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章 總 論1.1 項目概述1.項目名稱:*路(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新建工程2.項目建設單位及項目法人建設單位:*市市政建設處法人代表:*3.項目性質:新建4.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根據*市城市道路路網規劃和交通量預測結果對主次道路通行能力進行分析,按照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的要求,進行本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編制。*路(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新建工程總長2905米,路幅寬40米,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機動車道面積43575平方米,非機動車道面積31955平方米,人行道面積29050平方米,綠化面積11620平方米,行道樹968株;排水近期采用雨污分流制,敷設雨水干管5810米,污水干管5
2、810米(不包括各規劃交叉口預埋雨水管道);新建橋梁2座,跨度分別為24米和30米,新建箱涵1座,跨度為6米;全線設照明線路5810米,路燈168盞,供電遷移4000米,弱電遷移8000米。路基設計考慮當地土質、水文特點,應對地基進行處理。道路路面采用雙層瀝青路面,瀝青材料為進口材料,主干路基層選用水泥穩定砂礫和天然砂礫。5.項目建設期:6個月6.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本項目總投資為11938.8萬元,其中: 建設投資為11658.8萬元,含:工程費用6088.64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5230.59萬元(征用土地及拆遷安置費用4428.27萬元);基本預備費339.58萬元;建設期利息為28
3、0萬元。、資金來源:本項目結合地方財政狀況,資金籌措計劃爭取銀行貸款資金:5600萬元(占總投資46.9%),市財政撥款:6338.8萬元(占總投資53.1%)。1.2 編制依據與原則1.2.1 編制依據1.*市1:5000地形圖;2.*市“十一五”發展規劃;3.*市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年);4.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5.建設部市政工程設計技術管理標準(1993年5月);6.建設部市政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2007年6月);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城市道路設計規范(GJJ3790);8.建設部公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條例;9.建設部、交通部頒布的有關設計規范及標準;10.
4、*路(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任務委托書。1.2.2 編制原則1在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結合城市道路工程的發展,統一規劃,合理安排,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工程分步實施的關系;2堅持科學態度,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既要體現技術先進,積極合理,又要安全可靠;3貫徹城市道路為城市工業生產發展服務,美化城市服務,為各行業服務的方針,同時大力改善城市環境,塑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確定合理的道路方案;4考慮建設區域的經濟發展計劃和城市建設發展。1.3 研究過程及內容1.3.1研究過程根據委托書的要求,我公司于2009年10月成立了*路(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組
5、,進行基本資料的收集。10月初組織并成立了交通經濟和工程設計兩個外業調查組,對初擬的方案進行實地踏勘及全面系統的資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對擬建的路線走向、起終點、路線主要控制點等問題征詢了沿線各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意見;對影響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經濟結構,工農業生產布局,交通量發展狀況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相關公路的路況及歷年交通量等方面的資料進行了收集,并進行了交通量OD調查;踏勘了路線走向,調查了沿線工程地質、水文、氣象、地形、地貌、重要設施、水利工程等方面資料,在收集了上述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調查資料的整理、分析和預測,對各類方案的充分比選,在全體項目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于12月
6、底完成了*路(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1.3.2 主要研究內容1調查項目所在地區的社會經濟、交通運輸、城建現狀;2調查、研究路線走向方案,沿線主要控制點的合理性;3研究項目建設的必要性;4研究項目所在地區社會經濟,交通運輸發展趨勢,進行道路交通量的預測;5研究建設項目的道路等級、建設規模和主要技術指標;6研究擬建道路的起終點,主體工程方案設計及雨水、污水工程的設計、道路附屬工程的設計;7研究擬建項目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地震等自然條件對公路建設的影響程度;8預測項目建設后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并提出環保措施;9計算主要工程量、估算工程投資;10根據資
7、金籌措的可能,研究實施方案及工期安排;11提出存在的問題和建議。1.4 主要工程技術指標表1-1:主要技術指標表序 號項 目單位指 標備 注1項目路段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2道路類型城市級主干道3總路長km2.9054道路寬度m404.1其中:機動車道m154.2兩側綠化分隔帶m2.04.3兩側非機動車道m5.54.4兩側人行道m5.05道路橫坡5.1其中:行車道1.5%5.2人行道2%6設計計算車速km/h407項目總投資萬元11938.87.1其中:建設投資萬元11658.87.2建設期間利息萬元2808資金籌措萬元8.1其中:銀行貸款資金萬元5600占總投資46.9%8.2市財政撥款萬元63
8、38.8占總投資53.1%9設計使用年限年201.5 研究結論1.項目的建設符合*市城市總體規劃和路網規劃的要求,有利于進一步完善*維揚甘泉新區路網,改善該區域東西向交通狀況,方便與城區北部的聯系,方便廣大市民出行,提高群眾生活質量。2項目的建設,將改善城市環境,美化城市景觀,優化人居條件,提升城市品位。3項目的建設將有利于改善和提升*市西北部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帶動沿線土地增值。4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拉開城市骨架,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維揚區、邗江區的建設。5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第2章 區域社會經濟與交通運輸現狀及發展2.1項目地理位置概況
