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土地復墾方案(69頁).doc

  • 資源ID:420339       資源大?。?span id="sonnk4v" class="font-tahoma">2.73MB        全文頁數:6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土地復墾方案(69頁).doc

1、目 錄1 總則11.1 編制目的11.2 編制內容21.3 編制原則31.4 編制依據41.5 復墾目標71.6 服務年限91.7 主要計量單位92 項目概況 102.1 項目簡介102.2 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概況122.3 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152.4 項目生產工藝流程173 土地復墾適宜性分析193.1已破壞土地現狀193.2擬破壞土地預測193.3 污染破壞程度分析243.4 土地破壞情況匯總253.5 生態環境影響分析263.6 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273.7復墾標準344預防控制與復墾措施384.1預防控制措施384.2復墾工程技術措施394.3 生物措施425 工程設計及工

2、程測算435.1 工程設計435.2 工程量測算486 土地復墾投資估算測算516.1 編制原則516.2 編制依據516.3 費用構成526.4 工程總投資557 土地復墾效益分析567.1 經濟效益567.2 生態效益577.3 社會效益578 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599 保障措施619.1 土地復墾資金保障措施619.2 土地復墾組織管理保障措施619.3 土地復墾技術保障措施629.4 公眾參與情況6210 成果64第一部分:方案文本64第二部分:附表64第三部分:附件64第四部分:附圖651 總則1.1 編制目的礦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物質支撐的任務。礦

3、產資源的開采在為支持國家經濟建設、改善人民物質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時,其開采活動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土地問題,較突出的是地表塌陷、挖損和壓占等,為了使被破壞的土地得以恢復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地復墾措施,而采取何種土地復墾措施、何時進行復墾需要一個科學的安排。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按照“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將生產建設單位的土地復墾目標、任務、措施和計劃等落到實處;為土地復墾的實施管理、監督檢查以及日后土地復墾費用的征管等提供依據。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項目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編制的目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方案明確了業主在獲得開采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對破壞土地進行復墾的義務。根據國務院土地復墾條

4、例、國土資源部與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下發的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25號)文件和關于組織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81號)文件精神,并按照“統一規劃、源頭控制、防復結合”的要求,采取適當的土地復墾措施,盡量控制或減少對土地資源不必要的破壞,做到土地復墾與生產建設統一規劃,把土地復墾指標納入到生產建設中去,采取必要的土地復墾措施,加強對土地的保護,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方案為被破壞土地的及時復墾提供了依據。通過編制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項目的土地復墾方案,對采礦造成的土地破壞和影響情況進行初步預測,明確不同階段的土地復墾范圍和

5、任務,并根據不同階段采礦對土地的破壞情況制定相應的復墾措施,做到未雨綢繆,保障被破壞土地的及時復墾。指導各階段的復墾規劃設計工作和分階段施工工作。土地復墾方案指明了整個礦區破壞土地的復墾方向,是實施土地復墾工程的主要依據和技術指導方針。礦山在生產過程中,可以此為依據指導土地復墾的詳細工程設計、實施。明確復墾資金及其來源。本項目總預算總投資為60.19萬元,復墾所需資金全部由該礦山承擔。礦山在生產的過程中,要適時的安排足額的復墾資金,已確保復墾工作能按時、按質的完成。1.2 編制內容根據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發利用方案,本方案涉及內容主要包含礦山利用過程中土地破壞情況預測、土地復墾范圍、土

6、地復墾方案設計以及復墾投資等各項工作的內容和要求,具體內容如下:預測礦山利用過程中土地破壞的類型、以及各類土地的破壞程度和破壞范圍,量算并統計各類破壞土地的面積。根據調查和預測結果,確定各類被破壞土地的應復墾面積和應復墾土地的總面積,并根據各類土地的破壞時間、破壞性質和破壞程度,合理確定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挖填范圍、表土的剝離和儲存、鋪覆及其復墾時間和復墾利用類型等。在復墾規劃的基礎上,按各類土地復墾技術要求設計復墾方案、復墾工藝,明確要求達到的技術標準和技術參數,計算復墾工程量,并結合礦山開采進度安排,合理規劃土地復墾工作計劃。根據復墾設計工程量,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等規范標準,預算

7、項目土地復墾投資,說明復墾投資來源和安排,評價土地復墾效益。明確項目土地復墾的組織管理、技術、資金等各項保障措施及公眾參與情況。1.3 編制原則根據當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按照經濟可行、技術科學合理、綜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結合項目開采特點和實際情況,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原則如下:源頭控制、預防與復墾相結合原則。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采取必要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堅持在開發中保護,最大限度減少破壞土地面積,降低土地破壞程度;采取必要的表土剝離等預防復墾措施,將復墾工藝和開采工藝相結合,提出經濟合理、技術可行復墾措施。因地制宜的原則,針對礦區生態系統的特性,盡量保護與利用原有綠色植被,以

8、保護生態系統為主要目標。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原則。土地復墾與礦產資源開發統一規劃,土地復墾方案納入整個礦區開發利用方案,開采工藝設計與復墾設計相銜接,土地復墾費納入礦山開發總投資;土地復墾計劃納入礦山開采計劃,同步實施,努力實現“邊開采、邊復墾”。合理使用,效益最佳原則。保障復墾后土地具有長期穩定的利用價值。復墾土地優先用于農業,優先發展農業經濟;復墾區域最大限度地恢復原有生態系統,實現土地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力求社會和生態、經濟綜合效益最佳。1.4 編制依據 法律、法規和規章1.4.1.1 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家主席第28號令,2004年8月28日施行)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

9、土保持法(主席令第39號,2011年3月1日)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務院第22號令,1989年12月26日實施)4)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97年1月1日實施)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03年3月1日實施)6)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1999年1月1日實施)8)土地復墾條例(國務院令第592號,2011年3月5日實施)9)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257號,1999年1月1日實施)10)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國務院第186號令發布,1995年11月22日實施)1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國家主席第17號令,

10、1985年1月1日實施)12)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主席令第31號,2004.12.29)13)湖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1999.9)14)湖北省土地復墾管理實施辦法(1995.9)15)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2013.3.1實施)1.4.1.2 政策規定1)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25號);2)關于組織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81號)。3)湖北省國土資源局關于貫徹實施土地復墾條例的通知(鄂土資發【2007】77號); 4)關于改進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辦法的通知(鄂土資發【2009】63號)5)XX市國土資源

11、局關于加強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宜市國土資文【2012】121號)1.4.2 技術規范及標準1)土地復墾技術標準(2007年12月)2)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3)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1031.5-2011)4)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規程(TDT1013-2000)5)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2-2000)6)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編制規程(TDT1011-2000)7)全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國土資源部試行)8)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5109號);1.4.3 相關資料XX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12、;宜市國土資函【2013】279號關于關于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劃定礦區范圍的批復;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地質勘查報告(截止2013年5月底)評審意見書的函(宜市國土資儲備字【2013】16號);關于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劃定礦區范圍的批復(宜市國土資函【2013】279號);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發利用方案及其評審認定書;其他有關資料。1.5 復墾目標通過編制土地復墾方案,明確土地復墾目標,主要包括:土地破壞面積及土地復墾面積。本礦區面積為2.494公頃,總破壞面積4.154公頃。開采區挖損面積4.114公頃,為新老礦區露天采場;壓占面積0.04公頃,為工業場地

13、。土地復墾總面積為4.154公頃,土地復墾率100%。經適宜性評價破壞土地可復墾為林地2.454公頃,采取林草間種;旱地1.70公頃。詳見下表:表1.5-1 項目區復墾前后對照表 單位(公頃)復墾前破 壞區 域地 類旱 地果 園有林地灌 木林 地工 礦用 地破 壞類 型破 壞程 度合 計新采區0.000.132.0840.280.00挖 損重 度2.494老采區0.000.000.510.160.95挖 損重 度1.62工 業場 地0.000.000.000.000.04壓 占中 度0.04合 計0.000.132.5940.440.994.154復墾后采 場基 底0.650.000.000.

14、000.000.65采 場臺 階0.000.001.8440.000.001.844老采區1.010.000.610.000.001.62工 業場 地0.040.000.000.000.000.04合 計1.700.002.4540.000.004.154確保復墾質量、實施持續利用。破壞土地復墾為林地時,應保證五年后植樹成活率70%或以上,三年后郁閉度70%或以上;復墾為草地時,應保證三年后牧草覆蓋率70%或以上,三年后單位面積產草量不低于當地水平,具有生態穩定性和自我維持力;復墾為旱地時,應保證三年后達到正常產值。復墾結果與環境狀況。在復墾工程完成過程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15、達到三效益統一的目標。通過土地復墾,使破壞土地與周邊的生態環境保持一致,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復墾前土地集體所有,隸屬XX市點軍區管轄;礦山使用期間,通過土地的征用等一系列過程,土地為業主使用;復墾后的土地交給當地居民使用,土地集體所有。1.6 服務年限依據湖北煤炭地質勘查院2013年5月提交的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地質勘查報告,共查明資源儲量為1816千噸,其中以往礦山開采消耗(111b)79千噸;保有礦資源儲量共計1734千噸(122b 1310千噸,333 424千噸)。該資源量作為本次設計依據。礦區設計回采率為95%,可采儲量為164.7(萬噸)。按照設計生產能力

16、30萬噸/年,礦山服務年限約為5.5年。根據開采工藝,復墾工作的計劃采取“邊開采、邊復墾”的原則,在上面臺階形成后,就可進行先期復墾。根據開采工藝,復墾工作的計劃安排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采礦場臺階+150m平臺及其以上區域復墾,時間為第15年;第二階段為采礦場基底范圍及排土場的復墾,時間為第56.5年;第三階段為礦山復墾后管護期,主要工作為對復墾林地進行補苗、除草及旱季灌溉等,時間為第6.57.5年。具體安排見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土地復墾時間進度安排表(第八章表8.1-1)。本方案服務期限內,如出現企業生產計劃、土地破壞情況等因素變化時,應依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進行相應的

