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多層住宅工程綠色建筑節能措施方案(74頁).doc

  • 資源ID:420059       資源大?。?span id="jbs4s64" class="font-tahoma">496KB        全文頁數:6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多層住宅工程綠色建筑節能措施方案(74頁).doc

1、xx五期項目綠色建筑節能措施說明編制人員: 審定: 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專業負責人: 助理建筑師 給排水專業負責人: 中級工程師電氣專業負責人: 高級工程師暖通專業負責人: 暖通工程師編制單位:資質證書編號: 目錄一、項目概況51.1編制依據51.2項目概況7二、綠建節能措施102.1規劃景觀綠建節能措施102.2建筑綠建節能措施212.3給排水綠建節能措施342.4電氣綠建節能措施482.5暖通綠建節能措施56三、結論和建議62一、 項目概況1.1編制依據(1)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七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3號)民

2、用建筑節能條例(國務院530號令)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國務院531號令)(2)相關政策規章:x省民用建筑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暫行辦法(瓊府200853號)節約用電管理辦法(國經貿資源20001256號)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建設部令143號)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2006年)(3)政策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建設部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建科2006231號)關于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導意見(建科200578號)x省建設廳關于印發x省民用建筑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瓊建設2008225號)x省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

3、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227號)x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全省保障性住房安裝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通知(瓊建科201038號) (4)相關規范、標準:x省綠色建筑設計基本規程(試行)及x省綠色建筑基本技術審查要點(試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 7106-2008)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 JGJ/T229-2010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版)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2010)民用建筑太陽能熱

4、水系統應用技術規范(GB50364-2005)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建筑照明設計規范(GB50034-2004)城鎮燃氣設計標準(GB50028-2006) 民用建筑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單元式空氣調節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9576-2004)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2021.3-2010)通風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1-2005)冷水機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19577-2004多聯式空調(熱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21454-2008單元式空氣調節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

5、B19576-2004通風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761-2009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2007空調系統經濟運行GB/T17981-2007設備及管道絕熱設計導則GB/T81751.2項目概況“濱江新城”項目位于x主城區東南部、南渡江西岸,東與x江東組團隔江相望,西北靠近x市政府,是x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中心組團的有機組成部分。本地塊位于x市濱江西路以西,鳳翔東路以南,地塊沿著南渡江菱形布置,地塊都基本無坡度,屬平地。本設計主要內容為x五期建筑設計。地塊用地面積:28052.72,總建筑面積29643.5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7003.65,地下建筑面積12639

6、.87。地上建筑為11棟多層住宅,層數5層。 本報告為對xx五期項目節能措施(綠色建筑)進行評估。圖1.1-1項目鳥瞰圖 圖1.1-2總平面布置圖圖1.1-3項目區位圖1.3規劃指標綜合技術經濟指標序號項目單位數量備注1五期規劃用地面積28052.722總建筑面積29643.523 其 中地上總建筑面積(計容)16612.96 地下建筑面積(不計容)12639.87 太陽能補償面積(不計容)390.694容積率0.666建筑占地面積4197.547建筑密度16.758總戶數戶929地下人防面積1024.710停車位輛142按照相關規定預留充電設施11綠地率40二、 綠建節能措施2.1規劃景觀綠

7、建節能措施標準內容:項目選址應符合所在地城鄉規劃,且應符合各類保護區、文物古跡保護的建設控制要求。設計情況: (1)項目用地性質為城鎮住宅用地,項目建設用地符合用地性質。 (2)項目區域內及附近無任何文物保護對象、周邊無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基本農田等敏感區域。 審查資料: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見附件1)、場地原始地形圖(見附件3)。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2標準內容:場地應無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無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危險源的威脅,無電磁輻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設計情況:(1)項目用地為平原地貌區,現有地形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之勢,場地內為種植樹木的林地。建筑場地選址無洪災

8、、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脅,符合國家和x的相關安全性規定。建筑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審查資料: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見附件1)、項目土壤氡含量檢測(見附件2)、地原始地形圖(見附件3)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3標準內容:場地內應無排放超標的污染源。設計情況:(1)大氣環境油煙廢氣 根據業主提供資料顯示,項目小區住戶主要以清潔能源天然氣為燃料,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對環境影響很小。項目住戶炊事油煙經抽油煙機處理達標后通過統一的排煙管道從屋頂煙囪外排,由于油煙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均較小,油煙排散快,所以產生的油煙廢氣對環境空氣質量影響很小。汽車尾氣 本項目設置

9、的地上停車位,地上污染物擴散具有較大的空間,且車輛啟動時間較短,廢氣排放量相對較小,對周邊產生環境影響較小。備用柴油發電機廢氣 項目在地下室設備房內設置備用250Kw柴油發電機,柴油發電機采用含硫量小于0.035%的柴油作燃料,一般只在市電例檢或停電的情況下使用,按一年使用8次,每次使用時間按8h計,則每年使用柴油發電機的時間為64小時/年(250KW的柴油發電機耗油量為52.5kg/h,則預計項目每年的消耗柴油量為3.36t/a),柴油發電機使用時間較少,并在設施機房進行機械排風,其產生的環境影響很小。垃圾收集點臭氣 項目小區內在每幢樓底層配置專用垃圾箱,公寓住戶產生的垃圾由業主指定的物業管

10、理公司專業清潔工人袋裝收集后,送達垃圾收集房。垃圾收集房對生活垃圾應采取密封式存放,垃圾應由環衛部門清走,日產日清,統一處理,站點要定時清洗,加強綠化,垃圾臭氣對周圍大氣環境的影響很小。(2)水環境項目污水主要為居民住宅產生的污水,產生污水總量為58.65m/d(2.13萬m/a)。本項目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內采用污污分流制;小區糞便污水收集后排入小區化糞池內處理;洗滌廢水(洗手盆、拖布廢水)經小區污水管道沿途收集,由于現在小區住戶基本都將洗衣機置于陽臺,洗衣廢水通過陽臺雨水管網外排將會造成污染,因此要求小區住宅樓應在陽臺須布設雨水和污水管道,小區住宅內產生的洗衣廢水須排入污水管道,經污水管

11、道排入市政管網;廚房污水經隔油設備后與經化糞池處理的糞便污水、洗滌廢水通過小區內的污水管道集中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最終排入白沙門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后排海。項目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合理處置后對周邊水環境影響不大。(3)固體廢物項目固體廢物總產生量為0.27t/d,98.55t/d,產生的生活垃圾經統一收集后由環保部門清運處理,固體廢物主要為蔬菜、水果、肉類、廢紙等,這些垃圾集中收集,有回收利用價值的由相關部門回收利用,沒有回收利用價值的由x市環衛部門送往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理,經過處理后,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4)聲環境項目的生活水泵、柴油發電機、排風機等均設于地下室,項目的開閉所設于項

12、目區域南側,都選用低噪聲設備并采取隔聲、吸聲和減振措施。因此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太大影響。項目對進出小區的車輛應限制行駛速度和禁鳴喇叭;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等高噪聲音響設備,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不大。項目進行合理平面設計,科學布局總體規劃,進行生態景觀綠化,構造綠色聲屏障,衰減交通噪聲,經采取有效措施后,項目外的道路交通噪聲對其影響不大。審查資料:環境影響評估報告(見附件2)。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4標準內容:建筑規劃布局應滿足日照標準,且不得降低周邊建筑的日照標準。 設計情況: 日照模擬和設計的目的是期望冬季建筑陰影范圍小,使建筑周圍的場地能接受比較充足的陽光,至少沒有大片的永久陰影區;夏

13、季最好有較大的陰影范圍,以便對周圍場地起一定的遮陽作用;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本項目功能為住宅。住宅對日照時數按照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如表2.1-2。表2.1-2 住宅建筑日照要求建筑氣候區劃、氣候區氣候區、氣候區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標準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時數(h)231有效日照時間帶(h)(當地真太陽時)816915日照時間計算起點底層窗臺 本項目采用斯維爾軟件對本項目的日照進行模擬計算,模擬結果如圖附頁1-0.9米高日照分析圖根據全國光氣候區的劃分,x市屬于第類光氣候區,為大城市。 由圖日照分析圖可知,本項目建筑滿足大寒日3小時日照最低要求。建筑不對周邊建筑物帶來光污染,建筑不影響周