9、本項目地處*市西北部,甘泉新區內,東起揚子江北路,西至甘八路,是區域內一條重要的城市主干路。2.2 區域社會經濟現狀及發展2.2.1區域社會經濟現狀1.自然概況*市是江蘇省長江北岸經濟較發達的中心城市之一,東距上海300公里,西距南京100公里,南臨長江,北接淮水,寧通公路橫穿市域東西,京滬高速公路和京杭大運河并駕齊驅縱貫南北,為水陸交通干道。*市現轄廣陵、維揚、邗江3個區和寶應、儀征、高郵、江都4個縣級市, 全市總面積6634平方公里,市區面積980平方公里。規劃建成區面積420平方公里。全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內地形西高東低,儀征境內丘陵山區為最高,從西向東呈扇形逐漸傾斜,高郵
10、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最低,為淺水湖蕩地區。*市3個區和儀征市的北部為丘陵。京杭運河以東、通揚運河以北為里下河地區。沿江和沿湖一帶為平原。境內主要湖泊有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等。除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以外,主要河流還有東西向的寶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揚運河、新通揚運河。2.行政區劃及人口*市下轄寶應、高郵、江都、儀征等四縣(市)和廣陵、維揚、邗江三個區。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459.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487人,增長0.12%。全市登記出生人口3.48萬人,出生率7.58;死亡人口2.94萬人,死亡率6.3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9。3.經濟概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
11、長。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3.29億元,按可比價增長13.4%,連續七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一產增加值117.47億元,增長5.0%;二產增加值897.71億元,增長13.8%;三產增加值558.11億元,增長14.5%。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7.69:57.02:35.29調整為7.47:57.06:35.47,一產下降0.22個百分點,二產提高0.04個百分點,三產提高0.18個百分點。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2.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市歷年社會經濟主要指標變化見表2-1。 *市歷年地區生產總值表 表2-1年
12、份GDP(億元)第一產業(億元)第二產業(億元)第三產業(億元)1994265.3842.9117.81104.671995338.3053.79164.83119.681996351.1555.09185.38110.671997376.6757.74188.94129.991998401.5959.40194.17148.011999426.9761.65204.77160.562000472.1263.10231.40177.502001505.4667.25246.08192.132002558.9370.83272.60215.202003647.2269.92332.42244.8
13、82004788.1379.79419.87288.472005922.0289.29519.17313.5620061100946213852007131110174846220081573.29117.47897.71558.112.2.2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及預測2.2.2.1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按照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將建成“經濟強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和“生態園林城市”,成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具體目標是:確保在2010年前,全市達到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000元(約3500美元),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8%,分別達到16000元(約2000美元)和8000元(約1000美元),在蘇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2018年、力爭提前,實現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56000元(約7000美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0元(約4000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000元(約2000美元)。 實現向“經濟強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生態園林城市”跨越的目標,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市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3%以內,人口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市區城市化水平近期達到72%,遠期達到85%,社會事
15、業得到全面發展,科教優勢更加突出,教育、衛生和體育設施水平配套基本齊全。*市域經濟社會發展指標 表2-2序號名稱單位年份2005201020201地區生產總值億元785(12%)1380(12%)3330(9%)2市域戶籍總人口萬人4544584623市域外來人口萬人101520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美元/人200035008250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美元1250200048006產業結構比11:50:398:53:395:47:487城市化水平%5156662.2.2.2區域經濟發展預測交通運輸量常常隨著社會經濟活動的波動而變化,反映到具體的量值,即體現于客貨運量和交通量的變化。研究表明某一區域
16、的客貨運量和交通量,往往與該區域的國民經濟指標(如GDP,工農業生產總值等)之間有著較好的相關性。因此研究項目影響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是預測未來交通量發展規律的基礎。通過調查分析,各市的經濟指標(如GDP)受全省經濟指標的控制,與全省經濟發展指標具有很好的相關性。因此根據江蘇省“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江蘇省經濟發展指標,將*市與全省的經濟進行回歸,并結合各市未來的規劃指標作相應的調整。 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預測表 表2-3年 份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江蘇省GDP(億元)291254522569266103673150924GDP增長率(%)9.89.38.98.47.8*