17、修改。在礦山后期生產中,如發生礦權改交,土地復墾義務隨之轉移。1.7 主要計量單位面積: 公頃(hm2),平方公里(km2),平方米(m2)長度:米(m),公里(km)體積:立方米(m3)產量:噸(t),萬噸單價:萬元/ 公頃,元/噸金額:萬元(人民幣)2 項目概況2.1 項目簡介 項目名稱性質及規模項目名稱: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土地復墾項目法人單位:XX市XX砂石開采有限公司建設規模:30萬噸/年建設性質:改擴建礦山開拓運輸方式:露天開采,公路開拓、汽車運輸的方案服務年限:設計生產服務年限為5.5年土地權屬:點軍區街辦牛扎坪村集體所有,XX市XX砂石開采有限公司租用 企業性質、地理位置

18、及交通狀況企業性質私人企業。地理位置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位于點軍區街辦牛扎坪村。礦山位于點軍區北部,直距點軍區江南路2.5km。礦區中心點坐標:經度 1111455,緯度 30456。交通狀況礦區邊有村級公路向南與宜昌江南路相連,可達長江碼頭及318國道,距XX市中心約10km交通十分便利。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交通位置圖 礦區范圍與資源儲量礦區范圍該礦山擬定采礦權人為XX市XX砂石開采有限公司,四個拐點坐標如下(80西安坐標系):詳見表(2.1-1)表2.1-1 項目區拐點編號及坐標(80西安坐標系)點號 X坐標 Y坐標1 3403600.00 37523780.00 2 340

19、3472.75 37523817.20 3 3403435.98 37523642.25 4 3403626.59 37523642.25 開采深度240m-135m礦山面積0.024943km2(二)自然經濟地理概況資源儲量根據湖北煤炭地質勘查院編制的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地質勘查報告(截止2013年5月底)及XX市國土資源局關于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石灰巖礦地質勘查報告(截止2013年5月底)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宜市國土資儲備字【2013】16號),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共查明資源儲量為1816千噸,其中以往礦山開采消耗(111b)79千噸;保有礦資源儲量共計17

20、34千噸(122b 1310千噸,333 424千噸)。該資源量作為本次設計依據。礦區設計回采率為95%,可采儲量為164.7(萬噸)。2.2 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概況 自然環境地形地貌礦區位于點軍區街辦牛扎坪村附近,屬低山地貌,地形總體趨勢南高北低,最高點位于礦區北部山包,海拔標高235.8,最低點位于礦區東南側譚馬溝,海拔標高130 m,相對高差105.8m。氣象水文區內屬于亞熱帶大陸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辈閰^年平均氣溫16.8,1月最冷,平均氣溫4.7,7月最熱,平均氣溫28.3,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9。年平均降雨量1158mm,日最大降雨量385.5mm(1935.7

21、.5),年平均無霜期272天。全年以靜風為主,盛行風向東南,年平均風速0.81.2m/s。礦區內地表水體多屬季節性沖溝。季節性沖溝直接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嚴格受降雨控制,其流量隨降雨量多寡而變,具有猛漲猛落的變化特征。雨季降雨后24小時溪流消逝,枯水期季節性沖溝干堌無水。地表水徑流條件尚佳。植被項目區內多見丘陵、山地,氣候較適宜,有利于各種草木的生長。礦區西側部分有少量細砂巖夾灰色薄層鈣質粉砂巖,植被較少,本礦區礦層大面積裸露于地表,上層覆蓋的石門組紅色細砂巖夾灰色薄層鈣質粉砂巖,植被較多。有桃李樹、松樹、杉樹等雜樹林等,植被覆蓋率較好。據調查,礦區內無珍惜植物物種資源。水文地質條件概述礦區位于

22、點軍區街辦牛扎坪村附近,屬低山地貌,地形總體趨勢南高北低,最高點位于礦區北部山包,海拔標高235.8,最低點位于礦區西側譚馬溝,海拔標高130 m,相對高差105.8m。區內地表水系不發育。地表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 礦區地形北高南低,地形坡度515。第四系覆蓋層較薄,雨季降水一般通過山坡及溝谷迅速排泄,流入下部溝谷,為季節性溪流,平時地表一般無水。礦體開采標高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130m)以上,地表水對礦山開采影響不大,不會造成露天采坑充水。地下水補給逕流及排泄條件開采礦體高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礦區內無地表水體分布,地下水靠大氣降水補給。區內地表第四系覆蓋層薄,為透水層,大部分大氣降水形

23、成地表逕流,迅速排泄,少部分地表水沿巖溶、裂隙下滲,至隔水層后,沿層面向傾斜方向流動。采場水文地質特征預測礦區采用山坡露天開采,地表無水體,徑流條件較好,地表水體不會造成采場威脅。礦區雖有大面積灰巖分布,但含水性較差,地形坡度大,地表徑流條件較好。地下含水層主要為南津關組,含水類型為巖溶裂隙水,灰巖中的裂隙亦為地下水良好的通道,其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沿層間裂隙向地下滲入,形成地下水。再向侵蝕基準面以下的地方排泄,排泄量隨季節性變化,旱季水量大減。礦層本身基本不含水。礦體均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地下水不會對采區充水造成影響。未來礦場主要充水因素是大氣降水。綜上所述,礦區所處位置高,礦層賦存標高

24、大于+135m米,遠遠高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地形條件好,有利于大氣降水的排泄,采場匯水面積小。層間裂隙為地下水的運移提供了有利條件。地層礦區內出露地層由新到老依次為第四系(Q)及奧陶系南津關組(O1n),分述如下:1、第四系(Q)沿溝谷兩側局部分布,為黃色、黃褐色砂質粘土、礫石等坡積、沖積和殘積物,厚O5m,一般1.Om。2、奧陶系南津關組(O1n)區內大面積分布,以灰、淺灰、深灰色厚中厚層狀白云質石灰巖。厚度大于60m。構造XX石灰巖礦位于黃陵背斜南翼,地層總體呈一平緩單斜構造,礦區內出露的地層較緩,巖層走向5060,傾向140150,傾角512。礦區地質構造屬簡單類型。礦體特征湖北省XX

25、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賦存于奧陶系下統南津關組厚中厚層狀白云質石灰巖,層位穩定,屬沉積型礦床。礦體呈灰色、深灰色,礦石結構為中粗粒結構,局部中細粒結構,塊狀構造,致密堅硬。產狀與地層的產狀一致,呈中厚厚層狀產出。區內礦體產狀為巖層走向5060,傾向140150,傾角512,礦區范圍內沿走向長250m,傾向寬220 m,區內地形最高處為+240m,最低為+135m,最大垂深105m。礦區內沿溝谷兩側局部分布有黃色、黃褐色砂質粘土、礫石等坡積、沖積和殘積物,厚O5m,一般1.Om。剝采比0.1,但易剝離,可進行山坡露天開采。經化學分析:礦石CaO含量為33.29%,MgO含量為18.66%,SiO

26、2含量為2.25%;礦石物理力學性質:石料礦石顏色為深灰色,致密堅硬,硬度3.5-4,礦石體重2.71t/m3。石料耐磨硬度系數18.6、標準集料壓碎率4.5%、滲透系數3.6210-6cm/s、飽和單軸抗壓強度86.9MPa、干松容重2.71t/m3、吸水率1%。本區礦區結晶灰巖,其主要化學成分及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均能滿足建筑用石的標準。2.2.2 社會經濟概況礦區及周邊農業基礎薄弱,耕地面積較少,農作物以玉米、紅薯為主。經濟作物有油菜等;工業主要以湖北點軍工業園為中心集聚,產業規模較大,另外石材開發比較發達。點軍區旅游資源豐富,經濟條件較好。行政區劃及人口XX市點軍區點軍街道辦事處(原點軍鄉

27、政府)位于XX市城區長江南岸,通過夷陵長江大橋和葛洲壩與江北融為一體,是宜昌城區的南大門,轄區通訊發達、交通便利,有縱貫全鏡的江南路,橫貫轄區的318國道,已動興建的宜萬鐵路從轄區經過,點軍街道辦事處是葛洲壩工程所在地,距三峽大壩僅38公里。點軍街道辦事處駐卷橋河,人口29544人,面積63平方千米。轄4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朱市街、譚家河、紅光、張家壩、牛扎坪、巴王店、紫陽、五龍、塘上、李家河、范家湖。社會經濟指標牛扎坪村地處西陵峽口,長江南岸,土地面積1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33公頃, 有4個村民小組,480戶,常住人口1765人,勞動力880人。 2014年,全村實現農村經濟總

28、收入2803.37萬元,其中農業收入943.37萬元,非農業收入1860萬元,人平純收入2820元。2.3 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項目生產涉及區域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為改擴建礦山,設計露天開采,其所涉及區域主要為采礦場臺階和基底、排土場及工業場地。2.3.2 項目區范圍及土地利用現狀根據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礦區范圍劃分的批復,礦區范圍內土地總面積為2.494公頃。項目區占地面積4.154公頃,項目區內土地利用現狀較好,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為有林地、果園、工礦用地及灌木林地。詳見(表2.3-1):表2.3-1 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面積表土地類型面 積(公頃)比 例(%)有林地2.59462.4

29、4果 園0.133.13工礦用地0.9922.84灌木林地0.4410.59合 計4.154100照片1 項目區林地照片2 項目區道路2.4 項目生產工藝流程根據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發利用方案,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采主要工藝流程如下: 項目生產工藝開采方式:山坡露天開采方式,自上而下水平分臺階開采開拓運輸方案:公路開拓、汽車運輸穿孔作業:潛孔鉆爆破作業:采用硝銨炸藥爆破采礦方法:機械鏟裝,載重汽車和農用汽車運輸排土方式:拖拉機、農用汽車排土、推土機推平礦區排水:自排在采場上部開挖截水溝本礦排土場為設置在原采坑,規劃占地面積3500。采場外排水口應低于采場最低開采水平面標高選礦及

30、尾礦設施本項目不設選礦,也無尾礦和尾礦設施。對于基建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石,一般情況下均可以進行破碎后,用作建筑(鋪設低等級公路等)的輔助材料,銷售時收取成本費即可,以免征用過大的排土場而增加企業成本費用。2.4.2 總平面布置本項目為改擴建項目,廠址可沿用原老礦部的舊址,老礦部辦公設施位于新礦區以南350m處道路旁,因此,設計利用原老采區辦公設施用于生產調度指揮、看管機械設備設施。排土場布置在原采坑,在礦區南部公路旁設有辦公室、機修間及職工休息室等建筑設施。本項目擬破壞土地主要為擴界后的采場范圍,破壞面積約挖損破壞土地面積為2.151公頃,同時根據破壞實際情況參照調查成果,破壞土地類型有有林

