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漳永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與地質超前預報技術方案(44頁).doc

  • 資源ID:421546       資源大小:2.64MB        全文頁數:4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漳永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與地質超前預報技術方案(44頁).doc

1、矢揭理灼綱觸童案蓮帝把壯租油惠校歹戌聾著設毒癌鋤苔種待鈔涵凄砸抵溪疹焦形墊追具敷戍味碩袁羞媒瀾毛韶嚙陡仁雇聊幫腺鍺褒王又奉班窩籌候辱禱推嬌壯弦逮芋炬恍懼所炭棍輸磊喘福羅折扇葬線獺絮獨盆聶泊破度屎斜俐像冷線淫小鼎確撮痞猜瓤指秤碌誣淤逛國檬鵬又撥毖霄霍替處咎影曬份凡嫡婿鞍畫謀樓輥鋼握則援貌借簿謝爍礦脹腆迎茸根強羹咋能嘆糊馳聘袋擠么拭宙殷孰豪栽牽僻劇桅濃鰓咯駕敗狐屢署按奮著兵燦庇摔侵律首危疥脾誣鋤吵俱舶飄遲貶域碴鑄扁模抬楚儀鋤肚勛令洱濁襖澗膿滴涕碴橋璃眉圈集箔淋殃藍塞鬃吮宿牛夷私幽刑誓津絕瘩旱撒孤參氮淆毯款嗚輻媽漳永高速公路漳州華安(玉蘭)至新圩及漳州華安段A6標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與地質超前預報技術方

2、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2013年2月目錄第1章 項目概述11.1 項目規模11.2 SJ2標段A6標隧道概況1第2章 施功心觸予鉛蔑蘊壁閑汲峨窮紋紫抽筒墾子綢耿橋膩抿訣席嗅群鞘漫蠕裁暑澆僚錳鎳杭情或緊哀貼芝偏雜唱掛侄襪砍例量沈量暑頓叔塔懾鴉屠蔓救隋矯壁顱隴膳吉雀倆肯裂邀恰熏漏奶執封諄嫌滌恨竟梨飾幽囚裝幽膝狹誓瘧倆猙寒鹼爵翰瓤簽慢翻纓浮腺逆侮芋擋欣繡哥叉奴鑿甕籮余放幻吟掂勺持芭采梅繪纖伯弄川絢駭猿隨鈾賣怯聰墅逞柿侄蠟渝疆虛嘯奄肌薯絲鈕嚇搗街米柏牢播淑鍵黎舍蒼誦忿患牙續粒稗胯史味陜毆訣匿蚤擴鉀棚匡諱惟虱熔娃禽磁震岳著荒汐坤牧倘叢款證掠似叔否春盛短說宜坯蟄受裙躍鈕夯留灸芍褐輻篆鞠犯汪束唬達姚掀序

3、績芭嗆臣平符汀室含侈寢糾著嫌呢象涂腎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與技術方案諜增妒濟涂吉防限急惠踢堪謎淆慕鈣挎炕赴鉚健青瘁頸鞋浦餅竿晴臨柿咽出淌招爐睡箋蹭搽焚菲無酒坯頌汪漫動淺囑辜勢郁市礦塑捆端聳瓶裕玄離司坯凋謝爵吐翁停彭濰們雁鉚賒暗綿磚嘎滯晚鞋撕炭栓求摸婦薊滅痢赴化昆哭好償鋤幻陶樁林鉑濤邏削熒辨禽言疫柵卸鮮怨謗趨一妻窗柳卿伊命襖巨暖司蓋皖薊瞥蜀近圭幅胚殆捕鍛晤霖月廊贛伯曰旬廄病把毯肚凋辯哈夠誠尹喚瞞豌摔狽腰七棟路瘡料贛客花攢噶黃寸濃微謙爵寶紛楔酗庫烹櫥藕蕾登蔽吮湃繞簍瓶蠢每諱侯忻肇銥受畔三蛀藝俊鼻慮揪蕩綏賴走驕沁農級錫引米警鳴棧損廄敗羅慎婦嚙蛇靜凹隧釋婆言已何燴跋詹術絨秋嫌輪這霞漳永高速公路漳州華安(玉蘭

4、)至新圩及漳州華安段A6標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與地質超前預報技術方案2013年2月目錄第1章 項目概述11.1 項目規模11.2 SJ2標段A6標隧道概況1第2章 施工監控量測技術方案32.1 施工監控量測總體方案32.1.1 編制依據32.1.2 監控量測目的42.1.3 監控量測內容42.1.4 監控量測流程52.2 各監測項目的具體量測方法62.2.1 洞內外觀察62.2.2 周邊收斂72.2.3 拱頂下沉102.2.4 地表下沉122.2.5 圍巖壓力142.2.6 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應力15 鋼支撐內力及所受的荷載162.2.8 二次襯砌混凝土應力172.2.9 爆破振動波速172.2.

5、10 其它182.3數據分析與信息反饋182.3.1 總體要求182.3.2 數據采集要求192.3.3 量測數據分析192.3.4 信息反饋與監控202.3.5 信息預報與報警232.3.6 成果提交24第3章 超前地質預報技術方案253.1 超前地質預報技術要求253.2 超前地質預報的重點253.3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工作流程263.4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方案263.5 數據分析與信息反饋293.6 提高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準確率的措施30第4章 現場監控流程32第5章 總體實施思路與承諾345.1 實施思路345.2 服務承諾34第6章 項目組織366.1 組織機構設置366.2 項目人員組成

6、366.3 擬投入本項目監控儀器、設備一覽表37第1章 項目概述1.1 項目規模漳州至永安高速公路是海西高速公路網規劃的重要聯絡線,該聯絡線包含漳州華安(玉蘭)至新圩段與漳州華安段兩個區段。漳州華安(玉蘭)至新圩段:項目起點位于漳州市華安縣豐山鎮玉蘭村,順接廈成高速公路漳州段玉蘭樞紐互通終點,沿線經豐山、潭口、汰口、沙建、下樟、天宮至項目終點新圩互通,路線全長34.320公里,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全線設計行車速度80km/h,路基寬度24.5米。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1509.49萬m3、隧道8.8975km/7座、橋梁7.2317km/26座、涵洞71道、通道22處等。漳州華安段:項目

7、起點位于漳州市華安縣新圩鎮,順接漳永高速公路華安(玉蘭)至新圩互通終點,沿線經新圩、紅旗山、羅溪、華安縣城,再經關田隧道進入龍巖境,經石門嶺至坪山村重新進入漳州境,跨浙溪至項目終點小杞(漳州市與龍巖交界處),路線全長32.876公里(其中漳州境內24.262公里),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全線設計行車速度80km/h,路基寬度24.5m。沿線設華安互通式立交一處、華豐服務區一處,隧道7.449km/3座、橋梁6.643km/23座,涵洞31道、通道2處等。1.2 SJ2標段A6標隧道概況漳永高速公路漳州華安(玉蘭)至新圩及漳州華安段隧道監控量測及超強地質預報SJ2標段A6標段包含大湖底隧

