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建-至-鐵路-至-段站前工程-標總體施工測量放樣方案(DK12124+042.985DK12131+360)二一三年七月目錄1.工程概況11.1 主要技術標準11.2 線路概況12.編制目的、依據22.1 編制目的22.2 編制依據23.測量總體組織23.1 測量人員組織機構23.2 測量儀器的配備33.3 施工測量放樣工藝流程圖44.現場施工測量放樣精度要求及方法54.1 放樣前準備工作54.2 全站儀設站放樣的方法54.3 高程放樣64.4 放樣時注意事項及要求75.橋梁施工測量方案85.1 樁基礎測量放樣方法85.2 承臺測量放樣方法95.2 墩臺、墊石和現澆梁測量放樣方法96.路基
2、施工測量方案106.1 中樁放樣106.2 邊樁放樣106.3 標高放樣117.隧道施工測量方案117.1 隧道輪廓點線測量放樣117.2 隧道洞內控制測量127.2.1 隧道洞內平面控制測量127.2.2 隧道洞內高程控制測量157.3 -隧道斷面測量168.竣工測量189.測量數據的記錄和復核1810.施工測量質量保證措施18附件1 主要測繪人員及儀器證書20附表1 結構物的施工測量允許偏差33附表2 現場施工測量記錄表35附表3 隧道控制測量記錄表36附表4 水準測量記錄表37附表5 施工測量放樣報驗單38總體施工測量放樣方案1.工程概況1.1 主要技術標準 鐵路等級:I級; 設計速度:
3、 200公里/小時,基礎設施速度目標值250km; 正線線間距:5m; 最大坡度: 18; 最小曲線半徑:3500m,困難地段采用2800m; 到發(fā)線有效長度: 850m,雙機地段880米; 牽引種類:電力; 牽引質量:4000噸; 列車運行控制方式:自動控制; 閉塞類型:自動閉塞。1.2 線路概況-至-鐵路位于四川省和甘肅省境內,起于-,鐵路正線建筑長度457.644km,-至-運營總長725.549km。-鐵路青白江DK0+500至黃勝關DK273+300段正線建筑長度275.832km。本標段為新建-至-鐵路-至-段站前工程施工單價承包招標-標段,起訖里程12124+042.985DK1
4、2131+360(右線:YDK12126+ 539.661YDK12131+508),線路全長7.317km。主要工程數量:隧道6.11km /1座、橋梁875.508m /2座、正線路基長0.331km,車站1座(-車站),軌枕場1座(制作、安裝、鋪設7、8、9、10標段范圍內雙塊式無砟軌道)。重點工程:-隧道(DK12130+206.5),長度9913m,級風險隧道,本標段施工進口段6110m;-車站五線特大橋(DK12124+318),孔跨形式為(32+332.75+32)m兩線變三線變寬連續(xù)梁;132+432m(道岔梁)(單線變雙線)+3線:132+(40+64+40)m連續(xù)梁+224
5、+1132m;、線:2(132)+2(40+64+40)m連續(xù)梁+2(1132)+2(224)m;4、6線:2(132)+ 2(40+64+40)m連續(xù)梁+2(224)+2(1132)m。2.編制目的、依據2.1 編制目的為了規(guī)范測量作業(yè),指導日常測量工作,提醒測量人員日常工作的注意事項,更好的完成施工測量任務,結合本標段實際特制定本作業(yè)方案。本方案適用于施工線路中、邊樁放樣,及承臺、橋墩、隧道、路基等構造物的輪廓點測量放樣。2.2 編制依據(1) 工程測量規(guī)范(GB 50026-2007);(2) 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10601-2009);(3)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128
6、97-2006);(4) 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T 12898-2009);(5) 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753-2010);(6) 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TB-17-2003)。(7) 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752-2010);(8) 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751-2010);3.測量總體組織3.1 測量人員組織機構為保證測量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局指揮部特建立精測隊,設精測隊隊長一名,統(tǒng)一策劃本標段測量工作計劃,組織各項目部外業(yè)測量放樣工作,收集并整理原始數據和上報資料,監(jiān)督和檢查各項目部日常施工測量放樣工