31、地、灌木林地及少量果園。3 土地復墾適宜性分析3.1已破壞土地現狀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為一改擴建礦山,土地已有部分破壞。根據實地踏勘、現場查看。采用手持GPS定點,上圖量算確定礦山已破壞土地范圍。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已破壞部分主要包括露天采場和礦山公路。具體破壞情況如下。露天采場破壞土地情況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建筑石料用灰巖礦有過開采。已開采的位置坐落在礦區范圍的南部。通過現場GPS定點,上圖量算得出新露天采場破壞土地面積0.345h,地類為有林地。1、現使用露天采場破壞土地情況現使用的露天采場是XX市XX砂石開采有限公司開采造成的,南側已開采,形成近80的陡崖,僅有一個平臺

32、,高達52m(見照片3-1)。照片3-1 已開采的露天礦場原露天采場破壞土地情況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已開采幾年。已開采的位置坐落在現礦區范圍南部,已形成一個近80的陡崖,有一條較陡的礦山公路上頂,底部凹陷,破壞方式為挖損,標高約+130m。通過現場GPS定點,上圖量算得出露天采場共破壞使用面積1.618h。按照收集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分析,原地類為獨立工礦用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地。 工業場地破壞土地情況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工業場地坐落在現礦區南部外的平緩地帶,為原礦區開采區,破壞方式為挖損,標高約+140m。設置有破碎設備及磅房。通過現場GPS定點,上圖量算得出破壞使用面積0.04h,

33、按照收集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分析,原地類為獨立工礦用地。3.1.4已破壞土地匯總情況 通過以上分析,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已破壞土地包括露天采場和工業場地,共破壞土地面積2.003h,破壞地類為獨立工礦用地和有林地。具體見表3-l。 表31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已破壞土地統計表序 號名 稱面積(h)破壞類型破壞方式1現使用露天采場0.345有林地挖 損2原露天采場1.618獨立工礦、有林地、灌木林地挖 損3工業場地0.04獨立工礦壓 占合 計2.003/3.2擬破壞土地預測3.2.1 土地破壞成因分析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將導致土地的破壞。礦山開采擬破壞的土地類

34、型主要有露天采坑對土地的挖損破壞。該礦山露天開采對土地的破壞最嚴重的就是露天采坑。采坑不僅破壞了土壤結構,而且使土壤有機質大為降低,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大范圍的采剝作業甚至會改變當地動植物生境和氣候,造成環境破壞。采坑和排土場邊坡設置管理不當,還會引發地質災害,威脅人身安全沖毀良田。3.2.2 預測單元劃分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為一改擴建礦山。從破壞形式看,本項目造成的土地破壞類型可以歸結為兩種類型:一是壓占造成土地的破壞。二是露天開采造成的土地挖損破壞。預測單元及預測時段預測單元劃分根據礦山開采特點和開采時序,結合當地自然環境概況、社會經濟概況和土地復墾方向,將項目區劃分為若干預測單元。預

35、測單元的劃分,要遵循以下原則:a)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現狀相似原則;b)項目破壞、占壓土地方式一致性原則;c)原始土地立地條件相似性原則;d)復墾方向一致性原則;e)便于復墾措施統籌安排,分區整體性原則。根據以上原則及本項目特點,本項目分為采礦場臺階預測區、采礦場底基預測區。預測時段根據礦山開采破壞土地資源的特點,一般將預測時段分為礦山基建期、礦山開采期和自然恢復期三個時段。礦山基建期:礦山基建期主要是興建礦區生產生活所需的廠房、交通道路、首采平臺等。這些興建的建筑物、構筑物對土地造成壓占破壞;另外,這期間由于施工建設等活動的存在,形成人工固體堆積物,不可避免地會破壞、占壓土地。因此,工程基建期

36、是土地破壞的過渡期,土地狀態由自然狀態進入到破壞狀態,此階段對土地的破壞主要是壓占土地。礦山開采期:礦山開采期是土地破壞的高峰期,這個時期的土地破壞主要為因露天開采對土地的挖損以及排土排巖對土地的壓占破壞。因此,礦山開采期是土地破壞預測的重點時段。自然恢復期:自然恢復期不存在新的破壞和開挖,土地破壞僅是礦山開采期破壞的土地通過各類水土流失形式的擴展,隨著各項土地復墾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土地破壞將逐步得到扼止,項目區的土地生態環境將得到恢復和改善,直至達到新的平衡狀態。本項目礦山基建期1年、礦山開采期5.5年、自然恢復期1年。礦山基建期發生有土地破壞,納入土地復墾服務年限之內。因此,本工程

37、土地破壞預測期共計7.5年。預測時段及預測區域見表3.2-1。表3.2-1 項目預測時段及預測分區表序號預測分區預測時段(年)礦山基建期礦山開采期自然恢復期A采礦場臺階預測區-5.51B采礦場底基預測區-5.51B排土場壓占預測區-5.51C工業場地壓占預測區15.51合計7.5預測內容及方法預測內容根據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的要求,結合本礦山工程的具體開發利用特點,土地破壞預測內容包括以下幾項內容:各預測時段和預測分區土地破壞的方式;各預測時段和預測分區破壞土地的面積;各預測時段和預測分區破壞土地類型;各預測時段和預測分區土地破壞程度。預測方法土地破壞方式預測方法:根據本項目特點,土地破壞

38、方式主要為挖損和壓占破壞,所以預測方法采用定性分析為主。破壞土地的面積預測方法:面積預測直接采用C年D圖計算,露天采坑以最終開采境界線為邊界、壓占以壓占物邊緣為邊界進行定量測算。破壞土地類型預測方法: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結合現場調查資料,確定由于礦山開采造成破壞的土地類型。土地破壞程度預測方法:土地破壞程度預測將采用以定量預測為主進行分析預測。露天采場對土地的挖損破壞預測挖損破壞面積和土地類型預測根據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發利用方案中開采工藝,生產規模、生產進度及開采工藝斷面圖預測算本項目挖損破壞土地面積為2.151公同時根據破壞實際情況參照調查成果,破壞土地類型有有林地、灌木林地、

39、果園,詳見表3.2-2。表3.2-2 擬挖損破壞土地預測表 (單位:公頃)地 類有林地灌 木林 地工礦用地果 園破壞類型挖損面積開采區1.7410.280.000.13挖 損2.151合 計1.7410.280.000.132.151挖損破壞程度預測挖損破壞程度主要是對地表地形改變以及挖損土層厚度有關。而地表變形又跟挖損深度、挖損面積和挖損坡度有關,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為低凹型采坑,通過現場調查、對周圍礦山的類比分析以及對挖損資料的分析,上述關系大致如表3.2-4。表3.2-3 挖損破壞土地程度評價因子及等級標準表評價因子權重評價等級(輕度破壞)(中度破壞)(重度破壞)地表變形挖損深度0

40、.45300厘米挖損面積0.201.0公頃挖損坡度0.3535表3.2-4 擬挖損破壞土地程度評價結果表地 類挖損面積(公頃)挖損深度(米)挖損坡度(度)破壞程度等級開采區邊坡1.541704255重度開采區基底0.61850重度合 計2.151排土場、工業場地對土地的破壞預測根據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發利用方案,確定本項目排土場設置在原采坑、工業場地為原有工業場地。排土場0.35公頃,礦山剝離量約2萬m3,堆高約5.7m;工業場地面積0.04公頃,也能滿足當前生產需要,工業場地和排土場夠用,不需要增加土地面積。3.3 污染破壞程度分析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采用露天開采。該礦區不會產

41、生極難分解的礦物質,同時該礦區不設選礦場尾礦庫,不對礦石進行洗選,因此礦的污染程度較輕。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的開采主要污染源來自于挖掘和運輸汽車的廢氣等污染,同時由于該礦為非金屬礦,不會產生重金屬污染物質和有害礦物質離子等,不會破壞地下水質、土壤質地,不會對人們生產生活造成影響,加上機械設備有限,其污染程度相對有限。3.4 土地破壞情況匯總根據破壞土地現狀及預測,綜上所述,預計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礦產資源開發所造成的土地破壞總面積為4.154公頃。分項破壞面積詳見表3.4-1。從表中可以看出,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在礦產開采中破壞的土地總面積為4.154公頃,大部分均為挖損破壞

42、,少部分為壓占破壞,破壞的土地類型主要為有林地工礦用地及灌木林地,少量果園。項目區土地破壞情況詳見附圖2。表3.4-1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分項破壞土地類型面積明細表 (單位:公頃)破壞地類區域工礦用地旱地有林地灌 木林 地果園破壞類型破壞程度合計新采區0.000.002.0840.280.13挖損重度2.494原采區破壞0.950.000.510.160.00挖損重度1.62工業場地0.040.000.000.000.00壓占輕度0.04合計0.990.002.5940.440.134.1543.5 生態環境影響分析通過對礦區自然生態環境背景的調查與分析評述,結合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

43、巖礦的采礦生產工藝過程與人類生產活動行為分析,確定本區域可能受到礦山開發影響的生態因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地表:包括采場、排土場等對地表的破壞。大氣環境:采場、道路、排土場揚塵及有害氣體。水體的破壞與污染: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破壞。噪聲環境破壞:主要是機器工作發出的聲音。固體廢棄物排出的破壞:包括廢石和生活垃圾等。3.5.1 地表破壞影響分析礦山開發對地表的破壞主要表現在:露天開采會對地形地貌產生破壞,大量廢石和礦石的挖出,會改變原土壤結構,原有地表植被均遭破壞巖石裸露,地表晝夜溫差增大,植物生長環境進一步惡化。露天開采形成的高陡邊坡如果治理不當會產生沿邊坡四周的裂縫,甚至導致滑坡,進一步破壞

