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省道松陽三里亭至雅溪口段改建工程施工第01標段青蒙大橋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方案編 制: 復 核: 審 批: 2011年4月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11、工程簡介12、技術標準33、水文、氣象、地質33.1、地形、地貌33.2、氣象、水文33.3、青蒙大橋橋址地質情況43.4、樁基施工時的地質注意事項44、樁基主要工程量4第二章 編制依據5第三章 施工部署61、施工部署61.1、工區劃分61.2、施工原則61.3、水上臨時施工便道及鉆孔平臺62、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藝確定63、樁位施工順序6第四章 人員、機械設備及材料進場計劃81、人員配置81.1、主要管理人員81.2、現場操作人員82、機械設備配
2、置83、材料準備83.1、砼83.2、鋼筋93.3、施工用電93.4、施工用水9第五章 施工準備91、現場準備92、技術交底9第六章 樁基施工方案101、測量101.1、樁基施工控制網101.2、軸線及樁位放樣101.3、高程測量112、護筒的制作與埋設132.1、護筒制作132.2、護筒埋設技術要求132.3、護筒埋設方法133、樁機就位134、泥漿制備145、沖擊鉆孔146、成孔與終孔167、一次清孔168、鋼筋籠制作與安裝168.1、鋼筋籠制作168.2、聲測管制作與安裝178.3、鋼筋籠安裝178.4、聲測管對接179、導管安裝1810、首批混凝土數量1811、二次清孔1912、沉渣測
3、定1913、灌注水下砼1914、灌注水下砼的技術要點2014.1、首灌施工技術要點2014.2、灌注過程中技術要求2114.3、接近灌注完成時的技術要求2114.4、其他技術要求2215、樁基檢測22第七章 水上臨時施工便道及施工平臺221、施工便道及施工平臺修筑原則222、施工便道方案確定222.1、便道標高確定222.2、便道長度確定222.3、便道及鉆孔平臺寬度確定223.4、便道平面位置確定233、施工準備234、便道、平臺施工23青蒙大橋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況1、工程簡介青蒙大橋是第01標段新建最大橋梁,也是本標段橋梁工程中最大橋梁。本橋位于松陽縣西屏鎮,起訖樁號K8
4、4+463K84+895,中心樁號K84+630,橋長432米,橫跨松蔭溪。該橋上部結構采用1430米組合連續箱梁,斜交110,下部結構為柱式墩、樁基礎,樁基為端承樁(或嵌巖樁)。該橋平面位于JD10右偏平曲線內,R=1000m,Ls=200,縱面位于-1.06%的直坡內,墩臺與該處設計線切線方向右偏100等角布置,全橋設最大超高3%,超高為全緩和曲線段過渡。全橋共計56根直徑1.5米樁基,分布于013排架,每排4根,樁基砼為C25砼。樁基全部嵌巖,嵌巖深度以設計樁底標高計。青蒙大橋地理位置圖青蒙大橋施工平面圖青蒙大橋0#橋臺樁基結構圖青蒙大橋一般橋墩樁基結構圖2、技術標準2.1、設計洪水頻率
5、:1/100;2.2、汽車荷載等級:公路I級;2.3、橋梁寬度:24.5m,0.50m(護欄)+10.75m(行車道)+0.75m(護欄)+0.50m(中央分隔帶)+0.75m(護欄)+10.75m(行車道)+0.5m(護欄);2.4、抗震標準:簡易設防;2.5、通航要求:七級航道:凈寬20m,凈高4m;2.6、橋面鋪裝:10cm厚混凝土整體化層+6cmAC-20C瀝青混凝土+4cmAC-13C瀝青混凝土;2.7、0#橋臺單樁容許承載力要求4700KN,14#橋臺基底容許承載力要求300Kpa,橋墩單樁容許承載力要求5500KN,樁基應進入中風化巖層至少3.5m;2.8、0號橋臺、14號橋臺處
6、分別設置一道80型異型鋼伸縮縫,5號、10號橋臺處分別設置一道160型多向變位伸縮縫。3、水文、氣象、地質3.1、地形、地貌本項目穿越松古盆地,局部區域屬浙西南山區的緩丘,地形稍有起伏,地面標高在99.50164.60米之間,相對高差最大約60米。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丘陵地形坡度以1025為主,局部達45。路線所經區域可細分為三個地貌單元,即侵蝕剝蝕丘陵、山麓溝谷山前斜地和山前平原。另外微地貌還有人為因索形成的水庫、堤、臺、坎等。3.2、氣象、水文本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溫度16.7,多年平均降雨量1658.6mm。每年39月為多雨季,36月為梅雨
