經濟發展實現巨大發展,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狀況,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與10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機遇(1)成渝經濟區發展。成渝經濟區是西部最發達,經濟密度最高的區域,丹棱縣是核心區域成都市緊密層的成員之一,屬于1小時交通圈范圍內,這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區域交通、產業、信息平臺。(2)丹棱縣特色農業發展。目前已經形成優質水果、出口鹽漬蔬菜加工外銷,雜交水稻、桑蠶絲綢、畜牧業、林業生產等農業特色產業。繼續堅持立足現有基礎,重點發揮資源優勢,緊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3)災后恢復重建。“5.12汶川地震”給丹棱縣社會經濟

18、發展各方面造成了較大損失,國家給予47.4公頃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用于災后三年恢復重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地指標偏緊的局面,同時國家對震區在經濟政策方面的特殊扶持,給丹棱縣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機遇。2、挑戰(1)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對土地的需求。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建設用地需求增加,使保證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得壓力增大。同時,要求節約集約用地也對新增建設用地的產出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區域內的充足的耕地才可以保證糧食安全,保證區域內一定數量的農用地,尤其是林地,才能維護本地區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3

19、)統籌城鄉任務艱巨。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短期難以消除,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需要較長時間加以改變,節約集約用地還需要在發展中逐漸加強,如何形成有特色的城鄉發展模式還需要不斷摸索,建立差別化的土地利用調控政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還任重道遠。第六節 社會經濟發展趨勢1、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根據丹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其2010年GDP目標為18億元。2、人口增長目標根據丹棱縣人口變化的自身特點,總人口預測采用綜合增長率法和回歸預測法預測。綜合預測丹棱縣總人口:2010年控制在16.5萬人;2020年控制在為18.3萬人。3、城鎮化水平目標城鎮人口預測主要采用勞動力需求法,確定城鎮人

20、口在2010年達到6.6萬人,2020年達到11.0萬人,因此城鎮化率在2010年與2020年分別達到40%和60%。第三章 規劃目標第一節 規劃的指導思想編制丹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圍繞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通過統籌協調、合理安排規劃期間各項土地利用活動,嚴格實施土地用途管制,促進丹棱縣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活力丹棱、繁榮丹棱、大雅丹棱、和諧丹棱、田園丹棱”。第二節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則為實現土地利用規劃目標,應遵循的土地利用基本原則是:1、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十分珍惜、合理利用

21、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丹棱縣人均耕地較少,耕地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因此,更要加倍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堅持占用耕地與開發、復墾掛鉤,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2、統籌兼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需求根據丹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計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在供給引導需求的前提下,統籌安排各類用地。既要保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擴大園地和養殖水面,以增加食物來源,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又要合理安排城鎮、工礦、交通、水利設施、旅游設施等建設用地。城鎮建設要以內涵發展為主,在充分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優化城鎮建設用地結構和布局的前提下,嚴格按城鎮總體規劃有適度地擴張用地規模;新增采礦用地應盡可

22、能減少占用耕地,多利用坡地和荒地,要依托現有城鎮進行集中統一布局,嚴格限制分散隨意布點,防止生態環境的破壞;交通、水利和旅游等基礎設施建設應合理規劃,選址定點要把保護耕地放在突出位置,注意節約利用土地資源。總之,各項建設要統籌規劃,把節約用地放在首位,努力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3、不斷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節約集約用地根據丹棱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各類土地供需預測,合理確定耕地、園地、林地、其他農用地以及城鎮村建設用地、獨立工礦用地、交通建設用地、水利設施用地等建設用地所占比重,在有限的建設用地范圍內提高用地效率。4、因地制宜安排土地利用布局丹棱自然條件和社

23、會經濟條件的地區差異明顯,土地資源特點和開發利用條件各不相同,要根據各類用地適宜性評價結果,因地制宜安排各類用地布局。5、土地開發利用與保護治理結合首先要充分挖掘各類用地現有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其次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其他用地,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利用要力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最佳結合,做到充分、合理、持續、高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第三節 規劃目標(一)上級規劃下達的各項指標根據眉山市國土局“關于眉山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規劃指標分解方案”,按照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與建設用地指標同時分解落實的原則、土地利用規劃與

24、城市規劃、工業布局規劃協調一致的原則、與縣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的原則、以縣城、生態工業集中區為重點,保證工業集中發展區和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用地的原則、堅持建設占用耕地與土地整理、占補平衡掛鉤,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統籌城鄉發展的原則,下達丹棱縣土地利用規劃指標為:(1)2010年耕地保有量為15492.0公頃,2020年耕地保有量為15331.0公頃。(2)規劃期內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得低于14189.0公頃。(3)近期規劃2006-2010年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指標133.0公頃,占用耕地規模控制在72.0公頃以內,占用農用地規模控制在111.0公頃以內,補充耕地82.0公頃以上;目標規

25、劃2006-2020年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指標333.0公頃,占用耕地172.0公頃,占用農用地規模控制在271.0公頃以內,補充耕地217.0公頃以上。(4)2010年城鎮工礦用地規模控制在775.0公頃以內,2020年城鎮工礦用地規模控制在1060.0公頃以內。2006年至2020年全縣凈增城鎮工礦用地規模329.0公頃。(5)2010年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579.0公頃以內,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761.0公頃以內。(6)201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4147.0公頃以內,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4352.0公頃以內,2006年至2020年全縣凈增建設用地總規模32

26、9.0公頃。(7)2010年園地總規模4943.0公頃,2020年園地總規模控制在5246.0公頃以內; 2010年林地總規模14046.0公頃,2020年林地總規模控制在14399.0公頃以內。2010年牧草地總規模20.0公頃,2020年牧草地規模控制在53.0公頃以內。(8)規劃期內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內。丹棱縣主要控制指標詳見附表1。(二)基本農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目標(1)耕地總量控制目標2005年全縣耕地面積為14389.6公頃,20062020年建設占用耕地面積172.0公頃,災毀耕地自行復墾,因此規劃期共減少耕地172.0公頃。全縣通過土地開發可增加耕地118

27、.6公頃,通過土地整理項目可增加耕地203.2公頃,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耕地791.5公頃,規劃期內共新增耕地1113.4公頃。實現占補平衡后,規劃期內可凈增耕地面積941.4公頃。到2020年全縣可實現耕地保有量增加,耕地保有量可達到15331.0公頃。丹棱縣2006-2020年耕地保有量規劃平衡見附表4。(2)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眉山市下達丹棱縣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14194.0公頃。(三)建設用地總量控制目標(1)總量控制目標規劃期內,全縣各類建設新增用地規模控制在333.0公頃以內,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172.0公頃以內。各類建設用地中,城鎮建設用地安排新增用地控制在276.8公頃以內(包

28、含城鎮周邊工業發展集中區),其中占用耕地144.2公頃;交通水利用地安排新增用地控制在30.0公頃以內,其中占用耕地15.0公頃;機動指標18.6公頃,占用耕地8.8公頃,主要用于其他獨立建設用地;其他建設用地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7.6公頃以內,其中占用耕地4.0公頃,主要為旅游設施用地。規劃期內城鎮工礦用地面積控制在人均100平方米以內。(2)縣城所在鄉鎮規劃目標丹棱鎮是丹棱縣中心城區所在鄉鎮。根據丹棱縣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以及丹棱鎮的城鎮人口的發展狀況,城鎮建設發展條件和城鎮環境容量,以及省、市加快郊區城鎮化進程、提高城鎮化水平的客觀要求,規劃期內縣城區將新增城鎮建設用地12

