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1、蘇通大橋主橋基礎工程C1標主4#墩永久防護工程施工技術方案目錄蘇通大橋主橋基礎工程0主4#墩永久防護工程0第一章 概述11.1 編制依據11. 2永久防護工程簡述21.3 自然條件4第二章 施工測量8.1儀器配備8.2定位測量8.3流速測量9.4 水下地形測量9第三章 施工工藝和方法103.1 總體施工步驟及組織安排103.2袋裝砂施工113.3級配石施工11核心區袋裝級配石拋投133.5護面塊石施工15第四章 施工期河床監測及維護164.1 施工監測的必要性164.2 監測范圍164.3 監測頻次174.4防護工程維護174.5防護工程維護工程量估計17第五章 施工組織進度計劃175.1施工
2、工效分析175.2 施工進度計劃(見圖5-1)。18第六章 資源計劃、設備、工程數量18第七章 質量、安全保證措施197.1質量保證措施197.2安全保證措施21安全保證措施21第一章 概述1.1 編制依據1)指揮部提供的蘇通長江公路大橋設計項目組編制的水中試樁方案設計文件。2)指揮部提供的水文地質等招投標階段基礎資料。3)指揮部提供的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2003年8月的蘇通大橋主塔墩(主4#墩)基礎沖刷防護工程施工圖設計。5)中港第二航務工程局投標技術方案。6)防波堤設計與施工規范(JTJ298-98)。7)堤防工程施工規范(SL260-98)。8)指揮部提供的第一至第八次沖刷防護專題會議紀
3、要。1. 2永久防護工程簡述主4#墩永久防護包括核心區級配石和護面塊石;永久防護區袋裝砂、級配石和護面塊石;護坦區級配石和護面塊石。平面尺寸布置主4#墩沖刷防護的平面布置分為中心區、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其平面布置尺寸見圖1-1。 核心區:為群樁基礎及施工臨時平臺樁基范圍,施工平臺范圍及周邊20m。永久防護區:核心區外圍樁、土共同作用所需的平面尺度,為核心區外圍上下游方向40m,南北方向45m。護坦區:永久防護區外圍45m的范圍。 圖1-1 主4#墩沖刷防護平面布置圖 立面結構尺度結構層分為反濾層和護面結構,結構尺度上滿足穩定重量的要求、避免流失嚴重為原則,核心區、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的結構型式和
4、尺度見圖1-2。核心區:2.0m袋裝砂(預防護)+1m袋裝級配石+1.5m護面塊石;永久防護區: 2.0m袋裝砂(預防護)+1m袋裝級配石+1.26m塊石;護坦區: 1m袋裝級配石+(內側25米)1.89m塊石。護坦區: 1m袋裝級配石+(外側20米)3.15m塊石。護坦區邊坡均為1:3。1.3 自然條件 地理位置蘇通長江公路大橋位于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常熟)市和南通市之間,西距江陰長江公路大橋約80km,東距長江入海口約110km。蘇通大橋目前橋位位于長江下游澄通河段的徐六涇標附近,橋位江面寬約6km,主槽居中偏靠南岸。 水文、氣象1)徑流一年當中,最大流量一般出現在7、8月份,徑流在年內分
5、配不均勻,5-10月為汛期,其徑流量占年徑流總量的70以上。2)潮汐橋址河段為中等強度潮汐河口,潮汐為非正規半日潮,日潮不等現象明顯。受徑流和河床阻力作用,潮波變形比較顯著,前坡陡直,后坡平緩,自下而上漲潮歷時逐漸縮短,落潮歷時延長,潮差遞減,漲落潮流共同作用。根據滸浦(徐六涇)驗潮站1953-1997年資料統計,其潮汐特征值見表1-1。滸浦站潮位特征值表(單位:m) 表1-1驗潮站滸 浦最高潮位4.817最低潮位-1.563平均高潮位1.817平均低潮位-0.183最大潮差4.01最小潮差0.18平均潮差2.07平均漲潮歷時4:17平均落潮歷時8:06根據有關資料推算,各代表墩各農歷月特征流
6、速分段發生小時數統計見表1-。 北主墩各農歷月特征流速分段發生小時數統計表 表1-月份 (農歷)北主墩(小時/月)2.5m/s1.5 m/s1.0 m/s一月0719.3499.8二月0707.25472.75三月0666.5426.5四月0643.75415.25五月0605.5378.25六月12.25519.5329七月1.5540.5368.25八月0551.5371.25九月0596.25400.75十月0629411.75十一月0701.05463.25十二月0683.75483.753)潮流一般情況,本河段主槽落潮流速大于漲潮流速,支汊和灘面上漲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大潮時主槽和支