17、市未來經濟預測,采用相關模型,與全省的經濟進行回歸,并結合各市未來的規劃指標作相應的調整。相關模型采用的公式為:Ej = a + bEt 式中:Ej- 各地級市的國內生產總值; Et- 江蘇省國內生產總值; a,b- 回歸參數*市經濟與全省經濟的回歸分析圖見圖2-3,經調整后的市經濟預測值見表2-4。 *市地區生產總值預測表 表2-4年 份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29年GDP值(億元)1404 2220 3385 5136 7687增長率(%)10.19.68.88.78.42.3區域交通運輸現狀及發展2.3.1區域交通運輸現狀*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公路、水運、鐵路組成的綜合
18、運輸網,通達全省,連接城鄉。1.綜合運量*市交通運輸總量發展較為迅速,詳見表2-7。 *市歷年各市客運量及周轉量 表2-5年度客運貨運運量周轉量運量周轉量萬人萬人km萬噸萬噸km1997591534849038594923341998592835551938024840121999609536128946335232602000620737432046865275582001635339656248675356082002659041381249335415692003689743401752235632162004743046679355145892382005811151568158066
19、15688200686105517016382714263200794765969007016827300年均增長率6.15%6.99%9.92%16.0%從不同運輸方式的分擔組成上看,區域內交通運輸結構與全省有著相似的發展趨勢,公路運輸正在迅速發展。在客運市場,公路運輸已占到了絕對的市場,公路運輸以其方便靈活的特點贏得了大量的中短途客運量。水運基本已退出了客運競爭,但其在特定的長途貨運方面還有相當強的優勢。2.公路區域內目前已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滿足多方面交通需求的公路運輸網絡,目前區域內已基本達到鄉鄉有公路,村村可通車的交通運輸格局。 2007年*市各級公路里程表(單位:km) 表2-6道
20、路等級*市所占比例高速公路240 2.48%一級公路2762.85%二級公路106010.93%三級公路9459.75%四級公路569958.79%等外公路147415.21% 3.水運內河航運一直是區域內的重要運輸形式,歷史悠久,隨著新一輪航道規劃的實施,區域內已形成南北向以京杭運河為主,其他等級航道為輔的內河航道運輸網絡。 2007年*市各級航道里程表(單位:km) 表2-7航道等級*市所占比例一級航道22.11.02%二級航道00三級航道12.410.57%四級航道17.450.81%五級航道44.532.06%六級航道241.5611.18%七級航道54.612.53%等外航道1768
21、.3281.83%4.其他運輸方式目前區域內無機場,規劃在*邗江建立*機場;鐵路建設在項目區域內剛剛起步,目前區域內無鐵路主干線。5.公路網現狀*市是江蘇省蘇中地區重要的公路樞紐城市之一。不僅是聯系蘇北蘇南的南北向通道,還是聯系西部內陸地區和沿海地區的東西向通道。根據城市發展形態和城鎮體系布局、產業布局,*公路網布局按照功能可分為三個層次:骨架層、干線層、一般公路。*市區域路網主骨架由高速公路組成的“二縱一橫”的結構形式并在*市外圍形成環城高速。干線公路主要由國省道組成,形成“四橫三縱”的格局,具體見圖2-6。2.3.2區域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根據*市“十一五”交通運輸綜合體系發展規劃,*市公路網
22、由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公路、地方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組成。1.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形成“一環七射”的格局。環線由*西北繞城公路京滬高速公路磚橋至丁伙段和寧通高速公路揚江段組成。七射包括寧通高速公路寧揚段、揚天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江海高速公路、寧通高速公路江廣段、京滬高速公路南延段、揚鎮第二過江通道、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及其北接線。2.國省道干線公路國省道干線公路網為“五縱四橫”結構。“五橫”包括331省道鹽金公路、332省道丹寶明公路、333省道曹郵儀公路、328國道、336省道海通都公路。“四縱”包括233省道射江公路、237省道淮江公路、244省道揚天公路、243省道揚瓜公路。干線層包括市域內的
23、國省道、縣際間重要出入公路。干線層的布局形態為由“八縱十橫”的公路網組成。3.地方干線公路根據*市域公路網規劃,*市境內將形成“九橫十縱”的地方干線公路網,*市公路網規劃見圖2-5。4.鐵路方面規劃了淮揚鐵路建設工程,在開工建設淮揚鐵路路線的同時,在*境內增設寶應站、界首站、高郵站、楊莊站、江都站,規劃淮江鐵路等級為I級,遠期目標是將淮揚鐵路南延過江,實現隴海線與滬寧線的連接。5.水運方面“十一五”期間*市將形成“四縱四橫”干線航道網,“四縱”為:鹽邵線、京航運河、芒稻河、三陽河;“四橫”為:新通揚運河、高東線、儀揚河、鹽寶線。2.4項目區域社會經濟與公路運輸發展的關系公路運輸的發展與社會經濟
24、有著緊密的聯系。一般說來,社會經濟越發達,對公路運輸的需求就越大,公路運輸也就被帶動起來;反過來分析,一個區域的公路運輸越發達,交通越便利,就會充分利用和開發本地區的資源和潛力,刺激經濟的發展。上海為龍頭的長江經濟帶發展勢頭強勁,我省沿江聯動開發的戰略部署的實施,決定了這一地區內的交通發生量會有一個較長的持續增長的過程。*地處南京都市圈北部,長三角城市群西緣,社會經濟發展活躍,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機械、化工、紡織等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維揚經濟開發區-甘泉新區,是*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為實現經濟跨越和城市持續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甘泉新區是*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之一,也是維揚區
25、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第3章 功能定位及建設必要性3.1功能定位本項目作為*市西北部甘泉新區路網中的一條主干道,在區域路網中承擔區域出行的主通道的功能,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1.是甘泉新區城市路網的主骨架甘泉新區的道路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分為主干、次干及支路等層次,各部分緊密結合、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其本身的功能,本項目為甘泉新區路網中主干道的一部分,對區域路網的構建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路網主骨架。2.是揚子江北路在甘泉新區重要的連接道路本項目為區域內東西向的主干道,向東延伸至揚子江北路,與揚子江北路連接與市區互通,本項目連接甘泉新區與揚子江北路,快速實現市區交通流與揚子江北路的轉換,擴大了