14、圍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審查資料:日照分析圖(見附件4)。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5標準內容:居住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應滿足以下要求:3層及以下不高于41;4-6層不高于26;7-12層不高于24;13-18層不高于22;19層及以上的建筑不高于13 ;設計情況:1.本項目人均用地面積按整個地塊分析,為5層住宅建筑,項目的總居住用地面積:28052.72。2.項目的總居住人口(每戶按3.2人計算): 92X3.2=294 人。3.項目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28052.72/294人= 95.42/人。滿足 A26,不滿足要求,需權衡分值15分。 審查資料:技術經濟指標 自評估結論:不滿足要

15、求權衡條文:一、場地與公共交通設施具有便捷的聯系,評價總分值為9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汽車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800m,得3分。2.場地出入口步行距離800m范圍內設有2條及以上線路的公共交通站點(含公共汽車站和軌道交通站),得3分;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聯系公共交通站點,得3分。設計情況: 1.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汽車站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得分3分。 2.場地出入口步行距離800m范圍內設有42路、56路公共汽車站,得分3分。 3.場地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聯系公共交通站點,得分3分。審查資料:公共交通設施圖(見附件8)。

16、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二、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應達到Rr5%。設計情況: 本項目有多層住宅建筑,設有一層地下室,地下平時主要功能為車庫及設備房,戰時為人防地下室。地上建筑面積為:17003.65,地下建筑面積為12639.87,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例為74.33%,滿足Rr25%的要求,要求得分2分。此條得分6分,多余4分用于權衡分值。 審查資料:技術經濟指標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三、 合理設置機動車停車設施,并采取下列措施只至少2項。 1.采用地下室停車庫方式節約集約用地 2.合理設計地面停車位,不擠占步行空間及活動場所。設計情況: 1

17、.本項目采用地下室停車庫方式節約集約用地 2.場地內合理設計地面停車位,不擠占步行空間及活動場所,得分3分。 審查資料:總平面圖(見附件6)、地下室平面圖(見附件9)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6標準內容:居住建筑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并累計:1) 住區綠地率:新區建設達到 30%,舊區改建達到 25%,得 2 分;2) 住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按表4.2.1-1的規則評分,最高得 7 分。設計情況:住區綠地面積:10020.16住區用地面積:25050.40住區綠地率:40%綠地率達到 30%,得2分住區總公共綠地面積:630.6,總居住人口:294人。人均公共綠地面積:2.14滿足 Ag1.

18、5,得分7分 審查資料:1.技術經濟指標 2.公共綠地面積分區圖(見附件10)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7標準內容: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率應達到Rr5%設計情況: 本項目有多層住宅建筑,設有一層地下室,地下平時主要功能為車庫及設備房,戰時為人防地下室。地上建筑面積為:17003.65,地下建筑面積為12639.87,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的比例為74.33%,滿足Rr25%的要求滿足Rr25%的要求,得6分。 審查資料:技術經濟指標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8標準內容:場地內風環境應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動舒適和建筑的自然通風。(1)冬季典

19、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建筑物周圍人行區風速應低于5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應小于2;(2)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場地內人活動區不應出現渦旋或無風區。設計情況:本項目用地位于x省x市,按照x市地區的氣象數據對本項目的建筑進行夏季、冬季通風模擬。夏季以南風為主導風,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為2.7m/s。冬季以東北東風為主導方向,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為3.1m/s。(數據來源于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取x氣候數據)。 (1)根據項目的總平面圖,項目內建筑的排列方式為行列式,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通過查看建筑風壓分布云圖,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建筑物周圍

20、人行區風速應低于5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應小于2。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場地內人活動區不出現渦旋或無風區。 審查資料:場地內風環境分析(見附件5)。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9標準內容:場地內人行通道均應采用無障礙設計。設計情況: (1)項目無障礙設施滿足現行國家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2012的相關要求,具體位置包括:建筑出入口、停車位、人行道,各棟均設有無障礙電梯。 審查資料:總平面圖(見附件6)首層平面圖(見附件7)。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10標準內容: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務。1 居住建筑:滿足下列要求中 3 項,得 3 分;1) 場地出入口到達小學的步行

21、距離不大于500m;2) 場地出入口到達商業服務設施的步行距離不大于500m;3) 場地1000m范圍內設有 5 種及以上的公共服務設施。設計情況: 場地出入口距離x市x第五小學小于500m;項目場地內設有商業網點,到達商業網點的距離小于500m;距離出入口1000米范圍內設有教育、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醫療衛生五類公共服務功能。得3分。 審查資料:總平面圖(見附件6)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11標準內容: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應保護場地內原有的自然水域、濕地和植被,采取表層土利用等生態補償措施。設計情況:(1) 項目區內設計了大面積的綠化以及種植各種高觀賞性的

22、景觀植物,形成一個茂密、優美的中央綠地景觀環境;項目充分利用區內綠化親水景觀,空間上互相滲透,更好的組織和豐富鄰里交往和生活空間,具有明顯的領域感、安全感、和歸屬感,構建出和諧而有文化內涵的社區氛圍。 審查資料:設計說明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12標準內容:充分利用場地空間合理設置綠色雨水基礎設施,對大于10hm2的場地應進行雨水專項規劃設計。(1)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有調蓄雨水功能的綠地和水體的面積之和占綠地面積的比例應達到30%;(2)硬質鋪裝地面中透水鋪裝面積的比例應達到50%。設計情況:(1)下凹式綠地面積為3113.42,綠地面積為10020.16,小凹式綠地面積占綠地面積3

23、1.07%,滿足要求,得分3分。(2)本項目主要的硬質鋪裝地面為道路,材料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鋪裝面積占硬質鋪裝地面面積的比例大于50%。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下凹式綠地圖(見附件11)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13標準內容:合理選擇綠化方式,科學配置綠化植物。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種植區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滿足植物生長需求。居住建筑綠地配植喬木應不少于3株/100m2。設計情況: 本項目綠化物種選用適宜x市氣候及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綠化,種植區域的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滿足植物生長需求,其中喬木包括:叢生柚子樹A、秋楓、精品叢

24、生水蒲桃、萍婆、尖葉杜英A、桃花心木、鳳凰木A、大葉杜英等;草木包括:滿天星、銀邊山菅蘭、雙色茉莉、黃金榕、紅彩葉草、金葉番薯葉等;綠地中種植喬木數量為每100m2綠地面積上的喬木數為3株。 審查資料:1. 景觀示意圖(見附件12)。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14標準內容:綠化灌溉采取噴灌、微灌等節水高效灌溉方式。設計情況:(1)場地采取微灌的節水高效灌溉方式,可得7分。 審查資料:1.水專業設計說明。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1.15標準內容:建筑平面、空間布局合理,沒有明顯的噪聲干擾。設計情況: 項目用地南臨規劃道、東臨濱江西路,其產生的交通噪聲對項目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項目用地與道路

25、之間存在一定的退距,項目方可充分利退讓出的空閑區域,種植成排樹木阻擋交通噪聲,樹木間隔中間可輔以穿插種植低矮的綠化植被(如九里香、三角梅等)形成綠色圍籬,利用多層次的綠化帶降低交通噪聲對本項目的影響。通過采取相應的降噪措施后,交通噪聲對本項目區域的影響不大。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1.規劃設計說明2.1.16標準內容:居住建筑與其相鄰建筑的直接間距應超過18米。設計情況:根據項目總平面布置分析,項目居住建筑與相鄰居住建筑居住空間的最近水平視線距離大于18 m,沒有產生視線干擾問題。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總建筑平面圖(見附件6)。2.2建筑專業(居住建筑)2.2.1標準內容

26、:建筑設計應避免產生光污染,玻璃幕墻可見光反射比不應大于0.2。設計情況:(1)本項目無玻璃幕墻設計。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建筑設計說明2.2.2標準內容:建筑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的規定。設計情況:(以103#、105#、106#樓樓為例)(1).屋頂構造一坡屋頂材料名稱(由外到內)厚度導熱系數蓄熱系數S修正系數熱阻R熱惰性指標(mm)W/(m.K)W/(.K)(K)/WD=R*S細石混凝土(雙向配筋)401.74017.0601.000.0230.392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20.2309.3701.000.0090.081水泥砂漿200.93011.

