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裝配式建筑整體設計裝配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裝配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1.1.裝配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裝配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2.整體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2.整體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3.3.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4 4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4 4. .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1)模數協調1)模數協調2)2)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2)2)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3)集成設計3)集成設計5 5 結構系統設計結構系統設計5 5. .結構系統設計結構系統設計6.外圍護系統設計6.外圍護系統設計7 7 設備管線系統設計設備管線系統設計7 7. .設備管線系統設計設備管線系統設計8.內裝系統設計8.內裝系統設計
2、9.實例9.實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大裝式建筑的設計和究還是按裝式結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1、大量裝配式建筑的設計和研究還是按照裝配式結構的思路在做,存在普遍性的過分重視主體結構而忽視整體建筑。甚至有些把主體結構的體系默認為裝配式建筑的技術體系多年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經驗就已經表的技術體系,多年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經驗就已經表明,在住宅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對于天生具備裝配化屬性的鋼結構而言,由于缺少對建筑的整體考慮導致做出了大量粗放型的毛坯房少對建筑的整體考慮,導致做出了大量粗放型的毛坯房式的裝配式建筑,影響了裝配式建筑的。裝配式混
3、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式建筑的實施大在傳統的路建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2、裝配式建筑的實施,大量還在沿用傳統的思路。建筑師牽頭各專業拆分式的建筑設計,和施工單位主導的現場施工。缺乏協同建造思想。裝配式建筑的質量問題,大多發生在主體結構建筑圍護內裝修和設備管線之大多發生在主體結構、建筑圍護、內裝修和設備管線之間的集成、整合和協同上。集成的建筑成品中任何一個影響建筑功能和體驗的問題都可能導致客戶的不滿的問題,都可能導致客戶的不滿。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3、缺乏部品部件(構件)標準化設計與多樣化組合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
4、存在的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思想。裝配式建筑遵循工業化生產的設計理念,推行模數協調和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與多樣化是裝配式建筑固數協調和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與多樣化是裝配式建筑固有的一對矛盾,這對矛盾解決得好壞,是評價裝配式建筑的重要因素,也是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中的重要方面。建筑設計多樣化并不等于自由化在個性化的建筑設計多樣化并不等于自由化,在個性化的中間存在著不可缺少的標準化,是要求設計標準化與多樣化相結合,部品部件設計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做到系列化、通用化。化、通用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4、將個性化設計的單體工程強行拆分進行工廠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
5、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以滿足強制性預制率要求,偏離了結構部件模數化、標準化的基本原則導致工藝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大工程準化的基本原則,導致工藝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大,工程造價高于傳統的現澆混凝土建筑,甚至高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嚴重影響其推廣應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剪力墻裝配也并不一定是技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剪力墻裝配也并不定是技術先進的方向。比如日本,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淘汰了板式結構的預制混凝土體系,僅剩下預制混凝土框架體系。框架體系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5缺乏對裝配式建筑系統性的研究特別是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存在的問題5、缺乏對裝配式建筑系