26、揚子江北路的服務范圍。本項目的建設將構筑區域內東西向交通主干道,區域主骨架路網。3.沿線商業、工業、住宅等出行的道路本項目位于甘泉新區,區域土地開發程度高,居民出行頻繁,本項目將成為沿線居民出行的重要道路。3.2 建設必要性分析1.是加速推進*西北部城市建設的需要近幾年來,*經濟開發區、*新城西區建設發展迅速,而城區西北部地區開發相對滯后。城市化發展需要基礎設施先行,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將帶動*西北部的建設,加快城市西北部地區的改造步伐,進一步完善甘泉新區基礎設施功能,促進區域的城市化和經濟發展。項目的建設對推進*西北部城市建設有重要的意義。2.是加快甘泉新區現代化進程的需要*維揚經濟開發區-甘
27、泉新區是*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之一,也是維揚區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甘泉新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區域內的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面臨著重要的挑戰,應抓緊時間完成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早日實現新區的城市化奠定基礎。本項目的建設將完善新區道路網的建設,對加快甘泉新區現代化進程有重要的促進作用。3.完善甘泉新區路網結構的需要根據*維揚經濟開發區-甘泉新區規劃,其總體規劃分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西北繞城外西湖鎮中心村、胡場村、俞橋村司徒廟路以北為界向西北發展至香巷水庫共4平方公里,為“三新”產業園區;第二板塊,以香巷水庫為界向東北跨姚灣水庫至揚子江路,共6平方公里為新區商住區;第三板塊,從揚子江路向
28、東北與邗江北山工業園相連接,共8平方公里為北部機電裝備工業園區。良好的產業發展必然促進區域對外交通聯系的密切,本項目的建設將有利于區域路網的完善。第4章 建設條件4.1自然地理條件4.1.1地理位置本項目地處*市西北部,甘泉新區內,東起揚子江北路,西至甘八路,是區域內一條重要的城市主干路,路線全長2.905km,路基標準橫斷面寬度40m。4.1.2地形地貌項目路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市區北部地形為丘陵,京杭運河以東和沿江地貌為長江三角洲漫灘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境內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市境內地形西高東低,儀征境內丘陵山區為最高,從西向東呈扇形逐漸傾斜,高郵市、寶應
29、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最低,為淺水湖蕩地區。4.1.3氣候根據江蘇省環境水文地質圖集(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編),項目所在區域位于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降雨量1033mm,年平均蒸發量918mm。降水量的不均衡是影響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氣候特點:冬季氣候寒冷,春季氣候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一年中最高氣溫為39.8,最低氣溫約-10,年平均氣溫:15,日平均溫度低于0的日數年平均為20.7天,大于35的高溫日數年平均為8天。無長期凍土分布。4.2工程地質調查4.2.1地層路段區域屬長江北岸的低漫灘沉積地貌,地層層面清晰,地層分布起伏性較大。從鉆孔資料來看,勘察深度范圍內地層主
30、要由第四系全新統沖積、湖積物形成的,粉質粘土、粉土、淤泥質粉質粘土、粉砂夾粉土等組成。鉆探深度范圍內第層淤泥質粉質粘土為軟弱土層。4.2.2地質構造本項目所在區域的大地構造處于我國東部下揚子準地臺內的次一級構造:寧通構造帶和淮陽山字型構造的交會復合部位。地質構造復雜,在寧通構造帶和淮陽山字型構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個近東西向的深凹儀征凹陷盆地。擬建場地位于凹陷盆地內。道路南端有東西向的十二圩瓜洲斷裂帶通過,該斷裂規模大,切割深,長約20km,是儀征凹陷和寧鎮隆起的邊界斷裂。根據史料和近期地震監測,項目路區域及周圍古老的構造帶已經處于穩定狀態,新構造運動亦相對穩定,境內地震頻率相對較低,場地區域
31、地質構造穩定性較好。4.2.3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GB18306-2001),*市境內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第5章 工程總體設計5.1 設計原則1、對*路在*市總體規劃中的地位與作用綜合考慮,充分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做到在充分結合現狀的基礎上,盡量節省投資。2、嚴格執行國家的法規和行業標準,遵守*市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年)。3、處理好近期與遠期、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道路各交叉口是采用平交還是立交,從整個路網規劃及其交通組織和地形條件統一考慮,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綜合分析。4、遵守工程安全、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并將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貫穿整個設計
32、過程。5、根據各條道路的車輛組成等交通特性合理地選用橫斷面型式,并考慮足夠的綠化用地,以減輕噪音、廢氣和震動等交通公害對沿線環境的影響及污染。5.2 采用規范及標準1、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2、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97);3、城市橋梁設計荷載標準(CJJ77-98);4、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91);5、室外給排水設計規范;6、建設部“市政工程設計前期工作和設計組成及深度規定”。5.3工程技術與通行能力1工程技術*路地處*市西北部,甘泉新區內,東起揚子江北路,西至甘八路,是區域內一條重要的城市主干路,道路的建設規模與技術標準見下表。表5-1:主要
33、技術標準序 號項 目單 位指 標備注1項目路段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2道路類型城市級主干道3總路長km2.9054道路寬度m404.1其中:中間機動車道m154.2綠化分隔帶(兩側)m2.04.3非機動車道(兩側)m5.54.4人行道(兩側)m5.05道路橫坡5.1其中:機動道1.5%5.2人行道2%6設計計算車速km/h502.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按照城市道路設計規范,機動車道設計通行能力為:Nm = cNpNm 一條車道的設計通行能力;c 機動車道通行能力的分類系數,取0.8;Np 一條車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取1690Pcu/h;道路的設計通行能力不僅取決于道路提供服務的好壞程度,