29、9.5公頃,占用耕地68.0公頃,新增城鎮指標中52.8公頃用于發展中心城區城鎮建設,70.0公頃用于發展生態工業集中區,6.7公頃發展其他獨立建設用地。(3)重點發展鄉鎮規劃目標規劃期內將重點發展雙橋鎮、張場鎮和楊場鎮,促進小城鎮與中心城區的協調發展。20062020年規劃期內,雙橋鎮、張場鎮和楊場鎮總計新增城鎮工礦建設用地156.5公頃(占用耕地67.0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增加16.4公頃(張場鎮6.0公頃、楊場鎮6.4公頃和雙橋鎮4.0公頃),工業集中區增加用地128.2公頃(張場鎮20.0公頃、楊場鎮89.6公頃和雙橋鎮18.6公頃),其他獨立建設用地11.9公頃(楊場鎮11.2公

30、頃和雙橋鎮0.7公頃)。(4)其他鎮規劃目標規劃期內,除重點鄉鎮以外的仁美鎮、順龍鄉和石橋鄉三個一般鄉鎮,分配指標9.4公頃用于鄉鎮發展,具體仁美鎮5.4公頃,順龍鄉和石橋鄉各2.0公頃。第四章 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調整第一節 土地利用結構調整丹棱縣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思路,采用綜合平衡的方法對土地利用結構進行調整。(一)農業用地結構調整全縣農用地從2005年的40436.6公頃增加到2010年的40454.4公頃和2020年的40397.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比重也相應地從89.9%增加到2020年的89.7%。1、耕地2010年耕地面積為15492.0公

31、頃,比2005年耕地面積增加公頃1102.4公頃;2020年耕地面積為15331.0公頃,比2005年耕地面積增加941.4公頃。2、園地2010年園地面積為4943.0公頃,比2005年園地面積增加454.5公頃;2020年園地面積為5246.0公頃,比2005年園地面積增加757.5公頃。3、林地在規劃期間通過對坡度較大的成片荒草地的開發,適度擴大林地面積,規劃到2010年林地面積達14046.0公頃,比2005年增加236.2公頃,2020年林地為14399.0公頃,比2005年增加589.2公頃。林地主要增加在山區。4、牧草地2010年牧草地面積為0.0公頃,比2005年牧草地面積增加

32、20公頃;2020年牧草地面積為53公頃,比2005年牧草地面積增加53公頃。5、其他農用地根據丹棱縣實際情況,規劃期內應加強對田坎、農村道路、養殖水面等進行有效的安排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時,對農用地內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部分其他農用地調整為園地、林地。規劃到2010年其他農用地為5953.4公頃,期間減少1795.3公頃,至2020年其他農用地為5368.5公頃,期間減少2380.2公頃。農用地減少主要集中在平壩和淺丘地區。(二)建設用地結構調整全縣城鄉建設、交通水利等建設用地從2005年的4022.8公頃增加到2010年的4147.0公頃和2020年的4352.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

33、比重也相應地從2005年的8.9%增加到2010年的9.2%和2020年的9.7%,凈增329.2公頃。1、城鎮用地城鎮用地2010年達到612.5公頃,比2005年增加111.4公頃,2020年達到796.5公頃,比2005年增加295.4公頃。主要集中在丹棱鎮。2、農村居民點用地積極改造空隙地,縮并部分分散農戶,復墾廢舊宅基地,將其整理為耕地、園地、林地。本輪規劃新增的農村居民點用地來源于自然村的縮并,不占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020年農村居民點用地2701.0公頃,比2005年減少2.9公頃。3、采礦用地本輪規劃未安排新增采礦用地,結合本縣實際情況,如有新增則通過土地綜合整治解決。2006

34、-2020年用地面積維持在244.9公頃。4、其他獨立建設用地新增獨立建設用地18.6公頃,主要為養老院和污水處理廠的修建,集中增加在平壩地區的丹棱鎮和楊場鎮。 5、交通水利用地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469.4公頃,比2005年增加30.0公頃。6、其他建設用地2020年其他建設用地121.6公頃,比2005年凈減少11.9公頃。新增項目為旅游設施用地。由于其他建設用地的減少多于新增,因此總量減少。(三)其他用地結構調整到2010年其他用地面積為445.5頃,比2005年減少142.0公頃;2020年其他用地面積為297.4公頃,比2005年減少290.1公頃。2010年和2020年其他用地占

35、土地總面的比例也從2005年的1.3%減少至1.0%和0.7%。其他用地減少主要集中在平壩和淺丘地區的鄉鎮。丹棱縣規劃期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見附表2。第二節 土地利用布局調整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主要調控方向是圍繞丹棱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現狀不適應的用地,在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的前提下,保障城鄉發展建設用地,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屏障建設。(一)優化農用地布局1、優化耕地和基本農田布局穩步增加耕地總量,持續提高耕地質量,到2020年,耕地面積可達15331.0公頃,比2005年凈增加941.4公頃。規劃期間,基于建設占用耕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對7個鄉鎮的耕地分布

36、做了合理調整,主要增加在平壩和淺丘地區,調整后耕地主要分布楊場鎮、雙橋鎮等鄉鎮。規劃期間,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規模,建設發展應積極挖掘存量用地潛力,非農業建設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應充分開發利用非耕地資源,除改善生態環境外,不得占用耕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加強耕地的整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耕作條件,并逐步提高新增耕地的質量。依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求,科學調整基本農田布局,在為經濟社會發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間的同時,把質量較好的一般農田優先補劃為基本農田,保證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將高等級耕地、

37、集中和連片耕地、已驗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復墾開發新增的優質耕地調整為基本農田;將低等級、質量較差、因損毀和污染嚴重難以恢復、不宜農作的基本農田、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基本農田、零星破碎、不易管理的基本農田調出。本輪規劃重點將中心城區、建制鎮、產業集聚區周邊的基本農田調整為一般農田,將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建設項目、新農村建設及重要道路兩側一定范圍內所涉及的基本農田調出。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確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4189.0公頃,同時多劃定基本農田305.5公頃,作為基本農田保護,主要解決規劃期內不可預見的,確需占用基本農田的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用地,但是不計入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任務量。2、

38、優化園地布局調整改造現有園地,著力提高單產和效益。園地發展應逐步由外延擴展轉變到內涵提高上來,即完成由“量的增加”到“質的提高”的轉變。規劃期間園地規模化發展,按照適宜性原則適當集中;園地面積要基本穩定,不得占用耕地發展新果園,對低效劣質的園地要進行土地整理。規劃期末,園地主要集中在丹棱鎮和雙橋鎮。3、優化林業用地布局按照“嚴格保護、積極培育”的要求,以建設良好生態環境為目標,充分利用荒灘、荒地等非耕地資源進行造林。在低山地區的張場鎮、順龍鄉和石橋鄉建設一批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在立地條件好的“四旁”閑地,建設一批以速生豐產林、經濟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重點實施農田防護林體系改擴建工程、生態廊道網

39、絡建設工程、城市林業生態工程、村鎮綠化工程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全縣范圍內公路(含高速公路、省道、縣鄉道、村村通公路等)、河渠的生態廊道網絡。規劃期末,丹棱縣大部分林地主要分布在張場鎮、順龍鄉和石橋鄉等鄉鎮。4、優化其他農用地布局其他農用地布局除田坎、農村道路、設施農用地、溝渠外,主要為坑塘水面。坑塘水面將作為水產養殖用地保留,并提高其使用效率。田坎、農村道路、設施農用地的優化與農用地整理充分結合。規劃期末,丹棱縣其他農用地各鄉鎮均有少量分布。到2020年,全縣其他農用地面積為5368.5公頃,比2005年減少2380.2公頃。(二)優化建設用地布局以調整和優化全縣建設用地布局為重點,以提高城鄉

40、建設用地效率為核心, 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按照丹棱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保障中心城區和重點鄉(鎮)用地需求,推進工業項目向產業集聚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提高基礎設施運行能力和效益,有效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充分體現各類用地的功能性和合理分區。1、優化城鎮工礦用地布局根據丹棱縣域城鎮布局形態、城鎮發展特點和城鎮化發展要求,形成一核、一級、兩軸、兩區的城鎮空間格局。“一核”:即丹棱縣城,是全縣的核心;“一極”:即張場鎮,是縣域西部的片區中心,縣域社會經濟的重要增長極。“二軸”:即由丹蒲路、丹夾路、洪龍路、洪仁路四條縣域內的主要交通形成的“T”字型的城鎮發展軸。“二區”:一核,一極形成的兩個輻射區,包括