44、地表,邊緣地帶植被會因土壤水分流失有所衰退,露天采坑破壞了地表地形,破壞了礦區土地及其鄰近地區的生物生存條件,減少生物量,降低環境的總適宜性,對進一步農業產生不利影響,隨著土地復墾措施的落實,生態環境恢復緩慢。排土場對土地的壓占,這些會對地表植被造成破壞,改變土壤性狀,使土壤板結,使土壤中有機質大量降低。排土場邊坡較陡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也不利于植物生長。道路的部分挖填等破壞土壤原生結構,使土壤顆粒物增多,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地力下降。3.5.2 大氣環境影響分析大氣污染源主要有挖掘運輸機械尾氣排放和生產過程中的揚塵。由于本礦山設備較少且機械設備均有尾氣凈化器,因此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影響較小。生產

45、過程中產生揚塵的環節主要包括采挖作業點、排土場以及汽車運輸,在這些生產環節需采取灑水降塵措施,以最大限度減輕對空氣環境的影響。3.5.3 水環境影響分析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是采坑及大面積巖石邊坡加劇水土流失,甚至破壞地下水排泄通道,改變水文地質環境。該礦為粉砂巖礦,對水影響較小,不會對河流水質產生實質影響。3.5.4 噪聲環境影響分析礦井噪聲源主要有運輸車輛噪聲。由于運輸車輛噪聲較小礦區周圍居民稀少,設備噪聲值較小,噪聲主要對操作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3.5.5 固體廢棄物影響分析該項目生產所排出的固體廢棄物,主要為外排巖土。排土場壓占大量土地且堆積高度較高,長時間的壓占會使生物

46、量大量減少,排土場邊坡較陡加劇水土流失,甚至會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毀壞良田等。需要礦山管理人員注意,時刻保持警惕和定期檢查檢修保護設備及完善保護措施。3.6 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經預測,在本方案確定的服務年限之內,共破壞土地面積4.154公頃,挖損有林地面積為2.594公頃;挖損灌木林地面積為0.44公頃;挖損果園面積為0.13公頃;挖損工礦用地面積為0.95公頃;壓占工礦用地面積為0.04公頃。由此可知,本項目破壞地類主要以林地為主,破壞面積2.594公頃,破壞灌木林地面積0.44公頃,破壞果園面積0.13公頃,破壞工礦用地面積為0.99公頃。3.6.1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原則和依據復墾

47、適宜性評價應該遵循的原則因地制宜原則:土地的利用受周圍環境條件制約,一種利用方式必須有與之相應的配套設施和環境特征相適應。根據被破壞前后土地擁有的基礎設施,特別是破壞現狀,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確定合理的利用方向。復墾后的土地,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生態建設規劃,尊重權利人意愿的基礎上,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主導因素的原則:復墾土地在再利用過程中,限制因素很多,如低洼積水、坡度、排灌條件、裂縫、土壤質地等。根據本地區自然環境、地質水文、土壤植被等情況,本礦區主導限制因素為:土壤質地、排灌條件、地面坡度等,這些主導因素是影響復墾利用的決定性因素,應按主導因素確定其適宜的利用方向。綜合分析原

48、則。在進行適宜性評價時,應對影響土地復墾利用的諸多因素, 如土壤、氣候、生物、交通、地貌、原有利用狀況以及土地和破壞程序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比,進而確定待復墾土地科學的復墾利用方向。可耕性和最佳綜合效益原則。在確定被破壞土地的復墾利用方向時,應首先考慮其可耕性和最佳綜合效益,選擇最佳的利用方向,根據被破壞的土地狀況是否適宜復墾為某種用途的土地,或以最小的資金投入取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同時應注意發揮整體效益,即根據區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合理確定土地復墾方向。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相結合的原則。對于復墾區被破壞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既要考慮它的自然屬性(如土壤、氣候、地貌、破壞程

49、度等),也要考慮它的社會屬性(如種植習慣、業主意愿、社會需求和資金來源等),二者相結合確定復墾利用方向。動態性和持續發展的原則。復墾土地破壞是一個動態過程,復墾土地的適宜性也隨破壞等級與破壞過程而變化,具有動態性,在進行復墾土地的適宜性評價時,應考慮礦區工農業發展的前景、科技進步以及生產和生活水平所帶來的社會需求方面的變化,確定復墾土地的開發利用方向。從土地利用歷史過程看,土地復墾必須著眼于可持續發展原則,應保證所選土地利用方向具有持續生產能力、防止掠奪式利用農業資源或二次污染等問題。理論分析與實踐檢驗相結合的原則。對被破壞土地進行適宜性評價時,要根據已有資料作綜合的理論分析,確定復墾土地的利

50、用方向,但結論是否正確還需通過實踐檢驗,著眼于發展的原則。與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規劃等相協調。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必須和國家及地方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農業規劃保持協調。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依據本項目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在詳細調研項目區土地破壞前的利用狀況及生產水平和破壞后的土地的自然條件基礎上,參考礦區土地破壞預測的結果,依據國家及行業的標準和土地復墾規程(試行)等,結合本地區的復墾經驗,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改善被破壞土地的生態環境,確定復墾利用方向。 待復墾土地生態適宜性評價待復墾土地評價單元評價單元是土地適宜性評價的基本單元,是評價的具體對象。土地對農林牧業利用類型的適宜性和適宜程度及其地

51、域分布狀況,都是通過評價單元及其組合狀況來反映的。評價單元的劃分與確定應在遵循評價原則的前提下,根據評價區的具體情況來決定。考慮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礦區現狀、礦山生產進度以及土地破壞類型和程度,同時結合礦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礦區擬復墾土地進行適宜性評價時單元劃采礦場臺階、采礦場底基、排土場、工業場地,分別對四個單元的宜耕和宜林的等級進行定量評定。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參評因素的選擇根據我國土地復墾行業標準中的各種土地復墾的技術指標要求,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該工程項目土地復懇適宜性評價中耕地方向、林地方向的評價參評因子、評價等級及評價權重分別見(表3.6-1、3.6-2、3.6-3)。評價

52、等級化分根據土地復墾技術標準和有關政策法規,借鑒全國各地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中參評因素屬性及權重的確定方法,把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等級數確定為3級標準,分別為:一級(比較適宜)、二級(勉強適宜)、三級(不適宜),本項目中把耕地、草地適宜性分為三級:一級(比較適宜)、二級(勉強適宜)、三級(不適宜),參評因子、權重及等級見表3.6-1、3.6-2。二級和三級兩等級之間反映的是復墾土地的利用方向之間的質變過程,決定復墾土地的利用方向;一級和二級以及三級等級之間反映的是復墾土地的量變過程,決定復墾土地利用方向的優劣。等級劃分的分值區間分別為:一級80.00100分,二級50-79.99分,三級0-49.

53、99分。各評價因素的具體等級標準目前國內外尚無精確的劃分值,由于二級和三級之間是復墾方向的質變過程,其兩等級間各個評價因子的評價標準采納國家有關的行業標準,重要為農、林、牧生產用地污染控制標準及土地復墾技術標準中的標準。待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方法評價模型和評價單元分值計算根據確定的各因素、因子不同級別的得分值年與權重W,建立評價土地質量綜合分值的數學模型: (公式3-1)式中, C為適宜性評價的綜合得分值;年i為某單元第i參評因子分值;Bi為第i參評因子權重;n為評價因素因子的個數。表3.6-1 耕地復墾方向的參評因子、權重及等級評價因子有效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排 水條 件灌 溉條 件

54、道 路設 施地 形坡 度土壤污染程度因子權重0.200.300.050.100.050.050.150.15等級一級30cm中、輕壤1.5排水施健全;自排良好灌溉設施;有完善道路設施很平整、方便機械耕作未污染二級5-30cm粘土沙土0.51.5有排水設施、但不健全;強排一般灌溉設施;有,但不完善一般平整、不影響機械耕作輕度污染三級5cm石礫0.5無無不方便耕地區運輸不平整、影響機械耕作中度污染表3.6-2 林地復墾方向的參評因子、權重及等級評價因子有效土層厚度土壤質地排水條件PH值地形坡度土壤污染程度因子權重0.200.300.100.300.100.10等級一級30cm中、輕壤排水設施健全;

55、自排5.57.5很平整、方便治理未污染二級5-30cm粘土沙土有排水設施、但不健全;強排2.54.5一般平整、不影響治理輕度污染三級5cm石礫無8.59.5不平整、影響治理中度污染土地適宜性評價按照土地優劣的實際情況,劃定土地等級,將參評單元的耕地適宜性、林地適宜性分為3個級別:一級 (評價分值在80.00100.00分,二級 (評價分值在50.0079.99分),三級 (評價分值在049.99分)。下表3.6-3和3.6-4為復墾土地各類參評單元的土地質量狀況,分別就其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排水條件、灌溉條件、道路設施、地形坡度、土壤污染程度以及外部條件等做了性狀描述。表3.6

56、-3 各類參評單元的耕地評價因子土地質量狀況評價因素采礦場臺階采礦場底基排土場有效土層厚度10cm30cm30 cm30 cm土壤質地砂土粘土、砂土粘土、砂土排水條件一般較好較好灌溉條件一般一般一般道路設施交通較便利交通便利交通便利地形坡度坡度約45坡度小于5坡度小于5污染程度污染一般污染一般污染一般表3.6-4 各類參評單元的林地評價因子土地質量狀況評價因素采礦場臺階采礦場底基排土場土壤質地砂土粘土、砂土粘土、砂土地形坡度坡度約45平坦平坦排水條件無排水設施健全排水設施健全污染程度污染一般污染一般未污染外部條件較好較好較好待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過程根據各參評單元的土地質量狀況給出適當的評價分值

57、,由公式3-1加權求和計算得出參評單元的綜合分值及等級,詳見(表3.6-5、表3.6-6、表3.6-7):表3.6-5 各評價單元耕地參評因子取值評價因子因子權重采礦場臺階采礦場底基排土場有效土層厚度0.20607570土壤質地0.30657575土壤有機質含量0.05708580排水條件0.10657070灌溉條件0.05707570道路設施0.05707575地形坡度0.15481010土壤污染程度0.15708080表3.6-6 各評價單元林地參評因子取值評價因子因子權重采礦場臺階采礦場底基排土場有效土層厚度0.20758580土壤質地0.30708075排水條件0.10708080道路

