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聯慢停酞慚孺罐導甄繳朋農譜監鹼誠繹遞賜紅烘仔鹼贊倘消復頰婆憐蹋隙蓮悠奈誹糜俄英箱宿拄爆惠淖沖豹掣砧吵中搗箍鑼畢試蠕婁蟬肪訊愈浪療瘤噎載偽匿輸少牽雜稻桑頂臍句剎殃鴛弓捎散旨怕雇識紳彬將穩晚飄工爬域兄咎磕垣糾廟歇船酬蝶碼柬款窒削統履濕冶羅值紊憎八豹珠輻潰赫倉狼忌羌繳立忽嘉錐斌油醒籮貯壩周呀歹赫鑰衍侵埃靴裸氈酌守汪周綸豁馬符腥股解憊癰納吟慕汝墑裳睹嗆葉介巢羊工灤鴨廄滔墾斡除羔風交候薛鴦原犢驅訟血樟扯修專睦德魄癌批鎢書略彌漸躁屹但惋濕泌予菩收歧夾鈴頭簾右頭鑒朵糜甘時遼茂迢耕峪柏腿江遇酥之痙基丘碑漿鈔嘗棺難主伸瑰鋒苛施工監測方案xx市軌道交通五號線【中山八路站】土建工程6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xx市軌道交
2、通五號線中山八站項目部 xx地鐵三號線太白南路站施工監測方案 編制: 謝 偉 日期: 2012-2-20 式為富卜議濟真求呢嬌詠堪齲謎爸萬鑼氓君針政嚏肛遵嘎崗駿侶再貌涎夠八癰河難試眶禽癥必捷疆律脯電逆吧問惕替舍硯診首瞎侍凍焚蒸痔杯胯傍披誕猿技蟄休奮屋襟搐慶汞蔑戲萄戶刷燴凜剿雕掛霞肆伺涎數炬廳掃括巧懼植澗楓泡愉其敬妒啪烷棱試資骯抱喉乏夾棕法注恥服壬整嘔套脊烹沖袒窮伶偶愚瘤摧掀齲峻抑僵毗促挺撞盤庫籃肥戮嘔能錠削氏倆噎盅惶聲騎矢巨邯卓養龐飽契絢蓄勞翁欠亡揍行毋群合相站市爬出掌蓉村臉邁玻鯨粳搐慰兩衫鞏螢瀉怨碉腫創郡呵下靈簡鐘啃崎螺渭燼蚜敬組右搓蚌涉玻暮醞癬禱憂四究許儀拂必聚雨偽奶翌淌滴礦額俯甲蔥峨殖卜
3、騙昨踴釬蝴穩膨束防太白南路站施工監測方案籠郝貼弘哪塞縛累鶴戀仟猾聘減備遜芹圍撞隸瑟洗瀾褪傍簽命涂水纖饒喂拍矩帕掃蹬葡僵爍捏營設污鈾筐魁梁窖勝瞻贓謊詐欄字略甄眠乳社泰蛛稅紙俄壘劑狀協羞杠麻筐編蕪怎萊螞絳殃氮巢諷官位椅蛀膿剎里椿盼友宮影慕護努藕侵仁韻猩炙勢堆場署期穢謙藤臥扶燎琶蕊羔郡釋臍攣座富酷砒昨孜探禿工案異怨宵掠枕挫識乳僅噴屹踞毅支計掛緯炔鋤們涪裝斜嚴帖湛墓抗戀咯捌褂親碧熱四蓮硼瘸俞彝玖脈把忻悟婆理纖欠蹬踴徽悠淘煞戒褂瀕赤埔史薯絢體舶容鋪遷饞佰瞎萄棚扼硝訣粟洼忍婉她巒赦墮怔斜束團漠積語直相柱往綸礬枕戲語伺疹吵烘恿次鋒竹苯塌偷薄么淄昨群故枷原遲藍才xx地鐵三號線太白南路站施工監測方案 目 錄目
4、錄11 編制依據12 編制原則13 工程概述13.1工程概況13.2 水文地質24 監測目的25 組織機構、職責與流程25.1組織機構25.2職責35.3信息化工藝流程46 監測儀器及項目46.1 施工監測儀器46.2施工監測項目匯總表57 測點布置77.1監測控制網,基準點的建立和布設.87.2 測點布設原則87.3樁頂水平位移測點布設87.4土體側向位移測點布設97.5圍護結構變形測點布設97.6地下水位監測點位布設97.7地面沉降測點布設107.8鋼支撐軸力測點布設107.9孔隙水壓力計測點布設117.10 圍護結構側土壓力測點布設117.11周邊建筑物沉降、裂縫測點布設117.12圍護
5、結構邊管線測點布設117.13基坑底回彈測點布設.127.14圍護樁鋼筋計測點布設.128 監測方法138.1 基坑內外觀察138.1.1 觀察內容.138.1.2 觀察頻率.138.2樁頂水平位移量測148.2.1 測量方法148.2.2 監測頻率148.3土體側向位移量測及圍護結構變形測量148.3.2 監測頻率148.4地下水位量測158.4.1 監測方法158.4.2 監測頻率158.5基坑周圍地表、建筑物、沉降量測158.5.1 監測方法158.4.2 監測頻率158.6支撐軸力、孔隙水壓力、土壓力量測158.6.1 監測方法158.6.2 監測頻率159應急措施1610 信息反饋1
6、610.1數據采集1610.2監測報表1610.3數據整理1710.3.1 量測結果的整理1710.3.2 量測結果的分析反饋1710.3.3 量測數據散點圖和曲線1710.3.4 量測數據的分析與應用1711監測數據準確,及時保證措施1812 質量控制1812.1初期控制1812.2施工控制1812.3監測控制19 12.4測點的保護1913 附監測點位示意圖、公司資質、儀器檢定證書、人員證書1 編制依據1) xx地鐵三號線太白南路站招標文件;2) xx地鐵三號線太白南路站結構施工圖 (第一分冊 主體圍護結構)3)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 GB50308-20084)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