7、期,降水持續時間較長,降水量占全年的54%,79月為臺風雨季,降水量為全年的25.56%,最高峰出現在每年6月,月最大降水量533.6mm,24小時最大降水量可達154mm。區內地表水屬甌江水系,由甌江一級支流松蔭溪及其支流組成。松蔭溪發源于遂昌貴義嶺黃蜂洞山麓,干流松陽縣境內長60.5Km,流域面積1302.57Km2,河道總坡度7.8%。松蔭溪河床比降大,多卵石急灘,樹枝狀,支流發育,河谷較多;雨季時水位猛漲,水流湍急,旱季時水流較小。據靖居口水文站實測:最高洪水水位高程95.9lm(1955.6.20),相應流量4250m3/s;最低洪水水位高程86.18m(1967.11.3),相應流
8、量0.82m3/s。多年平均枯水期流量2.5lm3/s,洪枯變化懸殊,具山溪性河流特征。根據地質報告水質分析一覽表(50省道松陽三里亭到雅溪口段公路改建工程第1合同段施工圖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附表2)顯示,公路沿線地表水水質均為淡水,水化學類型以HCO3-Ca(K+Na)、SO4HCO3-Ca型,大部分對混凝土無腐蝕,個別地段附近具分解類酸型弱腐蝕性,地表水對鋼結構具分解類型弱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有微腐蝕性,需采取相應的防腐措施。3.3、青蒙大橋橋址地質情況青蒙大橋位于丘陵斜坡及山前沖積平原處,地形稍有起伏,橫跨松蔭溪。橋址坡麓地帶上部為坡洪積含角礫粉質粘土、含粘性土碎石,褐黃
9、色-灰褐色,粘性土呈可塑狀,碎礫石土呈稍密中密狀,厚度不太大,一般為1.53.0米,下伏基巖巖性有粉砂巖、礫巖和花崗斑巖,中風化巖面埋深為11.822.4米,起伏大。橋址平原區淺部為礫卵石層,巖性為灰黃色、褐黃色礫砂或卵石,稍密中密狀,厚度0.35.3米;下伏基巖為玄武巖夾泥質粉砂巖,中風化巖面埋深0.39.3米,起伏較大,其中中風化的玄武巖呈深灰色,較新鮮完整。青蒙大橋鉆勘孔號為:ZKC1、ZKC2、ZKC3、ZKC4、ZKS10、ZKS11、ZKS12、ZKS13。3.4、樁基施工時的地質注意事項青蒙大橋在樁基礎施工遇到巖性變化大,地質情況復雜,鉆孔灌注樁施工時要注意上部砂礫、碎礫石層、全
10、強風化層的塌孔和漏漿問題。4、樁基主要工程量樁基砼工程量表墩號樁號樁底標高(m)樁頂標高(m)有效樁長(m)C25砼(m3)數量(根)合計(m3)0098120.31422.31439.432139.432198120.14122.14139.126139.126298120.16122.16139.162139.162398120.35822.35839.510139.51010393113.220.235.6964142.78520392112.120.135.5204142.07930391110.619.634.6364138.54440395109.814.826.1544104.6
11、1550393109.816.829.6884118.75260392109.817.831.4554125.82170395109.814.826.1544104.61580395109.814.826.1544104.61590396109.813.824.387497.546100394113.219.233.9294135.7171103100113.213.223.326493.305120396109.813.824.387497.546130393109.816.829.6884118.752合 計304.674538.403561681.923樁基鋼筋數量表序號直徑(mm)數量
12、(噸)備注128150.1522121.1623810.96合計162.274第二章 編制依據1、50省道松陽三里亭至雅溪口段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施工合同。2、浙江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50省道松陽三里亭至雅溪口段改建工程第1合同段2010年4月兩階段施工設計圖及相關地質資料。3、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2010年8月50省道松陽三里亭至雅溪口段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投標文件。4、現場踏勘的實際情況。5、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 0412000;6、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施工技術規范JTG F712006;7、公路工程質量評定標準;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9、工程測量規范;10、鋼筋焊接網混凝土結構