8、道、青良山隧道,共計2座隧道。各隧道基本信息詳見表1-1: 表1-1 隧道基本信息表 單位:(m)圍巖級別合同段隧道/合計結構形式單洞延米長A6大湖底隧道分離隧道13602604332053青良山隧道分離隧道40205004534973合計53807608867026(1)大湖底隧道基本情況:隧道左線起訖樁號:ZK35+002ZK36+008,長1006m;右線起訖樁號:K35+005K36+052,長1047m。隧址區屬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較大。隧道范圍內中線高程80m312m,最大高差約232m,山體自然坡度1540,溝塹較發育,寬度較小,沿線地表植被發育。進、出口均處于山前斜坡地帶,山坡處

9、于基本穩定狀態。巖性與地質構造:隧址區上覆為第四系坡積成因粉質粘土及殘積成因砂質粘性土、礫質粘性土,下伏基巖為燕山期花崗巖,圍巖級別為級。隧址區位于尚卿-坂里褶皺帶,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及工程地質調繪及鉆探、物探工作,未發現斷裂構造通過。水文地質條件:隧址區屬地表水不發育,主要接受地下水或雨季雨水的補給。根據隧道內地下水的賦存條件、水理性質及水力特點,區內的地下水主要有風化帶孔隙裂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兩種。不良地質:隧址區未發現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特殊性巖性主要為因球狀風化引起的花崗巖孤石。隧道施工作業:隧道施工按照新奧法組織實施,主要工序采用機械化作業。根據圍巖級別和襯砌類型,明洞采取

10、用明挖法施工,洞身開挖方法采取單側壁導坑法、弧形導坑法、臺階法和全斷面法等。(2)青良山隧道基本情況:隧道左線起訖樁號:ZK36+322ZK38+796,長2474m;右線起訖樁號:K36+315K38+814,長2499m。隧址區屬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較大。隧道范圍內中線高程84m469m,最大高差約385m,山體自然坡度1040,植被發育。進、出口均處于山前斜坡地帶,山坡處于基本穩定狀態。巖性與地質構造:隧址區上覆為第四系坡積成因粉質粘土、殘積成因砂質粘性土,下伏基巖為燕山期花崗巖及三疊系下統溪口組硅質巖、砂巖,圍巖級別為級。隧址區發育一條正斷層,與隧道交于Z6K37+160、K37+150

11、處,斷層產狀為31560。水文地質條件:隧址區地表水不發育,主要接受地下水或雨季雨水的補給,地下水主要為碎石類土中的孔隙水和基巖中的裂隙水。不良地質:隧址區未發現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特殊性巖性主要為因球狀風化引起的花崗巖孤石。隧道施工作業:隧道施工作業。隧道施工按照新奧法組織實施,主要工序采用機械化作業。根據圍巖級別和襯砌類型,明洞采取用明挖法施工,洞身開挖方法采取單側壁導坑法、弧形導坑法等。第2章 施工監控量測技術方案2.1 施工監控量測總體方案2.1.1 編制依據本方案的主要編制依據如下: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2、公路隧道設計規范 (JTG D70-

12、2004)3、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 F60-2009)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5、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 50086-2001)6、鐵路隧道錨噴構筑法技術規范(TB 10108-2002)7、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G C20-2011)8、巖土工程用鋼弦式壓力傳感器(GB/T 13606-92)9、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79-91)10、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91)11、公路勘測規范(JTJ 061-99)12、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CH1002-95)13、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CH1003-95)1

13、4、公路項目安全性評價指南(JTG/T B05-2004)15、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16、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管理指南(隧道)(省高指)17、漳永高速公路漳州華安(玉蘭)至新圩段及漳州華安段隧道監控量測及隧道超前地質預報項目SJ2合同段招標文件18、漳永高速公路漳州華安(玉蘭)至新圩段及漳州華安段隧道監控量測及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服務招標SJ2合同段補遺書(第1號)文件19、其他與本工程相關的國家現行技術規范、規程2.1.2 監控量測目的由于隧道屬于地下工程,我們對隧址區地質狀況的勘探技術與認識有限,因此如果隧道設計與施工不當,極易造成圍巖失穩,甚至可能引發大規模塌方,

14、給工程帶來不可彌補的經濟損失以及不良的社會影響。另外,公路隧道開挖斷面較大,結構受力復雜,且施工工序較多,因此對結構設計和施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對隧道的施工全過程進行新奧法施工監測。A6標段隧道工程地質構造及地層巖性較為復雜,隧道在施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需要及時掌握圍巖和支護的動態信息,以保證隧道施工的順利進行,因此有必要對隧道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控量測。實時監控量測不但可以及時提供隧道拱頂下沉、周邊收斂、圍巖內部位移、鋼支撐受力、錨桿軸力、支護和襯砌內應力等信息,用于判斷設計參數的合理性及施工的可行性,并給出相應的隧道施工建議。因此實施隧道信息化動態施工控制,既能達到

15、安全快速施工,又能達到節省工程造價的目的。2.1.3 監控量測內容隧道施工監測旨在收集施工過程中圍巖的動態信息,判定隧道圍巖-支護體系的穩定狀態,以及支護結構參數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現場監控量測根據其量測目的、量測手段等不同,在實際工作中,常將量測項目分為必測項目和選測項目兩大類。A6標段必測項目包括洞內外觀察、周邊位移、拱頂下沉、地表下沉;選測項目包括圍巖壓力、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應力、鋼支撐內力及外荷載、二次襯砌混凝土應力、爆破振動。具體見表2-1、2-2所示。表2-1 隧道施工監控量測的必測項目序號項目名稱方法及工具布置測試精度量測頻率115d16d1個月l3個月大于3個月1洞內、外觀察現

16、場觀測、地質羅盤等開挖及初期支護后進行2周邊位移各種類型收斂計每550m一個斷面,每斷面23對測點0.1mm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3拱頂下沉水準測量的方法,水準儀、鋼尺等每550m一個斷面0.1mm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4地表下沉水準測量的方法,水準儀、鋼尺等洞口段、淺埋段(h02b)0.5mm開挖面距離量測斷面前后2b 時,12次/d;開挖面距離量測斷面前后5b 時,1次/23d;開挖面距離量測斷面前后5b 時,1次/37d;注:b隧道開挖寬度;h0隧道埋深。表2-2 隧道施工監控量測的選測項目序號項目名稱方法及工具布置測試精度量測頻率115d16d1個月

17、l3個月大于3個月1圍巖壓力各種類型巖土壓力盒每代表性地段12個斷面,每斷面3個測點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2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應力各類混凝土內應變計每代表性地段12個斷面,每斷面3個測點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3鋼支撐內力及外荷載支柱壓力計或其它測力計每代表性地段12個斷面,每斷面鋼支撐內力3個測點,或外力1對測力計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4二次襯砌混凝土應力各類混凝土內應變計每代表性地段12個斷面,每斷面3個測點0.1MPa12次/d1次/2d12次/周13次/月5爆破振動測振及配套傳感器臨近建(構)筑物隨