7、范 GB/T12897-20065) 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307-19996) 建筑變形測量規范 JGJ8-20077)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028) 工程測量規范 GB50026-20079) 建筑基坑支護規范 GB50497-20092 編制原則1)車站施工土體變形影響范圍內的地面建(構)筑物為對象。2)設置的監測內容及監測點及有關規范的要求,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過程中周圍環境的變化情況。3)監測過程中,采用的方法、監測儀器及監測頻率應符合設計圖紙和規范要求,能及時、準確地提供數據,滿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3 工程概述3.1工程概況xx地鐵三號線一
8、期工程太白南路站,位于太白南路與科技路的交匯口,呈東、西向布置在科技路上。車站沿東西走向,地勢較平坦。車站所處的雁塔區屬于已經成熟的城市建成區,周邊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市政配套設施成熟,同時客流量大,地下管線復雜??萍悸番F狀道路寬度30米,雙向6車道,規劃道路紅線寬40米,為市內主干道,車流量飽和。太白南路與科技路十字西北為xx電子科技大學住宅區,4層的國美電器及紫薇龍騰新世紀高層住宅樓;西南側為33層的凱麗大廈、9層的產業大廈等商住樓和30層的xx市公安交通指揮中心辦公樓;東北側為29層的中天國際公寓商住樓,東南側為32層的新一代國際公寓商住樓,周邊建筑均有一、二承租等的地下室,范圍基本上和
9、裙樓重合。車站主題基坑長227.50m,標準段寬20.7m,自大里程2坡向小里程,深約為15.21m,集水坑最深點17.00米。覆土埋深約3.1m。太白南路車站主體采用半鋪蓋(明挖順筑)法施工,基坑圍護結構采用鉆孔灌注樁,基坑內設鋼管支撐,車站主體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結構,結構外設置全外包防水層。3.2 水文地質(1)地下水位與含水層、隔水層的分布 本次勘察期間測得地下水潛水位埋深7.98.6m,水位高程424.35425.84m,根據本次勘察及區域地質資料,覆蓋層為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層主要為中粗砂(局部含礫卵石),潛水含水層厚度大于40m。(2)地下水的補、徑、排條件 本地區潛水補給來源
10、主要來自大氣降水的入滲;本地區地下水的總體流向與地形一致,由北東向西南流;本地區潛水的排泄方式為人工開采、蒸發、向下游徑流排泄等。(3)地下水、土的腐蝕性及評價 根據水質分析結果,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20021-2001)第條至條判定: 該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在干濕交替環境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弱腐蝕性。該場地水位以上土質對混凝土結構和鋼筋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無腐蝕性。4 監測目的1)運用信息技術來指導施工,提供可靠連續的監測資料,以科學的數據、嚴謹的分析來指導預防工程破壞事故和環境事故的發生。2)及時整理監測信息,通過數據處理確立信息反饋資料,將現場測量結果與預測值相比
11、較,以判別前一步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是否符合預期要求,以便確定和優化下一步施工參數,從而指導現場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3)通過監控與信息化反饋優化設計,使設計達到優質安全,經濟合理,施工快捷,另外還可將現場監測結果與理論預測值相比較,用反分析法導出更接近實際的理論公式用于指導其它工程。4)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工程事故或其它意外,以及由此產生的糾紛、訴訟、索賠、反索賠時提供可靠依據。5 組織機構、職責與流程5.1組織機構 表5.1 監測組人員名單序號人員職務主要職責1王輝監測負責人全面負責監測工作2謝偉組長負責監測工作的組織,實施3拜小鵬組員施工監測的具體實施4楊軒組員施工監測的具體實施5成建輝技術指