13、技術規程;11、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第三章 施工部署1、施工部署1.1、工區劃分根據地質報告,結合現場勘察及樁位測量結果,我部將青蒙大橋樁基分成兩部份:水上樁基、陸地樁基。水上樁基:4#9#排架。由于4#、9#排架樁基在岸邊,樁基施工時較便捷,因此將4#、9#樁基劃分為陸上樁基,其水上樁基為5#8#排架,共計16根。陸地樁基:0#4#排架,9#13#排架共計40根。1.2、施工原則由于目前汛期將到,我部計劃先施工陸地樁基,以錯開汛期后再對水上樁基進行施工。1.3、水上臨時施工便道及鉆孔平臺水上樁基采用筑島方式進行施工,變水上樁基為陸地樁基。筑島時需修建臨時施工便道和鉆孔施工平臺,修筑時
14、間安排在陸上樁基施工完成前15天修筑。臨時施工便道0#9#,長157米,上表面寬8米,鉆孔施工平臺長25米,上表面寬8米(詳見第七章水上臨時施工便道及施工平臺)。2、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藝確定根據本工程的地質情況,結合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經驗,本工程采用沖擊鉆成孔工藝施工。整個工藝分為成孔及成樁兩大部分。成孔部分包括護筒埋設、沖擊鉆進成孔,泥漿護壁及一次清孔。成樁部分包括鋼筋籠制作、下放鋼筋籠、導管安放、二次清孔、砼灌注、分次起拔導管、拔護筒、成樁。3、樁位施工順序為了保證青蒙大橋樁基按期完工,確保有充足的上部結構施工時間,我部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按以下施工順序進行施工(詳見樁基施工順序圖)。第四章 人
15、員、機械設備及材料進場計劃1、人員配置1.1、主要管理人員施工負責人:朱望紅技術負責人:張元興測量負責人:林亦明試驗負責人:陳金華質檢負責人:王美軍測量員:楊 旭試驗員:王軍男質檢員:鄧澤雄專職安全員:宋 飛1.2、現場操作人員序號崗 位職 責人 數備 注1鉆機隊負責樁基成孔4個班組2鋼筋工負責鋼筋籠制安5人3砼工負責砼澆注44電工負責現場用電1人2、機械設備配置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 量技術狀況擬用何處1沖擊鉆機4臺良好樁基成孔2汽車起重機1臺良好筋籠安裝3挖掘機1臺良好平整場地護筒埋設便道施工4鋼筋加工1套良好鋼筋籠加工5砼運輸車2臺良好砼運輸6翻斗車2臺良好便道施工7振搗器3臺良好砼振搗
16、8電焊機4臺良好鋼筋焊接9全站儀1臺良好樁基定位水準測量3、材料準備3.1、砼由于我部目前攪拌站沒有建立,考慮前期成孔后的樁基采用商品砼灌注,攪拌站建立后采用自拌砼灌注。商品砼嚴格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和設計要求拌制。商品砼質量控制措施:1)派試驗員進駐商品砼加工廠,全程監督原材料及砼攪拌過程質量控制。2)通知監理單位到砼加工廠現場取樣檢測和監督。3)商品砼進場后我部試驗人員現場取樣試驗,各項指標合格后方可進行灌注。4)施工過程中嚴格按規范規定隨機取樣,制作試塊,如實出據報告。3.2、鋼筋集中采購樁基工程所需鋼筋,通知監理單位現場取樣檢測,并做好現場的鋼筋防雨、防潮保護工作。3.3、施工用電我
17、部在江南三期公路接線處安裝一臺500Kw變壓器,并修建臨時配電房。樁基施工用電由配電房引出一主干線路,以架空、地埋相結合引入樁基施工現場的二級配電柜,各樁機再設一個三級配電箱由二級配電柜引入。3.4、施工用水松陽水資源較豐富,松蔭溪水質為淡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滿足施工用水的要求。樁基施工時直接從松蔭溪取水,取水方式主要以泵吸為主。第五章 施工準備1、現場準備1.1、施工場地須滿足測量定位放線與樁基施工要求。清理現場時,將樁基礎范圍內的一切障礙物清除干凈,以便于測量放線和鉆機成孔。1.2、在施工場內應鋪筑場內道路,以滿足施工時的材料運輸。1.3、測量組會同監理工程師對樁位進行放樣,并通過監理工程
18、師的驗收。1.4、試驗室、監理工程師對已到位的原材料(特別是對水泥和鋼筋)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必須得到監理工程師的認可,對不合格的材料堅決清退出施工現場。1.5、工程開工前應設置好施工標示標牌及安全施工警示牌。2、技術交底施工前,由項目總工負責向各施工隊長和分項技術負責人進行技術交底,并組織全體職工認真學習熟悉工程施工組織設計、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施工圖紙、技術規范等有關文件和圖紙,做到人人熟悉,各司其責。第六章 樁基施工方案1、測量1.1、樁基施工控制網鉆孔灌注樁基礎開始施工前,根據設計提供的坐標及高程控制點,我部在青蒙大橋橋頭兩端加密了3個控制點(D001、D002、D003),并對3個控制
19、點進行了全線平差和保護工作(詳見樁基施工控制網)。樁基施工控制網坐標表點號XY高 程用 途備 注G613145455.039451980.924113.173后視設計提供D0013145832.984452099.536113.173觀測控制加密D0023146380.585452149.405113.173觀測控制加密D0033146607.748452017.024113.173后視加密1.2、軸線及樁位放樣樁位放樣采用極坐標法,即設置全站儀于控制點(D001或D002)上,后視另一控制點(G61或D003),設置好后視方位角,然后根據測站點至各待測點的方位角和距離,將儀器轉至待測點方位角