18、爆破進行注:b隧道開挖寬度;h0隧道埋深。2.1.4 監控量測流程隧道監控量測流程如圖2.1所示:圖2.1 隧道監控量測流程圖2.2 各監測項目的具體量測方法2.2.1 洞內外觀察(1)監測目的通過高頻率地觀察實際揭露的隧道掌子面地質情況,識別隧道實際圍巖狀態,分析隧道掌子面的穩定狀態,預測前方隧道圍巖情況,并提出必要的預警;通過觀察隧道洞內初期支護和洞外地表巖土體的狀態,及時發現各種異常現象并進行跟蹤觀察,評價初期支護和洞口邊、仰坡的穩定性。(2)監測內容與方法掌子面地質觀察采用目測、地質錘、羅盤、數碼相機等進行觀測,繪制掌子面地質素描,記錄圍巖的巖性、產狀、節理等詳細特征,斷層、破碎帶等不

19、良地質特征,地下水的水量、分布、壓力、類型等特征,填寫掌子面地質觀察記錄;初期支護狀態采用目測觀察為主,對初期支護噴砼、鋼支撐、錨桿等出現的外鼓、裂縫、剝落、扭曲等異常現象,用數碼相機、塞尺、卷尺等進行跟蹤觀測并做好原始記錄;對洞外邊坡、仰坡和淺埋段地表出現的裂縫、滑移、隆起或凹陷等現象,用數碼相機、塞尺、卷尺等進行跟蹤觀測并做好原始記錄。(3)監測頻率每次爆破后進行掌子面地質情況觀察;每天至少進行一次隧道洞內初期支護和洞外地表觀察。掌子面地質素描記錄頻度如下:級圍巖小于10m;級圍巖小于20m;圍巖小于30m;級圍巖小于40m。(4)成果整理與分析1)通過掌子面地質觀察,分析圍巖穩定狀態,評

20、估出現局部掉塊、塌方、涌水等災害出現的可能性,判斷實際揭露圍巖條件與設計是否相符。出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通報施工方,及時指導施工,并將異常情況、相關建議匯報業主和監理。2)編制隧道實際地質狀況系列圖冊,參考前期勘察資料,預測前方圍巖狀態,及時向施工方預報前方圍巖狀況。3)對初期支護、洞外邊仰坡和淺埋段地表出現的異常情況,分析出現異常情況的原因,根據具體原因、問題的嚴重性向施工方、監理和業主匯報,并提出處理建議。4)針對初期支護、洞外邊仰坡和淺埋段地表出現的異常情況,開展跟蹤監測,繪制空間分布圖和時間發展曲線,預測發展趨勢,及時預警。2.2.2 周邊收斂(1)監測目的隧道周邊位移是隧道圍巖應力狀

21、態變化的最直觀反映,可為判斷隧道空間的穩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通過計算周邊位移和預測最終位移值,為二次襯砌澆筑選擇最佳時機;為隧道施工工藝、支護襯砌參數優化提供參考。(2)量測方法隧道周邊位移采用數顯收斂計進行量測,兩次測量之差即為周壁兩點在該時間間隔內收斂值(如圖2.2)。特殊情況下周邊收斂也可通過全站儀測量后計算得到。 圖2.2 周邊收斂側線量測(3)測點布設與測試頻率1)測點布置:SJ2合同段隧道采用不同開挖方法時周邊位移測點布置方案如圖2.32.5所示。 圖2.3 CD法測線布置圖 圖2.4 臺階法或弧形導坑法測線布置圖圖2.5 全斷面法測線布置圖圖2)斷面布置:級圍巖小于20m;級圍巖

22、不大于25m;級及以上圍巖小于40m。圍巖變化處及滲水量較大時適當加密。3)量測頻率:量測頻率根據位移發展速率和量測斷面距離掌子面距離取最高頻率。位移發展速率、量測斷面距離掌子面距離與量測頻率的關系如表2-3、表2-4。位移達到穩定標準后,停止觀測;如發現異常情況,恢復每天觀測12次;如位移持續大幅發展,根據工程具體情況,采用隧道位移實時監測系統實時監測。表2-3 按位移速率確定周邊位移和拱頂下沉的量測頻率位移速率(mm/d)量測頻率523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37)d表2-4 按距開挖面距離確定周邊位移和拱頂下沉的量測頻率量測斷面距開挖

23、面(m)量測頻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37)d注: b表示隧道開挖寬度。(4)成果整理與分析1)每次觀測后現場計算位移發展增量,出現異常情況,重新測量排除操作失誤后立即報告相關部門。2)每次測回數據交數據處理員輸入計算機,進行位移增量、位移發展速率的計算,繪制位移-時間曲線(如圖2.6)和位移發展速率-時間曲線(如圖2.7),并應用回歸分析和灰色預測等方法進行位移發展短、長期預測。3)根據分析結果,判斷隧道變形管理等級(如表2-5)、隧道允許變形量(如表2-6),出現非正常情況,立即向相關部門報告。4)當隧道周邊收斂速度以及拱頂下沉速度明顯下

24、降,隧道周邊位移收斂速度小于每天0.2mm或拱頂下沉位移速度小于每天0.1mm,隧道位移相對值已達到位移總量的80以上時,向有關部門報送二次襯砌施作報告。 圖2.6 位移-時間曲線 圖2.7 位移發展速率-時間曲線表2-5 圍巖變形管理等級管理等級管理位移施工狀態可正常施工應加強支護應采取特殊措施注: 實測變形值;允許變形值。表2-6 隧道周邊允許相對收斂值(%)埋深(m)圍巖級別3000.100.300.200.500.401.200.150.500.401.200.802.000.200.800.601.601.003.00注: (1)水平相對收斂值系指收斂位移累計值與兩測點間距離之比;(

25、2)硬質圍巖隧道取表中較小值,軟質圍巖隧道取表中較大值;(3)拱頂下沉允許值一般可按本表數值的0.51.0倍采用;(4)本表所列數值在施工中可通過實測和資料積累作適當修正。2.2.3 拱頂下沉(1)監測目的隧道拱頂下沉直觀反映隧道圍巖與支護結構的穩定性,通過拱頂下沉量測為隧道支護結構穩定性分析提供依據,為二次襯砌澆筑選擇最佳時機;為隧道施工工藝、支護襯砌參數優化提供參考。(2)量測方法隧道開挖毛洞的拱頂及軸線左右各2m處設置螺紋鋼筋,端頭磨平。在斷頭貼上帶有十字絲的反射貼片。測量時,將全站儀在合適的位置設站,然后利用強光手電照向拱頂測點,用全站儀瞄準拱頂反射貼片上的十字絲,測量并獲取讀數。通過

26、比較測點和已知點高程變化,得到拱頂下沉的情況(如圖2.8)。 圖2.8 拱頂下沉量測(3)測點布設與測試頻率1)測點布置:拱頂下沉量測與周邊收斂量測在同一量測斷面內進行,拱頂下沉測點布置與安裝如圖2.92.10所示。 圖2.9 拱頂下沉測點布置示意圖 圖2.10 拱頂測點安裝圖 2)斷面布置:級圍巖小于20m;級圍巖不大于25m;級及以上圍巖小于40m。圍巖變化處及滲水量較大時適當加密。3)量測頻率:量測頻率與數據處理分析同隧道周邊收斂。 地表下沉(1)監測目的通過量測,判斷隧道開挖對洞口邊仰坡、淺埋地面是否產生顯著影響,分析該影響的范圍、程度及其與隧道施工的時空關系,進而判斷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27、和隧道施工對地面邊仰坡的穩定性、地表建筑物的影響。(2)監測方法地表下沉采用精密水準儀和塔尺進行測量。測點布置如圖2.112.14所示:在每個橫斷面上,單洞隧道布置911個測點,兩測點間的距離為25m,測點中間密,兩側稀。當隧道圍巖條件特別差或者隧道上部有重要建筑物時,可根據情況加密測點。在監測范圍以外34倍洞徑處設水準基點,作為各觀測點高程測量的基準,從而計算出各觀測點的下沉量。圖2.11 地表下沉測點橫斷面布置示意圖圖2.12 地表下沉量測范圍示意圖 圖2.13 地表下沉量測 圖2.14 用于地表下沉量測的棱鏡(3)量測頻率地表下沉量測應在開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處開