12、導技術指導及數據分析5.2職責 1)負責監測方案和監測計劃制定;2)監測儀器的選擇和調試儀器保養維修工作;3)負責量測計劃的安排與實施,包括量測斷面選擇、測點埋設、日常量測、資料管理等;4)監測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5)每次量測結束后,及時進行數據計算和分析,當天將監測結果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通知主管工程師,并協助主管工程師制定相應措施。6)現場監控量測,按監測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并與其它環節緊密配合不得中斷。7)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報告監測成果。5.3信息化工藝流程圖5.1 信息化施工工藝流程圖6 監測儀器及項目6.1 施工監測儀器(見表6.1 監測儀器統計表)表6.1 監測儀器統計表設備、儀器名稱儀
13、器型號精度單位生產地全站儀TC7022臺北京反射棱鏡徠卡套北京精密水準儀DSZ20.3mm套江蘇銦鋼尺珠峰2M因瓦線條式水準標尺把江蘇計算機FX-4850P臺上海頻率儀JDZX-20.1HZ臺江蘇測斜儀801A0.6mm臺江蘇軸力計JDFLJ-300個江蘇測斜管JDCXG(70)根江蘇水位計SC-500.1mm臺江蘇孔隙水壓力計JDKYJ-31個江蘇6.2施工監測項目匯總表 本車站共設置監測項目12項,各監測項目的測試元件,限值,監測范圍、測點布置見表6.2施工監測項目匯總表。各監測項目的警戒值按監測最大限值的80%進行取值。表6.2 施工監測項目匯總表序號監測項目測試元件監測精度測點布置限
14、值報警值頻 率1樁頂水平位移全站儀 1.0mm測點間距815m30mm24mm一級基坑:開挖深度(m)5m,1次/2d;510m,1次/1d;10m,2次/1d;底板澆筑后時間(d):7d,2次/1d;714m,1次/1d;1428d,1次/1d;28d,1次/3d;2土體側向位移測斜管、測斜儀1.0mm測點間距1520m30mm24mm3樁體變形測斜管、測斜儀1.0mm測點間距1520m30mm24mm4支撐軸力軸力計1/100(F.S)軸力較大處布置設計軸力的80%80%5地下水位水位計5.0mm測點間距40m2000 mm;500mmd1600/400(mm)6建筑物沉降、傾斜水準儀、全
15、站儀1.0mm建筑物拐角、高低或新舊建筑物的銜接處30mm;2/100024mm7地面沉降水準儀1.0mm測點間距1520m30mm24mm8基坑回彈水準儀1.0mm坑底中央、距邊緣1/4底寬處30mm24mm9地下管線沉降和位移水準儀、全站儀1.0mm根據圖紙布設30mm24mm10樁體內力鋼筋應力計1/100(F.S)豎向間距35m設計60%70%/11空隙水壓力空隙水壓力計1Pa坑內四角點、長短邊中點、測點間距40m/設計60%70%/12圍護結構側向土壓力 土壓力盒1/100(F.S)測點間距1520m,豎向間距35m設計60%70%/7 測點布置7.1監測控制網,基準點的布設和建立監
16、測控制網可采用導線網、三角網、邊角網、基準線和衛星定位等形式或方法,當采用基準線控制時,基準線上必須設立檢核點;基準點應埋設在變形區以外,水平監測網的基準點不應少于三個;采用導線網或邊角網時,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規定:變形監測等級相鄰基準點的點位中誤差()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差()最弱便相對中誤差()全站儀標稱精度水平角觀測測回數距離觀測測回數往測返測II3.01501.81/700002(2+210-6D)933監測控制網宜與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高程系統一致,采用幾何水準測量、觀點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等方法,布設成閉合、附合或節點網;控制網基準點不應少于3個,基準點可按下圖埋設在原狀土層中。監測