58、設施0.30708080地形坡度0.10708585土壤污染程度0.10758080表3.6-7 土地適宜性評價綜合分值及等級表適宜性采礦場臺階采礦場底基工業場地面 積2.4541.660.04宜耕地評價綜合分值75.5581.5078.50等級二級一級二級宜林地評價綜合分值85.7089.5082.90等級一級一級一級由以上分析,采場邊坡適宜復墾為林地,采礦場底基、排土場適宜復墾旱地條件較好。表3.6-8 土地復墾方向一覽表 (單位:公頃)復墾類型采礦場臺 階采礦場基 底采場南側占用區域工業場地合計旱 地0.000.651.010.041.70林 地1.8440.000.610.002.45

59、4總計1.8440.651.620.044.1543.7復墾標準本方案提出的復墾措施為本復墾服務年限內,根據可行性分析結果,按照完全破壞、完全復墾標準提出。通過對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礦區土地復墾的可行性分析,我們可以確定該項目土地復墾的最終土地利用主要方向為旱地和林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1995)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UDC-TD)規定。依據其中采挖廢棄土地復墾技術指標制訂本項目土地復墾標準。本方案復墾標準均根據生態恢復通則制定。復墾標準文件均依據的是國家土地管理1995國土規字第103號文印發的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根據土地適宜性評價的結果,被破壞土地復墾為不同用途土

60、地時土地平整工程標準有所差異。3.7.1礦區復墾工程基本標準復墾利用類型應當與當地地形、地貌和周圍環境相協調。復墾場地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應有可靠保證。不同的破壞類型標準應不一樣。覆蓋后復墾場地規范、平整。覆蓋層的容重應滿足復墾利用要求。用作復墾場的覆蓋材料,不應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如復墾場地含有毒有害成分時,應先處置去除,視其廢棄物性質、場地條件、必要時設置隔離層后再行覆蓋。充分利用從廢棄地收集的表土作為頂部覆蓋層。復墾場地要有滿足要求的排水設施,防洪標準符合當地要求。復墾場地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復墾場地有控制污染的措施,包括空氣、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復墾場地的道路、交通干線布置合理。各項復墾工程

61、技術標準各復墾場地技術標準如下:覆土厚度為自然沉實土壤0.3米以上或翻耕0.5米以上。覆土后場地平整,耕地坡度一般不宜超過5度。用作林地時,坡度一般不宜超過35度。覆土土壤PH值范圍,一般為5.58.5。排水設施滿足場地要求,防洪滿足當地標準。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邊坡宜植被保護。復墾場地及其工程設施穩定性滿足要求。復墾用于林業,選擇適宜樹種,特別選抗逆性能好的樹種,三年后植樹成活率70%以上,三年后郁閉度30%以上。各項復墾工程技術標準.1廢棄露天采場部分淺采場(邊坡、平臺)用于農、林、牧業時復墾工程標準:覆土厚度為自然沉實土壤0.3米或以上,也可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覆土后場地平整,用作林業、

62、牧業時,坡度一般不超過25度或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覆土土壤PH值范圍,一般為5.58.5,含鹽量不大于0.3%;排水設施滿足場地要求,防洪滿足當地標準。3.7.3.2排土場排土場整治: 排土場最終坡度應與土地利用方式相適應;合理安排巖土排棄次序,盡量將含不良成分的巖土堆放在深部,品質適宜的土層包括易風化性巖層可安排在上部,富含養分的土層宜安排在排土場頂部或表層;排水設施滿足場地要求,設計和施工中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特別是控制邊坡水土流失措施;有合理的道路布置。排土場(安排于原采坑)復墾:在經過整治的排土場平臺和邊坡,應覆蓋土層,充分利用工程前收集的表土覆蓋于表層。在無適宜表土覆蓋時,也可采用經

63、過試驗確證,不致造成污染的其他物料覆蓋。覆蓋土層厚度應根據場地用途確定。在采礦剝離物含有毒有害或放射性成分時,必須用碎石深度覆蓋,不得出露于邊坡處,并應有防滲措施。然后再覆蓋土層后,方可用于農、牧業用地。覆蓋土層前應適當壓實,依不同利用確定壓實程度。覆土工程及其配套工程規范。排土場復墾后的利用應對壓實的地面進行深度翻耕,翻耕深度應達到30cm或以上。要對翻耕后土層進行清理,剔除較大的石塊和雜物;應采用一定量的客土回填,以保證土壤的肥力,確保作物正常生長;初期耕作時,應以考慮恢復土壤的肥力為重點改良,多采用深翻熟化及施農家肥。.3工業場地工業場地用于農、林、牧業時復墾工程標準:覆土厚度為自然沉實

64、土壤0.3米或以上,也可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覆土后場地平整,用作林業、牧業時,坡度一般不超過25度或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覆土土壤PH值范圍,一般為5.58.5,含鹽量不大于0.3%;排水設施滿足場地要求,防洪滿足當地標準。4預防控制與復墾措施礦山復墾應設置各種預防措施,采取“以防為主、治理結合”的方針,分別對可能的破壞采區預防控制與復墾治理措施。4.1預防控制措施預防控制措施是土地復墾的基礎。在開采過程中做好防治工作,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后期的土地復墾工程量;另一方面可以減輕對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為恢復植被以及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創造條件;再則,可以約束施工單位為減低成本

65、而采取的犧牲環境的做法,大大減輕后期土地復墾的工作量。由于本項目無需改擴建工業場地,因此僅對在開采過程提出預防控制措施。4.1.1露天采場預防措施嚴格按規定留設臺階和邊坡,嚴禁超挖超采;做好的管護,減少邊坡水土流失,確保邊坡安全與穩定;挖掘過程中的表土應盡量收集,以便于復墾。表土剝離礦山剝離量約2萬m3,基建期剝離1.42萬m3,堆高約4m。隨著開采平臺的形成,邊開采邊復墾,堆積量不會增加,排土場能滿足堆放要求。排土場預防措施為防止表土流失或發生垮塌,存儲期間需在表土防護措施如下:結合排土場復墾規劃實施,把復墾納入排土工藝,把熟土分別存入表土庫,堆高不應超過5米,以防止土壤有機質及細菌含量下降

66、。結合排土計劃應考慮就近排放,盡量利用露天采空區,選用內排土場,以減少占地。在滿足排土場庫容要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水土流失。大塊巖石應盡量堆放于坡腳。基底整平,使不同巖土均勻分布。平整中平臺坡度宜小于5,四周高于中部,平整后鋪一層風化巖屑,碾壓密實,形成防滲層,再覆土0.5m為宜?;妆砻孀龀?左右反坡,以避免雨水沖刷邊坡。平臺要有橫向排水坡度,使暴雨徑流導向排洪系統。邊坡頂部眉線內側修筑土埂,四周沿坡腳外側50cm開挖排水溝,以排除雨水及滲水。排水溝按地勢做成一定坡度,積水自然排入東南側低洼處。并與區外排水溝相連,形成排水體系。存儲區四周坡腳采用大塊巖石加固,防止水土流失,表面用塑料薄膜覆蓋

67、,以避免雨水直接沖刷,防止土壤成分的流失。4.2復墾工程技術措施土地復墾技術路線綜述礦山土地復墾按復墾的順序一般包括工程復墾和生物復墾兩個階段。工程復墾是指根據采礦后形成廢棄地的地形現狀,按照規劃的新復墾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并結合采礦工程特點,運用采礦設備,納入采礦工藝,對破壞土地進行順序回填、平整、覆土及綜合整治,其核心是造地,為生物復墾階段生物群落的建立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從復墾形式分,礦山的工程復墾技術分為充填式和非充填式復墾兩種形式;結合復墾土地的利用方向和土地破壞的形式、程度,常用的工程復墾技術有:就地整平復墾、梯田式整平復墾、挖深墊淺式復墾和充填法復墾技術等。生物復墾包括土壤培肥

68、、植被重建,其核心是迅速重建人工植被群落,即在建好的生態環境上建立人工植被,形成人工群落,關鍵技術在于解決土壤熟化和培肥問題,加速復墾地“生地”熟化過程。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礦區的開采使礦區原有地貌類型、生態環境等遭到破壞,制約礦區的經濟發展,應及時安排土地復墾工作??紤]到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礦區剩余開采年限,同時根據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發利用方案對其具體開采方式、服務年限及開采的方式順序,并結合前面的土地適宜性分析結果,安排土地復墾工作,其土地復墾過程中應體現以下特點:注重采礦工藝與復墾工藝結合。采礦工藝與復墾工藝的有效結合不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復墾效率,充分利用已有的采礦

69、設備和人員,并且節約復墾成本,減少采礦對礦區環境的不良影響,從而提高整體的效益和效率。盡量利用和保護表土層。表土層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動植物殘體腐解生成的有機質、水和空氣等物質。它是植物生長的基礎。排土場的平整。在開始開采的同時,就對排土場進行平整,做到平整及滿足穩定的要求。防止出現泥石流和滑坡等危害現象。表土覆蓋與平整工程。對農、牧、林業復墾而言,常常需要將儲存的表土覆蓋在剝離層上并加以平整以滿足植物生長的要求。盡可能恢復原有植被面積,進行復綠整治和保護。露天采場復墾工程措施露天采場的復墾工程措施模式主要有:噴漿噴播型:可有錨網固定和非錨網固定二類型。此技術在國內已引進使用。放緩邊坡覆土型:如

70、澳大利亞、美國等礦山大多把邊坡開成30度坡角以下,并擴大境界,與周邊形成緩坡,覆土然后復綠。臺階型:把礦山邊坡或廢料堆坡面開挖成15米高,0.51米寬的護坡道或臺階,在臺階上復土植草植樹。植生袋、植生盤型。堆土袋型:用袋土草袋治坡堆砌,再在草袋間撒種籽蓋土。其它:還有框架法、直升飛機噴播法、原生植物移植法、以及復草皮法、抗侵蝕被、網席法等多種形式。國內,還有四旁綠化法、藤本攀緣法、暗臺階復土法等。經綜合比選,本方案露天采場復墾工程措施擬采用臺階型結合藤本攀緣法進行復墾。其工程措施主要是種植攀緣植物爬山虎。其中根據現狀利用情況和保護耕地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管理政策等,恢復旱地面積0.65公頃,先對