6、統性的研究,特別是:1. 建筑各系統研究不夠。2. 缺乏對各子系統之間適應性研究。強調分離,弱化組合與連按合與連按。3、缺乏對模塊與模塊組合的研究,尤其在公共建筑上。4. 缺乏對標準化接口的研究與設計。缺乏公差的研究。(定制-定購)(定制 定購)5. 缺乏部品構件集成的研究。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2017年06月01起實施的三本國標準三本國標準:2017年06月01起實施的三本國標準三本國標準:GB/T51231-2016GB/T51232-2016GB/T51233-2016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作為主編單位制了前兩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作為主編單位制了前兩本
7、標準并統一了三本標準編制的思想,同時主編了JGJ1-2014, 2014年10月01實施日起實施。一切高標準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標準創新性構建了工業化建造方式的裝配式建筑是個全專業全過程的系統集成是以工業化是一個全專業全過程的系統集成是以工業化建造方式為基礎,實現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等四大系統一體化,以及策劃、設計、生產與施工一體化的過程。一切高標準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標準規定的裝配式建筑系統集成關鍵體現在:一是 強調裝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統組合;二是 解決四大系統之間的協同問題;三是 解決各系統內部的協同問
8、題;三是 解決各系統內部的協同問題;四是 突出體現裝配式建筑的整體性能和可持續性。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第第是強調“全壽命”標準突出裝配式建筑應第第一一是強調全壽命。標準突出裝配式建筑應全面提升住房質量和品質,減少建筑后期維修維護費用,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應滿足建筑全生命期的使用維護要求,裝配式建筑提倡主體結構與設備管線分離的方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方式。 (建筑全生命周期)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第二第二是強調“全建筑”標準突出裝配式
9、建筑應第二第二是強調全建筑。標準突出裝配式建筑應保證完整建筑產品的長久品質,提倡全裝修,內裝系統應與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建造,采用工業化生產的集成化部品,倡導進行裝配式裝修(建筑的各系統)導進行裝配式裝修。(建筑的各系統)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第三第三是強調“全環節”標準突出裝配式建筑的第三第三是強調全環節。標準突出裝配式建筑的全過程,即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協同,并采用系統集成的方法統籌設計、生產運輸、施工安裝,實現全過程的協同。裝配式建筑按照模數協調,模塊化標準化設計統
10、接口按照少規格多組模塊化、標準化設計,統一接口,按照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實現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樣化。 (建造的各階段)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第四第四是強調“全協同”標準突出裝配式建筑第四第四是強調全協同。標準突出裝配式建筑全專業的一體化協同,充分發揮建筑專業的龍頭作用,解決了以往一些裝配式建筑規范強調結構單專業,專業間的銜接較差,重結構、輕建筑、輕機電設計等問題(設計各專業)題。 (設計各專業)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標準在技術方向的
11、五個特點標準在技術方向的五個特點:第五第五是“全過程”的方向。標準突出提出了裝配第五第五是全過程的方向。標準突出提出了裝配式建筑應有技術策劃階段,在項目前期對技術選型、技術經濟可行性和可建造性進行評估,并科學合理地確定建造目標與技術實施方案強調裝配式建筑采用確定建造目標與技術實施方案,強調裝配式建筑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術,實現全專業與全過程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術,實現全專業與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設計各階段)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強調五化強調五化:強調五化強調五化:1 設計標準化(少規格多組合)1 設計標準化(少規格、多組合)2 生產工廠化(高質量
12、、環保)實現建筑3 施工裝配化(減少濕作業)實現建筑的 長壽化4 管理信息化(BIM協同、條碼)5 技術智能化(安全便捷)的 長壽化5 技術智能化(安全、便捷)概念解析SI住宅體系 SI住宅體系是指住宅的支撐體S(Skeleton)和填充體I(Infill)完全分離的體系)完全分離的體系。 支撐體(S)由住宅的結構主體、公用設備管線和公共部分等組成。 填充體(I)由內裝部品、套內設備管線等組成設備管線等組成。 SI住宅體系以實現套內主要功能空間的靈活可變為目標,在支撐體(S)與填充體(I)分離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結構選型,減少套內承重墻體的出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
13、體現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業化建筑業化建筑工工業化建筑業化建筑采用工業化手段完成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采用工業化手段完成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和內裝系統的設計、生產、施工與管理的建筑。具有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等特征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等特征。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1 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的主要部分采用預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建筑系統集成建筑系統集成2 建筑系統集成建筑系統集成以裝