20、,測放出各樁位距離線,并用木樁定位。青蒙大橋樁基坐標里程樁號K84+463K84+466.373墩臺號0#橋臺尾0 1 XYXYXY0 452085.454 3146433.948 452083.416 3146430.885 452091.743 3046402.009 1 452076.426 3146431.262 452084.767 3046402.685 中心樁號452072.433 3146434.649 452073.419 3146431.424 452081.608 3046402.951 2 452070.401 3146431.586 452078.433 304640
21、3.217 3 452059.409 3146435.297 452063.411 3146431.963 452071.458 3046403.803 里程樁號K84+496K84+526K84+556墩臺號2 3 4 XYXYXY0 452099.142 3146372.731 452105.657 3146343.154 452111.283 3146313.400 1 452092.187 3146373.526 452098.729 3146344.157 452104.388 3146314.606 中心樁號452089.038 3146373.886 452095.592 314
22、6344.612 452101.265 3146315.152 2 452085.872 3146374.248 452092.438 3146345.068 452098.126 3146315.700 3 452078.917 3146375.043 452085.511 3146346.072 452091.231 3146316.906 里程樁號K84+586K84+616K84+646墩臺號5 6 7 XYXYXY0 452116.011 3146283.481 452119.841 3146253.438 452122.768 3146223.294 1 452109.156 31
23、46284.898 452113.032 3146255.060 452116.011 3146225.120 中心樁號452106.051 3146285.539 452109.948 3146255.795 452112.950 3146225.946 2 452102.931 3146286.184 452106.848 3146256.533 452109.874 3146226.777 3 452096.076 3146287.601 452100.039 3146258.155 452103.116 3146228.602 里程樁號K84+676K84+706K84+736墩臺號8
24、 9 10 XYXYXY0 452124.790 3146193.076 452125.905 3146162.811 452126.111 3146132.526 1 452118.090 3146195.103 452119.268 3146165.038 452119.544 3146134.951 中心樁號452115.056 3146196.021 452116.263 3146166.047 452116.570 3146136.049 2 452112.006 3146196.944 452113.242 3146167.060 452113.582 3146137.153 3
25、452105.306 3146198.971 452106.606 3146169.288 452107.015 3146139.579 里程樁號K84+766K84+796K84+826墩臺號11 12 13 XYXYXY0 452125.408 3146102.248 452123.798 3146072.005 452121.305 3146041.820 1 452118.917 3146104.869 452117.389 3146074.820 452114.983 3146044.825 中心樁號452115.978 3146106.056 452114.486 3146076.
26、094 452112.114 3146046.189 2 452113.024 3146107.249 452111.569 3146077.376 452109.233 3146047.559 3 452106.533 3146109.871 452105.160 3146080.190 452102.911 3146050.565 里程樁號K84+856K84+886K84+895墩臺號14 14臺基礎角點14#橋臺尾XYXYXY0 452120.601 3146010.390 452121.931 3146013.106 452119.505 3146001.488 1 452096.7