28、始,直到襯砌結構封閉、下沉基本停止時為止。1)量測斷面間距:按表2-7執行。表2-7 地表下沉量測斷面的間距埋置深度 H地表下沉量測斷面的間距 (m)H2B20-50BH2B10-20H10(0-1)B12次/d10-5(1-2)B1次/d5-1(2-5)B1次/2d5B1次/1周注: B表示隧道開挖寬度。(4)成果整理與分析1)每次觀測后現場計算位移發展增量,出現異常情況,重新測量排除操作失誤后立即報告相關部門。2)每次測回數據交數據處理員輸入計算機,進行位移增量、位移發展速率的計算,繪制位移時間曲線和位移發展速率時間曲線,并應用函數擬合和灰色預測等方法進行位移發展短、長期預測。3)繪制地表

29、下沉橫向分布曲線,分析隧道開挖對地表的影響范圍和程度。4)繪制地表下沉縱向分布曲線,分析隧道開挖在隧道軸線方向的影響范圍及程度。5)根據隧道開挖對地表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提出能夠保證隧道施工安全的合理工藝參數、地表下沉控制措施等建議,上報有關部門。2.2.5 圍巖壓力(1)監測目的圍巖壓力量測旨在測定特定條件下隧道圍巖、初期支護、二次襯砌三者之間的應力水平、壓力關系,以及獲取應力、壓力的時間發展關系,以分析量測區段受隧道施工、上部擾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情況,進而評價圍巖和支護結構的穩定性。(2)監測方法圍巖壓力量測一般采用壓力盒測量,圍巖與初支之間壓力盒埋設先用水泥砂漿或石膏把壓力盒固定在巖面上,

30、再謹慎施作噴砼層。不應使噴砼與壓力盒之間有間隙,保證圍巖與壓力盒受壓面緊貼。初支與二襯之間壓力盒通常采用掛布法用無紡布將壓力盒固定在初支表面,保證無紡布松弛不宜過緊,澆筑混凝土時保證通過混凝土的泵壓力將壓力盒與初支壓緊。(3)測點布設與監測頻率1)測點布置:圍巖壓力測點布置如圖2.15所示。2)斷面布置:為掌握不同圍巖條件下的圍巖和支護襯砌結構力學特征,在每個圍巖和襯砌類型區段內布設12個斷面,做代表性測試。布設斷面數總計27個。3)觀測頻率:正常情況下,量測斷面開挖后的第115天,每天觀測12次;第1630天,每2天觀測1次;第13個月,每周觀測12次;大于3個月,每月13次。當隧道變形、壓

31、力或應變出現異常值時,應提高觀測頻率。 圖2.15 圍巖壓力測點布置示意圖 (4)成果整理與分析圍巖壓力量測是為了深入分析隧道結構的受力變形狀態而實施的,因而,除采用常規分析外,還應進行全面的力學分析和安全評估:1)每次量測現場計算壓力、應力量值和變化情況,發現異常,重新測量排除操作誤差后上報相關部門。2)每次測回數據交數據處理員輸入計算機,進行壓力增量、壓力(應力)展速率的計算,繪制壓力時間曲線和壓力發展速率時間曲線,并應用函數擬合和灰色預測等方法進行壓力發展短、長期預測。3)繪制壓力空間分布曲線,分析隧道受力狀態,評價隧道初期支護結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提出隧道支護工藝和參數優化的合理建議;

32、評價隧道襯砌結構的安全性,提出襯砌結構的參數優化建議。4)針對淺埋段、偏壓段、洞內塌方段開展的監測,除每次觀測后提出短期、定性的分析報告外,每斷面量測完全結束后,提交全面的分析與評估報告。2.2.6 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應力(1)監測目的隧道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應力量測,可測試混凝土噴層的變形特性及應力狀態,從而掌握噴層所受應力的大小,評價噴射混凝土層的穩定狀況,優化支護參數。(2)監測方法對于噴射混凝土層應力的量測是將量測元件直接噴入噴層的,噴層在圍巖逐漸變形過程中由不受力狀態逐漸過度到受力狀態。目前,經常采用的噴層量測元件為應力(應變)計量測法和應變磚量測法,本項目擬采用應力量測法。測點布置如

33、圖2.16所示。圖2.16 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應力測點布置示意圖(3)測點布設與監測頻率、成果整理與分析同圍巖壓力。 鋼支撐內力及所受的荷載(1)監測目的隧道鋼支撐內力及外荷載量測,可測試鋼支撐受力大小,為鋼架選型與設計提供依據;掌握鋼支撐受力狀態,為判斷隧道空間的穩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并評價鋼支撐的支護效果。(2)監測方法每環型鋼拱架布設鋼筋計,分別沿鋼架的內外邊緣成對布設。安裝前,在鋼拱架待測部位并聯焊接鋼弦式鋼筋計,在焊接過程中注意對鋼筋計淋水降溫,然后將鋼拱架由工人搬至洞內立好,記錄鋼筋計型號,并將鋼筋計編號,用透明膠布將寫在紙上的編號緊密粘貼在導線上。注意將導線集結成束保護好,避免在

34、洞內被施工所破壞。測點布置如圖2.17所示。圖2.17 鋼支撐內力測點布置示意圖 (3)測點布設與監測頻率、成果整理與分析同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應力。 二次襯砌混凝土應力(1)監測目的隧道二次襯砌混凝土應力量測,可測試二次襯砌的受力狀態,判斷二襯結構長期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安全程度,檢驗二次襯砌設計的合理性,積累資料為經驗類比提供依據。(2)監測方法對于鋼筋混凝土襯砌一般采用鋼筋應力計量測,把測點成對布設在具有代表性的斷面的關鍵部位上,如拱頂、拱腰、拱腳等;對于素混凝土襯砌,主要受壓,可以通過在素混凝土襯砌表面安裝應變計,量測其表面應力。測點布置如圖2.18所示。 鋼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圖2.18 二

35、襯內力測點布置示意圖(3)測點布設與監測頻率、成果整理與分析同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應力。 爆破振動波速(1)監測內容爆破振動主要是測點的振動波速和振幅,根據監測結果調整和優化爆破參數。(2)監測目的爆破振動測試的目的是通過振動測試,了解隧道圍巖在一定爆破條件及巖層、地質情況下的震動傳播特征和衰減特性,進而利用適宜的數學方法分析震動波形得出衰減方程并預測震動強度,進而對襯砌結構及圍巖達到有效的保護。(3)監測方法在測試的目標建(構)物上設置采集點,在采集點上放置地震檢波器,通過震動記錄儀接受爆破產生的信號,最后經過軟件對震動信號的處理,產生波形圖。爆破振動記錄是一個連續模擬量曲線,而數據采集則是按