27、3701.000.0220.245擠塑聚苯板(=25-32)300.0300.3201.200.8330.320鋼筋混凝土1201.74017.2001.000.0691.186石灰水泥砂漿(混合砂漿)200.87010.6271.000.0230.244各層之和2320.9782.469外表面太陽輻射吸收系數0.75默認傳熱系數K=1/(0.16+R)0.88衰減度42.59延遲時間6.56 h衰減倍數0.17平屋頂材料名稱(由外到內)厚度導熱系數蓄熱系數S修正系數熱阻R熱惰性指標(mm)W/(m.K)W/(.K)(K)/WD=R*S水泥砂漿250.93011.3701.000.0270.3

28、06細石混凝土(雙向配筋)401.74017.0601.000.0230.392擠塑聚苯板(=25-32)300.0300.3201.200.8330.320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0.2309.3701.000.0130.122水泥砂漿200.93011.3701.000.0220.245陶粒砼找坡層200.5307.2501.000.0380.274鋼筋混凝土1201.74017.2001.000.0691.186石灰水泥砂漿(混合砂漿)200.87010.6271.000.0230.244各層之和2781.0473.089外表面太陽輻射吸收系數0.75默認傳熱系數K=1/(0.16+R)

29、0.83衰減度61.81延遲時間8.17 h衰減倍數0.13(2).外墻構造一材料名稱(由外到內)厚度導熱系數蓄熱系數S修正系數熱阻R熱惰性指標(mm)W/(m.K)W/(.K)(K)/WD=R*S水泥砂漿200.93011.3701.000.0220.245灰砂磚砌體2001.10012.7201.000.1822.313復合硅酸鹽保溫砂漿250.0751.1901.200.2780.397抗裂砂漿(網格布)50.93011.3061.000.0050.061各層之和2500.4863.015外表面太陽輻射吸收系數0.50默認傳熱系數K=1/(0.16+R)1.55衰減度19.08延遲時間7

30、.14 h衰減倍數0.15(3) .外窗構造序號構造名稱構造編號傳熱系數自遮陽系數可見光透射比備注1鋁合金6+9+6無色透明中空184.000.750.710(4) .通風開口面積樓層房間編號房間面積(m2)門窗編號門窗面積(m2)開啟比例門窗類型通風開口面積/房間面積通風開口面積/外窗面積結論11001(最不利房間)30.21TLM24245.880.50外窗0.100.50滿足標準依據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第4.0.13條標準要求房間外窗(包括陽臺門)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房間地面面積的10或外窗面積的45結論滿足注:達標時只列出一項,不達標時列出全部不達

31、標項(5) .外遮陽朝向窗編號外遮陽系數標準要求結論東向C1211(最不利窗)0.70SD0.80滿足西向C1211(最不利窗)0.80SD0.80滿足標準依據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第4.0.10條標準要求東、西向外窗必須采取建筑外遮陽措施,建筑外遮陽系數不應大于0.8結論滿足注:達標朝向只列出一項,不達標朝向列出全部不達標項(6) .窗地面積比樓層房間編號房間面積窗編號窗面積窗類型窗地比結論1X015(最不利房間)10.03C10151.55外窗0.1545滿足標準依據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第4.0.5條標準要求建筑的臥室、

32、書房、客廳等主要房間的房間窗地面積比不應小于1/7結論滿足注:達標時只列出一項,不達標時列出全部不達標項(7) .隔熱檢查序號構造名稱構造類型朝向傳熱系數熱惰性指標面密度面積(m2)內表最高溫度()結論1200蒸壓灰砂磚外墻東1.553.02434169.8736.24滿足2200蒸壓灰砂磚外墻西1.553.02434169.6735.81滿足3坡屋頂屋頂上0.882.47473438.0835.54滿足4平屋頂屋頂上0.833.09543178.0535.20滿足標準依據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第4.0.7條和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第5.

33、1.1條標準要求內表面溫度不超過限值36.30結論滿足(8).氣密性q0 (m3/mh) 19層外窗氣密性不應低于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 7106-2008)的4級,10層外窗氣密性不用低于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 7106-2008)的6級。2.2.3標準內容: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和x省氣候特點,對建筑的體型、朝向、樓距、窗墻比等進行優化設計。設計情況:窗墻面積比朝向窗面積()墻面積()窗墻比限值結論南向322.09804.660.400.40滿足北向243.57806.840.300.40滿足東向34.60472.680.0

34、70.30滿足西向34.29476.030.070.30滿足平均634.562560.210.25標準依據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第4.0.4條標準要求各朝向窗墻比和平均窗墻比不超過限值結論滿足項目主要建筑朝向為南北向;窗墻比滿足南北向不大于0.4,東西向不大于0.3的要求: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2.4標準內容:外窗、玻璃幕墻的可開啟部分應使建筑獲得良好通風。(1)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應達到35%;(2)玻璃幕墻透明部分可開啟面積比例應達到10%。1.設計情況:樓層房間編號房間面積(m2)門窗編號門窗面積(m2)開啟比例門窗類型通風開口面積/房間面積通風開口面

35、積/外窗面積結論11001(最不利房間)30.21TLM24245.880.50外窗0.100.50滿足標準依據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第4.0.13條標準要求房間外窗(包括陽臺門)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房間地面面積的10或外窗面積的45結論滿足注:達標時只列出一項,不達標時列出全部不達標項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1.節能設計2.2.5標準內容: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比國家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規定高10%。1.設計情況:本項目屋頂、外墻、外窗熱工性能不比國家現行有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規定高10%,需權衡分值10分。 審查資料:1.節能設計說明 自評估結論:不

36、滿足要求權衡條文:(1)照明功率密度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中規定的目標值。設計情況:本項目所有區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達到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中規定的目標值,得分8分。審查資料:電氣專業說明。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2)合理選用節能型電氣設備,水泵、風機等設備,及其他電氣裝置滿足相關現行國家標準的節能評價值要求。設計情況:本項目選用的水泵、風機等設備均為節能型電氣設備,得分2分。審查資料:電氣專業說明。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2.6標準內容:不得采用國家和x省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設計情況:建議項目施工圖選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應符合建設事

37、業“十一五”推廣應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術(第一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公告第659號)和墻體保溫系統與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術(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告第1338號)的相關規定。當上述文件對墻體材料的規定不一致時,應按墻體保溫系統與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術的相關規定執行。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1.建筑設計說明2.2.7標準內容:建筑造型要素簡約,且無大量裝飾性構件。設計情況:1.本項目的飄板具有載物或遮陽的作用,不屬于裝飾性構件。2.屋頂無塔、球、曲面等異形構件。3.女兒墻高度為0.45m,不超過標準要求2倍。綜上所述,本項目造型簡單,無裝飾性構件

38、。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建筑效果圖(見附件13)2.2.8標準內容:居住建筑不得采用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規定的特別規則或嚴重不規則的建筑形體。評分規則:1 )屬于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規定的建筑形體不規則;(得3分)2 )屬于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規定的建筑形體規則;(得9分)3) 屬于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規定的建筑形體為特別不規則和嚴重不規則的建筑。(得0分)1.設計情況:根據項目建筑形體規則性判斷報告,各棟建筑均屬于規則形體。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1.建筑平面圖 2

39、.建筑立面圖(見附件12)2.2.9標準內容: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設計情況:本項目利用綠化組成、外墻及窗戶的隔聲,降低建筑周邊噪聲對建筑的影響。本項目的隔聲可以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室內允許噪聲標準中的低限要求。起居室包含房間室外傳到室內噪聲級(A聲級,dB)建筑內聲源傳到室內噪聲級(A聲級,dB)室內噪聲級(A聲級,dB)結論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X003,X004,X002,X003,30013,30023,30014,30024,X003,X00420.712.737.037.03737

40、滿足高要求1001,1002,2001,2002,30033,30043,30034,30044,5001,500219.311.337.037.03737滿足高要求臥室包含房間室外傳到室內噪聲級(A聲級,dB)建筑內聲源傳到室內噪聲級(A聲級,dB)室內噪聲級(A聲級,dB)結論晝間夜間晝間夜間晝間夜間X023,X02426.018.0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X017,X01824.416.4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X0194,X044423.515.5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X019,X020,X019,X020,X0193,X0443,X007,X00

41、823.015.0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X011,X012,X013,X014,X017,X018,X017,X018,X0173,X0183,X0174,X0184,X005,X00622.514.5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X011,X012,X014,X0113,X0123,X0114,X0124,X011,X01221.813.8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2006,X007,X013,X021,X022,X0073,X0083,X0133,X0143,X0203,X0213,X0074,X0084,X0134,X0144,X0204,X0214,X01