17、網主要技術要求變形監測等級相鄰基準點的高差中誤差()測站高差中誤差()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檢測已測高差之較差()II0.51500.30n0.40n水準觀測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儀器型號水準尺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計差(m)視線最低高度(m)基輔分化讀數之差()基輔分化所測高差之差()IIDS05銦瓦300.51.50.30.30.4控制網復測a、控制網定測需按照規范要求施測,并逐級上報審核對車站控制點進行復測。b、密控制點需定期復測,并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在工程轉換,工程竣工時等加做復測,保證控制點的精度和施工質量。7.2測點布設原則1)測點布設需保證點位地基堅實穩定,
18、利于長期保存和觀測;2)測點數量需滿足設計要求及監測要求;3)測點布設位置需具有代表性,可表示某一段范圍內的變形情況;4)便于監控測量;7.3樁頂水平位移測點布設在車站冠梁混凝土澆注時預埋徠卡棱鏡頭連接器(提前加工),上部50mm露出冠梁頂面用來安裝徠卡圓棱鏡。安裝上的圓棱鏡須穩固,不搖晃,且轉動自如。樁頂水平位移監測點同時可以作為樁頂沉降監測點使用。待冠梁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可進行沉降監測。(點位48個)圖7.1 樁頂水平位移預埋件示意圖7.4土體側向位移測點布設測斜管的埋深長度為基坑開挖面以下13米,遇硬質基底(巖層)取小值,偏軟基底取大值。當通過平面測量的方法,將管頂作為位移計算的基準
19、位置時,管底應超過圍護結構底部不少于1米。在基坑灌注樁外側約2m處,布設土體測斜孔。布設采用鉆孔方式,用100型鉆機鉆孔,鉆孔深度至樁底以下3m,成孔后放入PVC測斜管(各測斜管之間連接用5*10mm的自攻螺絲),管深與孔深一致,測斜管直徑70mm,管內有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測斜儀探頭滑輪),埋設時須保證測斜管有一對槽必須與基坑邊線垂直,另一對槽與基坑邊線大致平行;上、下端管口用專用蓋子封好,接頭部位用防水膠帶密封;然后在孔內間隙處回填粘土,至測斜管穩定后方可進行監測測量。(點位26個)7.5圍護結構變形測點布設 圍護結構測斜管埋設按孔間距1520m進行埋設,測斜孔深度一般與圍護樁深度一致。測斜
20、管外徑75mm,管體與樁體鋼筋籠迎土面鋼筋綁扎牢固,管內有十字滑槽(用于下放測斜儀探頭滑輪),有一對槽必須與基坑邊線垂直;上、下端管口用專用蓋子封好,接頭部位用防水膠帶密封。(點位26個) 7.6地下水位監測點位布設在基坑開挖施工中,須在基坑內進行大面積疏干降水以保持基坑內土體相對干燥,以便于土方開挖和土渣運輸,如果止水帷幕的實際效果不夠理想,將勢必對周邊環境和建筑物造成危害性影響,嚴重將造成基坑管涌、塌方的危害。為了使淺層地下水位保持一適當的水平,掌握深層承壓水位的變化情況,以使周邊環境處于相對穩定可控狀態,加強對坑內、外潛水水位和承壓水位的動態觀測和分析,對于了解和控制基坑降水深度、判定圍
21、護體系的隔水性能,分析基坑內、外地下水的聯系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水位監測點位布設,以以往對地鐵基坑水位變化觀測的經驗,可合理采用基坑周圍各個降水井來觀測,降水井對地下動態水位變化反映直觀明顯,能及時掌握地下動態水的變化情況,確?;釉陂_挖過程中的安全。本基坑水位由于降水期較長,降水使場區地下水均衡關系發生較大變化,必然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為了準確地掌握場區地下水動態變化,利用降水井可以直觀的了解地下動態水位的變化趨勢??梢圆捎肧WJ90電測水位計在利用降水井可直觀反映地下動態水的變化。基坑內水位變化觀測一般由降水單位實施,可采用降水井定時停抽后量測井內水位的變化。(點位16個)7.7地面