7、汊漲落潮流速均大于小潮。表1-3為設計落潮流量相應的最大垂線平均流速,表1-4為設計漲潮流量相應的最大垂線平均流速。 設計落潮流量相應的最大垂線平均流速(m/s) 表1-垂線號樁號頻率均值0.33%1%2%5%10%20%北副墩191563.203.002.852.632.492.342.18北主墩194563.283.062.922.752.622.482.34主泓200004.013.763.613.403.253.092.93 設計漲潮流量相應的最大垂線平均流速(m/s) 表1-垂線號樁號頻率均值0.33%1%2%5%10%20%北副墩191562.382.262.202.102.041
8、.971.89北主墩194562.952.812.732.622.532.452.36主泓200003.323.153.062.932.842.732.634)氣象蘇通大橋地處中緯度地帶,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季風氣候,季風環流是支配境內氣候的主要因素,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根據南通、常熟、張家港三市多年的統計資料顯示:a氣溫 年極端最高氣溫 42.2(1934.7.12.)年極端最低氣溫 -12.7(1931.1.10.)年平均氣溫 15.2最高月平均氣溫 30.6(1994.7.)最低月平均氣溫 -0.2(1955.1.)b 風況 該區域全年盛行偏東南風,春夏以東南風為主,冬季以西北風為主,全年
9、以偏東風出現頻率最高。南通市氣象站測得的歷年最大風速(10分鐘平均)為26.3m/s,發生在1960年7月27日,風向NE。歷年年平均(19511999年)大風(8級)日數為9.3天,最多的是1965年,為46天。歷年平均出現大風次數最多的是8月。c 霧況 南通市歷年平均霧日31.0天,最多60天(1951年),一般夜間起,次日八、九時消散,沿海沿江霧日更多、更長、更濃。 河床地質1) 泥沙本河段河床質泥沙較細,粒徑大小分布不均勻,主槽河床質組成較粗,灘面泥沙較細,河床質中值粒徑平均在0.12-0.16mm之間,懸沙中值粒徑在0.0050.01mm之間。本河段灘槽變化主要是底沙推移運動所致,局
10、部邊灘淤積則為懸沙落淤。2)地質北主墩位于主航道深槽北側,床面標高-26.0-28.0m,區域地質自床面向下依此為1-3粉細砂(厚33.0m)、5-2粉細砂(厚5.1m),附近土質以散粒體為主。工程地質參數見表1-5。 北主墩附近工程地質參數表 表1-5土體名稱層厚(m)巖性描述天然含水率w(%)天然重度(kN/m3)天然孔隙比e1-3粉細砂33.0灰色,松散稍密,含云母,局部夾亞砂土23.720.10.6545-2粉細砂5.1灰色,密實為主,局部中密,夾有亞砂土及薄層亞粘土,局部含腐植物17.920.70.533附:表中各指標為均值第二章 施工測量.1儀器配備測量儀器根據施工測量需要配備。針
11、對本工程特點,徠佧GPS SR530接收機1+1兩臺,無錫SDHBD測深儀2臺,多波束測深儀1臺,便攜機2臺,中海達海洋測量軟件一套,中海達海洋成圖軟件一套。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對儀器進行檢驗校正,確保精度。為保證測量需要,另配備測量船一條。.2定位測量定位測量采用GPS定位儀定位。平面控制點采用蘇通大橋首級施工控制點,平面位置由GPS接收機實時定位,采用RTK模式;河床高程由水面高程根據水深推算得出,水面高程由GPS接收機測量得出,并和設在交通碼頭的水位尺讀數進行比對。將GPS與便攜機,便攜機與測深儀連接后,可進行測量。平面位置采用橋梁獨立坐標系,高程采用國家85高程系統。操作步驟見圖2-1。
12、定位測量盡可能在平潮時間進行測量。圖2-1 定位測量操作流程圖參考站架設ST11點測深儀布置流動站布置測量船GPS接收機與便攜機測深儀與便攜機連接運行中海達測量軟件測量自動記錄成 圖打印定位測量包括定位船的拋錨定位測量、小區定位測量和拋投定位測量。拋錨定位測量 定位船拋錨時錨體的落點、拋錨完成后調整定位船的位置由GPS定位儀定出。小區定位測量 欲拋投某小區時,需預根據測得的流速、水深,結合實際情況和經驗公式確定出拋投位置后,運用GPS定出定位船的位置,進行拋投。拋投定位測量 當開體駁裝好拋投袋體拋投前,需校正好拋投點的預定位置。.3流速測量根據漲、落潮情況利用常規流速儀測量流速、流向。流速測量
