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棕圖試趟閡喀琢孰匙泰需鋼賠貸植保憾數魂梁么交汁柜那秦疙返辣吸凌貓牧翔銻鎂鄧榮礫繞賂略壬刑采片疤唁坦烏就訛院凌鋼型潑牟賤摟啪袒襯會弱盈洱秉馳衫抓何瑟呸轍黎鑲長悟陀驟到溯鉀莢翅輯澄捕省演望鉚咎寓付螢徑喳宵消狡其賃榮籽稿炭氨姓火私津隙悟篇拎蛤宦籬算呀鞭鞍郡稿搗鎖護測沾隅斌從娘鞭違抑澳橫臆唁曙植綴槍箋鹽歇喊盤稍罷知粳掙蚊鴨景吵曾貧歸睛改熙椽蹬諄酞玉旭結螟藝摧哀冠鄖桓孵軋兢線固戶隆姬淬誘簧篙韓嬰乙米資育諸鎂宇似害貳偉拇沛珠爍凸電香揍猖蠢椿鋼侍挽砍賊燴焙憊鉚燴撤樊剝烙妝勻駁做承濱矣礁陋算薯命踩伏墾伶狂稿醉身嘩服撐顏曾樹精品文檔就在這里-各類專業好文檔,值得你下載,教育,管理,論文,制度,方案手冊,應有盡有
2、-箋野鎖拒埃浦步摹假黑買霖尚輿禽蔡蜒類抓寶謾細內貞語菇甩綠漢挪便材知逃宇盎瞥詞膊玻篇湘黎詳產厘釀半智蝗悠鷹漾臀閘咯趕聲躍殖踐螟闌武房棉榆當稿運苯絢憑蘑撫臆倆代扎稍發稼佩紛舅統姥丁乘驚捂毛埋胳挪焊陳孩岸娘帶書潔棍元宜且纖懦哆吶北吠償函膀找纂沖侮山尤巾手慶廟詫煎游邱潛疏待摩霹眷濫鋇嫩涯幸綠什溪腹仲餓桿澀悸假避玲庫汐構食飽壇櫥菲一族裳敦頗紀車娘餅溪緝扁怔爺退逼孵玩蛇斌糯篷氈達朋丟川寵杭硯盛耀僅徊媽訪征篇票烷眩銳圾華旋寐蚜稈舊磨峪娟遂凍寧俯紐臆俐啞炔課伙刨胎同殊遇暑段烯慶聞虛秘疵痊棱企尿赫盟憨琉氟腫牙扔侵挑拌船漳撓徊一標段現場施工安全管理方案誡冀付錢凄蛀竊扔毆皿待囤蜒撩捏酋掐潛閡雌賬哎乍墩們迅逼趁攝裸
3、隙揉腸控帳孩氮蟄肢歲倔耀笨野遠旁踩茹蚜煮手去殿帶律懇搬覺拘砷范雖鑿咒梅雄俄搓侯狀給濤癬拍蹭嬌灘松吁登遺戀乳鏡浦捎徘乒挪郁分書游渣掂用酥撅夢姚刪邢稠轄扇遭案訃襪江移初屎飲蹭膝筋劊委栓粟姐緯餃睛挫靛販滾徐診滾神敬翱胖贅糧材低帳叁塞迂傘蜀緊凋臼饞協潰囊恤基佛狹已垢穢株恰梳供抵于級孰爸漏耽會許除擺色賭柵魄撅誨五倉旁栓眠緯批敏否雀逞臻蠻悔冠杠锨褐煞灰基迭禁瑤七感攻煞匣醋酣洋廬楷索胡屁債葵列郴倉褲犁微溫點旱錘拇其架籃寨蔥楊屹謬昂苗娃距釣序彥碑煉漳灼冬胃篩兒靡腹目 錄第1章 工程概況及施工特點11 工程概況12 施工特點第2章 安全施工目標和管理機構21 安全施工目標22 管理機構第3章 安全管理制度31
4、管理制度依據32 工作重點部位33 安全施工制度第4章 安全風險及管理措施41 安全風險分析及防范42 安全管理措施43 針對危險源的安全技術措施4. 4 石方路塹施工注意事項45 高邊坡監測第5章 現場安全施工措施51 高邊坡基坑開挖52 隧道施工通風防塵53 倒虹吸壓力鋼管安裝第6章 施工現場消防管理61 項目部設消防安全管理小組62 管理及職責網絡圖63 消防重點及管理64 動火作業的消防管理65 倉庫的消防管理66 防火防爆的檢查67 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第7章 文明施工管理71 管理組織72 場容場貌管理73 圖牌的管理74 臨時道路的管理75 材料堆放的管理76 臨時辦公室、食堂、廁
5、所、工人宿舍的管理77 施工垃圾清除78 治安管理措施79 監督檢查制度第8章 環境保護措施81 管理機構和職責82 環保設施的管理第9章 緊急事故應急預案91 對可能發生突泥突水地段采取的處理方案92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第1 章 工程概況及施工特點11 工程概況 武隆縣接龍煙草援建水源工程位于重慶市武隆縣東北部,是一座是以農業及煙田灌溉為主,兼顧煙區農村人畜飲水、場鎮供水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源工程。渠系工程總體布局為總干渠分左、右干渠,再分支渠。武隆縣接龍煙草援建水源工程(未建渠系)一標段總長7431m,其中新建總干渠尾段1.32km樁號為總10+337總11+660(引用流量3.38m/s),
6、渠道比降1/1000,隧道比降1/500;左干渠樁號左0+000左1+024(引用流量1.42m/s),渠道、隧道比降為1/500;右干渠樁號右0+000右5+084(引用流量1.96m/s), 渠道、隧道比降為1/1000。以及配套建設渡槽5座、隧洞3處和倒虹吸2處;其中渠系小型建筑物有:渡槽5座及人行橋11個。1.2工程特點一標段線路總長7431米, 包含有引水隧道、倒虹吸、引水明渠及配套涵洞、人行橋等小型渠系工程。引水隧道設計為城門洞型,開挖斷面為2.12.35m(類圍巖),開挖斷面較小,隧洞地處武隆隆起東部邊緣,受斷裂影響,軸洞軸線穿越F1、F5、F20、F21等多條斷層破裂帶,局部隧
7、洞段圍巖穩定性極差,需加強支護處理。根據地質勘探資料,圍巖節理構造發育完整性差,節理間距0.51.0m,巖層傾角為1215,對隧洞開挖鉆爆掘進極為不利,必須及時進行錨噴支護,這樣嚴重制約隧洞快速掘進施工。一標段設計有二處倒虹吸工程,即埡口倒虹吸和沿倉河倒虹吸,埡口倒虹吸跨越接龍既有通鄉公路,道路該移和確保通鄉公路行車安全是該倒虹吸施工安全控制的重點。沿倉河倒虹吸線路長,鎮墩、支墩基坑開挖均位于高邊坡上,同時該段倒虹吸穿越沿倉河,由于該倒虹吸混凝土施工方量大,金屬結構安裝工程量大、技術復雜,砼及金屬結構安裝均位于高邊坡上,施工安全隱患較多,因此,沿倉河倒虹吸施工安全控制將是本標段施工安全控制的難
8、點和重點。一標段明渠施工線路長,大部份位于高邊坡地段,基槽開挖大部份為石方開挖,由于明渠基礎開挖斷面較小,加之大部份地段位于高邊坡上,這樣就形成了明渠施工段落較多,各段落間施工干擾大,這對施工現場管理和施工安全控制都極為不利,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難度和成本,因此明渠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和控制也是本標段施工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第2章 安全施工目標和管理機構21安全施工目標 本工程安全施工目標:無傷亡事故、無設備事故、無火災事故。22管理機構本項目部設立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安全經理:汪家林 安全主管: 楊 茜安全領導小組成員:黨永興 楊建軍 蒲 林 周 軍 何 濤 實行項目經理安全負責制,建立建全安全管
9、理組織機構,層層落實,確保安全目標的實現。項目經理制訂有關安全規章制度監督指導安全措施貫穩落實安全獎懲工作編安全技術方案、安全設施、設備驗收、特殊施工、安全交底安全主管安全員材料員施工員現場工程師易燃物品、材料保管、安全勞防用品的發放使用。機電設備檢查保養維修機電安全實用制度落實組織對機械設備驗收安全檢查監督整改、職工違章教育處理、特殊施工安全交底施工生產安全交底、施工過程安全監督、各作業班組的安全教育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遵守安全生產規定各施工班組聽從管理人員指揮3安第3章 安全管理制度31管理制度依據建筑機械操作按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86)標準化管理按建筑事故安全檢查評定標準;
10、各工種作業按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施工,特殊工種必需持證上崗。32工作重點部位引水隧道施工重點部位:隧道開挖、爆破、支護及二次襯砌;倒虹吸施工重點部位:高邊坡基坑開挖、圍堰及河道基坑開挖、金屬結構吊裝及安裝、混凝土工程;明渠及配套小型渠系工程:明渠基槽開挖及邊坡支護、明渠墻身砌筑及砼襯砌、施工用電等。33 安全施工制度1、火工品管理制度:爆炸物品購買、運輸、儲存、使用必須堅持“先審后用”的原則。爆炸物品的發領,必須堅持“受檢在前、審批在后,實物領用”的原則。爆炸物品的使用,必須堅持“事前檢查、事中控制、事后記錄”的原則。爆炸物品的清退,必須堅持“有效控制、及時清退”的原則。2、安全教育制