14、配化建造方式為基礎,統籌策劃、設計、生產和施工等,實現建筑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一體化的過程。(有機整體)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體化的過程。(有機整體)3 集成設計集成設計建筑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建筑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一體化的設計。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4 協同設計協同設計裝配式建筑設計中通過建筑、結構、設備、裝修裝配式建筑設計中通過建筑、結構、設備、裝修等專業相互配合,并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BIM)完成的滿足建筑設計、生產運輸、施工安裝等要求的一成的滿足建筑設計、生
15、產運輸、施工安裝等要求的體化設計。5 結構系統結構系統5 結構系統結構系統由結構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裝配而成,以承受或傳遞荷載作用的整體。受或傳遞荷載作用的整體。6 外圍護系統外圍護系統由建筑外墻、屋面、外門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組合由建筑外墻、屋面、外門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內外環境的部品部件的整體。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7 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由給排水、供暖通風空調、電氣和智能化、燃氣由給排水、供暖通風空調、電氣和智能化、燃氣等設備與管線組合而成,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體。8 內裝系統內裝系統8 內裝
16、系統內裝系統由樓地面、墻面、輕質隔墻、吊頂、內門窗、廚房、衛生間等組合而成,滿足建筑空間使用要求的整房、衛生間等組合而成,滿足建筑空間使用要求的整體。9 部件部件9 部件部件在工廠或現場預先生產制作完成,構成建筑結構系統的結構構件及其他構件的統稱。系統的結構構件及其他構件的統稱。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10 部品部品由工廠生產,構成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由工廠生產,構成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的建筑單一產品或復合產品組裝而成的功能單元的統稱。單元的統稱。11 裝配式裝修裝配式裝修采用干式工法,將工廠生產的內裝部品
17、在現場進采用干式工法,將工廠生產的內裝部品在現場進行組合安裝的裝修方式。12 模塊模塊12 模塊模塊建筑中相對獨立,具有特定功能,能夠通用互換的單元。的單元。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13 標準化接口標準化接口具有統一的尺寸規格與參數、并滿足公差配合及模數協調的接口。14 集成式廚房集成式廚房由工廠生產的樓地面吊頂墻面廚柜和廚房設備及管由工廠生產的樓地面、吊頂、墻面、廚柜和廚房設備及管線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裝配而成的廚房。15 集成式衛生間集成式衛生間15 集成式衛生間集成式衛生間由工廠生產的樓地面、墻(面)板、吊頂和潔具設備及
18、管線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裝配而成的衛生間。線等集成并要采干式法裝配而成的間16 整體收納整體收納由工廠生產、現場裝配、滿足儲藏需求的模塊化部品。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主要術語:17 裝配式隔墻、吊頂和樓地面裝配式隔墻、吊頂和樓地面由工廠生產的,具有隔聲、防火、防潮等性能,且滿足空由工廠生產的,具有隔聲、防火、防潮等性能,且滿足空間功能和美學要求的部品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裝配而成的隔墻、吊頂和樓地面。的隔墻、吊頂和樓地面。18 管線分離18 管線分離將設備與管線設置在結構系統之外的方式。將設備與管線設置在結構系統之外的方式。19 同
19、層排水19 同層排水在建筑排水系統中,器具排水管及排水支管不穿越本層結在建筑排水系統中,器具排水管及排水支管不穿越本層結構樓板到下層空間、與衛生器具同層敷設并接入排水立管的排水方式。水方式。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主要術語:協同設計主要術語:協同設計空空 在策劃、設計、生產、施工階段經濟 在策劃、設計、生產、施工階段需要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生產施工單位協同配合。應該在前期策劃階段結構專業就介入確定經濟策劃階段結構專業就介入,確定好裝配式建筑的技術路線和產業化目標;傳統住宅設計 方案設計階段就應該根據既定目標依據構件
20、組合原則進行方案設計及創作宅設計計及創作。 這樣才能避免方案性的不合理造成后期的技術經濟性的不合理,避免由于前后脫節造成的設計失誤。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衛浴整體衛浴是由防水底盤、墻板、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整體設計理念在標準中的體現主要術語:整體衛浴整體衛浴是由防水底盤、墻板、頂板構成的整體框架,配上各種功能潔具形成的獨立衛生單元;整體整體衛浴與集成衛浴區別集成度整體整體衛浴與集成衛浴區別集成度具有淋浴、盆浴、洗漱、便溺四大功能或這些功能之間的任意組合;在最小的空間內達到最佳的整體效果 。用科技密集型的規模化工業用科技密集型的規模化工業生產取代勞動密集型
21、的粗放的手工業生產從而全面提升了衛生工業生產,從而全面提升了衛生間裝修的品質。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國家GB/T51129-2017國家GB/T51129-2017適用范圍:適用范圍:1 1 本標準適用于民用建筑的裝配化程度評價1) 以居住建筑為重點:住宅、旅館、宿舍1) 以居住建筑為重點:住宅、旅館、宿舍;現階段可將住宅保障房作為技術產品能力培育現階段可將住宅保障房作為技術、產品、能力培育等的突破口2) 兼顧部分公共建筑:學校、醫療、辦公2) 兼顧部分公共建筑:學校、醫療、辦公3 3 ) )工業建筑工業建筑、農村建筑可參照執行農村建筑可參照執
