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洋房建筑設計施工方案(21頁).doc

  • 資源ID:420118       資源大小:222.04KB        全文頁數:2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1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洋房建筑設計施工方案(21頁).doc

1、xx公館方案設計說明書xx年十一月設 計 文 件 目 錄 第一篇 設計說明 第二篇 效果表現 第三篇 規劃及分析圖 第四篇 單體平、立、剖面圖 設計說明第一章建筑設計一、工程概況該項目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西河鎮。規劃建設總用地面積為104958.44平方米,其中規劃凈用地面積:89002.33平方米,規劃道路代征用地面積:12758.07平方米,規劃綠地代征用地面積:3198.0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21623.9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26264.27平方米,住宅面積213129.08平方米,占地上總建筑面積的49.999%;地上非住宅面積213135.19平方米,占地上總建筑面積的50.

2、001%;架空層建筑面積4673.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90685.89平方米。二、規劃設計概念自然、人文、居住的完美結合經過認真細致的現場調查,分析研究和對周邊環境的深入了解,設計力求規劃出一個以人為本、多元、有特色及獨創性、富有地域文化內涵和匯集自然、現代審美情趣、并能體現自然、人文、辦公和居住四者完美結合的、有一定品位的居住體。項目合理開發,分期發展,注重項目環境和經濟利益的平衡,以防止過度的市場開發和對環境的影響。在總體中,不僅僅關注本項目內部各組成部分的有機結合,同時亦考慮與周邊環境的整體聯系。整體性的理念貫徹在內外功能的組織,景觀地貌的利用等方面,力求使組團與周邊環境形成良性互動,

3、形成較好的用地布局和道路系統、綠化系統和景觀系統。1、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理念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考慮中國人傳統生活特點及習慣,注重人與自然的相互制約。2、特色原則規劃注重特色,項目融合富有個性的設計風格,手法多變,在整體格調統一的前提下,使形體塑造更具魅力。強調環境與建筑,空間與實體的整合性。組團綠地,地域標志性景觀等多層次富有人情味的商業及生活場所的塑造,將增強居民歸屬感與自豪感。3、建筑與環境的均好性原則本方案充分考慮利用地形、朝向、氣候、綠化等要素,注重創造優美的環境以及保護周圍地區的景觀與自然環境。建筑體量及尺度宜人,讓建筑完全融合于環境之中,與環境成為融合共生關系。三、總平面布置

4、合理性、均好性商業及辦公位于項目用地的左側,南側設計項目的主要出入口,西側入口為次入口,分別有孵化中心、綜合展廳,和辦公樓。還配有動漫展示區、動漫衍生商品銷售中心、動漫科技城配套商業。都由東西貫通的商業內街將項目連為一體。二期配套的住宅位于項目的右側,由4棟住宅建筑組成。整個項目建筑朝向均好,做到了“戶戶有好景,家家享美景”的生態格局。高層之間更是達到了32米的間距,為項目優美環境的營造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條件,通過建筑之間的相互組合,形成豐富的庭院景觀,并與院落景觀、公共景觀互相融合,互為借景,使有限的空間融入無限的自然生態之中。四、景觀設計1、設計原則1)人文原則 以人為本并非以人至上,我們追

5、求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溝通與交流。通過自然環境的引入融合,藝術元素的設計營建,以及居住品位的培養和提升,創造一種憂雅舒適的居住空間,使居住者盡享城市藝術。2)安全原則 交通細致得當、路網便捷,建筑與景觀深刻而鮮明。景觀設計避免使用不安全元素,充分利用地形特點,造就自然親和的空間環境。3)經濟性原則在滿足景觀綠化欣賞性要求的前提下,少用名貴花木,多使用本地原生植物,并按照植物多樣性原則配置,適宜本地生長的,更新周期長、耐病蟲害的喬、灌、花卉以及地被植物品種。這樣的空間有利于自然的和諧發展,減少后期的養護成本。2、設計理念根據建筑的簡歐風格,景觀設計創作性地將園林風格與生態環境景觀融合在一起。設

6、計概念著重應用園林的特征和小品元素來提升整個景觀的設計品質。景觀通過多元化的園林設計手法,項目營造出韻味十足的異域風格;充分利用本土植物種類的自身生態特點,運用南方園林的種植手法,創造出不同的空間特點;軟質景觀和硬質景觀的超常規比例運用使樓盤突出了家的溫馨感,增強了住宅的私密性,從而提高了樓盤的自身價值。3、景觀規劃特色結合項目主要人行出入口,從滿足人流量大的基點出發,設置了大而開闊的景觀通道,并延伸至項目內部與區內大面積的景觀面結合,形成了巨大的景觀面,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娛樂生態場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項目的生活品質。結合建筑布局,景觀設計曲折蜿蜒,依步行路線形成景觀流線,并在建筑圍合處形