7、作,確保本標段測量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各項目部成立測量隊,設測量隊長一名、資料員一名、小工2名,制定各崗位職責,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本標段主要測量人員分配情況詳見表3-1-1。表3-1-1 本標段主要測量人員分配表序號姓名職務工作職責項目部3.2 測量儀器的配備-鐵路按照高速鐵路的規(guī)范標準進行施工,故測量要求精度高,測量誤差應嚴格控制在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之內。配備的主要測量儀器如表3-2-1所示:表3-2-1 主要測量儀器配置表測量工具儀器名稱型號出廠編號精度檢定日期備注全站儀徠卡TCRP12012398811,1+2ppm全站儀徠卡TCA18004266211,1+2ppm全站儀賓得R-3228
8、534602,2+2ppm電子水準儀天寶DINI037320420.3mm電子水準儀天寶DINI037080250.3mm普通水準儀蘇一光DSZ23269800.5mm普通水準儀蘇一光DSZ23276840.5mm3.3 施工測量放樣工藝流程圖讀審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施工控制資料放樣數據準備計算程序準備放樣通知單檢核有問題 檢校儀器測站點測量檢核有問題測放構造物輪廓點線測放構造物輪廓點線有問題檢核 繪制交樣單交樣資料歸檔4.現場施工測量放樣精度要求及方法4.1 放樣前準備工作本標段開工前已將所有樁基、承臺、墩身、路基以及隧道等輪廓點線數據核算完成,現場施工前,各項目部測量隊長必須閱讀設計圖紙,再
9、次校算構造物輪廓控制點數據和標注尺寸,記錄審圖結果。選定測量放樣方法并計算放樣數據或編寫測量放樣計算程序、繪制放樣草圖并由第二者獨立校核。準備儀器和工具,使用的儀器必須在有效的檢定周期內。給儀器充電,檢查儀器常規(guī)設置:如單位、坐標方式、補償方式、棱鏡類型、棱鏡常數、溫度、氣壓等,必要時對儀器進行現場檢校。使用有內存的全站儀時,可以提前將控制點(包括擬用的測站點、檢查點)和放樣點的坐標數據輸入儀器內存,并檢查。4.2 全站儀設站放樣的方法現場施工測量放樣一般采用全站儀坐標法設站極坐標法放樣的方法進行,一般步驟如下:1.在控制點上架設全站儀并對中整平,初始化后檢查儀器設置:氣溫、氣壓、棱鏡常數;輸
10、入(調入)測站點的三維坐標,如需測量高程,需量取并輸入儀器高,輸入(調入)后視點坐標,照準后視點進行后視。輸入棱鏡高,可以馬上測量后視點的坐標和高程并與已知數據檢核。2.放樣另一控制點或已放樣點,檢查三維坐標偏差。利用儀器自身計算功能進行計算時,記錄員也應進行相應的換算以檢核輸入數據的正確性。3.在各待定測站點上架設對中桿和棱鏡,量取、記錄并輸入棱鏡高,測量、記錄待定點的坐標和高程。以上步驟為測站點的測量。4.在測站點上按步驟1安置全站儀,照準另一立鏡測站點檢查坐標和高程。5.觀測員在全站儀放樣模式中輸入待放樣點的坐標,指揮扶鏡員移動棱鏡至儀器視線方向上,測量平距D。7.儀器自動計算實測距離D
11、與放樣距離D的差值:D=D-D,指揮扶鏡員在視線上前進或后退D。8.重復過程7,直到D小于放樣限差。(非堅硬地面此時可以打樁,并在木樁上注記放樣點號)。9.在木樁上打入小鋼釘或用記號筆點一小點,檢查儀器的氣泡,將棱鏡架在鋼釘上汽泡嚴格居中(必要時架設三腳架),再測量一次,若D小于限差要求,則可精確標定點位,否則應用錘子從木樁側面敲打土壤,切忌直接敲打木樁。10.測量并記錄現場放樣點的坐標和高程,與理論坐標比較檢核。11.重復610的過程,放樣出該測站上的所有待放樣點。12.如果一站不能放樣出所有待放樣點,可以在另一測站點上設站繼續(xù)放樣,但開始放樣前還須檢測已放出的23個點位,其差值應不大于放樣