71、復墾為旱地的部分進行清理廢石,場地平整,然后覆表土0.3米或以上有效土層,再在進行施肥改良,翻種。翻種大豆、玉米或小麥等經濟農作物。采場邊坡復墾為林地面積為1.844公頃,對復墾為林地的部分需場地平整,根據實際情況覆有效土層,種植落葉松或馬尾松和撒播攀緣植物爬山虎,以保證植樹成活率,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時間、季節氣候進行補種。4.2.3原采區破壞區域(排土場包含在內)復墾工程技術措施本項目原采區破壞區域(排土場包含在內)占地面積為1.62公頃,根據利用現狀、破壞程度和適宜性評價結果、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政策,采場邊坡復墾為林地面積為0.61公頃,對復墾為林地的部分需場地平整,根據實際情況覆有效土

72、層,種植落葉松或馬尾松和撒播攀緣植物爬山虎,以保證植樹成活率,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時間、季節氣候進行補種;面積為1.01公頃,先對復墾為旱地的部分進行場地平整,然后覆土0.3米或以上有效土層,再在進行施肥改良。最后根據實際情況種植適宜當地生長的經濟作物。4.2.3工業場地復墾工程技術措施工業場地占地面積為0.04公頃,根據利用現狀、破壞程度和適宜性評價結果、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政策,全部復墾為旱地,面積為0.04公頃,先對復墾為旱地的部分進行建筑物拆除、清理廢石,再進行場地平整,然后覆土0.3米或以上有效土層,再在進行施肥改良。最后根據實際情況種植適宜當地生長的經濟作物。4.3 生物措施生物復墾

73、的基本原則是通過生物改良措施,改善土壤環境,培肥地力。利用生物措施恢復土壤有機肥力及生物生產能力的技術措施,包括利用有機肥、復合肥等,對復墾后的貧瘠土地進行熟化,以恢復和增加土地的肥力和活性,以便用于農業生產。4.3.1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礦區土壤系統生態恢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層,以迎合綠色植物恢復的需要,它是礦區生態恢復的重要環節。礦區的表土常常會流失或遭到破壞。特別本項目區生態環境脆弱,土壤條件較差,因此在進行礦區的地貌恢復之后要利用一些簡單的基本工程技術對土壤進行處理。對于礦區內污水處理過程中形成的污泥,采取堆肥發酵的方式,作為土壤改良和培肥的有機肥料。同時,種植牧草來固

74、定礦區土壤,可控制風蝕和水蝕,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微生物性質。4.3.2 礦區植被修復該工程為露天開采,本方案將根據采礦工程進度分期、分區進行植被修復。工業道路設施破壞較小,主要為過往車輛的碾壓,如可以繼續使用,則進行修補后繼續使用,不需要留用的可以翻耕,適當進行植被種植;對于礦石堆場、儲礦場,平整覆土后重新種植;三年后植被郁閉度70%以上。植被種植參照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選擇適于本項目山區土壤,且與附近植物相協調的樹苗。通過對本項目區植被分布實地考察,本項目采礦場臺階選擇栽植落葉松或馬尾松和爬山虎,撒播紅三葉和牛尾草采用林草間種。落葉松或馬尾松生長能力較好,對土壤的條件相對要求較低,同

75、時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覆蓋地面,有效抑制水土流失,適應性也較強。5 工程設計及工程測算5.1 工程設計 設計原則因地制宜原則:土地復墾工程設計是針對特定的破壞土地區域進行的,地域性特點強,因此進行工程設計之前,必須充分認識到礦區土地的特性和經濟條件以及土地破壞規律,從而因地制宜的確定土地復墾方案。生態效益優先原則:本項目所處的地區為中低山區地貌,雨量充沛,因此對于破壞區域,主要以修復生態為最終目標,以修復生態和生態涵養為主要原則,對于樹種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其生態適宜性。以生態學中的生態演替原理為指導: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地選擇樹種,優化配置復墾土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形成綠色環保的植物生態

76、結構。設計對象根據本項目對土地破壞類型的特點,復墾設計對象主要為露天采場、排土場。 工程設計原采區破壞區域(排土場包含在內)覆土設計根據原采區破壞區域利用情況、破壞程度、結合適宜性評價及復墾工程相關標準,復墾為旱地。共1.62公頃。首先進行初步土地平整,然后進行覆土,覆土厚度約0.300.40米,覆土量=16200*0.4=6480m3覆土后進行土地二次平整,再進行翻耕種植時令農作物,采用機械條播種植。機械條播設計機械條播主要用于旱作地域的大面積平播小麥、大麥、亞麻、高梁、谷子等作物,播種時可同時施化肥。它的配套動力是65馬力以上輪式拖拉機或東方紅75/54拖拉機。本項目用此法種植小麥。首先播

77、種前調整播種量、播種深度、行距和播深控制是通過調整開溝器實現。年小麥機械播種旱地畝播量為810千克;b調整行距:先將開溝器固定螺栓松開,沿橫梁左右移動,以播種機中軸線為基準向兩邊延伸,以開溝器鏟頭為基準,測量行距,使之滿足農藝要求后緊固所有螺栓。 c調整播深:松開固定開溝器的螺栓,使開溝器柄可上下移動,測量入土深度后,開溝器導管無前傾后仰,便可緊固開溝器柄,各開溝器安裝高度應一致(誤差不超過5毫米)。其次選好播種的小麥品種,并對種子進行精選及藥劑加工處理。選擇適于當地栽培的穗大、粒重、有效分蘗多、發芽率高、抗倒伏和抗病蟲害的優質高產小麥品種,在播前要對所選種子進行清選,去除雜質和干癟破碎種子,

78、使種子純度達到98、發芽率95以上,有條件的可對種子進行藥劑、營養膜包衣處理,提高其抗御病蟲害的能力。然后適時播種,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播期開展播種作業,以促進小麥冬前分蘗,保證在減少播量的情況下提高小麥產量。露天采場復墾工程設計采礦場基底復墾設計根據采場利用情況、破壞程度、結合適宜性評價及復墾工程相關標準,采礦基底全部復墾為旱地,共0.65公頃。其中設計田間道路南北走向2條,寬3米,總長約200米;旱地周圍修建排水溝一條,長約320米,每條田間道路邊各修建排水溝一條,總長約400米,一共修建排水溝長約720米。排水溝斷面尺寸為矩形斷面,底寬0.5m,頂寬0.5m,深0.5m。開挖工程量=0

79、.6*0.7*720=302 m3。首先對采礦場基底進行初步地地平整,開挖排水溝,然后進行覆土,覆土厚度約0.300.4米。覆土面積0.65公頃,覆土量=6500*0.4=2600m3。覆土后進行土地二次平整,平整面積約0.65公頃,再進行翻耕種植適應性經濟作物,采用機械條播種植。臺階、邊坡處理,平整設計本項目挖損區相對地表面較高,在開采標高范圍內進行分層開采后,形成的臺階和邊坡根據實際情況和坡度,進行人工夯實邊坡,然后覆土0.4m于臺階上,平整覆土后在臺階上覆土栽植落葉松和爬山虎,撒播紅三葉和牛尾草采用林草間種。覆土種植設計本項目挖損區破壞相對較嚴重,根據實際種植爬山虎和落葉松覆土,撒播紅三

80、葉和牛尾草采用林草間種。覆表土0.10.4米或以上,采場共復墾為林地面積為1.844公頃,林草間種。其中爬山虎主要用于各采場邊坡綠化。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季節氣候等合理種植,種植技術見下坑植技術設計和撒播技術設計。復墾區造林工程設計復墾區設計栽植落葉松和爬山虎,撒播紅三葉和牛尾草采用林草間種。可以有效的保持水源涵養及防風固沙,造林密度為行距2米,株距2米,同時根據其成活率采取補種措施,補種工程量根據實際成活情況而定,人工坑植技術和撒播的方法。落葉松落葉松是喜光的強陽性樹種,適應性強,對土壤水分條件和土壤養分條件的適應范圍很廣。但落葉松最適宜在濕潤、排水、通氣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條件下生長最

81、好。爬山虎爬山虎屬葡萄科多年生木質落葉大藤本,具有強大的吸附和攀緣能力,適應性強,性喜陰濕環境,但不怕強光,耐寒,耐旱,耐貧瘠,氣候適應性廣泛,在暖溫帶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綠或常綠狀態。一年生苗高可達1.5-2m,莖長20-50m。爬山虎是攀援綠化的優選植物,是固土護坡和環境綠化的優良植物。本項目主要用于采場邊坡的綠化。紅三葉紅三葉(別名紅車軸草)原產小亞細亞及東南歐,是歐洲、加拿大、美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海洋性氣候地區的主要栽培牧草。我國云南、貴州、湖北、新疆都有野生種。湖北西部山區已有近100年的栽培歷史,經普查種植面積約6666.7公頃,云貴高原也有較大面積的栽培。紅三葉是豆科三葉草

82、屬短期多年生叢生性草本植物。主根明顯,入土不深,根莖2/3分布在30厘米深表土層中,側根發達。根瘤多。莖圓,中空,直立或斜上,長90150厘米,分枝力強,一般有1015個,多者可達30個,開花前形成強大的株叢。紅三葉作飼用,草質柔嫩多汁,適口性好,多種家畜和魚都喜食??梢郧囡?、青貯、放牧、調制青干草、加工草粉和各種草產品。在溫暖濕潤地區,宜與牛尾草混播,可明顯提高草地產量。牛尾草(又叫草地狐茅)牛尾草我國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引種,現在我國各地(區)均有栽培,牛尾草原產于歐洲,世界各國廣為栽培。株高50-150cm,莖稈光滑直立;葉片平展,深綠色,質地較粗硬,中脈明顯,葉背平滑有光,葉鞘比節間