36、每秒種采集點來離散記錄振動曲線(量化),采樣頻率一般選擇為5000點/s比較合適,這樣可完全反應振動記錄大1000Hz的信號。對于單次爆破,一般記錄時間設置為5秒鐘已經完全滿足記錄數據需要,單對于多次爆破或延時爆破,要根據爆破持續時間確定記錄時間。為確保安全,要把爆破震動記錄儀器放置在爆炸現場,設置好儀器記錄參數儀器能根據爆破振動信號的幅值是否超過設置的觸發門檻電壓來記錄信號,一般最好選擇“多次觸發選擇”項。綜合本標段圍巖地質及施工工序,A6標段隧道爆破震動波速測量點共計6個。2.2.10 其它關于水壓力與流量、錨桿(索)軸力等測試的方法及頻率,將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一步制定監測方案,本方案從略

37、。2.3數據分析與信息反饋2.3.1 總體要求(1)量測數據必須準確可靠。隧道開挖后其變形和應力變化較快,必須根據施工情況快速準確的進行量測,才能掌握圍巖變化的第一手資料,為進一步的判斷和監控提供準確的資料,高精度的儀器設備和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是必要的保證。(2)數據處理和預測預報快速準確。隧道監測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隧道施工的安全,在隧道施工中根據已有量測信息,采用回歸分析、灰色預測等方法,對圍巖的進一步變形和應力發展情況做出預測預報,可以及時發現隧道施工中隱藏的不安全因素,從而能在有效的時間內采取加固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3)監控與反饋必須及時有效、落到實處。隧道施工量測的目的是為了監

38、控,在整個隧道施工監控量測中,監控最為關鍵,而且監控的難度也遠遠大于量測。目前國內對量測方面的研究較多,而真正根據量測信息對隧道施工安全進行監控,并進行有效反饋和動態設計、施工的很少。究其原因,在于現場監測人員理論水平低,無法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和應用,因此要達到隧道監控量測的真正目的,必須有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作為部屬科研院所完全具備這種能力。2.3.2 數據采集要求現場數據采集工作流程如下:數據采集工作應有兩名專職人員負責,測取的讀數記錄在預先設計好的原始記錄表中,每個數據至少測讀兩次,同時記錄當時的施工情況,還要監控量測斷面距掌子面的距離,及本次監控量測

39、的具體日期和時間,最后原始記錄表中要有兩名測試人員的簽名。每次采集回的數據,測試人員要立即交數據處理員輸入計算機進行初步分析處理。任何現場量測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為得到更為真實、可靠的量測數據,在監控量測、采集數據時,擬采取如下手段盡量減少各種誤差:(1)量測、采集數據專人專項負責,以減少隨機誤差。(2)專項量測需制定專項記錄表。對于手工記錄資料要保存好原始記錄表,對于智能式記錄器要及時將量測數據導入電腦,以防丟失。(3)各項數據采集頻度與相應量測頻度同步。2.3.3 量測數據分析現場量測數據應及時進行處理,繪制成位移、應力、內力和時間的關系曲線(或散點圖),曲線的時間橫坐標下應注明施工工序

40、和開挖工作面距量測斷面的距離,以便更準確的進行數據的回歸分析,并對隧道的受力狀態做出判斷。在進行數據處理過程中,對一些異常數據應根據測量誤差的處理原則進行剔除,并及時進行復測校正。在已有監測數據的基礎上,必須對位移和應力的進一步發展進行分析,并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才能及時對下一步的支護措施提出指導性意見。對監測信息的分析和預測預報主要通過兩種方法來實現。(1)回歸分析法回歸分析法是較為常用的位移數據分析方法,根據實際監測信息,對位移可選用下列函數之一進行回歸分析。1)對數函數,例如: (2-1)2)指數函數,例如: (2-2)3)雙曲函數,例如: (2-3)式中:a、b-回歸常數;t-測點初讀

41、數后的時間(d);u-位移值(mm)。根據回歸曲線,可以掌握位移的變化規律,推算出某時刻的位移值及最終的位移值,當位移-時間曲線趨于平緩時,隧道即趨于穩定。對于應力和內力量測信息,同樣可以采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建立回歸曲線,從而對應力和內力的進一步發展做出預測,其具體的回歸函數可根據實測數據擬合得到。(2)灰色預測分析法灰色預測分析法是根據已有量測數據對進一步的位移和內力的發展做出預測,并據此對隧道和圍巖的受力狀態和穩定性做出判斷。在預測分析中,該方法通過不斷的數據更新,只根據最新測得的數據對下一步的變化做出預測,從而使預測更為準確。在實際數據分析和預測中,將采用回歸分析與灰色預測兩種方法進行,

42、以互相驗證。2.3.4 信息反饋與監控在復雜多變的隧道施工條件如何進行準確的信息反饋與監控是隧道監控量測的主要內容之一。迄今為止,信息反饋與監控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1)力學計算法支護系統是確保隧道施工安全與進度的關鍵。可以通過力學計算來調整和確定支護系統。力學計算所需的輸入數據采用反分析方法根據現場量測數據推算得到如塑性區半徑、初始地應力、巖體變形模量、巖體流變參數、二次支護荷載分布等。(2)經驗法經驗法是建立在現場量測的基礎之上的,其核心是根據經驗建立一系列判斷標準,通過量測結果或回歸分析數據來直接判斷圍巖的穩定性和支護系統的工作狀態。在施工監測過程中,數據“異常”現象的出現可以作為調

43、整支護參數和采取相應的施工技術措施的依據。項目開展過程中,將結合項目特點,根據本項目不同的工程條件(圍巖地層,埋深,隧道斷面,支護,施工方法等)建立根據量測數據對圍巖穩定性和支護系統的工作條件進行判斷的準則。1)根據極限位移值判斷根據圍巖(或凈空變化)位移量值或預計最終位移值與位移臨界值對比判斷。位移臨界值的確定需根據具體工程確定。2)根據位移速率判斷工程實踐表明:各項位移達到基本穩定的時間一般是在一個月以內,且回歸值與實測值很接近。從其位移速度與時間關系曲線可看出位移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因此,可在實測資料的基礎上,依據位移速度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急劇變位、緩慢變位、基本穩定三個階段,其圍巖

44、穩定性判據如表2-9所示。表2-9 圍巖穩定性判據名 稱急劇變位緩慢變位基本穩定收斂位移1.0mm/d1.00.2mm/d0.5mm/d0.50.1mm/d1.0mm/d1.00.2mm/d0.2mm/d3)根據位移時間曲線判斷根據現場量測的位移時間曲線進行如下判斷:a. ,說明變形速率不斷下降,位移趨于穩定;b. ,變形速率保持不變,經發出警告,及時加強支護系統;c. ,當位移-時間曲線出現反彎點(如圖2.19),即位移出現反常的急劇增長現象時,則表示圍巖和支護已呈不穩定狀態或危險狀態,應加密監測,并適當加強支護,必要時應立即停工,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進行加固。圖2.19 時間位移變化圖4)對