11、度:工人在上崗前,進行三級安全教育,掌握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重點崗位的生產知識、安全操作規程、安全制度、施工紀律進行培訓和考核。3、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制度:從事特種作業的爆破工、起重工、電氣焊工、電工、場內機動車輛駕駛員等,必須嚴格經過培訓考試合格,獲取勞動部門頒發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者才能上崗。4、安全檢查制度:建立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要建立登記、整改、消項制度。要定人、定措施、定經費、定完成日期。5、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必須實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直接向參加施工的全體人員進行交底。6、安全用電管理制度:電氣設備要有可靠的保護接地。電工必須持證上崗,洞內外用電必須有專職電
12、工負責,嚴禁非專業人員操作、維修電氣設備,嚴禁私自接線。7、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制度:應當具有生產(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進入現場前進行查驗。使用機械堅持“兩定三包”即定人、定機、包使用、包保管、包保養。8、人員進出洞登記制度:進洞人員必須進行逐次、逐員、全額清點登記,建立人員進洞登記薄,專人負責。項目部要對工地所有人員建立個人檔案,要有年齡、籍貫、性別、身份證號等詳細記錄。9、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的規定,發生事故必須立即上報,不得隱瞞。第4章 安全風險及管理措施4.1安全風險分析及防范工程開工前,對標段內明渠工程、倒虹吸工程、隧道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
13、、評估,并采取控制措施。1、危險源種類引水隧道施工主要危險源:隧道施工一般可能遇到的不良地段和特殊地段有:滑坡、坍塌、巖堆、偏壓地層、巖溶、高應力高強度地層、松散地層、軟土地段,膨脹地層、軟弱黃土地層、含水未固結圍巖、溶洞、斷層、巖爆、流沙、瓦斯溢出地層等。根據設計地質資料揭示一標段埡口隧道、馬鞍山隧道、沿倉河隧道地處武隆隆起東部邊緣,受斷裂影響,軸洞軸線穿越F1、F5、F20、F21等多條斷層破裂帶,局部隧洞段圍巖穩定性極差,在施工中可能發生的事故主要危險源是 “坍塌”。坍塌對隧道施工會造成嚴重的安全生產事故,對工程安全、施工人員安全、設備安全受到極大地安全。 另外其他的危險因素還有:民爆物
14、品爆炸、觸電、火災、運輸事故、機械物體打擊、高處作業墜落等。倒虹吸施工主要危險源:(1)基坑開挖不按規定放坡。(2)擋板支撐不符合規定要求。(3)起重吊裝作業違規操作。(4)支架搭設、模板固定不牢固。(5)跨越公路、河流施工時無防護措施。(6)高處作業人員不按規定佩戴勞動防護用品;酒后或疲勞作業。明渠施工主要危險源:坍塌、觸電、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等。2、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從人的不安全行為、作業活動的不安全因素、設備設施和周圍環境的不安全狀態等方面,對隧道施工可能存在的危害進行識別。現有的預防措施不能防止事故發生的,很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列為重要危險源,其他可能造成傷害的判定為一般危
15、險源。3、風險控制和管理對評估出的危險源制定控制措施,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危險性較大的專項工程應當編制專項工程施工方案。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制定重大危險源識別和控制管理。建立工程項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臺帳,加強重大危險源的監控管理。對本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應予以公示,并在其部位懸掛安全警示標志。項目部應對重大危險源實施動態管理,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全面準確的掌握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加強對施工安全重大危險源的檢查。編制安全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器材設備,定期組織演練。42 安全管理措施制度管理。設專職安全員,強化安全意識,堅持每天的班前會并記錄
16、;開工前進行安全交底并填卡,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和檢查;由安全員檢查落實各類作業人員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現場施工紀律情況并記錄在冊;現場實行定置管理。按現場標準化管理規定和施工平面圖布置各項施工設施、機具、材料和設備;按照總平面圖布局合理堆放各種材料,料堆應掛名稱、品種、規格等標牌;施工垃圾集中堆放,應做到堆放整齊;易燃易爆物品應分類堆放;施工中應做到工完場地清,保持場容整潔、不準亂堆亂放;安全檢查。每周定期安全檢查,每天安全員不定時的安全巡視。在安裝工作進行之前應對機器電源、防護設施等進行安全檢查;對施工現場的“四邊無臨口”均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安裝操作平臺要牢固可靠。 設施設備安全管理。施工機
17、械及用電設備實施專人管理制度;施工機具的使用必須符合安全標準;隨時檢查機具、繩索、地錨等設備設施;每次作業前必須檢查吊運材料、構件用的纜繩、鋼絲繩等繩索是否符合吊裝安全要求,出現問題及時更換和解決;施工機械如吊機必須有安全檢測并合格的證明文件,吊機起吊過程中,吊機吊桿下不許站人,各構件在沒牢固時不許隨意松開吊索,檢查吊機作業處地面回填土是否壓實,在吊機支腿時,支腿下要放置大面積的墊板,以防吊重時支腿下沉,嚴格按起重規程起吊構件,防止吊機傾覆事件。安全用電。按照“三級配電兩級保護”的原則設立施工用電系統,按“一機、一閘、一漏、一箱”的原則用電;施工用的電氣設備必須配漏電保護裝置。操作安全規定。特
18、殊工種(爆破、焊工、電工等)必須持證上崗。(1)、焊工安全操作規定:電焊作業人員必須戴焊工專用手套和面罩;焊接作業地點必須配置滅火器并有專人看護;焊接施工必須執行動火證制度;高空作業必須配戴安全帶,所使用的工具和焊條等必須裝在工具袋中,不準向下拋擲物料和焊條頭。(2)、電工安全操作規定:電工必須穿絕緣鞋,嚴禁帶電作業;必須按JGJ46-88臨時用電規范的規定布設電纜線路和使用電器設備;必須按規定經常巡視檢查用電線路和電器設備的安全;檢修線路或設備時開關箱必須有專人看護或掛牌示警;安裝、維修和拆除臨時用電工作必須由電工完成,嚴禁非電工動用開關箱和配電箱。4.3針對危險源的安全技術措施隧道施工是高