83、短,葉耳略突出,葉舌小而鈍,淡綠色;圓錐花序,直生頂端下垂,近基部處分枝生小,小穗有花3-13枚,多數為6-8枚,種子小,千粒重1.7g左右。抗旱,耐濕,耐鹽堿。在瘠薄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長。牛尾草比較耐寒,耐早,在肥沃的土壤條件下發育最好。在較貧瘠的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長。對排水不良、鹽堿度較高或酸性較強的土壤有較強的抗性,PH為4.79.5。但其在南方高溫地區難以過夏;在青海、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不易越冬。牛尾草的根系分布很深,須根堅韌粗壯,吸水能力強。雖具短根莖,但在緊密草皮土中難以依靠根莖繁殖,結實能力很強,生長年限長,成長后形成很大酌株叢,其他雜草難以侵入,有較好再生能力,耐踐踏。牛尾草草質

84、略粗糙,各種草食畜都喜食,尤其適于喂牛。可適宜與紅三葉混播建立放牧場,也可單播獲收種子。本項目用其與紅三葉混播改良采場。綠化植被,改善項目環境??又布夹g設計首先將健壯的、失水少的苗木根部舒展地植于濕潤的土層內,并使根系與土粒緊密接觸,以利吸收水分,迅速修復其活力。為此,需要根據苗木的大小確定栽植坑的規格,使根系能夠舒展而不致拳曲,并能伸進雙腳周轉塌實。一般苗木,坑的直徑通常不應小于0.3m,株距選擇1米1米,坑的深度一般約為0.3米。定植前,苗木一定要就地假植好,定植時,將假植苗放入盛水的容器內,隨植隨取,以保持苗根濕潤。取出樹苗置于坑中心。理順根系后填濕土,至坑深一半時,將苗木向上略提至要求

85、深度,然后用腳塌實,再填濕土至坑滿,塌實,最后植穴表面覆一層干土,以減少水分蒸發。排水溝設計在田間道路邊、旱地周圍修建排水溝,主要參數如表7.2-1。表7.2-1 排水溝主要參數一覽表排水溝位置長 度(m)基底寬(m)溝壁高(m)溝底寬(m)田間道路邊5800.50.50.5旱地周圍5300.50.50.5排水溝斷面尺寸為矩形斷面,底寬0.5m,頂寬0.5m,深0.5m。開挖土石方體積=(580+530)*0.6*0.7=466m3。排水溝兩側采用砂漿抹面,溝底采用M10砂漿鋪底,厚100mm;跌水處底板改用C20混凝土;排水溝每10m設置一道伸縮縫,縫寬20mm,內填瀝青木板。砂漿抹面面積=

86、(580+530)*1.5=1665m2,伸縮縫(580+530)/10 *0.02=2.22m2。5.2 工程量測算土地平整工程工程量測算場地的平整是為了便于均勻覆土,場地平整設計對采礦場基底、采礦場臺階、排土場進行平整。用機械的方法進行場地平整,平整標準為0.40m/。平整工程量為4.154h0.40 m/=1.6616萬 m,礦山剝離量約2萬m3,能滿足土地復墾覆土的需求,無需額外取土(具體工作量如表5-1)。然后對預種植旱地(采礦場基底、原采場基底、工業場地)進行土地翻耕,面積1.70公頃;對預種植林地(采礦場臺階、原采場臺階)進行人工開挖穴坑,面積2.454公頃,設計穴坑布置間距為2

87、m2m,開挖標準為穴坑口徑80cm,深度60cm,穴坑約6000個,則開挖方量為1800m(具體工作量如表5-2)。表5-1 土地平整工作量復墾地塊平整面積(h)平整標準復墾地類平整工程量(m)新采場2.4940.40m/旱地9976原采場占用區域1.6200.40m/林地6480工業場地0.040.40m/旱地160合計4.154-16616表5-2 人工開挖工作量復墾地塊面積(h)開挖標準開挖工程量(m)采礦場臺階1.844徑80cm、深60cm1386原采礦場臺階0.61徑80cm、深60cm459合計2.454-1845表5-3 排水溝工作量排水溝位置長度(m)開挖工程量(m)砂漿抹面

88、面積(m2)伸縮縫(m2)田間道路邊5802448701.16旱地周圍5302237951.06合 計111046716652.22生態恢復工程量測算根據土地復墾方向的確定,生態恢復的面積為4.154h。根據植被恢復設計要求:具體工作量如下:林地復墾:林地種植面積(采礦場臺階、原采礦場臺階)2.454h,種植落葉松或馬尾松,種植規格2m2m,需要落葉松或馬尾松6150株.采礦場臺階臺階撒播紅三葉和牛尾草。種植面積(采礦場臺階及排土場)2.454h,播種標準為30kg/ h,需要草籽74kg;采礦場臺階臺階內側栽植爬山虎,栽植長度約2200m,種植標準為1株/1m,需要爬山虎2200株。旱地復墾

89、:旱地種植面積(采礦場基底、原采礦場基底、工業場地)1.70h表土運輸工作量1、表土剝離、運輸工程量表土的剝離、運輸只涉及露天采場,按照相關設計,具體工作量如表5-3表5-3 表土運輸、存儲工程量名稱表土剝離工程量(萬m)運距露天采場2.000.5合計2.02、表土的運輸、回填工程量根據各復墾地塊位置和需土量分析,表土的運輸、回填工程量如表5-4。表5-4 表土運輸、回填工程量名稱措施規格新采場1m挖掘機挖裝自卸汽車運土土方9976m,運距00.5原采場占用區域土方6480m,運距00.5工業場地土方160m,運距00.5合計16616 m表5-5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復墾項目主要單項工

90、程任務序號工 程名 稱工 程 數 量建 設 標 準1平 整工 程復墾恢復區面積 4.154h1m裝載機挖裝自卸汽車運土(00.5) 16616m場地平整 16616m覆土回填 16616m人工開挖 1845m土地翻耕 1.70 h林地全面覆土:40穴狀客土開挖回填:口徑80、深度60;種草覆土402田間道路及排水溝田間道路 580m排水溝 1110m排水溝開挖:467m3排水溝修建:砂漿抹面1665m2,伸縮縫2.22m23植 被恢 復種植落葉松或馬尾松 6150株播種草籽 2.454h種植爬山虎 2200株樹 苗:2m2m;草 籽:30/h;爬山虎:1株/1m主要復墾項目工程量匯總通過上述計

91、算,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土地復墾項目主要工程量見附表。6 土地復墾投資估算測算6.1 編制原則符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土地復墾投資納入工程總估算;以土地復墾設計方案為基礎的原則;工程建設與復墾措施同步設計、同步投資建設;依據參照預算定額與經濟合理相結合的原則;指導價與市場價相結合的原則;科學、合理、高效的原則。6.2 編制依據為了使投資概算做到科學、合理,本次土地復墾項目投資概算編制應遵循以下依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財政部、國土資源部,2005年);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機械臺班費定額(財政部、國土資源部,2005年);財綜(2011)128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土地

92、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的通知;水利建筑工程預算定額(上、下冊)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和定額(水利部水總200367號文);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額(水利部,2003年6月);項目區規劃設計圖件及工程量表;湖北省國土資源廳 省財政廳關于調整全省土地整治項目預算定額人工費單價的通知(鄂土資發2011128號文件)。人工單價、部分材料價格通過市場調查獲得。6.3 費用構成本項目土地復墾投資概算參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中的費用構成。土地復墾費用由工程施工費、其他費用以及不可預見費等幾個部分構成。 工程施工費工程施工費由直接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組成。直接工程費直接工程費由人工費、材料費、施工

93、機械使用費組成。人工費中人工單價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編制暫行規定中六類地區標準,人工費按技術等級分甲等工和乙等工記取,甲類工日工資標準為51.04元,乙類工日工資標準為38.84元。在材料費定額的計算中,材料消耗量參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材料價格主要參考宜昌工程造價信息月刊市場價格信息(2014年第5期),部分材科價格采用地方提供的材料價格。在施工機械使用費定額的計算中,臺班費分別依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機械臺班費定額。措施費:措施費包括臨時設施費、冬雨季施工增加費、夜間施工增加費、施工輔助費和特殊地區施工增加費。根據不同工程性質,臨時設施費費率見表6-1。冬雨季施工增加費的計算方法是

94、按直接工程費的百分率計算,費率確定為0.7%1.5%。表6-1 臨時設施費費率表工程類別計算基礎臨時設施費(%)土方工程直接工程費1石方工程直接工程費1砌體工程直接工程費1砼工程直接工程費2其他工程直接工程費1夜間施工增加費僅指混凝土工程、農用井工程中需要連續作業工程部分,按直接工程費的百分率計算,其中建筑工程為0.2%。施工輔助費按直接工程費的百分率計算建筑工程為0.7%。工程措施中的混凝土工程臨時設施費費率 2%冬雨季施工增加費費率 1.1%施工輔助費費率 0.7%混凝土工程措施費費率 2% + 1.1% + 0.7% 3.8%。植物工程中的其他工程臨時設施費費率 1%冬雨季施工增加費費率

95、 1.1%施工輔助費費率 0.7%其他工程措施費費率 1% + 1.1% + 0.7% 2.8%。間接費依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概算定額標準中的規定計取間接費。土方工程為直接費的5,砌體工程為直接費的7,砼工程為直接費的6,其他工程為直接費的5,安裝工程為人工費的65。計劃利潤依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概算定額標準規定,計劃利潤費率取3.00%,計算基礎為:直接費+間接費。稅金依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概算定額標準規定,稅金費率標準3.22,計算基礎為:直接費+間接費+利潤。 其他費用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概算編制暫行規定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拆遷補償費、業主管理費。前期工作費前期工作費指土地開

96、發整理項目在工程施工前所發生的各項支出,取費基數為工程施工費,本項目總投資在1000萬以下,因此費率取5.79%,(包括土地清查費0.5%、項目可行性研究費0.5%、項目勘測費1.65%、項目設計與概算編制費2.64%、項目招標費0.5%)。工程監理費工程監理費指項目承擔單位委托具有工程監理資質的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全程的監督與管理所發生的費用,按工程施工費的1.50%計取。竣工驗收費竣工驗收費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工程完工后,因項目竣工驗收、決算、成果的管理等發生的各項支出,取費基數為工程施工費,費率為2.7%,包括項目工程驗收費1.2%、項目決算編制與審計費0.9%、整理后土地的重估與登記