27、39 3146026.024 中心樁號452108.972 3146016.353 452107.900 3146007.420 2 452120.921 3146004.744 3 452097.329 3146022.324 452095.780 3146017.635 452096.280 3146013.347 1.3、高程測量高程放樣采用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2、護筒的制作與埋設2.1、護筒制作護筒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鋼度,以保證護筒埋設后四周夯實不變形,不移位。護筒內壁應平滑、無凸起。本工程護筒采用厚度為12mm鋼板卷制,節長1.52m,內徑比設計樁徑大3040cm(回旋法成孔時大15
28、20cm),護筒頂部設置護筒蓋,護筒蓋采用5cm厚的模板制作。2.2、護筒埋設技術要求護筒埋設選用挖埋法,埋設時護筒底外表面與原土間用粘土填滿、夯實,嚴防地表水從該處滲入和松動(砂性土地層中應將護筒底500mm范圍內的土換填黏性土),護筒頂部高出施工地面0.3米以上,并且高出地下水位1.02.0米。埋設后的護筒應位置準確、垂直、穩固,中心軸線應正對測量標定的樁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傾斜度不得大于1%。有沖刷影響的的河床,護筒埋置的深度應埋入局部沖刷線以下1.5m。2.3、護筒埋設方法(1)采用全站儀放出樁位中心,根據中心樁引出十字樁。十字樁構成的結構邊長不小于3米,并用石灰粉(白灰粉)
29、灑出護筒邊線。(2)采用挖掘機或沖擊鉆機開挖護筒基坑,基坑深度比護筒小約30厘米,考慮到護筒安裝好后的整體性,護筒基坑開挖尺寸應在護筒直徑加50cm以內。護筒頂高程,應高出地面30cm。(3)利用十字樁拉線并吊掛鉛垂將基坑底的護筒中心邊樁定出,吊車或樁機起吊護筒,并以人工配合,對準基坑底部的護筒樁中心邊樁下放護筒。(4)護筒吊放完畢后人工配合挖掘機,將護筒四周用黏土分層回填并夯實。回填時要不斷檢查調整護筒的垂直度,如護筒出現較小傾斜,可在回填過程中用導鏈以反方向拉力進行糾正,如果出現較大傾斜,需拔出重新下沉。3、樁機就位()樁機就位前進行設備檢修和試運轉。()樁機就位時由測量人員采用“字線”定
30、位法,對護筒樁位進行復核,確保樁位偏差小于50mm。()樁機就位后用方木墊平,并不斷修整樁機位置,使機架起吊滑輪轉盤垂直切線與鉆孔中心保持在同一鉛垂線上(誤差控制在2cm以內)。調整后的樁基底座和樁架應平穩、牢固,確保在鉆進過程中不致產生傾斜位移。鉆進過程中還應經常檢查糾正。4、泥漿制備()根據地層情況確定泥漿指標,排渣方向,并修筑臨時泥漿池、沉淀池。本工程臨時泥漿池考慮1排樁1個,就近布置。施工時用挖掘機或人工挖掘臨時泥漿池和臨時沉淀池。臨時沉淀池、臨時泥漿池應分開,且互相連通,并于護筒口相連。()池的容量應大于計算泥漿數量,防止泥漿數量大而外溢,造成四處橫流污染四周環境。(3)泥漿性能指標
31、:一般地層(易坍地層),相對密度1.02-1.06(1.06-1.10),粘度16-20(19-28)Pa.S,含砂率4%。 ()制漿前,先把粘土(用膨潤土、工業堿、聚丙烯酰胺、木纖維素按適當的比例配制而成)盡量打碎,使其在攪拌中容易成漿,縮短成漿時間,提高泥漿質量。制漿時,可將打碎的粘土直接投入護筒內,使用沖擊錐沖擊制漿,待粘土已沖攪成泥漿后(泥漿的配比經實驗確定,滿足性能指標要求)即可進行鉆孔。多余的泥漿用管子導入鉆孔外泥漿池貯存,以便隨時補充孔內泥漿。()在正常鉆進和清孔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泥漿的比重、粘度、含砂率等指標,使用優質膨潤土泥漿護壁,達到樁壁無泥漿套和樁底無沉渣要求。()在鉆孔
32、過程中和清孔時,必須按規范要求對泥漿性能指標進行測定。5、沖擊鉆孔()開鉆時應先在孔內灌注泥漿,如孔內有水,可直接投入粘土,用沖擊錐以小沖程反復沖擊造漿。()開孔及整個鉆進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孔內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并低于護筒頂面0.3m,掏渣后應及時補水。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圖砼達到設計標高樁位放樣埋設護筒鉆機就位鉆進一次清孔吊放鋼筋骨架設立導管灌注水下砼拔除導管結 束測量砼面高度設置隔水栓鋼筋骨架制作平整場地制作護筒鉆具準備向孔內注清水或泥漿泥漿沉淀池檢測調整泥漿指標泥漿供水泥漿準備鉆孔檢查鋼筋骨架吊裝砼生產做砼試塊拔出護筒試拼裝導管監理檢簽監理檢簽二次清孔監理檢簽沉渣測定(3