34、同時還受到車道數、車道寬度、自行車和交叉口的影響。Na = NmcnNa 單向車道設計通行能力(Pcu/h); 自行車影響修正系數,取1.0; 車道寬度修正系數,取1.11;c 交叉口影響修正系數,取0.8;n 車道數修正系數,取2.6;則*路的單向設計通行能力:3121pcu/h。第6章 工程方案6.1 設計原則與設計依據6.1.1 設計原則1、符合*市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年)。2、結合實際情況,處理好近期與遠期、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使建設具有科學性、超前性,避免短期所為。3、遵守工程安全、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并將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貫穿整個設計過程。4、堅持以人為本,以城市
35、總體規劃為依據,合理布置各項配套設施。5、應滿足城市級主干道的車速要求,設計行車速度為50公里/小時。6、道路橫斷面的標準通過計算確定,橫斷面設計應滿足交通、環境及市政公用管線鋪設需要,合乎科學并滿足規范。7、為了避免將來重復開挖建設,必須貫徹“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管線建設與地面道路工程同步進行。8、 根據各條道路的車輛組成等交通特性合理地選用橫斷面型式,并考慮足夠的綠化用地,以減輕噪音、廢氣和震動等交通公害對沿線環境的影響及污染。6.1.2 設計依據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道路工程制圖標準(GB50162-9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44-91);城市道路
36、照明設計標準(CJJ45-9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 D50-2006 );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CJJ1-90);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J13-86)(1997修訂版);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1997修訂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97;城市道路設計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國家建筑標準設計給水排水標準圖集合訂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所);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092-9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市
37、建設部分);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97);建設部“市政工程設計前期工作和設計組成及深度規定”。6.2 道路工程6.2.1 建設內容起點、終點本項目地處*市西北部,甘泉新區內,起點為揚子江北路,終點于甘八路,是區域內一條重要的城市主干路,總長2.905公里。6.2.2 規劃總體路線方案根據*市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年)的道路網規劃的總體布置,平面路線不變,如果遇特殊結構障礙物,局部調整,報市規劃局審批。6.2.3道路等級確定根據城市道路系統分城市環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個等級。本項目擬建道寬度為40米,屬于城市主干路,設計車速50KM/h,道路橫向布置為中間15米寬
38、機動車道,兩側分別為2.0米寬綠化分隔帶、5.5米寬非機動車道和5米寬人行道(詳見橫斷面圖)。6.2.4 橫斷面布置1.設計原則道路橫斷面設計應在城市規劃的紅線寬度范圍內進行。橫斷面型式、布置、各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應按道路類別、級別、計算行車速度、設計年限的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組織、交通設施、地上桿線、地下管線、綠化、地形等因素統一安排,以保障車輛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暢。對現有道路改建應采取工程措施與交通管理相結合的辦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各級道路的機動車車道寬度應根據車型及計算行車速度確定。機動車車道寬度見下表。*路規劃寬度為40米,根據該路段的性
39、質和交通流量,對橫斷面進行方案布置。2.方案設計路幅布置為:機動車道寬15米,兩側分別為綠化分隔帶寬2.0米,非機動車道寬5.5米,人行道寬5米(詳見橫斷面圖)。該方案的特點是:機、非分開各行其道,沿線單位和居民的出入通過非機動車道再進入機動車道,使得機動車四個有效車道得到保證,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較好地解決了各種交通流的暢通運行。6.2.5主叉口的布置一般城市道路相交叉宜為平交為主,與高速路、快速路、鐵路相交時,根據需要可設置分離式、半互通式、全互通式立體交叉。該項目與城市道路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相交的地點不多,主要與揚子江北路、甘八路設置交叉口,本項目主要考慮與主干路、次干路相交的平面
40、布置形式,根據*市總體規劃要求,采用平面交叉,實施交通渠化,以提高通行能力。6.2.6設計方案該項目統稱*路(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道路寬度40米,橫斷布置形式為5.0-5.5-2-15-2-5.5-5.0,設計行車速度50km/h。路基設計標高:采用路基邊緣處標高。道路橫坡:行車道1.5%,人行道為2%。路基邊坡:填方高度小于8米時,采用1:1.5;高度大于8米時,8米以下邊坡采用1:1.75,挖方坡度采用1:1。1.排水管道的設計方案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管道設計縱坡為0.2%,污水管道設計縱坡為0.3%。雨水管道水力計算根據城區主干道路排水設計至重現期a=0.5-2,按暴雨強度公式q=12
41、15(1+0.854LgT)/t0.604計算,重現期a=1,降雨歷時為2mim,則q20=201(L/S/104),雨水管道初擬管徑為1.2米。污水管道水力計算城市綜合生活污水量根據城市綜合生活用水量(平均日)乘以城市綜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數確定:排放系數采用0.80-0.90,初擬污水管道管徑為1.0米。2.平面交叉設計全線基本上采用平面交叉,采用渠化交通分流形式,分流島內以綠化為主。3.路面結構方案路面設計以雙輪組單軸軸截100KN為標準軸截,路面設計參數按照部頒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城市道路設計規范中的數據選取。本項目路面結構擬定了瀝青砼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
42、5年,路面結構為4cm細粒式瀝青砼+6cm中粒式瀝青砼+30cm二灰碎石+30cm12%石灰土。表6-1:路面結構類型優缺點比較方案主要優點主要缺點經濟指標水泥路面1、強度高、水溫穩定性好。2、養護費用少。3、有利夜間行車。1、開放交通遲。2、修復困難。3、有接縫,行車不舒適。4、揚塵,不利環保。150元/m2瀝青路面1、行車舒適。2、平整、無接縫。3、無噪音,不揚塵。4、修復方便,工期短。1、水穩性、熱穩性差。2、施工季節性強。3、養護費用高。170元/m24.橋梁本項目范圍內需新建橋梁2座,箱涵1座,橋梁屬于小型橋梁,技術標準與道路等級、寬度相對應,橋梁凈寬為40米,橋頭兩側設漸變段與路面