41、縣域輻射區,即東部經濟區;張場輻射區,即西部經濟區。按照縣域城鎮體系空間布局、職能分工以及各區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資源分布狀況、產業結構等,合理規劃城鎮工礦用地布局。優先保障中心城區發展用地,提升其規模等級和經濟輻射能力;重點保障丹棱縣產業集聚區,保障其重點產業發展用地;其他小城鎮建設以內涵挖潛為主,適當增加用地規模。優化工業用地結構。按照總量快速擴張、結構優化升級、優勢行業突出、產業集群帶動的思路,立足資源環境條件以及現有的工業基礎,依托交通區位優勢、市場區位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等,繼續大力推進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2、村莊布局優化加強村莊建設,整合中心村和居民點,引導土地向規模經營集

42、中,農民向中心鎮、中心村集中,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實現與城區和建制鎮的功能對接,融入市域城鎮體系,成為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據點。堅持集中緊湊的發展方式,新建住房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向集鎮和中心村集中。結合城鄉總體規劃,加大零星農村居民點的撤并力度,統籌安排新農村建設用地,引導農村居民適度集中,適時優化農村住宅空間布局。規劃期間,通過優化布局農村居民點用地,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農村居民點總面積到2020年凈減少2.9公頃。3、優化交通用地布局堅持樞紐優先、適度超前的發展原則,優化結構,完善網絡,統籌部署全縣交通用地。根據社會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戰略的需要,建設遂寧資陽眉山高速公路(丹棱段)、丹蒲路等

43、項目。4、優化其他建設用地布局其他建設用地主要以旅游用地為主。規劃期間,應加強對縣域內旅游景點的規劃,加強老峨山、九龍山和龍鴣山等旅游景點的保護,進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第五章 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第一節 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狀況到規劃期末,耕地面積達到15331.0公頃,占全縣總面積34.0%,與2005年相比規劃期末耕地增加941.4公頃,其中建設占用耕地的數量為172.0公頃,災毀耕地不計,土地整理、開發耕地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耕地1113.4公頃。本輪規劃期間,耕地的減少得到嚴格的控制,補充的耕地得到更有力度的實施。規劃期耕地占補平衡見附表4。規劃基期年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4189

44、.0公頃,到規劃末期,基本農田面積任務量為14189.0公頃,與規劃基期年一致,而2005年實際劃定基本農田面積為14494.5公頃,比下達任務面積多305.5公頃。多劃定的面積用于規劃期內不確定的新增省級、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對基本農田的占用,以確保我縣基本農田任務量的實現。丹棱縣各鄉鎮基本農田調整分析詳見附表7。第二節 控制耕地減少和加大補充耕地力度的措施(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將耕地保護納入政府領導任期目標考核的內容,按照市級規劃要求,丹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有量目標為14189.0公頃,經過實地勘測,實際在全縣劃定優質耕地14494.5公頃耕地為基本農田,并且全面建設

45、縣、鄉、村、組、戶五級耕地保護責任體系,層層分解保護責任。(二)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強化對城鄉各類建設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導。通過嚴格供地政策,制定項目用地控制指標、嚴格市場準入條件等措施,從源頭上減少非農建設對耕地的占用。加強建設項目選址和用地的評價與論證,建設項目選址必須把減少占用耕地作為評選的重要因素,確需占用耕地的應盡量占用等級較低的耕地。(三)多源頭控制耕地流失按照國家要求,規劃期內不再安排生態退耕,禁止各鄉鎮擅自實施生態退耕;通過經濟補償機制和市場手段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進行;加強耕地抗災能力建設,加大災毀耕地修復和補充

46、力度,將災毀耕地數量降到最低。(四)切實落實補充耕地任務規劃期內為增加土地有效供給量,落實上級下達的耕地保有量指標,必須有計劃地開展土地整理、復墾與開發,并建立健全相應的動作機制。土地整理項目編制時,對補充耕地地力培肥措施及所需經費納入預算,促進補充耕地質量提高。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積極推進農用地整理,結合新農村建設的有關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農村居民點低效利用土地整理,加大工礦廢棄地復墾力度,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利用后備土地資源。加強對占用和補充耕地的質量評價,確保不因建設占用造成耕地質量下降。鼓勵剝離建設占用耕地的耕作層,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用于新開墾耕地和基本

47、農田建設。規劃期內,應加大耕地質量提升力度,如增施有機肥、開展測土配方等第三節 基本農田數量保護、質量建設和保護的措施根據耕地與基本農田在丹棱縣社會經濟發展上的需要,對基本農田的保護采取以下措施:(一)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或者占用,各鄉(鎮)人民政府要確保基本農田的穩定。(二)非農業建設一般不得占用基本農田。確需占用的,必須嚴格審批程序,控制占用面積。(三)征用、占用基本農田從事非農業基本建設,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繳納有關稅費外,用地單位還應當開發同等面積和質量的基本農田。開發基本農田確實沒有條件的,應當繳納基本農田占用補償費。 (四)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主管全縣基本

48、農田保護管理工作,鄉(鎮)人民政府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五)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耕地,棄耕、拋荒者,由農村集體組織收回承包經營權。(六)在基礎工作方面,主要是要落實責任和制度。責任要逐級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應以行政村為單位與鄉級政府簽訂。在此基礎上,可通過在農村土地承包書標注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的形式落實到承包農戶,明確承包農戶保護基本農田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與農戶承包合同不一致的,可按承包面積落實到農戶。對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落實到農戶有困難的,可在行政村或村民小組的責任書后附農戶親筆簽名的名錄。制度落實要抓重點,第一,要把規劃

49、確定的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第二,要完善基本農田保護檔案,做到縣、鄉、村、組四級基本農田檔案、圖件、數據齊備,可查可核,鄉級基本農田保護圖件要做到在縣級備案。第六章 建設用地調控第一節 城鎮村發展目標、用地規模、空間布局安排城鎮發展主要依托于城鎮建設與村鎮建設。在規劃用途分區中,城鎮村建設用地區劃定面積為1550.9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4%,其中城鎮村主要分布于丹棱鎮和楊場鎮,包含城鎮周邊工業集中發展區。這些區域均分布于各大交通干線和水利條件良好的平原地區,如S106公路等。村鎮區域主要分散于各個鄉鎮之間,范圍極廣,面積以河谷地帶平坦地區較大。規劃期內,從各類新增建設用地的規模來看,可知

50、到2020年,建設用地總量將達到4352.0公頃,比05年增加了329.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7%。到2020年,建制鎮面積達到796.5公頃,比05年增加了295.4公頃,其中新增建設用地276.8公頃;建制鎮面積的增長主要是在丹棱鎮、張場鎮等交通運輸發達,經濟優勢發展相對突出的地區,這樣的規劃更好的使全縣經濟區發展成片,基礎設施配套合作,各種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丹棱縣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本輪規劃期間將有限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需要。到2020年,丹棱縣城鎮村規模控制在1550.9公頃內,其中,丹棱鎮城鎮村規模1047.3公頃,仁美鎮75.2公頃,石橋鄉14.5公頃,雙橋鎮134.5公頃

51、,順龍鄉8.0公頃,楊場鎮222.8公頃,張場鎮48.6公頃。到2020年,采礦用地沒有變化,如有需求通過土地綜合整治解決。規劃期間依據有條件建設區規模,預計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規模342.6公頃。第二節 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調控丹棱縣中心城區所在地丹棱鎮,發展范圍涉及白塔社區、板橋村、新橋村、觀音村和群力村的全部或部分區域,總控制面積為2041.7公頃。中心城區現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427.2公頃,城鎮人口為2.7萬人。規劃期內中心城區新增建設用地122.8公頃,合計面積達到550.0公頃,即中心城區允許建設區面積為550.0公頃。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及當地實際發展情況,在允許建設區外設置有條件發展區