7、成節點景觀,節點景觀的不完全圍合性使其與道路景觀共同形成了大的景觀面,為整個項目所共享。整個項目景觀以點、線、面的形式展開,“點”有庭院節點景觀,“線”有穿行于區內庭院間及內部的沿線景觀帶,“面”有項目出入口及道路處大面積開闊景觀,并且真正做到處處有景,處處不同景的優美畫面。4、總體規劃原則及目標 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并用藝術的元素展現于世人,做到移步異景,是為在滿足現代生態學、美學和場所的精神特征的理想生活家園外,探索住宅空間環境與景觀文化意境結合的表達方式,使之不僅滿足業主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更為業主提供廣闊的溝通平臺和人性化的情感空間。1)規劃原則(1)、高品位、高起點、高標準的規劃原則

8、。(2)、以人為本,追求“生態平衡”、“建筑、人、環境”共生的概念,住宅區景觀應對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作出積極響應,以環境和空間特征對人實現主動的接應,爭取最大程度的親和,使之成為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共存”思想的戶外空間。(3)、因地制宜,運用傳統與現代的設計理念,創造內涵豐富、現代感強、多元化的園林景觀。 通過采用適地適樹的種植原則,及地方材料的選用,突出地方性特征。用地的條件和特征是景觀設計的素材來源。(4)、藝術性、實用性、時代性相結合的原則。貼和時代,彰顯現代社會生活文明特質。作為生活在現今社會環境中,景觀設計在思想及形式上應符合現代人的思維模式和審美情趣,體現住宅區中人與自然

9、的重新思考和定位。(5)冼練簡潔、大度平和、舒適安全的原則。(6)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7) 以綠為主,倡導生態建設:以多層次的綠化生態環境組織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交融的生態空間,提倡多種喬木,合理搭配花灌木及地被:以生態環境常識為指導,使行為環境與形象環境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生態環境。2)規劃目標通過自然條件的改善,人文環境的設立以及綠化空間的形成等多元素交織和介入,實現綠色自然的人居環境,構建出一個有趣生動,內蘊豐富的人與自然及文化的多角度、多層次的交往空間及休憩場所,讓繁華都市的人們回到有自然趣味的家中平靜地獲得甜蜜,使之不僅有平靜浮躁心靈的功能,還兼有陶冶情操的

10、作用。3)總體構思 (1)富于演繹性的景觀分區在注重空間延續的同時,不同的組團圍繞不同的主題沿空間序列創造具有不同特色又富于演澤性的景觀分區,從而景觀在統一中求變化,對比中達到和諧。 (2) 明確景點組織分級分別創造不同的景觀層次,點、線、面的層次。(3) 細致入微的人性化設計充分體現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半高近人尺度的環境空間層次,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業主的要求,功能配置齊名。五、單體建筑設計1、文化風格定位簡歐試建筑風格在立面中獨樹一幟,陽光水趣組合景觀設計,自由休閑的風情路面鋪裝,以人為本的整體把握。使整個項目富有人性化,浪漫而前衛。2、立面設計:該項目建筑群立面設計崇尚現代人文藝術,趕超時

11、代潮流,把握時代脈搏整個立面設計力求簡潔, 素雅又富含現代生活氣息。二期建筑立面處理以豎線條為主,直通到底,重點處理建筑的頂部,中部則相對簡潔輪廓線和近人尺度的細部變化,同時又不繁瑣、雜亂,將地面景觀延伸至空中,在豐富細部的同時,使建筑與景觀相互滲透,建筑群挺拔、秀麗。商業店面將盡可能采用現代化建筑語言,均采用每柱距一開間的形式,有效的創造出極具韻律感的商業空間。建筑色彩素雅莊重,符合當地的文化氣氛,形成穩重的的群體風格,創造出豐富的立面效果,勾勒出優美的天際線,極大滿足了住戶對家的認同感,使建筑與環境融為一個整體,為環境增色,力求創造出一個現代的、親切的、溫馨宜人的居住項目景觀。建筑造型簡潔

12、大方,線條流暢,與項目總體定位相協調,并通過使用塑鋼、玻璃,金屬等具有工業化質感的材質,使整體高雅大氣、靈動飄逸,飄窗、線腳、玻璃欄桿、百葉等細部處理上獨具匠心,更表達了一種嚴謹中的浪漫、清新中的典雅。完美設計使建筑既富有濃郁的親水風格,又富有鮮明的時代感,充分表現了建筑與時代和人文相契合的恒動精神和世家氣質。六、環保設計以國家標準為依據,按照“因地制宜、清潔城市、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為原則,爭取做到廢棄物收集容器化、操作運輸機械化、糞便排放管道化、廢棄物處理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標準。在住宅布置方面,讓建筑盡量遠離城市干道,以減少噪音的干擾。建筑布局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使建筑物圍而不合,或利用架空