12、點的允許偏差。13.全部放樣點放樣完畢后,隨機抽檢規(guī)定數量的放樣點并記錄,其差值應不大于放樣點的允許偏差值。14.作業(yè)結束后,觀測員檢查記錄計算資料并簽字。15.測量放樣負責人逐一將標注數據與記錄結果比對,同時檢查點位間的幾何尺寸關系及與有關結構邊線的相對關系尺寸并記錄,以驗證標注數據和所放樣點位無誤。16.填寫測量放樣交底單,并交予現場技術人員簽字存檔。4.3 高程放樣 高程放樣時根據限差要求,可以選擇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和水準儀測量的放樣方法,建議現場施工放樣時,可在施工現場附近找兩個穩(wěn)固位置或埋設兩固定樁,測量其高程,并記錄下來,以便現場施工高程放樣時就近引高程使用。水準儀高程放樣的具體步
13、驟如下:1. 選擇滿足精度要求的水準儀和水準尺(或鋼板尺);2. 在適當位置安置水準儀,整平; 3. 水準儀照準架在已知高程基準點上的水準尺讀數并報給記錄員,記錄員記錄并回報以驗證記錄無誤;4. 在需要測量的結構物上安放水準尺,扶尺員用竹竿扶穩(wěn)水準尺后,觀測員照準讀數,并報給記錄員;5. 記錄員計算結構物的高程,計算的結構物高程應滿足放樣點的精度要求;6. 再次照準其它已知高程基準點,計算其閉合差是否超限,并檢查基準點測量記錄計算數據及標注數據是否正確。4.4 放樣時注意事項及要求 本標段工程施工坐標系為WGS-84坐標系,高程系為1985國家高程系;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
14、TB10601-2009。注意核實坐標換帶處及相鄰架子隊交接處的平面距離、方向和高程。 標段內施工平面坐標系涉及換帶,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區(qū)分(本標段DK12126+000小里程方向一律使用帶 -大地高坐標,DK12126+000大里程方向一律使用-帶-大地高坐標)。 施工前要根據設計圖紙認真核對地形地貌、墩臺里程、斷面里程、路基橫斷面、線路資料等,若發(fā)現與設計不符,應及時上報,以便于及時和設計單位聯(lián)系進行變更設計,以變更設計為依據進行施工。 橋梁工程下部結構施工放樣時,應對線路里程、樁位坐標、預偏心大小及方向等進行相互校核,確認無誤后方可施工。 施工水準點的加密測設必須嚴格按二等水準的相關要求(
15、精度滿足4L),采用附合水準路線加密,并注意相鄰管區(qū)的貫通銜接。 隧道工點施工過程中必須注意隧道中心線與線路中心線的關系,隧道開挖斷面放樣必須注意相關參考圖的選用。 施工放樣時應將全站儀架在合格的平面控制點上后視另一個平面控制點反測另外一個或測量上次放樣點坐標檢核后開始放樣,盡量避免使用自由設站法放樣。后視點到測站點的距離要大于測站點到放樣點的距離。放樣結束后反測另外一個平面控制點復核。示意圖如圖4-4-1所示。 放樣定位時須成對放樣,不能放單點,以便于使用幾何尺寸復核方法校核。 定位放樣后,應用鋼尺校核放樣的樁間距、橋梁跨距。 標高放樣必須閉合到其他水準點檢核,特別大批量放樣標高,可用拉線檢
16、核。圖4-4-1 施工放樣示意圖5.橋梁施工測量方案本標段含鐵路橋三座,分別-特大橋、-中橋和貨場大橋,通站公路橋一座,-特大橋全長763.236m,-中橋全長112.282m,貨場大橋全長338.316m,通站公路橋全長134.36m,-特大橋、通站公路橋和貨場大橋6#-15#墩皆由控制網加密點X5、X6、X7進行控制放樣,-中橋和貨場大橋0#-5#墩由控制點CPI100-1、CPI100-2、X7進行控制放樣。本段一律采用-,-m大地高投影帶坐標進行施工測量放樣。現場施工測量放樣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10601-2009,各部位施工測量放樣限差詳見附表1。5.1 樁基礎測量
17、放樣方法根據設計圖紙計算各樁位中心點坐標并檢核,采用極坐標法準確測量出樁位中心點,樁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樁面釘鐵釘做為標志點。每個中心樁位縱、橫軸線方向必須設置4個護樁,便于樁基施工過程中進行檢校。每次樁位放樣不得少于4個樁位,樁位放樣后及時檢查各樁位間距離及對角線距離,確認準確無誤后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場技術人員。圖5-1-1 樁基放樣示意圖5.2 承臺測量放樣方法1、樁基施工完畢后,在原地面測出高程控制點以指導基坑開挖深度。開挖基坑后,及時對基坑標高及基坑尺寸進行檢查。2、基坑檢查無誤后,根據設計圖紙尺寸采用極坐標法測放承臺十字中心線或各承臺角點控制點。3、測量完畢后用鋼尺檢查