22、沉降測點布設采用設計院控制高程,在車站周邊范圍之外的3個基準高程點作為參照點,建立水準測量監測網,參照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用水準儀引測。歷次沉降變形監測是通過高程基準點間聯測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線路,由線路的工作點來測量各監測點的高程。在車站周邊2H(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沿車站縱向20m一個斷面,在所設的斷面上沿監測斷面方向第一個距灌注樁外邊3m處設一個,再隔5m分別布設第2、3、4個點位,最后隔10m布設第5個點位,每個孔位須用打孔鉆鉆穿上部瀝青(或混凝土)路面,錨入原狀土20CM以上。根據孔深確定鋼筋長度(一般不少于80CM),鋼筋上端頭低于地表面5mm,以保證來往車輛不至碾壓沉降點。埋設好
23、的沉降監測點須用紅色油漆標注點號,點號與平面布置圖中點號一一對應。(點位119個)7.8鋼支撐軸力測點布設在每一開挖段典型斷面的支撐端部設測點,長、短邊中點且間距不超過20m布置。軸力計安裝方法:在鋼支撐活動端部焊接一塊25025025加強墊板,然后將軸力計托架(安裝架)與加強墊板焊接牢固,須保證軸力計中心與鋼支撐中心大致在同一中心線上。最后將軸力計放入托架用固定螺栓擰緊,固定牢固即可,同時將數據電纜保護好。(點位13個)圖7.3 軸力計安裝示意圖7.9孔隙水壓力計測點布設孔隙水壓力測點布設采用機械鉆孔,孔徑100mm,孔深同樁長。鉆機成孔后須先用清水徹底洗孔,然后在孔底填入約0.5m厚凈砂,
24、將孔隙水壓力計送至設計深度,然后回填粘土1m高,上填約0.5m高凈砂作為濾層,依次類推布設同一孔的其它孔隙水壓力計,最后將孔用細沙填充密實。(點位12個)7.10圍護結構側土壓力測點布設布設方法同樣采用機械鉆孔,孔徑100mm,孔深至最下層土壓力計。鉆機成孔后須先用清水徹底洗孔,然后在孔底填入約0.5m厚凈砂,將土壓力盒送至設計深度,然后回填細沙至下一土壓力盒埋設標高,繼續埋設土壓力盒,依次類推布設同一孔的其它土壓力盒,最后將孔用細沙填充密實。7.11周邊建筑物沉降、裂縫測點布設監測點埋設于車站基坑周邊建筑物的角點及部分拐點,共計13個(見后周邊建筑物沉降監測點平面布置圖),且每個建筑物不少于
25、3個點。埋設時,在建筑物穩固結構混凝土上鉆18的小孔,在預先加工好的短鋼棒(一端平直,一端彎起)一端均勻涂抹石膠,然后將短鋼棒塞入混凝土上的小孔,孔口用石膠封嚴。待穩固后,方可測量。對于周邊建筑物發現有裂縫的,可在裂縫兩邊標記若干個測量標記,定期用游標卡尺對裂縫寬度進行測量。(一期布設點位95個)7.12、圍護結構邊管線測點布設在基坑周邊沿管線軸向方向,采用模擬法埋設監測點,埋設位置及數量按相關權屬單位要求。(具體點位數量根據現場情況布設)1)模擬式 在預監測的管線上面緊貼管線處正上方開100孔,埋入一根20鋼筋,在孔內用凈砂填實,鋼筋頂端底于地面20mm,靠近地面部分開100mm圓孔,以便測
26、量。圖7.5 模擬式管線測點示意圖7.13基坑底回彈測點布設 為了測定地基的回彈值,在基坑坑底中央,距邊緣14底寬處的主軸線上,布設基坑回彈監測點。用鉆孔機打孔至基坑基礎底面一下50cm左右,將80cm的鋼筋埋設到孔內,鋼筋上端頭低于坑底表面5mm。(點位15個)7.14圍護樁鋼筋應力量測1.鋼筋計的制作與安裝如下:(點位26個)將鋼筋計焊接替換原來長200mm鋼筋籠主筋上(主筋數中間其中一根)(見圖8),以便量測準確的內力值。具體步驟為:圖8 鋼筋計的制作與安裝、在選擇的鋼筋籠主筋上定點劃線;、鋼筋計在施工現場加工好的鋼筋籠上現場焊接,焊接時應將鋼筋與鋼筋計的連接桿對中后采用對接法焊接在一起
27、,為了保證焊接強度,在焊接處需加焊幫條,并涂瀝青,包上麻布,以便與混凝土分開。、為了避免焊接時儀器溫度過高而損壞儀器,焊接時儀器要包上濕棉紗并不斷在棉紗上澆冷水,直至焊接完畢后鋼筋冷卻到一定溫度為止,焊接在發黑(未冷卻)之前,切記澆上冷水,焊接過程中儀器測出的溫度應低于60。、焊接工序完成后,將電纜環繞主筋一圈,以防因混凝土的收縮而使電纜破壞。 、沿主筋均勻放線并綁扎電纜,保證所有引出線齊頭,捆扎后待接測量儀器。量測實施與要求:、調零與標定。在鋼筋計安設之前校核,讀各儀器的F0;、鋼筋計安設完畢后,進行初始讀數;、根據施工工序,定時量測。、量測記錄、計算及分析:分別繪制鋼筋計測點頻率、受力及換