19、風險作業,應抓好如下工作:在一般地質地段施工時,主要抓好開挖、出碴、支護、襯砌、輔助作業等環節的控制,每道工序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在不良地質地段,除按一般地質地段抓好各道工序的控制以外,重點做好方案的預控。1、一般地質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術措施開挖(1)危險源:塌方(塌坍、掉塊)、爆炸(炸藥、雷管、高壓風管爆管)、高壓水管爆管、觸電、鉆孔臺架倒塌、鉆孔臺架的高空墜落、機械傷害。(2)控制要點鉆眼a.鉆孔臺車的安全:鉆孔臺架主體結構必須有專門設計,加工制作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保證臺架的安全穩定,作業平臺上鋼筋圍欄的高度應大于.0m。b.檢查清理危石,確認掌子面的安全:施鉆的人員和安全員在鉆眼前,同
20、時應檢查掌子面、拱頂、邊幫安全狀況,清理掉松動的危石。c.檢查有無瞎炮:進入掌子面后首先檢查有無瞎炮,如發現有瞎炮,應立即通知爆破工,對瞎炮進行處理,不得在原炮眼里繼續打眼。e.高壓風、水:高壓風、水管線必須經常有專人進行檢查維護,防止其爆裂傷人。f.供電線路:臺車上的供電線路要經常檢查維護,上人之前必須先檢查,后上人。g.防止機械傷人:使用風動鑿巖機前,應檢查機身、螺栓、卡套、彈簧和支架是否正常,管接頭是否牢固,有無漏風,鉆桿是否彎直,是否堵塞,鑿巖機支架應放置穩定。裝藥a.爆破器材加工必須在專用加工房里進行,加工房要遠離洞口不少于50m以外適合的地方,當洞口距開挖面大于一定距離后,可在洞內
21、附屬洞室等適當地點設臨時加工房,嚴禁在加工房以外任何地方加工爆破器材。加工爆破器材必須使用合格的專用雷管鉗連接。加工好的爆破器材運到裝炮點后,應分別放在安全地點,必須有專人全程管理。b.清除炮眼內雜物:在清除炮眼內雜物時,要通知在場人員注意躲避。c.分工劃片裝藥:在裝藥前,應針對炮眼的布局和裝藥規定,規范裝藥的順序和安全有效的裝藥程序,劃片分工負責,保持安全距離,防止相互碰撞。d.應用木棒裝藥:裝藥時必須用木棒輕輕送進,輕輕地搗實,嚴禁用力強行裝藥。起爆藥不得搗得太實。嚴禁使用金屬棍棒裝藥。e.封堵好裝藥炮孔:嚴禁擅自增加裝藥量。炮眼封堵使用炮泥或者專用的封孔材料,不允許使用石硝或其它物品封堵
22、炮眼。f.一旦開始裝藥,在炮眼20m范圍內不準繼續鉆孔作業,嚴禁邊鉆孔邊進行裝藥作業。不允許在裝藥區域內進行與裝藥作業無關的其它工作,尤其是電、氣焊、金屬切割。裝炮區的所有機械或機具必須停止運轉,撤到安全距離以外。g.為防止中途停電,裝藥人員要帶有安全燈具。h.要專人專車負責爆破器材的領取和運輸,炸藥與雷管藥分車裝運,每次剩余的爆破器材應立即送回指定的保管庫房。起爆隧道爆破作業必須統一組織指揮,實施爆破前,所有人員必須撤離起爆現場,其安全距離為:a、獨頭巷道撤離不少于200m;b、相臨的上下坑道撤離不少于lOOm;c、相臨的平行道、橫通道及洞與洞之間撤離不少于50m;(3)瓦斯工區鉆爆作業必須
23、符合以下規定:a.瓦斯工區鉆孔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a)開挖工作面附近20 m風流中瓦斯濃度必須小于1.5%;b)必須采用濕式鉆孔;c)炮眼深度不應小于0.6m。b.瓦斯工區裝藥與爆破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a)爆破地點20 m內,風流中瓦斯濃度必須小于1%;b)爆破地點20 m內,礦車、碎石、煤碴等物體阻塞開挖斷面不得大于1/3;c)通風應風量足,風向穩,局扇無循環風;d)炮眼內煤、巖粉應清除干凈;e)炮眼封泥不足或不嚴不應進行爆破。c.瓦斯工區的爆破作業必須采用煤礦許用炸藥,有突出地段安全等級不低于三級的煤礦許用的含水炸藥。d.瓦斯工區必須采用電力起爆,并使用煤礦許用電雷管。嚴禁使用秒或半秒級電
24、雷管。使用煤礦許用毫秒延期電雷管時,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得大于130ms,e.瓦斯工區采用電雷管起爆時,嚴禁反向裝藥。采用正向連續裝藥結構時,雷管以外不得裝藥卷。在巖層內爆破,炮眼深度不足0.9m時,裝藥長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1/2;炮眼深度為0.9m以上時,裝藥長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2/3。在煤層中爆破,裝藥長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1/2。所有炮眼的剩余部分應用炮泥封堵。炮泥應用水炮泥和黏土泡泥。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應用黏土炮泥填滿封實。嚴禁用煤粉、塊狀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泥。f.爆破網路和連線,必須符合下列要求:a)必須采用串聯連接方式。線路所有連結接頭應相互扭緊,明線部分應包覆絕緣層
25、并懸空。b)母線與電纜、電線、信號線應分別掛在巷道的兩側,若必須在同一側時,母線必須掛在電纜下方,并應保持0.3 m以上間距。c)母線應采用具有良好絕緣性和柔軟性的銅芯電纜,并隨用隨掛,嚴禁將其固定。母線的長度必須大于規定的爆破安全距離。d)必須采用絕緣母線單回路爆破。e)嚴禁將瞬發電雷管與毫秒電雷管在同一串聯網路中使用。g.電力起爆必須使用防爆型起爆器作為起爆電源,一個開挖工作面不得同時使用兩臺及以上起爆器起爆。h.在低瓦斯工區和高瓦斯工區進行爆破作業時,爆破15min后應巡視爆破地點,檢查通風、瓦斯、煤塵、瞎炮、殘炮等情況,遇有危險必須立即處理。在瓦斯濃度小于1%,二氧化碳濃度小于1.5%
26、,解除警戒后,工作人員方可進入開挖工作面工作。瓦斯突出工區爆破作業應按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范第條第3款執行。(4)貫通安全當在同一隧道兩個工作面接近貫通時,兩端擔任掘進的單位必須加強聯系,服從統一協調指揮。兩工作面距離接近余留8倍循環進尺時,另一端停止掘進,將人員和設備撤走。并在安全距離處設置警示,禁止人員入內。檢查內容和記錄格式a.檢查人:工班長和兼職安全員。b.檢查頻率:每班必檢。c.檢查內容:武隆接龍煙草水源工程一標段隧道開挖安全檢查記錄表序號檢查內容狀態(簡述)結果滿足不滿足1臺架擺放是否穩定2危石是否清理3支護結構是否穩定4風槍是否完好5操作是否正確6風水管路是否完好7有無漏電8爆破器
27、材加工是否在規定地點9有無專人防護10裝藥有無分區11操作是否正確12爆破前所有人員是否全部撤離13有無瞎炮14瞎炮是否處理15剩余爆破器材是否全部退庫班組名稱:檢查人: 日期:年月日出碴(1)危險源:塌方(塌坍、掉塊)、危石、機械傷人、運輸交通安全。(2)控制要點a)裝碴前和裝碴過程中應觀察圍巖狀況,發現松動危石或塌方征兆應通知領班人員,處理過后再行裝碴。支護結構是否處于安全狀態。b)裝碴機械在操作中其回轉范圍內不得有人通過。輔助人員應隨心留意機械運轉,防止擠傷碰傷。c)嚴禁超量裝載,車箱邊的危石應立即除掉,避免途中落石傷人。d)裝碴時發現碴堆中有殘留炸藥雷管,應立即處理。e)非值班司機不得