18、各點間的距離及對角線距離,確認準確無誤后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場技術人員。4、承臺模板立模后,及時對承臺模板進行檢查,根據設計圖紙尺寸采用極坐標法測放承臺十字中心線或各承臺角點控制點,用紅油漆做標志點在模板上,根據各點拉線檢查模板各部位幾何尺寸,確認準確無誤后再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場技術人員。 圖5-2-1 承臺放樣示意圖5.2 墩臺、墊石和現澆梁測量放樣方法在混凝土上精確放樣各軸線坐標點和結構物角點,現場紅油漆標識,以便工班組繪制各結構物模板線。當鋼筋綁扎、模板固定后,根據設計圖紙采用水準儀配合倒掛鋼尺法或三角高程法(只針對于精度達到1秒級的全站儀)在模板上用紅油漆標識各結構物標高線。結合具體
19、施工方案,若結構物需分層澆注時則配合施工工序實行層層控制直至本體施工完成。墊石和支座是測量的關鍵控制部位,墊石頂面標高應控制在2mm,支座安裝注意支座方向,安裝平面誤差控制在2mm,故墊石平面放樣時要采取換手計算,換手換儀器換方法進行放樣。高程放樣時,墩柱較低時可采用水準儀進行放樣,墩柱較高時,采用全站儀進行三角高程測量放樣,且正倒鏡多測回進行復核,在進行架梁前墊石標高復測時一律采用電子水準儀測量墊石的四個角和中心的標高和設計值比對,超限部分通知現場技術人員進行處理。6.路基施工測量方案路基放樣主要內容是根據已有的控制點和施工方案,放樣已知里程段內中樁、邊樁及測量相應標高。路基每層填土都需重復
20、放樣,路基放樣工作量大,放樣工作應盡量方便、快捷。本標段含兩處路基段,長度分別為117.618m和213.864m,由控制點CPI100-1、CPI100-2、X7進行控制測量放樣,坐標系一律采用-,-m大地高投影帶坐標。6.1 中樁放樣根據設計圖紙?zhí)峁┑钠矫媲€元素,編寫相應計算器程序,該程序應具有已知里程情況下計算出中邊樁坐標的功能。程序編寫完成后應以設計圖紙上逐樁坐標進行檢核,無誤后方可用于現場中邊樁放樣。現場中邊樁放樣用木樁打牢實地,木樁打入精度宜控制在5cm以內,可在木樁打入實地后,把棱鏡架在木樁上,重新放樣并在木樁上定點,在木樁上標注相應里程,中樁打入間距以實際情況增減,一般20m
21、為宜。6.2 邊樁放樣開挖及填方邊線放樣,中樁間距直線段不大于50m,曲線段不大于20m,對于地形變化較大的地段加密至10m。邊樁放樣一般在中樁放樣完成后進行,邊樁與中樁相對應(處于同一橫斷面),邊樁坐標以中樁坐標、里程、地面標高、設計橫縱坡、路面設計尺寸及邊坡為起算數據,編寫合適程序,做到方便快捷放樣各邊樁。邊樁樁位限差:縱向S/2000,S為相鄰中樁距離單位m,橫向0.1m。高程差值不大于0.1m。記錄好實測邊樁數據做好技術交底書交現場技術人員,以便指導架子隊施工。6.3 標高放樣路基施工按施工方案,每層填土均需標高控制。根據路基設計縱橫坡及每層施工中要求的填土厚度,在填土前將控制標高標注
22、在各中樁、邊樁上,施工中可帶線檢查填土情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適當增加標高控制樁數量,各邊樁處標高均以相應中樁處標高計算得出。7.隧道施工測量方案7.1 隧道輪廓點線測量放樣在進行中線測量時,計算左側中心線及隧道中線的坐標,開挖時按隧道中線控制隧道,標高由洞外水準點引進洞內,以控制開挖高程。在洞內每隔20米設一臨時水準點,以利于挖進時隨時檢查高程。臨時水準點定期進行復核,確保標高的正確性。進洞前,按隧道開挖斷面計算出從隧道中線頂部往下每隔0.5米的橫向寬度,并對導向墻的輪廓線進行檢查,依據檢查結果繪出正確的開挖線,以此作為進洞隧道斷面開挖線。進洞后,計算隧道中線從隧道頂部往下每0.5米的橫向寬
23、度,測量時按相應的中線首先測出開挖一側的中線,然后測出相應的標高,量出中線處頂部高程,按計算的橫向寬度繪出開挖輪廓線,隧道中線處的開挖按相同方法進行控制測量。襯砌的施工時,臺車就位后,在澆筑混凝土前,使用全站儀檢查模板斷面,合格后方能進行襯砌的施工。施工中線的控制樁由隧道導線控制點,采用極坐標法以4測回測設。施工中線的控制樁測設后應進行檢查,直線上采用正倒鏡方向法延伸測量,曲線上采用弦線偏角法或任意點極坐標法測量。開挖延伸和襯砌施工設臨時中線點,襯砌用的臨時中線每10米加密一點,直線上正倒鏡分中法,曲線上采用極坐標法測定。洞內中線點采用混凝土埋鋼板,在鋼板上劃十字絲以示點位。隧道襯砌前,對所使
24、用的永久中線點和臨時中線分別進行復測檢查,檢查中線點時,其點位橫向較差不應大于5mm,超限時應從相鄰點逐點檢測至合限的點位,再重新定正中線點。洞內高程測量點,根據洞內已設的高程控制點加密,加密點用道釘埋設在隧道兩側離隧道設施0.5m(保證足夠空間立尺)。7.2 隧道洞內控制測量本標段承建-隧道進口段6.11km,包括1#斜井、隧道正洞,和正洞平導,正洞和平導使用控制點CPI100-1、CPI100-2、X7進行控制測量放樣,1#斜井使用控制點X1、X2、X4進行控制測量放樣。根據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要求,-隧道需建立洞外獨立控制網并根據其控制點坐標控制測量放樣-隧道。-隧道洞內平面控制測量采用