42、3,X014,X019,X02021.213.2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X009,X010,X0053,X0063,X0054,X0064,X015,X01620.612.6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X007,X008,2008,200919.911.9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X015,X016,X015,X016,X0153,X0163,X0154,X016419.211.237.037.03737滿足低限要求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 建筑隔聲設計報告書2.2.10標準內容: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間的外墻、隔墻、樓板和門窗的隔聲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

43、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設計情況:內隔墻做法;1、刷專用界面處理劑1厚(混凝土墻面用型,灰砂磚墻面用型)2、5厚M7.5專用抹灰砂漿打底3、M10專用抹灰砂漿找平層(最薄處10厚,砌筑材料交接位置抹面與最薄處平齊)4、面層詳裝修樓板做法 大理石 30mm水泥砂漿 35mm鋼筋混凝土 120mm水泥砂漿 30mm經計算。構件分頻隔聲量(dB)不利偏差(dB)單值評價量+頻譜修正量(dB)隔聲性能標準限值結論倍頻程中心頻率(dB)計權隔聲量頻譜修正量名稱構造編號12525050010002000外墻342.746.049.352.756.053-2.950低限:45,高要求

44、:50滿足高要求0.00.03.73.31.0臥室墻532.936.239.542.846.143-0.642低限:35滿足低限要求0.00.03.53.20.9其他分室墻532.936.239.542.846.143-0.642低限:30滿足低限要求0.00.03.53.20.9分戶墻443.046.449.753.056.353-0.453低限:45,高要求:50滿足高要求0.00.03.33.00.7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間的樓板644.247.550.854.157.454-2.452低限:51滿足低限要求0.00.03.22.90.6戶門1224.024.031.035.039.03

45、4-0.733低限:25,高要求:30滿足高要求0.03.03.02.00.0其他外窗9,1022.021.028.036.030.030-2.328低限:25,高要求:30滿足平均要求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 建筑隔聲設計報告書2.2.11屋頂和東、西外墻隔熱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的要求。1.設計情況:隔熱檢查序號構造名稱構造類型朝向傳熱系數熱惰性指標面密度面積(m2)內表最高溫度()結論1200蒸壓灰砂磚外墻東1.553.02434169.8736.24滿足2200蒸壓灰砂磚外墻西1.553.02434169.6735.81滿足3坡屋頂屋頂上0.

46、882.47473438.0835.54滿足4平屋頂屋頂上0.833.09543178.0535.20滿足標準依據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第4.0.7條和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第5.1.1條標準要求內表面溫度不超過限值36.30結論滿足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1.建筑設計說明2.2.12標準內容:主要功能房間的采光系數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 50033的要求。其中,居住建筑臥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積比應達到1/7。1.設計情況:樓層房間編號房間面積窗編號窗面積窗類型窗地比結論1X015(最不利房間)10.03C101

47、51.55外窗0.1545滿足標準依據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第4.0.5條標準要求建筑的臥室、書房、客廳等主要房間的房間窗地面積比不應小于1/7結論滿足 得分6分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建筑設計說明2.2.13標準內容:有效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不小于0.5%的面積應達到首層地下室面積的5%。設計情況:項目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大于0.5%的面積未達到首層地下室面積的5%。,需權衡分值1分。 自評估結論:不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1.地下室平面圖(見附件9)權衡條文: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內區采光系數滿足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達到60

48、%。設計情況:本項目為住宅建筑無內區,可直接得分4分。審查資料:建筑單體設計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2.2.14標準內容:居住建筑的通風開口面積與房間地板面積的比例應達到10%,并設有明衛。1. 設計情況:樓層房間編號房間面積(m2)門窗編號門窗面積(m2)開啟比例門窗類型通風開口面積/房間面積通風開口面積/外窗面積結論33003(最不利房間)38.28TLM24245.880.50外窗0.080.50滿足標準依據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第條標準要求房間外窗(包括陽臺門)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房間地面面積的10或外窗面積的45結論滿足注:達標時只列出一項,不達標時

49、列出全部不達標項 自評估結論:滿足要求 審查資料:設計說明2.3給排水綠建節能措施1.“濱江新城”項目位于x主城區東南部、南渡江西岸,東與x江東組團隔江相望,西北靠近x市政府,是x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中心組團的有機組成部分。本地塊位于x市濱江西路以西,鳳翔東路以南,地塊沿著南渡江菱形布置,地塊都基本無坡度,屬平地。本設計主要內容為x五期建筑設計。地塊用地面積:25050.40平方米,地上計容建筑面積16612.9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2653.20平方米,太陽能補償面積(不計容) 390.6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9656.85平方米(含地下建筑面積)。地上建筑為11棟多層住宅,層數5層。2.本

50、項目海府路有DN300市政給水管,有DN600市政污水管,有DN800雨水管。 本報告為對綠色佳元x五期項目節能措施(綠色建筑)進行評估。2.3.1. 標準要求:場地內應無排放超標的污染源。 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1)污染源類型:主要為住宅樓的生活污廢水。2)控制污染源的主要措施:項目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達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CJ343-2010)B級標準后與生活廢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最終進入x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3.2. 標準要求:建筑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的規定。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1)節能設計依據x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BJ0

51、3-2006)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75-2012)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2010)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年版))x省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管理辦法(x省人民政府令第227號)2)給水排水系統的節水設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13(2009年版)和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055-2010。3)給水泵根據給水管網水力計算結果選型,并應保證設計工況下水泵效率處在高效區。給水泵的效率不宜低于現行國家標準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規定的泵節能評價值。4)衛生間的衛生器具和配件符合現

52、行行業標準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DE 有關規定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1年第5號公告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設備(產品)和2003年第12號公告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設備(產品)目錄中公布的設備、器材和器具。5)施工圖文件中的熱工及系統設計等內容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和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75等標準和規范的相關規定。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3.3. 標準要求: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統籌、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1)給水系統本項目從市政給水干管上接出兩根DN200給水管,圍繞小區形成環網布置,在此環網上引入管

53、供區內的生活和室外消防用水,市政給水管壓力為0.20mpa。用水量估算表序號用水類別用水標準數量日用水量用水時間時變化系數年用水量195#排屋250L/人,d20人5.00m/d24h2.50.180萬m/a296#排屋250L/人,d20人5.00m/d24h2.50.180萬m/a397#排屋250L/人,d20人5.00m/d24h2.50.180萬m/a498#排屋250L/人,d20人5.00m/d24h2.50.180萬m/a599#排屋250L/人,d20人5.00m/d24h2.50.180萬m/a6100#排屋250L/人,d20人5.00m/d24h2.50.180萬m/a

54、7101#排屋250L/人,d20人5.00m/d24h2.50.180萬m/a8102#排屋250L/人,d20人5.00m/d24h2.50.180萬m/a9103#住宅250L/人,d80人20.00m/d24h2.50.720萬m/a10105#住宅250L/人,d80人20.00m/d24h2.50.72萬m/a11106#住宅250L/人,d80人20.00m/d24h2.50.72萬m/a12道路地面沖洗用水2L/m.次5010.08m10.02m/d-10.024萬m/a13車庫沖洗用水3L/m.次12653.20m37.96m/d-10.091萬m/a14綠化澆灌2L/m.d

55、(0.28m/m.a)10020.16m20.04m/d-10.281萬m/a合計168.02m/d3.996萬m/a注:排屋、住宅用水天數按360天計;道路地面、車庫沖洗按24次/年計,每次一天完成;綠化澆灌用水天數按280天計。2)中水系統項目設計采用中水用于道路地面沖洗、車庫沖洗、綠化澆灌,具體中水量計算如下:功能區用水標準日用水量年用水量道路地面沖洗用水按總用水100%10.02 m/d0.024萬m/a車庫沖洗用水按總用水100%37.96 m/d0.091萬m/a綠化澆灌用水按總用水100%20.04 m/d0.281萬m/a未預見水量按總用水10%6.80 m/d0.040萬m/

56、a合計74.82 m/d0.436萬m/a通過項目用水量估算,項目年用水總量為3.960萬m/a,年用中水量為0.436萬m3/a。非傳統水源利用率為11%,綠化澆灌、道路地面沖洗、車庫沖洗用水全部采用中水水源。中水水量平衡規劃,中水水源采用住宅衛生間淋浴、洗衣用水占總水量52%,中水設施每年處理能力1.15X0.436=0.501萬m/a(設施自耗水系數取15%),每年收集小區住宅生活用水的35%作為中水原水,原水水量為0.8X0.52X=0.524萬m/a,中水水量基本平衡。在中水系統中設置分流、溢流和超流設施,用于應對原水量出現瞬時高峰、設備故障檢修或用水、時間中斷、原水棄流的情況,是實