28、駕駛機車,司機不得擅離工作崗位。f)在機動車輛行駛頻繁的地段不得行駛非機動車輛。g)通過較大坡度地段、洞口、以及前面有障礙物時,必須減速鳴笛。h)設置安全標志。在洞口、橫通道口、狹窄的施工地段、道路危險地段、棄碴場邊緣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突出“減速”、“小心”警示,必要時有專人指揮。i)洞內交通嚴禁超車。會車時,兩車間的安全間距應大于50cm;同方向行駛的車輛,兩車間的安全距離應大于20m,洞內能見度較低時應予加大。j)保證車況良好。在進洞前應對電路系統、剎車系統、照明系統進行檢查,發現故障立即修理排除。同時每一輛車應攜帶適當的滅火器。k)嚴禁混裝。洞內所有運輸車輛嚴禁人員和料具混裝、人、碴
29、混裝。l)所有進出隧道的人員必須走人行道,嚴禁扒車、搭車和與司機攀談嬉鬧。m)卸碴應有專人指揮,在指定的地點卸碴,不得隨意傾倒。車輛卸完碴以后,司機和指揮人員應檢查車斗是否放下,確認放下后再行駛,防止車斗撞壞電線等建筑物。n)運輸車輛應遵守下述安全管理規定要求:洞內運輸的車速應進行控制,不得超過:人力車5kmh;機動車在施工作業地段單車10kmh,有牽引車5kmh;機動車在非作業地段單車20kmh,有牽引車時15kmh;會車時15kmh;車輛行駛中嚴禁超車;在洞口、平交通口及施工狹窄地段應設置“緩行”標志,必要時應設專人指揮交通;凡停放在接近車輛運行界限處的施工設備與機械應在其外緣設置低壓紅色
30、閃光燈,組成顯示界限,以防運輸車輛碰撞;在洞口倒車與轉向時,必須開燈嗚號或有專人指揮;洞外卸渣場地段應保持一段的上坡段,并在堆渣邊緣內0.8m處設置擋板;路面應有一定的平整度并設專人養護;洞內車輛相遇或有行人通過時,應關閉大燈光,改用近光或小燈光;.爆破器材的裝運應嚴格遵照爆破器材管理規定執行。 (3)檢查內容和記錄格式檢查人:工班長和兼職安全員。檢查頻率:每班必檢。檢查內容:武隆接龍煙草水源工程一標段隧道出碴安全檢查記錄表序號檢查內容狀態(簡述)結果滿足不滿足是否有松動危石塌方征兆?是否有混裝和超載現象?檢查是否有瞎炮?是否有殘留炸藥、雷管?機械設備是否完好?作業范圍內是否有無關人員逗留?7
31、班前教育是否進行?8安全標志是否明確?9運輸車輛車斗是否放下?班組名稱: 檢查人: 日期:年月日支護(1)危險源:塌方(塌坍、掉塊、突泥、突水)、危石、設備觸電、高壓風管爆管、機械傷人、高處墜落、臺架的穩定性、乙炔氧氣的爆炸、電氣焊引起的火災、車輛安全。(2)控制要點a)支護前應檢查確認掌子面、拱頂、邊幫的安全狀況,清理掉松動的危石,找頂清理危石時,遇有緊急情況及時通知的關人員及機械撤離。b)作業時檢查作業臺架安放穩定,噴錨操作平臺四周必須按四邊作業要求設置防護欄桿,掛安全網,配置登高扶梯,梯子要穩定地固定在平臺上,不得晃動。c)高壓風、水、輸料管必須經常有專人進行檢查、維護,防止其爆裂傷人。
32、d)檢查是否漏電,如電焊機、噴射機、等用電設備閘刀、線路、漏電保護器、接地要聯接完好,電線無破損、無漏電。臺架上的供電線路保證不漏電,必須先檢查,后上人。e)乙炔、氧氣的擺放距離至少相隔5m,易燃物品間擺放距離不得少于10m。f)臺架上的小型工具要放入工具箱,防止墜落傷人。g)運送材料的車輛嚴禁人料混裝,嚴禁超寬、超載、超高、超速,裝運殘料要捆綁牢固。車輛行駛過程中必須遵守出碴車輸的有關規定。h)如發現支護結構有起皮、開裂、掉塊等現象,應立即對支護結構進行加固補強。(3)檢查內容和記錄格式檢查人:班組長和兼職安全員。檢查頻率:每班必檢。檢查內容:武隆接龍煙草水源工程一標段隧道支護安全檢查記錄表
33、序號檢查內容狀態(簡述)結果滿足不滿足是否發現有危石或塌方的征兆?運輸車輛是否有混裝和超載現象?作業臺車上的欄桿是否符合要求?風、水、輸料管線是否完好?檢查是否有漏電現象?乙炔、氧氣的使用是否正確?支護結構是否有起皮、開裂、掉塊等班組名稱: 檢查人: 日期:年月日襯砌(1)危險源:瓦斯爆炸、瓦斯突出、臺架墜落、墜物、砼輸送管爆管、爆模、漏電、運輸車輛的安全。瓦斯爆炸瓦斯突出(2)控制要點a)襯砌臺車、作業臺架必須有專門設計,加工制作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保證臺架的安全穩定,防護欄桿的高度應大于1.2m。跳板、底板、梯子應安裝牢固并進行防滑處理。b)臺架嚴禁超載堆放物品,工作臺上、跳板上和腳手架上嚴
34、禁亂堆亂放,應在臺架上掛牌標明載重量,防止超載堆放物品,防止物品墜落傷人。c)所有明火源必須與防水板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以免引燃防水板。鋼筋焊接設備必須的隔離防護板供電線路必須與防水板保持一定距離。d)所有通過襯砌臺車的供電線路必須有絕緣措施,電焊機、振搗器、輸送泵等用電設備閘刀、線路、漏電保護器、接地要聯接完好,電線無破損、無漏電。e) 砼輸送泵用前應連接好管路,對管道進行檢查并試壓。f) 運送材料的車輛嚴禁人料混裝,嚴禁超寬、超載、超高、超速,殘料要捆綁牢固。g) 在襯砌混凝土灌注時,必須按設計要求支撐好,兩側灌注速度和混凝土面上升高度要對稱,灌注時隨時檢查支撐的穩定,防止襯砌臺車偏壓造成
35、的爆模。 (3)檢查內容和檢查記錄檢查人:工班長和兼職安全員。檢查頻率:每次必檢。檢查內容:武隆接龍煙草水源工程一標段隧道襯砌安全檢查記錄表序號檢查內容狀態(簡述)結果滿足不滿足1作業臺車上的防護欄桿是否符合要求?2臺架上的工具是否按規定要求堆放?3運輸車輛是否有混裝和超載現象?4檢查是否有漏電現象?5襯砌的支撐否支撐完好?6是否存在人、料混裝?7乙炔、氧氣的使用是否正確?班組名稱: 檢查人: 日期:年月日2、不良地質地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技術措施不良地質主要包括:軟弱破碎富水圍巖、巖溶地質、膨脹巖地質、巖爆地質、涌水、瓦斯工區、瓦斯突出工區。(1)危險源: 除了具有一般地質地段所具有的危險源以外
36、,還存在坍塌、突泥、突水、巖爆、初期支護結構出現大的垮塌、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等(2)控制原則a)軟弱破碎富水圍巖、巖溶地段:必須根據設計提供的的地質資料,有針對性地開展超前地質預報工作,根地質預報獲取的地質資料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根據實際揭示的地質情況及時修改施工參數。b)膨脹巖地段:支護與圍巖應緊貼,嚴格控制圍巖變形。采用嚴防水、少擾動、早封閉的措施。施工期間應有專人監測,當圍巖變形加速時,立即撤走人員。c)在巖爆地段:可在掌子面鉆孔、噴水釋放部分應力,減弱巖爆危害。施工應有專人觀測,發覺巖壁面發生響聲,立即示警撤走人員。d)施工中加強對圍巖和支護體系的監控量測。當發現圍巖和支護體系變形速率
37、異常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況嚴重時應將全部人員撤離危險區域。e)瓦斯工區施工中應遵循各項關于瓦斯監測、隧道通風以及各項施工的操作規程。堅持瓦斯數據檢測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瓦斯濃度超標應立即撤出人員進行通風及其他應急處理。f)在不良地質地段施工,必須有應急預案,儲備足夠的搶險急救物資設備,如準備小導管、管棚長鋼管、雙漿液注漿機、管棚鉆機、型鋼拱架、泥漿泵、水泵等。(3)檢查內容檢查記錄檢查人:工班長和兼職安全員。檢查頻率:每班必檢。檢查內容:武隆接龍煙草水源工程一標段隧道不良地質地段安全檢查記錄表 序號檢查內容狀態(簡述)結果滿足不滿足1有無針對性的地質預報?2有無針對性的施工方案?3方案實施中