22、行3 3 ) )工業建筑工業建筑、農村建筑可參照執行農村建筑可參照執行2 2 本標準采用裝配率來衡量建筑的裝配化程度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國家GB/T51129-2017國家GB/T51129-2017術語:術語:裝配率prefabrication ratio裝配率prefabrication ratio單體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體結構、非承重圍護墻和內隔單體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體結構、非承重圍護墻和內隔墻墻裝修與設備管線等采用預制部品部件的綜合比例裝修與設備管線等采用預制部品部件的綜合比例墻墻、裝修與設備管線等采用預制部品部件的綜合比例裝修與設
23、備管線等采用預制部品部件的綜合比例。1) 明確了裝配率是對單體建筑裝配化程度的綜合評價結果。2 )對應裝配式建筑的四大系統,按建筑的三個構成層次給出了裝配率評價體系的三類指標體現了強調集成的發展思路出了裝配率評價體系的三類指標,體現了強調集成的發展思路。 主體結構、圍護結構和內隔墻、裝修與設備管線主體結構、圍護結構和內隔墻、裝修與設備管線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國家GB/T51129-2017國家GB/T51129-2017基本規定基本規定1 1裝配式建筑的裝配率計算和評價應以單體建筑作為計算和評價單元,并應符合下列規定:(評價對象)1 1) )
24、 單體建筑應按項目規劃批準文件的建筑編號確認1 1) ) 單體建筑應按項目規劃批準文件的建筑編號確認;2)2) 對于主樓帶有裙房的建筑項目,主樓和裙房可分別按不同的單體建筑進行計算和評價,主樓與裙房可按主樓標準層正投影范圍確認分界;投影范圍確認分界;分與合掌握的基本原則是便于評價分與合掌握的基本原則是便于評價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基本規定基本規定2 2 裝配式建筑評價應符合下列規定: (評價階段)1)1) 設計階段宜進行預評價,并應按設計文件計算裝配率;評價應在竣驗收進行并應按竣驗收資2)2)項目評價應在項目竣工驗收后進行,并應按竣工驗收資料計
25、算裝配率和確定評價等級。預評價設計階段進行不是必要程序主要作用預評價:設計階段進行,不是必要程序。主要作用: 對設計方案做出預判,最好在方案設計階段進行。項目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時對評價方法和指 項目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時,對評價方法和指標等進行論證與確認。對施工圖審查裝配式建筑項目統計與管理等提供參考或 對施工圖審查裝配式建筑項目統計與管理等提供參考或依據。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基本規定基本規定3 3 裝配式建筑應同時應滿足下列要求: (認定標準)1)1)主體結構部分評價分值不低于20分;2 2) )圍護墻和內隔墻部分評價分值不低于1
26、0分2 2) )圍護墻和內隔墻部分評價分值不低于10分;3)3)采用全裝修;4)4)裝配率不小于50%。4 4 裝配式建筑宜采用裝配化裝修4 4 裝配式建筑宜采用裝配化裝修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評價評價等級等級劃分劃分(等級評價標準)評價評價等級等級劃分劃分(等級評價標準)1 當評價項目滿足四個認定標準,且主體結構豎向構件中預制部件的應用比例不低于35%及時,可進行裝配式建筑評價。2 裝配式建筑評價結果劃分為A級、AA級、AAA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 裝配率為60%75%時評價為A級裝配式建筑1) 裝配率為60%75%時,評價為A級裝配式
27、建筑。2) 裝配率為76%90%時,評價為AA級裝配式建筑。3) 裝配率為91%及以上時,評價為AAA級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裝配裝配率率計算計算裝配裝配率率計算計算P=(Q1 + Q2 + Q3 /100- Q4)X100%P裝裝配率P 裝裝配率;Q1主體結構指標實際得分值;得分值;Q2圍護墻和內隔墻實際得分值;實Q3裝修與設備管線實際得分值;Q單體建筑中不存在的Q4 單體建筑中不存在的評價項分數之和。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模數協調模數協調(集成設計準則)模數協調模數協調(集成設計準則)模數協調的目的:實現建筑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換性,使規格化
28、、通,用化的部件適用于各類常規建筑,滿足各種要求。同時大批量的規格化定型化部件的生產可穩定質量時,大批量的規格化、定型化部件的生產可穩定質量,降低成本。通用化部件所具有的互換能力,可促進市場的競爭和部件生產水平的提高場的競爭和部件生產水平的提高。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模數協調模數協調模數準則模數準則(模數、優先尺寸、模數網格、公差)1 1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開間或柱距、進深或跨度、門窗洞口寬1 1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開間或柱距、進深或跨度、門窗洞口寬度等宜采用水平擴大模數數列2nM、3nM(n為自然數)。2 2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層高和門窗洞口高度等宜采用豎向基本模數
29、,且豎向擴大模數數列宜采用nM。模數,且豎向擴大模數數列宜采用nM。3 3 梁、柱、墻等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水平基本模數,且水平擴模宜擴大模數數列宜采用nM。4 4 構造節點和部件的接口尺寸等宜采用分模數數列M/2、M/5、M/10。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模數協調:模數協調:5 5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開間、進深、層高、洞口等的優先尺寸應根據建筑類型使用功能部品部件生產與裝配要求等確定應根據建筑類型、使用功能、部品部件生產與裝配要求等確定6 6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與界面定位法相結合的方法。對于部件的水平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部件的豎向定位和部品的定位