13、層留出通風通道。組團內部的間距也能滿足自然通風的要求,因此每戶居民都可以享受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在綠化設計上,營造大面積中庭景觀,景觀主要以軟質植物為主,輔以小面積水體,改善了項目的空氣質量,讓人類與自然更親切。在建筑用材方面,也盡量采用節省能源的當地建材,避免用對環境有損的材料。樓盤落成后,可設置廢物回收站,回收不同種類的廢棄物循環使用。七、消防設計項目設計了2個主要出入口和4個消防出入口,主要道路考慮通行消防車,組團內部在緊急情況下,消防車可以到達每一單元。消防車穿越建筑物時,其凈高尺寸4.5m,寬4m。消防車道的坡度7%,轉彎半徑6m。八、生態、節能設計項目設計以“以人為本、生態環保、節

14、能減耗、綠色健康”為宗旨,從規劃的角度深入研究,優化建筑的微氣候環境,充分重視和利用太陽能,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在為人類提供舒適健康生活環境的前提下,將整個建筑及區域的建造及全生命周期內運行的能源消耗、資源消耗及對環境和區域生態鏈的沖擊盡可能減至最低水平,使建筑及項目能融入生態循環而達到平衡,實現人、建筑、自然的和諧統一。建筑設計符合住宅建筑的節能、隔聲、日照、通風等各項要求,打造了一個生態、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保溫材料采用最節約的中空玻化微珠保溫漿料做外墻內保溫。九、綜合經濟技術1、總地塊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設計依據:1、成都恒雨科技商城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設計要求;2成都市龍泉驛區規

15、劃管理局規劃設計條件通知書(龍規設2011013號);3、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8);4、成都市龍泉驛區城鄉建設勘測隊面積測算資料(編號:面積測算2010-137號)一、總規劃用地面積:104958.44平方米1、規劃凈用地面積(參與容積率和建筑密度計算):89002.33平方米2、規劃道路代征用地面積(不參與容積率和建筑密度計算):12758.07平方米3、規劃綠地代征用地面積(不參與容積率和建筑密度計算):3198.04平方米二、規劃總建筑面積:521623.96平方米(一)地上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426264.27平方米1、住宅總建筑面積及占地上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比例:213

16、129.08平方米49.999%(1)建筑面積小于90平方米的住宅面積及占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例102682.75平方米48.18%(2)建筑面積大于90平方米的住宅面積及占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例110446.33平方米51.82 %(3)公寓建筑面積及占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例34861.61平方米16.36%2、非住宅建筑面積及占地上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比例:213135.19平方米50.001%(1)辦公用房建筑面積:159018.27平方米A、辦公建筑面積:159018.27平方米(2)商業用房建筑面積:21907.44平方米A、孵化中心建筑面積:22000平方米B、綜合展示廳建筑面積:400

17、0平方米(3)配套設施建筑面積:3912.75平方米A、物業管理用房建筑面積:712.51平方米B、社區公共服務配套用房建筑面積:688.76平方米C、9班幼兒園建筑面積:2499.01平方米D、門衛建筑面積:12.47平方米(二)地上不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4673.8平方米1、架空層建筑面積:4613.8平方米2、垃圾房建筑面積:60平方米(三)地下不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90685.89平方米其中:1、地下機動車庫建筑面積:86797.67平方米2、地下非機動車庫建筑面積:0.00平方米3、地下設備用房建筑面積:1448.64平方米4、物業管理用房建筑面積:511.86平方米5、核心筒建

18、筑面積:1927.72平方米三、容積率:總容積率:4.79 住宅容積率:2.39 四、居住數:2237戶五、基底面積:建筑基底總面積:27515.31平方米高層主體基底(基座)面積:10270.13平方米六、建筑密度:總建筑密度:30.92%高層主體建筑密度:11.54%七、總綠地面積:19903.36平方米1、其中臨街集中綠地面積:3092.33平方米八、綠地率:22.36%九、機動車位:3948輛(一)、地上停車位及其占總停車位的比例:584輛14.79%a、地上室外普通停車位:437輛b、地上機械停車位:147輛(二)、地下停車位及其占總停車位的比例:3364輛85.21%a、地下普通停

19、車位:2812輛b、地下機械停車位:552輛其中:1、住宅停車位:2274輛2、商業停車位:403輛3、辦公停車位:987輛4、配套設施停車位:31輛十、非機動車停車位及其中地下停車位:4291輛126輛十一、全民健身場所用地面積:2987.58平方米十二、道路及機動車停車用地面積:38655.61平方米1、道路用地面積:25955.98平方米2、地面機動車停車用地面積:6449.71平方米3、地面非機動車停車用地面積:6249.92平方米十三、其他用地面積:3500平方米1、幼兒園用地面積:3500平方米2、二期綜合技術經濟指標:一、1期凈用地面積(參與容積率和建筑密度計算):36222.5