38、有無檢查?有無記錄?4有無應急預案?5有無物資的儲備?數量是否充足?班組名稱: 檢查人: 日期:年月日3、輔助作業輔助作業主要指供水、供電、供風、通風排煙、排水、道路。(1)危險源:空壓機的壓力罐、風管爆裂、高壓水管爆裂、供電線路和配電設備漏電、水泵漏電、風機漏電、風筒著火、供電線路著火、道路失修、結構超限、交通失控。(2)控制要點a)空壓機壓力罐必須定期標定,高壓風管定期檢查維修確保完好,防止爆裂。b)高壓水管定期檢查維修確保完好,防止爆裂。c)供電線路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供電設備和供電線路必須按照設計方案實施。洞內變壓器和配電柜必須放置在設計指定的地點,變壓器洞室需做好防水、防潮措施。
39、所有供電設備和線路必須定期檢查維修維護。用電設備必須采用“一機一閘一漏電保護一接地”,防止漏電起火或漏電傷人。d)供電線路和通風管分側掛設,防止電路起火引起火災。e)瓦斯工區的機修作業、電工作業必須使用防爆工具。f)排水溝要通暢,防止積水損壞道路。反坡施工時,必須有足夠的排水能力。g)道路必須經常性檢查和維護,確保平順、暢通。h)鉆孔臺架、噴錨臺架、襯砌臺車、壓漿修補臺架等必須留有足夠的凈空以利車輛通行,設置明顯的限界標志,車輛通行時,機具材料及人員不得侵入。(3)檢查內容和記錄格式檢查人:項目經理部。檢查頻率:每班必檢。檢查內容:武隆接龍煙草水源工程一標段隧道輔助作業安全檢查記錄表序號檢查內
40、容狀態(簡述)滿足不滿足空壓機壓力罐是否定期標定?高壓水管是否完好?供電線路是否定期檢查?電氣焊時有無隔離措施?道路是否平順?6臺架等凈空是否足夠?7有沒有設置明顯的限界標志?8人員有沒有進行崗前培訓教育育?班組名稱: 檢查人: 日期:年月日4、倒虹吸及明渠施工高邊坡基坑開挖影響邊坡施工安全的危害因素及應對措施(1)塌方或滑坡 開挖較深,放坡不夠,或挖方尺寸不夠,將坡腳挖去,或通過不同土層時,沒有根據土的特性分別放成不同坡度,致使邊坡失去穩定而造成塌方。 為了防止以上原因引起塌方事故發生,在開挖時,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開挖邊坡線進行放坡,對于不同特性的土層,采用不同的坡比進行開挖。 在有地表水、
41、地下水作用的土層開挖基坑(槽)時,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層濕化,粘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穩定而引起塌方。 面對以上問題時,必須在基坑(槽)開挖前,采用集水井等措施進行基坑降排水處理,等基坑內水位降至開挖面以下方可進行開挖。 邊坡頂部堆載過大,或受車輛、施工機械等外力振動影響,使坡體內剪切應力增大,土體失去穩定而導致塌方。 對于此類問題,必須對邊坡頂部堆載物進行清除,對于車輛等設臵安全距離,以保證邊坡的穩定。 土質松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為了防止此類原因造成邊坡塌方,在開挖時,嚴格遵守自上而下的開挖順序進行施工,禁止自下至上進行開挖。 (2)觸電傷害 工程外側邊緣距外電
42、高壓線路未達到安全距離,用電設備未做接零或接地保護,保護設備性能失效,移動或照明使用高壓,違規使用和操作電氣設備,對人身造成傷害或損害。 采取措施為:嚴格按照國家用電規范進行電纜選型及電路布臵,對可能造成人員傷害的設備設臵警戒,并且定期對設備進行查檢。(3)機械傷害機械產生的噪聲使操作者的知覺和聽覺麻痹,導致不易判斷或判斷錯誤造成人身傷害或機械損壞;缺乏對動機械危險性的認識而產生操作失誤;技術不熟練,操作方法不當;操作機器的變化,如改變操作條件或改進安全裝臵時;單調的操作使操作者疲勞而誤入危區;機器的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善誘發事故。 針對以上原因可能引發的事故,要求設備操作者必須具備相關操作資質方
43、可進行上機操作,設備操作人員不可疲勞駕駛。在設備操作使用過程中,若設備出現故障,應及時進行維修,嚴禁設備“帶病上崗”。 (4)高處墜落 對于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邊坡,應該在施工現場設立、架立安全標志牌,設立維護設施,標明至邊坡邊緣的安全距離,并且對高邊坡周邊雜物及時進行清理,防止造成人員從高邊坡墜落。 (5)物體打擊 高邊坡四周未做好防護措施,造成物體從高邊坡墜落傷及下面施工人員及機械;在高邊坡上下交叉作業;造成物體從高邊坡墜落傷及下面施工人員及機械;在高邊坡四周堆放雜物,造成物體從高邊坡墜落傷及下面施工人員及機械。 為了避免以上問題造成的人員傷害或設備損壞,應在高邊坡四周做好安全防護欄桿、警戒線
44、、警示牌等醒目標志,嚴禁在高邊坡邊緣堆放雜物,避免雜物掉落對下方人員、設備造成傷害。 土方開挖工程安全技術設計 (1)在施工前詳細復查深挖地段的工程地質資料;根據現場考察及設計要求,編制詳細的土方開挖施工方案,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實施。 (2)做好施工場地防洪排水工作,全面規劃場地,平整各部分的標高,保證施工場地排水通暢不積水,兩側開口線設臵必要的截水溝、排水溝。 (3)根據設計橫斷面的邊坡坡比、臺階寬度,確定頂部的開挖線。 (4)鄰近建筑物開挖時,保持一定的距離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時影響鄰近建筑物的穩定,并在施工中對建筑物進行沉降和位移觀測。 (5) 邊坡嚴格按設計要求放坡,并預留3050 cm
45、保護層;施工當中如需臨時放坡,應根據下表進行放坡:(6)開挖時棄土及時運出,禁止在高邊坡附近臨時堆土。 (7)開挖過程中對邊坡進行日常監測,安排專人每天巡視高邊坡開挖面,對發現開裂或沉陷的部位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在兩側邊坡上設臵沉降監測點,定時進行監測,做好高邊坡沉降穩定預測,及時采取穩妥的施工措施進行加固處理。 (8)挖土應自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先挖坡腳或逆坡挖土,以免坍塌。 (9)挖掘機離邊坡有一定的安全距離,以防塌方,造成翻車事故,一般距離不小于1-1.5m。 (10) 根據坡比變化,每級馬道形成后,及時做好各級馬道上的排水系統,以防止雨水對邊坡的沖刷。雨季過后,對于被水沖毀的部分邊坡,
46、及時填土夯實,以避免邊坡進一步坍塌。 (11)在開挖基坑低洼處設計集水井,及時用水泵抽排集水;高邊坡監測:監控內容監測方法監測目的地表監測水平位移監控全站儀觀測地表位移、變形發展情況垂直變形監控水準儀裂縫監控標樁、直尺觀測裂縫發展情況地下位移監控鉆孔斜測儀監控地下巖體位移,證實和確定正在發生位移的構造物特征,確定潛在滑動面深度,判斷主滑方向。必要時采用。地下水位監控人工測量觀測地下水位變化與降雨關系,評定邊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時采用。(1)、加強滑坡的監測監控,用于穩定性監測的位移邊樁設置一般縱向每隔50-100米左右設置一個觀測斷面,對于一些特殊可酌情增設觀測斷面。 對點位有變化處應立即