52、,通過土地綜合整治滿足城市發展總體需求,控制范圍內劃定有條件建設區規模為346.2公頃。預計到2020年中心城區容納城市人口9萬人。第三節 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及管制措施為了有效管理全縣建設用地,突出建設用地的有效利用,實現基礎設施的共享,防止重復建設。同時,為了實現土地的集約利用,實行差別化管理,依照土地的使用性質和時序重點,將全縣依次劃分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一)允許建設區允許建設區是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邊界所包含的范圍,是規劃期內新增城鎮、工礦、村莊建設用地規劃選址的區域,也是規劃確定的城鄉建設用地指標落實到空間上的預期用地。本區面積為1038.6公頃,占土地總

53、面積的2.3%,主要分布在丹棱鎮和楊場鎮等鄉鎮。本區管制原則為:(1)區內主導用途為城、鎮、村或工礦建設用地發展空間,具體土地利用安排應與依法批準的相關規劃相銜接;(2)區內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受規劃指標和年度指標約束,應統籌增量保障與存量挖潛,保障土地節約集約利用;(3)規劃實施過程中,在允許建設區面積不改變的前提下,其空間布局形態可調整,但不得突破建設用地擴展邊界。(二)有條件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包括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邊界之外、擴展邊界以內的范圍。在不突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控制指標前提下,區域內土地可以用于規劃建設用地區的布局調整。本區面積為601.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其中,丹棱鎮494

54、.0公頃,楊場鎮32.9公頃,張場鎮1.2公頃,雙橋鄉57.5公頃,仁美鎮14.8公頃。石橋鄉和順龍鄉各為0.4公頃左右。本區域指標主要通過土地綜合整治解決。本區管制原則為:(1)區內土地符合規定的,可依程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同時相應核減允許建設用地規模;(2)規劃期內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原則上不得調整。如需調整按規劃修改處理,嚴格論證,報規劃審批機關批準。(三)限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包括轄區范圍內除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本區面積為42373.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4.1%。本區管制原則為:(1)區內土地主導用途為農業生產空間,是開展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基本農田建設

55、的主要區域。(2)區內新增建設用地受規劃指標和年度計劃指標雙重約束,禁止城、鎮、村新增建設,嚴格控制線性基礎設施和獨立建設新增用地。(3)規劃中已列明、且已安排用地布局的線性建設項目,符合規劃;規劃中未列明、或雖已列明但未安排用地布局的線性建設項目,須由規劃批準機關同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組織開展項目選址和用地的專家論證,論證通過后方可審批。(四)禁止建設區禁止建設區包括建設用地禁止邊界所包含的空間范圍,是具有重要資源、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價值,必須禁止建設開發的區域。本區面積為1033.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3%。主要包括水庫和風景區,如:梅灣水庫、黨仲水庫等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本區管制原則為

56、:(1)區內土地的主導用途為生態與環境保護空間,嚴格禁止與主導功能不相符的建設與開發活動。(2)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規劃期內禁止建設用地邊界不得調整。(3)區內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與建設項目用地,須報規劃審批機關同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組織項目選址和用地的論證,從嚴把關。(4)規劃期內已確定修建的國家和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經過禁止建設區,允許修建。第四節 重點建設項目用地規模、布局及用地時序重點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本地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環境有著深遠的意義。根據省、市的安排以及全縣發展的需求,丹棱縣在本輪規劃實施期間確保全面完成以下重點項目的建設任務:1、交通運輸項目4項:省級重

57、點項目遂寧資陽眉山高速公路和浦江丹棱青神井研高速公路,規模不確定。縣級重點項目丹蒲路、丹名路等。2、能源建設項目4項:1)雅安至南京北1000KV輸變電工程(丹棱段),修建時間2013-2017年,位置不確定;2)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新建一個,修建時間20112015年;3)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新建兩個、擴建一個,修建時間20112015年;4)35千伏輸變電工程新建三個,修建時間20112015年。3、水利建設項目5項:1)新建長征渠飲水工程,位置不確定;2)新建黑灘子水庫;3)新建梅灣水庫飲水工程;4)黨仲水庫擴建工程;5)新建觀音崖水庫。4、旅游建設項目3項:龍鵠山、老峨山和九龍山旅游設

58、施新建,修建時間20092020年。5、其他:丹棱鎮中心城區沿河下游修建縣污水處理廠,修建時間為2009-2013年。丹棱縣重點項目用地規劃表見附表5。第五節 災后重建情況丹棱縣在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100個一般受災(市、區)規劃范圍內,為全面貫徹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保障地震災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展開,保障災區重建的各項用地需求,統籌災區各類各業用地的安排,盡快恢復災區群眾正常的生活、生產條件,促進災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特制定丹棱縣災后重建土地利用規劃。規劃期限為三年,即2008年2010年。根據丹棱縣災后重建土地利用規劃,城鎮新增建設用47.4公頃,納入到規劃期建設用地總

59、規模控制范圍內。第七章 土地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第一節 各類基礎性生態用地的規模和布局本文中生態用地布局主要是指農業用地中具有生態效益的土地布局,到2020年,規劃區內農用地有40397.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9.7%,其中林地面積為到14399.0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32.0%,園地面積5246.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6%,耕地面積為15331.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34.0%,耕地數量增加最多,園地和林地比耕地增加略少,三個地類增加面積總和在2000.0公頃以上,為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提供了有力保證。(一)耕地與基本農田規模布局2020年耕地面積比基期年凈增加941.4公頃。耕地主要集

60、中分布于縣內平壩區,丹棱鎮和楊場鎮等鄉鎮分布較多。規劃期末基本農田下達的保護目標為14189.0公頃,實際劃定14494.5公頃。基本農田主要分布于平壩和淺丘地區,這些區域相對坡度較小,土壤肥沃,水利條件設施良好,是優質的農業糧食產地,有利用基本農田片(塊)的保護,符合規劃要求。(二)園地規模布局到2020年園地規模比05年園地增加了757.5公頃,占農用地的11.6%,園地分布較為零散,主要分布在丹棱、仁美等平壩和淺丘區鄉鎮。(三)林地規模布局到2020年林地規模比05年林地增加589.2公頃,占農用地的32.6%。林地主要分布在低山地區的張場鎮和順龍鄉。第二節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用地安排對

6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影響評價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制度的法律要求。規劃的實施將對環境造成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一旦影響發生之后將很難處理。因此如何在保證規劃能順利實施的前提下,實現對生態環境的良性影響,規避和減輕惡性影響,也是判斷該項規劃是否合理、科學的關鍵之一。在本輪規劃中,安排了基本農田保護區,一般農田區,林業用地區和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區等規劃區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保證了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保護了丹棱縣的山水文化,最大限度上保證丹棱縣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及社會、經濟、人口、環境多目標協調發展的協調性。具體情況如下:1、通過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將使丹棱縣的林地面

62、積由2005年的13809.8公頃提高到2020年的14399.0公頃,提高了1.8個百分比,增加589.2公頃。2、通過完善龍鵠山、九龍山、老峨山等風景旅游區,能進一步保護丹棱縣的自然歷史文化遺產。3、通過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副產品基地等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能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體園地面積增加757.5公頃,耕地面積增加941.4公頃,草地面積增加53.0公頃。第三節 保護和改善土地生態環境的其他措施但由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劃必定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1、建設用地占用的主要是平壩地區的高產糧田,且需要占用部分園地、其他農用地,不利于生態的保護。2、劃定的小城鎮建設區