57、現系統水量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保證中水處理設施安全的一個重要措施。本項目中水為生活污廢水,采用二段生物處理與物化處理相結合的處理工藝流程,其處理工藝流程為:原水-格柵-調節池-生物處理-沉淀-過濾-消毒-中水貯水池-回用水泵房-綠化及道路沖洗等。處理后的水質達到二級以上處理水質標準。給水系統分析各用水點、用水器具和設備的供水水壓和水量要求,設置控制超壓出流的技術措施(如管網壓力分區、減壓閥、減壓孔板等),避免給水系統出現超壓出流的現象,生活給水系統入戶管表前供水壓力不應大于0.20MPa。二次供水設施正常供水時應設置消毒設施,水質衛生標準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GB 1705

58、1的相關要求;供水管材、管道附件及設備等供水設施的選取和運行不應對供水造成二次污染。3)熱水系統住宅設集中供應熱水,采用太陽能加熱方式供應熱水。用水量估算表序號用水類別用水標準數量日用水量用水時 間時變化系數年用水量195#排屋70L/人,d20人1.40m/d24h4.500.051萬m/a296#排屋70L/人,d20人1.40m/d24h4.500.051萬m/a397#排屋70L/人,d20人1.40m/d24h4.500.051萬m/a498#排屋70L/人,d20人1.40m/d24h4.500.051萬m/a599#排屋70L/人,d20人1.40m/d24h4.500.051萬

59、m/a6100#排屋70L/人,d20人1.40m/d24h4.500.051萬m/a7101#排屋70L/人,d20人1.40m/d24h4.500.051萬m/a8102#排屋70L/人,d20人1.40m/d24h4.500.051萬m/a9103#住宅60L/人,d80人4.80m/d24h4.500.173萬m/a10105#住宅60L/人,d80人4.80m/d24h4.500.173萬m/a11106#住宅60L/人,d80人4.80m/d24h4.500.173萬m/a合計25.60m/d0.927萬m/a氣象參數:從太陽能供熱采暖工程技術規范中查詢x地區:水平面年平均太陽輻射

60、量:4721.413MJ/m2A; 20.02傾角平面年平均太陽輻射量:4759.480MJ/m2A。水平面年平均日太陽輻射量:12.912MJ/m2d, 20.02傾角平面年平均日太陽輻射量:13.018MJ/m2d,年日照時數:2139h,年平均環境溫度:24.1。集熱器性能參數:選用平板型集熱板,集熱器年平均集熱效率0.50太陽能集熱器面積計算:Ac=qrd m Cr(tr-tl)/Jtj(1-l) ( 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公式 5.4.2A -1 ) 式中 : Ac 直接加熱 集熱器總面積( m2 ) ; qrd 設計日用水量( L/d ),按熱水用水量定額下限值的取值,住宅取60L/人

61、d; tr 熱水溫度 ( C ) ,tr =60 C ; tl 冷水溫度 ( C ) ,取17 ; Jt 集熱器采光面上年平均日太陽幅照量 (kJ/ m 2 d) ;根據集熱器安裝傾角按上面取值 , 13018kJ/m2d; 太陽能保證率,根據x、三亞地區太陽輻照量、系統經濟性和規范推薦值等因素綜合考慮后確定,x取 45,三亞取50;j集熱器年平均集熱效率,按產品實測數據確定,經驗值取 50;l 貯水箱和管路的熱損失率,室外水箱取20,室內水箱取15 ;C 水的比熱,C=4.187(kJ/k g );r 熱水密度,60 熱水密度0.9832kg/L ;m 用水計算單位數 ( 人數或床位數 )。

62、住宅太陽能集熱器計算面積: 391.65 m2,實際安裝432 m2。2.3.4. 標準要求:給排水系統設置應合理、完善、安全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1)給水系統供水方式為:地下1層地上1層擬采用市政壓力直接供水,市政水源管網用水點;25層采用恒壓變頻系統供水,供水系統:市政水源變頻加壓供水設備支管減壓用水點。2)熱水系統住宅全部采用熱水供應,冷熱水水源相同,熱源為太陽能集熱板,采用電作為輔助熱源,并通過冷熱水管網的控制實現冷熱水系統水壓平衡,用水點處冷熱水供水壓力差不大于0.02MPa。供水方式:設置貯熱水箱,其供水流程為:貯熱水箱變頻加壓供水裝置管網支管減壓用戶。住宅集中熱水供應系統合理設計熱

63、水的循環系統,保證配水點出水溫度不低于45的時間不超過15s,確保用水點開啟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出熱水,避免無謂放水造成的水資源浪費。熱水水箱采用發泡保溫不銹鋼水箱。熱水管道均采用采用鋼塑復合管,DN50以下的采用絲扣連接,DN65及以上的采用溝槽式卡箍連接,施工應嚴格按廠家提供的技術操作規程執行。室內熱水給水管干管、立管及回水管采用鋼塑復合熱水管;支管用給水聚丙稀管(PP-R),同時熱水干管、立管及回水管管道采取橡塑絕熱材料保溫措施保溫材料應與管道或設備的外壁緊密相貼密實,并在保溫層外表面作防護層,如遇管道轉彎處,其保溫應作伸縮縫,縫內填柔性材料,熱水管道保溫層的外保護層室內立管橫干管采用鋁箔材

64、料室外管道采用鋁皮材料,熱水室外管道應做好防水措施。集熱器供、回水管采用薄壁不銹鋼管。3)污廢水系統室外采用污、雨水分流系統,室內采用污、廢水分流系統,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餐飲含油廢水經隔油池池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與廢水一道經小區廢水管網排入中水處理站或市政污水管網,生活污水量按日用水量的90%計算,本工程生活最高日排水量約為90.00m3/d。室外污廢水收集處理率和達標排放率應達到100%,處理后水質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的相關要求。室外污、廢水采用重力自流系統,保證排水渠道暢通。4)雨水系統室外采用污、雨水分流系統,天面雨水經天溝匯集后排入室外雨水明溝,再排入小區雨水

65、管網;室外道路雨水通過雨水口匯入小區雨水管網,然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網。雨水量計算:暴雨強度公式:Q=Q暴雨強度L/S.haP:屋面設計重視期,取10年;室外場地設計重視期,取2年;T:地面集水時間,取5分鐘;綜合徑流系數取0.6。室外雨水采用重力自流系統,保證排水渠道暢通,減少雨水受污染的幾率。雨水采取合理入滲措施補充地下水源、減少向外排放,入滲措施如下:綠地雨水應就地入滲;人行、非機動車通行的硬質地面、廣場等宜采用多孔材質透水面磚鋪設;室外停車場采用蜂窩六邊形開孔磚鋪設,空間種植草皮;有條件時可以采用雨水入滲井及入滲管安全地將雨水滲透地下,充分補充地下水;小區內路面現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宜高于路

66、邊綠地50-100mm,并應確保雨水順暢流入綠地。5)非傳統水源供水系統非傳統水源用于綠化澆灌及道路沖洗;項目采用中水進行綠化灌溉的同時采用微灌高效節水灌溉方式,并設土壤濕度感應器、雨天關閉裝置,改良土壤、殘土覆蓋等減少植土水分蒸發等節水控制措施。使用非傳統水源時,中水引入管上設防止倒流器;回用水管道與生活飲用水、排水管道平行埋設時,水平間距不小于0.5米,交叉埋設時,回用水管道在生活飲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上面,其間距不得小于0.15米;中水管道外壁涂綠色并模印明顯耐久的“中水回用”標識;閥門、水表、給水栓及取水口設明顯的“中水回用”標識;公共場所及綠化供水取水口設帶鎖裝置或明示不得引用等防止

67、誤接、誤用、誤飲的全保障措施;工程驗收時應逐段檢查,防止誤接。非傳統水源水質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GB/T 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 18921。非傳統水源在儲存、輸配過程中應設有殺菌消毒措施。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3.5.標準要求:采用節水器具,其中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級應達到三級。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1)用水器具五金配件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1年第5號公告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設備(產品)和2003年第12號公告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設備(產品)目錄中公布的設備、器材和器具;排屋、住宅衛生間坐便器采用3/6L兩擋的沖水量