20、8平方米二、規劃總建筑面積:190680.49平方米(一)地上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145969.21平方米1、住宅總建筑面積及占地上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比例:72754.59平方米49.84%(1)建筑面積小于90平方米的住宅面積及占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例21209.16平方米29.15%(2)建筑面積大于90平方米的住宅面積及占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例51545.43平方米70.85%(3)公寓建筑面積及占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例10096.2平方米13.88%2、非住宅建筑面積及占地上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比例:73214.62平方米50.16%(1)辦公用房建筑面積:41183.6平方米A、辦公建

21、筑面積:41183.6平方米(2)商業用房建筑面積:28531.07平方米(3)配套設施建筑面積:3499.95平方米A、物業管理用房建筑面積:299.71平方米B、社區公共服務配套用房(含公廁)建筑面積:688.76平方米C、9班幼兒園建筑面積:2499.01平方米D、門衛建筑面積:12.47平方米(二)地上不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1332.21平方米1、架空層建筑面積:1272.21平方米2、垃圾房建筑面積:60平方米(三)地下不計入容積率的建筑面積:43379.07平方米其中:1、地下普通機動車庫建筑面積:41743.97平方米2、地下非機動車庫建筑面積:0.00平方米3、地下設備用房建

22、筑面積:691.73平方米4、物業管理用房建筑面積:5、核心筒建筑面積:943.37平方米三、容積率:總容積率:住宅容積率:四、居住數:733戶五、基底面積:建筑基底總面積:13529.36平方米高層主體基底(基座)面積:3973.95平方米六、建筑密度:總建筑密度:高層主體建筑密度:七、總綠地面積:5020.04平方米1、其中臨街集中綠地面積:3092.33平方米八、綠地率:九、機動車位:1751輛(一)、地上停車位及其占總停車位的比例:252輛14.39%a、地上室外普通停車位:252輛b、地上機械停車位:0輛(二)、地下停車位及其占總停車位的比例:1499輛85.61%a、地下普通停車位

23、:1499輛b、地下機械停車位:0輛其中:1、住宅停車位:770輛2、商業停車位:230輛3、辦公停車位:471輛4、配套設施停車位:28輛十、非機動車停車位及其中地下停車位:1762輛126輛十一、全民健身場所用地面積:十二、道路及機動車停車用地面積:13476.71平方米1、道路用地面積:9303.92平方米2、地面機動車停車用地面積:3139.21平方米3、地面非機動車停車用地面積:1033.58平方米十三、其他用地面積:3500平方米1、幼兒園用地面積:3500平方米十四、日照分析結論:詳(注2)第二章結構設計一、設計依據根據甲方提供的任務書。國家現行規范及地方法規。其它相關規范及條例

24、。二、結構設計結構設計采用下列設計規范及標準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 GB 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GB 50223-2010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年版) GB 50009-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GB 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02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03-2001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32010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 JGJ699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JGJ792002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 50223-2004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的規定 建質

25、200384號其它現行國家標準、規范及規程工程慨述及結構選型本工程地處成都龍泉驛區。工程包括01,02棟30層的辦公用房,房屋高度分別為99.45米,結構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 01、02棟商業為3層,局部4層,房屋高度分別為3層19.35米,4層22.15米,結構采用框架結構, 12、13、14棟32層的住宅,房屋高度分別為96.6米,結構采用剪力墻結構,15棟33層的住宅,房屋高度分別為99.6米,結構采用剪力墻結構,A區設兩層地下室作為車庫及設備用房,負二層為平戰結合人防,結構采用框架結構;B區設一層地下室作為車庫及設備用房,結構采用框架結構;12、13棟商業1層房屋高度為7.35米,結構

26、采用框架結構, 14棟商業2層房屋高度為10.35米,結構采用框架結構。幼兒園3層,房屋高度分別為13.4米,結構采用框架結構。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結構的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為乙級,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二級。主要建筑材料的材質和強度等級 311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見下表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設計地震分組場地特征周期值建筑場地類別7度0.10g第三組0.45sII類312 混凝土耐久性分類處于二a類環境部分:地下室底板、外墻、有覆土的地下室頂板、序號構件名稱及范圍混凝土強度等級混凝土抗滲等級1基礎底板墊層C152地下室底板C35S63地下室外墻C35S6

27、4地下室一層與土壤直接接觸的梁板C35S65地下室內墻C356墻,柱C60C357梁、板C308構造柱,過梁圈梁等C25其它和土壤直接接觸的構件、水池,集水坑;其余部分處于一類環境。32 鋼材 鋼筋: HRB335,HRB400級鋼筋樓板鋼筋采用CRB550級冷扎帶肋鋼筋,地下室頂板梁的縱筋采用HRB400級鋼筋;型鋼、鋼板等:Q235B鋼。33 焊條HPB235鋼筋,Q235鋼焊接:E43系列HRB335級鋼筋焊接:E50系列HRB400級鋼筋焊接:E55系列。34 砌塊和砂漿:采用頁巖空心磚,厚度按建筑平面,從200100不等,塊體的強度等級不小于MU5.0,混合砂漿的強度等級不小于M5。