43、斷面銜接,具體數據見下表:序號橋梁中心點樁號橋梁名稱橋梁跨徑(米)橋面凈寬1K0+956.503*橋310402K2+738.66螞蝗澗橋38403K2+844.258箱涵2.52.55.照明設計為保證城市道路照明,根據城市的規模、性質、道路分類,主干路平均亮度1.0,平均照度15,亮度均勻度0.35,照度均勻度0.35。燈桿高12-15米,嚴禁采用非截光型燈具,間距40米,分兩側布置于人行道上,整條道路上的路燈雙列對稱布置,各路口適當增加道路照明,燈具布置時考慮了使司機能看清左轉或右轉的前進方向的路面。燈桿高度為12米,光源采用400W金屬鹵化物燈泡。路燈供電電源:路燈供電采用10KV電源,
44、供電電源引自城市10KV高壓電網。路燈控制:采用手動和自動兩種控制方式,手動控制在每臺控制箱內控制,自動控制可實現整條道路的聯動控制,即所有路燈由時鐘定時及光電開關自動控制。兩種方式都可實現“深夜半燈控制”。計量:箱式變電站低壓側裝設有電能計量表。導線選擇與敷設:從用電功率、電壓降測算及長遠發展考慮,道路燈照明選用鎧裝四芯銅電纜YJV22-1KV、4x25平方毫米,路燈基礎至燈具的導線采用2.5平方毫米銅芯塑料絕緣護套線,在燈桿內敷設。由路燈控制箱引出的電源線,沿道路左右兩條綠人帶下直埋,穿越道路部分用無縫鋼管保護。無功功率:采用分散就地補償,在每盞燈內加裝電容器補償,補償后的功率因數不低于0
45、.85,補償裝置由路燈配套提供。接地:箱式變電站工作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節能措施:變壓器選用節能型干式變壓器,道路燈采用光電或定時及深夜減半控制。6.道路綠化設計設計原則為使道路綠化達到應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不得裸露土壤;道路綠化應符合行車視線和行車凈空要求;植物種植應適地適樹,并符合植物間伴生的生態習性;不適宜綠化的土質,應改善土壤進行綠化;修建道路時,宜保留有價值的原有樹木,對古樹、名木應該予以保護;道路綠地應根據需要配備灌溉設施;道路綠地的坡向、坡度應符合排水要求與城市排水系統結合,防止綠地內積水和水土流失;道路綠化應遠近期結合。綠化設計本可研道路綠化設計主要以道路中
46、間分隔帶。本項目中間設置2米寬綠化分隔帶,主要以灌木、花草、色葉灌木為主。以保障行車視野的開闊,并配合新穎別致道路亮化照明景觀,使綠化景觀與道路和諧融位一體,體現出現代城市的韻味和亮麗的城市道路新景觀。7.沿線交通設施道路公共站臺每隔500-600米設置港彎式公共站臺一座,站長120米,寬4-6米(含站臺),公共站臺距道路交叉口50-100m為宜。市政地下、地上管線高壓線采用架空形式,每50米立桿,布置于人行道上。弱電管線采用地埋式,布置于人行道上。8.附屬工程在交通設施的建設上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488694道路交通信號燈安裝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
47、768199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規范進行設計。使道路基礎建設和道路交通設施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配套到位。交通設施建設選用的材料,按照市政府對*路建設高質量、高水準、高起點的標準進行選材,將采用交通部檢測產品。交通標志警告標志:黃底(反光),黑色字體與邊框(不反光)。禁令標志:白底(反光),黑色字體(不反光),紅色邊框。指示標志:藍底,白色符號(反光)。導向標志:白色字體(反光),藍底色(不反光)。交通標線標線主要有車行道中心線、車道分界線、車行道邊緣線、人行橫道線、導向箭頭、導流標線、停車線等。標線材料采用冷涂氯化橡膠反光標線漆。車道中心線采用單黃線、雙黃線、單黃虛線。車道分界線采用白色虛
48、線。人行橫道線為條線式白色實線。導向箭頭為白色。第7章 環境影響評價7.1 道路對城鎮環境的作用和評價目的城市空氣的主要污染來源于采暖鍋爐燃煤排放的煙塵和汽車排放的尾氣。綠化是改善城市環境的主要措施,道路綠化是城市綠化的一部分,它既能過濾車輛行駛過程中揚起的塵土,減少噪音和震動,又為行人和游人創造了舒適的交通條件,同時可充分利用道路的空間作為公共、衛生和放火安全的綠化地帶。因此,道路綠化是改善環境最方便,最經濟的措施之一。根據調查,建設項目所在地及周邊環境空氣質量良好,滿足二類區環境功能區劃要求,評價區域大氣擴散能力和大氣污染物遷移能力中等偏強,主導風向相對比較穩定,為建設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大氣
49、環境容量。評價的目的是:1、通過對該環境質量的綜合分析,提出施工中的環保措施及綠化補償;2、通過對該路沿線的噪聲及大氣污染的評價提出對該工程的可行性意見。7.2 環境評價的內容根據道路工程特點和沿線地區的環境特點,對本段道路的環境影響因素進行篩選,從而確定嚴重影響因素,一般影響因素,通過篩選、確定本次評價內容主要有以下五項:1、大氣環境影響評價;2、聲環境影響評價;3、水土流失影響評價;4、社會經濟環境評價;5、工程與環保措施分析。7.3 評價范圍及評價標準評價范圍及標準見下表:表7-1:環境評價范圍及指標表評價項目評價范圍評價標準大氣環境沿線兩側200米GB3095-82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二級
50、標準聲學環境沿線兩側200米內GB3096-93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中4類標準水土流失沿線兩側200米7.4大氣環境現狀與評價環保措施工程施工期大氣環境污染主要來自工地揚塵和鋪筑路面時的瀝青煙氣。場地的風吹揚塵影響范圍一般在100米以內。施工階段對汽車行駛路面勤灑水(每天45次),可以使空氣中的揚塵量減少70,收到較好的降塵效果。瀝青煙氣主要出現在瀝青熬煉、攪拌和鋪設過程中,以熬煉時排放量最大。在鋪設路面階段,應對瀝青作業場地,尤其是熬煉場地慎重選擇,使其下風向避開居民密集區,并要求周圍100米范圍內無居民住宅。建議采用封閉式攪拌工藝。營運期大氣環境影響因子主要為汽車尾氣。大氣擴散條件相對較好
51、,汽車尾氣的排放對住宅環境影響不顯著;若大氣擴散條件不好,車流量又大時,在距交通干線50米范圍內會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廢氣的影響。7.5 聲環境影響評價及措施施工現場附近均有不同程度的噪聲污染,給城鎮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影響。參考條件環境相似道路環境噪聲等級,對444城區道路聲環境評價如下:道路交通噪聲對沿線離車道較遠的區域(距車道中心20米以外)聲環境基本無影響。沿線盡量創造條件,設置隔音綠化帶降噪。在沿線設置禁鳴標志。根據類比分析,本項目建成后,道路周圍鄰街戶外窗前噪聲(白天、夜間)的等效聲級較難達到GB3096-93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中的四類區標準;但在離道路50m以上無障礙情況下,噪聲
52、值基本能達到四類區標準要求。7.6 水土流失影響評價對水土流失的影響特征:在挖方段,擾動土體結構,使地表失去保護層,增加降雨侵蝕程度;在填方階段,填方路段形成一定坡度和坡面,易形成雨季沖蝕;借土料場的開采,廢方堆棄不當,地表結構破壞以及運輸撒土料,雨季來臨時,形成水土流失。以上各方面均受人為因素影響,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水土流失的綜合考慮,是完全可行的。本項目取土場考慮離城區的山坡取土。道路排水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采用混凝土管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排水,就近排入臨近的溝道,特殊溝道根據規劃,進行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在保護水土流失方面,項目建設是完全可行的。7.7 工程與環保措施