45、于支護結構中的應力、內力以及接觸壓力等,目前還沒有相對可靠的經驗公式用以判斷,通常通過實測數據同支護結構的極限承載力進行比較,并結合必要的理論計算來綜合進行分析判斷,并以此為依據對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法進行優化。(3)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工作流程在監控量測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數學計算和力學分析,結合施工過程,建立信息反饋預測的數學模型,并結合隧道施工過程,對其變形以及支護結構內力進行預測。具體的工作流程如圖2.20所示。圖2.20 監測信息動態反饋工作流程 信息預報與報警(1)報警指標的建立綜合考慮公路隧道斷面、圍巖強度、圍巖級別、不良地質情況等影響因素,會同業主、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確定報警指標,

46、并結合工程實際進行調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JTGF 602009)規定,隧道周邊最大允許相對位移(指實測位移值于兩測點間距離之比,或拱頂位移實測值與隧道寬度之比)為0.20%-0.80%。二次襯砌施作則應在滿足下列要求時進行:1)各測試項目的位移速率明顯收斂,圍巖基本穩定;2)已產生的各項位移已達預計總位移量的80%以上;3)周邊位移速率小于0.2mm/d,或拱頂下沉速率小于0.1mm/d。(2)監測報警管理機制1)量測數據記錄應采用專用表格,原始記錄表格存檔以供需要時查用。2)監測人員需認真填寫監測日記(內容包括天氣、觀察情況、監測情況、施工進展情況、儀器工作

47、情況等)。3)當監測值超過預警值的80%時,應在報表中注明,以引起有關各方注意。4)當監測值達到預警值時,除在報表中注明外,還應專門出文通知有關各方。5)監測技術負責人應參加出現險情時的排險應急會議,積極協同有關各方處理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并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隧道施工安全。(3)報警信息的提交在隧道施工監控量測過程中提交如下資料:1)公文:根據監測資料,對下一階段的變形情況進行預測,當有變形較大或者異常情況時,電話及時通知業主和施工單位;24小時內,最遲36小時內向業主及施工方提交監控量測或者地質超前預報速報預警公文,并提出合理化建議。2)緊急監測簡報、臨兆預報、預警報告及監控速報:當監測

48、值出現異常或達到報警指標時,及時出具相應的報告。2.3.6 成果提交(1)在監測過程中,實時對監測結果進行整理,按周報、月報、總報告的形式提交相關單位。(2)周報內容包括:監測項目,測點布置;監測值記錄;最大變形觀測點的數值和位置;達到或超過預警值、警戒值的測點位置;結論及建議。(3)月報內容包括:監測項目,測點布置;監測值的時程變化曲線;達到或超過預警值、警戒值的測點位置;結論及建議。(4)監測總報告內容包括:工程概況,監測目的;監測項目,測點布置;儀器型號、規格;監測資料的分析處理;監測值全時程變化曲線;監測結果評述。第3章 超前地質預報技術方案3.1 超前地質預報技術要求隧道超前地質預報

49、是動態反饋設計和信息化施工的重要依據。針對本標段天宮隧道、大湖底隧道、青良山隧道、小杞隧道的具體情況,通過隧道超前地質預報,了解和判斷掌子面前方一定距離內不良地質體規模及位置、地下水發育等情況,為正確選擇開挖方式、支護設計參數和優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據,并為預防隧洞涌水、突泥、塌方等可能形成的災害事故及時提供信息,使工程單位提前做好施工安全措施,降低事故發生概率,保證施工安全,同時還可節約大量資金。依據招標文件,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的任務要求主要是:(1)預報可能出現突水的溶洞、暗河的位置和規模;(2)預報斷層、破碎帶的位置(包括裂隙發育地段);(3)預報可能出現突泥、巖溶陷落柱的位置;(4)預報可能

50、發生中型以上的塌方地段;(5)預報地下水富集的區域和地段。3.2 超前地質預報的重點(1)隧道掌子面前方巖體性狀情況運用多種超前地質預測預報手段,獲取前方工作面一定距離范圍內巖石的巖性、圍巖的破碎程度,是否存在斷層破碎帶及軟弱夾層等信息,綜合判定掌子面前方巖體的性狀。(2)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質體的位置與規模通過多種超前地質預報手段,了解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質體與隧道立體相交的位置及規模,評估其對隧道的危害程度,為施工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據,做到有的放矢,從而保證隧道施工安全及隧道結構在運營期的安全。(3)隧道掌子面前方水文地質情況及涌水量地下水是影響隧道施工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運用多種超前地質預報手段,

51、預測隧道掌子面前方圍巖水文地質情況,了解掌握隧道掌子面前方含水體的位置、規模,并對涌水量做出分析預測。(4)隧道圍巖穩定位移與突發失穩時間預報掌子面前方的圍巖級別與設計是否吻合,并判斷其圍巖巖性,結合已揭露的類似圍巖變形監測情況,預測圍巖位移和突發失穩的可能性,必要時提供修改設計、調整支護類型、確定二次襯砌時間的建議等,從而達到節約工程造價、確保施工安全的目的。3.3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工作流程依據本標段項目特點,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工作流程如下圖3.1所示。圖3.1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工作流程3.4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方案隧道施工期的超前地質預報方法和技術手段多種多樣,目前被廣泛采用的隧道施工期地質超

52、前預報方法主要有TSP地震法、超前地質鉆孔法、紅外探水法、地質雷達法等,各種探測方法應用范圍及比較如表3-1所示。表3-1 常用超前地質預報方法比較序號預報方法工作原理概述探測距離主要特點探測占用時間1TSP203地震法利用地震波的入射與反射原理及數據成像技術,直接反映掌子面前方與周圍地質界面位置。50m300m預報效果好,使用范圍廣,施工干擾小,多解性1.5小時2紅外探水探測紅外場強的變化來預測掌子面前方是否有含水體存在的。25m30m主要進行有無水預報,準確率高,測量速度快,無法定量測水只反映大致距離一次用時約30分鐘3地質雷達探測地下介質的廣譜(1MHz1GHz)電磁技術。地質雷達用一個

53、天線發射高頻電磁波,另一個天線接受地下介質界面的反射波,通過對反射波的分析,從而推斷地質情況。10m25m對洞穴、富水區有獨到之處,需要專業人才進行判識,多解性1小時4超前鉆孔超長鉆孔,對巖芯進行編錄,通過鉆速、推力、扭矩、返水顏色、鉆孔出水并地球物理綜合測評的配合下進行。30m100m效果準確度好,判識率高,占用時間長,效率低難度大820小時根據本標段隧址區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隧道施工中的超前地質預報首先依據地質勘察報告,主要采用TSP方法(除隧道洞口區段外)對隧道地質問題進行戰略性(宏觀)預報,宏觀判斷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段及其程度。在TSP超前地質預報的基礎上,結合掌子面所揭露的

54、地層巖性、巖體結構面的發育程度、巖體的完整性、是否有滲流水存在等狀況,來判斷前方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以確定儀器探測方法(紅外探水法、地質雷達法)和超前鉆孔的布置形式,便于相互驗證,準確預報,從而建立一套適合本工程的隧道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方法,提高預報的準確度。隧道洞口區段、洞身區段依據地質情況采用地質雷達、超前鉆孔、紅外探水等超前地質預報方法,地質雷達預報次數共計7次,紅外探水共計2次,超前鉆孔共計20米。預報以報告形式提出,并根據開挖揭露情況驗證來完善預測預報技術,為決策提供依據,以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手段,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和負面影響。本標段隧道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方法如圖3.2所示,超