28、維護墻的容重不大于8kN/m3。基礎形式該工程高層部分采用筏板基礎,純地下室部分初步定為獨立基礎加止水板。荷載標準51風荷載基本風壓(10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壓(100年一遇)0.35 kN/m2B類0.15 kN/m252抗震設防的有關參數53 標準凍深 不考慮凍土的影響。54 活荷載標準值序號房間類別標準值(kN/m2)序號房間類別標準值(kN/m2)1上人屋面2.010消防車道202不上人屋面0.511陽臺欄桿的頂部水平荷載1.0kN/m3屋頂花園3.0124辦公室,住宅2.0135衛生間2.5146營業用房(商鋪)4.0157消防樓梯3.5168走道,電梯廳3.5179地下車庫4

29、.018第三章給排水設計一、設計依據 1、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5-2003(2009版) 2、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45-95(2005版) 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084-2001(2005版) 4、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97 5、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GBJ13-86(1997年版) 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GBJ14-87(1997年版) 7、業主提供的有關設計資料二、設計范圍本設計承擔本工程的室內給水、排水、內排雨水及消防給水設施的設計,室外給水、排水、場地雨水及消防給水設施的設計。三、給水系統1、本工程從市政給水管道上

30、引入兩路水源DN200,沿地塊周邊布置成環狀管網。 2、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為1050m/d,最高日最大時生活用水量為109.375m/h。3、本工程負一層至四層給水由市政管網直接供給,五至三十三層由無負壓成套供水設備供水。于地下一層設置生活加壓泵房。四、雨污水系統 本工程實行雨污水分流系統,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雨水集中后再排入市政雨水管網。五、消防系統1、本工程需設置室內外消火栓系統,在室外給水管上設置室外消火栓,設置間距不大于120m。室內消火栓系統形成環狀,豎向不分區,負一層至12層采用減壓穩壓型消火栓.2、本工程消火栓系統用水量為:室內消火栓用水量為4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為3

31、0L/s。消火栓系統其火災延續時間按2小時計。3、本工程車庫、辦公室須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危險等級為中危險級II級。滅火用水量按30L/s計,火災延續時間按1小時計。4、在負一層設置一座有效容積為612 m的消防水池。屋頂設置一座有效容積為18 m的消防水箱。5、于負一層水泵房設兩臺消火栓泵,兩臺自噴泵,都為一用一備。6、在柴油發電機房,高低壓配電室設置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六、環保及節能1、采用低噪音,振動小的水泵。2、對水泵基礎采取減振措施,管道和水泵采用柔性連接,以減少固體傳聲。3、采用雨污水分流制。4、采用變頻無負壓供水設備,充分利用市政水壓。第四章電氣專業一、設計范圍:10/0.4

32、kv配變電系統;電力、照明系統;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統及安全措施;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有線電視系統;綜合布線系統;周界防盜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監控系統。二、供配電系統:負荷級別:一級負荷:消防設備、應急照明、生活水泵、客運電梯,安防電源等;三級負荷:其余負荷。負荷估算:整個地塊:住宅部分:Pe=16800kw,Pjs=7800kw,Sjs=6800KVA辦公部分:Pe=21000kw,Pjs=12600kw,Sjs=13000KVA電源:擬從市電引來兩路10KV回路,一用一備。設置自啟動柴油發電機組作自備電源。配電所:在地下室設10KV高壓配電所1座及變配電所個4座,高壓配電所為整個地塊所有變壓

33、器提供10KV配電;住宅部分變配電所內選用5臺1250KVA和1臺630KVA干式變壓器;辦公部分變配電所內選用8臺1600KVA干式變壓器。為整個地塊供電。應急電源系統:整個地塊設置2臺800KVA柴油發電機做為備用電源,分別為住宅及辦公部分供電。建在地下室一層內。辦公電源采用樹干加放射式配電。照明線路采用樹干式與放射式相結合配電。在建筑公共部位設置火災事故照明及疏散照明。照度標準:車庫 50LX變電所及設備用房 150LX辦公室 300LX照明燈具以簡潔、高效為主;辦公室采用節能型燈具;地下車庫照明選用筒式熒光燈應急照明:變電所,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消防風機房設供繼續工作或暫時繼續工作