53、分析7.7.1 工程分析每一期的每一條道路及排水工程又可分解為道路、雨水、和照明、綠化及交警幾個單項分季節連續施工,具體施工方案為:道路工程道路的施工原則為先地下后地上,即首先完成地下管線鋪設,在施工路面。路基土石的施工方案為:機械化施工,土方就地平衡,借用土方集中定點取土,嚴防沿線植被破壞。路基路面的施工方案:根據道路的長度,選擇一至二個集中場地,(場地選擇應盡量避開農田和村莊,減少堆砌的灰塵污染)采用集中攪拌,拌料采用汽車運輸、機械化攤鋪和碾壓的連續機械化施工工藝,使工程技術和道路景觀達到設計要求。排水工程道路排水工程的設計原則是在滿足設計條件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美觀經濟 ,因此,排水設施采用
54、了管道。管道采用工廠預制,分段施工。綠化工程在道路橫斷面布置上,盡可能增加綠帶寬度,以增加綠化面積。二塊板道路在中央隔離帶分別設置2m寬綠化帶。另外,根據實際地形采用以下方式進行綠化,最大可能的恢復生態環境。充分利用道路兩側原有植被。利用沿線空地集中種植喬木和灌木加大綠化面積。在沿線道路兩側種植行道樹起到隔音和防塵的作用。以上綠化工程均須在道路施工中預留位置,并在條件允許下與道路同步施工,最終完成全部綠化工程。照明和交警設施需在道路路面施工完成后,立即進行,最終形成完善的交通服務和管理系統。7.7.2 工程環保措施及建議水土流失防止措施在施工期,首先應合理安排施工排序,分段施工,縮短施工線,爭
55、取先期施工完結后,隨即做好護坡、護腳、擋土墻、路基邊坡、植被種植、排水溝等防護工程,再開下一段工程,這樣可縮短水土流失期。在工程設計中盡量壓縮土石方量,并力求平衡以減少水土流失。在施工過程中,對能產生地面徑流處開挖路基時,應設臨時性沉淀池以攔泥沙,其規模依據匯水面積大小而定,位置依地貌形狀及施工方式而定。施工期對溝道水渠等設施的保護措施沿溝道或跨溝道的路段,必須杜絕向溝道棄土、棄渣,否則會堵塞溝道,影響瀉洪,甚至發生泥石流。對棄土方較多的路段,棄土地點可選在城東2公里的沙灘鋪土造田,作二次利用。對跨越道路的管道,必須先建好橋、涵、管再動工。路基防護措施對路堤、坡頂溝剖刷部位,回填路基軟弱部位邊
56、坡,沿溝路堤必須砌片石保護,對其它高填路堤邊坡必須栽種草皮。對行道樹種植和路基邊坡綠化,爭取修一段落實一段。對一些棄土堆放場地也要綠化。對取土料場,要將熟土堆于一旁,最后平整覆土,并要綠化。施工噪音防治措施建議施工噪聲是短期行為,主要是干擾沿線休息,建議夜間22:00至次日6:00之間,停止施工。施工機械的噪聲堆砌操作人員將造成嚴重影響,建議按有關規定對操作人員采取個人防護措施,加戴耳塞、頭盔等。施工揚塵污染防治施工路段因筑路材料的拌合以及大量土方、石料的運輸使塵土飛揚,使施工人員和靠近道路的工廠及居民受影響,所以建議一般料場、灰土拌合站選擇站址時在200米半徑內不得有集中的居民區。在灰土拌合
57、鋪設期要注意減少灰土運輸車輛的二次揚塵,在施工時配備灑水車,當車輛在人口集中住戶和地區敏感點路段揚塵嚴重時,采取灑水降塵以減少揚塵污染。營運期道路交通噪聲防護措施道路建設應從美化沿線環境,隔聲降噪,抗污染等方面考慮,創造條件設置綠化帶。將沿線20米(據車道中心)的建筑物搬遷。在沿線敏感點附近路段設置禁鳴標志,以減少突發行性噪聲。營運期車輛尾氣污染防護建議植樹林帶對汽車尾氣中污染物有顯著的凈化吸收作用,道路沿線多種植喬、灌木等成活率高的樹木,這樣即可凈化吸收車輛尾氣中的污染物,衰減大氣中總懸浮微粒,又可以美化環境和改善道路沿線景觀。營運后路基邊坡及路墊開挖邊坡防護建議在道路建成通車后,加強水土流
58、失的防護工作,對出現水土流失的地方要處理,防止侵蝕的擴大。還有,施工前要做好搬遷居民的遷移安置,并作好工點、庫房、施工道路的選擇、布置,作到和當地居民點協調,施工中主要是控制噪音、粉塵,以及廢方堆放等,并將原材料堆碼整齊有序,做到文明施工,是施工人員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也不致使施工工地成為新的污染源。竣工后應及時清理現場的臨時建筑物和廢棄物,給城鎮居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綜上所述,為使環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必須在施工過程中注意環保措施以及在營運后各種環保措施的落實。加強各項管理才能減少污染,提高道路的建設效益,為社會造福。 總之,隨著道路工程的建設,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將對美化城鎮
59、改善空氣污染、保護環境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本項目建設從環境保護上講,將是一項改善環境的有效措施,對環境的影響起到積極的作用,該項目的建設也是可行的。第8章 勞動安全8.1 施工安全設施針對不同危害和危險性因素的場所、范圍以及危害程度,提出如下安全措施方案。下雨施工時應注意施工機械的電纜破裂,引起觸電造成人身傷亡,要有專人對施工機械電源進行管理和維護,并裝設漏電保護裝置。施工時設立必要的安全標志、護欄、護柱;高填方、深路塹地段設立防護設施,人員上崗須戴安全帽。在施工現場周圍配備、架設并維護一切警告與危險標志、消防安全標志,施工路段設專人維護交通,設施工標志、限速標志,以確保施工、行人及行
60、車的安全。8.2 交通安全設施沿線道路上設置完善的指路、指示、警告和禁令標志。交通標志應設置在駕駛人員和行人容易看到,并能準確判讀的醒目位置。根據需要可設置照明或采用反光、發光標志。路側式標志應減少標志板面對駕駛員的眩光。板面應與道路中線垂直或成一定角度。同一地點需設兩種以上標志時,可合并安裝在一根標志柱上,但最多不應超過兩種,標志內容不應矛盾、重復。讓路標志、解除限速標志、解除禁止超車標志等應單獨設置。8.3 防震措施抗震防災的工作方針是:預防為主,平震結合,城鄉并舉,突出重點,依法監督,常備不懈。按中國地震參數區劃圖A1和國標GB500112001,南昌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
61、加速度值為0.05g。下水道抗震下水道結構宜采用抗震性能較好的鋼筋混凝土圓管,持力層落在穩定的亞粘土或中粗砂層上,不宜落在淤泥質土或易液化的細砂土上。路基抗震為避免震害,路基填方宜采用碎石土、一般粘性土、卵石化和不易風化的石塊等材料填筑。壓實度應符合現行的有關規范的要求。當采用砂類土填筑路基時,應采取措施將其壓實,并對邊坡坡面適當加固。在軟弱粘性土層和液化土層上填筑路基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適當措施:換土、反壓護道、降低填土高度等,在軟弱粘性土層和液化土層上修建擋土墻時,可采取換土、加大基底面積、采取樁基礎等加強地基處理的措施,也可采用輕型支擋構筑物。第9章 項目實施進度與工程管理9.1 項目
62、實施進度在工程建設所需資金籌措到位,并取得土地征用許可證后,即可開展項目建設的各項工作,包括道路、排水及其配套基礎設施的勘察、設計及文件審批、土地征用、拆遷安置、施工準備以及工程施工。本項目實施總工期為6個月,根據該項目和籌集資金的情況,將項目建設進度建議如下: 2009年12月-2010年1月按照審定的道路及排水建設要求,完成全線1:500帶狀地形圖測量及中線、縱斷和橫斷測設,完成地質鉆探和施工圖設計,完成拆遷征地工作。 2010年2月-2010年4月,完成主干道雨水、污水、路基土方,完成路面鋪筑,保證主干道的建成通車。 2010年5月-2010年6月完成全部道路綠化、照明及附屬設施,完成竣