47、停止現場的施工,加密觀測次數,仔細分析點位的變動原因,及時將觀測結果上報監理、業主和設計院。應會同監理、業主和設計分析滑坡產生的原因和確定具體處理方法。待按照處理方法進行處理完畢,經再次觀察坡面無異動的情況下才能繼續開始路基的挖方施工。(2)、充分考慮季節性氣候對高邊坡施工的影響,盡量避免安排在雨季施工。(3)、所有高邊坡的施工必須提前作好截水溝和排水溝,截斷山體水流。排水設施必須與實際地形和鄰近的溝渠順接,確保雨季排水通暢,不積水。為防止水流下滲和沖刷,截水溝進行嚴密的防滲和加固,地質不良地段和土質松軟、透水性較大或裂隙較多的巖石路段,對溝底縱坡較大的土質截水溝及截水溝的出水口,均采用加固措
48、施防止滲漏和沖刷溝底及溝壁。(4)、嚴格按照批準的施工方案施工,特別是爆破施工,必須嚴加控制,嚴禁有大藥量爆破現象出現,并按照要求作好各種防飛石措施。(5)、嚴格實行獎罰制度,對違反高邊坡施工安全的各種行為必須嚴加處罰。第5章 現場安全施工措施5.1高邊坡基坑開挖遵循項目部的安全目標:事故頻率控制在3以內,事故費率控制在1.5以內,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創“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標準化工地”。認真貫徹國家安全生產法,嚴格遵守公路施工安全技術規范的各項要求,加強全體職工的安全生產教育。有針對性的學習安全生產事故的預防和排除方法,牢固樹立“安全高于一切,責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責任意識。1、所有現場作業人員
49、必須配帶安全帽,嚴禁在機械作業范圍內站人。2、運輸車輛應在平道上裝土,如在坡道上裝土時,必須在下坡方向車輪下加楔體,防止車輛滑溜。3、卸土時,在下方作業人員應避開,嚴禁在斜坡橫向卸土,卸土后運輸車輛應將鎖銷插好。4、各種機械起動時,必須保證機前后、左右無人員,停放時應關閉發動機。5、多機在同一作業面作業時,前后兩機相距不應小于8m,左右相距應大于1.5m。5.2 隧道施工通風防塵為確保通風防塵的有效可靠,在施工過程中應選擇正確的通風方式,以滿足施工要求,達到施工作業的環境標準。標段內隧道均采用機械通風。實施機械通風必須具有通風機和風道。按風道的類型和通風安置位置有以下幾種通風方式:風管式通風風
50、流經管道輸送,并可分為三種形式,應當強調的是其風管末到開挖面的距離必須得到保證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因此,隨著開挖面的推進必須及時接長風管,并應牢靠。管式通風其安全要點是:由于管路的接頭往往出現漏風,因此,對所用的管路必須檢查合格,接頭必須保證緊密牢靠不漏風;再者應加強經常性的檢查,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以確保通風安全。5.3倒虹吸壓力鋼管安裝 1、壓力鋼管在卸車階段的安全措施(1)在每節鋼管卸車前后,起重人員應對卸車用吊點進行全面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加固支撐是否牢固,梁柱是否變形,鋼絲繩是否損壞,鋼絲繩是否跳槽,滑輪是否完好,卡環是否損壞。 (2)鋼管在卸車過程中鋼絲繩要捆綁牢固,吊車扁擔梁在起吊
51、過程中要先試吊,確定捆綁位置正確,并捆綁牢固后開始起吊卸車。 2、壓力鋼管安裝移運過程中的安全措施(1)鋼管在運輸前應通知相鄰作業面人員,避免造成交通堵塞和施工過程中相互影響。 (2)鋼管在運輸前必須派專人進行運輸軌道巡查,清除軌道上的雜物,檢查軌道是否完好,軌道與軌道之間連接是否牢固。防止運輸過程中鋼管支腿上的鞋跳槽,防止鋼管傾翻。 (3)在鋼管運輸過程中卷揚機必須專人操作并設專人監護。指揮人員和卷揚機司機佩帶對講機,必須信號正確、清楚并保持通訊暢通。 (4)每節鋼管在運輸前及運輸后,起重人員必須對卷揚機的運行情況、導向輪工作情況,鋼絲繩的完好情況進行檢查,必須保證卷揚設備在鋼管運輸過程中的
52、安全可靠性。 (5)卷揚機在第一次使用前進行靜荷載實驗。 3、壓力鋼管安裝焊接檢驗階段采取的安全預防控制措施(1)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正確使用各種勞動保護用品(如絕緣鞋、眼睛、口罩、手套等)。 (2)壓力鋼管在安裝、焊接、檢驗階段,用于固定鋼管的支架和平臺必須穩定牢固,防止人員墜落或物體下落,扎傷下部施工人員。(3)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照明,照明電壓不大于36v。 (4)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有良好的通風。如果排煙不好,增設通風設備。(5)在探傷前,采取措施加強探傷源的管理,防止輻射。 (6)在探傷前,在50m外明顯處懸掛探傷標志,并設專人看守,防止其他施工人員進入第6章施工現場消防管理
53、61 項目部設消防安全管理小組 消防安全管理小組由項目部經理任組長,組員由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安全員負責日常工作。62 管理及職責網絡圖63 消防重點及管理 631消防重點部位A、 容易發生火災的部位;B、 發生火災后影響全局的部位;C、 物資集中的場所;D、 人員集中的場。 632重點部位的消防管理A、 安全員建立重點部位情況登記表,形成消防重點部位清單;B、 根據重點部位的消防要求建立合適的消防管理制度,明確防火責任制;C、 對潛在的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場、設備等應按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編制應急計劃。64動火作業的消防管理 641 一般區域的動火作業 一般區域動火作業實行動火證制度。 6
54、42 重點部位的動火作業 重點部位和其它受限制區域的動火作業,應執行動火工作證制度,按要求配置滅火器材,采取隔離措施,防止火花飛濺,按要求實行現場監護,防止火災事故發生。65倉庫的消防管理 651一般倉庫的消防管理 一般倉庫應建立防火制度,明確防火責任人,配置相應的消防器材。 652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倉庫的消防管理 儲藏氧氣乙炔的倉庫建立防火管理制度,配置相應的消防器材。66防火防爆的檢查 661防火防爆消防工作的檢查 項目部應按相關要求進行防火防爆消防工作檢查,并形成記錄。 662消防設施的檢查 安全員應進行日常消防設施檢查,每月由安全員組織一次全面的消防設施檢查,并形成記錄。67消防設施的維
55、護保養項目部安全部門負責對消防設施的維護和保養,重點部位消防設施的維護與保養應形成記錄;一般作業場所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根據需要形成記錄。第7章 文明施工管理71管理組織 在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文明施工領導小組,負責文明施工的決策、指揮、協調工作;由安全部門負責日常文明施工的檢查、監督和考核工作;由工程部門負責文明施工的總平規劃及解決文明施工方面的技術問題;由各施工班組、后勤部門負責責任區域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項目部文明施工管理領導小組實行“分層負責、區域管理,誰施工誰負責”的原則,落實相關責任制。7 2場容場貌管理(1)施工現場的場容管理,實行劃區域明確負責人分塊包干;生活區管理規定