30、宜采用界面定位法豎向定位和部品的定位宜采用界面定位法。7 7 部品部件尺寸及安裝位置的公差協調應根據生產裝配要求、主體結構層間變形、密封材料變形能力、材料干縮、溫差變形施工誤差等確定、施工誤差等確定。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模數協調:定位方法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模數協調:公差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模數協調模數協調模數協調應用模數協調應用建筑模數協調工作涉及到的行業與部件的種類很多,需各建筑模數協調作涉及到的行與部件的種類很多,需各方面共同遵守各項協調原則,制定各種部件或組合件的協調尺寸和約束條件。寸和約束條件。實施模
31、數協調的工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對重要的部件部品以及影響面較大的部位可先期運行如門窗廚房衛生品,以及影響面較大的部位可先期運行,如門窗、廚房、衛生間等。重要的部件和組合件應優先推行規格化、通用化。建筑的圍護結構以及樓梯陽臺隔墻空調板管道井建筑的圍護結構以及樓梯、陽臺、隔墻、空調板、管道井等配套構件、室內裝修材料宜采用工業化、標準化部品。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集成設計方法)標準化設計方法與應用標準化設計方法與應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應采用模塊及模塊組合的設計方法遵循1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應采用模塊及模塊組合的設計方法,遵循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2 公共
32、建筑應采用樓電梯、公共衛生間、公共管井、基本單元等模塊進行組合設計等模塊進行組合設計。3 住宅建筑應采用樓電梯、公共管井、集成式廚房、集成式衛生間等模塊進行組合設計。4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部品部件應采用標準化接口4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部品部件應采用標準化接口。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樓棟模塊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單元模塊單元模塊套型模塊核心筒模塊套型模塊核心筒模塊標準模塊可變模塊可變模塊標準模塊模塊是模塊化設計和制造的功能單元,具有三大特征:1.相對獨立性。2 互換性模塊接口部位的結構尺寸和參數標準化(標準化接口)2.互換性。模
33、塊接口部位的結構、尺寸和參數標準化(標準化接口),容易實現模塊之間的互換,從而使模塊滿足更大數量的不同產品的需要。3.通用性。有利于實現縱橫系列產品之間的模塊的通用,實現跨系列產3.通用性。有利于實現縱橫系列產品之間的模塊的通用,實現跨系列產品間模塊的通用性。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功能模塊、套型模塊、單元模塊、樓棟模塊功能模塊、套型模塊、單元模塊、樓棟模塊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模塊化設
34、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模塊化設計病房病房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模塊化設計旅旅館館旅旅館館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模塊化設計宿舍宿舍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 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平面設計平面設計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 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平面設計平面設計1 建筑宜選用大開間、大進深的空間靈活
35、可變的平面布置,并應符合結構設計的相關規定。置,并應符合結構設計的相關規定。2 平面布置應規則,承重墻、柱等豎向構件宜上、下連續并應符合結構設計的相關規定續,并應符合結構設計的相關規定。3 門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和尺寸應滿足結構受力及預制構件設計要求剪力墻結構中不宜采用轉角窗外墻洞口件設計要求;剪力墻結構中不宜采用轉角窗;外墻洞口宜規整有序。4 廚房和衛生間的平面布置應合理其平面尺寸宜滿足4 廚房和衛生間的平面布置應合理,其平面尺寸宜滿足標準化集成廚房及集成衛浴的要求。5 設備與管線宜集中設置,并進行管線綜合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 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規
36、定: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規定:1 1平面形狀宜簡單規則對稱質量剛度承重墻、柱等豎向構件宜上、下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 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平面設計平面設計1 1 平面形狀宜簡單、規則、對稱,質量、剛度分布宜均勻;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的平面布置;2 2 平面長度不宜過長(圖1 ), 宜符合表1承重墻、柱等豎向構件宜上、下連續,并應符合結構相關規定。LBbbBBmaxLb(a)(b)l的要求;3 3 平面突出部分的長度 不宜過大、寬度b不宜過小(圖1),宜符合表1的要求;LBb BmaxbBmaxll4 4 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疊或細腰形平面布置。5 5 裝配式結構豎向布置應連續、均