63、工驗收工作,全面建成通車。9.2 工程管理管理機構道路工程管理機構的設置與管理體制有緊密的關系,根據本工程的特點,項目可由城市市政管理機構進行管理,根據項目規模的特點,將其納入相應管理部門管理。城市道路是線性工程,工程包括范圍廣、內容多,因此,在工程設計中應根據該項目安全需要,結合具體情況,明確工程管理范圍。工程管理為確保本項目工程質量,保證項目如期竣工和控制工程投資以及不影響城市交通和環境保護,就必須加強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一系列管理程序和嚴格遵循各項規章制度。項目實施投入運營后,加強運營階段的管理和完善各種管理設施也是至關重要的。人員培訓城市道路管理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對管理人員的素質必然
64、會有很高的要求。為提高管理人員的各項素質,應對擬編管理人員進行上崗前的培訓。第十章 招投標管理10.1 招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2000年1月1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令招標公告發布暫行辦法(第4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令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準規定(第3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令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增加招標內容和核準招標事項暫行規定(第9號)國務院七部委聯合發布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第30號令)國務院七部委聯合發布評標委員會和評標辦法暫行規定(2001年8月1日)江蘇省發展計劃委員會江蘇省依法必須招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增加招標專章和核準事項的規定(蘇計法規發【2001
65、】1408號)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準規定的通知(蘇政發【2004】48號)10.2 招標原則10.2.1 招標范圍及組織形式本工程勘察、設計實施全部招標,招標組織形式為委托招標;本工程施工實施全部招標,招標內容包括相應路段內的路基、路面、構造物、交通工程,招標組織形式為委托招標;本項目工程監理、主要設備材料實施全部招標,招標組織形式為委托招標。10.2.2 標段劃分1勘察設計合同段劃分:本項目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文件規定勘察設計確定為1個合同段。2施工合同段劃分:按照交通部公路建設四項制度實施辦法有關規定,結合本項目特點及項目工期要求,確定本項目施工劃分為1
66、個合同標段。3施工監理合同段劃分為1個合同標段。10.2.3 招標方式按照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要求,結合本項目特點,擬采用以下招標方式:本工程勘察、設計采用邀請招標形式;本工程施工、工程施工監理及設備等采用國內公開招標形式。表10-1:招標范圍表招標項目招標范圍招標組織形式招標方式不采用招標方式備注全部招標部分招標自行招標委托招標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勘察設計建筑安裝工程監理設備重要材料其他第11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11.1編制原則依照建設部市政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及全國市政工程投資估算指標文體格式內容及要求。11.2編制依據市政工程投資估算編制辦法(建標2007164號);全國市政工程投資
67、估算指標(HGZ47-101-103-96);江蘇省市政工程計價表(2004年);*市工程造價管理;近期國內或省內建成或在建類似工程技術經濟指標;有關文件及說明;其它費用的計取。根據建設部建標有關文件規定計取各項費用:建設單位管理費:按第一部分工程費用的2%計算;工程勘探設計費:按第一部分工程費用的2.5%計算;工程建設監理費:按第一部分工程費用的2%計算;基本預備費按第一、第二部分費用之和的3%計取。11.3工程數量及投資估算*路(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可行性投資估算中工程數量的確定是按照全國市政工程投資估算指標(HGZ47-101-103-96)中所規定的工程量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本工程道路總
68、長度為2.905km,詳見項目投資估算表。投資估算表序號費用名稱單位數量單價合計(萬元)一建安工程費米29056088.64 1道路平方米1156200.023 2659.26 2排水米116200.080 929.60 3綠化平方米116200.006 69.72 4行道樹棵9680.100 96.80 5路燈公里2.905100.00 290.50 6供電遷移米40000.050 200.00 7弱電遷移米80000.020 160.00 8交通標志處1115.00 165.00 9橋梁平方米24000.400 960.00 10河塘及農田處理立方米557760.010 557.76 二工
69、程建設其它費5230.59 1征地費畝184.67 15.00 2770.00 2拆遷安置費平方米4737.90.350 1658.27 3建設單位管理費6088.64 0.02 121.77 4勘測、設計費6088.64 0.025 152.22 5監理費6088.64 0.02 121.77 6安全文明費、質檢費、規費等5106.62 0.02 102.13 7建設單位臨時設施費(三通一平等)6088.64 0.03 182.66 8研究試驗費6088.64 0.02 121.77 三預備費11319.23 0.030 339.58 四建設期利息5600.00 0.050 280.00 工
70、程投資總額11938.80 本項目投資總額為11938.8 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11658.8萬元,建設期利息為280萬元,資金來源為爭取銀行貸款5600萬元,其余由市財政撥款解決。第十二章 問題與建議12.1結論*路(揚子江北路至甘八路)新建工程是*市實施新一輪城市建設和城市綜合整治的重要工作的內容之一,項目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該項目的建設,符合*市城市總體規劃與布局,有利于促進*市甘泉新區的建設與完善;有利于加快*市的城市化進程;有利于改善城市西北部地區企業和居民的出行條件,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項目的建設有利于美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品位;有利于進一步改善城市的
71、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因此,該項目是可行的,建議有關部門盡快批準該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利于下一步工作的開展。12.2建議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議建設單位在下一步工作中考慮以下幾個問題:1、路線走廊帶控制本項目路線根據規劃紅線進行路線設計,因此,道路規劃紅線的穩定對本項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項目建設前需穩定道路紅線,即做好路線走廊帶的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拆遷和重復建設。2、土源問題本項目位于長江下游平原地區,土源緊張,建設中需加強與地方政府、國土部門溝通,盡早明確取土方案,同時加強與水利等部門的協調,結合臨近地區航道、河流、湖泊等整治工程綜合考慮土源問題。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