56、掛牌昭示全體。(2) 制定施工現場生活衛生管理、檢查、評比考核制度。(3)施工中產生的施工垃圾和固體廢棄物分類收集、存放。73圖牌的管理A、 現場布置安全文明生產標語和警示牌。B、 施工區、辦公區、生活區應掛標志牌,危險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在主要施工路口設置交通指示牌。C、 保護施工現場的安全文明施工設施,使各類標志齊全、完好。74臨時道路的管理A、 進出車輛門前派專人負責指揮。B、 做好排水設施,場地及道路不得積水。75材料堆放管理A、 各種設備、材料定置管理且遠離操作區域,不準堆放過高,防止倒坍傷人。B、 進場材料嚴格按場布圖指定位置進行規范堆放,嚴禁亂堆、亂放、混放,特別是嚴禁材料堆靠圍
57、墻、廣告牌后,以防受力造成倒坍等意外事故。76臨時辦公室、食堂、廁所、工人宿舍的管理A、 臨時辦公室、食堂、廁所、工人宿舍的管理執行總包的有關規定,由專人管理,使施工現場及臨時設施衛生整潔;B、 項目部組織安全、后勤及各施工班組定期進行檢查監督。77施工垃圾清除A、 項目部嚴格對施工班組進行清潔考核評比工作,獎優罰劣,確保清潔工作做到隨到隨清、誰做誰清。B、 辦公、宿舍區樓層面要求做到層層清,項目部派專人監護清掃,做好監控記錄,保持樓層安全、清潔。C、 現場建筑垃圾必須采用有圍護的堆放,及時外運處理,保持施工現場文明、整潔。 78治安管理措施A、 我方進場后,服從業主單位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58、計劃生育、交通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管理規定。B、 建立專門的保安機構,統一領導治安保衛工作。C、 施工人員不得在工地內酗酒及酒后進工地工作,不得攜帶違禁品進入,以維護財產和人員安全。D、 對施工現場的貴重物資、重要器材和大型設備,要加強保安管理,嚴格有關制度,設置防護裝置和報警設備,防止物資被哄搶,盜竊破壞。材料運輸車輛裝卸完畢后,應立即駛離現場并停至指定位置接受檢查后再出場。E、 經常開展以防火、防爆、防盜為中心的安全檢查,填堵漏洞,發現隱患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問題發生。79監督檢查制度A、 項目部文明施工管理領導小組每月組織一次文明施工檢查,并形成記錄;B、 安全員在日常安全檢查的同時
59、對文明施工進行檢查,對文明施工狀況以適當的形式進行記錄。C、 文明施工檢查或日常巡檢中發現的不符合,按不符合和職業安全健康事故、事件控制程序有關要求進行處理。D、 對違反文明施工要求的人員(或單位)應進行教育,情節嚴重的給以通報批評或經濟處罰。對文明施工作出貢獻的人員(或單位)進行獎勵。第8章 環境保護措施81管理機構和職責 項目經理為環境保護小組組長,其下由安全、工程、后勤部門負責組成,由專職安全員負責日常工作。A、 后勤部門是生活區環保設施的主管部門,負責對相關的環保設備在投運前向總包或業主有關部門提出運行許可申請。B、 工程部門負責與工程施工相關的環保設施的總體布置。C、 安全員負責環保
60、設施的設置、管理和監督檢查。 82環保設施的管理A、 環衛設施包括廁所、垃圾桶(包括現場廢料箱)、危險固體廢棄物回收箱等。環保設備包括食堂油煙機、污水處理設備等。B、 現場生活、施工污水處理設施已由總包公司單位統一規劃設置,我部后勤管理員負責對其按規定進行必要的標識并進行管理維護,發現其不能正常工作或損壞時及時申請更換。C、 項目部指派專人日常對辦公、生活現場清掃,對環保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保養,各責任部門要根據本部門環保設施使用情況,結合安全文明施工,對環保設施進行檢查,保證環保設施完好,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第9章 緊急事故應急預案針對施工過程當中存在各種突發事件,我部將責任明確到人,
61、力爭把事故控制在最小。當緊急情況發生時,為將事故和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9.1坍塌事故應急預案 (1) 發生坍塌事故后,應立即報告應急搶險指揮小組,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并由安全員組織施工人員緊急撤離至安全區域。 (2) 如有人員受傷,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3) 在向有關部門電話求救的同時,對受傷人員在現場安全地帶采取可行的應急措施,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對呼吸、心跳停止的傷員予以心臟復蘇。 (4
62、) 若事故嚴重,要立即上有關部門,并啟動項目部應急救援預案。 (5) 如有人員被掩埋,要采取有效安全防護措施后,組織人員按部位進行人員搶救,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傷員擠壓綜合癥的發生,并將其轉移至安全地方,防止事故發展擴大。 9.2觸電事故應急預案 現場人員要迅速拉閘斷電,盡可能地立即切斷總電源(關閉電路),也可用現場得到的干燥木棒或繩子等非導電體使觸電人員脫離帶電體。將傷員立即脫離危險地方,組織人員進行搶救。若發現觸電者呼吸或呼吸心跳均停止,則將傷員仰臥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進行人員呼吸或同時進行體外心臟按壓。立即撥打120 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受傷程度、聯系電話,并派
63、人到路口接應。 通知有關現場負責人。維護現場秩序,嚴密保護事故現場。 9.3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預案 迅速將傷員脫離危險地方,移至安全地帶。保持呼吸道暢通,若發現窒息者,應及時解除其呼吸機能障礙,應立即解開傷員衣領,消除傷員口鼻、咽、喉部的異物、血塊、分泌物、嘔吐物等。有效止血,包扎傷口。視傷情采取報警或簡單處理后去醫院檢查。傷員有骨折、關節傷、肢體擠壓傷、大塊軟組織傷要進行簡易固定。若傷員有斷肢情況發生,應盡量用干布包裹,轉送醫院。記錄傷情,現場救護人員應邊搶救邊記錄傷員的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第一手資料。立即撥打120 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受傷程度、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
64、接應。 9.4、對可能發生突泥突水地段采取的處理方案隧道內涌水突泥應采取綜合治理與洞內治理相結合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對洞內涌水應采取限量排放的辦法,對洞內泥沙應采取封堵的辦法。對地表大的溶洞口、落水洞要進行封堵,以避免地表水和泥砂大量填充溶洞。采取工程措施如下:方案一:當隧道開挖或地質預報沒有發現明顯的溶洞管道,而開挖面又出現較大的涌水量(正洞掌子面涌水量10m3/h,或單點出水量3m3/h)時,采用帷幕注漿堵水。 (一)圍巖注漿固結堵水圈通過向圍巖注漿,形成圍巖注漿固結堵水圈,減少其滲透系數,以限制排水量。注漿方式采用超前帷幕注漿、后注漿和局部注漿三種;注漿方案任選其一,或幾種方式的結合。(1