37、勻,應避免抗側力結構的側向剛度和承載力沿豎向突變,(c)L(d)b免抗側力結構的側向剛度和承載力沿豎向突變,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的有關規定。Bmaxl抗震設防烈度L/BL/BmaxL/b表1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e)圖1 建筑平面示例6、7度6.00.352.08度5.00.301.5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 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平面設計平面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 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平面設計平面設計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1 結構柱網布置抗側力構件布置次梁布置應與功能1 1 結構柱
38、網布置、抗側力構件布置、次梁布置應與功能布局及門窗洞口協調。2 2 平面幾何形狀宜規則平整,宜以連續柱跨為基礎布置,柱距尺寸應按模數統一柱距尺寸應按模數統一。3 3 設備管井宜與樓電梯結合,集中設置。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 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立立面設計面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 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立立面設計面設計1 外墻、陽臺板、空調板、外窗、遮陽設施及裝飾等部件部品宜進行標準化設計;2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宜通過建筑體量、材質肌理、色彩等變化,形成豐富多樣的立面效果;3 外墻飾面宜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預制混凝土外墻的裝飾面層宜采用清水混凝土、裝飾混凝土、免抹灰涂料和反打面磚等耐久
39、性強的建筑材料。采用反打一次成型的外墻飾面材料,其規格尺寸、材質類別、連接構造等應進行工藝飾面材料,其規格尺寸、材質類別、連接構造等應進行藝試驗驗證。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立面設計立面設計1 1 外墻設計應滿足建筑外立面多樣化和經濟美觀的要求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立面設計立面設計1 1 外墻設計應滿足建筑外立面多樣化和經濟美觀的要求經濟:大批量的規格化定型化部件的生產經濟:大批量的規格化、定型化部件的生產美觀:部件組合多樣化、色彩材質的多樣化預制混凝土具有可塑性,便于采用不同形狀的外墻板。同時,外表面可以通過飾面層的凹凸和虛實、不同的紋理和色彩、
40、不同質感的裝飾混凝土等手段,實現多樣化的外裝飾需求;面層還可處理為露骨料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從而需求;面層還可處理為露骨料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從而實現標準化與多樣化相結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2 2 外墻飾面宜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采用反打一次成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立面設計立面設計外墻飾面宜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采用反打次成形的外墻飾面材料,其規格尺寸、材質類別、連接構造等應進行工藝試驗驗證進行工藝試驗驗證。在生產預制外墻板的過程中,可將外墻飾面材料與預制外墻板同時制作成型。預制外墻板的飾面材料可采用面磚、石材等。外墻飾面材料與預制外墻板的粘結強度等技術
41、指標應滿足外墻面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JGJ 126保溫應滿足外墻面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JGJ 126、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系統材料JG/T 287等相關規范的要求。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立面設計立面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 立面設計立面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立面設計立面設計 反打工藝反打工藝立面設計立面設計 反打工藝反打工藝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標準化設計標準化設計立面設計 建構多樣性立面設計 建構多樣性RTXCFILESRTXCFILES建筑集成
42、設計建筑集成設計集成集成設計設計1 1結構系統的集成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宜采用功能復合度高的部件進行集成設計優化部件規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集成集成設計設計a a 宜采用功能復合度高的部件進行集成設計,優化部件規格;b b 應滿足部件加工運輸堆放安裝的尺寸和重量要求b b 應滿足部件加工、運輸、堆放、安裝的尺寸和重量要求。2 2 外圍護系統的集成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a a 應對外墻板、外門窗、幕墻、陽臺板、空調板及遮陽部應對墻板窗幕墻陽臺板調板及遮陽部件等進行集成設計;b b 應采用提高建筑性能的構造連接措施;宜采用單元式的裝配外墻系統c c 宜采用單元式的裝配外墻系統。3 3 內裝系統的集