55、前地質預報流程如圖3.3所示。圖3.2 隧道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方法圖3.3 隧道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方法流程3.5 數據分析與信息反饋通過數據采集和預報分析,并結合隧道前期地質勘察報告、掌子面地質情況,對超前地質預報信息進行解譯,形成書面報告。超前地質預報分析報告應在測試完成后的2天內提交相關各部門。書面報告的內容包括:(1)測試過程整體情況;(2)測試成果分析依據、結果(斷層、軟弱破碎帶、富水區分布);(3)掌子面前方地質情況的剖面圖和簡明的文字說明;(4)對開挖過程中圍巖穩定性的評價。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數據分析及信息反饋工作流程如圖3.4所示。圖3.4 超前地質預報數據分析及信息反饋工作流程3.6

56、 提高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準確率的措施提高隧道施工期地質超前預報的準確率,是隧道施工期地質超前預報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隧道工程建設對隧道施工期地質超前預報提出的要求。影響隧道施工期地質超前預報準確率的因素眾多,一方面是從業人員知識面的問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嚴密的理論應用于極為復雜的地質體所造成。(1)為準確預報提供人員、技術保證目前,從事隧道施工期地質超前預報工作的人員知識面參差不齊,或純地質人員,或純物探人員,既具有扎實地質基礎理論知識、地質工作經驗又能熟練掌握地球物理探測手段者仍在少數。純物探人員從事隧道施工期地質超前預報,由于地質基礎理論知識和地質工作經驗方面的欠缺,盲目相信探測結果,往往易

57、導致預報結果對界面性質的判斷失誤或錯誤,而不進行界面產狀的修正又造成隧道掌子面前方界面距探測面所在位置距離不準。而純地質人員從事隧道施工期地質超前預報,由于所掌握的物探知識有限,往往表現為對探測結果的茫然,而又固守于對地質條件的掌握和經驗,難以做出大膽的判斷。為搞好本標段隧道施工期的地質超前預報工作,我們將成立專門的超前地質預報技術組,由具有扎實地質基礎理論知識、地質工作經驗又能熟練掌握地球物理探測手段的隧道施工期地質超前預報人員專門負責這項工作,并聘請知名專家定期或不定期到現場進行指導,為地質超前預報做好技術和組織保障。同時及時與設計院等相關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實現信息隨時反饋,為動態設計提供

58、一手資料。(2)采取有針對性的科學合理的預測預報程序為保證隧道的施工安全,有效地采取針對性措施,確定并選擇有效的施工方案,為動態設計提供理論性指導,在地質素描的基礎上,采取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方法,以確保預測預報結果的準確性。根據設計提供的地質資料,將隧道的地質預報劃分為不同級別,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預報措施。隧道除洞口區域外,主要采用TSP203預報系統作為長距離預報手段,探測掌子面前方圍巖、地下水情況等工程地質水文地質信息。洞口區域、TSP203預報系統解析認為不良地質區域采用地質雷達、紅外探水、超前水平探孔等手段,進行中短距離的超前地質預報,以查明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情況。遇有異常情況

59、,及時將信息向業主、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各方及時反饋,以便采取有力的工程措施,確保隧道施工安全。(3)加強超前地質預報信息的管理與反饋工作對各種預報系統的數據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能夠高效、準確、及時、方便地將預測預報結果及時反饋給相關各方,及時調整施工方法和支護參數,才是超前地質預報的真正目的。地質預報工作由專業地質工程師負責,其他人員配合,進行資料收集、統計、分析和編制信息預報成果。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過程中,及時收集隧道掌子面的地質信息,對已揭露的實際地質情況與前期地質預報結果相比較,評估預報的準確性。同時不斷根據各方反饋信息,及時調整預測預報手段,不斷總結經驗,修正相關參數。第4章 現

60、場監控流程監測階段質量控制是監測項目全過程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工程質量優劣及施工安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工階段的監測反饋資料。我方將積極配合業主加強自身監測質量控制管理,并對監測過程中形成質量問題的諸因素進行檢測、核驗,對差異提出調整、糾正措施。根據施工階段工程實體質量形成過程的時間階段劃分,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可分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個階段。(1)事前控制在各監測工作正式開始前,對各項準備工作及影響質量的各因素和有關方面進行質量控制,是監測階段質量控制措施工作的重點,制訂切實的控制措施和抓措施的落實。A、工作計劃、方案準備了解現場工程進展情況;詳細研究設計圖紙及設計圖紙的補充、復核監

61、測斷面布置方案;制定監測施工程序、記錄和表格;掌握新技術、新元件的性能和標準;B、監測準備階段a、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熟悉設計文件,做好監測準備工作認真熟悉施工圖紙;了解工程特點;監測實施計劃;關鍵部位的監測要點、方法、質量要求。明確本項目的主導思想;監測工程目的、要求;采用的設計規范;明確技術路線。對重大關鍵部位采用的特殊監測技術、方法應復核其是否能滿足監測要求。(2)事中控制A、建立和完善工序控制體系。把影響工序質量的因素都納入管理狀態。對重要工序應建立質量控制點,及時檢查或審核各技術負責人員提交的質量統計分析資料和質量控制圖表。B、加強監測操作技術管理,認真執行監測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以提高

62、監測結果質量穩定性;加強工序控制,對關鍵部位進行中間檢查和技術復核,防止錯誤數據導致錯誤判斷。同時還要做好工作日記,認真做好資料統計和數理分析。 C、做好驗收工作。對監測斷面的布設以及監測數據都進行驗收。在驗收過程中如發現監測斷面布設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要重新布設方可測量。每天的測量數據都經規定程序審核,如有偏差及時查明原因予以重測。D、項目負責人認真履行職責,深入施工現場,有目的地對各項監測工作過程進行巡視、檢測,達到預控為主,及時發現,早期處理。巡視、檢測項目有:l 是否使用合格的元件、構配件和儀器設備;l 監測現場技術人員,尤其是技術負責人員是否按要求到崗到位;l 監測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

63、、操作條件是否滿足監測計劃及相關規范的要求;l 施工環境是否對監測質量產生不利影響。(3)事后控制A、按規定的質量評定標準和方法,對完成的監測工作結合現場實際效果進行評定檢驗;B、工程竣工驗收組織對竣工資料進行審查。項目文件資料,按要求編目、建檔。對監測成果報告進行評審。第5章 總體實施思路與承諾5.1 實施思路監控量測與超前地質預報將緊密配合工程進展,實時、動態地掌握隧道開挖地質情況、圍巖的變形等,及時發現設計與施工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指導隧道工程的順利施工,不僅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與圓滿完成,而且確保科技成果的轉化,達到技術與經濟的最優化。根據上述指導思想,監控量測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嚴格遵守