68、水箱,洗臉盆、洗滌盆、水龍頭采用陶瓷密封龍頭。2)進行給排水設計時,除因功能需要而對工作水壓和流量有特殊要求外,所選節水器具五金配件滿足現行標準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 164及節水型產品技術條件與管理通則GB/T18870的相關規定,其中衛生器具的用水效率要達到三級。3)給排水設計說明中要明確用水器具的選用要求,相關施工圖予以落實。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3.6.標準要求:采用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給水立管、明露給水管及給水干管采用PSP鋼塑復合管,管徑DN50時采用擴口式連接,管徑DN50時采用卡壓式連接。戶內支管采用PPR給水管,電熱熔連接。閥門采用銅芯球墨鑄鐵外殼

69、閥門等高性能閥門、零泄漏閥門。合理設計供水壓力,避免水壓持續高壓或壓力驟變。室外埋地管道應采取保護措施,提出室外管道基礎處理方案,控制管道埋深,并對埋深不夠的管道提出保護措施。設置水箱、水池溢流報警和進水閥門自動聯動關閉裝置,避免長時間溢流排水,造成水源浪費。安裝防水錘的裝置。根據水平衡測試要求安裝分級計量水表,要求安裝率應達到100%,且下級水表的設置應覆蓋上一級水表的所有出流量,不得出現無計量支路。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3.7.標準要求:給水系統無超壓出流現象,用水點供水壓力不應大于0.20MPa。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供水系統分析各用水點、用水器具和設備的供水水壓和水量要求,設置控制超壓

70、出流的技術措施(如管網壓力分區、減壓閥、減壓孔板等),避免給水系統出現超壓出流的現象,且用水點水壓不應大于0.20MPa。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3.8.標準要求:設置用水計量裝置。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1)給水系統設置全覆蓋分級計量水表,下級水表的設置應覆蓋上一級水表的所有出流量,不得出現無計量支路。水表安裝在以下位置:給水系統總引入管(市政接口);每棟建筑的引入管;高層建筑直接從外網供水的低區引入管和高區二次供水的水池前引入管。每棟建筑內單獨計量收費的支管起端。屋頂消防水箱補水閥門之后。太陽能系統補水閥門之后。滿足水量平衡測試及合理用水分析要求的其他部位。2)住宅每戶設置計量水表。3)非傳統

71、水源單獨設置計量水表,并標明計量水表的設置位置;綠化澆灌、道路地面沖洗、車庫沖洗單獨設置計量水表。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3.9.標準要求:空調設備或系統采用節水冷卻技術,循環冷卻水系統設置水處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盤、設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卻水停泵時冷卻水溢出。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住宅采用分體空調系統,空調系統的冷凝排熱以顯熱方式排至大氣,并不直接耗費水資源,綜合項目所在地的水資源和電力資源情況,考慮風冷方式排出空調冷凝熱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3.10.標準要求:空調垃圾收集站(點)及垃圾間不污染環境,不散發臭味。設計情況和主要措施:垃圾收集站(點)及垃圾間設置完善的沖洗和排水設

72、施。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4電氣綠建節能措施本項目按x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一星級要求評估。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建筑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條文的規定。節能設計依據: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x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BJ03-2006)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13)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 20052-2013)電氣設計說明中設有節能專篇,對供配電系統、照明系統及自動控制系統的節能設計措施進行說明,自評結果:滿足要求2.4.2供配電系統(1)配電系統應選用合適的配電電壓等級,宜采用較高等級電源,深入負荷中心(附

73、變配電所位置、供電范圍示意圖);降低線路電能損耗。技術措施:負荷等級:本項目地上住宅為5層,為三類住宅樓,地下室一層,為類汽車庫。三類住宅樓的用電負荷均為三級負荷;類汽車庫的消防系統設施電源、應急照明、走道照明、生活水泵、排污泵為二級負荷,其他普通照明等為三級負荷。供電電源等級本項目電源引自由小區內室外箱式變電站,變配電間的位置及供電范圍如圖2.3-1所示。圖2-3-1 10kV供電圖總負荷估算本項目的建筑功能為車庫和住宅,負荷估算采用單位面積指標法??偨ㄖ娣e29643.5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7003.65,地下建筑面積12639.87。表2.3-1電氣負荷估算表序號建筑類型建筑面積(m2

74、)用電指標用電負荷W/m2kW1住宅17003.65601020.2192地下室12639.8720252.7973合計1273.016計算負荷為1273.016kW, 計入5%裕量,取需要系數0.65,進行無功補償后功率因數為0.92,則計算容量為944.38KVA;1#箱式變電站:選用1臺630 kVA的干式變壓器;為92#102#樓共設兩處室外箱式變電站,變壓器安裝總容量約為1260KVA。、部分地下室用電提供電源,變壓器負載率為0.747;2#箱式變電站:選用1臺630 kVA的干式變壓器;為103#106#樓、部分地下室用電提供電源,變壓器負載率為0.751;自評結果:滿足要求(2)

75、功率因數補償、諧波治理、三相平衡(不平衡度不宜大于15%)。技術措施:功率因數補償本項目采用低壓集中補償方式,在變配電所低壓母線上安裝電容器自動補償裝置,使功率因數保持在0.9以上。諧波治理在低壓側串接電抗器來抑制諧波。配電系統的接地保護應采用TN-C-S制。普通民用建筑配電變壓器繞組應采用D,yn11型接地。本工程在電容補償柜等處加裝串聯電抗器等方式,減少諧波影響。三相平衡三相負荷應盡量均衡分配,使三相不均衡度不大于15%。(3)線路損耗控制措施。電力線路盡量走捷徑布線(減少線路損耗),在設計中線路應盡量走直線少走彎路。對于較長的線路,在滿足載流量,合理選擇導線,達到經濟電流密度,減少線路損

76、耗,且線路損耗應控制在5%以下。自評結果:滿足要求2.4.3照明系統(1)建筑公共空間各房間、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不應高于現行國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規定的現行值。技術措施:燈具類型本項目各類房間或場所采用的燈具類型如表2.4-2,3,4所示。附件類型本項目采用電子鎮流器或節能型鎮流器如表2.4-2,3,4所示。主要場所照明功率密度值照明設計選用高效光源的燈具,在滿足照度的前提下減小功率密度值,本項目各類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如表2.4-2,3,4所示。表2.4-2 居住建筑的照度值、LPD值房間或場所參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標準值LuxRa功率密度W/m2燈具選型起居室一般活動0.

77、75m水平面100805.0節能燈書寫、閱讀300節能燈臥室一般活動0.75m水平面7580節能燈床頭、閱讀150節能燈餐廳0.75m餐桌面15080節能燈廚房一般活動0.75m水平面10080節能燈操作臺臺面150節能燈衛生間0.75m水平面100805.0節能燈走道地面50602.0LED燈車庫地面30601.8LED燈配電房地面200806.0LED燈風機房地面100603.5LED燈水泵房地面100603.5LED燈自評結果:滿足要求(2)、走廊、樓梯間、門廳、大堂、大空間等場所的照明系統應采取分區、定時、感應等節能控制措施技術措施:住宅的公共部位照明,采用延時自動熄滅的控制措施。車庫

78、節能控制措施地下車庫采用三基色 T5 節能燈管或LED燈。A.車道、車位不同回路由時間繼電器分時段控制和自動控制,譬如:車輛進出繁忙時,照明全開;車輛較少時只開車道燈;停車區域采用智能移動探測傳感器,當有人或車移動時開啟相應車位照明,車停好后或人離開后延時關閉。B.充分利用自然光,適當增加采光天;有條件宜采用光導管將太陽集光器收集的光線傳送到地下室,充分利用太陽光能夠減少照明所消耗的電能,減少建筑能耗。室外照明節能控制措施A室外照明泛光燈采用LED燈或其他高效節能燈,利用微電腦控制器存儲的程序以控制燈具光源運行方式,分時段、分節假日、分季節等模式對燈具光源進行調控。B小區內道路路燈采用風光互補