43、成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a a 內裝設計應與建筑設計設備與管線設計同步進行;a a 內裝設計應與建筑設計、設備與管線設計同步進行;b b 宜采用裝配式樓地面、墻面、吊頂等部品系統;c c 住宅建筑宜采用集成式廚房、集成式衛生間及整體收納等部品系統。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集成集成設計設計4 4 設備與管線系統的集成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給水排水暖通空調燃氣電氣和智能化等設備與管建筑集成設計建筑集成設計集成集成設計設計a a 給水排水、暖通空調、燃氣、電氣和智能化等設備與管線應綜合設計;b b 宜選用模塊化產品接口應標準化并應預留擴展條件b b 宜選用模塊化產品,接口應標準化,并應預留擴展條件。5
44、5 接口及構造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a a 結構系統部件、內裝部品部件和設備管線之間的連接方系統部件內裝部部件和設備管線間的連接方式應滿足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b b 結構系統與外圍護系統宜采用干式工法連接,其接縫寬度應滿足結構變形和溫度變形的要求度應滿足結構變形和溫度變形的要求;c c 部品部件的構造連接應安全可靠,接口及構造設計應滿足施工安裝與使用維護的要求;足施工安裝與使用維護的要求;d d 應確定適宜的制作公差和安裝公差設計值;e e 設備管線接口應避開預制構件受力較大部位和節點連接區域。結構系統設計結構系統設計結構系統設計結構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基本規定基本規定1應合理確
45、定外圍護系統的設計使用年限,住宅建筑的外圍護系統的設計使用年限應與主體結構相協調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基本規定基本規定圍護系統的設計使用年限應與主體結構相協調。2 外圍護系統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外圍護系統的性能要求1 外圍護系統的性能要求;2 外墻板及屋面板的模數協調要求;結構構造節點3 屋面結構支承構造節點;4 外墻板連接、接縫及外門窗洞口等構造節點;5 陽臺、空調板、裝飾件等連接構造節點。3 應根據建筑類型、結構形式選擇適宜的系統類型;外墻板可采用內嵌式、外掛式、嵌掛結合等形式,并宜分層懸掛或承托。4 外墻系統可選用預制外墻、現場組裝骨架外墻、建筑幕墻等類型。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
46、設計基本規定基本規定1應合理確定外圍護系統的設計使用年限,住宅建筑的外圍護系統的設計使用年限應與主體結構相協調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基本規定基本規定圍護系統的設計使用年限應與主體結構相協調。2 外圍護系統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外圍護系統的性能要求1 外圍護系統的性能要求;2 外墻板及屋面板的模數協調要求;結構構造節點3 屋面結構支承構造節點;4 外墻板連接、接縫及外門窗洞口等構造節點;5 陽臺、空調板、裝飾件等連接構造節點。3 應根據建筑類型、結構形式選擇適宜的系統類型;外墻板可采用內嵌式、外掛式、嵌掛結合等形式,并宜分層懸掛或承托。4 外墻系統可選用預制外墻、現場組裝骨架外墻、建筑幕墻等
47、類型。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基本規定基本規定c 接縫寬度及接縫材料應根據外墻板材料、立面分格、結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基本規定基本規定c 接縫寬度及接縫材料應根據外墻板材料、立面分格、結構層間位移、溫度變形等因素綜合確定;所選用的接縫材料及構造應滿足防水、防滲、抗裂、耐久等要求;接縫材料應及構造應滿足防水、防滲、抗裂、耐久等要求;接縫材料應與外墻板具有相容性;外墻板在正常使用下,接縫處的彈性密封材料不應破壞;密封材料不應破壞;9 9 門窗應采用標準化部件,并宜采用缺口、預留副框或預埋件等方法與墻體可靠連接件等方法與墻體可靠連接。10 10 空調板宜集中布置,并宜與陽臺合并設置。11
48、11 女兒墻板內側在要求的泛水高度處應設凹槽挑檐或其1111 女兒墻板內側在要求的泛水高度處應設凹槽、挑檐或其他泛水收頭等構造。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預制外墻板的接縫應滿足保溫、防火、隔聲的要求。預制外墻板的板縫處,應保持墻體保溫性能的連續性。對于夾心外墻板,當內葉墻體為承重墻板,相鄰夾心外墻板對于夾心外墻板,當內葉墻體為承重墻板,相鄰夾心外墻板間澆筑有后澆混凝土時,在夾層中保溫材料的接縫處,應選用B1級難燃的保溫材料如擠塑聚苯板等填充用B1級難燃的保溫材料,如擠塑聚苯板等填充。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預制外墻板的接縫及門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材料
49、防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水和構造防水相結合的做法,并應符合下列規定:a a 墻板水平接縫宜采用高低縫或企口縫構造;b b 墻板豎縫可采用平口或槽口構造;c c 當板縫空腔需設置導水管排水時,板縫內側應增設氣密條密封構造。裝配式建筑外墻的設計關鍵在于連接節點的構造設計。對于承重預制外墻板、預制外掛墻板、預制夾心外墻板等不同外墻板連接節點的構造設計,懸挑構件、裝飾構件連接節點的構造設計,以及門窗連接節點的構造設計等,均應根據建筑功能的需要,滿足結構、熱工、防水、防火、保溫、隔熱、隔聲及建筑造型設計等要求。各類接縫設計應構造合理、施工方便、堅固耐久,并結合本地材料、制作及施工條
50、件進行綜合考慮。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90年代大板建筑預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90年代大板建筑預制剪力力墻外墻板板接縫、窗洞口防水平縫垂直縫防水做法法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參考節點預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參考節點預制剪力力墻外墻板板接縫、水平縫垂直縫窗洞口防水平縫垂直縫防水做法圖1預制承重夾心外墻板板接縫構造示意1外葉墻板;2夾心保溫層;3內葉承重墻板;4建筑密封膠;5發泡芯棒;6巖棉7疊合樓板現澆層8預制樓板9內葉承重墻板10邊緣構件后法6巖棉; 7疊合樓板現澆層;8預制樓板;9內葉承重墻板;10邊緣構件