33、)在淤泥層和粘土層沖擊時,鉆頭應采用中沖程(1.02.0m)沖擊,在砂層沖擊時,應添加小片石和粘土采用小沖程(0.5m1.0m)反復沖擊,以加強護壁,在漂石和硬巖層時可采用大沖程(2.04.0m)沖擊。在石質地層中沖擊時,如果從孔上浮出石子鉆渣粒徑在58mm之間,表明泥漿濃度合適,如果浮出的鉆渣粒徑小又少,表明泥漿濃度不夠,可從制漿池抽取合格泥漿進入循環。()沖擊鉆進時,機手要隨進尺快慢及時放主鋼絲繩,使鋼絲繩在每次沖擊過程中始終處于拉緊狀態,既不能少放,也不能多放,放少了,鉆頭落不到孔底,打空錘,不僅無法獲得進尺反而可能造成鋼絲繩中斷、掉錘。放多了,鉆頭在落到孔底后會向孔壁傾斜,撞擊孔壁造成
34、擴孔。()在任何情況下,最大沖程不宜超過6.0m,為正確提升鉆錐的沖程,應在鋼絲繩上作長度標志。()深水或地質條件較差的相鄰樁孔,不得同時鉆進。6、成孔與終孔()鉆孔過程中應及時記錄施工的進展情況,包括時間、標高、檔位、鉆頭、進尺情況等。()每鉆進2m(接近設計終孔標高時,應每0.5m)或地層變化處,在出渣口撈取鉆渣樣品,洗凈后收進專用盒內保存,標明土類和標高,以供確定終孔標高。(3)鉆孔灌注樁在成孔過程中、終孔后要對鉆孔進行階段性的成孔質量檢查。孔深、孔底沉渣檢測采用標準測錘,樁孔豎直度、孔徑檢測采用自制籠式鋼筋檢孔器(長度46倍孔徑)檢查。()嵌巖樁終孔原則: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嵌巖樁終孔示
35、意圖,若地質有異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7、一次清孔成孔后應對孔深、孔徑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清孔。一次清孔選用掏渣法清孔,清孔時間根據不同的施工情況而定,一般控制在40分鐘左右,主要清除大的粉砂、泥團、塊石置換出孔內,此時泥漿比重和粘度均較大(泥漿比重控制在1.21.26)。終孔和清孔后,用專用儀器對孔徑、孔形和傾斜度進行測定,測試檢查合格后,書面上報監理工程師復查,并做好下放鋼筋籠的準備。8、鋼筋籠制作與安裝8.1、鋼筋籠制作(1)鋼筋籠采用卡板或支架成型法分段制作,按招標文件要求主筋接長采用單面焊接10d (d為鋼筋直徑),主筋與螺旋筋采用綁扎。(青蒙大橋樁基鋼筋籠主筋為28,單面焊接長度
36、應為:2810=280mm)。(2)主筋同一截面接頭數量不得大于50%,同一根鋼筋接頭間距35d(d為鋼筋直徑)搭接長度,且不得500mm(青蒙大橋樁基鋼筋籠主筋為28,同一根鋼筋接頭間距為:2835=980mm)。(3)保護層厚度的嚴格控制在按設計要求范圍之內。青蒙大橋樁基鋼筋保護層為凈59mm。(4)各節鋼筋籠半成品經成批驗收后,整齊標識堆放,以便配合其他工序施工,對于檢查出的不合格品必須返工修補后重新檢驗使用。8.2、聲測管制作與安裝()根據招標文件要求,本工程中的橋梁墩臺樁基按10%比例設置聲測管以備樁基質量檢測,其他樁基采用其他方法檢測其質量(如小應變檢測)。()按招標文件要求,樁徑
37、不大于1.5米時,埋設3根聲測管。青蒙大橋樁徑1.5米,安裝3根聲測管,聲測管直徑為5.3mm。(3)鋼筋籠和聲測管在加工場集中分節制作,聲測管可直接綁扎在鋼筋籠內側,隨鋼筋籠分段安裝。聲測管安裝時應管與管互相平行、定位準確,并埋設至樁底。()聲測管固定點間距不超過2m,其中管的端部及接頭部位應設固定點。()聲測管高出樁基頂面50cm,下端焊接盲蓋或鋼板來保證密封,焊接要求不漏水。()聲測管接頭應密封好,頂部用木塞封閉,防止砂漿、雜物堵塞管道。8.3、鋼筋籠安裝()利用汽車將分節鋼筋籠運至現場,并分段用汽車吊或樁基自身樁架高度吊入樁孔。()吊放時應對準孔位輕放、慢放,不得碰撞孔壁以免引起坍孔。
38、吊入后應校正軸線位置,防止籠身彎折、扭轉變形,使提升導管時鉤掛鋼筋籠,造成施工困難。()入孔后鋼筋籠定位標高、定位應準確,并固定牢固,防止在灌注過程中發生浮籠或掉籠現象。()施工中要注意要嚴格控制鋼筋接長時間,以免操作時間過長造成坍孔。8.4、聲測管對接()聲測管連接技術須進行試驗,合格后并經監理工程師認可方可使用。()檢查連接鋼套內的密封圈有無破損,無破損既個套管連接,有破損應進行更換,確保接頭嚴密。(3)將一端聲測管插入連接鋼套內,插入深度應按對稱定位標志確定,調整壓鉗,使壓模對準連接鋼套表面的壓痕標志,并使壓模壓接方向與鋼套筒軸線垂直,壓鉗加壓,達到預定壓力并使壓痕壓至規定深度后,即可卸
39、壓退鉗。()底部每埋設一節聲測管,管內必須加注清水,防止水壓將管壓變形。在混凝土澆筑前應用塞子堵死管口,避免雜物進入。()對聲測管總體要求:接頭牢固不脫開,密封不漏漿,管壁平整無彎折、變形,管體豎直,管內暢通。9、導管安裝導管采用260mm(外徑)快速接頭導管。導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個時期后,除應對質量、拼接構造認真檢查外,需做拼接、過球和水密(壓力1.Mpa)、承壓、抗拉試驗,以保證不漏水和過球暢通。導管在鉆孔旁預先分段拼裝,采用鉆機機架或吊車吊放入孔內,現場拼接時要保持密封圈無破損,接頭嚴密,管軸順直。10、首批混凝土數量按橋規JTJ041-2000規定,首盤混凝土的方量應滿足導管初次埋深1