25、儀器內加載多測回測量軟件的徠卡TCA1201+全站儀進行附和路線導線測量,高程控制測量采用天寶DINI03進行附和水準路線測量,以便加快測量速度,保證測量精度。洞內平面、高程控制點應妥善保護,以便隧道竣工后與隧道內CPII 控制點和水準點聯(lián)測。7.2.1 隧道洞內平面控制測量洞內平面控制測量應采用導線控制測量方法進行。洞內控制導線應從測量設計確定的洞外聯(lián)系邊引入,洞內洞外平面控制網宜以邊連接。洞內導線測量精度應符合表7-2-1規(guī)定:表7-2-1 洞內導線測量精度要求測量等級適用長度(km)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二9201.01/100000隧道2等691.31/100000三351.81
26、/50000四1.542.51/50000一級1.54.01/20000洞內導線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導線點應布設在施工干擾小、穩(wěn)固可靠、便于設站的地方,點間視線應旁離洞內設施0.2m 以上,導線邊長宜近似相等,直線段不宜短于200m,曲線段不宜短于70m。當隧道掘進至導線設計邊長的12倍時,應進行一次導線延伸測量。2. 洞內導線應布設成多邊形閉合環(huán),每個環(huán)由46 條邊構成。長隧道宜布設成交叉雙導線形式,以增加網的內部檢核條件、提高網的可靠性。當雙線隧道或平導同時掘進時,應分別布設導線,并通過橫洞連成閉合環(huán)。導線測量前,應對原控制點進行檢測,檢測較差應符合下式的規(guī)定: 式中m1、m2分別
27、為原測、檢測的測邊或測角中誤差。洞內導線測量的精度不應低于測量設計時確定的精度等級,并應有安全可靠的防爆措施,必要時應采用防爆儀器觀測。導線水平角觀測除按表7-2-2、表7-2-3 的規(guī)定執(zhí)行外,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表7-2-2 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等級測角中誤差()測距相對中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測回數0.5級儀器1級儀器2級儀器6級儀器二等1.01/2500002.01/100 00069隧道二等1.31/2500002.61/100 00069三等1.81/1500003.61/550004610四等2.51/8000051/40000346一級4.01/4000081/20
28、00022二級7.51/20000151/1200013注:1、表中n為測站數。2、當邊長短于500m時,二等邊長中誤差應小于2.5mm,三等邊長中誤差應小于3.5mm,四等、一級邊長中誤差應小于5mm,二級邊長中誤差應小于7.5mm。表7-2-3 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等級儀器等級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內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測回互差()四等及以上0.5級儀器4841級儀器6962級儀器8139一級及以下2級儀器1218126級儀器1824注: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超過3的范圍時,該方向2C互差可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其值應滿足表中一測回內2C互差的限值。1. 洞口站測角工作宜在夜晚或
29、陰天進行。2. 洞內測量前應先將儀器開箱放置20分鐘左右,讓儀器與洞內溫度基本一致,必要時可采用氣壓溫度計,讀數并輸入儀器進行現場氣壓溫度改正。3. 目標應有足夠的明亮度,受光均勻柔和、目標清晰,避免光線從旁側照射目標。4. 完成規(guī)定測回數一半后,儀器和反射鏡均應轉動180重新對中整平,再觀測剩余測回數。導線邊長測量除應滿足本規(guī)范表7-2-2、表7-2-4、表7-2-5要求外,還應滿足下列要求:表7-2-4 邊長測量技術要求等級使用測距儀精度等級每邊測回數一測回讀數較差限值(mm)測回間較差限值(mm)往返觀測平距較差限值往測返測二等44232mD57三等22232mD4457四等22232m