51、后澆混凝土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參考節點預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參考節點預制剪力力墻外墻板板接縫、水平縫垂直縫窗洞口防水平縫垂直縫防水做法圖2預制外掛墻板板接縫構造示意1外掛墻板;2內保溫;3外層硅膠;4建筑密封膠;5發泡芯棒;6橡膠氣密條7耐火接縫材料8疊合板后澆層9疊合板的預制板10預制梁法氣密條;7耐火接縫材料; 8疊合板后澆層;9疊合板的預制板;10預制梁;11預制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預5 5 門窗應采用標準化部件,并宜采用缺口、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板縫設計板縫設計預制剪力5 5 門窗應采用標準化部件,并宜采用
52、缺口、預留副框或預埋件等方法與墻體可靠連接。力墻外墻板板接縫、窗洞口防防水做法法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外圍護系統設計陽臺、空調板設計陽臺、空調板設計空調板宜集中布置,并宜與陽臺合并設置宜與陽臺合并設置。女兒墻板內側在要求的泛水高度處應設凹槽挑泛水高度處應設凹槽、挑檐或其他泛水收頭等構造。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1 1 室內裝修宜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1 1 室內裝修宜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2 2 建筑的部件之間、部件與設備之間的連接應采用標準化接口便于更換化接口。便于更換3 3 設備管線應進行綜
53、合設計,減少平面交叉;豎向管線宜集中布置并應滿足維修更換的要求宜集中布置,并應滿足維修更換的要求。4 4 預制構件中電器接口及吊掛配件的孔洞、溝槽應根據裝修和設備要求預留裝修和設備要求預留。5 5 建筑宜采用同層排水設計,并應結合房間凈高、樓板跨度設備管線等因素確定降板方案跨度、設備管線等因素確定降板方案。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6 6 豎向電氣管線宜統一設置在預制板內或裝飾墻面內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6 6 豎向電氣管線宜統設置在預制板內或裝飾墻面內。墻板內豎向電氣管線布置應保持安全間距。7 7 隔墻內預留有電氣設備時應采取有效措施
54、滿足隔聲7 7 隔墻內預留有電氣設備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滿足隔聲及防火的要求。8 8 設備管線穿過樓板的部位應采取防水防火隔聲8 8 設備管線穿過樓板的部位,應采取防水、防火、隔聲等措施。9 9 設備管線宜與預制構件上的預埋件可靠連接9 9 設備管線宜與預制構件上的預埋件可靠連接。10 10 當采用地面輻射供暖時,地面和樓板的做法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的規定行行業標準地面輻射供暖技術規程JGJ 142的規定。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室內裝修宜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室內裝修宜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建筑
55、地暖濕式鋪法系統管道損壞無法更換建筑地暖濕式鋪法系統管道損壞無法更換荷載大荷載大已成為困已成為困建筑地暖濕式鋪法系統管道損壞無法更換建筑地暖濕式鋪法系統管道損壞無法更換、荷載大荷載大,已成為困已成為困擾建筑地暖行業的一個難題。擾建筑地暖行業的一個難題。室內裝修宜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室內裝修宜減少施工現場的濕作業。地暖干鋪結構圖(適合架空木地板)地暖干鋪結構圖(適合普通水泥地面)地地暖干式鋪法不僅解決了上述難題暖干式鋪法不僅解決了上述難題并且還具有占用建筑空間并且還具有占用建筑空間地地暖干式鋪法不僅解決了上述難題暖干式鋪法不僅解決了上述難
56、題,并且還具有占用建筑空間并且還具有占用建筑空間小的特點。地暖干式鋪法系統由基層聚苯乙烯泡沫板,中間層導熱板及加熱管,頂層承壓板組成,用尼龍漲塞與底層地面進行小的特點。地暖干式鋪法系統由基層聚苯乙烯泡沫板,中間層導熱板及加熱管,頂層承壓板組成,用尼龍漲塞與底層地面進行固定固定固定固定。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設備管線應進行綜合設計減少平面交叉;豎向管線宜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設備管線應進行綜合設計,減少平面交叉;豎向管線宜集中布置,并應滿足維修更換的要求。住宅建筑設備管線的綜合設計應特別注意套內管線的綜合設計每套的管線應戶界分明的綜合
57、設計,每套的管線應戶界分明。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同層排水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同層排水建筑的部件之間、部件與設備之間的連接250應采用標準化接口。便于更換建筑宜采用同層排水目前一般的同層排水衛生間,同層下沉部位需要填充,大大增加了裝修工程量,而且后期維修極建筑宜采用同層排水設計,并應結合房間凈高樓板跨度設要填充,大大增加了裝修工程量,而且后期維修極為不便,這種下沉空間也成了永久積水坑,常年潮濕且容易滋生細菌。凈高、樓板跨度、設備管線等因素確定降板方案板方案。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
58、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豎向電氣管線宜統一設置在預制板內或裝飾墻面內墻設備與管線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設計內裝系統設計豎向電氣管線宜統設置在預制板內或裝飾墻面內。墻板內豎向電氣管線布置應保持安全間距。預制構件的接縫 包括水平接縫和豎向接縫是裝配式預制構件的接縫,包括水平接縫和豎向接縫是裝配式結構的關鍵部位。為保證水平接縫和豎向接縫有足夠的傳遞內力的能力豎向電氣管線不應設置在預制柱內傳遞內力的能力,豎向電氣管線不應設置在預制柱內,且不宜設置在預制剪力墻內。當豎向電氣管線設置在預制剪力墻或非承重預制墻板內時應避開剪力墻的邊緣制剪力墻或非承重預制墻板內時,應避開剪力墻的邊緣構件范圍,并應進行統一設計,將預留管線表示在預制墻板深化圖上在預制剪力墻中的豎向電氣管線宜設置墻板深化圖上。在預制剪力墻中的豎向電氣管線宜設置鋼套管。謝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