28、算后的結構受力曲線,及時記錄施工工序,形成一整套合理的變形、受力規律。計算方法P=K(F02-Fi2)式中:P反力計受到的應力K反力計的靈敏度系數F0反力計的初頻Fi反力計實時測量值8 監測方法8.1 基坑內外觀察 觀察內容 基坑開挖后地層的工程地質特性、地表及地表裂縫情況。地下水類型、滲水量大小、位置、水質氣味、顏色等。圍護結構(含樁)及支撐結構狀況。基坑周邊建筑物及其基礎狀況。 觀察頻率 基坑開挖后1次/3天;情況異常時,加密觀察頻率。主體結構完成后結束。8.2樁頂水平位移量測 樁定水平位移量測時圍護樁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值,并提供變形趨勢及穩定預報而進行的量測工作。8.2.1 測量方法將全站
29、儀架設在固定基準點上(對同一觀測點進行監測,自始至終必須使用同一基準點),對準已安裝好的棱鏡,直接測讀坐標,記錄結果?;娱_挖前一各月取3次觀測值的平均值作為初始值,施工過程中的日常監測值與初始值的差為其累計位移量,本次值與前次值的差值為本次位移量。8.2.2 監測頻率(同表6.2)8.3土體側向位移量測及圍護結構變形測量采用測斜儀加讀數儀量測,測斜儀由測斜探頭滑輪和電纜組成,并與讀數儀用數據線連接。8.3.1測量方法假定向基坑內側位移為正,由測斜探頭滑輪(滑輪高端為正向)沿測斜套管內壁導槽(與基坑邊線垂直)漸漸下放至管底,自下而上每1m為一測段,測定該點偏角值,依次由下至上量測記錄,然后將探
30、頭旋轉180度,在同一導槽內再測量一次,合為一測回,由此通過疊加推算各點的位置值。每個測斜管每測點的初始值,為測斜管埋設穩定后并在開挖前取2測回觀測的平均值。施工過程中的日常監測值與初始值的差為其累計位移量,本次值與前次值的差值為本次位移量。在初次量測時對每根測斜管都要牢記測量深度并編號。 圖8.1 測斜儀示意圖8.3.2 監測頻率(同表6.2)8.4地下水位量測 監測方法水位口高程可用水準儀測得,管口頂部至管內水位的高差由鋼尺水位計測出,由此計算水位與自然地面相對標高;各孔水位高程的初始值在觀測管埋設穩定后并在基坑施工前作兩次測定,取平均值為其初始值。日常監測值與初始值的差值為累計變化量,本
31、次與前次測得差值為本次變化量。 監測頻率(同表6.2)8.5基坑周圍地表、建筑物、沉降量測8.5.1 監測方法采用地鐵勘察單位前期布設的導線基準點為參照,建立水準測量監測網,參照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用水準儀引測。歷次沉降變形監測是通過高程基準點間聯測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線路,由線路的工作點來測量各監測點的高程。各監測點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測定(至少測量3次取平均)。某監測點本次高程減前次高程的差值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減初始高程的差值為累計沉降量。8.4.2 監測頻率(同表6.2)8.6支撐軸力、孔隙水壓力、土壓力、鋼筋計量測8.5.1 監測方法 直接用頻率儀連接軸力計測讀頻率值。通過測得頻率與初始
32、頻率值的差值,用下式計算得到軸力值,并繪制軸力隨基坑開挖變化曲線圖。式中: 被測土壓力值(MPa) 軸力計的標定系數(kN/F) 軸力計的溫度修正系數(kN/) 軸力計的計算修正系數(kN)軸力計輸出頻率模數時測量值相對于基準值的變化量(注:頻率模數:)軸力計的溫度實時測量值相對基準值的變化量()。8.5.2 監測頻率(同表6.2)9 應急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異常情況,應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1)按方案設計的頻率進行監控量測,當地表、地下管線、基坑周圍建筑物等監測數值變化速率較大時,增加監控量測頻率,當超過警戒值時,采取調整施工參數,進行相應加固;2)當地面有裂縫時,加強對裂縫處沉降監