40、.0m和填充導管底部間隙的需要,設導管下口離孔底40cm,則參照規范JTJ041-2000 中的6.5.4式進行計算:V(D2/4)(H1+H2)+(d2/4)h1 (6.5.4) =(1.52/4)(0.4+1)+(0.252/4)10.248=2.975m3 取8.5m3 式中:V首批砼所需數量(m3); D樁孔直徑(考慮10cm擴孔,m); H1樁底至導管底的間距,一般取0.40m; 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1.0m;d導管內徑(m),本工程所用導管直徑為0.25m。h1樁孔內砼面高度達到埋置深度H2時 ,導管內砼柱平衡導管外(或泥漿)壓力所需的高度h1(m),即h1HWWc=2
41、2.3611.024.0=10.248mHW孔內泥漿的深度(m),取22.36m(本項目最長樁),W井孔內水或泥漿的重度(KN/m3),一般取11.0KN/m3c混凝土拌合物的重度(取24KN/m3)平衡導管外壓力砼Vd2/4h1 =(0.252/4)10.248=0.5m3我部樁基混凝土澆注時采用砼運輸車運輸(容積約8m3),因此加工一個2.5m3集料斗,平衡導管外壓力所需砼用砼運輸車供給,并預制兩只堵頭(一只備用),以及其它相關設備、工具。11、二次清孔二次清孔是在鋼筋籠和灌注導管安裝完畢后利用導管進行,采用方法為氣舉反循環。氣舉反循環清孔主要是利用導管,通入高壓空氣,使空氣與泥漿混合,產
42、生管內、外液壓差,使管內氣液在管外大比重泥漿作用下,上返沖出導管,與此同時管底泥漿不斷快速補入,從而逐步吸凈孔底的沉渣。12、沉渣測定()樁孔經過二次清孔后,其必須滿足孔底沉渣厚度50mm的設計要求,泥漿比重小于1.20。孔底沉渣厚度的測定采用帶圓錐形測錘的標準水文測繩進行,測錘重量1kg()沉渣厚度滿足不了設計要求,需繼續清孔,直至滿足要求。()二次清孔結束后應保證在30分鐘內澆灌混凝土。否則應重新測定孔底沉渣厚度。13、灌注水下砼砼應滿足如下要求:砼強度等級滿足設計要求,粗骨料使用碎石或卵石,粒徑4cm,砂用級配良好的中粗砂。水泥的初凝時間不宜早于2.5h,水泥的強度不低于42.5。砼的水
43、灰比0.50.6,含砂率為0.40.5,最小水泥用量350kg/m3,灌注時應保持足夠的流動性,其坍落度宜為180220mm。灌注水下砼是鉆孔樁施工的重要工序。鉆孔經成孔檢查合格且孔底沉渣厚度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開始灌注工作。導管法灌注水下砼流程詳見導管法灌注水下砼流程圖。先灌入首批混凝土。首批混凝土數量要經過計算,使其具有一定的沖擊能量,并能把導管下口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m,開導管采用混凝土隔水栓。隔水栓預先用8號鐵絲懸吊在漏斗下口,當混凝土裝滿后,剪斷鐵絲,混凝土即下沉至孔底,排開泥漿,埋住導管口。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測探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計算出導管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
44、注。正常灌注混凝土時要緊湊、連續,嚴禁中途停工。中途停歇時間不得超過30min,并防止砼拌和物從漏斗頂溢出或從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漿含有水泥而變稠并凝結,致使測深不準確。導管法灌注水下砼流程圖導管在混凝土中埋深以1.5m4.0m為宜,既不能小于1m也不能大于6m。灌注過程中,設專人密切觀察管內混凝土下降和孔內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砼面高度及管內外混凝土面的高差,正確指揮導管的提升和拆除,并填寫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拆除導管動作要快,時間一般不應超過15min,拆除時要防止工具等掉入孔內,已拆管節要立即清洗干凈,堆放整齊。利用導管內的混凝土超壓力使混凝土的灌注面逐漸上升,上升速度不低于2m/h
45、,直至高于設計標高0.51.0m,以便鑿除浮漿,確保混凝土質量。在灌注過程中,當導管內混凝土含有空氣時,后續混凝土宜通過溜槽慢慢地注入漏斗和導管,不得將混凝土整斗傾入導管內,以免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囊,擠出管節間的橡膠墊而使導管漏水,同時,對灌注過程中的一切故障均要記錄備案。灌注將近結束時,在孔內加水稀釋泥漿,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順利進行。在拔出最后一節長導管時,速度要慢,防止樁頂泥漿擠入導管下形成泥心。14、灌注水下砼的技術要點14.1、首灌施工技術要點()樁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控制在3050cm以內。()準備首批灌注的砼的質量和數量必須滿足砼經導管一次連續下落后能將導管埋入砼一定深度的需