63、內的土地利用類型將發生較大的變化,由農業景觀變為城市景觀,利用類型單一,改善環境能力下降,生態功能將進一步弱化。3、一些新建項目的啟動將對局部地區產生較大的影響,如遂寧資陽眉山高速公路、黑灘子水庫等。針對以上情況,規劃中必須更加注重環境保護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具體如下:1、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防止水土流失危害,保護生態環境。2、重視土壤污染防治,加強“三廢”治理,嚴格執行排放標準,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等用作肥料時應事先采取有效技術處理。3、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大力提倡和積極推廣科學的化肥和農藥施用方式。增施有機肥,運用生物防治技術,減少農藥用量。4、合理布局各類功能區,嚴

64、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減少污染排放量,加強對重點工業污染源的防治。工業區污水排放必須要求各企業先進行處理,達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CJ1886)后方可排入城市道路下市政污水管網。5、建立質量效益型、資源節約型經濟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嚴格限制能耗高、資源浪費大、污染嚴重的企業發展。6、加快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鄉鎮沼氣池和人工濕地池建設,實行雨污分流,嚴禁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體,控制水體污染。7、深化工業企業水污染防治。對于工業企業廢水,繼續推行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并加強有毒、難降解物質的處理。以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為契機,關停一批生產規模小、 技術落后的企業。積極

65、引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實施綜合利用,增加水資源利用率,提高廢水回收率,減少廢水排放量。8、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高土地利用環境質量。第八章 土地綜合整治第一節 土地綜合整治、保護、開發項目規模與布局安排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丹棱縣土地利用壓力越來越大,土地問題也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一方面為了有計劃的緩解人地矛盾,減速各項生產對土地的破壞;另一方面,為了使資源得到永續利用,創造土地生態良性循環。因此,在本規劃中,土地綜合整治、保護、開發項目將提上一個新的高度,作為重點專題進行研究。根據本輪規劃目標與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的具體實行情況,土地整理和開發的總

66、規模達到1500.0公頃,補充耕地面積321.8公頃。(一)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分農用地整理和農地整理,共增加耕地203.2公頃。1、農用地整理農用地整理是丹棱縣土地整理的重點,通過農用地整理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并提高耕地質量為中心。全縣通過農田整治、農地改造、地塊調整、土地結構調整等措施,整理的土地面積達到1200.0公頃,補充耕地面積200.0公頃。各鄉鎮都有農用地整理,主要增加在雙橋鎮。2、農村居民點整理農村居民點整理主要是對村莊的治理,充分利用村內空閑地與空宅、縮并零散的小村落到中心村或集鎮。2005年全縣農村居民點用地2936.5公頃,規劃期2006-2020年整理農村居民點用地3.8公頃

67、,新增耕地3.2公頃。(二)土地開發丹棱縣對其他用地的開發主要是對河灘地的開發,規劃期內全縣開發面積148.3公頃,開發新增耕地118.6公頃。主要實施地區為張場鎮、仁美鎮等鄉鎮。第二節 相關重點項目實施計劃依據丹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通過潛力分析和可行性預測,經過實地踏勘和測繪,確定規劃期內全縣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時序為:(一)2006-2010年實施區域到近期規劃年土地整理實施區域:丹棱鎮主要在龍灘村、紅石村、板橋村、桂花村、興隆村;楊場鎮主要在古井村、朱溝村、會靈村、大興村、獅子村、石馬村;仁美鎮主要在小橋村、雄義村、中心村、高河村、羅溝

68、村、嚴溝村;雙橋鎮主要在石河村、宿場村、黃金村、隆興村、金藏村、五龍村、龍埂村;張場鎮主要在河灣村、鎖江村、小河村、文武村、陳咀村。(二)2011-2020年實施區域到遠期規劃年土地整理實施區域:丹棱鎮主要在青龍村、群力村、大林村、新橋村、觀音村、桂花村、龍鵠村;楊場鎮主要在鳳凰村、黃廟村、楊壩村、水口村、金龍村、曾壩村;仁美鎮主要在光明村、正安村;雙橋鎮主要在石牛村、桂香村、團林村、劉坡村、中山村、梅灣村、天宮村;張場鎮主要在峨山村、金峽村、大田坎村、大木河村、玉柱村、金峽村、長流村、萬年村、廖店村、三合村、岐山村。第三節 項目資金落實、技術保障及管理措施(一)項目資金落實多渠道籌集土地整理

69、項目所需資金,保障土地整理資金投入。從資金籌措來源考慮可有以下幾條措施建議:(1)針對農用地整理主要資金來源:爭取國家、省、市部門投資;市政府計劃投資;開發整理項目所在的鄉鎮投資。(2)針對建設用地整理主要資金來源:爭取國家、省、市部門投資;市政府計劃投資;采取集體或個人贊助,實行“誰投資誰受益”原則。(3)建立政府、集體、農民和經濟實體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體系,廣泛吸引各方面的資金,努力降低財政投資額。(二)技術保障丹棱縣土地整治項目技術方案是依照國土資源部,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出臺的關于土地整理項目的若干政策性文件,并充分考慮了丹棱縣現有自然、經濟、社會的實際情況實行的,是科學的,先進的。農用

70、地的整理主要是通過綜合開發、整治和改造,完善整理區內的溝、路、林、渠等基礎設施配套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耕作條件,提高耕地質量,建設標準農田。農村居民點整理主要是村莊建設統一規劃和空心村改造、遷村并點、宅基地調整、村內道路和供排水等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和建設,挖掘土地利用潛力,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美化居住環境。土地開發復墾主要是應地制宜,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綜合協調發展。開發復墾要與礦區和鄰近企業的排礦、排土、排灰、排渣等統一規劃。(三)管理措施嚴格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進行項目規劃設計,形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

71、劃相銜接的規劃體系,切實發揮規劃對土地開發整理活動的宏觀控制和引導作用。加強規劃管理,嚴格執行規劃評審和備案制度,建立規劃公告制度,強化土地開發整理活動的規劃審查制度,實施規劃監督和評價制度。土地開發整理活動必須符合規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立項、規劃設計、項目實施和檢查驗收,都必須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為依據。要嚴格依據規劃審批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嚴格依據規劃審查農用地轉用補充耕地方案,搞好土地開發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確保土地開發整理活動規范、有序地開展。第九章 土地用途分區管制根據丹棱縣2005年土地利用現狀比較分析結果和土地利用的布局調整指標,按照全縣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和土地利用

72、的主要用途,將丹棱縣土地劃分為:基本農田保護區、一般農地區、林業用地區、城鎮村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本次丹棱縣土地用途分區全覆蓋規劃范圍內的全部土地。第一節 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是指為對耕地及其他優質農用地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劃定的土地區域。本區總面積為23066.2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1.2%,全縣各鎮均有分布,以楊場鎮和雙橋鎮分布最多。基本農田區原則上是依據農用地分等定級劃定,在實際應用中本區主要包括以下土地:(1)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確定的糧、棉、油、蔬菜生產基地。(2)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設施農業用地,正在改造

73、或已列入改造規劃的中、低產田,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田,集中連片程度較高的耕地。(3)為基本農田和生態建設服務的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農田防護和其他農業設施,以及農田之間的零星土地。本區土地利用管制原則如下:(1)區內土地主要用作基本農田和直接為基本農田服務的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農田防護林及其他農業設施。(2)區內現有非農建設用地和其他零星農用地應當復墾或調整為基本農田,規劃期間確實不能復墾或調整的,可保留現狀用途,但不得擴大面積。(3)區內耕地在不破壞耕作層的前提下,可調整為其他農用地,并仍依照本區管制規則進行保護和管理。(4)不得破壞、污染和荒蕪區內的土地,不得在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沙、采石

74、、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5)嚴格控制區內的農田轉變用途。國家能源、交通、水利、國防等重點建設項目,無法避開農業用地區內基本農田的,應經法定程序修改規劃,并按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規定嚴格審批用地。第二節 一般農地區一般農地區是指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為農業生產發展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本區土地總面積8109.5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8.0%。主要分布在丹棱鎮和雙橋鎮。根據規劃綱要,一般農地區主要有以下土地:(1)現有成片的果園、桑園、茶園、橡膠園等種植園用地。(2)畜禽和水產養殖用地。(3)城鎮綠化隔離帶用地。(4)規劃期間通過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等活動增加的集中