13、采用單程6點法(相對水深為水面、0.2h、0.4h、0.6h、0.8h、河底)施測。測流時,儀器懸掛離船舷不少于1.0m,儀器放在測點后,稍停片刻,待水流正常后,方可進行觀測。在拋填期間,根據流速、流向的變化情況實時的調整落點和拋投位置。.4 水下地形測量在施工期間,日常水下地形測量采用單波速測深儀,在控制性監測區域測量時,為保證測量準確,采用多波速測深儀進行測量。地形測量總范圍為4#墩施工區附近水域。 本項目水下地形測量點用橫斷面法布設,測深斷面線基本垂直于水流方向或垂直于主泓方向,測量斷面間距取10米,采樣點間距為5米。實施水下斷面時,測船沿預先布設的斷面線勻速航行,定位儀和測深儀按點距要
14、求設定的時間間隔或距離同時采集斷面水下測點的平面位置數據和水深數據,并由定位系統的計算機同時記錄存盤。測斷面間距、測點間距按測圖比例尺規定(見表2-1)。河床地形測量參數表 表2-1測圖比例斷面間距(m)測點間距(m)等高線間距成圖比例1:5001050.51:500由于施工區位于長江上過往船只較多,必須注意保證測量船及參測人員的作業安全;注意儀器防水;測深儀量測出水深后,需用測繩校核水深點數據,得出結果接近,方可進行測量。第三章 施工工藝和方法3.1 總體施工步驟及組織安排核心區級配石和護面塊石施工 核心區級配石的施工在樁基鋼護筒下沉完畢后進行,核心區護面塊石的施工在級配石施工之后。永久防護
15、區施工永久防護區袋裝砂的施工為核心區袋裝砂的延伸,其施工在核心區預防護完畢須及時的跟進,在施工起始平臺的同時進行余下的袋裝砂施工。在永久防護區級配石施工時,為協調好鉆孔樁的施工和河床防護施工,鋼護筒的沉設從上游往下游施工,當鋼護筒下沉一半后(上游半幅),可著手進行上游側永久防護區級配石的施工;鋼護筒施工完畢后進行下游側的永久防護區級配石的施工。永久防護區護面塊石的施工在級配石施工完畢后進行。護坦區施工護坦區級配石和護面塊石的施工和永久防護區相應的級配石和護面塊石的施工步調基本一致。 水下電纜保護措施 由于在主墩鉆孔樁施工期間,其供電系統采用從岸上通過水下鋪設電纜至施工平臺,其中一段必然穿過防護
16、區域,而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的防護施工在平臺搭設完后需及時進行。為盡量避免水下電纜受到損傷(尤其是從河床上平臺一段),根據防護的結構特點,在電纜通過路線的10米寬區域,改原來的袋裝級配石為散拋級配石,原護面塊石取消,換用散拋級配石,其防護結構厚度按原設計施工。3.2袋裝砂施工袋裝砂的施工主要為永久防護區袋裝砂防護,其施工技術要求、材料要求等同核心區預防護。在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等皆同于預防護,這里不再贅述。拋投時其平面拋投分格小區見圖3-1。 圖3-1 主4#墩沖刷防護平面分區圖3.3級配石施工 材料技術要求及組織來源1)袋體材料采用230g/m2的編織布縫制而成,指標見表3-1。230 g/m2
17、機織復合土工布技術指標 表3-1項目單位指標單位質量g/ m2230(-5) 抗拉強度縱向N/50mm2000橫向N/50mm1800延伸率縱向%25橫向%500橫向N400頂破強度N4000刺破強度N500落錐穿透直徑mm9.0孔徑O90mm210-32)級配石及袋體規格質地堅硬,飽和抗壓強度不低于50MPa;碎石粒徑50300mm。核心區袋裝級配石單只袋體尺寸0.5m3左右,永久防護區和護坦區單只袋體尺寸1.0 m3左右,平面形狀為正方形或圓形,袋體厚度在0.40.6左右,但具體尺寸還請設計定奪。)施工技術要求袋裝級配石的施工按照厚度控制為主,具體根據防護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實行。暫定質量要求
18、見表3-2。袋裝級配石拋填質量要求 表-2項目允許偏差檢驗單元單元測點充灌每袋充盈度不大于每袋每袋厚度不大于拋填后厚度500mm每2m21邊線位置+2000mm-0每邊測點間距2m平均厚度20mm)材料組織來源由于在橋位區及近郊皆為平原地區,石料組織較難。我部將組織物資部門從江陰、蘇州、浙江洋山等地進行級配石料的采購。袋體制作級配石運送進場后,將級配石用常規方法裝進編織袋中并扎緊袋口,然后將裝有級配石的袋體運到拋投點準備拋投。 核心區袋裝級配石拋投在核心區袋裝級配石施工時,主墩施工平臺和鋼護筒的施工已完畢,而核心區和施工平臺尺寸大致一致,船舶無法進入施工區域,拋投時只能選擇在平臺上進行。根據袋
本文(蘇通大橋主橋基礎工程主墩永久防護工程施工技術方案(25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