46、要(一般埋管深度1米)。靠導管頂部的漏斗,是裝納不了首批砼全部數量的(我部漏斗方量為2.5m3),因此漏斗下的栓閥開啟時,運輸車的砼通過溜槽迅速連貫地通過漏斗,進入導管下落。(3)漏斗下口與導管頂口相接處,須設置栓閥。根據施工經驗比較,采用提板軟墊法,它的提板構造簡單容易制造,下面的軟墊可采用塑料布或水泥袋,不會防礙砼下落且很經濟。()砼拌和物準備數量滿足要求后可即將漏斗與鉸鏈(合頁)鋼絲繩同時提高,使漏斗底口完全敞開,塑料布或水泥袋隔水托住砼拌和物下降至孔底。()首灌時導管高度應固定不變,灌注后檢查導管,如沒有被堵塞下不去的砼拌和物,也沒有泥漿水充滿導管內,則說明首批砼灌注成功,可繼續進行灌
47、注。14.2、灌注過程中技術要求()砼拌和物繼續灌注過程中,重點技術要求是控制導管的最大、最小埋深和防止鋼筋骨架上浮。(2)控制導管最大埋深的目的是防止埋深過大,導管拔不出來。控制導管最小埋深的目的是防止導管拔出砼表面以致導管內進水。如導管底端埋深過淺,容易使后灌的砼拌和物沖破先灌注的砼拌和物表層而覆蓋在原砼表面沉淀的泥渣層上,形成夾層斷樁事故。防止夾層斷樁事故的措施是在灌注過程中必須準確地控制和測量導管最大、最小埋深和水下砼表面的高度。(3)防止鋼筋骨架被頂托上升的措施為:在設計允許范圍內,適當減少鋼筋骨架底端的箍筋和加強筋的數量,因為上浮力主要來自橫向箍筋和加強筋。將鋼筋上端固定于平臺或護
48、筒上或將鋼筋骨架底端引伸幾根(至少4根)豎向主筋至樁孔底部,使其先埋入砼內產生抵抗骨架上浮的握裹力。14.3、接近灌注完成時的技術要求(1)灌注砼接近完成時,首灌砼拌和物在樁孔中已停留很長時間,將近初凝,其坍落度、流動性已大為下降,此時導管內需要較大的灌注高度,產生較大壓力,才能使砼拌和物從內下落,將首批灌注的砼全面頂托上升,并順利流向樁身邊緣。(2)直徑小于2.5m的灌注樁要求導管底端最小埋深從開始灌注到灌注完畢1.06.0m。(3)灌注完成前樁頂超灌高度:由于首批灌注砼覆蓋層從樁孔底頂托到樁頂,長期與鉆孔中的泥漿接觸,清孔時泥漿中未清除干凈的泥砂、鉆渣逐步沉淀在首批灌注的砼覆蓋層上,所以按
49、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規定要求,灌注到樁頂時應按設計高程超出0.5m1.0m(按孔深、成孔方法、清孔方法、灌注時的泥漿相對密度和孔壁地質情況決定,一般清孔差,泥漿相對密度高和孔壁地質為砂類土層時宜采取高限,否則取低限)。14.4、其他技術要求灌注快完成時,應計算砼還需要的數量,通知拌和站作為進料的依據,并按需要數量拌制,防止浪費。灌注完成,拔除底節導管時,拔管動作宜緩慢,且使用振搗器進行振搗,以增加砼的擴散能力,并防止后期樁頂泥漿擠入導管底口。15、樁基檢測樁基檢測可通過以下方法檢測:(1)樁基砼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規定(每樁試件組數2組)。(2)安裝聲測管的樁基進行聲波透射法檢測
50、樁身結構完整性(3)沒有安裝聲測管采用低應變檢測樁身結構完整性第七章 臨時施工便道及施工平臺1、施工便道及施工平臺修筑原則(1)施工便道堅持“安全適用、經濟合理、便于后期維護、恢復”。(2)結合現有地形和現有道路,充分利用原有道路,保持原有道路通暢。(3)減少對農田和環境的占用和破壞,保持原有水系的暢通。(4)結合道路周邊居住群眾的生活,方便當地生活,盡量減少對當地人民生活造成阻礙。(5)充分利用當地地材,做到節約資源。2、施工便道方案確定我部以錯開汛期后再對樁基進行施工,因此施工便道和施工平臺以漫水橋方案進行設計,安裝涵管做為臨時排水系統(施工便道及平臺結構圖)。2.1、便道標高確定根據沖擊
51、鉆孔護筒埋設要求(埋設時護筒頂部高出施工地面0.3米以上,并且高出地下水位1.02.0米),青蒙大橋常水位為110.0米,因此便道高程可為111-112米,我部取中間值111.5米。2.2、便道長度確定根據現場勘察,0#9#已在陸地上,因此便道長度確定為4#9#軸5個排架長度(530=150米)150米。2.3、便道及鉆孔平臺寬度確定根據常用施工機械寬度,按雙向會車和0.5米寬人行道,制定便道及平臺寬度為:3(挖掘機寬度)2+0.52(兩側人行道寬度)=7米3.4、便道平面位置確定為了防止河水對鉆孔平臺的沖刷,我部將便道設置在河道上游,其走向按樁基排架走向。3、施工準備1、施工前把各方面手續落實到位,避免和當地百姓發生沖突。2、掌握便道地形、地貌的詳細資料,備好便道所需塊石、碎石、圓管涵等必備材料,確保便道施工順利進行,不致發生停工待料的發生。4、便道、平臺施工(1)測量定位:根據測量控制點,利用全站儀定出施工便道邊線,并用水準儀控制便道高程。(2)主要采用機械化作業施工,采用的機械有:挖掘機、汽車等施工機械。(3)填筑完成后,及時碾壓,使之達到重型車輛通行的要求。1.5涵管混合填料地面線施工便道立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