79、路燈,在風光互補無法滿足要求時,采用市電補充。自評結果:滿足要求 (3)建筑照明數量和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的規定。技術措施:主要場所照度本項目主要場所的照度如表2.4-2,3,4所示。主要場所統一眩光值本項目主要場所的統一眩光值如表2.4-2,3,4所示。 本項目主要場所顯色指數本項目主要場所的顯色指數如表2.4-2,3,4所示。自評結果:滿足要求2.4.4電梯扶梯節能控制技術措施:本項目設置38臺電梯。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選擇VVVF(調頻調壓調速拖動電梯)型電梯,任意兩臺及以上并排安裝電梯均須設置群控。自評結果:滿足要求2.4.5計量與管理(1)對于采用

80、集中空調的建筑,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應進行獨立分項計量。技術措施:住宅電能計量儀表采用分層計量,以促進節能,做到一級儀表配備率達100%,二級儀表配備率達90%以上,三級儀表配備率達70%以上。自評結果:滿足要求2.4.6智能化系統(1) 智能化系統的運行效果應滿足建筑運行與管理的需要。本項目智能化系統完善,綜合考慮綜合布線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計算機網絡、無線覆蓋、物業管理系統、視頻監控、防盜報警系統,停車管理和門禁系統,將智能化系統分為業務辦公部分和設備應用網絡,業務辦公部分負責整個住宅小區業務辦公語音、數據;設備應用網絡負責整個建筑設備應用數據傳送。綜合布線系統:是網絡、

81、通訊等系統的基礎,本工程采用光纖作為主干線(電話主干線使用大對數電纜)、超五類或六類雙絞線到末端,提供網絡接入。計算機網絡:在綜合布線的基礎上構建網絡系統,提供系統桌面100/1000Mbps接入,在公開區域部署無線網絡,可以提供 整個樓宇內無死角的網絡覆蓋。物業管理系統包括給排水、變配電、區域照明、電梯、通風、供冷、三表出戶、電子公告、廣播及背景音樂、工程部及小區管理中心內設置監控系統。 視頻監控系統:在重要部位(建筑的主出入口、電梯、樓道等)安裝攝像機,實時監控并錄像,建立安防監控中心,派專人監控和管理。防盜報警系統:在重要的部位部署入侵探測器,防止非法入侵。停車管理:用于車輛進出停車場及

82、停車收費管理,可結合一卡通系統?;馂淖詣訄缶到y整個小區采用控制中心報警系統,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對整個建筑工程進行火災報警和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設計。本工程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采用二總線集中控制中心報警方式,能在消防控制中心顯示系統中的各種報警信號,并聯動各相關系統的設備。本系統設計包括各種型號的智能型類比式火災探測器,樓層顯示屏,手動報警器、警鈴、有源無源界面單元、消防電話插孔及主機聯動控制柜等設備。自評結果:滿足要求(2)供暖、通風、空調、照明等設備自動監控系統應工作正常,且運行記錄完整。自評估結論:不滿足要求權衡條文:合理選用節能型電氣設備。技術措施:(1)三相配電變壓器采用

83、新型低損耗、低噪音的干式變壓器,減少設備損耗,SCB10型與原SCB9型相比,空載損耗平均降低13.25%;干式變壓器的能效限定值和節能評價值滿足三相配電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20052-2006)(2)空調系統本工程住宅的臥室、客廳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分體空調,單冷型。室內空調機采用壁掛式、落地式式等。外機設置在建筑預留的空調隔板上,空調機均采用能效比大于國家二級能耗的節能型產品。(2)通風風機設計選用高效率電機和高功率因數電機,通風用送、排風機風量耗功率Ws0.32,空調用送、排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Ws0.46,滿足通風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9761及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

84、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18613的相關要求;所有設備選用高效,低噪聲,節能優質產品(空調機,通風機等)。(3)給水設備選用高效,節能優質的給水設備,滿足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的相關要求。此項滿足要求。2.5暖通綠建節能措施居住建筑(住宅樓及相應配套地下室):1、場地內應無排放超標的污染源。技術措施:設備應選用低噪聲設備;噪聲較大的設備設備,盡量安裝消聲設備;設備、管道應采用有效的減振、隔振、消聲措施。比如增添彈簧、隔振墊等基礎隔振裝置,管道采用軟連接并設置消聲器;避免對其他房間的影響。含油廢氣通過安裝凈化裝置后,經排氣筒引至樓頂排放,備用柴油發電機,燃油采用0.035%輕

85、質柴油,排放煙色林格曼黑度1級。廚房油煙必須經過油煙凈化器處理后方可排放,排放濃度2.0mg/m,去除效率85%。廚房油煙需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設置高空排放措施。自評結論:滿足要求。2. 建筑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的規定。技術措施:本項目的建筑熱工性能指標符合國家和x省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有關規定。本項目的暖通設計合理,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 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 的相關要求。本項目103#、105#、106#樓采用分散式房間空調器;本項目95#-102#樓采用多聯機系統空調。本項目對通風、防排煙進行設計。a.室外:

86、(x地區)表2-5-1 室外設計參數大氣壓力hpa空調計算干球溫度空調計算濕球溫度相對濕度通風計算干球溫度最多風向風速夏季1002.835.128.1/32.2S2.7m/s冬季1016.410.3/8617.7ENE3.1m/sb室內:表2-5-2 室內設計參數場 所夏季溫度()相對濕度(%)新風量m/(h人)換氣次數(次/h)噪 聲NR(dB(A))客臥、主臥、次臥264060145起居室264060145餐廳264060145客廳264060145自評結論:滿足要求。3. 對于采用集中空調的建筑,不應采用電直接加熱設備作為空調系統的供暖熱源。技術措施:本項目位于x市,屬于夏熱冬暖地區,冬

87、季無供暖需求。自評結論:滿足要求。4. 對于采用集中空調的建筑,空調系統的冷、熱源機組能效等級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的規定。技術措施:本項目103#、105#、106#樓采用分散式房間空調器。所采用分散式房間空調器滿足國家二級能效要求。本項目95#-102#樓采用多聯機系統空調。多聯機綜合性能系數,符合下表要求。表2-5-8 多聯式空調機組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C)名義制冷量(CC)W夏熱冬暖地區綜合性能系數(IPLV(C)本項目綜合性能系數(IPLV(C)CC280004.324.4028000CC840003.274.3084000CC3.114.13自評

88、結論:滿足要求。5. 通風空調系統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應符合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等的有關規定,且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泵的耗電輸冷(熱)比應比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規定值低20%。設計情況:本項目95#-102#樓采用多聯機系統空調;103#、105#、106#樓等采用分散式房間空調器;各通風系統設備要求選用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的節能型設備及產品,普通風機總效率要求大于60%,風機單位風量功率見下表,變電室等機械通風房間設計的換氣次數滿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表2-5-3 風機單位風量功率w/(m

89、/h)系統形式本項目風機單位風量功率w/(m/h)機械通風系統0.27新風系統0.24自評結論:滿足要求。6. 采取措施降低過渡季節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設計情況或主要措施:過渡季節,本項目仍存在供冷需求。本項目的房間,可以利用開啟外窗通風。本條文滿足要求。自評結論:滿足要求。7. 對于采用集中空調的建筑,應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負荷、部分空間使用下的通風與空調系統能耗。技術措施:本項目103#、105#、106#樓等采用分散式房間空調器;95#-102#樓采用多聯機系統空調。所采用分散式房間空調器滿足國家二級能效要求。每個空調房間均設置溫控器,實現節能運行。本項目選用高能效比的多聯式空調??照{

90、系統的冷源機組能效等級優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中相關規定;每個空調房間均設置溫控器,實現節能運行。自評結論:滿足要求。8. 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技術措施:項目運營期對聲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空調主機、設備房水泵等動力設備噪聲,各噪聲源聲級強度約5590dB(A)。表2-5-4 各類設備噪聲強度序號設備名稱噪聲值dB(A)設置位置1風機、水泵75地下室水泵房本項目無冷卻塔等噪聲特大的設備;對于高噪聲設備基礎采取減振處理,吸入口加消音器;抽風機、水泵等首先在設備選型上選用低噪聲的先進設備,

91、水泵以多孔介質做減振墊,水泵于管道連接時采用柔性方式;水泵布置于獨立房間內,機房內采用隔音、吸音措施。 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應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照{設備應選用低噪聲設備,采取隔聲、吸聲和減振措施。室外機置于屋頂時,應考慮防噪要求,避免室外機噪聲對敏感房間的干擾。自評結論:滿足要求。9. 對于采用空調設施的建筑,房間內的溫度、濕度、新風量等設計參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的規定。設計情況:本項目房間內的溫度、濕度、新風量等設計參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