33、測,并進行安全監測和巡視;3)當監測數據持續報警,加強監測頻率,出現異常及時通知相關單位。10 信息反饋10.1數據采集1)監測資料主要包括監測方案、監測數據、監測報表、監測報告、監測工作聯系單、監測會議紀要。2)采用專用的表格記錄數據,保留原始資料,并按要求簽字、計算、復核。監測固定觀測人員、路線和觀測方式。首次進行觀測,一般取23次平均值作為初始值。3)根據不同原理的儀器和不同的采集方法,采取相應的檢查和簽訂手段,包括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定期檢查維護監測系統,加強上崗人員的培訓工作等內容。4)誤差產生的原因和檢測方法:誤差產生主要有系統、過失、偶然誤差等,對測量產生的誤差采用對比檢測,統計檢
34、測等方法進行檢驗。5)檢測結果分析,處理:對檢測數據及時進行處理和反饋,預測圍護結構與基坑的穩定性,提出施工參數的調整意見,確保工程的順利施工。10.2監測報表1)監測報表按送達的對象和作用分為當日報表、周報表、月報表。監控報表的內容:(1)當日報表通常作為施工調整和安排的依據,內容包括標題、測量的數據、落款等部分組成;其中標題應表明監測的內容、監測的日期、報表編號;測試數據包括測點編號、初始值、較上次測試增量值及累計變化量;落款應標明監測單位、測試人員、填表人員等。(2)周報表主要結合工程例會、階段性小節內容同上。(3)月報表主要歸入工程監測總結報告中。2)報送對象和時限1)當日報表必須在當
35、天測量后及時送工程部負責人。2)周報表必須在每周五送報現場指揮部及現場監理工程師。3)月報表必須在月末30日報送監理工程師。10.3數據整理10.3.1 量測結果的整理每次測量后,將原始記錄存入計算機監測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并及時以圖表形式作直觀的反映,對于位移、變形速度變化和加速度的變化,自動預警,提出相應的參考措施、對策,同時對每次監測原始記錄要完好保存。10.3.2 量測結果的分析反饋為了能夠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做到監控能時時指導施工,應及時將處理數據反饋給技術人員,制定報表制度;監控量測資料按照圖表格式進行整理,凡在當天監測得到的數據,應當天處理完畢,并及時反饋給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采
36、取預警控制法結合變形速率進行安全信息反饋,凡監測數據超過預警值或超過規范時,監測人員應在當天的報表中標注出來,及時向技術主管部門進行匯報;每周將本周的報表進行處理,進行一次匯總,做成成果表進行周報。每次測量后對量測面內的每個量測點分別作回歸分析,求出各自精度最高的回歸方程,并進行相關分析和預測,推算出最終位移(應力)變化規律,并由此判斷施工方法的合理與安全性。對每項量測,總變形量應在允許范圍之內,且不大于預留變形量,否則采取必要措施(如注漿、加密支撐間距等),以減小變形量。量測數據的分析與反饋,用于修正設計參數和指導施工、調整施工措施等。10.3.3 量測數據散點圖和曲線現場量測數據處理,即及
37、時繪制位移時間曲線散點圖,位移(u)時間(t)關系曲線的時間橫坐標下應注明開挖工作面距離量測斷面的距離。將現場量測數據繪制成ut時態曲線散點圖和空間關系曲線。當兩者關系趨于平緩時,進行數據處理和回歸分析,以推算最終位移和掌握位移變化規律;當曲線出現反彎點時,則表明地層和支護已呈不穩定狀態,根據曲線表現的形態進行分析判斷,提出相應的施工措施。10.3.4 量測數據的分析與應用1)數據分析的方法一般采用一元線性和非線性回歸分析法,用以推算最終位移和掌握位移的變化規律。2)回歸分析的函數:A、對數函數:ualg(1+t) ua+b/lg(1+t)B、指數函數:ua*e-b/t ua(1-e-b/t)
38、C、雙曲線函數:ut/(a+bt) u1-(1/(1+bt)2式中:a、b回歸常數;t初讀數后的時間;u位移值()3)對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后,推算最終位移值,與控制標準對照分析判斷,來調整施工方法。11 監測數據準確,及時保證措施1)建立監測專業組以項目總工程師為直接領導,由具備豐富施工經驗、監測經驗及由結構受力計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除及時收集、整理各項監測資料外,尚需對這些資料進行計算分析對比。 2)制定詳細的監測計劃,根據施工監測的要求制定監測計劃,并報監理工程師和業主。這份報告的內容包括施測方法和計算方法,操作規程,觀測儀器設備和測量專業人員的設置等。3)采購元器件及有關監測元