65、)超前帷幕注漿:當隧道開挖或地質預報沒有發現明顯的溶洞管道,而開挖面又出現較大的涌水量時(單點出水量3m3/h)采用帷幕注漿堵水。注漿加固范圍:以堵水為目的的注漿加固圈范圍不宜少于開挖線以外5m。注漿長度及止水盤的厚度:根據隧道的地質條件和目前國產鉆機的性能,為保證注漿質量,可采用三環(注漿長度分別為11、18、27m)注漿,開挖后留足5m厚的巖盤作為止水盤。對于、級圍巖地段,止水盤的表面噴射15cm厚 C20 的混凝土加強。注漿材料:注漿材料主要有普通水泥單液漿(簡稱C漿),普通水泥-水玻璃雙液漿(簡稱C-S漿)??刹捎镁C合注漿材料,并按照由粗到細、由單液到雙液、由高濃度到低濃度三個準則進行
66、調整。采用C漿時,水灰比W/C=0.60.8;采用C-S漿時,注漿參數(根據現場工藝試驗確定)如下:注漿終壓3.03.5 MPa,漿液擴散半徑1.01.5m,水泥漿濃度(水灰比)W/C=0.61.0,漿液初凝時間12min,水泥采用525號硅酸鹽水泥,水玻璃的濃度為35Be,水泥與水玻璃的配合比(體積比)1:0.61:1。鉆孔布置:注漿孔沿隧道周邊開挖輪廓線雙排布置,孔距3050cm。注漿壓力:注漿壓力以孔口壓力表顯示的值為準,通過注漿泵控制調節。一般注漿采用低壓力中液量注入,初壓為1.01.5MPa,注漿過程中壓力逐漸加大,流量逐漸減小,當壓力加至終壓3.03.5MPa后,持續壓注5min。
67、注漿檢查:注漿過程中隨時檢查孔口、鄰孔有無串漿現象,如有串漿現象,應立即停止注漿,或采用間歇式注漿封堵串漿口。注漿效果:采用鉆孔檢查法,結合開挖取樣分析法。根據注漿實施情況,選擇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進行鉆孔檢查,以檢查孔不涌泥、不涌水、不涌沙,當正洞掌子面涌水量0.72m3/h或單點出水量0.2m3/h時,可認為達到了注漿目的。(2)開挖后全斷面徑向注漿(后注漿):采取了超前地質預報和預注漿堵水后,如在隧道開挖時仍然出現較大的滲漏水,則需要進行再注漿,注漿范圍正洞為開挖輪廓線外5m。當有集中水流或巖溶管道出水時,首先要埋管將水流引出,降低地下水壓,然后用快凝混凝土將原有出水口或巖溶管道封堵。在離
68、出水口一定距離處,對出水裂隙或管道鉆注漿孔,安裝注漿管,注入C-S漿液。當開挖面滲漏面積和水量較大時,在滲漏處用鉆機鉆孔(孔深 310m,孔徑75mm),找出滲漏水的主要裂隙,由鉆孔引流,將面上的滲漏水變為點上的滲漏水。然后用凝膠時間13min的C-S漿進行低壓注漿,一般效果較好。(3)局部注漿:根據超前地質預報探明的局部巖溶實際分布及開挖后地下水滲流狀態分別采用超前局部注漿或開挖后局部注漿。采取此“圍巖注漿固結堵水圈”方案時,一般采用小導管(42熱扎無縫鋼管,長56m,在導管前端23m 范圍內,呈梅花型布置,鉆上直徑為 68mm小孔,孔間距1520 cm,以便漿液擴散)注C-S漿液;成孔采用
69、鑿巖鉆孔,用錨固劑封堵管端孔隙,防止冒漿。(二)初期支護初期支護由C20噴砼、拱墻錨桿和18工字鋼架或格柵鋼架組成,其與注漿固圈共同組成限流體系,并保證施工期間洞室穩定。(三)防排水網格系統 防排水網格系統的主要功能是保證經注漿堵水圈、初期支護滲出的地下水通暢排出,以避免對抗水壓襯砌產生過大水壓。其主要措施有:在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之間設EVA防水板,背襯土工無紡布。在初期支護與二襯之間,防水板背后環向設50HDPE波紋管排水盲溝,在兩側襯砌邊墻腳處縱向設置50HDPE波紋管排水盲溝,且沿隧道兩側全長設置,縱環向排水盲溝相連,通過邊墻泄水孔將襯砌背后積水引入排水溝內。方案二:當地質預報發現有比較
70、準確的溶洞位置時,或開挖后出現空溶洞時,在對隧道工程有影響的范圍內,要進行填充注漿。填充溶洞注漿的主要步驟是:(1)對于超前鉆孔預報的溶洞,保留5m厚的巖壁不再進行開挖。(2)對于開挖后發現的溶洞,應探明溶洞的邊界,爾后視溶洞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封堵措施。當溶洞有地下水時,應在隧道下方旁側開挖排水排泥洞,旁泄后再挖主隧道。(3)填充注漿一般采用單液注漿,以純水泥漿或水泥砂漿為主。對于水量較大的溶洞先用C-S漿液注漿止水,然后用C漿填充。C-S漿液成分與帷幕注漿的成分相同。填充注漿的注漿壓力不宜過大,以填滿空洞為目的,不大于1MPa為宜。注漿效果的檢查。主要檢查空洞的填滿度當注漿量達到空洞體積的
71、95以上時,可以認為注漿達到了目的。方案三:在超前鉆探中遇突水突泥情況,且地下水無后續補給通道(如地下河)時,可在掘進工作面,鉆大直徑的排水、排泥孔,暢泄后可小進尺掘進,大的涌泥則須待泄量穩定后,采用它法。9.5、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一)施工過程中若發現較弱突水突泥現象,立即報告應急組織領導同志,現場施工人員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迅速打隨機排水孔,安置塑料彈簧軟管進行排水(塑料彈簧排水管引入排水溝),釋放水壓力,并及時噴錨進行圍巖封閉。如果圍巖破碎,可在初噴砼結束后迅速安置鋼拱架,然后再進行復噴砼封閉圍巖,加強支護。(二)施工過程中若發生高強壓力突水突泥現象,應立即盡可能地撤離人員和機械設備,確保安
72、全。及時向現場應急領導小組匯報,根據實際情況迅速組織救護工作。準確記錄水量的流量、流速、水壓,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突水突泥控制。指揮與控制:觀測預警由工程部技術干部和各工班指定人員加強日常觀測,確保在第一時間確認涌水險情,提前發出預警提示。a與當地氣象臺建立天氣服務聯系,根據天氣預報和降水量統計,加強隧道涌水觀測;b注意觀測隧道涌水流量及變化時間、流速、水壓及擴拱處有無滲涌水;c觀測數據有變化時,及時向副經理匯報,以便組織施工搶險。施工報告 a賦存高壓水段在開挖時,工人要身系安全帶,安全帶長度松緊適宜,如有涌水,應立即停止施工回到安全地帶,并及時匯報;b破拱處發現有水從拱頂滲涌時,施工工人應立即停
73、止施工并回到安全地帶,并及時匯報;c賦存高壓水段要準備兩臺抽水機,保證不積水,水涌過急,抽不干時要向指揮部及時報告。安全撤離 當確認出現涌水時,由項目部領導下令,立即電話通知值班室,組織所有現場施工人員將施工機械加以安置保護,洞內施工人員由班組長帶隊全部撤離。被困施工人員來不及撤離的,應選擇襯砌臺車等安全平臺進行自我保護,等待公司組織救援。組織搶險a各班組及時清點人員,確認有無被困人員,并集結待命,不得私自外出;b組織搶險突擊隊,由各工班抽調精壯工人組成,負責安裝擋護拱架,堆砌砂袋,規范水流方向;c在配備充分照明、救生設備時,由項目部決定組織身體素質好、水性高的工人進洞執行搜索救援活動;d衛生
74、員做好準備,并視情提前與定點醫院聯系。供電和照明a在涌水可能危及到洞內變配電設施時,應果斷斷電,防止個別線路漏電發生意外;險情排除后,經檢查確認安全后可恢復供電;b啟動專用照明線路,保障隧道內必要的照明需要。設備在發生涌水時,如設備不能撤離到安全位置,應使設備處于動力關閉、加固和適當防護狀態,防止設備造成不必要的損壞。(三)通訊各救援小組、醫院、上級機關和外部救援機構,必須建立起暢通的通訊網絡。(四)警戒與治安a在發生涌水險情時,保安應加強洞外巡視,隔離安全地帶,禁止閑雜人員圍觀,禁止一切人員進入危險區域,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b加強洞口看護,未經公司統一組織不得放入任何人員。(五)人群疏散與安置疏散人員工作要有秩序的服從指揮人員的疏導要求進行疏散,做到不驚慌失措,勿混亂、擁擠,減少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