30、D57441015一級及以下22232mD571015442030注:1、一測回是全站儀盤左、盤右各測量一次的過程2、測距儀精度等級劃分如下:級 md2mm級 2 mmmd|5mm級 5 mmmd|10mm級 10 mmmd|20mm md為每千米測距標準偏差。即按測距儀出廠標稱精度的絕對值,歸算到1km的測距標準偏差。3、mD=a+bD式中: mD-儀器測距中誤差(mm);a-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mm);b-標稱精度中的的比例系數(mm/km);D-測距長度(km)。表7-2-5氣壓、氣溫讀數取位要求測量等級干濕溫度表()氣壓表(hPa)二等0.20.5三等0.20.5四等0.51一級及以
31、下121. 測量前應進行充分通風、避免塵霧。2. 反射鏡應有適度照明。3. 儀器和反射鏡面應無水霧。洞內導線平差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初次洞內導線測量的起算坐標和方位角應采用測量設計時確定的進洞聯(lián)系邊測量成果。2. 洞內導線引伸測量的起算坐標和方位角應采用經檢測合格的前一期洞內導線測量成果。3. 洞內四等及以上導線平差應采用嚴密平差,一級導線可采用近似平差。完成洞內導線平差計算后,應計算開挖面附近的臨時中線點放樣成果并實地放樣,即時糾正施工中線。7.2.2 隧道洞內高程控制測量洞內高程測量的精度應滿足表7-2-6的要求。表7-2-6 洞內高程控制測量精度要求測量等級兩開挖洞口間高程路線長度
32、(km)每千米高程測量偶然中誤差(mm)二321.0三11323.0四5115.0五57.5洞內高程控制測量應采用電子水準儀進行二等水準測量,嚴格按照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進行觀測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高程控制點應每隔200500m 設置一對。2. 高程控制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及觀測限差應分別符合表7-2-7的規(guī)定。3. 洞內高程控制點應結合地質條件、施工方法和施工進度定期復測。建立新一期高程控制點前應檢測起算高程點。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應滿足表7-2-7的規(guī)定。表7-2-7 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表水準測量等 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 (mm)限 差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mm)往返測不符值(mm)
33、附合路線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二等水準1.06447.3 -隧道斷面測量隧道斷面測量可采用內置程序的全站儀進行觀測,內業(yè)數據處理時可通過專業(yè)軟件進行超欠挖分析,發(fā)現超限部位立即通知現場技術人員進行處理。外業(yè)采集數據時,先根據線路資料把待測斷面中樁一一放樣出來(直線段10米一個樁,曲線段5米一個樁)標記清楚,并且記錄下該點的實際高程。如果中樁放樣不方便,就放樣待測斷面的邊樁,同樣標記清楚,并且記錄下該點的實際高程和依照線路方向看該點與中樁的關系,主要是看在中樁的右側還是左側和距中樁的距離。待測斷面中樁或邊樁放樣完畢后,把全站儀搬到剛剛放樣并標記的待測斷面的中樁或邊樁上去,對中調平,進入全站儀里的測
34、量程序,首先輸入工作名(最好以測量日期和里程為文件名,這樣便于內業(yè)處理時在電腦上迅速找到要處理的斷面),然后設站, 要注意每一個站名只能測一個斷面,如測K125200右洞,則測站可設為Y125200;量取并且輸入儀器高度,然后定向,定向時瞄準小里程時把方位角設定為0度或瞄準大里程把方位角設定為180度,然后把儀器轉到所測斷面的線路法線方向(即90度或270度方向),此時便可進行測存,測存時,儀器的水平方向不要動,只動儀器的垂直方向,從一側最下邊向另外一側開始測,直到掃測完整個斷面。按照以上步驟測完所有斷面。本標段使用的加載斷面測量軟件也可以使用極坐標法進行斷面數據采集,即在需測量里程的橫斷面上