75、連片成片耕地和園地。(5)為農業生產生態建設服務的農田防護林、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等其他農業設施,以及農田之間的零星土地。本區土地用途管制規則為:(1)區內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園地和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農村道路、農田水利、農田防護林及其他農業設施。(2)區內現有非農建設用地和其他零星農用地應當優先復墾或調整為耕地、園地,規劃期內確實不能復墾或調整的,可保留現狀用途,但不能擴大面積;不得破壞、污染和荒蕪區內土地。(3)鼓勵區內的其他用地轉為農業生產及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使用,鼓勵農民科學種植,改良土壤,不斷提高耕地質量水平,進一步搞好糧、油基地建設。開發復墾新增的耕地,經省市驗收合格后,納入用途管制。

76、(4)區內耕地必須優先發展糧食、油料及蔬菜生產,不得盲目和隨意占用或棄耕。(5)實行農用土地轉用許可制度,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占用控制指標,嚴格約束農業用地的用途轉換,不得超指標轉變農業用地的用途。第三節 林業用地區林業用地區是指發展林業和改善生態環境需要劃定的土地區域。本區土地總面積11724.5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6.1%,大部分分布于低山區的張場鎮,丘陵區的雙橋鎮也分布較多。該區主要是維護生態平衡、涵養水源、調節區域氣候狀況。根據規劃綱要,林業用地區主要有以下土地:(1)現有成片的有林地、灌木林、蔬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跡地和苗圃,其中已劃入其它土地用途區的林地除外。(2)已列入生

77、態保護和建設實施項目的造林地,如生態退耕土地。(3)規劃期間通過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等活動增加的集中連片林地。本區土地用途管制規則為:(1)區內的土地主要供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及其服務設施使用,不得擅自轉變用途。(2)鼓勵林業用地區內影響林業生產的其他用地,調整到適宜的用地區。(3)控制林業用地區內耕地改變用途。除改善生態環境、法律規定確需退耕還林外,其他耕地不得擅自改變用途。(4)嚴禁各類建設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及其他各種防護林用地,禁止違法占用征用林地。第四節 城鎮村建設用地區城鎮村建設用地區是指城鎮建設和農村居民點建設需要劃定的土地區域。包括現有城市、建制鎮、集鎮和中

78、心村建設發展用地;規劃期內新增的城市、建制鎮、集鎮和中心村建設發展用地;附屬于城鎮和村鎮的開發區、工業小區等現狀及規劃建設用地。本區總面積為1550.9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4%,主要分布于丹棱鎮和楊場鎮等,包含城鎮范圍內的工業集中發展區。該區基礎設施好,均位于全縣干線公路上,交通方便,城鎮布局按照城鎮總體規劃的要求。本區土地用途管制規則為:(1)區內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鎮、農村居民點建設,必須符合經批準的城市、建制鎮、村莊和集鎮建設規劃;(2)區內城鎮建設應優先利用現有低效建設用地,閑置地和廢棄地;(3)區內農用地在批準改變用途之前,應當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廢;(4)區內建設用地應當在整理

79、復墾為耕地或其他農用地,規劃期間確實不能整理、復墾的,可保留現狀用途,但不得擴大面積。第五節 獨立工礦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指獨立于城鎮村之外的采礦用地以及獨立建設用地發展所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本區面積88.8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2%,主要分布在雙橋鎮和楊場鎮。根據獨立工礦用地區特點,劃入獨立建設用地區應具備以下原則:(1)獨立于城鎮、村鎮建設用地區以外、規劃期間不改變用途的采礦地及其它獨立建設用地,其中已劃入其它土地用途區的除外。(2)獨立于城鎮、村鎮建設用地區以外,規劃期間已列入計劃的采礦業發展用地、不宜在居民點內配置的其它獨立建設用地。(3)已列入居民點范圍內的開發區、工業小區等

80、不得劃入獨立建設用地區。應復墾、整理的采礦地和其它獨立建設用地不得劃入獨立建設用地區。(4)區內采礦地和其它獨立建設用地應滿足建筑、交通、防護、環保等建設條件,與居民點保持安全距離。新建建設用地應符合規劃的獨立建設用地規模的范圍要求。本區土地用途管制規則為:(1)區內土地主要用于采礦業以及不宜在居民點內配置的工業工地;(2)區內土地使用應符合經批準的工礦建設規劃;(3)區內因生產建設挖損、坍塌、壓占的土地應及時復墾;(4)區內建設應優先利用現有低效建設用地、閑置地和廢棄地;(5)區內農用地在批準改變用途之前,應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廢。第六節 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主要為河湖及蓄滯

81、洪區,濱海防患區、重要水源保護區、地質災害危險區,其他為維護生態環境安全需要進行特殊控制的區域,在丹棱縣主要為生活飲用水提供水源的水庫,如梅灣水庫,黨仲水庫和東風水庫。面積為507.0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1%本區土地用途管制規則為:(1)區內土地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導用途;(2)區內土地使用應符合經批準的相關規劃; (3)區內影響生態環境安全的土地,應在規劃期間調整為適宜的用途;(4)區內土地嚴禁進行與生態環境保護無關的開發建設活動,原有的各種生產、開發活動應逐步退出。丹棱縣鄉鎮用途分區面積表見表3。第十章 鄉鎮土地利用第一節 鄉鎮土地利用控制指標為了合理引導和控制丹棱縣各鄉鎮的土地利用

82、,本規劃在分析縣域內各鄉鎮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土地資源現狀和利用潛力的基礎上,明確鄉鎮土地利用的方向及有關政策,通過上下反饋和綜合平衡,在不突破眉山市下達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控制指標的前提下,本著綜合協調,統籌兼顧的原則,擬定各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控制指標。根據土地利用分區的調控方向和差別化的區域土地利用政策,綜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發展趨勢、資源環境條件、土地利用現狀和潛力等因素,分別確定各鄉(鎮)的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建設占用耕地等土地利用約束性指標,強化各鄉(鎮)行政轄區的土地利用調控職責。(一)耕地保有量規劃期內,丹棱縣耕地保有量面

83、積為15331.0公頃,其中楊場鎮和雙橋鎮分布較多,均在2000.0公頃以上。(二)建設用地總規模規劃期內,丹棱縣建設地總規模達到4352.0公頃,其中,丹棱鎮建設用地總面積最大,為1182.1公頃。(三)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規劃期內,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達到3761.0公頃,其中中心城區所在地丹棱鎮總量最大。(四)新增建設占用耕地規劃期內,新增建設占用耕地為172.0公頃,從發展的長遠角度考慮,其中丹棱鎮建設占用耕地情況最多。(五)土地整治補充耕地為了更好的保護耕地,使丹棱縣各方面得到協調發展,保證耕地得到充分的補充,并落實到各鄉鎮尤其重要。規劃期內,全縣補充耕地941.4公頃,在雙橋、仁美等鄉

84、鎮補充相對較多。丹棱縣各鄉鎮規劃主要控制指標表見附表6。第二節 鄉鎮土地利用管制要求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等約束性指標分解下達到各鄉鎮,嚴格落實,不得突破。園地面積、林地面積等預期性指標通過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導、力爭實現。各鄉鎮要按照規劃規定的原則、目標和主要任務,配合縣域發展戰略實施,切實落實所屬區域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強本行政區域范圍內土地利用的統籌協調。各鄉鎮要在有限的建設用地指標難以滿足當地建設用地需求的情況下,通過有保有壓,優先保障重點開發區域、重點基礎設施的用地需求,統籌城鄉發展。在各鄉中心集鎮