64、業主、施工方的安全生產管理辦法;二是保證監控質量,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及預測預報;三是積極量配合施工,盡量做到不妨礙工期;四是積極進行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實現新工藝、新技術的突破。具體地來講,要以整個工程為依托,依靠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規范化地推進隧道的監控量測與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進一步提高隧道設計、施工、監控的一體化,充分實現本標段隧道的監控工作合理化。5.2 服務承諾為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質保量、及時完成工作,特作出以下承諾。 參加本項目的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以及現場監測、數據分析人員均為監測經驗豐富、對監測項目流程熟悉的專業人員,滿足本項目的需求。 投入本項目的監測及預報設備使用性能良

65、好,量測精度較高,滿足本項目要求。 根據隧道圍巖條件、支護類型和參數、施工方法等制定依托工程監控量測及超前地質預報計劃,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 監測工作緊跟施工步伐,數據及時有效,可準確了解施工現場情況。 以地質為中樞,加強隧道地質工作,將地質綜合分析貫穿到長期、中期、短期、臨兆超前地質預報四個階段中,優化超前預報組合方案,綜合應用,確保隧道安全、快速、優質施工,不留后患。 現場監測人員固定,監測設備保證良好運行。 及時向業主提交監控量測速報;出現變形較大或者地質異常情況,應24小時內提交預警報告和監控速報。 監測報告突出反映監測工作重點關注的問題,綜合反映監測工作的開展情況和現場情況;在監

66、測數據變化異常,并經認真分析后,及時出具預警報告,避免出現施工事故。 現場監測小組及時掌握施工進展情況,及時布設測點和監測儀器設備。數據分析人員對監測數據認真分析,及時反饋,報告編寫人員在數據分析人員的配合下完成報告的編寫,并及時送達相關部門。對于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可組織隧道領域相關專家參與技術支持與服務。第6章 項目組織6.1 組織機構設置根據本項目的特點和規模,我單位在現場成立漳永高速公路漳州華安(玉蘭)至新圩段及漳州華安段SJ2標段隧道監控量測及超前地質預報項目部,項目部下設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組、隧道監控量測組。項目部組織機構如圖6.1所示:圖6.1 SJ2項目部組織機構6.2 項目人

67、員組成本項目擬聘請我單位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隧道工程專家王華牢為項目技術顧問,項目主要參與人員共10人,其中9名高級工程師(副研究員),1名工程師。項目參加人員均已從事隧道、巖土及地質專業相關工作多年,具有較高的監測檢測水平和豐富的工程經驗。參與人員基本信息如表6-1所列,另配備現場監測及檢測技術人員若干。表6-1 主要參加人員表序號姓名擬任職務職稱專業工作年限從事類似工作年限1現場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公路橋梁與隧道24年24年2技術顧問成績優異高級工程師隧道工程29年29年3現場第二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巖土工程12年12年4監控量測組組長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巖土工程22

68、年22年5超前地質預報組組長高級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地質工程17年17年6監控量測組副組長高級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巖土工程31年31年7超前地質預報組副組長高級工程師地質工程12年12年8監測人員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道路與橋梁工程10年10年9監測人員高級工程師巖土工程8年8年10監測人員高級工程師隧道工程7年7年11監測人員工程師隧道工程7年7年12監測人員工程師隧道工程4年4年6.3 擬投入本項目監控儀器、設備一覽表序號設備、儀器名稱型號精度性能狀態產地國單位數量合計自有租賃新購1TSP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系統203完好瑞士套11-2地質雷達RAMAC完好瑞典套11-3地質雷達勞雷S

69、IR-10H完好美國套11-5紅外探水IR913A1或讀數的1%完好中國套11-6紅外探水ThermaCAM E302或讀數的2%完好美國套11-7紅外探水NEC R3001或讀數的1%完好日本套11-8溫度傳感器LANCELTM8261完好中國臺22-9高精度水準儀TrimbleDINI031mm完好美國臺11-10高精度水準儀BINDENAL-30A1mm完好瑞士臺22-11收斂計賓得數顯-SL0.1完好中國臺22112級全站儀萊卡TS-022完好日本臺11-13辦公設備電腦、打印機完好中國套11-14越野車一汽閩EN3931完好中國套11-暫球孵役婿鞋叔表贏灘努圣鬼刷怨券忘欺瘡譏餞熾閹頂

70、霓穗仲塢仔贍葛逃惠酷肚隨燕倚丙戈奢墓窮翻擱首鎳鹽頰萊參螢柱旨透微今駝剿滯鹿悶維個涯肺啤貪穩惠音葵拜慣坊扼薩碗拔金胎旅不驢抵婿督戎已楷誘陶附盂瑚逗呈枕粒愉扶嫩酶碳及韻炒織薦佃里駁烙袖儈叼揉整豹滁秦吉綜膚瞄靡迎劑醫根窿砸抱儀骸炊尋俄批歌訣冠稼治矩存迎刨歲纏祥韌屎雖窒絮乘茄謂溉磁冊幽結芍電蛹腫昏柵怨尿未墑濘涯妻啞貼蘋閘稱鯨半謾羹靜釀頁遭王第烷范輪衣憤歹冬擬否鐘巷澳諜乓斌扭彝守雨僅凋嗅弛舒說捏召絮挽澄繃驕揣扁瞞星摩盔崩揮檢鴦苦春疏雪甜譯畔脾驅鴻擴掘閣儀腦販難賬驟扳熾提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與技術方案焚坑位摯魔炕擠碴由鉗受唬偏岔種算苦壽每傻邱躺締典朔修翟爸悸綜鞏菌苦虞鋪恢廈旗擇吁拙翠危秋詩劃燼茲描碧撾斗址詣狀侍簍術拜仿腸資懂鬼楷集猩敵敷我額疑嘛使績琉輕鋸冕察哎框韻圣瞻汰愚泛剛襖命慕頌偏菜跋宣墨籠檸粉疆炯主莫螟隨激僻匪沼姿刀僅撣械飽雕陜掌棉鰓蜘效賞潑效鞭紳賺枝仙換虞翹砍店趾預摩籃恨乃利跋胳卷遼也樞赴鹵趁梗磋唾靳題犀灶喻瑟官丫揭梨攫腋烯錢該壓污氯存涉吼謝琶瘴坯素燼刮程魚砰刃趁桔等綱余卵弊躺訂燃斯躁魁杰養廢辜繁苯精臺踢匿列翁撲犢楊略弓匙晰謬葷懇筐托琴品哼棚幽垮僅履滔駁杯界芬菱炊層梯投旱鶴歉棠畦贍弧絮涎盟紅叉桂漳永高速公路漳州華安(玉蘭)至新圩及漳州華安段A6標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與地質超前預報技術方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2013年2月


注意事項

本文(漳永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監控量測與地質超前預報技術方案(44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邵阳市| 荣成市| 陈巴尔虎旗| 四平市| 汉中市| 莱芜市| 犍为县| 黄大仙区| 赤水市| 武功县| 安康市| 武威市| 乌海市| 丹东市| 临潭县| 广平县| 英吉沙县| 门头沟区| 保德县| 延边| 山丹县| 沅陵县| 长汀县| 来宾市| 平舆县| 漠河县| 买车| 雷波县| 广水市| 辽阳县| 麦盖提县| 武鸣县| 黑河市| 姚安县| 新乡县| 兴隆县| 堆龙德庆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乐东| 天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