34、的備用照明。疏散走道、樓梯間、廳堂及公共出口處設置疏散指示燈。本工程防雷等級按2類設防,采用TN -S系統;防雷、電氣、弱電共用接地裝置,接地電阻1歐,做總等電位連接和局部等電位連接。三、 自動控制系統:1生活泵,通風機等按工藝要求進行控制。2消防泵,消防風機控制:a. 消防泵、噴淋泵采用軟啟動裝量作降壓啟動,火災時由消防控制中心發出信號自動啟動,運行信號返回控制中心顯示。b. 防排煙風機由消防控制中心發出信號自動啟動,運行信號返回控制中心顯示。c. 排污泵BAS自動控制。四、 弱電系統:1、電視系統:a 本工程在電梯前室及甲方需求場所設置電視系統。電視信號由市有線電視網引來,采用862MHZ

35、鄰頻傳輸系統,用戶輸出端電平為64+4dB。b各樓層設電視分器件箱,網絡分配形式為分支一分配方式。2、電話及PDS綜合布線系統:電話及網絡由市電話網絡網引來,樓內采用PDS綜合布線系統。3、安全防范系統:車庫、主要出入口、走廊、電梯廳等區域設攝像機監視,監控室與消防控制合用。4、電話、有線電視系統,綜合布線系統樓宇對講,周界防盜等其它弱電系統在地下室分別設進線室、主機房。五、消防:本工程采用消防控制中心報警系統,消防控制中心設于建筑物一層,各單體建筑之間采用通信電纜聯絡。在地下室及地面建筑電梯前室、辦公部分等位置分別設置火災自動報警器、火災事故廣播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第五章曖通專業一、設計依據

36、:1、本工程依據成都市用地規劃許可證。2、甲方提供的本項目方案設計任務書。3、國家及成都市有關建筑設計的規范、規程及有關文件規定,相關標準及規范如下所示: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 2005年版)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廠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019-2003)辦公建筑設計規范 (JGJ67-2006)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住宅建筑規范GB50368-2005飲食建筑設計規范 (JGJ 64-89)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衛

37、生標準(GB/T 17094-1997)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2008)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J 118-88)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93)暖通空調動力(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二、 設計范圍: 本方案設計建筑的通風、防排煙、以及空調系統,本方案設計不包括天然氣系統設計,天然氣系統設計由專業公司完成。三、 室外設計參數:本建筑位于成都市,室外參數采用成都市氣象資料,具體參數如下: 大氣壓力冬季:96513Pa夏季:94770Pa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冬季夏季采暖:2.8通風:28.6空調:1.2空調:31.9通風:

38、3夏季空調室外計算濕球溫度26.4室外計算相對濕度冬季空調:84%夏季通風:70%室外風速冬季平均夏季平均1.0m/s1.4m/s四、 設計說明: 1、 通風系統設計通風設計主要以自然通風為主,當自然通風無法滿足規范要求時,則采用機械通風。地下車庫以及需要通風的區域如:配電間、電梯機房、衛生間及水泵房、制冷機房及換熱機房等均設置機械通風系統,對于設置氣體滅火的高低壓配電室機械通風系統除用于平時排風外,同時還兼作事故排風,除有事故排風的配電室采用機械送風外,其它通風方式均采用自然進風,機械排風。地下車庫設置獨立的機械排風系統(兼作火災時排煙系統),采用雙速風機,平時排風時低速運行。排風量按空間高

39、度3m計算。排風系統按防火分區進行設置,進風方式為自然進風。柴油發電機房需要設置事故排風系統和機械送風系統,柴油發電機的尾氣排風系統均由設備供貨廠商根據其工藝系統的要求進行設計。儲油間采用機械排風,自然進風的通風方式,排風設備為防爆軸流風機,同時儲油間的油箱應密閉,且應設置通向室外的通氣管,通氣管應設置帶阻火器的呼吸閥。鍋爐房設置平時排風系統及事故排風系統,事故排風系統根據燃氣濃度探測報警信號進行控制,當鍋爐房內天然氣濃度達到設定值時,燃氣報警裝置進行報警,同時啟動事故排風風機,事故排風風機與平時排風風機共同進行排風。鍋爐房排風設備采用防爆型軸流風機,進風方式為自然進風。廚房通風系統設計由廚房

40、工藝專業設計公司進行設計。安裝在防火墻上自然進風口采用防火百葉風口,安裝在室外的風口則采用防雨百葉風口,送風風口采用雙層百葉風口;排風風口均采用單層百葉風口;安裝于通風豎井上的風口由建筑專業根據暖通專業提供的風口面積要求進行設計。用于地下建筑通風管道采用無機玻璃鋼風管;與通風器(換氣扇)相連接的風管采用金屬軟管,其余通風管道均采用鍍鋅鋼板。排風系統所采用的設備及布置如下表所示:排風區域設備名稱安裝位置安裝形式汽車庫低噪聲柜式離心風機風機房落地安裝變配電室低噪聲柜式離心風機配電室樓板上吊裝衛生間低噪聲柜式離心風機或換氣扇吊頂、屋面吊頂或落地安裝電梯機房玻璃鋼軸流式通風機或換氣扇電梯機房墻上安裝生