85、和各鄉鎮中心村周邊劃定農村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區,為新農村建設預留空間。在掛鉤區內,農村建設用地增加指標通過農村居民點用地減少解決。做好丹棱縣土地利用用途區在本行政轄區的空間落實和用地政策上的互相銜接,促進形成統籌協調的土地利用秩序。第三節 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重點丹棱鎮是丹棱縣中心城鎮所在鄉鎮,位于縣域中部,是丹棱縣委、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丹棱鎮主要是沿中心城區向東發展,在保證耕地與基本農田符合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加強中心城鎮的建設,促使其他鄉鎮交通、通訊、電力、醫療、教育、文化娛樂及市政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雙橋鎮和張場鎮由境內于芒硝豐富,在優勢區域內發展礦產資源加工集中區,促進區

86、域經濟的發展。楊場鎮充分發揮交通優勢,發展陶瓷工業。農業發展方面:丹棱鎮和楊場鎮以發展水果產業為主,雙橋鎮和仁美鎮以發展桑蠶產業為主,張場鎮和順龍鄉以發展茶葉為主,石橋鄉和順龍鄉發展竹林產業。第十一章 近期規劃在規劃期限內,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重點做出了近期土地利用安排,期限為5年,即2006年2010年。第一節 上級下達指標根據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關于下達四川省擴權縣規劃修編主要指標的通知(川國土資函2009953號)文件和眉山市委常委會精神和眉山市國土資源局“關于眉山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主要指標分配方案的通知”精神,丹棱縣下達了以下近期規劃指標:(1)2010年耕地保

87、有量為15492.0公頃;(2)2010年城鎮工礦用地規模控制在775.0公頃以內;(3)2010年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579.0公頃以內;(4)2010年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4147.0公頃以內;(5)2010年園地總規模4943.0公頃,林地2010年總規模14116.0公頃,牧草地2010年總規模20.0公頃;(6)2010年新增建設用地總量133.0公頃;(7)2010年新增建設占用農用地規模111.0公頃,新增建設占用耕地規模72.0公頃(8)2010年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義務量82.0公頃。 第二節 近期規劃目標(1)近期耕地控制目標2006-2010年間,耕地面積增加1174

88、.4公頃,其中土地利用開發增加耕地78.8公頃,農地整理項目增加耕地1088.6公頃,農房整理增加7.0公頃;耕地面積減少72.0公頃,為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災毀不記(直接復墾)。耕地凈增加1102.4公頃,由2005年的14389.6公頃增加到2010年的15492.0公頃。(2)近期新增建設用地控制目標2006年到2010年,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133.0公頃內,占用耕地面積控制在72.0公頃。城鎮建設用地新增控制在113.0公頃,占用耕地64.0公頃。其中,其中縣城所在鄉鎮(丹棱鎮)新增用地60.0公頃,占用耕地34.0公頃;張場鎮鎮新增建設用地18.0公頃,占用耕地10.5公頃;楊場鎮

89、新增建設用地15.0公頃,占用耕地8.0公頃;雙橋鎮新增建設用地19.0公頃,占用耕地11.0公頃;仁美鎮新增建設用地1.0公頃,占用耕地0.5公頃。交通水利用地新增15.0公頃,占用耕地6.00公頃;其他建設用地新增3.0公頃,占用耕地1.0公頃;機動指標近期新增2公頃,占用耕地1.0公頃。第三節 近期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安排丹棱縣近期開始實施的重點項目主要為縣級旅游設施龍鵠山風景區、九龍山風景區和老峨山風景區的用地。第四節 土地整治、復墾、開發近期任務(1)2006-2010年全縣規劃整理農用地新增有效耕地面積100.0公頃;(2)2006-2010年全縣規劃整理農村居民點8.8公頃,新增有效

90、耕地面積7.5公頃;近期開發整理區域見下表。丹棱縣2006-2010年土地開發整理優先地區行政區劃涉及區域丹棱鎮龍灘村、紅石村、板橋村、桂花村、興隆村楊場鎮古井村、朱溝村、會靈村、大興村、獅子村、石馬村仁美鎮小橋村、雄義村、中心村、高河村、羅溝村、嚴溝村雙橋鎮石河村、宿場村、黃金村、隆興村、金藏村、五龍村、龍埂村張場鎮河灣村、鎖江村、小河村、文武村、陳咀村(3)2006-2010年通過對荒草地開發規模100.0公頃,新增耕地80.0公頃。面積較大荒草地的開發主要集中在張場鎮,對于坡度較大的荒草地直接開發為果園或者林地,對于較平坦地區可開發為耕地。面積較小的荒草地主要通過土地綜合整治新增為耕地。

91、第十二章 規劃實施措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經批準,就具有法定效力,必須嚴格執行,為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落實和實施,提出以下保證措施。第一節 行政措施1、建立政府目標責任制各級政府要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把規劃實施列為各級政府任期考核目標的重要內容。土地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土地利用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檢查,確保規劃付諸實施。2、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形成土地利用規劃的分期實施方案,統籌安排階段性建設用地和土地整理規模,推進規劃方案的有序實施。3、認真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措施制定保護區管理細則,明確責任人,建立崗位責任制。嚴格控制占用基本農田,任

92、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閑置、荒蕪基本農田保護區內耕地。確因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需要占用基本農田的,須報國務院批準,并按“占一補一”原則,補劃相當數量和質量的基本農田。在對基本農田保護的過程中,應加大地利培肥,建立基本農田耕地質量監測點,確保耕地質量有提高,應安排土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土地開墾費等資金中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基本農田和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質量建設。4、嚴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制度按照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規定,完善和規范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制度,把好建設用地規模審查關,引導各項建設按規劃用地。對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得通過建設項目用地預審。5、建立

93、建設用地彈性管理機制為提高規劃對未來變化的適應性,應建立規劃的彈性機制:一是允許建設區在擴展邊界的范圍內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整。二是對獨立工礦用地,在控制用地規模的前提下,項目選址布局可以根據項目設計要求確定;三是對獨立選址項目,重點基礎設施等獨立選址項目建設可能占用基本農田的,可以在劃定基本農田時,考慮獨立選址項目用地規模,適當多劃一定數量的基本農田,使相關項目建設不影響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的實現。第二節 經濟措施1、積極推進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實現土地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供應市場調節機制,通過地價來調節土地利用規模和布局,促進土地的節約和集約利用。2、拓寬土地開發整理資金來源搶抓機

94、遇,用足用活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土地整理資金主渠道投入;安排30的土地出納金,建立地方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資金,專門用于耕地保護、土地整理及土地開發和復墾;同時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民營資本投入土地開發整理,促進土地開發整理產業化、市場化。3、制定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的優惠政策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構,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村莊改造投入機制;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堅持“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引導村莊改造工作的開展和不斷深入;實行現有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的優惠政策,鼓勵現有建設用地內部挖潛和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三節 法律措施1、明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主導地位明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土地利用調控上的主

95、導地位,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納入法制軌道,對未經批準違規用地者必須追究行政責任、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2、嚴格按照規劃和法律程序審批土地依法行政,強化土地執法,嚴格按照規劃和法律程序審批土地。國土管理部門參與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與審批,實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和基本農田占用審批制度,加強土地利用管理,嚴禁越權審批,嚴禁違法用地。第四節 技術措施1、建立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完善土地利用檔案管理制度,完善土地調查和土地統計制度,利用“3S”技術及時掌握土地利用現狀變化情況,為規劃實施和監督提供有力依據和保障。2、建立一套符合本地實際的實施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參照原定規劃進行科學系統地分析,對土地利用總

96、體規劃實施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以便采取相應而有效的措施,確保土地資源利用的科學合理性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性。3、建立基本農田動態監測制度及時將全縣基本農田分布圖、地塊、位置、數量等相關數據匯總,建成全縣基本農田保護區數據庫,并建立基本農田耕地質量監測點,對基本農田的數量及質量變化進行動態監測。4、加強規劃實施管理隊伍建設各級政府要結合機構改革,穩定并加強規劃管理隊伍。要加大各級規劃管理隊伍學習的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有計劃地開展規劃管理培訓。附表1 丹棱縣主要控制指標表指標現狀規劃近期規劃遠期指標屬性總量指標(單位:公頃)2005年2010年2020年-一、耕地保有量