97、費0.6%。業主管理費業主管理費按不超過工程施工費、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和竣工驗收費之和的2%計算,本項目取2%。不可預見費不可預見費又稱為預備費,是指考慮建設期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而導致的建設費用增加的這部分內容。不可預見費取值一般不超過工程施工費、設備購置費和其它費用之和的2%,本項目取值2%。復墾后期管護費用本次土地復墾投資估算中設計考慮復墾后的管護費用,主要用于復墾后地塊的補苗、旱季灌溉、除草、截排水溝與擋土墻雨季的看護、復墾旱地的土壤改良等費用。管護費用按照復墾投資總額的1%計算。6.4 工程總投資6.4.1靜態投資本項目概算總投資60.19萬元,其中工程施工費52.03萬元,占總投

98、資的86.44% (其中土石方工程施工費39.25元,占工程施工費的75.44%;其他工程施工費12.78萬元,占工程施工費的24.56%);其他費用共計6.40萬元,占總投資的12.29%;不可預見費1.17萬元,占總投資的1.94%;復墾后期管護費用0.60萬元,占總投資的0.99%。(詳見附表)。6.4.1動態投資考慮土地復墾項目投資的動態性,計算了復墾項目的動態投資。綜合考慮銀行存款利率、物價上漲指數等因素,本方案按國家規定的社會折先率7%計算,分時間段計算漲價預備費,即該時段漲價預備費加該時段的靜態投資為該時段動態投資。動態投資=靜態投資+漲價預備費漲價預備費=靜態投資(1+7%)n

99、-1,其中n代表第n年復墾。根據計算,本復墾方案動態總投資為93.44萬元。7 土地復墾效益分析本項目堅持“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促保護”這一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方針,項目區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為區內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土地復墾后預期可以達到的效益主要包括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三個方面,具體如下:7.1 經濟效益土地復墾工程的經濟效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經濟效益;二是間接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是指通過土地復墾工程對土地的再利用帶來的農林產值,間接經濟效益是通過土地復墾工程實施減緩對土地等需要的改良措施費用。 直接經濟效

100、益本項目通過土地復墾后,恢復林地共2.454公頃。林地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改善項目區環境,降低環境污染、噪音、除塵等方面,直接經濟主要體現于復墾旱地面積1.70公頃,統一按種植小麥產值計算,參照當地小麥每畝產值量,按每公頃4500kg,每千克1.5元計算,則復墾的土地每年可產生小麥約7650kg,直接經濟效益約1.15萬元。綜上考慮,復墾每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收入約1.15萬元。 間接經濟效益土地復墾一方面減少了復墾生態系統管護費用,另一方面減少了企業排污費。同時,土地復墾后的水土保持作用更好,減少了項目影響區域的水土流失量,改善了礦山生態環境,其間接經濟效益較好。7.2 生態效益土地是一個自然、經

101、濟、社會的綜合體,同時也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對礦區開采造成的土地破壞進行治理,其生態意義重大。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的實施對生態環境的改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防止水土流失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的開采,將對環境造成破壞,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當地土地的水土流失生態破壞,土地復墾工程通過全方位的重建原有自然生態,防止周邊生態系統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復墾項目實施之后較實施之前植被覆蓋率得到明顯提高,在合理管護的基礎上最終實現植物生態系統的多樣性與穩定性,吸引周邊動物群落,增加動物群落多樣性,達到植物動物群落的動態平衡。對空氣質量和局部小氣候的影響土地復墾通過對土地生態系統重建工程,將對局部環境空氣和

102、小氣候產生正效與長效影響,改善周邊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因此,復墾的生態效益是顯而易見的。7.3 社會效益本工程土地復墾方案實施后,可以減少礦區開采工程帶來的耕地減少和水土流失,減輕開采所造成的損失與危害。礦區復墾能夠減輕生態環境破壞,使項目建設運行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得到有效控制,為工程建設區的綠化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礦區職工以及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對復墾后土地經營管理、種植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礦區群眾的收入,對維護社會安定將起到積極作用。土地復墾項目實施后,通過調整原有落后耕作模式等,對改善項目區及周邊地區的土地利用結構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103、促進當地環境協調發展。尤其是配合當地政府開展土地節約改造后,將大大提高田間自動化水平,有利于促進當地新農村建設。8 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土地復墾規劃要按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林則林”的原則進行規劃,建立起新的土地利用系統,提高土地的生產力。土地復墾工作計劃的安排應當根據征地計劃和開采進度來安排。礦區土地復墾的原則是根據本礦區礦產資源開采計劃、土地破壞實際情況和預測情況,結合當地的土地利用規劃,合理安排復墾方案,對礦區的生態進行植被的恢復,維持良好的生態系統及環境狀況。本報告根據開采進度和采掘計劃,確定不同時間段破壞范圍,對礦區內挖損、被壓占土地進行分期、分時段的土地復墾工作。即對

104、采礦挖損區、排土場及表土庫的復墾整治。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始終貫徹“邊開采、邊復墾”的原則,將復墾整治和植被恢復工作貫穿于采礦活動的始末。土地復墾預測分為建設期、正常生產期和植物措施恢復期三個時段進行。根據礦區開發建設的特點,按照土地復墾的原則,礦區建設期為1年,正常生產期為5.5年,進入正常生產期后,挖損區按照“邊開采、邊復墾”原則。按照國土資源部頒發的關于組織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81號)文件對土地復墾工作計劃的有關規定:“對生產年限超過5年的生產項目,原則上以每5年為一個復墾工作階段”。結合土地復墾方案相對滯后性的特征,并考慮在礦山復墾后安排一年的管護期,確

105、定本礦區土地復墾方案服務年限為7.5年。土地復墾工作計劃主要按照7.5年的期限進行安排。根據本項目開采工藝及計劃。本方案制定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土地復墾計劃及時間進度安排表見表8.1-1,其中挖損區為重度破壞。表8.1-1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土地復墾時間進度安排表復墾時間(年)復墾區域預計復墾面積 (hm2)主要工程技術措施基建期第010.00復 墾第 一階 段第15采礦場邊 坡+150m平臺以上區域2.454回填平整、覆土種植落葉松或馬尾松、紅三葉、牛尾草以及爬山虎第 二階 段第56.5采礦場基 底0.65回填平整、翻耕、覆土原采場基底1.01平整、翻耕、覆土工業場地0.04平

106、整、翻耕、覆土第 三階 段第6.57.5全部復墾區域4.154管護(補苗、旱季灌溉、土壤改良等)9 保障措施9.1 土地復墾資金保障措施 資金來源礦山土地復墾資金的保證是土地復墾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沒有資金支持,即使擁有再好的復墾技術和復墾條件,要想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是不可能的。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采的過程中,給土地資源造成了破壞,按照“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并根據云峰石材廠的承諾書(詳見附件2),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土地復墾所需資金60.19萬元全部由該公司承擔并籌集。9.1.2 資金管理辦法土地復墾資金的統一管理辦法和措施需要同時落實,主要依靠當地政府和礦山企業及相關管

107、理部門配合,按照有關承諾書的要求,自行負責該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做到專款專用,主要根據復墾進度計劃,妥善安排資金的使用。9.2 土地復墾組織管理保障措施進一步加強礦山土地復墾宣傳發動工作,提高礦山對土地復墾重要性認識。加強土地復墾資金的統一管理,參照礦山地質災害綜合治理資金管理辦法,制定礦山土地復墾資金管理辦法,真正使土地復墾資金得到保證。加強土地復墾監督管理工作,做到不編制土地復墾報告、不新辦采礦許可證;不按土地復墾方案及其進度計劃實施,提出限期整治措施。制定土地復墾的有關獎懲措施,讓礦山企業感受到土地復墾的必要性,同時也能從中受益。9.3 土地復墾技術保障措施礦山土地復墾工程是一項涉及多學科

108、的系統工程,技術性較強,目前礦山土地復墾方案主要以一些從事過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環境治理、地質勘查、礦山設計等工作的機構進行編制,因為該項工作尚屬起步階段,且行業、專業的相互了解不深、知識面不廣,往往使得編制出來的報告不盡完善,有的報告強調了礦產地質的內容、有的報告強調了土地方面的內容、有的報告強調了礦山設計與開采塌陷破壞成因等方面的內容,進一步規范該方案的內容和深度,使得各機構編制出來的報告在技術上更全面、更可行。為達到方案實施的預期效果,根據工程進展情況,礦山企業在實施過程中應積極與設計單位聯系,多溝通,按照要求實施,達到土地復墾與生態恢復的目的。9.4 公眾參與情況土地復墾工作是一項涉及

109、到區域社會、經濟、環境等多方面發展的重要工程,擬破壞土地范圍內雖然少有居民點,但有關主管部門的意見和礦區范圍附近的居民態度對于復墾工作開展也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本項目在編制的過程中,遵循公眾廣泛參與的原則,征求了當地國土資源局的意見,并現場了解了附近居民對礦山土地復墾工作的意見和態度,對礦山土地復墾工作大多表示支持,這為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以及今后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0 成果第一部分:方案文本1、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項目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2、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項目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第二部分:附表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項目土地復墾項目投資估(概)算表第三部分:附件1、委托書;2、承諾書;3、市國土資源局關于點軍區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劃定礦區范圍的批復(宜市國土資函【2013】279號);4、湖北省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地質勘查報告(截止2013年5月底)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宜市國土資儲備字【2013】16號);5、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發利用方案評審認定書(宜市國土資礦認字【2013】20號)第四部分:附圖附圖1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項目土地利用現狀圖(1:10000);附圖2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項目破壞預測分析圖(1:2000);附圖3 XX市XX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項目土地復墾規劃圖(1:2000);


注意事項

本文(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土地復墾方案(69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边| 梨树县| 盐边县| 喜德县| 洛南县| 靖宇县| 虹口区| 谢通门县| 富锦市| 定陶县| 文水县| 清徐县| 义乌市| 海门市| 民权县| 花垣县| 沅江市| 永福县| 井研县| 德阳市| 阳新县| 虞城县| 普宁市| 宜都市| 葫芦岛市| 邳州市| 岳阳县| 灌南县| 久治县| 保山市| 犍为县| 上蔡县| 宣武区| 和政县| 钟山县| 高淳县| 泾阳县| 金溪县| 大洼县| 天水市|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