41、活水泵房低噪聲柜式離心風機水泵房樓板上吊裝鍋爐房防爆型軸流風機鍋爐房墻上安裝制冷機房及換熱間低噪聲柜式離心風機風機房落地安裝儲油間防爆型軸流風機儲油間墻上安裝通風系統設計參數如下表所示:通風區域換氣次數停車場6次/h配電室4次/h公共衛生間10次/h電梯機房10次/h客房衛生間6次/h水泵房3次/h制冷機房5次/h柴油發電機房根據設備工藝條件進行設計供熱機房、換熱機房12次/h儲油間6次/h鍋爐房平時排風6次/h;事故排風12次/h注:機械送風系統的送風量按機械排風系統排風量的80%進行計算。2、 空調系統設計(1) 空調區域范圍:本設計空調區域包括辦公、動漫展示廳、動漫科技城配套商業、普通商

42、業、物業管理用房等。(2) 空調系統形式: 辦公、消防控制室、強、弱電間以及因功能需要全天提供空調系統的區域或房間均采用直接蒸發式空調系統;直接蒸發式空調系統采用的設備為分體空調機,辦公樓、動漫展示廳、動漫科技城配套商業及培訓中心等區域均采用中央空調系統;普通商業及物業管理用房可根據業主要求設置分體空調機或采用中央空調系統。空調系統冷、熱源:中央空調系統冷源由冷水機組提供,熱源由燃氣承壓熱水鍋爐提供。冷水機組以辦公樓為單元分區設置,熱水鍋爐集中設置,空調系統冷、熱源參數如下表所示:冷/熱源介質使用季節供水溫度回水溫度溫差冷源冷水夏季7125熱源熱水冬季957010鍋爐提供的熱源經水水板式換熱器

43、(一次板換)通過熱交換用于提供中央空調系統所使用的循環熱水,也稱為空調一次水。水水板式換熱器設置方式與冷水機組相同,均以辦公樓為單元分區設置。(4) 空調系統劃分:本方案以辦公樓為單元為一個集中空調系統,再根據個區域的功能和使用時間的不同,進行空調系統分區。由于辦公樓建筑高度接近100米,考慮冷水機組及系統的承壓能力,將辦公樓中央空調系統劃分為低區和高區二個系統,其中低區空調系統直接采用由冷水機組和熱水鍋爐與水水板式換熱器進行熱交換提供的冷、熱水(空調一次水);高區空調循環水則通過水水板式交換器與空調系統一次水進行冷、熱交換后,供高區空調系統使用。空調系統區域劃分及冷、熱水參數如下表所示:空調

44、系統分區空調設備冷/熱源供水溫度()回水溫度()夏季冬季夏季冬季低區空調一次水7601250高區空調二次水9581448(5) 冷、熱水系統設計說明:空調系統的冷、熱水系統采用閉式機械循環系統,水系統均采用二管制。空調冷水循環系統末端為變水量,冷水機組及一次板換(低區)為定水量,當冷水機組及一次板換端水量大于空調末端用水量時,則通過設置在供、回水干管之間的差壓平衡閥進行水量調節,將多余的水量旁通至回水干管;高區空調系統的換熱器一次水側和二次水側均為變水量系統。本工程空調系統低區冷、熱水泵分別設置,定頻控制。高區空調系統冷、熱水二次泵則采用同一套水泵,差壓變頻控制。空調水系統豎向采用同程式,水平

45、方向則根據情況采用同程式或異程式。(6) 空調水系統采用高位膨脹水箱定壓方式。(7) 冷卻水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冷卻水系統為開室機械循環系統,冷卻方式為機械冷卻,冷卻設備采用冷卻塔,冷卻水參數為供水溫度:32;回水溫度:37。(8) 水處理系統:鍋爐熱水循環系統設置有一套軟化水處理裝置,系統補水經軟化水處理裝置處理后進入鍋爐。低于空調系統的補水及回水通過一臺綜合水處理器殺菌、滅藻、除垢、過濾等處理后進入制冷機組及換熱器。高區空調水系統的回水及補水采用物理除垢方式,處理裝置為離子棒,離子棒設置在每臺水水板式換熱器的二次水的進水側。(9) 空調末端系統設計說明:A) 新風系統:本工程根據空調區域采用

46、二種新風處理方式:第一種方式為新風與一次回風混合后,進行冷卻/加熱處理,另一種方式為新風采用新風機組集中處理,新風不負擔空調區域負荷。B) 室內空氣處理系統:各空調區域的室內空調負荷主要由室內空氣處理設備負擔,并采用機器露點送風方式,但對于濕負荷較大的內區末端設備,如采用機器露點送風方式,則無法滿足空調區域的溫、濕度要求,因此對于較重要的內區空調系統的末端設備采用再熱設施,再熱方式采用電加熱,調節方式為無級調節。(10)氣流組織:本設計根據空調區域的空間形式,采用了以下氣流組織方式:(a)上送風,下回風方式。(b)上送風,上回風方式。(c)側送風,上回風方式。(d)上送風,中回風方式。(11)