35、任意設站,后視定向后即可測量。外業(yè)采集數據的目的是為了得到繪制斷面輪廓的必要數據,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建站的技巧。內業(yè)數據處理時,先把全站儀中儲存的數據通過徠卡辦公軟件下載到電腦上,下載的時候注意選擇自編的數據格式*.Dm,不是儀器自帶的數據格式GSI或者IDEX。并且按照該斷面所在里程命名該斷面以免混淆。在AutoCAD中按照實際尺寸畫好隧道設計斷面(可另存一份以備重復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在AutoCAD中畫出設計斷面是很簡單的事,比用專門的隧道處理軟件繪制容易的多,并通過新建坐標系的方法把隧道斷面中心處定為原點。這一步是為了把設計斷面跟外業(yè)實測數據聯(lián)系起來。使用徠拓測量辦公室,將所測數據和設計
36、斷面導入軟件中,即可查看隧道超欠挖詳細情況,并可導出詳細的表格。使用斷面測量機載軟件可以現場實時檢查超欠挖情況,并可以隨機檢測,這樣便于現場發(fā)現問題,通知現場技術人員進行處理。8.竣工測量主體結構竣工后,需進行竣工測量。主要對主體結構的中心軸線位置、標高和內部凈空進行測量,其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采用的坐標系統(tǒng)、高程系統(tǒng)均與施工測量相同。竣工測量完成后提交竣工測量報告。對測量成果超過設計限差項目,在現場明顯標示,并作專題上報。9.測量數據的記錄和復核每次測量時都要做好記錄,繪制現場實際測點布置圖,并記錄環(huán)境溫度、測量項目以及施工情況等,并保持原始記錄的準確性,每次測量的現場記錄要妥善保管,以備后
37、查。各項目作業(yè)測量人員應提前熟悉設計圖紙、規(guī)范、加強責任心。應明確測量成果的準確性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在施工放樣中,要做到三復核:1. 放樣前復核:施工前要對構造物的各個部位的坐標、標高進行認真計算復核。并用電子表格打印出來,并由兩個以上的人復核簽名,確認后該數據方可使用。2. 放樣中的復核:在施工放線中,時刻要牢記:紀錄要清晰、報數要清楚,紀錄要復數回報,輸入要檢查。同時,對所用導線點要進行復核,確認準確無誤后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場技術人員,并在技術交底上簽字,存檔。3. 放樣后復核:每天對所放樣的點線進行數據復核,確保現場正確無誤。對測量資料應認真檢查、審核和計算,多進行互檢,互檢者獨立
38、進行計算,對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對有出入的數據,仔細分析原因,最終得出正確結果。每次測量結束后,應在二小時內進行資料整理工作,發(fā)現問題及時反饋到施工中。10.施工測量質量及人員安全保證措施 測量作業(yè)的各項技術嚴格按照國家技術規(guī)范依據進行。 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 所有測量作業(yè),內業(yè)在辦公室提前計算,并由專人用不同方法計算復核。外業(yè)測量或放樣時應換手操作儀器進行復核。 做好測量原始記錄,以便復核和檢查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并存檔。 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間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 及時進行技術交底,敦促現場技術人員對放樣成果進行審核。 施
39、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 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 施工過程中,要對導線點、水準點進行定期和不定期復測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測量放樣外業(yè)作業(yè)時,要有專人指揮、調度,防止現場施工作業(yè)對測量放樣的干擾,確保施工安全和降低外界干擾對放樣和數據采集精度的影響。 測量放樣外業(yè)作業(yè)時,作業(yè)人員要按照要求佩帶好安全帽。 作業(yè)人員進洞進行測量作業(yè)時,要佩帶口罩等防護用品。附件1 主要測繪人員及儀器證書附表1 結構物的施工測量允許偏差表1橋梁基礎施工測量的允許偏差類 別測 量 內 容測 量 允 許 偏 差(mm)灌注樁基礎樁樁位40排架樁