97、1438915492.015331約束性二、基本農田面積1434214189.014189約束性三、園地面積44884943.05246預期性四、林地面積1381014046.014399預期性五、牧草地020.053預期性六、建設用地面積40234147.04352預期性(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3579.03761約束性其中:城鎮工礦用地規模775.01060預期性增量指標(單位:公頃)-20062010年20062020年-六、新增建設用地總量-133.0333約束性七、新增建設占用農用地規模-111.0271預期性其中:新增建設占用耕地規模-72.0172約束性八、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義務

98、量-82.0217預期性效率指標(單位:平方米)-2010年2020年-九、人均城鎮工礦用地-100100約束性備注:表格中基本農田面積為市政府下達基本農田指標。附表2 丹棱縣規劃期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表 單位:公頃地類規劃基期年規劃近期年規劃目標年規劃期間面積增減面積比重(%)面積比重(%)面積比重(%)土地總面積45046.9100.00%45046.9100.00%45046.9100.00%0.0 農用地耕地14389.631.9%15492.0 34.4%15331.0 34.0%941.4 園地4488.510.0%4943.0 11.0%5246.0 11.6%757.5 林地138

99、09.830.7%14046.0 31.2%14399.0 32.0%589.2 草地00.0%20.0 0.0%53.0 0.1%53.0 其他農用地7748.717.2%5953.4 13.2%5368.5 11.9%-2380.2 農用地合計40436.689.8%40454.4 89.8%40397.5 89.7%-39.1 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城鎮建設用地501.11.1%612.5 1.4%796.5 1.8%295.4 農村居民點用地2703.96.0%2804.0 6.2%2701.0 6.0%-2.9 采礦用地244.90.5%143.9 0.3%244.9 0.5%0.0

100、其他獨立建設用地00.0%18.6 0.0%18.6 0.0%18.6 城鄉建設用地合計3449.97.7%3579.0 7.9%3761.0 8.3%311.1 交通水利用地439.41.0%439.4 1.0%469.4 1.0%30.0 其他建設用地133.50.3%128.6 0.3%121.6 0.3%-11.9 建設用地合計4022.88.9%4147.0 9.2%4352.0 9.7%329.2 其他用地水域2640.6%264.0 0.6%264.0 0.6%0.0 自然保留地323.50.7%181.5 0.4%33.4 0.1%-290.1 其他用地合計587.51.3%4

101、45.5 1.0%297.4 0.7%-290.1 附表3 丹棱縣土地用途分區面積表 單位:公頃鄉鎮名稱基本農田保護區一般農田保護區城鎮村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生態安全環境控制地區林業用地區丹棱鎮2392.9 2141.1 1047.3 4.3 65.9 388.5 仁美鎮2581.0 411.1 75.2 0.0 156.8 石橋鄉1005.3 579.5 14.5 0.0 662.7 雙橋鎮4780.6 1554.0 134.5 25.7 218.8 2102.5 順龍鄉3333.5 1044.3 8.0 0.0 1.7 1313.7 楊場鎮6014.7 1407.5 222.8 54.

102、7 24.0 1428.1 張場鎮2958.3 972.1 48.6 4.0 196.6 5672.3 合計23066.2 8109.5 1550.9 88.8 507.0 11724.5 附表4 丹棱縣耕地保有量規劃平衡表 單位:公頃年限基期耕地面積規劃期內補充耕地面積規劃期內減少耕地面積耕地凈增減規劃期末耕地保有量增加合計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農業結構調整減少合計建設占用災毀耕地2006-201014389.61174.4 80107.50.0 986.972721102.4 15492.0 2006-202014389.61113.4 118.6 203.20.0 791.617217

103、2941.4 15331.0 年均增減74.2 7.9 13.3 52.8 11.5 11.5 62.8 附表5 丹棱縣重點建設項目用地規劃表 單位:公頃 項目名稱建設年限項目用地建設性質涉及鄉(鎮)備注總規模其中新增建設用地其中占用耕地1、交通遂寧資陽眉山高速公路(丹棱段)2012-20202010新建丹棱鎮、楊場鎮、仁美鎮省級(含接引路)蒲江丹棱青神井研高速公路(丹棱段)2010-2020新建石橋鄉、丹棱鎮省級丹棱蒲江公路2006-2020擴建丹棱鎮、順龍鄉縣級丹棱名山公路2006-2020改建丹棱鎮、順龍鄉縣級仁張路2010-2020擴建張場鎮縣級2、旅游龍鵠山風景區2009-20203

104、.03.01.0擴建丹棱鎮縣級九龍山風景區2009-20200.60.60.2擴建楊場鎮老峨山風景區2009-20204.04.02.8擴建張場鎮3、水利黑灘子水庫2012-202026.77.03.0新建張場鎮市級長征渠飲水工程2015-2025新建丹棱鎮省級梅灣水庫飲水源工程2012-20206.73.02.0擴建雙橋鎮縣級黨仲水庫2011擴建雙橋鎮市級觀音崖水庫2011-2020新建雙橋鎮市級4、能源雅安至南京北1000KV輸變電工程(丹棱段)2013-201716.02.00.5新建丹棱縣省級220KV輸變電工程(含變電站和線路接近工程)2011-20151.3新建仁美鎮市級110KV

105、輸變電工程(含變電站、配套線路工程和間隔擴建工程等2011-20151.7新建雙橋鎮、楊場鎮、丹棱鎮(擴建)市級35KV輸變電工程2011-20151.0新建楊場鎮、雙橋鎮(兩個)市級5、公共設施丹棱縣城市供水工程2011-20152.02.00.3新建丹棱鎮縣級污水處理廠2009-20132.02.01.9新建丹棱鎮縣級鄉鎮名稱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總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土地整治補充耕地丹棱鎮1639.91837.71157.01042.681.268.0仁美鎮1367.11501.6370.4332.54.010.0石橋鄉440.9494.9149.5137.5

106、1.00.0雙橋鎮3150.33245.7805.4674.512.040.0順龍鄉1741.31823.2238.5209.01.020.0楊場鎮3968.24128.71040.2896.459.049.0張場鎮2186.82299.2590.9468.413.830.0丹棱縣14494.5 15331.04352.0 3761.0 172.0217.0 注:規劃下達基本農田保護指標面積為14189公頃,實際劃定基本農田14494.5公頃,比指標多劃定305.5公頃。附表6 丹棱縣各鄉鎮規劃主要指標表 單位:公頃附表7 丹棱縣各鄉鎮基本農田調整分析表 單位:公頃鄉鎮名稱基本農田保護數量調入

107、基本農田調出基本農田2005年2020年下達目標實際劃定多保數量面積比例(%)面積比例(%)丹棱鎮1950.91569.41639.970.531115.90%仁美鎮1523.81317.11367.150.0156.710.30%石橋鄉558.1430.9440.910.0117.221.00%雙橋鎮3125.83090.33150.360.024.50.80%順龍鄉1425.41731.31741.310.0315.922.20%楊場鎮3470.13908.23968.260.0498.114.40%張場鎮2288.42141.82186.845.0101.64.40%合計14342.514189.014494.5305.5838.5686.5注:眉山市下達目標位14189.0公頃,實際劃定14494.5公頃,多保護305.5公頃。


注意事項

本文(眉山市丹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2021-2025年)(64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平南县| 扶余县| 施甸县| 舟山市| 屯留县| 贡嘎县| 商都县| 绥棱县| 甘谷县| 巴里| 秭归县| 五指山市| 美姑县| 龙川县| 大城县| 大名县| 伊宁市| 改则县| 得荣县| 泸定县| 新安县| 镇江市| 家居| 望谟县| 平顶山市| 菏泽市| 高阳县| 蓝田县| 垦利县| 通化县| 门源| 东阿县| 双鸭山市| 乌恰县| 茶陵县| 正镶白旗| 贺兰县| 青岛市| 黔南|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