92、節設計規范GB50736的規定,具體見(六)暖通第2條中的室內設計參數表、室外設計參數表、通風換氣次數表。自評結論: 滿足要求。10.對于采用集中空調的建筑,空調末端裝置可獨立啟停的主要功能房間應達到90%。技術措施:項目每個房間均設置溫控器,可獨立啟停,實現節能運行。室內設計參數及新風量標準均滿足要求。自評結論: 滿足要求。11. 氣流組織合理,重要功能區域通風與空調工況下的氣流組織滿足熱環境參數設計要求;避免衛生間、廚房、地下車庫等區域的空氣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間或室外活動場所設計情況:(1)本項目空調房間的環境參數(溫度、濕度、風速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

93、B50736的規定,氣流組織設計合理,均勻地消除室內余熱余濕,并能有效地排除有害氣體和灰塵,滿足房間功能需求。(2)對于設備用房,如水泵房等,按需要設置通風系統。各通風系統設備要求選用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的節能型設備及產品,風機總效率要求大于60%,機械通風系統風機單位風量功率小于0.27W/(m3/h)。本項目的水泵房等機械通風房間通風換氣次數設置如表2-5-5所示,設計的換氣次數滿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表2-5-5 項目設計通風換氣次數房間名稱排風送風換氣次數h-1方式換氣次數h-1方式配電房4機械排風排風量90%機械送風水泵房6機械排風排風量9

94、0%機械送風自評結論:滿足要求。12.地下車庫設置與排風設備聯動的一氧化碳濃度監測裝置。設計情況:本項目地下車庫設置與排風設備聯動的一氧化碳濃度監測裝置。自評結論: 滿足要求。三、 結論和建議3.1結論通過以上分析,本項目所采用的節能措施可以達到綠色建筑。實際施工中需嚴格控制節能專項的施工質量,并且進行節能驗收。3.2建議(1)建筑:無(2)給排水:無(3)電氣:無(4)暖通:無附件附件1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附件2 土壤氡濃度檢測報告土壤氡濃度檢測報告工程名稱: xxx五期 委托單位: 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檢測類別: 現 場 檢 測 報告編號: xHJ-001 報告日期: 2017年 1月6

95、日 x省建筑設計院檢測室土壤氡濃度檢測報告備 注:1、報告無“檢測室章”、“計量認證章”無效;2、復制報告未重新加蓋“檢測室章”無效;3、局部復制報告無效;4、報告無檢測、審核、批準人簽章無效;5、報告涂改無效;6、對本報告若有異議,應于收到報告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單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7、委托試驗,僅對來樣負責;一、工程概況項目名稱:xxx五期工程地點:x市x區建設規模:總建筑面積為29643.52二、檢測內容及目的 檢測內容為建設場地基礎工程范圍內土壤氡濃度,以判斷該工程是否需要采取防氡措施。三、檢測依據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10(2013年版)附錄E土壤中

96、氡濃度及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測定。四、檢測儀器儀器名稱:KJD-2000R測氡儀(譜器)儀器工作方法:靜電收集法儀器生產單位:四川新先達測控技術有限公司附:儀器檢定證書(見報告附件)。五、檢測布點及場地情況 按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10(2013年版)附錄E“土壤中氡濃度及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測定”第E.1.4條規定:在工程地質勘察范圍內布點時,應以間距10m作網格,各網格點即為測試點,當遇到較大石塊時,可偏離2m,但布點數不應少于16個。布點位置應覆蓋基礎工程范圍; 擬建建設場地較平整,場地土質類別為雜填土和殘積土,本工程的土壤氡濃度按單棟建筑進行,共布置126個測點,

97、測點位置示意圖見報告附圖。六、檢測過程 本工程的土壤氡濃度現場檢測時間為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5日。 土壤氡氣的采集:在每個測試點,采用專用鋼釬打孔??椎闹睆綖?040mm,孔的深度為500mm800mm。成孔后,使用頭部有氣孔的特制的取樣器,插入打好的孔中,取樣器在靠近地表處進行密閉,避免大氣滲入孔中,然后進行抽氣35次。 土壤氡濃度的分析:所采集的土壤間隙中的空氣樣品,采用儀器現場測定土壤氡濃度。七、結果判斷 1、當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不大于20000Bq/m,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不大于0.05Bq/s時,可不采取防氡工程措施。 2、當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測定結果大

98、于20000Bq/m,且小于30000Bq/m,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0.05Bq/s且小于0.1Bq/s時,應采取建筑物底層地面抗開裂措施。 3、當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測定結果大于或等于30000Bq/m,且小于50000Bq/m,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或等于0.1Bq/s且小于0.3Bq/s時,除采取建筑物底層地面抗開裂措施外,還必須按現行國家標準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 50108中的一級防水要求,對基礎進行處理。 4、當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氡濃度大于或等于50000Bq/m,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平均值大于或等于0.3Bq/s時,應采取建筑物綜合防氡措施。 5、當類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

99、壤中氡濃度大于或等于50000Bq/m,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或等于0.3Bq/s時,應進行工程場地土壤中的鐳-266、釷-232、鉀-40比活度測定。當內照射指數(IRa)大于1.0或外照射指數(I)大于1.3時,工程場地土壤不得作為工程回填土使用。 6、民用建筑工程場地土壤中氡濃度測定方法及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測定方法應符合本規范附錄E的規定。八、檢測結論 本工程共檢測126個測點,土壤氡濃度627-8265 Bq/m3,均未大于20000Bq/m3,本工程可不采取防氡工程措施。測點結果見報告附表。 附表1-1:測點結果序號測點編號土壤氡濃度(Bq/m)序號測點編號土壤氡濃度(Bq/m)1A1

100、132826E213762A2162427E318253A3115428E411574A498529E57645A5104730E68356A683431F114757B1195732F218648B2232133F319629B3182634F483710B4203335F571511B5153636F677412B6114737G1187313C1214838G2164714C2183439G3216615C3195240G476916C4171141G562717C5103142G665318C675643H1225519D1184244H2183420D2207145H3205421D

101、3158646H4187622D4102447H5235423D573848H6266724D671549J1199125E1142550J21743 附表1-2:測點結果序號測點編號土壤氡濃度(Bq/m)序號測點編號土壤氡濃度(Bq/m)51J3226176S1113652J4307577S299453J5203778S3104754J6248479T1101455K1253780T2124356K2324181T398757K3516682U1107458L1262883U295359L2334784U3123750L3782085U4115461M1396586U5135062M2671

102、987U698563M3826588U7213664N1213889U8197665N2226490U9243366N3237791V185267P1176592V294768P2195793V3103669P3206294V4125870Q1151895V5117671Q2172696V6102572Q3153697V7253773R1136298V8189574R2142899V9174775R31275100W1837 附表1-3:測點結果序號測點編號土壤氡濃度(Bq/m)序號測點編號土壤氡濃度(Bq/m)101W2857126Z6834102W3864以下空白103W4953104W5

103、1042105W6988106W71965107W82253108W92456109X1828110X2753111X3781112X4715113X5832114X6755115Y1754116Y2778117Y3723118Y4826119Y5743120Y6795121Z1868122Z2695123Z3683124Z4752125Z5786附件:測氡儀檢定證書附件51.氣象參數設置 本項目位于x省x市,按照x市的氣象數據對本項目進行夏季、冬季的通風模擬。夏季以南風為主導方向,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為2.7m/s,冬季以東北東風為主導方向,最多風向的平均風速為3.1m/s。(數據來源于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取x氣候數據)2.風環境對本項目的夏季及冬季分別進行通風模擬,來考核其人行區的風速是否符合人體的舒適性要求和項目場地內是否出現漩渦和死角。


注意事項

本文(多層住宅工程綠色建筑節能措施方案(74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安塞县| 彭山县| 武城县| 当涂县| 宜黄县| 上虞市| 南溪县| 巴塘县| 广平县| 洛宁县| 西华县| 南宁市| 咸丰县| 监利县| 渭南市| 青神县| 静安区| 翼城县| 麦盖提县| 繁昌县| 西林县| 建始县| 榆树市| 望都县| 正宁县| 南雄市| 南汇区| 苗栗市| 海丰县| 建昌县| 达日县| 志丹县| 瑞安市| 铜川市| 开封县| 秦皇岛市| 施甸县| 昆山市| 临武县|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