40、樁位順橋縱軸線方向20垂直橋縱軸線方向40沉 樁群樁樁位中 間 樁d / 5,且100外 緣 樁d /10排架樁樁位順橋縱軸線方向16垂直橋縱軸線方向20沉 井頂面中心、底面中心一般h/125浮式h/ 125 + 100墊 層軸 線 位 置20頂 面 高 程08表2 橋梁下部構造施工測量的允許偏差類 別測 量 內 容測量允許偏差(mm)承 臺軸 線 位 置6頂 面 高 程8墩臺身軸 線 位 置4頂 面 高 程4墩、臺帽或蓋梁軸 線 位 置4支 座 位 置2支 座 處 頂 面 高 程簡支梁4連續(xù)梁2表3 橋梁上部構造施工測量的允許偏差類 別測 量 內 容測量允許偏差(mm)梁、板安裝支座中心位置
41、梁2板4梁板頂面縱向高程2懸臂施工梁軸線位置跨距小于或等于100 m的4跨距大于100 m的L / 25000頂面高程跨距小于或等于100 m 的8跨距大于100 m 的 L / 12500相鄰節(jié)段高差4主拱圈安裝軸線橫向位置跨距小于或等于60 m的4跨距大于60 m的L / 15000拱圈高程跨距小于或等于60 m的8跨距大于60 m的 L / 7500腹拱安裝軸線橫向位置4起拱線高程8相鄰塊件高差2鋼筋混凝土索塔塔柱底水平位置4傾 斜 度H / 7500,且12系梁高程4鋼梁安裝鋼 梁 中 線 位 置4墩 臺 處 梁 底 高 程4固定支座順橋向位置8注:1 L為跨徑,單位為mm;2 H為索
42、塔高度,單位為mm。表4 建筑物施工放樣的允許偏差項 目內 容允許偏差(mm)基礎樁位放樣單排樁或群樁中的邊樁10群樁20各施工層上放線外廓主軸線長度L(m)L 30530 L 601060 L 901590 L2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軸線豎向投測每 層3總 高H(m)H 30530 H 601060 H 901590 H 12020120 H 15025150 H30標高豎向傳遞每 層3總 高H(m)H 30530 H 601060 H 901590 H 12020120 H 15025150 H30表5 隧道貫通誤差規(guī)定項 目橫向貫通誤差高程貫通誤差相向
43、開挖長度(km)L44L77L1010L1313L1616L1919L20洞外貫通中誤差(mm)3040455565758018洞內貫通中誤差(mm)4050658010513516017洞內外綜合貫通中誤差(mm)50658010012516018025貫通限差(mm)10013016020025032036050附表2 現場施工測量記錄表-鐵路線坐 標 記 錄 表編號:工程名稱新建鐵路-至-線施工合同段-標天氣工程地點測量部位后視點X=測站點X=測 量 情 況Y=Y=里程點號偏距實測值(m)設計值(m)偏差值(mm)(mm)允許偏差(mm)備注X=X=X=0Y=Y=Y=0X=X=X=0Y=
44、Y=Y=0X=X=X=0Y=Y=Y=0示意圖測量: 復核: 監(jiān)理: 日期:附表3 隧道控制測量記錄表導 線 測 量 記 錄 表合同標段: 施工單位: 監(jiān)理單位: 編號:測量內容:儀器名稱: 型號: 測量日期: 星期: 天氣: 成像:測站盤位觀測點平距水平度盤讀數()半測回角()一測回角()圖示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司鏡: 后視: 前視: 計算: 復核: 監(jiān)理: 日期:附表4 水準測量記錄表三(四) 等 水 準 測 量 記 錄 表合同標段: 施工單位: 監(jiān)理單位: 編號:測量內容: 測自 至測量日期: 年 月 日 始: 時 分 終: 時 分天氣: 成像: 標尺A的K= 標尺B的K=
45、 第 頁 共 頁測站編號后尺上絲前尺上絲方向 及尺號標尺讀數(mm)K+黑減紅(mm)高差中數(mm)備注下絲下絲后距(m)前距黑面紅面視距差dd(m)1后前后-前2后前后-前3后前后-前4后前后-前5后前后-前6后前后-前7后前后-前觀測: 立尺: 記錄: 計算: 復核:附表5 施工測量放樣報驗單施工復測測量放樣報驗表工程項目名稱:新建鐵路-至-線 施工合同段: -標 編號:致 中鐵-咨詢監(jiān)理公司-鐵路工程監(jiān)理部:根據合同要求,我單位已完成 的測量放樣工作,清單如下,請予以核驗。附: 測量放樣資料。工程地點內 容備 注施工單位(章): 測量人: 審核人: 技術負責人:日 期: 年 月 日審查結論:專業(yè)監(jiān)理工程師:日 期: 年 月 日