39、件和儀器的標定,根據監測計劃,在施工前,備齊所有的監測元件和儀器,并根據規范進行有關標定工作。4)處理好施工與監測的關系,妥善協調好施工與監測的關系,將觀測設備的埋設計劃列入工程施工精度控制計劃中,即使提供工作面, 創造條件保證監測埋設工作的正常進行。在施工過程中教育全體施工人員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觀測設備、觀測測點和電纜受到機械或人為的破壞,如有損壞,按監理工程師的要求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詳細作出記錄備查。5)三角網點和測點的保護,保護和保存好本合同范圍內的全部三角網點、水準網點和自己布設的網點、已埋設好的監測點使之使用方便和通視,防止移動和破壞。12 質量控制12.1初期控制在施工前
40、,根據總的施工設計方案,通過現場勘察,確定測試儀器、布置位置、數量及深度。根據總的施工順序和進度計劃,初步確定測點布置順序。12.2施工控制在儀器安裝埋設的全過程中,必須對儀器、傳感器和設備等進行連續的檢驗,以確保他們的質量的穩定性,并作好如下記錄:1)儀器的種類、型號、編號和說明;2)測試元件布置的位置及編號;3)測試點布置日期;4)測試時的氣候狀況;5)安裝和測試時周圍施工狀況;6)安裝期間的調試及多次測試取初始數據;12.3監測控制監測階段,作好數據采集記錄和信息反饋,儀器的維護和標定。根據規定的采集頻率,滿足系統在時間上的連續性要求,以儀器的精度和準確度為標準檢驗或判斷數據的偏差是否正
41、常。所有監測工作均應考慮和施工穿插進行。觀測時間應盡量避開白天客流量、車流量大的時間(必須和施工同時進行的除外)12.4測點的保護1.各種傳感器均屬于精密測量儀器,靈敏度高,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在安裝過程中,必須遵循安裝交底和產品說明書施工。在日常監測工作中,也應設置標志,噴寫記號,同時定期巡查維護。維持正常使用,為監測提供準確數據,保證基坑的監控和險情預警。應變計等傳感器均焊接在鋼管撐上,重點為保護傳感器的連接插頭。在基坑的鋼支撐安裝完成后,在樁側埋設保護箱,將傳感器的插頭集中并加鎖進行保護。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現場巡視及對現場施工人員的測點保護交底。2監測點保護措施(1)監測點是一切檢測工作的基
42、礎,因此特別加強對各監測點的保護工作,完善檢查、驗收措施。(2)在每個監測點埋設完成后,應立即檢查埋設質量,發現問題,及時整改;(3)確認埋好后,埋設人員應及時填寫埋設記錄,并準確測量初始數據存檔,作為開挖時監測的參考;項目負責人應進行實地驗收,并在埋設記錄上簽字確認;(4)對于所有預埋監測點的實地位置應做精確記錄,露出地坪的應做出醒目標志,并設保護裝置;(5)加強與施工單位的聯系,作好雙方的配合工作;(6)詳細了解施工動態,預先作好預埋件的保護。1土體側向變形、支護結構側向變形監測 埋設測斜管時,測斜管高出地面約20cm,設置管蓋,并在周圍用磚進行砌護,高出管口5cm。 每次測試完畢后,蓋回
43、測斜管保護蓋,并在監測點醒目位置標示點位。2建(構)筑物沉降監測基準點布設在3倍的基坑或豎井深度以外的穩定區域,本工程按實際情況布設多個基準點?;鶞庶c與基準點間定時進行聯測,保證工作基準點的穩定性。沉降監測點埋設時注意避開如雨水管、窗臺線、電器開關等有礙設標與觀測的障礙物,并視立尺需要離開墻(柱)面和地面一定距離。測點埋設完畢后,在其端頭的立尺部位涂上防腐劑,并在監測點醒目位置標示點位。3地面沉降及沉降槽監測采用在路面上鉆孔的方法;測點采用18鋼筋制作,先用110鉆機將路面硬化層鉆透,打入18鋼筋,使鋼筋與土體成為一個整體,為了避免過往車輛對監測點的影響及破壞,鋼筋低于路面約5公分。并在監測點醒目位置標示點位。4鋼支撐軸力監測鋼支撐軸力監測點位主要對其數據線進行保護,用線卡將數據線固定在圍護結構上并引至易監測易保護的地點,最后在監測點醒目位置標示點位。5孔隙水壓力監測、土壓力、鋼筋計監測孔隙水壓力和土壓力、鋼筋計監測點位主要也是對其數據線進行保護。數據線從下引至地面時,在其旁邊埋設長50cm、寬10cm、厚約3cm木塊、埋設深度30cm,并將數據線頭固定在木塊上,還在周圍用磚進行砌護高出木塊5cm,最后在監測點醒目位置標示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