47、 末端設備:本設計空調末端設備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設備,其中對于處理風量較大的設備則布置在空調機房內,其余設備則采用吊裝方式布置在吊頂內。本工程所采用的末端設備如下表所示:末端設備名稱安裝方式安裝位置臥柜式空氣(新風)機組落地安裝空調機房立柜式空氣(新風)處理機落地安裝空調機房吊裝式空氣(新風)處理機吊裝吊頂風機盤管吊裝吊頂(12) 風管及風口 空調風管采用超級風管,內外壁均貼附鋁箔。風管壁厚為40mm,材料為超細離心玻璃棉,導熱系數小于0.04W/m.K。 空調系統送風口根據空調區域空間及氣流組織方式不同,采用了不同型式送風口,如球型噴口、方(圓)形散流器、雙層百葉風口等。所有空調區域的回風口均

48、為單層百葉風口,當回風口布置在防火墻上時,回風口則采用防火百葉風口;室外新風入口采用防雨百葉風口。上述所有風口材質均為鋁合金,但布置在室內的風口可根據裝修需要進行表面噴塑,為了防止送風口表面出現結露現象,可在風口表面設置木制邊框。(13) 空調水管及冷凝水管空調水管及冷凝水管均需要防腐及保溫,有關防腐和保溫說明詳見本說明“防腐及保溫”章節。空調水管管徑DN400,采用壓力等級為2.5Mpa的無縫鋼管,標準注號為GB8163-99;管徑DN400采用壓力等級為2.5Mpa的直縫焊接鋼管,標準注號為GBT13793-92。管道除與閥門、過濾器、擾性接頭等配件連接方式采用絲扣連接或法蘭連接(管徑DN

49、40采用絲扣連接;管徑DN40采用法蘭連接)外,均為焊接方式。冷凝水管為無壓管道,材質為PVC復合塑料;連接方式采用專用膠水粘接。(14)室內設計參數: 空調系統的設計參數按照設計規范或設計手冊確定,相關設計參數如下表:空調區域室內溫度室內相對濕度新風量m3/h.p室內噪聲dB(A)冬季夏季冬季夏季辦公室20222427-6040%3040會議室20222527-65%3035控制室22242426-6040%3040電話機房16182428-6545%3040服務部門16182628-6550%2050大廳、休息室16182628-1040VIP室20222427-6040%5040走道16

50、182628-40檔案庫12162224-6045%1次/h60閱覽室16182628-6545%3040餐廳18222427-6555%2060計算機房16182427-6545%3040健身房18202527-6040%3060商業161826286550%2060起居室182026286560%3040安保室18202628-DN150采用板材,厚度29DN150根據管徑確定保溫層厚度空調冷凝水管閉孔橡塑0.035保溫管殼八、 節能: 本設計采取以下節能措施:。建筑熱工設計滿足規范要求。空調系統設有自動化控制。空調系統的風管及水管均采取保溫措施。過渡季節盡可能采用自然冷、熱源。空調系統一次水冷、熱水泵分別設置;二次泵采用差壓變頻控制。九、衛生防疫: (1)空調系統的冷、熱水及冷卻水均經過水處理設備殺菌、滅藻、除垢、過濾后,供設備使用。 (2)空調系統的室內、外空氣均經過空調設備的過濾處理后,送入空調區域,同時新風量滿足規范要求。 (3)空調系統末端均設置有電子殺菌處理設備;其中風機盤管采用自動殺菌型。 (4)對產生有毒、有害、及異味氣體的場所均設置良好的通風設施,當自然通風無法滿足規范和人員衛生及健康標準要求時,則采用機械通風方式。 (5)空調及通風系統均采取了消聲措施,從而消除噪聲對環境的污染。 (6)冷水機組采用環保冷媒。(7)所有設在室外的百葉均設置防蟲金屬絲網。


注意事項

本文(洋房建筑設計施工方案(21頁).doc)為本站會員(木**)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抚顺县| 富平县| 双桥区| 高平市| 莱芜市| 塔城市| 宁南县| 武邑县| 广水市| 景泰县| 怀远县| 公安县| 平昌县| 黄陵县| 泸州市| 左贡县| 拉萨市| 金秀| 车致| 鸡泽县| 柳林县| 满洲里市| 临泉县| 隆回县| 凤凰县| 南召县| 于都县| 密山市| 寿阳县| 琼中| 五华县| 永春县| 凤台县| 崇信县| 廉江市| 明水县| 台湾省| 江陵县| 台东市|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